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旅游消费存在的问题跟发展趋势(1)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旅游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序言
2005年将是继1997年以后的又一个“中国旅游年”,旅游消费正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2003年,国内旅游者达8.7亿人次,约为1985年的2.4 倍;国内旅游收入达3442.27亿人民币,为1985年的43倍。此外,2003 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达3297.05万人次,为1978年的46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174.06亿美元,为1978年的66.2倍。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由此可以预测,旅游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而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人民的消费热点。但是,繁荣的表象并不能掩盖内部隐患,中国旅游消费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势必会影响其未来的健康发展,因而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表1 中国旅游消费发展概况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7279.56 8344.398901.29 9790.83 9166.21
外国人843.23 1016.041122.64 1343.95 1140.29
华侨10.81 7.55
港澳同胞6167.06 7009.937434.45 8080.82 7752.73
台湾同胞258.46 310.86 344.20 366.06 273.19
过夜旅游者2704.66 3123.60
3316.673680.26 3297.05
国内居民出境人数(万人次) 923.24 1047.26
1213.441660.23 2022.19
因私出境人数426.61 563.09
694.671007.39 1481.09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71900 74400 78400
87800 87000
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140.99 16224 177.92
203.85 174.06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2831.92 3175.32 3522.36
3878.36 3442.2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一、国内有关研究
1997年中国首次旅游消费学术研讨会讨论了旅游消费研究的热点,也包括当代我国旅游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旅游消费的趋势这两个问题。会议达成为:旅游消费问题包括设施、环境污染、软环境落后、产品类型少等。
旅游消费的趋势为:1、旅游消费供给和旅游消费需求开始转型并渐渐趋向平衡;2、旅游消费力增强且旅游消费关系进一步改善;3、旅游消费模式将现代化并且旅游消费内涵化将明显;4、旅游消费水平提高并且旅游消费效果将优化;5、旅游消费结构将变化,具体是观光旅游形式、自然风光旅游产品份额将下降,商务、度假、生态等旅游形式和文化旅游份额将上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观光旅游还将占大份额,自然风光旅游产品还是主体。
相关文章有尹世杰的《我国当代旅游消费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1997、1999、2003),文中提出了旅游区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提高旅游消费层次和质量四个问题。翟辅东的《旅游消费问题浅议》(1997),指出当代旅游消费存在的问题包括供需失衡、促销不力、投诉频繁、结构单一、生态退化等。陈建勤的《21世纪初我国国内旅游消费走势分析》(2001),尹世杰的《中国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等则分析了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此后对旅游消费还有一些零星的研究,如陈才、谢春山的《畸形旅游消费行为的成因及其引导》(2002)等。
这些文章的分析各有角度,观点比较杂乱,因此我将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当代中国旅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二、旅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
1、中国与西方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旅游消费还没有普及和形成更大规模,属于成长期。
中国旅游消费正是在存在着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市农民差别情况下发生的旅游消费,因此,旅游消费多集中在城市,多集中在工业比较发达地区,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消费人口分布多集中在广大市民阶层,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还没有大量进入旅游消费领域。这既是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中国旅游消费的局限性,同时又反映了中国旅游消费客源未来市场的巨大潜量。[1]
2、旅游消费市场基本处于供过于求及冷热极化差异的失衡状态。
由于旅游业的巨大经济效应,全国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热情异常高涨,大有遍地开花之势,产生了整个旅游消费市场基本供给大于需求的失衡现象。具体表现在旅游项目重复建设;宾馆饭店建设过热;交通营运力过剩;旅游小商品供过于求等现象。供过于求的市场态势又产生了消费市场的过度价格竞争。
然而旅游消费的供求不平衡状态又存在着冷热的极化差异,旅游热点出现不同于整体形式的供不应求现象。冷热区域两级分化比较明显。
3、国内旅游市场总体消费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国内的旅游人数已达到世界第一,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带薪假期的日益增多,旅游消费收入近年来也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旅游总体消费水平偏低,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仍属于后列。
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初的300美元发展到2003年的1090美元,如果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中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中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在2996至9265美元之间,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在9266美元以上),中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人均GDP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水平,但仍有绝大部分居民处于低收入层面。据统计,2003
年我国的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达3442.3亿元人民币,但人均花费仅395.7元人民币,与世界旅游消费的总体情况相比,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决定消费水平,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扭转旅游消费水平偏低的局面还有待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表2 我国近十年国内旅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