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养鹅现状及发展规划-中国畜牧业协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三省养鹅现状及发展规划 吴伟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一、东北三省养鹅现状 (一) 发展现状 1.“北养南销”的市场驱动了东北三省大力发展养鹅。 国内对鹅肉需求的最大市场在南方,广东省素有“无鹅不成席”之说。南方有 12 个省 市的人喜食鹅肉,其人口总计有 5.9 亿人,假定每人每年吃 1 只鹅,则需近 6 亿只,而南方 12 个省市年出栏商品鹅不足 3 亿只,尚有 3 亿只市场缺口。南方确有发展养鹅得天独厚的 水利资源和气候条件,是东北三省无法可比的,但最大的不利条件就是天气炎热时间长。因 为鹅是喜冷怕热的禽类,气温超过 25℃时,种鹅就急剧减产或停产,南方超过 25℃的时间 有 7-9 个月,再加上缺乏高产鹅种,所以南方扩大商品鹅的出栏量困难较大。巨大的市场缺 口给东北发展养鹅提供了良好契机,在南方鹅产品市场的拉动下,东北三省近 10 年农民开 始规模养鹅,出现了北养南销的格局。养在东北,销在南方,农民多养,也不用担心销售市 场。各级政府也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农民养鹅。近 10 年间,东北养鹅从未出现 象“卖鸡难”、“卖猪难”的困境,平均每年以 15%的速度递增,2004 年东北三省年出栏商品 鹅 1.14 亿只,占全国出栏总量的 19%。 2.鹅业龙头企业牵拉东北养鹅迅速发展 5 年以前,东北三省每年出栏的商品鹅 100%以白条鹅的方式出售给南方各省。受市场经 济的熏陶和启发,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东北企业家将投资转向了鹅的产业,走公司+农户的产 业化发展模式。公司饲养种鹅,然后将鹅雏出售给农户,农户养大后公司再回收屠宰加工销 售,形成了养、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及时回收商品鹅,保证农民有稳定的利润, 农民放心的养,上规模的养,所以东北三省养鹅得到迅速发展。 3.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促进了鹅业发展 东北三省地处东经 118º53′至 133º11′,北纬 38º43′至 43º25′,总面积为 79 万平 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1665.6 万公顷,草原 1197.9 万公顷,河流 1000 余条,总人口 1.06 亿。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例如黑龙江、吉林两省,人均占有耕地量分别为全国 第一和第二。吉林省人均占有粮食全国第一,黑龙江省大豆总产量全国第一,东北三省每年 粮食总产 701 亿公斤。辽宁、吉林两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黑龙江属于温带、寒温带 季风气候,日气温超过 25℃的只有 2-3 个月。丰富的饲料、饲草、水资源和地理气候优势 都非常适合发展养鹅,肉鹅和肥肝鹅可常年生产,鹅羽绒含绒率高,羽绒品质国际市场享有 盛名。东北三省养鹅 95%都采用放牧加补饲的方法,过了育雏期后,主要靠放牧或将种植牧 草养鹅,适当补饲,可降低饲养成本 30-50%。这些天然优势降低了饲养成本,从而促进了 农民大力养鹅。 4.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发展趋势 由于东北三省土地面积大,草原及荒山荒坡多,可采用放牧养鹅或种草养鹅,降低了饲 料成本,市场又好,所以养鹅户由年出栏几十只逐渐向年出栏几百只、几千只、上万只方向 发展。目前年出栏 2000 只以上占 0.5%,年出栏 1000-2000 的农户占 3%,年出栏 500-999 只的农户占 8%,年出栏 200-499 只的占 50%。规模养殖的发展,促进养鹅科学技术的普及, 提高了产品的规模和质量、稳定提高了农民养鹅的经济效益,又进一步促进了东北三省养鹅 业的大发展。 (二)存在不足 1.靠天养鹅,千家万户散养仍是主要饲养方式。 目前东北三省养鹅业中的主体是个体养殖户,在饲养量上已占据了绝对的地位,他们绝 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文化。在开始养鹅前没有得到很好培训,不知道对不同
1
生产阶段的鹅怎样进行饲养管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养户在鹅生长发育最关键时期,不喂 精料或给粒料过少,造成鹅生长发育不良,出栏体重轻,可食部分胸腿肉占的比例较少。除 了种鹅场外,没有科学饲养程序,千家万户散养散放造成出栏商品鹅的鹅龄和体重参差不齐, 给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及无公害食品生产带来了较大难度。
二、东北三省鹅业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鹅业,应借鉴我国发展肉鸡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 龙头,以农户规模化饲养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后盾,遵循“产、加、销一条龙”的运行机 制。这样才能确保鹅产业科学有序稳定发展。力争在稳定扩大国内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国际市场,使其成为我国畜牧业和世界畜牧业上的一个新亮点。根据本人多年对鹅业研究与 推广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建立科学的技术体系 1.建立鹅的良种繁育体系 种鹅是生产的源头,其质量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大力 推广杂交鹅,比饲养本地鹅提高效益至少 30%以上;建立良繁体系有利于鹅产业科学有序发 展,有利于满足养鹅户对良种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出口创汇。在东北应有 计划地建立完善的鹅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开展良种选育及杂交改良, 这是提高鹅产品质量,提高养鹅效益的最基础环节和有效措施。同时还应对地方优良品种进 行资源保护,划定良种保护区,避免盲目杂交导致良种资源丢失。 2.建立疫病防控体系 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不算”,这句话可以看出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疫病对养 殖业的危害。要想使鹅业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其中包 括已明确或未明确疫病的及时准确诊断、有效的防控技术措施、安全高效疫苗的研制及生产、
2.饲养设施和饲养条件落后。 目前东北三省从事养鹅的农户,多数想通过养鹅来致富,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在开始时 随意修建简陋的鹅舍,并将鸡、鸭、鹅混养。由于养鹅生产的大环境条件得不到满足,造成 舍内的小环境条件恶劣,不仅严重影响着鹅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还使鹅经常发病,鸡、 鸭、鹅病交叉感染,引起高死亡率,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有些地方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养鹅,使鹅在舍外长期风吹露宿,遭受着昼夜环境变化的影 响,鹅必须通过大量的营养消耗来保证在环境变化中的恒定体温,一旦环境变化剧烈,鹅不 能适应时,就会发病。另外传统观点认为,必须结合水才能进行养鹅。当然在保证良好水质 的条件下,有水则有利于鹅生产性能的发挥。但长期在静止的或小面积水中进行水陆结合饲 养,由于鹅长期向水中排粪,而使水质遭受污染,大量致病细菌繁殖,使鹅容易发病。特别 是当公鹅与母鹅在水面交配,水中致病微生物极易侵害公鹅生殖器,继而感染母鹅的生殖道, 严重影响着鹅的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发挥。 3.季节养鹅仍占主导地位,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 受多方面影响,东北以春夏养鹅为主,还未能形成常年均衡生产。季节养鹅方式,使扩 大产量较难,导致鹅产品市场目前仍缺口较大。 由于受鹅抗病力强的影响,对鹅病的研究较弱,饲养规模较少时,发病率较低,当饲养 规模较大时,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率急骤上升;旧的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疫病又出现了。例如,小 鹅瘟到目前仍然发病率较高,又出现了禽流感、副粘病毒,导致死亡率较高,严重地影响养 鹅的经济效益。 4.没有一套成熟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可循,没有一个规范的生产标准和产品标准可依, 造成各地生产方式各异,产品质量各异,成为产品出口、参与国外市场竞争的重要障碍。
1
生产阶段的鹅怎样进行饲养管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养户在鹅生长发育最关键时期,不喂 精料或给粒料过少,造成鹅生长发育不良,出栏体重轻,可食部分胸腿肉占的比例较少。除 了种鹅场外,没有科学饲养程序,千家万户散养散放造成出栏商品鹅的鹅龄和体重参差不齐, 给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及无公害食品生产带来了较大难度。
二、东北三省鹅业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鹅业,应借鉴我国发展肉鸡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 龙头,以农户规模化饲养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后盾,遵循“产、加、销一条龙”的运行机 制。这样才能确保鹅产业科学有序稳定发展。力争在稳定扩大国内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国际市场,使其成为我国畜牧业和世界畜牧业上的一个新亮点。根据本人多年对鹅业研究与 推广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建立科学的技术体系 1.建立鹅的良种繁育体系 种鹅是生产的源头,其质量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大力 推广杂交鹅,比饲养本地鹅提高效益至少 30%以上;建立良繁体系有利于鹅产业科学有序发 展,有利于满足养鹅户对良种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出口创汇。在东北应有 计划地建立完善的鹅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开展良种选育及杂交改良, 这是提高鹅产品质量,提高养鹅效益的最基础环节和有效措施。同时还应对地方优良品种进 行资源保护,划定良种保护区,避免盲目杂交导致良种资源丢失。 2.建立疫病防控体系 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不算”,这句话可以看出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疫病对养 殖业的危害。要想使鹅业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其中包 括已明确或未明确疫病的及时准确诊断、有效的防控技术措施、安全高效疫苗的研制及生产、
2.饲养设施和饲养条件落后。 目前东北三省从事养鹅的农户,多数想通过养鹅来致富,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在开始时 随意修建简陋的鹅舍,并将鸡、鸭、鹅混养。由于养鹅生产的大环境条件得不到满足,造成 舍内的小环境条件恶劣,不仅严重影响着鹅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还使鹅经常发病,鸡、 鸭、鹅病交叉感染,引起高死亡率,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有些地方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养鹅,使鹅在舍外长期风吹露宿,遭受着昼夜环境变化的影 响,鹅必须通过大量的营养消耗来保证在环境变化中的恒定体温,一旦环境变化剧烈,鹅不 能适应时,就会发病。另外传统观点认为,必须结合水才能进行养鹅。当然在保证良好水质 的条件下,有水则有利于鹅生产性能的发挥。但长期在静止的或小面积水中进行水陆结合饲 养,由于鹅长期向水中排粪,而使水质遭受污染,大量致病细菌繁殖,使鹅容易发病。特别 是当公鹅与母鹅在水面交配,水中致病微生物极易侵害公鹅生殖器,继而感染母鹅的生殖道, 严重影响着鹅的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发挥。 3.季节养鹅仍占主导地位,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 受多方面影响,东北以春夏养鹅为主,还未能形成常年均衡生产。季节养鹅方式,使扩 大产量较难,导致鹅产品市场目前仍缺口较大。 由于受鹅抗病力强的影响,对鹅病的研究较弱,饲养规模较少时,发病率较低,当饲养 规模较大时,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率急骤上升;旧的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疫病又出现了。例如,小 鹅瘟到目前仍然发病率较高,又出现了禽流感、副粘病毒,导致死亡率较高,严重地影响养 鹅的经济效益。 4.没有一套成熟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可循,没有一个规范的生产标准和产品标准可依, 造成各地生产方式各异,产品质量各异,成为产品出口、参与国外市场竞争的重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