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次调研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有人说:“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

”这句话揭示了( )A.爱琴海区域的航海业发达B.爱琴海地区的地形、地貌C.地理环境对爱琴文明的影响D.爱琴文明源于古埃及2.《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三条规定“如果手或者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300阿司,如为奴隶,则为150阿司”。

由此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十二铜表法》重点保护贵族和平民的利益B.《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的标题有可能是“伤害法”C.《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奴隶的利益D.《十二铜表法》本质上是自由人对奴隶阶级的统治工具3.中古时期的西欧,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行政、经济和司法等各种权力。

这导致了()A.政治上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B.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只是各级封建主增C.封臣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封君D.封臣实际上不用对封君承担任何义务4.桑海帝国地处西苏丹萨赫勒地区的中部,是南北交通要冲,得撒哈拉商道之利,贸易十分发达。

据此可知,桑海的繁荣( )A.与加纳和马里兴盛的经济因素完全不同B.主要依靠对穿越撒哈拉沙漠商路的控制C.沟通了贯通撒哈拉沙漠南北的商路D.奠定了其摆脱加纳控制成为西非霸主的基础5.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园前1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

这表明A.古代文明的多元性B.古代文明的统一性C.古代文明的神秘性D.古代文明的独特性6.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说“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说明英法等国A.封建制度产生B.等级君主制初步产生C.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D.君主专制逐渐演变为等级君主制7.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明显有别于印度的复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卷含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卷含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为法国画家路易·大卫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局部,这一油画的创作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有罪后,他的学生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

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

然而苏格拉底却选择了慷慨赴死。

《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意义和人文价值是A.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捍卫人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B.屈从错判行为就是纵容罪恶、人是万物的尺度C.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去做、美德即知识D.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人生而自由2.“旧的喜剧彻底地属于政治性,它在舞台上批评并讽刺城邦国家的生活;但新的喜剧则在私人和家庭生活里寻找资料,它表现在烹调、鱼价格、悍妻和庸医这些材料上。

”戏剧表现主题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后期一般公民所关心的是A.农工商业B.城邦利益C.民主制度D.生活琐事3.英国埃尔顿庄园的法庭案卷载有公元1300年19个茅舍农(农奴)涉讼的记录。

他们因没有将牧草装上马车,被领主告上法庭。

这些茅舍农坚称:他们没有装草的义务,除非他们出于自愿,主动这样做。

为此法庭查阅了有关农奴劳役的惯例,然后确认:这些茅舍农必须在草地上或领主庭院里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

由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完全站在领主的立场,为统治者服务B.尊重惯例、司法程序,以法律途径协调领主与农奴的权益C.基本上以法律名义偏袒了领主,但作出了让步D.是为维护庄园经济秩序而服务的,无法体现公平4.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

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B.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C.奥斯曼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廷帝国D.拜占廷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5.由于商业贸易的兴盛,“仅公元1100—1300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及答案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及答案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有人说:“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

”这句话揭示了( )A.爱琴海区域的航海业发达B.爱琴海地区的地形、地貌C.地理环境对爱琴文明的影响D.爱琴文明源于古埃及2.下表为班图人大迁徙的概况。

据表中信息可知,班图人大迁徙A.破坏了南非的先进生产方式B.促使撒哈拉以南地区形成统一国家C.加速了阿拉伯帝国衰弱的进程D.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3.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

这一历史情境显示A.陪审团组建保证了素质B.程序公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C.陪审团组建不具合法性D.雅典法律保证了苏格拉底一定权益4.“中世纪城市规模不大,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与此同时,城市逐渐成了逃亡农奴的庇护所。

”材料表明中世纪城市A.获得了一定自治权 B.成为商人聚居地C.居民人人自由平等D.已享有司法特权5.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中世纪庄园里的佃户卡洛斯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A.自备农具和耕畜,为领主每周无偿劳动3天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C.和庄园领主或其他佃户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D.为领主耕种“公用地”6.“庄园法庭档案记录着: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

”下列结论不能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的是( )A.庄园法庭审理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B.庄园法庭审理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C.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D.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7.在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十一二世纪的哪一历史事实A.琅城市民的反侵略斗争B.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耳曼人的袭击D.这里是罗马征服时的古战场8.“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含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含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不成熟的是司法而不是民主B.民主审判有悖司法独立C.雅典民主政治十分完美D.直接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2.恩格斯认为:“古代罗马法——它几乎完满地反映了马克思称之为商品生产的那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法律关系。

”据此可知A.西方国家完全采用罗马法B.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产生重要影响C.罗马法注重司法程序完整D.罗马法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基础3.朝鲜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

具有代表性的别试,朝鲜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

材料说明A.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较大B.高丽王朝完全效仿唐科举考试C.科举考试推动朝鲜社会的发展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4.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诸城市掀起公社运动,反对控制城市的主教或封建主,有的地方曾发展成起义。

结果是一些城市相继成立公社,由商人和进入城市的中等封建主控制了市政。

他们选出的市政官有一定任期,掌握城市的税收、司法、行政等权力。

该材料反映了西欧A.起义是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B.公社是商人与封建主的联合政权C.城市自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D.反封建、反教会成为时代的主题5.公元649年,孝德天皇下诏,令“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国司就是由中央派遣下来管理“国”的官员,“国”之下的“郡”的长官为郡司,里长则由当地的人来担当。

该措施(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推动了幕府统治的建立C.加速了战国时代的到来D.有效传播了唐朝文化6.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立法,但雅典有“违宪立法起诉”,任何公民可以对其认为提出违宪的法律的人和制宪法律本身提出起诉,交给陪审法庭审判。

若判定该项法律确实危害民主,则废除该法律,将提案人绳之于法。

但法律一旦被核准,陪审法庭必须按照其执行。

这说明,在古代雅典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国家机关分权制衡C.公民参政意识强烈D.内部斗争比较激烈2.雅典人通过陶片放逐领袖人物,他们考虑的不是领袖的官职有多高,功劳有多大,而是国家的利益和他们自身的切身利益,这就迫使领袖人物们不得不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而不可能成为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的帝王或官僚。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陶片放逐法可以通过领袖人物特权影响民主决策B.陶片放逐法表明了雅典民主决策具有较大广泛性C.功劳突出的领袖人物被陶片放逐的可能性比较小D.善于言辞的领袖人物在政治方面难以有发展空间3.“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

”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A.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传入非洲B.新罗效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C.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为国教D.日本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4.欧洲中世纪曾出现过“以一种个人的联合、上下级之间靠个人之间的效忠与保护维系着的关系”,这种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A.城市B.庄园C.土地D.宗教5.“中世纪城市规模不大,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与此同时,城市逐渐成了逃亡农奴的庇护所。

”材料表明中世纪城市A.获得了一定自治权 B.成为商人聚居地C.居民人人自由平等D.已享有司法特权6.某地,地主将耕地划分为三大区块,或春耕,或秋耕,或休耕;为了恢复地力,休耕的土地种植豆科植物等绿肥。

农家使用地主提供的农具与牲口,共同耕作。

村庄另有许多共同的设施,如马厩、作坊、烤坊、牧场、林地及宗教场所。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卷及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卷及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卷及解析一、选择题1.由于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及当地人口增多,在有限土地上新建的房屋毗邻,与之有关的支撑地役权,如禁止妨碍光线地役权等各种建筑物地役权法规随之形成。

这反映了罗马法A.重视维护公共权益B.蕴含人人平等观念C.调和帝国社会矛盾D.呈现与时俱进特征2.1871年,德国地质学家莫赫到达该地,并断定这个遗址是古代文明人的杰作,这引发了一股津巴布韦遗址发掘热和“石头文化”研究热。

然而,西方一些学者出于殖民利益的需要,说愚昧的当地人绝不可能建造出如此高水平的建筑。

“当地人”是指A.班图人B.波斯人C.玛雅人D.印加人3.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指出,民主制是对大众自由的限制,实行民主制其实只是无政府状态,然后导致专制暴政。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也指出,民主制远远不是城邦的最好治理方式,更谈不上是穷人的政治。

他们的观点反映出A.民主政治不适合雅典城邦B.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缺陷C.民众希望扩大民主的社会基础D.雅典知识分子重视人的价值4.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

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又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

这说明阿拉伯人A.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B.在沟通世界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C.在自然科学的成就方面影响西方D.一度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5.“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

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

”这段文字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A.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B.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C.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D.一个比较工业化的经济实体6.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

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

2023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试卷(附答案)

2023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试卷(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试卷说明:1.卷面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中性笔或铅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主体意识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2.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D.广州3.无产阶级的革命开始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的标志性事件是()A.《共产党宣言》的问世B.中共“一大”的召开C.巴黎公社的建立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的发表4.最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5.二战后,美国为“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而采取的措施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6.西欧粮食的收获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罗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

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发达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7.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含答案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含答案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美国学者芬利指出,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干涉的——只要公民大会认为这一干涉是正确的。

自由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表明雅典A.国家权力制约个人自由B.主张法律至上C.公民大会保护个人权利D.强调主权在民2.在古希腊的斯巴达,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男性公民实行共餐制;所有六十岁以下公民都有随时服兵役的义务,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成为重装步兵的一员。

这些措施()A.体现了城邦公民普遍平等B.有利于培养公民集体观念C.保障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D.开辟了民主政治的新路径3.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规定:大封建主所属封臣之间的财产纠纷应由封建主自己来审理,国王法庭不得干涉;不经教会和封建主的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和盾牌钱。

该材料表明()A.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B.有利于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C.国王是国家礼仪的象征D.《大宪章》阻止了王权的扩张4.“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

”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A.雅典城邦的政治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C.罗马教廷的统治D.西欧城市重新兴起5.古典时期,欧亚大陆商路两端的罗马帝国和汉帝国的长久存在,促进了跨大陆商业的全面发展。

而这两个帝国的崩溃,则破坏并削弱了这种贸易盛况。

中世纪,阿拉伯人推动了这一贸易盛况的再度出现。

阿拉伯人推动这一贸易盛况重现的重要条件是( )A.统一大帝国的出现B.手工业技术先进C.思维敏捷、能言善辩D.文明的灿烂辉煌6.公元649年,孝德天皇下诏,令“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国司就是由中央派遣下来管理“国”的官员,“国”之下的“郡”的长官为郡司,里长则由当地的人来担当。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任何个人脱离了城邦,将失去独立人格,沦为他邦的奴隶;失却公民的城邦,将沦为空壳,背离了公共利益,城邦将失去存在的理由。

这一论断的依据在于A.城邦是公民的共同体B.广大人民掌握城邦权力C.城邦利益高于公民利益D.公民自由受到城邦制约2.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规定:大封建主所属封臣之间的财产纠纷应由封建主自己来审理,国王法庭不得干涉;不经教会和封建主的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和盾牌钱。

该材料表明()A.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B.有利于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C.国王是国家礼仪的象征D.《大宪章》阻止了王权的扩张3.由于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及当地人口增多,在有限土地上新建的房屋毗邻,与之有关的支撑地役权,如禁止妨碍光线地役权等各种建筑物地役权法规随之形成。

这反映了罗马法A.重视维护公共权益B.蕴含人人平等观念C.调和帝国社会矛盾D.呈现与时俱进特征4.“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一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该观点认为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D.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5.“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A.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C.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6.下图为法国画家路易·大卫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局部,这一油画的创作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有罪后,他的学生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

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

然而苏格拉底却选择了慷慨赴死。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及解析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及解析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指出:“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物,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物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

”“他们只要想到丧失了这个城邦,就不寒而栗。

很自然地,我们生于他们之后的人,每个人都应当忍受一切痛苦,为他服务。

”这表明A.雅典居民享有充分民主权利B.民主政治有利于强化公民的集体意识C.伯利克里要求人们忍受苦难D.雅典公民一心为国,不讲究个人私利2.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促进了十二铜表法、坎努里阿法、李锡尼法、波提利阿法、翟腾西阿法等的制定。

由此,上层平民与贵族合流组成新贵,一般平民取得完整的公民权,在法理上成为共和国的主人,自由身份受到法律保护。

据此可知,这些法律、法案的颁布A.消除了共和国的阶级矛盾B.扩大了共和国的社会基础C.体现了罗马法的发展完备D.加强了罗马封建专制统治3.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

其中正确的表述的是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C.由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D.由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转变4.奥斯曼帝国苏菜曼-世(1494~1566年)确定了授给封建骑兵的领地上基督徒农民应缴纳的税项,税额比有些欧洲基督教国家低。

这一措施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封君封臣的体制B.为征伐拜占庭提供了兵源C.授予了农民土地所有权D.有助于缓和宗教间的矛盾5.1871年,德国地质学家莫赫到达该地,并断定这个遗址是古代文明人的杰作,这引发了一股津巴布韦遗址发掘热和“石头文化”研究热。

然而,西方一些学者出于殖民利益的需要,说愚昧的当地人绝不可能建造出如此高水平的建筑。

“当地人”是指A.班图人B.波斯人C.玛雅人D.印加人6.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目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质量调研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质量调研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质量调研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表明()A.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独立的权力B.封君封臣制度下权力分散C.国王是最大的封建领主D.封君与封臣之间等级森严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致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农牧渔猎,一种是经商,前者顺乎自然……事属必需,是可以称道的;后者在交易中损害他人的财货以牟取自己的利益……应该受到谴责。

”该思想体现了A.古希腊城邦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作者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C.古希腊城邦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古希腊城邦内部矛盾比较尖锐3.俄国的伊凡四世向各地派遣许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们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的开支进行征税的权力。

这些“特使”的出现A.破坏了“特辖领地制”B.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C.使基辅罗斯陷入分裂D.抵御了蒙古远征军的侵扰4.一般来说,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

封臣必须随时准备跟随封君进行军事远征,如果封君没了马骑,封臣必须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臣必须把自己作为人质以换取他的获释。

这表明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B.军事远征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前提C.封臣没有任何人身自由D.封君和封臣有严格的权力与义务5.某地区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一一子爵一一男爵一一骑士的等级体系。

在这种体系下,“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能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

”这一现象出现在A.古代希腊B.近代俄国C.古代印度D.欧洲封建社会时期6.“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

”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A.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传入非洲B.新罗效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C.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为国教D.日本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7.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卷含解析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卷含解析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伯里克利时期,自然科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太阳是一团炽热的物质”等观点,被以“不敬神”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哲学家普罗塔戈拉也因其言论被控“不敬神灵”,其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驱逐出雅典。

这些事例说明当时的雅典A.城邦公民拥有言论自由权力B.公民价值须在城邦意志中体现C.政体已难以接纳进步的思想D.人文精神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2.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备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

”这一评价主要针对雅典民主政治中()A.民主范围的狭小B.直接民主的性质C.公职任期的限制D.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3.“中世纪城市规模不大,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与此同时,城市逐渐成了逃亡农奴的庇护所。

”材料表明中世纪城市A.获得了一定自治权 B.成为商人聚居地C.居民人人自由平等D.已享有司法特权4.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中世纪庄园里的佃户卡洛斯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A.自备农具和耕畜,为领主每周无偿劳动3天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C.和庄园领主或其他佃户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D.为领主耕种“公用地”5.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

“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6.古代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

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都按同样的建筑原则来建造,普遍都是狭小而简朴的平房。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经济发展落后B.城邦意识至上C.贫富差别不大D.人文思想盛行7.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军队的首领生前立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但后来他的家人却不履行遗嘱,法官最后判定他的家人败诉。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为古印度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式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图中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

这体现了古代A.民族的交融B.文化的冲突C.宗教的传播D.文明的交流2.古希腊的人物雕像存在着明显的男女差异,男子大多采用“行走”的站姿——两腿叉开站立,而大多数女性是“静止”的站姿——两腿并拢,或只是稍稍分开。

下列能够说明古希腊人物雕像这一差异的是A.男性参与公共生活更积极B.女性参与社会生活更稳重C.社会对女性存在严重偏见D.雕像艺术重视个体的价值3.朝鲜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

具有代表性的别试,朝鲜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

材料说明A.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较大B.高丽王朝完全效仿唐科举考试C.科举考试推动朝鲜社会的发展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4.下面的绘画作品画的是中古西欧的“三种人”,从左到右分别是作战的人、析祷的人和劳作的人。

不属于“三种人”的是()A.僧侣B.农民C.商人D.骑士5.古典时期,欧亚大陆商路两端的罗马帝国和汉帝国的长久存在,促进了跨大陆商业的全面发展。

而这两个帝国的崩溃,则破坏并削弱了这种贸易盛况。

中世纪,阿拉伯人推动了这一贸易盛况的再度出现。

阿拉伯人推动这一贸易盛况重现的重要条件是( )A.统一大帝国的出现B.手工业技术先进C.思维敏捷、能言善辩D.文明的灿烂辉煌6.西塞罗指出: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道德、善、恶的问题。

据此可知,苏格拉底A.推动了人文主义产生B.规范了民众道德伦理C.拓展了哲学研究范围D.挽救了城邦政治危机7.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

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地母节是古代希腊重要的泛希腊节庆之一。

在地母节期间,妇女们获得了难得的放松机会。

她们可以在外露营远离家务,获得平时只有男子才能进行的献祭的权利,祈祷增强土地的肥力,赐予土地丰产,为城邦做出贡献。

希腊地母节的举行A.使雅典妇女获得参与城邦政治的权利B.有利于维护公民家庭和城邦的稳定C.极大提高了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D.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鼎盛之际,公民大会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发言,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枚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

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B.氏族贵族势力铲除殆尽C.直接民主保障参政机会D.公民权利不受城邦限制3.某地,地主将耕地划分为三大区块,或春耕,或秋耕,或休耕;为了恢复地力,休耕的土地种植豆科植物等绿肥。

农家使用地主提供的农具与牲口,共同耕作。

村庄另有许多共同的设施,如马厩、作坊、烤坊、牧场、林地及宗教场所。

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曾普遍地存在于A.四世纪的埃及B.七世纪的希腊C.十三世纪法兰西D.十五世纪的中国华北4.从地理经济视角来看,由于攻占了某处,令奥斯曼土耳其人直接控制了欧亚之间陆上贸易路线,从而促进了帝国的经济繁荣。

欧洲人不得不寻找海上直达亚洲的可能性,进而导致“地理大发现”。

文中的“某处”应是( )A.巴格达B.罗马C.君士坦丁堡D.大马士革5.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

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

这意味着A.雅典官员选拔具有随意性B.雅典民主制度不利于政局的稳定C.雅典的司法独立有了制度的保障D.保证了雅典公民较多的参政机会6.由于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及当地人口增多,在有限土地上新建的房屋毗邻,与之有关的支撑地役权,如禁止妨碍光线地役权等各种建筑物地役权法规随之形成。

这反映了罗马法A.重视维护公共权益B.蕴含人人平等观念C.调和帝国社会矛盾D.呈现与时俱进特征7.公元前6世纪,雅典悲剧产生,多以神话传说作为题材,具有相当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常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

2024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新学考调研检测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2024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新学考调研检测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2024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新学考调研检测模拟卷(二)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 某文化遗存中“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

其中的“女神庙”为一半地穴式建筑遗存。

庙由多室组成,主室为圆形,左右各有一圆形侧室。

总体结构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布局严谨而又有所变化。

据此推断,此文化遗存最有可能是()A.红山文化B.大汶口文化C.良渚文化D.河姆渡文化2. 有史籍记述一经济措施:“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

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

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

”实行这一“经济措施”的是()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唐高祖3. 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

下图路线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A.丝路西拓B.长安胡化C.藏汉和亲D.佛教传播4. 宋太宗曾有言道:“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

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为此,宋初实施的对策是()A.迁徙贵族豪强到边地B.将新编禁军拱卫京师C.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D.形成独立的密折制度5. 清政府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西藏政治、财政、军事、外交等事务,均由驻藏大臣统筹办理,其地位与达赖、班禅相等;达赖、班禅及其他格鲁派活佛的转世,必须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以“金瓶掣签”方式确定。

这些规定确立于()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6. 马克思曾撰文评述:“中国当局反对的不是英国外交使节前往北京,而是英国军舰沿白河(即海河)行驶”;“那么中国人抵抗英国人武装远征队,毫无疑义的也是有理的。

中国人这种行动,并没有破坏条约,而是挫败了英国人的入侵”。

马克思评述的这一战事发生于()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7.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次调研检测试卷一、选择题(35×2=70)1.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的事件是:A 文家市会议B 三湾改编C 井冈山会师D 秋收起义2.大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是指:A 南昌起义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C “八七”会议D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3.土地革命中,中共对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是A.联合B.保护C.限制D.消灭4.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A.抗日游击队B.东北人民革命军C.抗日义勇军D.抗日联军5.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A.毛泽东、朱德B.周恩来、朱德C.博古、李德D.毛泽东、周恩来6.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是A.攻占遵义B.巧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D.强渡大渡河7.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一二·九”运动D.西安事变8.民族矛盾上升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是在:A 九一八事变后B 华北事变后C 七七事变后D 八一三事变后9.就当时的时局而论,西安事变扭转的“时局”是指A日本加紧侵略中国B国共分裂对峙C抗日高潮兴起D美日争夺中国10.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B.农民运动的成功经验C.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D.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11.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必须建立起人民的政权C.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1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亡的主要原因是A.日军突然袭击,全力进攻B.蒋介石不准东北军抵抗C.溥仪甘做傀儡,投降卖国D.国际联盟纵容日本侵略13.由于蒋介石勾结日军联合夹击而失败的有①东北抗日游击队②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③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④东北抗日义勇军A.①② 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说明了A.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未有解决B.只有长征才能挽救中国革命C.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犯了严重的错误D.只有战略退却,才能保存实力15.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A.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D.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16.日本策化“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的目的是A.帮助蒋介石对付共产党B.为了掠夺华北的经济C.为了消灭华北的抗日力量D.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17.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18.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19. 下列会战中由八路军同国民党军队共同合作进行的是: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枣宜会战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 红军主力及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C 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D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21.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党领导下开辟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的是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B.晋绥抗日根据地C.冀鲁豫抗日根据地D.陕甘宁边区22.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主要目的是A.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B.为了迅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C.指出抗战的艰苦性D.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2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A.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B.日本首相表示愿意与蒋介石进行谈判C.日本扶植建立伪国民政府D.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24.1933年,中国境内并存的政权有几个?A.2个B.3个C.4个D.1个25.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的标志是:A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B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C 制造皖南事变D 第一次反共高潮26.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枣宜会战C 徐州会战D 豫湘桂战役27.导致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团难局面的原因有①日军残酷“扫荡”②国民党军队包围、封锁③自然灾害严重④“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28.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的主要作战方法是:A 运动战B 游击战C 阵地战D 破袭战29.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B.整风运动C.《论持久战》D.中共“七大”30.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A 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 进行了积极抵抗C 积极动员组织民众抗战D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31.中共与国民政府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A.要不要抗战B.依靠哪些力量抗战C.用哪种方式抗战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战32.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主要是为了A.与国民党进行决裂B.巩固并扩大民族统一战线C.显示人民军队力量D.消耗国民党顽固派的力量3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根本原因是A.阶级矛盾有时上升为主要矛盾B.两党对日本侵略认识程度不同C.国民党被迫与共产党合作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34.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不敢与中共彻底决裂B.日本没有放弃灭亡中国的方针C.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作坚决斗争D.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35.抗日战争时期与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相比,中国共产党在政策、策略上的调整有①从没收地主土地到减租减息②从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民主政权③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④与国民党从党内合作到党外合作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15分)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二: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宣言》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付之。

”材料三:1941年日本东条英机在两院报告战况时说:“昭利十五年(1940年),重庆敌军之特色为作战非常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之反攻”。

材料四: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的战役预备命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加,……投降危险亦随之严重,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争,创立显著的成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兴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这是目前严重的政治任务。

”回答:①通过阅读材料一、二、三,可看出蒋介石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不同时期的不同的什么态度?为什么?(5分)②通过材料三、四,可看出中国抗日战争处在怎样的历史关头?日蒋政策的变化是什么?(3分)③材料四说明了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什么“显著的成绩”?“怎样”影响了全国抗战的局势”?而在这后一年后,国民党顽固派作了怎样有辱民族的耻辱事件?通过对比说明了什么?(7分)三、问答题(15分)37.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时局发生了重大变动。

试分析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用史实概括说明受其影响中国时局面临的哪些重大危险?对此中共为坚持抗战克服危险作了哪些努力或斗争?高一历史第一次调研检测答题纸得分一、单项选择题(35×2=70分)二、材料分析题(15分)36.三、问答题(15分)37.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5×2=70)1.(B)2.(D)3.(B)4.(D)5.(B)6.(B)7.(C)8.(B)9.(B)10.(C)11.(C)12.(B)13.(B)14.(C)15.(D)16.(D)17.(C)18.(D)19.(B)20.(C)21.(A)22.(D)23.(D)24.(C)25.(B)26.(D)27.(A)28.(B)29.(B)30.(B)31.(B)32.(B)33.(D)34、(B)35.(C)二、材料解析题(15分)36.(1)材料1可以看出蒋介石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奉行卖国投降的路线,鼓吹“亡国论”目的是为了消灭共产党和红军。

材料2可以看出蒋介石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从“亡国论”转向抗日的积极态度,其原因是内受“西安事变”的敦促,外受英美帝国主义的左右。

材料3可看出蒋介石从“片面抗战”转向消极抗战,其原因是蒋介石受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

(2)相持阶段的艰难年代。

日本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3)百团大战。

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皖南事变”,说明了国民党为消灭共产党而出卖民族利益,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台柱子。

三、问答题(15分)37.主要原因:日本改变侵华方针,集中主力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重大危险:国民政府内部,出现动摇、投降;国共关系面临分裂;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

具体表现为: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卖国,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蒋介石集团内外政策转向反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断掀起反共高潮。

如:皖南事变;日本集中大部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大扫荡。

中共斗争:①对汪伪政权,一面揭露其卖国行径,同时领导沦陷区人民以罢工、罢课等各种形势斗争,反对殖民统治。

②对蒋集团反共分裂浪潮,采取以斗争求团结,又不使统一战线破裂的策略,既坚决回击,又维护国共合作关系。

③对日寇,采取游击战,粉碎“扫荡”;为振奋全国人民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八路军主动出击,发起百团大战。

④还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根据地建设,渡过严重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