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制定论文:浅谈教学目标的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的制定论文:浅谈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着教学行为。
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是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础,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教学目标制定这项工作。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科整体的角度把握目标要求,不能孤立地就学段、课时设计目标,更不能与总目标相悖。
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科整体要求,使各课时教学目标之间有机地联系。
另外教学目标要求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开来。
例如《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课的教学目标可制定为:①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思想与一般步骤,学会利用一次方程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技能)②体验方程思想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③在与世界园艺博览会有关的实际问题情境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层次性原则
课程标准中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四个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这种由浅到深的认知水平。
另外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达标差距,按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将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施分解,设计坡度,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
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各层次学生都具有挑战性,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各种机会,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的每一分钟里都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例如《一次函数的图像》的过程方法目标可制定为:①经历描点法绘制函数图像的过程,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②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探究活动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分布及其与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关系;③通过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研究,体会数形结合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相关的函数问题。
3.可操作性原则
目标具体、可行,才具有可操作性。
要用可以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这个动词必须指出一个动作,应避免使用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的词。
较为适应的词如“写出”“列举”“比较”“分类”“从几个项目中选出”
等。
例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有一个目标是“培养运动变化的观点”,它是内在心理的变化,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只能列举一些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行为的例子,通过对这些具体行为的观察,来判断学生是否培养了运动变化的观点。
可表述为:①通过两圆在运动时,两圆公共点的变化,体会运动变化。
②通过两圆在运动时,两圆圆心距和半径之间关系的变化,进一步体会运动变化。
二、教学目标制定的步骤
1.吃透教材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入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目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如教材《两圆的公切线》一节,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两圆的公切线既是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又是研究圆与圆位置关系时的一种常见情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
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进一步渗透应用意识。
不论在培养学习方法上,还是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通常情况下,如果教学内容是数学事实,教学目标的要求多为了解;教学内容为数学概念,教学目标的要求多为理解;教学内容为数学原理,教学目标要求多为掌握;如果教学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要求多为运用。
这样,在
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学目标的制定更易操作。
2.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有多少差距,这样通过确定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习任务合理分解到教学目标的子项中,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
而初中学生认知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明显比小学生加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但水平还不高。
学生认知水平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也是教学目标制定时所要认真考量的。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方向,才可能进行有效劳动。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科学地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课堂上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学生,必定会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