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情感素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是这样要求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
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文从以知育情、以情育情、以境育情三个方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素质;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人文内容为中心,拓宽学生的观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语文真正成为积知识、思维品质、心理活动、和人格道德为一体的素质教学活动,而情感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重要因素。

特别是语文教师决不可忽略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否则,便真正成了“教书匠”。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教材为本,情与知统一,以知育情
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学科的两个领域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和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

这两个领域相互渗透并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中学语文则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言文字为表,思想情感为里,文以载道情感与认知相统一,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坚持情知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坚持情知相统一必须以教材为本,引导学生领会不同的课文体裁的不同情感表达方式。

例如,小说是在一定的情节和环境描写中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如鲁迅的《阿q 正传》,使人在强烈的艺术震撼之下,去清除自己和他人残留的阿q 精神,体会到作者对作品人物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切情感。

诗歌最显著的特点是饱含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是诗人感情激动不已的自然流露,如朗读陆游的《示儿》,会使人产生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散文则是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抒情散文则是作者触景生情之作,或以境寄情,或以情写景、无不是情景交融、表现深邃优美的意境。

就是议论为主的散文,作者也常常通过含义深刻、意味深长的哲理性议论,给人以情趣、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必须以教材为本,坚持情感与认知相统一,做到以知育情。

切忌脱离课本,不顾语文学科的特点讲哪些“空话”、“套话”、“假话”,搞“穿鞋戴帽式”的说教,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地去联系,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二、以教师为主导,真、善、美统一,以情育情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对任何事物都无动于衷、冷若冰霜的人,他是不可能有什么深刻认识的。

”因此,教师对“教好书,育好人”必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去做一个情感健康丰富的“有情人”。

教师不仅要做“有情人”,而且要做“传情人”。

在语文教学过程
中,教师的传情必须遵循“真、善、美”统一的审美教学原则。

“真”就是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情感领域”与教材的“情感领域”相符,做到真实准确,否则,由于认识基础的“失真”,情感素质就失效。

“善”就是在渗透教材所固有的情感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着重引导学生用教材中的正面形象和正确观点教育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完善自我。

“美”就是教师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及完美的人格,运用“控制论”的观点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使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下,做到真善美的统一,以情育情,才能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做到有的放矢。

三、以学生主体,教与学和谐相处,以境育情
首先,是学生的主体情感和教师的主导情感的和谐,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情感,必须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动机。

教与学的先决条件有两个:一是认知能力,二是情感能力,特别重要的是学生情感方面的需要和动机。

只有摸清学生合理的正当需要,具有正确倾向性的学生主体情感,才能在教师主导情感的正确影响下得到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情感和教师的主导情感才能达到和谐。

与此同时,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调整学生的期望值(使他们跳一跳,便可以摘到桃子),学生的主体情感才能达到积极的调动,主体意识被唤醒,他们学习起来才会感到愉快和满足。

这样,在师生平等相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合作的情
感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素质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其次,是学生的主体情感和教材客观情感的和谐。

在课文教学中,只有通过“读”这座“情感交流”的“桥梁”才能使学生主体情感和教材的客观情感达到统一和谐。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训练学生对语文的敏锐感觉。

简单地说,学生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熟读、深读课文,读到能依据不同的课文语句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有表情地读出文章的情韵气势来,读到课文里那感情丰富的情境再映在自己大脑里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来。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稍加启发引导、归纳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那么,学生的情感素质的提高便会水到渠成。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师的健康丰富的情感引导下,充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感受能力,学生的情感素质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道云.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情感和创新素质.试
题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年第10期
[2] 徐晓燕.浅谈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文学教育;2007年第8期
作者简介:
任学爱,男,(1975—),贵州习水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