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艺新技术在地铁车辆段施工中的应用
新工艺新技术在地铁车辆段施工中的应用
滞 后 。另外 , 项 目建造投 资额度大 , 结算 、 进度款 支付漏
算或错算难 以避免 。
车库 、 调机车 库 、 洗车 库及综 合办公楼 、 综 合维修 楼 、 司
机公 寓 、 食堂 、 物 资 总库 、 公 安分 局 等单 体 建筑 和试 车 线、 地面线路等组成 。由于物业开发模式的推广 , 车辆段 基础 和主体普 遍朝着 大体量 发展 , 同时 , 车辆段 涉 及的
和技 术水平 相对不 足 。而 且现 在业 主对T期 要求 都很 高, 工期 一般都 比较 紧张 , 如何 在较短 的T 期 内完成项
’
的施. T - 新 技术 , 对企业 市场竞 争 力的提 升具 有积 极 的促进 作 用。
关键词 : 地铁 车辆 段 ; 施 工 . 3 文献标志码 : B
T组织协调难度大 ;
B I M 模型建立完成之后 , 对应专业 的丁程量 可以全部提 取。 通过 B I M工程量 , 对材料总计划做一个把控 , 实 现对 现 场材 料 的控 制 , 避 免 浪费 , 做 到 限额 领料 , 精 细 化管 理。 盖体 内部 多专业碰撞检查 , 碰撞检查结合施工方 案 、 结构 偏差及 深化 设计 方案 , 查找 碰撞点 , 避 免工期 的延 误等 问题 。利用建立好 的 B I M模 型 , 对施 _ [ 场地进行科 学 的三维立体规划 , 包括生 活 区 、 加工 区 、 现场材料堆 放
文章编号 : 1 0 0 7 — 7 3 5 9( 2 0 1 7) 0 2 — 0 0 7 8 — 0 3
DOI : 1 0 . 1 6 3 3 0 / j . c n k i . 1 0 0 7 — 7 3 5 9 . 2 0 1 7 . 0 2 . 0 3 0
轨道交通项目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运用
轨道交通项目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运用1.1.现代化管理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在项目内部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并与互联网接通,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反应能力。
引入广联达工程量自动计算应用软件技术,实现钢筋下料、模板配置、工程量计算自动化,对原材料进行集中管理;应用PKPM软件应用技术,实现对工程结构、模板、脚手架等设计和承载力验算精确化、科学化。
应用梦龙项目管理计划软件,对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项资源配置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应用CAD辅助设计软件等进行施工平面布置、统计报表管理;应用Microsoft office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使繁琐的工作变得简便、快捷、准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在混凝土中掺入高效减水剂,在不增加水泥用量的情况下可提高混凝土强度,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可节约水泥15%左右,另外还可大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保证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内掺加缓凝剂,可根据施工需要改变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因运输等原因影响混凝土的充分振捣、抹压。
混凝土内掺加防冻剂,可使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强度继续增长,同时因防冻剂中引气剂的作用,提高其抗冻性能。
抗渗混凝土及后浇带混凝土内掺加UEA微膨胀剂,可有效补偿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减少收缩应力,防止裂纹的产生。
混凝土内掺入10%-15%粉煤灰或矿粉等掺合料,可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流动性、保水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提高后期强度。
1.3.新型塑料垫块应用钢筋保护层采用新型塑料垫块是目前钢筋安装常用的砂浆垫块的替代新产品。
它克服砂浆垫块不均、强度低、易破坏脱落和外露等特点,可确保钢筋安装时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提高主体结构施工质量。
1.4.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本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新型钢筋连接技术有:电渣压力焊技术、闪光对焊技术、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可大大提高粗直径钢筋接头的可靠性。
1.5.多层板、竹胶模板应用技术本工程梁板全部采用竹胶模板体系,框架柱采用多层板,不仅可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混凝土平整度和观感质量。
地铁工程的新技术与创新
地铁工程的新技术与创新地铁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铁系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然而,地铁工程面临着各种挑战,如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对环境的影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地铁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与创新。
本文将介绍地铁工程中的一些新技术与创新,探讨其在提升地铁工程质量和效益方面的作用。
一、智能施工技术在地铁工程中,传统的施工方式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智能施工技术的应用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1 自动驾驶设备自动驾驶设备是智能施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创新。
它可以通过激光测距、导航系统等技术实现地铁隧道开挖机械的自动驾驶,减少人员参与,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传感器监测等手段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
1.2 无人机应用无人机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也是一种创新技术。
它可以用于施工现场的巡检和安全监测,通过高清摄像和红外热像技术,可以迅速获取相关数据,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运输物资和设备,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绿色环保技术地铁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传统的施工方式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噪音和废弃物,给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地铁工程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2.1 低碳混凝土低碳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同时,低碳混凝土的使用还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对环境更加友好。
2.2 环保施工设备采用环保施工设备也是促使地铁工程环保的一项重要创新。
这些设备通常具有降噪、减震、尘控等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粉尘污染,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纯净。
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地铁工程中也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搅拌摩擦焊工艺在轨道车辆上的应用
搅拌摩擦焊工艺在轨道车辆上的应用搅拌摩擦焊(FSW)是一种新型的可靠焊接技术,它可以在不融化金属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焊接,具有成本低、安全可靠和环保等特点。
近年来,在轨道车辆制造领域中,搅拌摩擦焊工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搅拌摩擦焊工艺可用于铝合金车身构造焊接。
轨道车辆的车身是由一系列结构件组成的,这些结构件需要通过高强度的焊接技术来连接。
传统的焊接方法往往需要采用高温高压的焊接方式,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损坏车身的质量和表面。
与此相比,搅拌摩擦焊工艺采用机械方式将金属板材逐层焊接,不会产生过多的热量和压力,从而不会损坏铝合金的质量和表面。
其次,搅拌摩擦焊工艺可用于轨道车辆的内壁和地板焊接。
内壁和地板是轨道车辆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需要使用可靠的焊接技术来连接。
搅拌摩擦焊技术可以通过调整摩擦焊接头的形状和大小、调整焊接头的速度和压力,实现内壁和地板的不间断焊接。
这种焊接方式不仅可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而且可以节约制造成本。
最后,搅拌摩擦焊工艺可用于轨道车辆制造过程的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
搅拌摩擦焊技术可以通过使用焊接机器人和控制系统,实现轨道车辆制造过程的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人工焊接造成的损伤和错误。
总之,搅拌摩擦焊技术在轨道车辆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搅拌摩擦焊技术将更好地服务于轨道车辆制造行业,为建设更为安全、高效、舒适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做出新的贡献。
近年来,全球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加强了对于高质量、高效率和环保的要求,因而搅拌摩擦焊工艺应用范围得到了广泛拓展和应用。
下面列举一些相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1. 搅拌摩擦焊用于地铁车辆框架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据英国机动车公司(BJM)公布的数据,该公司2017年在墨西哥制造了320台地铁车,其中使用到了FSW技术。
而截至2021年,使用该技术制造的车辆已占到该公司总生产量的60%。
城市地铁施工中的施工方法与技术创新
城市地铁施工中的施工方法与技术创新近年来,城市地铁建设在我国快速发展,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铁的施工是整个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严谨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创新对于地铁的安全运营和快速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地铁施工中的施工方法与技术创新。
一、盾构施工技术盾构施工技术是近年来在城市地铁建设中的重要技术创新之一。
盾构施工是一种地下隧道施工方法,通过使用装有钻头和刀盘的盾构机,从地下钻掘和推进地铁隧道。
盾构施工具有施工时间短、干扰小、环保等优势,因此在城市地铁建设中被广泛应用。
盾构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盾构机不断推进,同时进行土层的掏空和填充支护。
盾构机内部设置了掘进室和连接隧道的管片拼装室,能够将土层掏空的同时,安装成段的预制好的隧道管片。
这种技术能够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降低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盾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例如,传统的盾构机需要人工操作,但现在很多盾构机配备了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全自动作业。
此外,盾构施工技术还有无人化施工、人员监控、智能化管片连接等方面的创新,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二、地铁隧道防水技术地铁隧道的防水技术是城市地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确保地铁隧道不受地下水的侵蚀。
隧道防水技术的创新不仅可以保障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行,还能够减少隧道施工阶段的水害事故。
传统的地铁隧道防水主要采用人工涂覆法,即在隧道内部用人工喷涂的方式覆盖防水材料。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施工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因此,近年来一些新的地铁隧道防水技术得到了应用,如喷射混凝土防水、灌浆注浆技术、防水板材等。
喷射混凝土防水是一种将混凝土喷射到隧道壁面和顶板的方法。
通过喷射混凝土,可以形成一层坚固的混凝土防水层,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渗入隧道。
此外,喷射混凝土防水还能够提高隧道的防火、防爆性能,提高地铁隧道的安全性。
灌浆注浆技术是利用注浆泵将浆液注入地铁隧道的裂缝和孔洞中,填充密封隙缝,形成防水层。
新技术在天津地铁车辆上的应用
最 为有效 的办法是采用新型材料 ,与 国内其 它地铁 车辆不同 , 此次天津地铁车辆首次采用 了铝合金型材。 目前 , 车体轻量化 的主要材料有不锈钢和铝合金 , 车体 重量 对比见表 1 其 。
表 1 主 要 材 料对 比 一
目前 世界上轨道 交通领域 的两大主流是 : 树型结 构 , 以欧
今 自动 化领域技术 发展 的热点之一 , 被誉 为 自动化领域 的计算
机 局 域 网 。它 的 出现 为 分布 式 控 制 系统 实现 各节 点 ( 网络 上 的 可访 问 的 每 台计 算 机 、 端 设 备 或 支 持 网络 的 连 接 器 、 换 器 终 转 等 都 称 为 网 络 上 的 节 点 N d 之 间 实 时 、 靠 的 数 据 通 信 提 o e) 可 供 了强 有 力 的技 术 支 持 。 线 控 制 在 地 铁 列 车 上 的应 用 提 高 了 总 整 个 系 统 的 可 靠 性 和 系统 的 灵 活 性 。
提 高 了车 体 外 观 平 整 度 。 为 提 高 施 工 质 量 和 车 下 电线 布 置 的 美 观程 度 , 车上 采 用 在 了通 过 枕 梁 的 各 种 控 制 线 , 过 去 的 走 电线 管 方式 改 为 在 车体 由 的铝 合 金 型 腔 内走 线 方 式 , 种 列 车控 制 线 由过 去 的 走 电 线 管 各 方 式 改 为 直 接 在 车 体 的 铝 合 金 型 腔 内走 线 方 式 , 样 不但 降 低 这 了成 本 , 少 了 车 下 制 动 管 路 与 电线 管 相 干 涉 的 可 能 性 , 且 减 而 使车下更为美观。
6. 3
圈
建设
2 .. , 6 O 0 N4 0
维普资讯
【 辛酸 闱遣. i 要】
新工艺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运用
新工艺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运用摘要:当前,各地区新建地铁车站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复杂地形和影响因素进一步增多,这就对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文章结合数个实际案例,分别探讨了地铁车站施工中部分新工艺的应用路径,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新工艺所起到的效果都较为优异,其对于今后的类似工程而言,也必然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铁车站;施工;新工艺前言:近年来,各地区的地铁工程建设仍在不断推进,在一些新建地铁车站中,经常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地形,其对于施工工艺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就催生了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新工艺的有效应用,复杂情况下地铁车站的工程建设质量得以显著提高,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当然,对于这些新工艺的运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1地铁车站施工中应用新工艺的重要性整体来看,地铁车站施工中应用新工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理论意义,通过各种新工艺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地铁车站施工的相关理论,对于提升地铁车站施工技术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现实意义,通过新工艺的应用,能够为今后复杂条件下的地铁车站施工提供更多的现实参考,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地铁车站施工质量[1]。
2地铁车站施工中新工艺的运用2.1新型咬合桩施工工艺当前一些地区的新建地铁工程经常涉及到高强度复合地层,特别是涉及到高强度岩层的施工也在不断增多。
在以往的工作中,多采用全套管咬合桩工艺进行施工。
由于高强度岩层本身存在特殊性,加之施工需要消耗过量的泥浆,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传统的咬合桩工艺经常存在渗水和承桩效率低等问题[2]。
为消除这些局限问题,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对传统咬合桩施工工艺进行优化,提出了新的咬合桩施工工艺并付诸实践。
以南方地区某地新建地铁车站工程为例,该车站的目标施工区域存在着大面积的风化岩层,且岩层强度较高,部分节点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最大值超过116MPa。
在既有的方案中,设计单位仍沿用旋挖钻+泥浆护壁硬切割咬合桩作为支护结构,共设计329根咬合桩,其中素混凝土桩164根,直径1000mm,钢筋混凝土桩165根,直径1200mm,分别采用C20和C35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地铁施工新工艺工法应用
地铁施工新工艺工法应用地铁施工这事儿,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复杂。
大家都知道,地铁修建得越多,城市发展得越快,可是你真要去了解那里面的技术和工艺,别说是我们普通百姓,就算是工地上的师傅,估计也能讲上一会儿呢。
今天咱们不聊那些枯燥的理论,而是聊聊这几年地铁施工中那些新鲜的工艺和工法,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你知道地铁建设最难的地方在哪儿吗?就是地下嘛,地下!你想想,一下子就要把一条铁路从地底下掏出来,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要是碰到老旧的建筑、复杂的地下管网,或者一些水文地质复杂的地方,那更是让人焦头烂额。
可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过去那些让人咋舌的施工难题,居然都被一个个“新工艺”解决了,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得说说现在流行的盾构机技术。
以前在修地铁的时候,施工人员得靠人力和传统工具,一点点挖掘。
那可不简单,一点差错,地面上的大楼就有可能塌了,大家都得搬家!现在可不一样,盾构机来了,这玩意儿可真是神奇,钻进地下像刀切豆腐一样,把土一层一层地掀开,安全又高效。
最重要的是,它还能自动避开地下的障碍物,简直像个地底下的“飞行员”,让那些原本让人头疼的地质问题,统统化解在一瞬间。
你说,这技术厉害不厉害?再说一个不得不提的好东西——超高压注浆工艺。
这玩意儿听起来就有点高大上,其实也不是那么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当施工遇到水土不服的时候,施工人员就会利用这种技术把水泥浆通过高压注入土层中,密封地下的水流和空隙,从而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特别是在湿滑或者渗水的地方,这招可真是神助攻。
大家可能不太明白,这个工艺对施工的安全性有多重要,它就像是给地铁“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帮地铁打好了牢固的基础。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智能监控技术。
别看我们现在天天说“智能”,这些“黑科技”在地铁施工中的表现可真不一般。
以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需要靠工人手动记录和检查,不仅费时间,而且容易出错。
现在,一些新型的监控系统能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施工现场,实时传送数据到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电脑看到地铁施工的每一个细节。
新工艺新技术在地铁车辆段施工中的应用
2.2框架柱钢筋笼整体吊装技术
因为地铁项目施工具有工期短、工程量大的特点,抢工期已经是地铁工程施工常态,尤其是地铁车辆段这种综合性的工程。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比较常用,装配式结构通常有预制柱、预制梁、叠合板、空调板、内墙板、外墙板、楼梯、阳台等。比起原始现浇工程,利用装配式结构在现场进行装配施工,可以大幅度减少施工工程量。将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和施工,可以让装修和建筑主体施工同时进行。信息化管理和标准化设计,可以让构件生产效率更高,规格更加标准,相应的构件成本也会降低,生产工厂再进行数字化管理,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建筑性能就会更高,性价比也会更高。
2.3“砍桩头”新技术
我国大部分地铁工程的地铁车辆段都与上盖物业开发有关联,因此地铁车辆段的桩基数量较多、体量也大,施工中花费时间较多的工程就是桩头破除。
新工艺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
新工艺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12-17T11:48:37.3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董栋[导读] 摘要:城市交通建设随着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不断地复杂和多样化,技术和施工工艺也不断的提高,其中地铁施工技术和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中。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城市交通建设随着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不断地复杂和多样化,技术和施工工艺也不断的提高,其中地铁施工技术和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中。
地铁施工具有施工工期长、施工复杂的特点,对施工技术工艺和材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就新的施工工艺在地铁站施工过程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洞桩法;地铁;施工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城市的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满足人们出行和生活便利的需求。
为此城市的交通建设需要不断地开发和提供多元化的交通出行方式,对个人交通进行了多方位的拓展,公共交通出行成为了主要的出行交通方式。
其中地铁成为了城市交通的重要出行方式,具有低污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和低能耗的特点。
为了提高地铁车站的施工质量和水平,在地铁施工建筑过程中,运用新的施工工艺和材料是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对目前应用中备受关注的洞桩法,本文进行了以此为核心的分析。
一、概况及选择在某地铁施工工程中,将地铁车站设计成两边分别为上下两层的模式,中间设计成单层跨侧式,并设置了一个残联电梯、三个风道、四个地铁站出入口和一个消防通道。
因为施工场所位于居民生活区附近,为了减少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同时为了对施工环境和地面予以保护,所采用的施工方式为利用矿山法的全暗挖技术以及洞桩法进行操作。
二、新工艺施工原理及特点(一)施工原理该施工工艺是利用地铁暗挖的方式,以传统的地面框架结构为基础,相互结合共同使用的施工工艺。
在施工场地不具备基坑围护的基本条件时,通过暗挖的方式,从地底下进行底梁、围护边桩、顶梁、中柱以及底梁等共同构成的支撑框架结构,能够承载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
地铁车辆段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地铁车辆段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地铁车辆段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们将加大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力度,有重点的推广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充分发挥我司的技术优势,高速度、高效益、高质量的完成本工程的施工。
本工程拟重点采用以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1.1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1、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本工程均采用商品混凝土,可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搅拌质量。
2、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本工程屋面设计为抗渗混凝土,抗掺标号S6,拟采用在混凝土中掺水泥重量12%,的UEA膨胀剂制备补偿收缩混凝土。
补偿收缩混凝土由于改变了混凝土内部应力状态与孔结构分布,其抗裂能力、抗渗能力有较大提高。
1.2高效钢筋应用技术本工程板筋设计采用普遍Ⅰ级钢筋,建议改成冷轧带肋钢筋。
冷轧带肋钢筋是以普通低炭钢或低合金钢热轧圆盘条为母材,经冷轧减径后,在其表面冷轧成具有三面或二面有月牙形横肋的钢筋,其直径为4-12mm,其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相当于光面钢筋的3倍以上。
使用冷轧带肋钢筋可节约板筋30-40%的钢材,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1.3粗钢筋连接技术:1、闪光对焊技术:用于水平向钢筋的连接。
2、全自动电渣压力焊技术:用于柱钢筋的连接。
3、直螺纹连接技术:用于水平向及竖向φ25以上钢筋的连接。
直螺纹连接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螺纹连接技术,它先把钢筋端部镦粗,然后再切削直螺纹,最后用套筒实行钢筋对接。
由于镦粗后的钢筋切削后的净面积仍大于钢筋原截面,即螺纹不削弱钢筋截面,从而确保接头强度大于母材强度。
直螺纹不存在扭紧力矩对接头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直螺纹接头比套筒挤压接头省钢70%,比锥螺纹接头省钢35%,技术经济效果显著。
我司从1999年开始推广使用,已取得较为成熟的施工经验。
1.4新型模板与脚手架技术外脚手架采用门架式脚手架,我司从1995年开始全面推广使用门架式脚手架,并且购置了足够的门架及配件,并对专业人员与操作工人进行过专业培训,可熟练操作,使用门架式脚手架,可大大加快工程进度,同时还减小了脚手架的荷载。
铁道工程中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
铁道工程中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铁道工程领域也迎来了一系列新型施工技术。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还降低了成本,为铁道交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预制拼装技术预制拼装技术是将铁道工程中的桥梁、轨道板等构件在工厂中预先制作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这种技术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工厂化生产能够保证构件的质量稳定,减少现场施工中的质量波动。
在工厂的标准化环境中,可以对原材料、生产工艺进行严格控制,从而确保每个构件都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预制拼装大大缩短了现场施工时间。
由于构件在工厂制作的同时,现场可以进行基础施工等准备工作,一旦构件运抵现场,即可迅速进行拼装,有效地减少了整个工程的施工周期。
再者,预制拼装技术有助于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现场施工的工程量减少,降低了噪音、粉尘等污染,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干扰也相应减小。
例如,在某高铁桥梁建设中,采用了预制箱梁拼装技术。
通过在工厂内精确预制箱梁,不仅保证了箱梁的质量,而且在现场拼装时,仅用了较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桥梁主体结构的搭建,大大提前了工程进度。
二、盾构技术盾构技术在铁道隧道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盾构机是一种集开挖、支护、衬砌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机械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前端的刀盘旋转切削土体,同时将切削下来的土体通过输送系统运出,然后在盾构机内部进行衬砌施工,形成隧道的支撑结构。
盾构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在盾构机内部操作,避免了直接暴露在开挖面的危险,有效地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盾构技术对周围地层的扰动较小。
通过控制盾构机的推进速度、出土量等参数,可以减少地层的变形和沉降,降低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
此外,盾构施工速度较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隧道的掘进,提高工程的效率。
在城市地铁建设中,盾构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某地铁隧道工程中,由于采用了盾构技术,成功穿越了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密集的地下管线区域,既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又减少了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干扰。
轨道工程施工新技术
轨道工程施工新技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传统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施工周期长、噪音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和施工单位不断探索和实践,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轨道工程施工技术。
一、预制轨道板施工技术预制轨道板施工技术是指在工厂内预制好轨道板,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一种施工方式。
这种施工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作业量,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同时,预制轨道板的制作过程中,可以严格控制轨道板的质量和精度,从而提高轨道线路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此外,预制轨道板施工技术还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噪音和粉尘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二、机械化施工技术机械化施工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轨道工程施工的一种方式。
与传统的人工作业相比,机械化施工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多种适用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如轨道铺设机、轨道焊接机、混凝土搅拌车等。
机械化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提高轨道线路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智能化施工技术智能化施工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进行轨道工程施工的一种方式。
这种施工方式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提高施工的精度和效率。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施工现场的航拍和监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施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智能化设备进行轨道线路的检测和维护等。
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和故障。
四、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轨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的一种施工方式。
这种施工方式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成本。
例如,利用废弃物作为施工材料,利用雨水进行施工现场的灌溉和降尘,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施工现场的供电等。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环保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新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新技术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而言,在施工阶段技术应用效果的高低直接与工程的建设进度以及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我国技术现状分析,随着我国迅速的技术发展相关的新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方式进行探讨,希望论述后能够给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新技术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人均车有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进而给交通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城市建设中交通拥堵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很多城市加强了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
该类工程不仅能够提升交通运行的效率,而且还能极大地利用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在推进该类工程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务必要密切关注其中涉及到的风险控制,以提升交通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1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施工新技术就现实性的情况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工程施工主要涉及到新建车站和原有车站两个方面。
1)新型车站在城市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地铁交通重要的枢纽,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个的规划设计。
然而就现实性的情况来看,很多的车站都是一次性完工,施工的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不良的情况,超深基坑施工即有着很大的施工难度。
2)原有车站相关的处理主要是基于原有车站的规模进行改扩建,以满足现实性的交通运行的相关需求。
通常情况下,地铁交通多位于城市建筑群密集的区域,因此在推进改扩建工程之前,相关的施工单位应先做好现有车站的安全保护,以为后续的工程推进提供基础性的保障[3]。
2城市轨道交通新的施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分项施工所采用的技术类型也是不同的,以下对常见的技术类型进行探讨。
2.1地铁隧道施工新技术对于地铁施工来说,所选择的施工方法应满足现实性的施工条件。
通常情况下,如果施工区域的地面条件良好的话,可通过明挖法进行。
新工艺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
新工艺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篇一:《新工艺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早上出门,我站在街边等公交车,看着眼前车水马龙的景象,心里不禁感叹城市的交通可真够繁忙的。
旁边站着一位大爷,皱着眉头看着拥堵的道路,嘴里嘟囔着:“这路啊,一天比一天堵,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哟。
”我笑着搭话:“大爷,现在城市在大力发展地铁呢,等地铁线路多了,交通就会好很多。
”大爷眼睛一亮:“地铁好啊,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呢。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地铁车站施工中的新工艺,这可对地铁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有着不小的影响呢。
就拿冻结法施工来说吧。
以前的传统施工方法在遇到一些复杂的地质情况时,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小心翼翼却又困难重重。
比如说在地下水位比较高,土壤又松软的地方,普通的挖掘和支撑方式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而冻结法就像是给土壤穿上了一层坚硬的冰铠甲。
工人们先在需要施工的地方插入一些制冷管道,然后通过制冷设备让周围的土壤温度降低,直到土壤冻结成硬块。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脸上带着专注和自信。
他们就像一群神奇的魔法师,在地下施展着奇妙的法术。
有一次我路过一个地铁施工现场,看到一个年轻的工程师正在给工人们讲解冻结法的操作要点。
他一边比划着,一边大声地说:“大家可都得仔细着点儿啊,这制冷的温度和时间都得严格控制,就像我们做饭的时候,火候和时间把握不好,饭就做砸了。
”工人们都认真地点着头,其中一个工人开玩笑地说:“工程师,你就放心吧,我们肯定把这土壤的‘冰铠甲’打造得结结实实的。
”还有全机械化的施工工艺呢。
在传统的地铁车站建设中,很多时候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搬运土方、进行挖掘等工作。
就像一群蚂蚁在慢慢地搬运食物,速度慢不说,还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现在的全机械化施工就不一样啦,各种大型的机械设备像是一群钢铁巨兽,在工地上大显身手。
挖掘机的巨臂有力地挥舞着,渣土车一趟趟地快速运输着土方。
有个老工人感慨地说:“以前啊,我们靠双手一点点地干,现在这些机器可帮了大忙了,这效率,简直是坐火箭啊!”新工艺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就像是给地铁建设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
地铁工程新技术应用方案
地铁工程新技术应用方案一、前言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地铁工程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地铁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技术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方案。
二、自动驾驶技术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自动驾驶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领域,它可以提高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也是十分有益的。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提高地铁列车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人为操作误差,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还可以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在地铁工程中,可以通过引入自动驾驶技术来提高地铁列车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等方面。
自动驾驶技术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方案如下:1. 自动驾驶列车系统设计:引入自动驾驶技术需要设计自动驾驶列车系统,包括列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传感器系统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运行效率等方面。
2. 自动驾驶列车系统测试:在引入自动驾驶技术之前,需要对自动驾驶列车系统进行充分的测试,包括模拟测试和实际运行测试。
测试过程需要考虑列车在各种情况下的运行状况,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自动驾驶列车系统应用:在自动驾驶列车系统经过测试并符合要求之后,可以正式应用于地铁工程中。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列车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城市建设、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地铁工程中,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地铁公司进行列车运行管理、人流量预测、线路优化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交通情况,提高地铁运行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等方面。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方案如下:1. 列车运行管理分析:通过收集列车运行的各种数据(包括列车运行速度、运行时间、停站时间、乘客数量等),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列车运行的情况进行分析,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地铁工程施工创新(3篇)
第1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和速度不断攀升。
地铁工程施工创新不仅是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更是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施工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绿色施工创新三个方面探讨地铁工程施工创新。
一、施工技术创新1. 单侧支模施工工艺在地铁车站施工中,单侧支模施工工艺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建设成本。
以青岛市地铁9号线前金社区站为例,该站创新性地采用了单侧支模施工工法,成功解决了传统支模方法存在的肥槽狭窄、跑模、漏浆等问题。
这种工法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还缩短了墙体施工周期近1/3,节约工程建设资金140余万。
2. 装配式施工技术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地铁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实现了构件的工厂化生产、现场快速拼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
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海南路站装配式车站的拼装,实现了零误差,充分展示了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优势。
3. 盾构技术创新盾构技术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土建2工区项目副经理兼盾构分部经理郭琪琪为例,他带领团队在盾构技术及施工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郭琪琪参与的成都地铁7号线荣获2020~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增光添彩。
二、管理模式创新1. 项目信息化管理项目信息化管理是地铁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创新。
通过建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方面的实时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以青岛地铁为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
2. 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机制是地铁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又一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合作,共同推动地铁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以成都市轨道交通为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盾构技术创新,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1. 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在地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降低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BIM技术在地铁车辆段中的应用施工工法(2)
BIM技术在地铁车辆段中的应用施工工法BIM技术在地铁车辆段中的应用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地铁交通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方式。
地铁车辆段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设施之一,其施工工法是确保地铁安全运营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BIM技术在地铁车辆段施工中的应用工法。
二、工法特点BIM技术在地铁车辆段施工中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1. 提高施工效率:BIM技术通过3D建模、信息管理和协调,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减少施工中的冲突和错误,提高施工效率。
2. 提升施工质量:BIM技术能够帮助实现施工过程的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施工质量的控制和保障。
3. 优化施工资源:BIM技术能够对施工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4. 实时监控和调整:BIM技术能够实时监控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和质量,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适应范围BIM技术在地铁车辆段施工中的应用适用于各类地铁车辆段项目,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程,在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中都能发挥其优势。
四、工艺原理BIM技术在地铁车辆段施工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以下工艺原理实现:1. 基于模型的施工:通过创建3D模型,实现施工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和可操作化,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直观和可控。
2. 预可视化和冲突检测:利用BIM模型和规则校验,预先模拟施工过程,并提前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冲突问题,减少施工风险和延误。
3. 集成管理和数据共享:通过BIM模型,实现施工过程中各方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减少误解和信息丢失的风险。
4. 实时监控和调整:利用BIM技术,实时监控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和安全状况,并根据监控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工程方案。
五、施工工艺地铁车辆段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地质勘察和设计:通过地质勘察和设计,确定地质条件和设计方案,包括地基处理和结构设计等。
2. 地铁车辆段的基础施工:包括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地下室的施工和基坑支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