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陈伟国

合集下载

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遐想

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遐想

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遐想
陈伟国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对历史教育的理解,需要人生经验的参与。

“斗转星移”、“日月更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作为历史教育队伍中的老兵和过来人,教学的得失成败案例越积越厚,再回首嘹望求索路,对历史教学真的别有一番体味。

最近有幸参加一次有关新课程历史教学实验的调研,通过上课、听课,与校长、教师、学生座谈、交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万马奔腾的局面和浓厚的改革气息让我激动不已,
【总页数】5页(P7-11)
【作者】陈伟国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2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面对教育创新的遐想
2.“历史大片”与中学历史教学——历史题材影片在中学
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3.“遐想”一兄弟民族的共同理想——从《神女峰的遐想》中初探民族心理素质在散文中的表现4.努力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学习《中
学历史教学大纲》5.数学之美智慧之美——由元旦晚会和一道与黄金分割有关的
高考题展开的遐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长:蝴蝶的故事

成长:蝴蝶的故事

成长:蝴蝶的故事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夏辉辉(本文经修改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第10期)应任主编之邀,写写自己的成长经历,虽惶恐于自己的浅薄,但却有着展示美丽的愿望,惶惶然写下一些文字,谈谈自己成长的历程,并借此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说到成长,先讲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闲人闲来无事,坐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观望着面前一个普通的蝴蝶茧。

蝴蝶似乎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也无法突破那个茧。

于是,这位闲人决定来帮助这只可怜的蝴蝶,他拿起一把剪刀,把茧给剪开了。

蝴蝶轻易地出来了,可是,它身体干瘪,翅膀无力。

这只可怜的蝴蝶终身只能爬行,永不能飞翔。

原来蝴蝶必须通过艰难的“破茧而出”的过程,只有在那不屈不挠地让身体通过茧的那个小小的洞口的过程中,它身体的溶液才能转移到翅膀上,使身体和翅膀都变得强壮,这样一旦破茧而出,蝴蝶便可以飞翔。

闲人的好心好意破坏了蝴蝶自强的过程,毁坏了蝴蝶的一生。

故事的用意并不是指责闲人的帮助,相反,“Some times,struggles are exactly what we need in our life。

”——有时,挣扎正是我们生活中必需的一部分。

成长就是一种挣扎,这种挣扎是生活的必需品。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请来许多老师、也可以买来大堆书籍,但都不可以取代你内心的挣扎——那种渴求进一步获得某种更高境界的愿望。

要实现这些愿望,必须与内心的轻松、现状的优雅、世俗的眼光作斗争。

人们常常活在经验中,我也一样。

在很长的教学生涯里,我在经验中延续着自己那不高不低的教学,带着一届届传承自己那无可奈何情绪的学生,所谓热爱、激情、飞翔与美丽,总是在经验型的课堂里或隐或现,思想的火花总是如流星一般划过。

曾几何时,我开始主动地进行专业阅读、同行交流、教学反思、终身学习、坚持写作,通过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搏击来获得力量,如故事中的蝴蝶一般,开始了一种真正的成长。

或许蝴蝶的破茧能飞是上帝造物地赐予,我们教师的成长则不但是自身的需求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教师建国伟业心得体会

教师建国伟业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未来栋梁的重任。

在庆祝建国73周年之际,我回顾了自己在教育岗位上所走过的路程,对建国伟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在建国伟业的过程中,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坚定信念、英勇奋斗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时刻铭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立足本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建国伟业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立足本职,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建国伟业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壮丽史诗。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要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同时,我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四、关爱学生,助力成长建国伟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团结一心。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

我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同时,我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师德建国伟业需要无数有道德、有才华、有担当的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主要参考文献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主要参考文献素材

主要参考文献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历史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廖哲勋,田慧生主编.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2.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汪霞主编.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5.石鸥.结构的力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理解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李稚勇,方明生.社会科教育展望.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赵亚夫.日本学校社会科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0.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陈伟国,何成刚.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张静等.历史学习方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王宏志.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7.臧嵘.历史教材纵横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8.李纯武.历史文稿选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9.朱煜主编.历史教材学概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0.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932.于友西、叶小兵等.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3.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4.王铎全、李稚勇.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35.冯一下、李洁.历史教育新探.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36.冯长运,李明海.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7.钱君端.高中历史百问百解.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王仲孚.历史教育论集.台中:大同资讯图书出版社,200140.张元,周樑楷主编.方法论:历史意识与历史教科书的分析编写国际学术探讨会论文集.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199842.陈冠华.英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台北: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43.黄炳煌.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台北:师大书苑,200244.杨秀珠主编.老师谈教学(历史教学篇).香港:中华书局,200345.[美]帕米拉·J法丽丝.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实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6.[美]Donald A·Ritchie.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台北:远流出版社,199747.陈丰祥主编.高级中学(历史)教师手册.台北:建宏出版社,200148.《历史教学》月刊.天津:历史教学社,1990-200449.《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月刊.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1990-200450.《课程·教材·教法》月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0451.《清华历史教学》半年刊.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创刊号-第15期52.《历史教育》半年刊.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创刊号-第10期5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4.曹大为,赵世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长沙:岳麓书社,2004150。

新课程改革历史教育两题

新课程改革历史教育两题

新课程改革历史教育两题作者:王德栋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07期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从应试角度研究、实施新课程改革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拟从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就人才的基本素养——学会做人和历史学的社会责任阐述几点肤浅认识,认为教会学生做人是历史教育的核心,社会教育是历史教育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新课程;学会做人;社会教育;历史教育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历史教研员、特级教师陈伟国老师对“历史”曾有一段精彩的感悟:“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悟性之学,启迪之学。

今天我们咀嚼历史,并非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流连既往的斑斑陈迹,而是为了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历史基因,从而获得继续前行所需要的智慧力量。

人事有兴替,往来有古今,每个人都是历史驿站的过客,当我们在这个驿站打量着眼前景色的时候,不要忘了俯下身子,在那历史长河的江渚上,捡几片贝壳,去装点人文意识的宫殿;采几枝芦苇,作通古达今的智慧灵根。

”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在知识传授方面的要求,教育界已有广泛的共识,此不赘述,本文拟就新课程改革历史教育的两项重要功能谈谈个人的肤浅认识,就教于历史教育界的同仁。

一、教会学生做人——历史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在新世纪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即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爱民思想的人。

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源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中也特别指出:“要加强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教育。

”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历史学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各种历史素材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他们做人。

首先,我国曾是许多先进生产技术发明最早的国家。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粮食作物。

父系氏族后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学会冶炼铜的技术,商代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珍品。

浅谈管理读陈伟国老师的来自历史课堂的智慧自序有感

浅谈管理读陈伟国老师的来自历史课堂的智慧自序有感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读陈伟国老师的《来自历史课堂的智慧》自序有感陈伟国老师在历史教学和历史的教研可谓成绩显赫,这在我还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并在陈老师的各种复习指导下成长。

高中毕业,自己也有幸选择了历史教育这,并成为一名历史教师,继续接受着陈老师的教导。

2009年5月份,有幸读到了陈老师的《来自历史课堂的智慧》这本巨著,这不仅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有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使我对历史的教学与历史的研究有了更新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

现就自己读该书的的心得记录如下:心得一:全面把握和灵活运用考纲在该书的自序中陈老师这样写到:“我们要辅导高考,就要在研究高考中去辅导高考。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法定性文件,它既是试题形成的源头,又是试题形成的蓝本。

因此,全体教师都要明确考试大纲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理应成为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备考的依据。

对考试大纲的研究有两个重点:一是揣摩考试大纲的思想内涵。

翻开考纲可见,纲目简明扼要,叙述直白浅显,难见玄机,实际上浅中有深,简中有繁,“高深莫测”。

有人说考纲“弹性大,自由度高,给命题人活用考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语中的。

命题人正是借助考纲的“可变性”,围绕一个考点,从不同角度形成五彩缤纷的试题。

因此我们面对考纲要有“动”的意识,“变”的思维,“活”的能力。

深刻领会考纲的精神实质,而不是总是跟在考纲的后面,被它牵着鼻子走,“教什么,考什么,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教多难,考多难”,总是慢一拍。

二是对知识范围的变化与理解,每年考试大纲都要对考点进行微调,对于微调的部分,教师要明白其取舍的理由,更换的依据,调整的思路。

对考点的理解更见教师对高考命题思想把握的眼界与深度。

对每一考点教师都要钻研透:每一考点之间的纵横联系、可以命题的外延与内涵、已出试题的角度与特点、仍有可能尝试的思路、下一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一步拟题训练的侧重点等。

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

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

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作者:陈伟国文章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点击数:5989 更新时间:1/4/2006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一、对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审视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的中心在课堂”,而“学校改革倘若不以课堂改革为中心,就不可能有丰硕的成果”①。

因此,追问、梳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为迫切的任务。

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知识要求具体、能力要求泛化、情感目标缺位历史课程的设置以知识为本位,学科为中心,以向学生传授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为主。

因此,原有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教学的认知目标提出了具体而详备的要求,作为历史课程重要载体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了迎合历史课程对知识的高标准、严要求,只好在讲透、说透知识的来龙去脉上下功夫。

导致中学历史课本“繁、难、偏、旧”,内容极度艰深(艰深的理论、艰深的概念俯拾即是)、滞后(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缺乏时代气息),涉及的概念多、知识点多,已成了学生的“学习之累”。

例如现行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的经过”一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就有几十处:事件:禁烟运动、三元里人民抗英、英国割占香港岛。

时间:(1)1840年6月,战争开始。

(2)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

(3)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

看似平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专业成长读书心得)

看似平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专业成长读书心得)

看似平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读《杏坛爬梳》有感摘要:胡军哲老师起点不高,从教不久,却“异军突起”,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笔者认为胡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1、耐得寂寞,“青灯黄卷”,静心读书;2、乐为人梯,潜心育人,用情教书;3、“取法乎上”,笔耕不辍,开拓创新;4、谦虚谨慎,志存高远,进取不止。

近日仔细拜读胡军哲老师所著《杏坛爬梳》,感慨系之。

胡老师1996年毕业于湖南城市学院历史学专业,刚毕业时在县城一所普通的子弟学校任教,起点比较低。

然而仅仅过了十余年,胡老师却已“异军突起”,成长为湖南省中学历史教育界的佼佼者,在全国中学历史教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学业绩突出,所教学生有多人获长沙市“文科状元”,一批学生升入全国一流高校。

他也先后荣获长沙市“教学能手”、“教研标兵”、省教育厅直机关“十佳青年”、“感动一中人物”等多种荣誉;科研成果丰富,多篇文章在历史核心期刊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胡老师何以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呢?是天资卓越,还是命运垂青?冰心有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读了胡老师的《杏坛爬梳》,你一定会认识到:他的成功凭的是惊人的执着与勤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没有任何侥幸可言,天道酬勤,终于初创了一番事业。

真是“看似平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啊!笔者在此不揣固陋,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耐得寂寞,“青灯黄卷”,静心读书著名学者范文澜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胡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心甘情愿坐“冷板凳”的人,可以说是一位“书痴”。

胡老师在《思考·阅读·写作》一文中指出“泛观博取的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保障”、“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读书是教师的生命所在,读书的力量就是教师的力量!”[1]不是活脱脱一个“书痴”吗?胡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还进一步指出教师读书的门道:1、通过阅读充实学科专业知识——固好本;2、通过阅丰厚文化底蕴——拓好面;3、通过阅读提升教育理念——把好道;他伏膺并实践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读书理念“每天不断地读书,跟学籍接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2010年徐州市中考历史复习讲座 演示文稿(3月19日上午)

2010年徐州市中考历史复习讲座 演示文稿(3月19日上午)
徐州中考历史阳光明媚 我们复习迎考胜券在握
——从分析徐州市2009年中考历史试题、 找准中考历史复习思路及应试策略说开去
徐州市丰县教育局教研室 高 华 2010年3月19日上午
开篇语
时光过得好快啊!转眼间,去年中考已经过去九个 多月。如果说中考是一场战争的话,它的硝烟早已散尽, 但仨月不到,又将再次响起隆隆炮声。中考在即,不打 拼不行,因为爱拼才会赢。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进行战 争期间的休整,认真总结2009年中考历史的得失,研讨 增强复习效果的最佳途径,找出应对中考历史的良策, 很有必要。感谢徐州市教研室领导和我们徐州历史学科 的领头雁陈伟国老师,给我们创造如此的良机。 徐州中考历史阳光明媚,我们复习迎考胜券在握。 大家无不充满必胜的信心。 为更好地应对2010年徐州中考历史,有必要对去年 徐州中考历史试题命制特点以及考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复习建议。 我虽姓高,但无高见。管窥之见,权作抛砖引玉,讲出 来以求教于诸位同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七、专题复习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几年来,经过研究全国各地尤其是徐 州中考历史试题,感到大多试题都与历史 专题密切相关。从选择题的选项到材料解 析题和问答题的设问,都是小专题和大专 题问题,因此历史专题复习非常重要,川 教版历史书本身就以主题形式呈现。在专 题复习阶段要把历史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归 类,把局部分散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系统的 知识,落实历史主体知识,构建历史知识 网络,有助于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
A B C D 26.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十分敬佩林肯总统,是因为林肯总统在历史 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各项与林肯总统有关的是 ①领导独立战争,抗击英国殖民者并取胜 ②领导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③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④维护美国的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学习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陈伟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陈伟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陈伟同志事迹心得体会最近了解了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陈伟同志的事迹,我这心里啊,真挺有感触的。

陈伟老师在教育岗位上那可真是一把好手。

就像我之前遇到的那些老师,有些讲课就跟念经似的,我听着听着就犯困。

可陈伟老师不一样啊。

我听他的学生说,他上课就像在说单口相声,当然啦,是那种特别有教育意义的单口相声。

有一回,他班上有个调皮捣蛋的小子,叫小明。

这小明啊,上课就没个正形,不是在下面偷偷玩小卡片,就是和同桌小声嘀咕,那同桌都被他带得有点分心了。

这要是搁在别的老师那,估计就是一顿批评,然后叫家长呗。

但是陈伟老师啊,他眼睛可尖了,一下就发现了小明的小动作。

他没有立刻发火,而是慢悠悠地走到小明跟前,拿起小明手里的小卡片看了看。

当时小明脸都吓白了,以为要被训得很惨呢。

结果陈伟老师笑着说:“哟,这卡片上的卡通人物画得还挺精致呢,你是不是很喜欢画画啊?”小明有点懵,就点了点头。

陈伟老师接着说:“这是个好事儿啊,不过咱画画可以在美术课上画,或者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现在可是上课时间,咱们得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你看你这么聪明,要是把这股子钻研小卡片的劲儿用在学习上,那不得考个好成绩啊?”你猜怎么着?小明听了这话,脸一下就红了,从那以后上课可认真了呢。

我就想啊,陈伟老师这办法可真高明。

他不是那种只知道用严厉手段去压制学生的老师,而是真正懂得走进学生的心里。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上学的时候,有一次数学没考好,我心里可沮丧了。

我的数学老师呢,只是在试卷上写了个“加油”,然后就没再理我。

我当时就想,老师是不是对我失望了呀?要是陈伟老师的话,他肯定会找我聊聊,问问我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鼓励我下次一定能行的。

陈伟老师对待教学也是特别认真负责。

他会花很多时间去备课,不像有些老师,拿着一本教案用个好几年。

我听说他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还专门去研究那些历史剧。

他说有些历史剧虽然有改编,但是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有趣的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

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

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陈伟国,徐州市名教师,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历史教师。

受聘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省属重点中学教书16年,现在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工作。

陈伟国老师喜欢历史教学,热爱历史课堂,担任教研员后,仍经常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上示范课、研究课。

他注意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反思,多年笔耕不辍,先后在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经验总结和通俗性文章300余篇,出版《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课堂――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录与反思》(四川教育出版社)等专著。

新课程实施以来,参与编制《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审核《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和江苏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等。

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陈伟国生命有一个不可剥夺的权利,那就是成长;生命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那就是对成长的捍卫;生命有一种永不凋谢的美丽,那就是对成长的守望。

我们所能拥有的,也许永远没有终极的结局,但过程,从开始那一刻算起,就已经攥在手中了。

成长,永远在路上。

——题记童年与记忆我的故乡在苏北宋山脚下的周林庄,想走童年的生活,颇有点像电影《投名状》中描绘的情形:稻草覆顶的陋屋,石头垒就的矮墙,篱笆圈围的院落。

绿树掩映,炊烟袅袅,鸡鸣狗叫……如一首歌唱道的那样:“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

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

”但就是这个贫穷的山村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不少欢乐与情趣。

童年的家乡尽显古朴与苍凉。

人口少,只有十来户人家;荒地多,宋山脚下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荒地。

为利用好这块荒地,驻地部队在这里办了一个马厂。

我常站在宋山顶上,遥望山脚下马儿安详地吃草、饮水、撒欢,和小伙伴们在这块草地上放猪、放牛、放羊。

童年给我最深的记忆多与村口的那眼老井有关。

当独自手托双腮忆想童年的时候,一个情景就会出现在我的面前:在通往井台的小路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早晨的浓雾中或在傍晚的霞光里,肩挑两只盛满水的大桶,颤颤悠悠地在家与老井之间来回。

《中学历史教学》目录(2014年)

《中学历史教学》目录(2014年)

《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1、2期目录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设计主编:陈伟国第一部分中外历史宏观概述中国古代史韦玉(4)中国近代史(上)韦玉(8)中国近代史(下)韦玉(11)中国现代史韦玉(16)世界近代史韦玉(22)世界现代史韦玉(25)第二部分历史复习关键问题解析韦玉(26)第三部分考点核心知识再认再现中国古代史陈伟国(42)中国近代史陈伟国(44)中国现代史陈伟国(45)世界古代史陈伟国(46)世界近代史陈伟国(47)世界现代史陈伟国(48)参考答案(49)第四部分原创试题设计中国古代史陈伟国(52)中国近代史陈伟国(61)中国现代史陈伟国(70)世界古代史陈伟国(76)世界近代史徐州市历史学科中心组(78)世界现代史徐州市历史学科中心组(88)参考答案(94)珍视伤痕王淦生(1)○学术茶座树立完整的历史观冯一下(100)○教学研究给历史学科做广告:细节的魅力——在全校读书报告会上的发言夏武荣(106)由英语高考改革引发的感想——一位历史教师对高考改革的思索胡欣红(109)分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路径江伟(111)○教材分析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运用——从高中新课标教材对“鸦片战争”内容的处理说起胡军哲贺英(113)关于思想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思考与实践——以《百家争鸣》一课的史料运用为例何光明(117)“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史料引用商榷刘建兵(108)首届茅盾文学奖颁于何时?陈敬远(110)“拜上帝会”还是“拜上帝教”?卫凯(119)此处“友好”二字不能少易复官(129)“出神人化”比“出鬼人神”好吴小明褚丽萍(135)《新青年》早期发行量有多大?杨林郭路(142)○高考指导众里寻她千百度——一节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的启示周凌(120)用建构主义理论打造“五幕四环”学考复习高效课堂——以“从古希腊罗马到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一课为例刘丽珍(124)从“周孔之道”到“孔孟之道”——由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第25题想到的孙英勇(128)○初中园地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学新时空”初中历史《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与点评实录(二)陈伟国(130)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适度原则韩海龙(134)主题揭示四步曲——以《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为例骆增翼(136)○历史博览红卫兵登道歉广告有感徐金卫(139)严贡生的伎俩王峰(141)“酒状元”苏易简陈鹤(143)加人欧元区需达何种经济指标?邓志明(105)“司”、“后”之争仍未了吴小明褚丽萍(138)○图说历史将军的神秘失踪严龙梅(116)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七十九):拿破仑时代(二)黄牧航(144)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封面)广东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讨会暨中学历史学科教研组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研讨会掠影(封二)《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3期目录真实的历史对学生更有教育作用贾宏权(1)○学术茶座关于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研究的两点思考——在“共创历史:精英人物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左双文(4)开山之作奠基之功——纪念《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出版110周年冯一下(6)○教学研究当甄嬛走进中学历史教学曾凡亮(9)生动描述莫忘准确定义沈静(12)历史细节的选择与意义生成一一读“历史细节”教研论文有感陈伟壁(15)历史分层教学策略在高三试题讲评课的实践与思考赵星光(19)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促进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刘淑芳(22)○教材分析“就地取材”史料教学:以人教版高中必修3为例周明学(24)叙事与解释的融通一一高中历史选修“改革”专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丁翀(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问·中国史部分王峰(33)将史学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用“社会转型”的视角解读工业革命戴世锋(37)洋务运动破产说商榷王凤席(43)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男耕女织”吴树文夏巨富(45)吴阶平不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归国知识分子代表侯智林(5)中国多少劳工参加一战欧洲战场?陈敬远(8)关于王建的一首诗石海龙(14)牛顿出生于1642年陈树志(18)《旋转木马》,逆时针VS顺时针赵含清(27)关于汉字的演变脉络戚明军(32)镇江之战清军伤亡人数考杨林郭路(36)是金圆券形同废纸吗?方配莲(67)攻占冬宫有数小时激战吗?卫凯(69)○高考指导应对高考的三只眼睛胡欣红(46)谈高考历史试题中关于历史认识问题的考查朱庭通(48)常识判断、类比排除、主旨导引:解答选择题的基本技术性方法——以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I为例税光华(50)例说历史信息说明题的类型和解法刘建新薛玉(53)豫时孙摩,长善救失一一浅谈文综备考策略何敬平(56)○初中园地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学新时空”初中历史《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与点评实录(三)陈伟国(58)初中历史教科书文本目录教学及其理论意义焦非非(64)○历史博览“双面人生”霍去病梁金贵(68)卢梭终生未婚吗?张彬(11)民国初年的公务员考试倪杰孔(42)○图说历史妇女亦乘脚踏车之敏捷朱卉群刘玉广(70)保皇还是革命陈伟壁(21)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八十):拿破仑时代(三)·拿破仑法典黄牧航(72)世界文化遗产:纳斯卡和朱马纳草原的线条图(封面)编读往来:既接地气又望星空——我眼中的《中学历史教学》徐金卫(71)教坛人物:吴朝阳(封二)《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4、5期目录2014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谭方亮等(4)我们需要对日本发动核战争吗?胡欣红(1)○学术茶座浅谈微观史学——以《一个女学生日记中的情感世界》为例文建刚(70)○教学研究名师模拟上课助推青年教师执教能力提升陈春露(74)高中历史教学应回归知识生成的教育本质具惠兰(77)理科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黄庆华(83)教师人际对话在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赖明敬(85)对《严是爱,松是害》一文的一点质疑贺健白(118)○教材分析经济学派的立场,还是历史教学的视角?——关于“应对危机”的补充和说明兼答尹海峰老师徐金超(8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问·世界史部分王峰(91)中学历史教学应关注中国近代史中的反近代化现象刘建伦(94)中学历史教材应向教学体系切实转化谌凤山孙秋芳(98)人教版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谭方亮(102)结构化设计助力有效教学——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徐继宽(106)《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学拾掇张有堂徐银梅(111)递交投降书的是小林浅三郎阳金平(110)○高考指导形散而神聚·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新格调王邵励车晋晋(113)解读考纲明确目标注重方法——考前百日历史备考方略浅述宋景田(119)勿混淆选择题设问中“这”字的三种代指含义——以2013年新课标全国II卷为例税光华夏仁贵(123)高三要重视国际贸易史的复习刘金军(125)以诗入史须谨慎——浅议“袍中诗”到底该怎样解读?郑毅(128)再谈高三文综历史备考何敬平(130)现代化史观与高中历史专题的复习陈莉(132)浅谈历史作业的设计及评价彭红(134)○初中园地“瘦”、“漏”、“透”——历史中考复习之良策周云华(136)把握有效生成,创造灵动课堂——历史与社会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洪福珍(141)《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有误骆新强(82)○历史博览王羲之贴过春联吗?陈春云(76)“马车铁路”的由来陈冬梅(97)“身毒”的几个读音牛金魁(131)“明夷待访录”的含义胡全俊(140)○图说历史西藏和平解放吴志荣(143)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八十一):拿破仑时代(四)·特拉法加海战黄牧航(144)世界文化遗产:罗马历史中心区(封面)教坛人物:刘玉广(封二)《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6期目录当“爱国”成为“道德绑架”齐雨(1)○学术茶座提升文化自信,历史教师有责夏武荣(4)○教学研究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与我的课堂教学孙立舟(6)吸纳与镜鉴:美国中学两种“做历史”的方式——以历史主题概念教学与评价为例马宁(10)一本有效提高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好书——读任世江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有感林国富(14)鲜活真实的历史,生动高效的课堂刘莉(17)历史教学目标的有效陈述林少媚(19)也谈“真实的历史对学生更有教育意义”邹流芳(22)○教材分析康熙二十三年(1684):一个应该重视的历史年代冯一下(23)“市场经济改革九二共识说”献疑周明学(25)反思改革史教学,寻找缺席的声音——感受“顶层设计”中的改革智慧曹军辉(28)美国如何解读“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以《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为视点李堪珠陈伟壁(31)传统与现代:新文化运动的二重奏——由2013年江苏卷第7题说起梁金贵(34)以学定教,巧编学材潘真荣(36)巧用教学凭借,构建历史课堂教学场李宝霞(39)王阳明死于哪一年?孟凡靠(16)孔子周游列国路线及匡邑归属刘裕强(35)○高考指导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有效路径——以对高考历史试题的运用为例胡军哲(42)关于2010-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的分析与思考刘金军(47)众里寻他千百度,已在考点踪迹处——以洋务运动为例谈高考备考策略洪伟(51)对史料的解读应力求准确——以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27题为例张兆金万维其(55)译文入题须谨慎王涛(50)○初中园地历史课堂也应瘦身——从史实处理说开去史春林(57)初中课堂教学中历史空间概念的构建——以“古埃及”历史空间概念构建为例林红霞郑路(61)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文史结合的实践与思考金霞(63)魔术的悬疑艺术对初中历史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启示李优治(66)让历史与社会课厚重而灵动——以八年级新教材《西方文明的摇篮》为例金月敏(68)○历史博览乌思藏与《西游记》陈鹤(24)使用《清明上河图》教学要注意版本卫凯(27)红夷炮还是红衣炮?刘玉琪(54)李慈铭的科举“履历表”刘振修(60)○图说历史“蛮”清大显身手陈伟壁(21)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八十二):拿破仑时代(五)•奥斯特里茨战役黄牧航(72)世界文化遗产:基日岛的木结构教堂(封面)编读往来:成长路上,感谢有你——我与《中学历史教学》的缘分钱金燕(71)教坛人物:周双宝(封二)《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7期目录不拘一格识人才徐金卫(1)○教学研究20世纪西班牙之于中国学生的历史教学:比较视野下的教学方案[西班牙]胡安·玛利亚·托马斯著;肖自力、罗水荣译(4)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异质原则与同质原则冯一下(8)历史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为例戴世锋叶燕(10)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史证方法的培养阮巧玲(14)谈史料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黄旭(17)○教材分析也许上得简单点也不错——我上《宋明理学》有感陈春露(20)不宜盲目拔高的“爱国主义”——浅析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二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黎镇(24)是“打倒孔家店”还是“打孔家店”?叶君明(27)关于人民版《百家争鸣》一课若干问题的教学思考蔡孙丹(30)新中国初期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薛伟强(33)美国能走上法西斯道路吗?徐银梅(34)在铜人外遍身涂腊?刘玉琪(9)再话民部改为户部的时间陈卫华(16)中国冶铁起源于何时?卫凯(19)“毅生同志”其人胡全俊(29)梭伦改革是“将自由民分成四个等级”吗?樊兆龙(46)一则关于郑观应言论的材料引用商榷戚明军(70)○高考指导2014年全国文综卷(课标2)历史科41题之管窥张有堂徐银梅(35)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前行——简评2014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刘金军郭福生(38)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简评2014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谭方亮(42)2014年高考广东文综卷第38题第1问考生答题分析鲁力(41)眼前一亮,不同凡响——2014年高考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评析王峰(45)略谈SOLO分类评价法在近三年安徽高考历史命题中的呈现及启示林桂平(47)○初中园地重读热点大写历史——以《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例高凌(51)社会课课堂教学活力再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社会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尉云英(54)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的实践与思考胡士华(59)一个“乡村医生”的感悟骆新强(63)关于玄奘的俗名于卫(26)○历史博览执中贵和虞博士王颖王峰(65)影视材料在历史本科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黄金凤(67)十月革命的谎言杨富丁(69)“四大发明”说法源于抗日战争时期钱金燕(23)也谈“炮烙之刑”陈鹤(32)布莱德雷没有说过越南战争打错了刘振修(64)梁山好汉为什么爱使用朴刀贺健白(66)○图说历史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核试验陈伟壁(71)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八十三):拿破仑时代(六)·征俄失败黄牧航(72)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封面)教坛人物:赵登明(封二)《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8期目录从两份清朝人物名单说起胡欣红(1)○学术茶座努力开创中华民族新的历史时代左双文(4)也谈提升文化自信——兼与夏武荣老师商榷徐金卫(6)○教学研究中学史证意识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薛伟强(9)好学好用:好的理论书就该这个样——我对黄牧航教授《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一书的学与用孙立舟(15)历史课的“三韵”刘建伦(19)为什么公开课会出现“不买账”的现象——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展示课观课反思李应平(21)鼓励学生质疑,培养质疑意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诊断”微型实例欧阳国亮(23)○教材分析基于历史思维能力层次要求的史料教学法初探席长华(25)让习题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基于岳麓版《历史》与美国McGraw-Hill版《世界历史》的比较杨林郭路(28)美国最高法院的最高司法解释权是如何确立的?谢万顺(30)《华盛顿会议》一课教学札记张有堂徐银梅(32)“第三产业的兴起”还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肖杰鸿(35)孙中山史事考辨三题张裕伟(37)木活字印刷术并非王祯创制王海龙薛伟强(14)是“李憕”,而非“李澄”黄智(27)伊尹先后辅佐了汤的几个子孙?何吟(29)牛顿到底生于何年?卫凯(45)“致远”舰的获救者刘裕强(55)○高考指导素养立意: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历史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胡军哲(39)“性善”还是“性恶”——论宋明理学的“人性”,兼析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第26题孙英勇(46)2014广东文综历史试题考察趋势分析、对策刘洪生杨国(48)理清命题思路,提高备考效益——以广东省近5年历史科高考选择题为例林少媚(52)关注命题发掘史料创新史论借鉴史观优化备考——2014年浙江文综高考历史评析吕准能王涛(56)2014年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简评宋景田(60)○初中园地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学新时空”初中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专题研讨实录(一)陈伟国(62)信度·厚度·长度:人文学科命题的价值追求——以一则材料题的命制过程为例金明强(65)青铜器是什么颜色?刘玉琪(36)丁云鹏是哪个朝代的画家?赵含清(51)○历史博览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看中国民族意识的缺失孙英勇(68)勿忘日本“文化大屠杀”刘振修(70)景德镇何时成为“瓷都”?聂忠凯(18)《清明上河图》何以称“清明”?张俊海(20)中共党的三大作风的提出胡全俊(34)也说我国最早的春联吴铁官(38)新中国华东海军组建历程钱金燕(47)○图说历史昏头昏脑的把戏严龙梅(8)美国反日宣传画刘玉广(71)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八十四):拿破仑时代(七)·莱比锡会战黄牧航(72)世界文化遗产:申布伦宫殿和花园(封面)教坛人物:张有堂(封二)《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9期目录历史,让我们拥有人文情怀梁金贵(1)○学术茶座再谈“文化自信”夏武荣(4)○教学研究“慕课”来袭,如何应对胡欣红(7)含义、选择与达成——对历史课堂“教学立意”的几点思考范从华(10)加强历史教学思想性的方法与途径谢良梅(14)让学生在同步中享受成功——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为例周云华(18)谈谈历史教师说课应该注意的问题林桂平(22)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刘敏(26)○教材分析文化史模块教学的几点反思——以高中人民版教材《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为例刘建伦(29)常学常疑,常教常思,教学相长——例说几个历史概念的解读和启示周凌(33)就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答学生问刘畅(36)让学生明晰历史的来龙去脉——“英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实现”题的教学启示陈树志岳红芳(39)我的诗词我的课于卫(6)阿古柏死因考杨林(9)是文官还是武官?张巧萍(17)“星火计划”在“863计划”之前万明(25)关于百团大战的规模高晓峰(28)格拉姆发明的是发电机还是电动机?曾凡亮(32)是《抱朴子》还是《武经总要》?石海龙(44)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么?陈敬远(54)大亚湾核电站开工时间勘误陈松林(57)○高考指导私人订制——高三备考新思路曾凡亮(41)历史命题与评价需要依照课程标准——以“赤壁之战”题为例李林川(45)命题材料的挑选与加工技艺的磨练——我看2014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徐金卫刘小丽(48)2014年高考广东卷文综历史主观题评析李萍(52)挖掘高考试题背后的教学资源——2014年江苏卷第11题的教学启示徐继宽(55)浅析原因分析法在高考历史材料试题的运用詹巧珍吴树文夏巨富(58)○初中园地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学新时空”初中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专题研讨实录(二)陈伟国(59)《八一宣言》非中共中央发表侯智林(21)瓦特是发明还是改进蒸汽机?陈冬梅(51)辽代究竟有几个都城?刘建新(63)○历史博览以讹传讹的名言名句考辨辑录四则周明学(64)近代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与市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兼析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第30题孙英勇(67)包拯不是“文正公”成荫(38)关于秦始皇的避讳刘剑(47)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校骆新强(69)○图说历史口言立宪而心实致专制刘玉广(70)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八十五):拿破仑时代(八)•兵败滑铁卢黄牧航(72)世界文化遗产:圣吉米尼亚诺历史中心(封面)读编往来:感悟与成长——我和《中学历史教学》的十余年陈荣春(71)教坛人物:欧阳国亮(封二)《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10期目录公开课到底该公开什么?孙立舟(1)○学术茶座甲午殇思之一:甲午一百二十周年祭胡欣红(4)○教学研究一节好课应当把握的四个度———以四节全国公开课为例薛伟强(6)问题设计:引领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李玉民(12)中国古代书院对当今高中教育发展的启示黄彪(15)打造魅力细节回归简约课堂杨春霞(18)○教材分析人民版《历史》必修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教学设计周凌(21)也说一说斯大林模式张有堂徐银梅(27)预备立宪,怎一个“骗局”了得!沈承尧(30)略述“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概念的形成苗颖(33)唐代儒学地位究竟如何?邢新宝(35)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何时?刘裕强(5)世上第一台柴油机发明于何时?侯智林(14)克利(里)斯提尼改革时间刍议林国富(20)“四大名镇”并非出现于宋朝杨林郭路(26)七大国并非出现于春秋末期李军(32)不该出现的城墙刘玉琪(46)一画三名很不妥胡全俊刘高亮(64)○高考指导略说西方汉学对我国高考历史试题的影响冯一下(37)异质同构形散神聚——2014年全国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6题评析欧阳跃峰唐淑云(41)“弯道超越”与“逆向行驶”——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两大命题走势吴云驾(44)稳中有变,风格依旧——2014年浙江文综卷历史试题评析陈杰(47)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张兆金(51)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以2014年高考全国卷Ⅱ第41题为例周锐武(53)○初中园地打造“三史”课堂发展史学素养——从省名师课堂《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展示课说开去史春林胡士华(56)以时间要素为依托,提高中考历史复习效率田维浩(60)是“左青龙右白虎”吗?——印反的《贝壳堆塑的龙虎图》赵含清(62)关于《武氏祠汉画像石》李生力(50)关于珍妮机的命名侯智林(67)○历史博览对德日法西斯清除程度不同的原因刘建伦(63)书虽小,收获不小——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徐金卫章银芳(65)“曆史”还是“歷史”?“日歷”还是“日曆”?冯凌妹(11)你所不知的“丈夫守则”刘振修(55)○图说历史山姆大叔的“使命感”陈伟壁(68)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八十六):拿破仑时代(九)·病逝圣赫勒拿黄牧航(72)世界文化遗产: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封面)编读往来:十年相伴一路成长——记《中学历史教学》与我的教学生活金明强(69)教坛人物:戴世锋(封二)《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11期目录好课由谁说了算?贾宏权(1)○学术茶座甲午殇思之二:一场农民与现代军人的较量胡欣红(4)○教学研究广深佛三地中学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会专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提升学习张力的助推器——由“广深佛三地中学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会”引发的思考吴美娟(6)以合作助学,以评价促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袁杏宜(10)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基于广深佛三地“中学历史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观察的思考姜涵丹(11)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中教师的作用减弱了吗?刘琴(12)中学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度的观察研究刘永红(13)小组学习中学生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梅金娣(16)“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复习课堂上的运用鲍春根(17)由两个“空杯”故事引发的思考汪远飞(19)高中历史课评课要素探析何光明(23)历史教师的继续成长需要“鲶鱼”于水生(51)○教材分析从教学实践谈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体例的调整赵登明(25)探寻中国古代思想史“有效教学”的路径陈辉(30)“地域文化”校本选修课教学的尝试与思考——以《博大精深的余杭本土文化》一课为例陈杰(34)世界历史教学拾零徐银梅(39)对“天雨粟,鬼夜哭”的质疑吴小明褚莉萍(38)课文引文应注意准确性邵长坤(41)彩瓷、青花瓷与珐琅彩刘玉琪(43)战国时郡县以下是“乡镇”吗?陈树志岳红芳(59)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沙俄共强占中国多少土地?陈荣春(64)○高考指导似曾相识燕归来——略谈高考历史试题与高校历史教材的关系冯一下(42)方向、线索、设计:知识点复习中的三个重要问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例鲁东海徐凤文(44)从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卷谈高三复习阶段“多元互动”高效课堂的创建赵立多梁静(48)广东高考试题在一轮复习中的运用——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为例黄凌(52)历史不可想当然——四道高考模拟题折射出的四个常见错误认识沙耕耘(56)2014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39(1)评卷反思陈旭光(33)○初中园地是学生不理,还是教师无理?——从两道历史试题讲评说起甘长春(60)中学历史教科书难免会有错误和缺漏傅元根(62)课堂教学从关注学生感受开始——以《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人物复习课为例朱桂芳(65)○历史博览浅析《全球通史》对中国史的论述靳滇霞(68)中日关系萌芽的见证——“汉委奴国王”金印刘振修(5)胡佛的不当经济措施李玉龙(47)○图说历史第一次石油危机陈伟壁(71)俾斯麦下台石玉中马霜(22)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八十七):美国的诞生(一)•建立詹姆斯敦黄牧航(72)世界文化遗产:锡吉里那古城(封面)广深佛三地中学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会掠影(封二)。

历史教师个人成长案例

历史教师个人成长案例

历史教师个人成长案例一、教育背景与启程张老师自幼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时期他就常常沉浸在各种历史故事中。

到了中学,他开始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参加各种历史社团活动,培养了对历史的深厚情感。

高考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历史教育专业,希望将自己对历史的热爱传递给学生。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大学期间,张老师认真学习历史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种学术讨论和实践活动。

他不断深化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理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观。

同时,他还通过阅读、研究和撰写论文,提高了自己的学术素养和思辨能力。

三、初次教学实践大学毕业后,张老师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刚开始时,他面临了许多挑战,如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热情和对自己的信心,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持续专业发展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张老师意识到持续的专业发展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性。

他通过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学术研讨会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他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五、课堂管理与教学方法张老师非常注重课堂管理,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

他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他还经常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六、应对挑战与克服困难在成长过程中,张老师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和行为等。

但他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反思、学习和实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深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心态。

七、个人与专业成长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张老师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他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社会服务。

他的成长经历充分证明了个人兴趣与职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由之路。

困学苦旅 重知厉行

困学苦旅 重知厉行

困学苦旅重知厉行——基于“走近名师”栏目“学养与教养”的思考□吕准能本文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11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设置了“走进名师”栏目,以自我叙事方式展现了部分中学历史学科名师的精彩人生及所取得的不俗成就。

从2008年第1期起到2010年第8期的18期中,先后介绍了“困学苦旅”的李惠军、“突破思想的边界”的王雄、“重知厉行”的李明海、“承担起历史教育的使命”的戴加平等名师的成长故事。

他们大多年富力强,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与非凡的资历。

而且所蕴含的大气、底气、灵气十足,人格魅力、专业功力及引领张力也是十分凸显的。

他们是中学历史师资行列中的佼佼者,也是藏龙卧虎的全国中学历史教育界的集中代表。

笔者认为,“走进名师”栏目给同行们提供了一面“镜子”,以及时观照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给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提供了一个“样板”,以及时调整自我的生涯规划;给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提供了一双“慧眼”,学会积极的观察和参照,从而引领着自己的专业成长。

通过这一栏目的阅读,让我实实在在的明白了新课改的机遇与挑战.真真切切领略了中学历史教师的行走方式。

笔者认为,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走进名师”栏目所刊登的名师多成功经验,尤其是“学养与教养”上的共性,对于提高一线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大有裨益。

无庸讳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更何况,教海无涯,学无止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教师的“学养”和“教养”必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在这里所说的“学养”,是指教师本身的学科本体知识,包括历史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教养”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

如果一位教师的专业底蕴没有深度,相关基础没有广度,教学理念没有高度,势必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所适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中就包含了“学养”与“教养”两方面的基本要求。

长沙一中的胡军哲老师曾总结了十余位名师专业发展的启示:殚精竭虑地思考是根本要求、泛观博取的阅读是有效保障、坚持不懈地写作是必由之路。

关于我的历史老师的作文(通用20篇)

关于我的历史老师的作文(通用20篇)

关于我的历史老师的作文关于我的历史老师的作文(通用20篇)关于我的历史老师的作文篇1她踏着铃声走进教室,把抱着的书往讲桌上一放——早读开始了。

自升初中以来,我对这个严肃的老师就没有什么好感。

记得第一节历史课,我因为没有背下课本上的知识点,被她罚抄作业,害得我晚上熬夜写作业,睡眠不足,第二天差点迟到。

这事,到现在我都耿耿于怀。

以后,每上她的早读课,我就在课桌下偷偷看漫画,这次,我借了一本武侠小说,正看得起劲,耳朵突然被拧住了,然后慢慢向上拉,我哆嗦了一下,扭头一看,原来是历史老师,她一脸怒容:“为什么不背,在这儿看漫画,不知道你该干什么吗?“我冷冷的看着她,一言不发。

“今天晚上把我要求背的知识点抄三遍,明天我亲自收,如果写不完,明天别进教室!”丢下这句话,她就走了。

我站在那里,心想:我就不写,看你能把我怎么样?于是第二天我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了学校,恰巧在走廊碰见了她,“我罚你写的作业呢,拿出来我看看。

”她命令。

“我没写”。

吐出这句话,我就立在那里,等待老师发火。

出乎意料的是,她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原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我回到家时被妈妈狠狠训斥了一顿。

原来,老师给我的家长打了电话。

我恨的咬牙切齿,心里诅咒着老师,从此以后,我对老师的印象更加变坏。

六月到了,各班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当中,我们班也不例外,唯一特别的是,我们历史老师竟比语数英老师都忙:查资料,找选题,复印卷纸,我们做完后,再讲,下课还要辅导差生。

老师一天几乎都是在电脑和一份份卷纸的陪同下度过。

但我看不惯这种行为,心想:你不去费力找题,我们也不用费脑做题,这样都轻松,多好,非自找麻烦。

一天放学,历史老师叫住了我,拉着我去办公室。

在她的办公桌上,她拿出了以前考试的成绩单,把我的用红笔圈住,说:“你看,你的成绩是在不断进步的,老师知道你不太喜欢历史,但你一定要坚持学下去,如果你在星期天有时间,你去我家,我给你补课。

”“什么,补课,我不想去。

历史老师作文

历史老师作文

历史老师作文精选历史老师作文8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历史老师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老师作文篇1下班了,我急急忙忙的回家!当路过镇里的十字路口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我旁边闪过!……“我的历史老师”。

我不禁的惊讶到!初中的时候我最喜欢历史!因此我对历史老师印象最深!他胖胖的,个子不高看起来很魁梧也有点面带严肃,也许是职业的原因吧!有一次在自习课我们开玩笑的说老师你减肥吧!老师自我调侃的说“胖人喝口凉水就涨肉”。

老师的眼睛很小,也很喜欢笑。

他的头很大,我感觉那就是知识的所在!上课的时候他总是穿着西装、梳这四六分头、手里拿着教材挺着大肚子来到圣神的三尺讲台!尽管我不是他最优秀的学生,但是我相信!我是最爱听他的课得学生!老师的声音抑扬顿挫显很洪亮!他总是不知疲倦的给我们传授知识。

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特别是下午课我们容易犯困,老师就把知识延伸到课外,这样既不耽误课内的知识,我们也有精神听课!还有十分钟就要下课了,我们自由提问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显得很和蔼可亲!对他的课我们总是意犹未尽!……我停下脚步,想喊一声“老师”但是我没有!也许是不好意思也许是不知道说什么!可我还是要说声“谢谢”。

我的历史老师……历史老师作文篇2我们的历史老师可谓是别具一格,他走的是阳光模式,虽说他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新手,但是单看他的外貌,就知道知识水平不低,他的皮肤很白,头发也弄的很有个性,是一个标准的白面书生。

上他的课,耳朵绝对不能打蚊子,因为他的语速能赶上公交车了,常常出现一些尴尬的局面。

有一次他给我们上历史课,他自己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讲课,而我们却犹如听鼓,当他把一大串文字一个个吐出来却发现我们什么也没听懂的时候,只能尴尬的笑,我们也只好陪着他笑。

他的课真可以说是口味繁多,也许就在你认真听他讲中国历史的时候,他的口中会蹦出英语单词,还有一些网上的流行语,这不免给历史课添加了缤纷的色彩,因此每次上历史课我们总是十分活跃。

中青年名师选介——陈伟国

中青年名师选介——陈伟国

中青年名师选介——陈伟国
佚名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陈伟国,徐州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徐州市名教师,首届国家级骨干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和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生导师。

1984-2000年工作于江苏省重点中学新沂市第一中学,
【总页数】1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百岁伟南先生的家乡情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爱国实业家陈伟南先生百岁华诞晚宴侧记
2.到中小学上"下水课",修炼成"双师双能型"教师——成都大学教学名师陈大伟访谈录
3.致力“燎原计划”,推进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伟伟教授
4.陈鼎祺运用对药经验选介
5.陈伟利水彩画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时间:2012-09-12 17:12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11期陈伟国,徐州市名教师,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历史教师。

受聘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省属重点中学教书16年,现在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工作。

陈伟国老师喜欢历史教学,热爱历史课堂,担任教研员后,仍经常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上示范课、研究课。

他注意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反思,多年笔耕不辍,先后在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经验总结和通俗性文章300余篇,出版《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课堂――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录与反思》(四川教育出版社)等专著。

新课程实施以来,参与编制《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审核《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和江苏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等。

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陈伟国生命有一个不可剥夺的权利,那就是成长;生命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那就是对成长的捍卫;生命有一种永不凋谢的美丽,那就是对成长的守望。

我们所能拥有的,也许永远没有终极的结局,但过程,从开始那一刻算起,就已经攥在手中了。

成长,永远在路上。

——题记童年与记忆我的故乡在苏北宋山脚下的周林庄,想走童年的生活,颇有点像电影《投名状》中描绘的情形:稻草覆顶的陋屋,石头垒就的矮墙,篱笆圈围的院落。

绿树掩映,炊烟袅袅,鸡鸣狗叫……如一首歌唱道的那样:“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

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

”但就是这个贫穷的山村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不少欢乐与情趣。

童年的家乡尽显古朴与苍凉。

人口少,只有十来户人家;荒地多,宋山脚下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荒地。

为利用好这块荒地,驻地部队在这里办了一个马厂。

我常站在宋山顶上,遥望山脚下马儿安详地吃草、饮水、撒欢,和小伙伴们在这块草地上放猪、放牛、放羊。

童年给我最深的记忆多与村口的那眼老井有关。

当独自手托双腮忆想童年的时候,一个情景就会出现在我的面前:在通往井台的小路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早晨的浓雾中或在傍晚的霞光里,肩挑两只盛满水的大桶,颤颤悠悠地在家与老井之间来回。

那时候,父母农活忙,弟弟妹妹小,家里吃水的任务就落在了我这个长子头上。

总感觉有挑不完的水,却从没有埋怨过谁(不像现在的孩子做点事就喊苦喊累)。

或许早已习惯,或许这只是所有生存艰辛中最微不足道的。

童年挑水的经历和家乡的那眼老井,已成了我教学的资源。

在讲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时,我曾围绕“井”讲了一段文字:在汉语里,“井”实在是个美丽的字眼。

对井的系念和牵挂,也是农业中国一份朴素、真挚而恒久的感情。

据专家们讲,井田制、庭院经济乃至村落文化,莫不惠益于井水的沾濡和滋润。

也许正因如此,汉语里才有“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之类的说法;也许正因如此,人们才把不得已到外谋生叫做“离乡背井”。

散落在中国乡村的每一眼老井,在滋润了游子往昔生活时,也一定在他的心底播下了怀念的根须。

童年给我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家乡满山遍野的树。

过去乡村的老人特别热衷种树,树不一定太大,但树一定会栽得满满的。

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树木稀稀疏疏、紧紧密密地散在整个村庄里,桃树、枣树、李树、杏树、梨树、柿树、桑树、棠梨树、石榴树、椿树不必说,还有较为少见的皂角树、木瓜树、榉树、杜仲树以及百年老槐、老榆、根杏树等。

那时,行商羁旅每经一处村庄,远远就可看到村口巍然屹立的一株老树,看到了树,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家的影子。

我们村子里就有一颗已逾百年的“百麻树”,农闲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到这棵树下纳凉、闲坐。

夏天,树上总是缀满了红红的果实,引得一群孩子爬上爬下的摘折。

村上还有一棵老杏树,撑起的华盖占地半亩,每当麦收季节,满树鲜红的杏子,让人看了眼馋,我曾和几个小伙伴设计晚上偷杏,结果计划不够周密,被看杏人抓了个正着,回去被父母狠揍了一顿。

老井、古树是山村的灵物,它守望着土地,呵护着众生,也给山村增加了韵致和厚重。

再看看我们今天的乡村,老树被砍,老井被填(还有老屋被拆,老路被毁),古老的乡村换了新颜,但也失却了厚重和特色。

玩是儿童的天性,农村天地广阔,能玩的项目也多,下河捉虾、沿湖钓鱼、山下捉鸟、草里猎兔、放风筝、抓知了、编鸟笼、打雪仗、捉迷藏、老鹰抓小鸡、弹弹子、转陀螺……绝不亚于今天的电子游戏。

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莫过于夏日抓知了(蝉)了。

边际先生曾在《夏天的记忆》一文中这样描述过知了:“知了是名副其实的伏天广告,它总是应暑而鸣,天愈热,它叫得愈响,好像为酷暑鼓噪。

当第一声蝉鸣传来的时候,就会感到真正的夏天来了。

”“恬淡的蝉鸣并不显得单调,那高一声低一声的唱和,吟出了夏日的宁静,那有一阵儿没一阵儿的歌谣,唤出了火热里的清凉。

蝉鸣可以引人入睡,可以伴人读书,可以招呼人们摇动蒲扇到树下闲话,也可以把你带到任何一个有树、有水、有阳光、有阴凉的地方。

蝉是制造简单、闲适意境的高手。

”[1]边际先生这段细腻、温润的文字特别感人,也撩起了我对童趣的回想。

小时候,每至夏天,我就和村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早早准备好几根竹竿,还有从黄牛身上拔下的牛毛,鲜小麦嚼成的“糊糊”,然后手持长长的竹竿,满头大汗地围着满村的树儿转,哪儿有蝉声,哪儿就有我们的身影。

除了抓知了,我们还爱抓蜻蜓,在我的印象中,蜻蜓飞不高也飞不远,因此常常停留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篱笆上、小树上、庄稼上,于是我们常常汗流浃背地围着篱笆追着蜻蜓。

孩子的身后总会站着一位呵护者,奶奶对我的呵护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我的奶奶身上绝对拥有中国古代妇女所有的美德:勤劳、善良、谨慎、贤惠、守礼……而且特别心灵手巧,有超好的记忆力。

她除了保证我穿得暖、吃得饱以外,还用儿歌、童话对我进行智的启蒙、德的教育。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哭着闹着叫奶奶,奶奶赶集还在外。

小鼠急得直挠腮,急中生智把头拍。

卷成小球滚下来,摇摇晃晃逃得快。

”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童谣之一,其教育意义显而易见。

奶奶还喜欢一边用手指点着我的额头、眼睛、鼻子、耳朵、嘴和下巴,一边教我唱:“额头是门面,眼睛全看见,鼻子最敏感,耳朵听得远,嘴巴知甘甜,下巴长又尖。

”其中的教化意义,是在我当了中学历史教师后才感悟到的。

我觉得人应该有敬畏心,否则就会干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来。

如保护动物,我们今天学校教育够重视的了,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

而孩子只要记住了儿歌中所说的“偷狗偷猫,头上长包”“捣鸟窝,脸上雀斑多”,对动物或许下手时就会有所顾虑,有所犹豫。

奶奶还喜欢给我讲童话,“狼外婆”“狼和小羊”“七只蝴蝶”“生气的小猪”等。

在偏远的乡村,老人面对孩子能说些什么呢?他们不会直接对孩子们讲些什么大道理,他们只能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做人心得,化成由一些动物、昆虫和花草组合的纯自然的比喻。

实际上,童话的源泉从来都在自己漫长的生活里,爷爷的胡子、奶奶的手指都可能演绎出一段童话故事。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童话只能在乡村宁静的夜晚产生,陪伴它的,应该是墙上的几个影子和被那影子所遮挡的一盏忽明忽暗的小油灯。

我的童年是不富足的,甚至有点贫困或饥饿,但却是快乐的,完整的。

今天的孩子生活富裕,近乎奢侈,但却自幼被束缚于各类辅导班、琴房、画室,失去了自由,没有了快乐,丢掉了童趣。

在这里我想大声说:将童年还给孩子吧!求学与读书乡村旧俗,孩子周岁要举行“抓周”仪式,借以判断孩子的喜好和前程。

听奶奶讲,周岁“抓周”,面前放了那么多好吃、好玩、好看的,我却直扑纸和笔。

这是我带给父母的第一份自豪和惊喜。

大约6岁,我进入乡村小学读书,从此与“断文识字”打起了交道。

6岁入学在当时的乡村应该是早的,学校在离我家二里路的小陈庄。

教室很大,一到三年级的同学都在这同一间大教室里由同一个教师执教,常常是一年级读书,二年级写字,三年级做算术。

教我的老师姓徐,是个大块头,约有一米八的个子,人很胖,大头宽脸,浓眉大眼,人很帅气。

在小学,我好像没用多少工夫在学习上,可老师与我父母见面总说我学习好,人很聪明,真的好奇怪。

小学阶段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书法课。

现在教育功利性太强,与考试有关的科目才会引起学校、家长的重视,因而,像书法这样的课常常是只见课表有,未见教师上。

记得小时候老师对书法课是很重视的,无论是描红,还是临帖,我们都是很认真的,对老师在书法本上所作的“优”“良”“及格”等评判也十分在意。

书法给我带来的快乐,是每年春节为左邻右舍写春联,看到自己亲手“画鸦”的文字出现在各家的门上,心中充满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自豪。

我一直坚信,文字是人类最为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使人类正式告别了蒙昧,走向了文明开化。

传说黄帝时史官仓颉造字,造出来后“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文字的力量可谓惊天动地。

在少年时期,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以为书就是课本,读书就是读课本。

有一年,奶奶带我去公社赶集,我在供销社门前看到两个小朋友在看一本小画册,就凑上去也想看,谁知这两个孩子看我一副土头土脑的样子(身上可能也有点脏兮兮吧),不但不让我看,而且用很不友好的眼睛看着我。

正巧这一场景被我奶奶看到了,就问售货员那种小人书哪儿有卖,售货员说这儿就有,于是奶奶花了5分钱给我买了我人生中除了课本之外的第一本课外书(写至此处,我的眼睛湿润了),从此我也明白,在课本之外还有不少可读的书,读书不仅仅是读课本。

我的初中学段正值“文革”后期,上课、读书很少,基本上是学工、学农、开大会、出黑板报、写大批判稿。

至今我也搞不明白当时学校从那儿搞来那么多的支农任务,我们一会儿要割草(还规定每天要上交青草多少斤),一会儿又要去淘沙(学校规定每周要完成黄沙多少方);还有全校停课,出门抓蟾蜍(俗称癞蛤蟆,取其浆液用于制药),沭河岸边、马陵山下,人声鼎沸,到处都是追击蟾蜍的学生,王庄中学校园内到处奔跑着手术后的蟾蜍。

每每想起说起这些,我的心情都特别复杂。

初中阶段我做得最多的事是出黑板报,几乎每期黑板报都由我策划、选稿、抄写(是黑板报专业户),而每遇重大“批判”任务、或“政治学习”任务,如批判所谓的“右倾翻案风”,学习白卷英雄张铁生和反潮流小将黄帅等,老师都会让我来写稿,我当时不知道这是在助纣为虐,只感到舞文弄墨的快乐。

我是1977年初中毕业的。

1977年在中国教育史上绝对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

这年10月21日开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都以头条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全国上下沸腾了。

这一年全国共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比例是29︰1。

翌年春天,27万余“天之骄子”白日放歌,青春做伴,跨入大学校门,放情拥抱“科学的春天”。

考试真的具有无边的法力,邓小平恢复高考的一个伟大决策,瞬间就扭转了教育的乱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