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和论述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循环系统

1.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简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简答P275)

体循环的途径: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发生物质交换后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颜色暗红,含氧稀少静脉血。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2.右房室之间的血液循环,左房室之间的血液循环。(论述P277)

3.心传导系的特点。(论述P280)

4.全身血管分布分动脉系和静脉系,简述动脉系和静脉系各自的特点。(简答P283)

5.动作电位分为五个期。(论述P287)和与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点?产生的机制是什

么?是同一题答案在下面。

6.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简答P289)

自律细胞和工作细胞跨膜电位的最大区别是在4期。工作细胞4期的膜电位是基本稳定的,没有外来刺激不产生动作电位,而自律细胞在动作电位3期复极末大最大值之后,4期膜电位并不稳定在这一水平,而是立即自动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后,引发新的动作电位。这种4期自动去极化是4期中发生的进行性净内向离子电流引起,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不同类型的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离子基础和机制有所不同。包括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7.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简答P292)

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相似,兴奋性是可变的。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产生一次兴奋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与膜电位的改变、通道功能状态有密切联系。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相当于心肌发生一次兴奋时,从动作电位的0期除极开始至复极3

期膜内电位约-55mV这段时间内,如果再给它刺激,则无论刺激多强,心肌细胞都不会再次兴奋。因此,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此期膜电位很小,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心肌细胞兴奋性下降到零。从膜内电位-55mV到-60mV这段复极期间,如果给予阈上刺激,肌膜可发生局部除极化(局部兴奋),但仍然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从动作电位除极开始到-60mV这段时间内,称有效不应期。局部除极化的原因是Na+通道刚刚开始复活。

(2)相对不应期:从3期膜内电位-60mV开始到-80mV这段时期内,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称为相对不应期。此期说明心肌的兴奋性已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原因是Na+通道部分恢复活性。

(3)超常期:从复极3期膜内电位-80mV开始至复极-90mV这段时期内,用阈下刺激就能引起心肌产生动作电位,说明心肌的兴奋性超过了正常,故称为超常期。在此期间,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已基本恢复,Na+通道也已基本复活到可以再被激活的备用状态;而此时膜电位绝对值尚低于静息电位,距阈电位的差距较小,故兴奋性高于正常水平。

8.心肌细胞收缩性的特点。(简答P295)

①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②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③“全或无”式收缩④可发生期前收缩

9.理化因素(分别为K+,Ca+,Na+)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简答P296)

k+ 浓度过高时,心肌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都下降,收缩力减弱,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浓度过低时,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都升高,传导性降低.

Ca+ 浓度高收缩力加强,浓度低收缩力减弱.

Na+浓度升高,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升高,收缩力下降,Na+浓度降低则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增强。

10.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微循环的血液从微动脉可由3条通路流向静脉。(简答P315)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

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调节体温。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

11.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各自的分布及其功能?(简答P319)

心交感神经:⑴起源与分布:脊髓T1~T5→节前纤维→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心交感神经丛进入心脏后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心室肌。右侧心交感神经支配窦房结,左侧心交感神经支配房室交界。

⑵作用及机制: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NE→心肌细胞膜 1受体→胞内cAMP↑

胞内cAMP↑导致心率↑ ( 正性变时 ) ,收缩力↑ ( 正性变力 ),房室传导↑( 正性变传导) 。

心脏交感神经丛(NE)→心肌细胞膜(β1受体)→第二信使cAMP作用→ICa-L激活,If激活,肌质网Ca2+释放→窦房结(4期↑)心率加快,房室交界(0期↑)传导加快,心房肌、心室肌(兴奋-收缩耦联↑)心缩力加强。

心迷走神经:⑴起源与分布: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节前纤维→心内换元→节后纤维,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右侧心迷走神经主要影响窦房结的活动,左侧心迷走神经主要影响房室交界的功能。

⑵作用及机制: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ACh→心肌细胞膜M受体→心率↓ (负性变时),收缩力↓ (负性变力),房室传导↓ (负性变传导)。

心脏迷走神经丛(Ach)→心肌细胞膜(M受体),cAMP降低→IK激活、 ICa-L抑制、If抑制→窦房结(4

期↓),心率减慢;房室交界(0期↓)传导减慢;心房肌(兴奋-收缩耦联↓)心缩力减弱。

12.有5题复习思考题(P336):

(2)循环系统的瓣膜有哪些?各有几瓣?阻止何向的逆流?

左房室之间有二尖瓣,为2瓣,心室内血液即推动左房室瓣(二尖瓣),将房室口关闭,防止瓣膜向左心房倒开,造成血液逆流。

右房室之间有三尖瓣,为3瓣,有防止右心室内的血液向右心房逆流的作用。

主动脉和左心室之间有主动脉瓣,三个半月瓣与主动脉壁一起形成三个兜,三个兜被逆流的血流充盈使主动脉瓣把主动脉口闭锁,防止血液回流至左心室。

肺动脉口在右房室口的前上方,其周围有三个半月形的肺动脉瓣,阻止血液反流入右心室。

(5)与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点?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5期,即0期、1期、2期、3期和4期。各期特征:0期为去极化过程,膜内电位由-90 mV迅速上升到+30 mV 左右。主要是Na+内流所致.1期为快速复极初期,膜内电位由+30 mV快速降至0 mV 左右,主要是K+外流所致.2期为平台期,膜内电位下降极为缓慢,基本停滞在0 mV 左右,形成平台状.此期是心室肌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主要是Ca2+缓慢内流与少量K+外流所致.3期为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由0 mV快速下降到原来的-90 mV,由K+外流所致.4期为静息期,膜电位维持在静息电位水平.此期离子泵活动增强,将动作电位期间进入细胞内的Na+、Ca2+泵出,外流的K+摄回.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兴奋前的状态.

(7)何谓房室延搁?有何生理意义?造成延搁的解剖生理基础是什么?

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缓慢而使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的现象称为房室延搁。其意义是使心室的收缩必定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而不会发生房室收缩重叠,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造成延搁的解剖生理基础:心脏各部分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电生理特性不同,细胞内缝隙连接分布密度和类型也不同,故兴奋在心脏各部分之间传导速度也不同。窦房结内的传导速度低于0.05m/s,而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很低,仅为0.02m/s左右,兴奋通过房室交界的时间长达0.1s

(9)K+,Ca+,Na+对心肌生理特性各有何影响?(简答P296)答案在上面的第9题。

(12)说明心电图各波、段和间期的意义(简答P3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