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宗教人类学)【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圣才出品】

第三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1.迪尔凯姆是如何在其社会观基础上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的?答:(1)迪尔凯姆的社会唯实论观点迪尔凯姆强调,社会唯实论主张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不依赖于个人,并不意味着社会可以完全摆脱个人,并不等于主张社会是一种超验存在物。

社会的实体性仅仅意味着社会具有不同于个人特征或不能完全通过个人特性加以认识的特殊实在性,它不过是主张个人仅仅是构成社会实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迪尔凯姆认为,契约的前提是人们的共同生活,即必须先有社会,社会塑造了个人并为缔结理性契约提供非理性前提。

迪尔凯姆社会观的显著特征是赋予社会超出个人、独立于个人、规定个人的独立意义。

(2)社会整体观①社会整体观的哲学基础是:整体不等于或大于部分之和。

社会整体观注重的不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而是各部分之间的联结方式或结合方式,以及在这种结合方式中产生的新的现象、新的属性。

正是这些不能由个人特性直接加以说明的新现象、新属性体现着社会的独立性和实体性,即只有坚持整体观才能贯彻社会唯实论。

迪尔凯姆强调,作为整体的社会,其成员之间的关系除了物质性结合以外,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性结合。

②迪尔凯姆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的目的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明确划分一条界线,认为二者分属两个不同层次,受不同性质的规律支配,必须由不同学科分别对之进行研究。

③在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上。

迪尔凯姆坚持社会高于个人,社会决定个人,而不是相反,即高层次事物对低层次事物具有首要的决定性意义。

迪尔凯姆的社会观是他为争取社会学独立迈出的第一步。

由此出发,他为社会学规定了独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社会学研究不必也不能涉及个体层次,它只把社会层次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

2.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如下:(1)把社会事实当做客观事物来看待,即社会学研究的“客观原则”。

为了避免主观立场和主观研究方法,迪尔凯姆提出认识立场的中立性原则,即人们在研究社会事实时,必须置身事外,保持研究态度的中立性,自觉排除自己的感情因素、价值偏好、先入为主的观点和世俗成见的干扰。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笔记和课后习题(社会学概论-文化展示)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笔记和课后习题(社会学概论-文化展示)

第十五章文化展示5.15.1 复习笔记第一节文化撰写民族志是建立在田野工作中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人类学家从事田野调查,之后要写出一个作品,描述那里的文化,这就是人类学的文化撰写。

起初,人们认为民族志只是人类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后来,人类学界普遍认为,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的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成果。

随着人类学的理论发展与经验积累,民族志的写作思路、写作方式、文章结构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一、文化撰写的三种模式1.“传送带”——现实主义民族志早期的纪实作品始于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写法。

现实主义民族志撰写的9个方面的特点是:(1)民族志的叙述结构是全貌的民族志(total ethnography),逐一考察文化的组成部分或社会组织,提供关于地理、亲属关系、经济、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的详细图表;(2)民族志作者不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一个权威叙述者在叙述客观的事实;(3)个人的存在通常被埋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创造了一个规范的角色模型;(4)提供地图、图表和照片作为“真的到过那里”的象征物;(5)分析时空坐落或发生的事件,从而来表述真实生活的细节;(6)提供资料,并忠实地表述当地人的观点;(7)写作风格趋于一般性的描述,而不是对个别事实进行细致的探讨,被研究的个别事项(仪式、婚姻、政治组织等)很少具有个性,而是具有典型性;(8)使用专业术语;(9)对土著的概念加以注释。

2.“深描”——解释人类学民族志格尔兹认为,文本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描写的系统,它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行为学意义上的——“文化即文本”,并试图真正从情境上去研究和解释文化。

格尔兹开创了“深描”的方法,即在特定的情境下探求并解释文化的意义。

格尔兹所说的写作,就是“深描”,就是对社会活动进行具有丰富意义的、全貌的描述。

在“深描”的过程中,文化撰写的技巧从堆砌事实转换为象征意义的解释和交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试述社会分化的类型。

答:社会分化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和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

(1)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水平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并非不平等的分化,这种分化只是他们在职能上的差别。

水平分化一般表现为社会分工和生活的多样化,它使得社会的异质性增强。

垂直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等级意义的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社会不平等。

在社会学中更加重视垂直分化的研究,因为垂直分化常常蕴涵着社会张力。

(2)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和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基于自然因素的社会分化表现为人们对具有不同生物特征的人给予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使得人们具有了社会差别。

这方面的社会分化主要有性别分化和年龄分化。

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是指社会对具有某种社会特征的人给予特定的评价,从而使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

民族和职业是社会分化的两个重要社会基础。

2.简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列宁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定义,他指出:“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这一定义将生产资料的占有作为阶级划分的物质基础,认为生产资料的占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进而影响着他们对劳动产品的占有。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它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

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2)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共同的利益使他们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

阶级成员的共同行动能力取决于两点:一是阶级成员的阶级意识;二是阶级内部的组织化程度。

(3)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有差异,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社会互动)【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社会互动)【圣才出品】

第五章社会互动1.如何理解社会互动?答:群体活动和社会过程是以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当相关双方相互采取社会行动时就形成了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含义:(1)社会互动必然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性的行为才存在互动;(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递为基础;(4)社会互动并非只是在面对面的场合才发生,也存在着间接互动;(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2.简述社会互动的主要荚型。

答:社会互动按照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竞争竞争是不同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

竞争是以不同利益群体(个人)的存在和目标物的稀缺为前提的。

竞争是人的积极性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它也给社会增加活力。

竞争的形成以下述条件为基础:①存在着占有同一目标的个人或群体,想占有的同一目标产生竞争点,对于不同目标的追求不形成竞争。

②参与竞争者都希望独自占有这一目标物,而不是共享,即竞争具有排他性。

③这种被争夺目标是稀缺的,即一方对它的占有就意味着其他参与者对它的占有机会的丧失。

竞争虽然含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但其目的不是要反对其他竞争者本身。

竞争是一种复杂的互动过程,各参与竞争者的行为不但受稀缺目标物的诱惑,而且直接受其他竞争者行为的影响。

在竞争各方达成共识(即公认的合理的规则)基础上的竞争是公平的竞争,它不但引发活力,而且还会形成秩序。

缺乏合理规则的竞争是不公平竞争,并可能导致恶性竞争,恶性竞争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社会秩序。

(2)合作合作是不同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互相配合的互动方式。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社会群体)【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社会群体)【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群体1.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社会群体的含义社会群体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而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在这个集合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狭义的社会群体是指由持续的直接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社会群体并不是偶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由互动形成的社会关系。

统计群体也不是这里所说的社会群体。

统计群体是社会对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甚至相同身份的众多社会成员的称谓,比如大学生群体、农民工群体、老年人群体等。

这些所谓的“群体”同样没有持续的互动和社会关系的支撑,实际上它们是同一类人的代名词,群体成员之间没有共同的活动或生活。

(2)社会群体作为人们共同生活的一种社会形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之间稳定的互动模式,它是成员之间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反映。

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和社会互动的结果,有了这种社会关系,成员之间才能稳定、有序地交往,他们才构成群体。

社会群体内的社会关系是直接的和持久的,它具体地反映于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之中,这种关系也是稳定的。

②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身份是人们在社会中的某种标识,比如大学生、农民、教师都是身份。

共同的身份是指在某种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身份是相同的,比如同是一个大学的学生、老乡、一家人,这些都使其成员具有了共同身份。

群体意识是指群体成员对该群体的认同感,即他认为自己属于该群体并对之负责,他与这个群体利益相关。

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也包含了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并且意识到他们共同属于这个群体,即群体成员获得了一致的身份感。

③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群体边界是不同群体之间互相区分的界限,群体边界是由群体认同感和相互依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确定的。

同一群体的成员之间具有认同感,而不同群体的成员缺乏认同感,就产生了群体边界。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章节题库(文化展示)【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章节题库(文化展示)【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文化展示一、名词解释1.民族志答:民族志是指建立在田野工作中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2.影视人类学答:影视人类学是指以影像和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跨文化比较的学问。

在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中,照片的拍摄、分析和民族志电影或录像以及多媒体的制作和使用最为常见。

二、简答题1.简述民族志电影的实践特点。

答:民族志电影的实践特点包括以下内容:(1)开山作品“影视人类学”这个术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的。

影视这一新手段开始被不自觉地运用到人类学的研究当中。

从时间上看,属于“开创之作”的影视人类学作品中,最早的是雷格纳特等人拍摄的片子。

雷格纳特主张将电影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工具,一个类似于显微镜的观察工具;他坚信人类学家借助影片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因此提出建立“正在消逝的人”的电影、录像档案或博物馆。

弗来贺提在拍摄中冲洗胶片并尽快放给被摄居民观看,从而得到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他与被拍摄对象沟通的初期实践,后来成了民族志电影的理论精髓之一。

(2)文字与影视合璧报告直到20世纪30年代,贝特森和米德才将电影和照片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去。

他们认为,电影可以实现文字调查报告不能表现的东西。

1936~1939年,贝特森和米德使用摄影手段补充他们在巴厘岛进行的有关文化与性格的田野研究报告。

此次田野调查结束后,他们配合大量照片出版了两部著作。

此外,他们拍摄和剪辑了6部影片。

因此,米德和贝特森在巴厘岛关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田野工作,因影像的介入使得再现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成为可能。

并且,他们使影像作品首次成为人类学研究与成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影视作品在人类学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3)解说电影解说或叙述电影主张通过拍摄者的旁白来强调对某种文化叙述的理解,主张所有人类学信息以旁白和画面的简单结合来实现。

这种电影学说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类学家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向观众解释说明并描述文化。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6)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6)

第一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2.1.1复习笔记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是法国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由于他第一个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为社会学做了奠基性工作,被西方社会学界公认为社会学的创始人。

第一节实证哲学的基本精神一、“实证”概念的含义孔德指出,实证主义的一切本质属性都概括在“实证”这个概念中,他把实证概念列于他所创立的新哲学之首。

1.实证概念的含义实证概念有以下含义:(1)实在的而非幻想的;(2)有用的而非无用的;(3)可靠的而非可疑的;(4)精确的而非含糊的;(5)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2.知识的划分“实证”是孔德哲学的核心概念,他把实证精神奉为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

他指出,实证的思维方式是对以往一切思维方式的超越。

实证哲学的诞生是个标志,它把一切知识划分为前实证阶段和实证阶段。

根据实证概念的基本性质,所有前实证阶段的知识都是幻想的、无用的、可疑的、含糊的和绝对的,实证阶段的知识才是实在、有用、可靠、精确和相对的。

3.科学孔德把实证知识看做科学的象征,正是实证精神把科学同神学及形而上学区别开来。

在前实证阶段,人们纠缠于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即那些既不能用观察到的事实加以验证,也不能用事实加以推翻的问题。

而科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拒斥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必须能“证之以实”。

二、人类知识的发展阶段孔德认为,每一个知识门类,都经历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虚构)阶段、形而上学(抽象)阶段和实证(科学)阶段。

1.神学(虚构)阶段(1)在神学阶段,人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超自然的存在物造成的,是在某种超自然力量支配下发生的。

(2)神学阶段的知识特点是,运用虚构的图像和拟人化类比寻找一切事物的终极起源和终极目的,运用想象寻找存在的超验本质。

即使这些图像是真实的,也只是把困难往后推,因为人们所规定的认识目标本身就是虚构的、注定无法解决的。

2.形而上学(抽象)阶段(1)形而上学阶段与神学阶段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人们仍然追求关于事物本质的绝对知识,同样认为感觉与经验不足以提供这类知识。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社会)【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社会)【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1.什么是社会?简述其基本性质。

答:(1)在社会学中,社会是指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

社会有如下含义:①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②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

③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活动的规范。

(2)社会的基本性质一般而言,社会具有以下一些基本性质:①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②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③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不同,它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有组织地结合起来的系统;④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⑤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丰富多彩;⑥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

2.简述社会构成的要素。

答:社会的构成要素,是指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成分。

(1)我国老一辈社会学家孙本文指出,社会赖以生存的四大要素,即地理要素、生物要素、心理要素和文化要素。

地理要素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空间,生物要素和心理要素指作为生物体的人及其心理,文化要素是人类共同活动所积累的经验。

这四个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社会。

(2)现实社会的构成要素一般而言,现实社会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至少包括自然环境、人口、经济一社会活动与文化。

①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场所,也为人类提供了生活与生产的资源。

②人或人口是社会的能动要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本身的一切要素与现象,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年龄、分布、流动、出生、死亡等,均对社会的存在形式及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人类学的理论进程)【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人类学的理论进程)【圣才出品】

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进程1.试述人类学进化论的要点。

答:进化论是人类学的第一个里程碑,它是人类学形成的标志性学说。

进化论人类学分早期进化论人类学和新进化论人类学两大类属。

前者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后者产生于20世纪的中后期,两者之间相隔近百年。

早期进化论认为,各民族的文化都循着同一路线进化,各民族所遵循的社会发展阶段都是相同的。

各民族之间存在差异是因为进化的速度不同,而其进化的阶梯一样,因而,西方人类学家称其为“单线进化论”。

早期进化论因而遭到很多批判。

新进化论同样承认文化的差异在进化,文化由低级向高级进步。

但新进化论认为进化不是像摩尔根所说的那样以食物工具和制度为标志,而是以“能量获取”为标志。

新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怀特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普遍进化论”和“多线进化论”,在文化理论方面取得新的成就,使进化论获得了新的生命。

人类学进化论要点: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一致、社会文化进步的路线和阶段一致、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

人类学进化论在认识人性与文化“进步”方面确定了一些系统的方法,但过分强调通则,由文化特质构拟的理论模式根基不足。

2.试述文化与人格研究的特点。

答:把文化模式论用于解释人与文化的关系,就形成了文化人格理论。

人类学家在进行文化与人格的研究时,主张人的人格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关,并主要关注文化的传承。

他们所使用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濡化”,即个人接受社会规范、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文化传统的过程。

他们认为,个人是通过对文化的学习、适应来掌握应付环境的手段的,因此,文化对个人的个性、认识和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是本尼迪克特和米德。

3.迪尔凯姆对人类学理论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社会决定论认为,社会事实自成其类,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而不能化简到心理和生物层次;社会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因而能对个体形成强制;社会的强制力来源于无形而有力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而以圣、俗分类为基础的宗教则是社会的核心形式;人们对自然界的分类依据社会文化分类,社会文化分类则依据二元对立原理;上述所有社会现象都有现实功能,因而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章节题库(资料的处理)【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章节题库(资料的处理)【圣才出品】

第七章资料的处理一、名词解释1.定性资料答:定性资料是指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根据这一定义,定性研究及定性研究者也主要是指实地研究和实地研究者。

定性资料的特点包括:①来源的多样性;②形式的无规范性;③不同阶段的变异性。

2.资料审核答:资料审核是资料处理的第一步工作。

它是指研究者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主要是问卷)进行初步的审阅,校正错填、误填的答案,剔出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

其目的是使得原始资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为后续资料整理录入与统计分析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3.选择式编码答:选择式编码是指在浏览资料和进行开放式或轴心式编码工作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查找那些说明主题的个案,并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

研究者在发展出某些概念,并开始围绕几个核心概念或观点来组织他们的总体分析时着手进行这种工作。

即在研究者准备进行这种对资料的最后的阅读和分析时,他已识别了研究课题中的最主要的主题。

在选择式编码过程中,主要的主题或概念始终指引着研究者的研究。

他不断地对在早期编码中所识别的特定主题进行再组织,并探讨和分析多个不同的重要主题之间的关系。

选择式编码也可以说是在主题中找到一个可以统领其他一些相关主题的核心主题,将所有的研究结果统一在这个核心主题的范围之内。

这种选择式编码的方法比较适合建立“扎根理论”。

4.连续接近法答:连续接近法是指这样一种方法,它不断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具体地说,研究者从所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概念与假设的框架出发,通过阅读和探查资料,寻找各种证据,并分析概念与资料中所发现的证据之间的适合性,以及概念对资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

研究者也通过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来创造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原来的概念以使它们更好的与证据相适合。

然后,研究者又从资料中收集另外的证据,来对第一阶段中所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文化适应)【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文化适应)【圣才出品】

第十章文化适应1.试述濡化、社会化和涵化三者的概念。

答:(1)濡化濡化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这一概念首先由赫斯科维茨提出,认为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中,借此种经验以获得在该文化中生存的能力。

濡化的含义如下:①教化与学习:这主要指个体或群体通过文化上的代际传递,建立社会的价值系统,使该社会延续与发展。

②文化延续:文化延续是人类社会不同于动物界而特有的延续方式,而濡化表现为个体对于整个群体的文化的内化过程。

人们总是通过与他人展开的共同活动,依照传统或经验形成共同的思维与行为方式,让整个社会的文化按照一定轨迹延续下去。

文化延续在其社会过程中的表现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显而易见的。

③族群自立:濡化是促成个人发展和社会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成员在文化上确立认同感与一致性的存在过程,是族群自立的基础之一。

(2)社会化①社会化和濡化的区别濡化是指整体上领会某种文化特性特点的过程;社会化则是从一种普遍意义上概括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需求和获得规则。

进一步地说,濡化和社会化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个人或群体内化某种文化类型或生活模式的过程,也就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过程;后者强调个体与社会互动的特点和条件,常用社会结构、内容、背景和所扮演的角色等衡量。

②社会化社会化既包括特定社会文化的延续,同时也有多元文化重组与整合的含义。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中,社会化也是超越单一文化获得文化整合的过程,它既指文化系统内部的文化濡化过程,也指文化系统之间互相吸收、彼此整合的文化涵化过程。

从濡化和涵化意义上说,社会化成为一切社会进行运转的功能性前提条件,这对任何社会的文化与社会再生产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化是获得文化整合的涵化过程。

社会化既包括特定社会文化的濡化与延续,同时也有多元文化重组与整合的过程含义。

也就是说,它既包括儿童成长为成年人这一初级社会化过程,也包括文化传承的次级社会化过程。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绝密★启用前2014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社会学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考试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6分)1.差序格局2.社会过程3.镜中我4.粗死亡率5.社区工作6.制度7.族群(韦伯)8.阐释研究范式9.实地观察10.内容分析方法11.统计推论12.跨文化比较法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及功能。

2.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

3.环境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4.纵贯研究的几种类型。

5.应用人类学的两种价值取向。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社会现代化的传统发展战略、基本需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试述布劳“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6分)1.差序格局答:差序格局是指社区居民之间有无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之亲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和特征,基于血缘关系之亲疏而形成的、人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关系有差别的现象。

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这是一种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

2.社会过程答:社会过程是指社会是怎样变动和发展的,其中既包括宏观社会的变迁,也包括微观社会的变动。

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

社会过程和群体活动是以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

3.镜中我答:“镜中我”概念的提出是库利对符号互动论的突出贡献,它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自我认识是交往对象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即人们是通过想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形成自我观念的。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体质人类学)【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体质人类学)【圣才出品】

第四章体质人类学1.体质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答:体质人类学试图了解当今和过去人类的体质结构,该体质结构在人类行为中发挥了怎样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和行为如何与人类生存环境相整合等问题。

也就是说,在体质人类学领域,纵向的研究是追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起源与进化过程;横向的研究则是探讨族群的多样性、人类生物性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与反应等。

而无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研究,都是从人的生物属性角度理解文化、环境、行为等诸多因素对人类生物特性的塑造,以及人类生物属性进化和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体质人类学关注以下几个领域的问题:人类的多样性、人类的起源、分子生物学证据、行为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等。

2.人类的起源与大致进化过程是怎样的?答:人是一种特殊的动物,通常认为两足直立行走、能制造工具、发达的大脑、语言和意识以及社会组织等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而人类的这些特征是何时、何地、如何起源的则众说纷纭,也是人类学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1)早期人科和直立行走南方古猿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科化石。

人科有别于人类,它包括南方古猿属和人属。

专家对直立行走的意义给予了归纳,即运送说、视野说、散热说、节能说、收获说、展示说。

运送说认为直立行走将双手从行走中解放出来。

(2)能人和直立人按照时间顺序,南方古猿之后,出现了能人,指的是这个物种是能制造工具的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经过研究确认了人属的另一个种,即直立人,过去,一直被称为猿人。

我们常听说的北京周口店的中国猿人、爪哇的直立猿人、阿尔及利亚的毛里坦阿特拉猿人,虽然地区性不同,但均属直立人种属。

在亚、非、欧三大洲都发现了直立人化石,大约生活在距今200万至20万年前。

在1929年开始的北京直立人遗址的发掘过程中,除了发掘出来自40多个直立人的头骨、锁骨、月骨等化石和大量石器等,还发现了用火的痕迹,主要是很厚的灰烬并夹有烧焦的木炭。

这成为追溯人类进化历史的一个重要发现。

2010年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0年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0年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绝密★启用前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社会学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考试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6分)1.社会2.组织的正式结构3.户籍制度4.理想类型(韦伯)5.理性行为(科尔曼)6.因果关系7.中位数8.个案研究9.口述史方法10.死亡11.人口迁移12.失业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什么是单位组织?试述其特征。

2.简述迪尔凯姆自杀理论的完整结构。

3.简述问卷调查的特点。

4.简述人口的社会属性。

5.简述社会工作的功能。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试述城市化的含义及动力。

2.什么是符号互动论?试述布鲁默对符号互动论的总结与发展。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6分)1.社会答:在社会学中,社会是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体系。

社会有如下含义:①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②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

③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联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活动的规范。

2.组织的正式结构答:组织的正式结构是指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所设置的、并由组织规章制度正式规定的,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其内容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即总体结构和职务工作结构。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笔记和课后习题(社会学概论-宗教人类学)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笔记和课后习题(社会学概论-宗教人类学)

第十三章宗教人类学5.13.1 复习笔记第一节宗教的类型与特征对人类学者而言,神灵信仰和仪式构成了文化的基本特质,也构成了社会形态的象征表现方式。

在人类学中,信仰和仪式从来都处在观察的焦点和重要论题之列。

一、宗教的类型杨庆在《中国社会的宗教》中对宗教类型做了划分。

他认为宗教可以分为制度化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和普化宗教(diffused religion)两个类型。

1.制度化宗教制度化宗教指具有严格的宗教组织、成员、仪式、经典和体系化教义的宗教类型,其宗教事务通常与一般的日常生活相分开。

基督教无疑是属于这个类别的宗教形式。

除了《圣经》作为其经典之外,基督教拥有非常系统的教义,也有严格的教会组织体系,特别是天主教会,在教皇领导下的教牧队伍大概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神职系统。

另外,它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仪式规则和实践。

2.普化宗教普化宗教指其信仰活动扩散于日常生活之中,但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教组织,也有明显的经典、体系化教义。

以往,宗教认识体系建立在西方,即主要是基督教的模式之上,至少在学理上中国民间信仰一直被否认是真正的宗教。

尽管中国民间信仰缺乏系统的宗教教义和统一的宗教典籍,崇拜的神灵谱系浩大庞杂,而且其内容与岁时祭祀、生命礼仪、占卜命相等人生历程相结合,但在人类学意义上,民间信仰是重要的宗教类型。

二、理论研究途径1.心理学途径主张用心理学途径研究宗教的人类学家试图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宗教的起源和功能,宗教意识的本质、起因与发展,宗教象征的心理作用等。

(1)早期心理学理论认为,宗教信仰起源于人们对某些现象要求加以解释的理智需要。

泰勒认为,宗教信仰产生于对梦、神志恍惚状态和死亡这类情况的反思。

这些现象表明灵魂可以与躯体分离,人的存在的这种双重性构成了泰勒泛灵论的基础。

(2)在《金枝》中,弗雷泽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宗教起源模式,认为“在人类发展进步过程中,巫术的出现早于宗教的产生,人在努力通过祈祷、献祭等温和谄媚手段以求哄诱安抚顽固暴躁、变幻莫测的神灵之前,曾试图凭借符咒魔法的力量来使自然界符合人的愿望”。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社会学答: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我国学者郑杭生给社会学下了如下定义: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也即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二、简答题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认识?答:(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应从三个方面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应当把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选取他们共同关心的个人与社会视角并将之结合起来,选取他们共同关心的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②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不能把学科中某一学派的理论观点和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当作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

③学科的研究对象应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研究对象。

所以,我们把社会学研究对象界定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社会学的特征是什么?答:社会学的特征主要包括:(1)综合性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综合性特征表现在:①社会学不是仅仅研究某一类社会现象,而是以研究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社会现象为己任,并且在研究这些社会现象时不是从某一社会关系中去研究现象或事物的某一种属性,而是要联系多种关系、多种因素对某种社会现象作综合分析。

②它在研究某一领域的社会现象时,不可避免地要借用这个领域专门学科的观点和概念,使其与社会学的观点联系起来,对现象作综合考察。

(2)经验性社会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这是因为社会学的经验性特征比较突出。

经验性特征表现在:①社会学知识体系中的经验研究是这个学科的基础,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理论和方法,没有经验研究就不会有社会学。

②它最初是在实证主义原则的指导下把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变成一门科学。

(3)应用性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社会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社会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1.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有哪些阶段。

答:任何一项完整的社会调查研究都需要经历准备与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等几个基本阶段。

(1)准备与设计阶段准备与设计阶段包括确定研究课题、初步探索和调查研究总体设计等步骤。

①进行一项社会调查研究首先必须确定研究课题,即必须说明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进行这样的研究,研究的类型和基本假设是什么。

确定研究课题为整个研究规定了工作方向、目标。

②课题确定后,要围绕课题进行初步探索,包括查阅文献、请教专家、形成初步的研究假设,并将假设经过操作化转化为具体测量指标。

③准备的第三个步骤是调查研究的总体设计,其内容包括确定研究范围、研究单位和研究内容,选择收集资料的方法,制定调查问卷或调查量表,并在人员、物质、日程上作出具体安排。

(2)资料收集阶段收集资料阶段包括确定调查对象、运用具体方法收集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初步编录整理。

资料收集是调查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经常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访问法等。

(3)资料分析阶段在资料分析阶段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有: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统计、描述和总体推断、检验理论假设、提出新问题、撰写调查报告等。

2.社会研究主要有哪些类型?答:在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研究者必须首先根据研究的性质和目的来选择适当的研究类型:(1)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这是从研究性质上来划分的研究类型。

①应用研究侧重解答各个社会领域、各个实际工作部门中的具体问题,它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来了解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并运用社会理论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和解释,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政策性建议。

应用研究涉及广泛的社会领域和社会问题。

②理论研究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考察来发展和丰富社会科学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规律的知识。

它的主要目的是解答学科领域内的重大理论问题或疑难问题。

(2)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这是从研究目的上对研究类型的划分。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族群研究)【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族群研究)【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族群研究1.什么是族群?答:族群是分享共同的历史、文化或祖先的人群。

一般来说,族群具有如下要素:(1)共同的名称;(2)共同祖先的神话;(3)共享的历史记忆;(4)共同的文化元素;(5)历史家园的联系;(6)团结感。

族群成员共享将他们与其他族群相区分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因为有着共同的历史背景,所以族群成员共享某些信仰、价值观念、习惯、风俗以及规范,又因为共享的文化特征,所以他们将自己界定为与他人不同的和特殊的成员。

族群的区分主要涉及语言、宗教、历史经历、地域和家园、亲属关系和祖先、生活方式和群体认同等特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族群成员在族籍诉求上常常带有明显的主观文化认定,在族群范畴上则具有场景的变动性与可拆合性。

2.什么是族群认同?答:族群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认为自己属于一个社会群体。

族群认同存在着将社会划分为“我们”与“他们”类别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或情感成分。

(1)族群认同的产生族群认同的产生,是外人所区分的类别所致。

而这种类别的创造则是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特征,以往曾与殖民地扩张存在着密切关系。

显然,族群认同是人们与不同起源和认同的人们之间互动的产物。

换句话说,地理上与其他人群完全隔离的孤立小人群显然不可能构成族群。

(2)族群认同并非绝对个体的族群认同并非是绝对的。

特定个体取决于社会情境而有着一些不同的族群认同。

认同既可以是自己选择的,也可以是强加的。

不管怎样,族群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本身就导致广泛的理论阐释。

实际上,族群实体是不断被发明和想象的,关键在于这一认同是如何被建构和操控的,有时会体现出认同研究的心理分析取向。

3.试析族性的原生论与场景论。

答:(1)原生论模式根据原生论模式的观点,族群归属感是个人认同的根基。

族群认同主要来自于天赋或原生性的情感纽带,所以族群感情所造成的认同有时不易改变。

原生论将族性作为族群的基本组织原则,从而成为“多元的”社会。

但是这一研究路径过度强调了族性的原生维度,难以理解族群认同的灵活性与工具性。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生计方式与文化)【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生计方式与文化)【圣才出品】

第六章生计方式与文化1.试述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理念。

答: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阐述了环境资源、生计技术和运用技术利用资源时采取的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1)斯图尔德在早期研究中,比较了不同环境中的游猎采集者,并先后提出文化核心、文化类型和社会文化整合水平等概念。

文化核心是基本特征,具有由地方的生态适应和相似的社会文化整合水平而来的相似的功能上的相互关系,核心特征相同的文化可划归同一文化类型。

后来的研究者将社会文化整合水平理解为各种社会文化系统有不同的层次、水平、级别,文化和社会方面的互相作用有不同水平。

(2)对传统的修正人类学的研究还修正了传统想象中游猎采集社会人、技术与资源非整合的困窘关系状态。

以前,学术界认为游猎采集社会中人们依靠不稳定的自然资源始终处于饥荒威胁之下,所关心的仅仅是生存。

斯图尔德开始的文化生态学田野调查表明这些观点值得商榷。

在仅存的游猎采集社会中进行的民族志调查显示,游猎采集者的工具和技术知识、组织自身有效获取食物的方式、对周围环境资源的利用等,一直保证他们处于不错的生活状态中。

斯图尔德的观点激发了其他学者研究狩猎采集社会时,与其栖息地环境结合起来思考。

(3)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解释要点可以概括为:①验证人类社会对于环境的调整适应是否需要特定行为,或者说人们的反应是否可以有相当大的自由度;②提供一种包括三个步骤的方法:a.分析生计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b.分析与具体生计技术配合的行为模式;c.确定具体生计系统具有的行为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文化的其他因素。

2.人类学如何看待游耕生计方式?答:(1)人们一直对现代农业评价很高,因为能收获更多作物和养活更多的人口。

而刀耕火种则被指责为浪费土地和“不经济”的落后习俗。

康克林研究菲律宾的游耕者哈努诺人,却发现游耕农业存在着复杂的农业体系,具有完善的农艺管理,并且单位劳动力投入能取得相当高的回报。

在热带地区,农业专家曾尝试清理大面积土地,实行单一种植、犁耕和使用化肥等现代农业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