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新课改中的_穿新鞋走老路_兼与郭华教授商榷_余小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者怀着非常真诚的态度拜读了郭华教授所 撰 《新课改 与 “ 穿新鞋走 老路”》[ 1] 一 文 (刊于 《课程 ·教材 · 教法》 2010 年第 1 期 , 以下简称 “郭文”), 可谓感触良多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新 课改中的 “穿新鞋走老路” 呢 ? 笔者认为 , 有诸 多问题不仅阻滞了我们对于新课改即 “穿新鞋” 的正面理解 , 而且也让我们对于当下中国基础教 育的实际行动即 “走老路” 丧失了审视与批判的 基本能力 。草撰拙文 , 求教于郭华教授并其他各 位关注该问题的学界同仁 。
诚然 , 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并非自新课改开 始 , 可为什么人们对 于新课改有这 么多的指斥 呢 ? 我们能否对于新课改持一种较为平和与宽容 的心态呢 ? 难道用所谓 “穿新鞋走老路” 这样一 种概括就能简单地消解吗 ? 进而言之 , 这里还关 涉一系列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对于我国基础教育
· 26 ·
第 31 卷第 3 期 2011 年 3 月
CU RRIC U LU M , T EA CH IN G M A T ERIA L A N D M E THO D
Vo l.31 , No.3 M arch , 2011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新课改中的 “穿新鞋走老路”
———兼与郭华教授商榷
余小茅
(贵州师范 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 贵州 贵阳 550001)
和感受 , 如此这般削足适履的做法当然对于新课
改的理解势必会戴上一副 “ 有色眼镜” , 仿佛要 让新课改落得个 “邯郸学步” 的下场 !
新课改在实际推进过程之中 , 的确是成绩与 问题并存 , 很多学者谈成绩并不回避问题 , 反之 亦然 。可是 , 郭华教授文中所引用的相关论文中 却只看到了问题 。如 郭华教授在引 用余文森的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 5] 一文时就 只抓住了原文中的问题部分 , 诸如 “教学目标虚 化” 、 “教学内容泛化” 、 “教师使命缺失” 以及 “教学过程形式化” 等问题 , 却对新课程教学改 革所取得的成绩诸如 “三维目标的确立” 、 “课程 资源开发” 、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以及 “教学方 式多样化” 等却只字不提 , 如此实用主义的文献 引用似乎很难让我们认同郭华教授对于新课改所
的现状究竟如何评价 ? 如果说存在 着问题与困 境 , 那又该如何改革 ? 倘若要进行改革 , 那又该 如何改革 ? 究竟改革要不要穿鞋 (理念)? 若要 穿鞋 , 那又该穿什么鞋 (什么理念)? 又该走什 么路 (实践行动)?
郭华教授在文中指出 :“用 `穿新鞋走老路' 来形容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 表达了形容者对这 种现状的 不 满 和 指 责 。 这 个 形 容的 前 提 是 以 `新' 为好 , 以 `老' 为坏 ;这个形容所要表达 的意思是 :新课改理念是新的 、 好的 , 而做的还 是老一套 , 是陈旧的 、 落后的 。这样 , 便把 `穿 新鞋走老路' 的责任完全推到了教师那里” , 至 于课改专家们 则 “可 以超脱于新课 改的实施过 程 , 可以免除责任 , 完全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和后 果” 。[ 1] 郭文还颇为质疑那些 “被刻意强调的 `新 课改理念' 真的是学校教育需要的吗 ? 是教师们 自愿去贯彻的吗 ? 这些 `新课改理念' 凭什么具 有了能够从外部强制学校和教师贯彻 、 执行它的 合法性 … …”[ 1] 接下来 , 郭文进一步指出新课改 的理念即所谓新课改的 “新鞋” :“新课改的实质 性内容主要体现为新课程理念 , 即以建构主义心 理学 、 后现代主义哲 学以及多元智 能理论为基 础 ,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 、 强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个人体验 。”[ 1] 对于 “ 穿上 新鞋” 之后 “走路” 的样子又是什么样的呢 ? 郭 文是这样描述的 :“追求课堂气氛活跃 , 课堂上 展开讨论 、 探究 、 合作 , 是新课程的追求 , 是被 看作与以往 教学相区别的 亮点 , 被看作是 `新 鞋' `新路' 。 烦恼的是 , 这样的 `新鞋' `新路' 并没有带来学生的实质性发展 、 提高以及教学的 有效性 。 可以说 , 虽然穿上了新鞋 , 却没有走上 新路 , 甚至不会走路了 。”[ 1] 不仅如此 , 郭文还恐 怕是一厢情愿地认为 “为了热心于将原来的 `路' 命名为一条 `老' 路 , 甚或为了突出 、 美 化 `新' 路而不惜将原来的老路简化 、 片面化甚 至妖魔化” , 认为 “`新路' 似乎很丰富 , … …显 得很 `飘忽' 而难以把握” 。[ 1] 假使果真像郭文中 所言 , 那么 , 新课改就等于被判了 “死刑” , 无 异于彻底否定了新课改 ! 我以为郭文对待新课改 的态度很是值得商榷 , 用了一些来自实践一线教 师的经验教训来印证自己对于新课改的所谓判断
作出的判断 。其实 , 有许多学者是深层次地从成 绩与问题两个方面去评判新课改的 。如王嘉毅在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问题与对策》[ 6] 一 文中就对农村的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作了成绩与
问题两方面的总结 , 并提出了七条加强农村学校 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在我看来 , 这不仅仅是针 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新课改而言的 , 也是针对我 国整个基础教育新课改而言的 , 像如此谈成绩而 不回避问题 , 更为重要的是还提出若干建设性意 见的做法值得提倡 。
能真正说服人并且为人们所掌握 , 进而迸发出强 大的力量 , 那么教育理论自身就必须要彻底 , 就 是要抓住事物的根本 。教育理论的根本就在于人 的根本 , 它是一种直指人根本的理论 。 在当今中 国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氛围中 , 教育理 论本身也正面临着与 时代精神相契 合的深刻变
革 , 作为直接反映教育理论变革之动向的课程理 论变革 , 因其与教育实践的直接关联而具备了教 育理论变革的先导效应 , 已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 教育理论变革的基本 面貌 。 也正是 在这层意义 上 , 我们认为本次新课改举起了极为鲜明的人性 化大旗 , 并把人性化看作是新课改的教育旨趣与 理想 , 如果我们站在课程哲学的高度来思考与审 视新课程 , 这场新课程变革将彻底根除我国教育 传统中根深蒂固的教 育的奴性化或 曰奴性化教 育 , 同时也将消解由于现代技术理性的泛滥而导 致教育 (人) 的物性化 , 真正迎来一种关注人的 生命存在且张扬人的个性的教育 。[ 8] 让教育走向 人性化 , 通过实施人性化的教育变革 , 进而获得 教育的解放 , 实现如马克思所言 “任何一种解放 都是把人的关系和人的世界还给人自己” 。[ 9] 这已 经不单单是新课改的理想与旨趣 , 它也是一切教 育改革的理想与旨趣 , 甚至也是人类的理想与旨 趣 。 基于此 , 我们认为让新课改穿上这样一双充 满人性温暖的 “新鞋” , 让教育回归本真 , 让每 一个学生在这种本真教育之中都能够快乐自由地 成长 , 难道不正是教 育变革与发展 的康庄大道 吗 ? 这或许正如有学者分析的那样 , 本次新课改 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启蒙 , 并且将导致人们心智的 开启与教育想象 :“没有杰出心智的开启就不可 能有杰出的教育想象 , 而没有杰出心智施展的空 间 , 就不可能有杰出的教育实践 。”[ 10] 与这样一 双教育改革的 “新鞋” 相适宜的 “新路” 又将是 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
一 、 基础 教育改革 究竟要穿 什么鞋 , 走什 么路
众所周知 ,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 , 我国的基础 教育积累了一系列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 , 取得了 骄人的业绩 。 但与此同时 , 我们也不得不坦言 : 我国基础教育的确存在着诸多问题 , 有的问题恐
怕已成顽疾甚至沉疴 。 对于我国当 下教育之危 机 , 已有学者作出了非常沉痛的描述 :“中国教 育的危机是全面而深重的 , 不只是某一方面的问 题 。 ……提倡奴化的教育观 , 浸透着无所不在的 工具意识 , 以 及 植 入 骨 髓 的 动 物式 的 实 用 主 义 … …教材编写的陈旧因循 , 不能反映人们急需 的最新成果和人类进步的观念 ……教学方式呆板 无趣 , 填鸭和满堂灌无所不在 , 窒息学生的创造 力 , 培养听话的木偶 ……教育的体系从横的方面 和纵的方面并不配套 , 导致了教育畸形 , 人人争 过 `高考独木桥' , 进而造成了一方面人才奇缺 , 另一方面人才浪费的双重景观 ;等等 。”[ 2] 其实 , 对于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在新出台的 《国家 中长期 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 划纲要 (2010 —2020 年)》 中也有精辟的概括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 内容方法比较陈旧 ,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 素 质教育推进困难 ;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充满各种争议甚至非难中艰难地推进 。 有人将新 课改遭遇的尴尬形容为 “穿新鞋走老路” , 并由此提出了学校教育的任何改革都必 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 , 这种分析与判断对于导致新课改中的 “穿新鞋走老 路” 的原因缺乏基本的学理分析 。 只有深入分析体制 、 惯习和利益博弈等三个方面 的原因导致了新课改中的 “穿新鞋走老路” 之后 , 才有可能让广大教师真诚地接受 新课改的主张即 “穿新鞋” , 进而更加自觉地推进新课改健康的发展即 “走新路” , 最终过渡到 “穿新鞋走一段老路之后顺利走上新路” 。 关键词 :新课改 ;穿新鞋走老路 ;原因 ;新路 ;商榷 中图分类号 :G 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0186(2011)03-0025-08
教育改革无疑是建立在一定理论之上的 , 本 文所关注的新课改亦当建立在一定理论之上即所 谓 “穿新鞋” 。 当然我们也要排斥甚至于反对种 种不顾课改实际的诸如概念重建 、 新概念疲劳等 等所谓 “概念游资” 的肆意入侵 。 对于 “概念满 天飞” 的新课改 , 我们需要一份冷静 , 更需要进 行有深度的学理分析 , 因为一种理论不可能自发 地从群众中形成 , 否则理论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甚至遭人唾弃 。 恰如马克思所说 :“理论只要说 服人 , 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 , 就能说 服人 。所谓彻底 ,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人的 根本就是人本身 。”[ 7] 接下来 , 马克思继续指出 :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 , 同样地 , 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思想的 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 , 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 7] 以此观之 , 新课改不 仅需要穿 “鞋” , 而且 还要穿上体现时 代精神 、 彰显教育之人性关怀的 “ 新鞋” 。如果教育理论
收稿日期 :2010-12-07 ;修回日期 :2011-01-06 作者简介 :余小茅 (1966 — ), 男 , 贵州遵义人, 贵州师范 大学教育 科学学院 教授 , 主要研 究方向为 教育哲学 、 课程文化 学 、 高等教育学等 。
· 25 ·
不强 , 创新型 、 实用型 、 复合型人才 奇缺 ;” 面 对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有目共睹 的问题 , 我以为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所言的那样 带着一种真的猛士的精神 , 敢于直面当下我国基 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 以大无畏的改革创 新精神 ,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 准确把脉我国基础 教育存在的问题 , 经由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 作者的有效分工与密切合作去寻找解决的路径 。 一方面 , 教育理论工作者采用缜密的逻辑思维与 周全的辩证思维 , 结合教育实际 , 进行科学的理 论探索 , 本着学者的使命 、 责任 、 道义和良知 , 为破解我国基础教育的种种问题寻求到理论上的 有相当阐释力的方案 。另一方面 , 教育实践者也 要敢于从纯粹技术崇 拜中解放出来 , 从日复一 日 、 年复一年的日常劳顿中解放出来 , 在教育实 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乃至于教育信仰 。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当下教师教育研究 所急需的不是技术 , 而是思考的高度 。”[ 3] 果真如 是 , 我们便不再纠缠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 是否脱离这样一个被叶澜先生形象地喻为 “煮不 烂”[ 4] 的问题 , 也不再将精力放在双方无谓的甚 至是有些荒唐的论争 , 而是真正实现教育理论与 教育实践的和解与合作 , 我以为这也是我们在分 析新 课 改 时 看待 教 育 理 论 (方) 与 教 育实 践 (方)关系应持守的一个基本态度与原则 。 我国 的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当下正在着力推进的新课 改正遭遇到 “穿什么鞋” (指用什么教育理论及 理念来统帅教育实践即 “教育理论方”) 与 “走 什么路” (指教育实践者具体运作的行为方式即 “教育实践方”)之间颇为隔阂的纷争 , 其中原委 颇为复杂 。这里只是强调一点即教育理论 (方) 与教育实践 (方)缺乏科学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 倘若不从根上建立起 让双方互利合 作共赢的关 系 , 那就不仅是新课改会继续 “穿新鞋走老路” , 甚至一切教育 改革皆可能会继 续 “ 穿新鞋走老 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