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课后习题(宗教人类学)【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宗教人类学
1.宗教的类型如何划分?
答:宗教可以分为制度化宗教和普化宗教两个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1)制度化宗教
制度化宗教指具有严格的宗教组织、成员、仪式、经典和体系化教义的宗教类型,其宗教事务通常与一般的日常生活相分开。基督教无疑是属于这个类别的宗教形式。除了《圣经》作为其经典之外,基督教拥有非常系统的教义,也有严格的教会组织体系,特别是天主教会,在教皇领导下的教牧队伍大概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神职系统。另外,它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仪式规则和实践。
(2)普化宗教
普化宗教是指其信仰活动扩散于日常生活之中,但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教组织,也有明显的经典、体系化教义。
以往,宗教认识体系建立在西方,即主要是基督教的模式之上,至少在学理上中国民间信仰一直被否认是真正的宗教。尽管中国民间信仰缺乏系统的宗教教义和统一的宗教典籍,崇拜的神灵谱系浩大庞杂,而且其内容与岁时祭祀、生命礼仪、占卜命相等人生历程相结合,但在人类学意义上,民间信仰是重要的宗教类型。杨庆垄的著名宗教分类,为复杂多样的中国民间信仰确立了普化宗教的恰当地位。
2.试述宗教的研究途径。
答:宗教的研究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1)心理学途径
主张用心理学途径研究宗教的人类学家试图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宗教的起源和功能,宗教意识的本质、起因与发展,宗教象征的心理作用等。
①早期心理学理论认为,宗教信仰起源于人们对某些现象要求加以解释的理智需要。泰勒认为,宗教信仰产生于对梦、神志恍惚状态和死亡这类情况的反思。这些现象表明灵魂可以与躯体分离,人的存在的这种双重性构成了泰勒泛灵论的基础。
②在《金枝》中,弗雷泽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宗教起源模式,认为“在人类发展进步过程中,巫术的出现早于宗教的产生,人在努力通过祈祷、献祭等温和谄媚手段以求哄诱安抚顽固暴躁、变幻莫测的神灵之前,曾试图凭借符咒魔法的力量来使自然界符合人的愿望”。
所有心理学理论在有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无论宗教的起源是什么,目的何在,不管它有些什么信仰和礼仪,宗教都可以起到满足人们所共有的心理需要的作用。
(2)功能主义途径
①马林诺夫斯基
马林诺夫斯基以其倡导的功能分析法发起了人类学学术观念的变革,从形而上学的思辨走向经验主义的分析,使宗教研究具有了实证性和现场感。他在田野考察中发现,在土著人的生活里,人生的每一阶段特别是重大转机,几乎都伴有宗教的需要,因此“宗教在这里为传统和文化战胜遭到挫折的本能做出的消极反应提供了保障”。
他认为,宗教是对付危险和不确定性以及直接为生计服务的,其最基本的功能意义在于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减缓伴有强烈情感压力的生活危机,提供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面对生活和死亡的考验。换言之,宗教根植于人类的基本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文化形式。
②拉德克利夫-布朗
拉德克利夫-布朗从礼仪及礼仪价值与社会基本结构的关系出发,探讨宗教的基本功能。
他认为,在图腾仪式及相关神话中所包含的有关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观念表明,这些仪式的意义在于维护自然法则,神话和礼仪所表达的宇宙观的社会功能,在于维护社会的结构。因此,宗教的功能不但包含了宗教对于个体的功能,而且上升为维护集体利益的需要,是社会制度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很多人类学者并不是功能论者,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所有的宗教都满足一定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同时,正是由于宗教的这个特点,所以它能在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现代主义等诸多思潮的冲击下存留并得到发展。
(3)象征主义途径
①最早把宗教与象征联系起来的学者是迪尔凯姆,他力图通过考察图腾这种宗教现象,揭示宗教信念及其实际的起因。他认为图腾不仅仅是氏族的徽记,图腾首先是一种象征,是被人格化了的、由想象体现出来的氏族本身,它蕴涵着内在的无形的力量。宗教象征符号使社会团结的集体表象成为共识。迪尔凯姆试图证明,在人类社会早期,图腾就是宗教的胚胎,氏族就是宗教组织,仪式就是信仰得以维持的保障,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那个先在和外在于个体,超越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能够通过教育和惩罚影响个体的行动、思想和感情的“社会”。
②20世纪60年代是象征人类学诞生的年代,人类学对宗教的研究转入了文化意义的探索阶段。在主张这种进路的人类学家看来,宗教仪式中的形体动作、场所、偶像、法器等都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宗教仪式中的象征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已是宗教人类学的共识,但对宗教象征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宗教象征在宗教仪式中乃至整个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以及如何研究宗教的象征等问题,却有着不同的学派和解释。
3.人们怎样对超自然存在进行分类?
答:人们对超自然存在进行了以下几种分类:
(1)主神
主神的信仰包括男神和女神,通常被视为控制宇宙的神灵,或者如果存在几个主神,那么他们每个都掌管宇宙的某一部分。主神信仰的一个例子就是至上神的概念。主神似乎通常是伟大而遥远的存在。
(2)祖灵
祖灵信仰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的构成二元论直接相关,许多文化都相信人是由躯体和灵魂两大部分构成的。比如,在非洲一些部落中,人们相信祖灵会参与家庭和宗族事务。尽管他们并不能看见这些祖灵,人们还是为他们留出位子,因为他们相信如果惹了祖灵生气,就会带来疾病甚至死亡。祖灵可以荫护后人的观念应该说相当普遍,在许多文化中都可以看到。
(3)非人精灵
①泛灵信仰:灵信仰,又译万物有灵论。这种信仰认为各种精灵使自然有了生命。
②泛生信仰:一些人类学家注意到,并不是只有超自然存在才具有超自然能力。马雷特对泰勒的泛灵论提出修正,认为原始人对非人格化的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先于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生。他把这种非人格力量的观念称为泛生信仰。
③图腾崇拜:泛灵信仰和泛生信仰的一个变体是图腾崇拜。早期人类学者认为图腾是宗教最早的形式之一,以图腾观念为其标志。“图腾”本是北美印第安人奥季布瓦语“Totem”的音译,意为“他是我的一个亲属”和“他的标记”。一个亲属是指同一个外婚群体或氏族。氏族部落相信他们分别源出于各种特定的物类,因此每一个氏族都以某一物类或图腾命名,通常以动植物或其他非生物的图腾命名为多。
早期人类学者对图腾崇拜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宗教的起源,以及外婚制群体与图腾物的关系。列维一斯特劳斯则试图从象征分类样本的角度,推翻图腾崇拜是最早的宗教形式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