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宁强县南街小学集体备课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科目:数学

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案设计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庆节假期你们都去哪里旅游?玩得开心吗?淘气在国庆节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他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1)学生独立观察,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2)找出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指。 先指名说一说,然后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2.你能提出问题吗?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1)出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2)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弄清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分别是哪能一段路程。 (3)你还会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试着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 重点看学生的线段图。 说一说线段图与行车路线示意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 不同点:淘气画图是“线段”并改变了方向。 (4)你会向他一样试着画一画吗? 学生独立画图。

画完后同桌交流,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5)你能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计算:277-146=131(千米)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说清楚每个数量在图中表示的是哪能一段路程。 (6)你还想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哪能两个相邻城市之间的路程? 学生先说一说。 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先画一画,再解决问题。 4.老师有一个问题: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你会解决吗? (1)学生结合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上找一找、画一画、再进行计算。 (2)集体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689-146=543(千米) 5.你还会求出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自己画图,列式解决问题。 6.老师发现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算式:813-689,你知道他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1)学生对照里程表,在路线图中找一找,再画一画。 (2)说一说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一对一教案

卓育1对1个性化教案

教导处签字: 日期:年月日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 顺序。 2、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 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 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 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经典例题讲解: 1、口算下面各题,直接写出结果。 18÷3+40×6= 1+99÷9=7×6÷×6= 57-34=(68一30)÷2= 23-23×2×0= 17×3= 36+25= 17×2-6÷4= 2、选择。(下面各题最后求的是什么?把序号填在括号中) (1)28×2-35÷5 []①求积;②求差;③求商(2)(80-43)÷4+2 []①求差;②求商;③求和(3)20×3+15÷5 []①求积;②求和;③求商(4)84×3-98+2 []①求和;②求差;③求积 3、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在[]中画“√”,错的画“×”并在右边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 (1) 480÷6一42+7 (2) 32÷8-32÷8 =80-42 =4-4 =38+7 =0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专题练习

里程表专项练习 (1)请问李叔叔家7、8、9、10这四个月中那个月的用水数量最大? (2)李叔叔家5月底的水表读数是99,请问李叔叔家6月份至10月份总的用水量是多少? 2、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晨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0千米,司机记录了星期一至星期五 (1)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2)五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1)本周一晚上回来后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178,请问上周日晚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多 少? (2)星期三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3)星期五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4、书店216米学校 225米电影院 博物馆 382米邮局 ②博物馆到学校一共998米,电影院到学校有多少米? ③书店到博物馆和学校到书店哪段路程长?长多少米? 5、下面是部分城市的火车路线示意图和里程表。 北京(1)、南京到上海有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 太原 532济南青岛 (2)925-532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画一画,算一算。 南京 上海(3)967+532求的是哪部分的距离?画一画,算一算。

6、下面是“北京—西安”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画线段图,再解答) (2)郑州到西安有多少千米? (3)689-146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再计算。 (4)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沿铁路线应经行驶了约700千米,在图中用“”标出火车的大致位置。

7、解决问题。 (1)填一填。 (3)学校到公园一共570米,电影院到公园有多少米?(4)广场到学校和广场到公园哪段路程长?长多少米? 8、小明家的电表各月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1)分别算出小明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量。(2)小明家下半年(7月份至12月份)总的用电量是多少?

三年级数学(下)提升措施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一、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根据原计划提升教学质量方案,班上的学困生分别一对一帮扶带动,进行合作学习,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组织开展活动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方式有所改善;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困生普遍存在不会学习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遇到自己不懂之处,做上记号,以便在上课时问,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要求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要抓住重点做笔记。在课堂上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即本节课的重点。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 三、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努力转化学困生,要求学困生牢记乘法口诀,要小组长抽查过关,利用晨读课进行概念、进率、公式、算理的试记。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坚持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正确率和速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也要注意能力的渗透与培养,注意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进行“两基,训练的同时,也得到其他方面的提高。 四、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法。

采用参与式、合作探究式、鼓励启发式、提问式等新型教学复习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加大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力度。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性,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每节课要教学质量。 五、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定要防止学困生反弹,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补心”与“补课”相结合,及时与学生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学习小组设立帮扶对子,小组长辅导学困生;根据学生差异,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交本作业老师全部面批,随时指导或改错;加强对“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六、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在复习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思考,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加强练习设计研究,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的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比如:在教学解决数学问题时可采用四步解决问题法:①认真读题(至少三遍),边读边思考;②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③认真分析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④认真列式解答,列出算式,答上答案。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 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算一算。 586+412-780 468-376+168 2.假期你们都去哪里旅游?你算过行走的路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 识里程表。 二.新授。 1.出示里程表的主题图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同桌两人互 相说一说。 里程千米 北京——保定146 北京——石家庄277 北京——郑州689 北京——洛阳813 北京——西安1200

2.找出一名学生说一说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 指。 引导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 3.出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引导学生画一画,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两种画图方法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 不同点:淘气画图是“线段”并改变了方向。 画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学生独立计算 277-146=131(千米) 答:保定到石家庄有131千米。 5.解决问题: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1)结合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上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 (2)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689-146=543(千米) 答:保定到郑州有543千米。 6. 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讨论:“直观图和线段图”是如何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成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如何做好一对一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一对一数学教学

————————————————————————————————作者:————————————————————————————————日期: 2

浅谈如何做好一对一数学教学 从事高中数学一对一教学工作已将近八年的时间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两个小时的学习效率,抓好每一个学生,体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取得优异成绩,是做好一对一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却总是无从入手;有时,我们刚把一个题分析完,学生就说:“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其实很简单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没有毅力。制订的计划只能坚持几天,做任何事稍感辛苦就半途而废,今日推明日,周而复始。 2.对数学毫无兴趣。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常做白日梦。他们不知道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有趣味性,趣味来自你认真的思考。 3.学习不主动。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坐等上课,上课后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 4.学不得法。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5.不重视基础。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针对以上情况的方法措施 1.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从多侧面,全方位思考,挖掘问题的实质。 3.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必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5.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经常自我反思:如何分析探索出解题途径的?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回顾与反思,就能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深入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表面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内心的活动。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早就指出:"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现在的学生,你不去了解他,研究他,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他;而如果不能理解他,那就很难提高教育的效率。平时在工作中,应重视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学生的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然后,努力正确地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将会有较大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教师工作计划数学老师工作计划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通过教材的梳理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暑假中的见闻。 师: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吧。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假期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取得的收获。 同学们畅所欲言。借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

师生氛围。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了。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你就是那个木匠。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 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回顾上学期的成绩。

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练习题

一、下面是“—”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到有多少千米?(画线段图,再解答) 2、到有多少千米? 3、689-146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再计算。 4、一列火车从出发,沿铁路线应经行驶了约700千米,在图中用“☆”标出火车的大致位置。 二、解决问题。

三、小明家的电表各月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1、分别算出小明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量。 2、小明家下半年(7月份至12月份)总的用电量是多少? 3、请你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叔叔家的水表读数如下。(单位:吨) 1、请问叔叔家7、8、9、10这四个月中那个月的用水数量最大?

2、叔叔家5月底的水表读数是99,请问叔叔家6月份至10月份总的用水量是多少? 五、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晨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0千米,司机记录了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1、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2、五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六、小明每天骑赛车进行锻炼,本周每天骑行的距离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1、本周一晚上回来后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178,请问上周日晚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 2、星期三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3、星期五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

八、下面是部分城市的火车路线示意图和里程表。 九、下面是“——”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到有()千米,到有()千米。 到有()千米,到有()千米。

到有()千米,到有()千米。 到有()千米,到有()千米。 2、到有多少千米? 3、到有多少千米? 4、到有多少千米? 5、到有多少千米? 6、到有多少千米? 7、到有多少千米? 8、到有多少千米? 9、到有多少千米? 10、从到与到哪段铁路长,长多少千米? 11、从到与到哪段铁路长,长多少千米? 十、爸爸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他这一周每天行驶的里程如下: 1、爸爸这一周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读数是705千米,爸爸星期二晚上回到家时里程表读数是多少千米? 3、爸爸周五晚上回到家时里程表读数是多少千米?

一对一辅导数学辅导教案

一对一辅导教案 日期:2015年1月26日上课时段:8:00----------10:00辅导科目:数学课次:第1次课时:(2)小时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2.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 教学内容 任意角 教学重难点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或“∠α”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⑵ B1 y ⑴ O x 45° B2 O x B3 y 30° 60o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教学信息反馈表

日期年月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专题练习

里程表专项练习 1.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晨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0千米,司机记录了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232 315 475 614 737 (1)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2)五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2.小明每天骑赛车进行锻炼,本周每天骑行的距离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32 29 41 37 37 (1)本周一晚上回来后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178,请问上周日晚赛车里程表的 读数是多少? (2)星期三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3)星期四和星期五的里程数都是37,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小红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星期一出门时里程表的读数为5千米。小红记录了她爸爸这一周汽车行驶的里程表上的读数。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里程/千米137 496 814 814 1160 1498 (1)小红爸爸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最多?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最少?相差多少? (2)星期三和星期四的读数为什么是相同的?

4.下面是“北京—西安”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画线段图,再解答) (2)郑州到西安有多少千米? (3)689-146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再计算。 (4)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沿铁路线应经行驶了约700千米,在图中用“”标出火车的大致位置。 5.下面是商场到少年宫的路线图。 (1)填一填。 (2)商场到少年宫的路程是1126米,公园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3)学校到商场和学校到少年宫哪段路程长?长多少米?路程/米商场——书店 商场——学校 商场——公园 86米 商场 书店公园 少年180米 512米

如何进行有效的一对一教学知识讲解

一对一教学方法与策略 --论如何征服学生,如何有效提高成绩? 一对一教学,是一种领先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的最大特点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导方案和心理辅导策略,除了让孩子掌握切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心理和心态更健康。个性化辅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够稳步持续提升。 在一对一教学中,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成绩有效提高是一线一对一教师的工作灵魂。但一对一教学不同于大班教学,一对一教学中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大班教学中一个老师对n个学生,因此,一对一教师直接应对的学生是各种各样的,性格特点是千奇百怪的。某一个老师的性格是特定的,但一种性格对多种性格肯定是不行的,对于这种情况,一对一老师应该如何应对?从大班教学转型到一对一教学的老师,如何有效适应与大班教学不同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前期基础上应该做出哪些调整?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一对一教师需要长期专研且必须攻克的问题。 下面我就两大方面对一对一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相关的阐述,希望能给在一对一教学一线奋斗的战友们起到一些必要的帮助。 一、在一对一教学中如何有效征服学生? (一)、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需求 学生本来不吃糖,你却给他(她)糖吃,最终结果只有一个:费力不讨好。 2、了解学生的兴趣 知道学生喜欢什么,你才能够有让他(她)开心的基础,最终他(她)才会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 3、了解学校的背景 知道学生学校的情况,你才能知道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学习氛围下学习,才能更有效地了解学生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 4、了解学生家庭背景(了解时请注意方式,切忌赤裸裸了解) 了解家庭背景,了解其家庭关系,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征服学生。 5、了解学生的朋友群状况 深知学生喜欢交往什么样的朋友,才能够真正知道学生本人是什么样的人,更有利于与学生成为好朋友。 (二)、爱学生 1、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 2、在学生家长面前一定要自信,将自信的一面展现出来。 3、多收集学生喜欢的教育教学素材,与学生分享。 4、要宽容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 (三)、尊重学生 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补数。 2.掌握巧算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①188+873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 =200+861=1061 4、练习 (1) 99+136+101 (2) 1361+972+639+28 (3) 548+996 (4) 9898+203 5、小结 第二课时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1 、300-73-27 解:式=?300-(73+27) =300-100=2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通过教材的梳理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注意课间安全:大课间、体育课以及参加集体活动时,前后左右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太拥挤,不然容易踩脚、绊脚,容易摔倒。在课间玩耍时要文明玩耍,不做剧烈的活动;上下楼梯靠右走,“右行礼让”;不在教室内打球、踢球、

跳绳、踢毽。严禁用扫帚、拖把、铅笔、石头等危险物品玩耍、投掷。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一)说说自己暑假中的见闻。 准备的学具:尺子、量角器、三角板、把数学书用书皮包好并写好班级姓名,另再准备一个透明书皮,用标签纸写上学号、姓名、班级。 师: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吧。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假期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取得的收获。 同学们畅所欲言。借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师生氛围。 为了督促孩子们自律,各班要特意安排了课间安全监督员,发现课间或课外活动有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安全监督员首先制止,然后报告老师,发现不安全的表现及时报告老师,老师及时教育并弥补管理上的漏洞。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案

教学内容: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能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学生们思考: 1、这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回答出讲的是“记录司机叔叔5天中,每天回家后行驶的路程的事”即可 2、这个统计表你看懂了吗? 学生能够回答出周一回家后,里程表上的读书时160,周二是350,等等。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学生很快的进入主题,组织学生体会情景的含义,能够帮助学生剥离问题情景中与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不相关的生活细节,有小弟为解决问题扫清了障碍。同时,在课堂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看统计表”这个环节,使学困生能够在上可以? 二、探索新知 1、你能知道周二司机叔叔形式了多少千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讲清解题思路。

350—160=190(千米) 因为周二是,里层表上的读数是从160千米到350千米,所以他们的差就是周二一天行驶的路程。 2、你还能提出那些其他的数学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总结出小组的统一意见,准备回报。 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周三、四、五各行驶多少千米? 这五天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哪天行驶的路程最多?哪天行驶的路程最少?(这个问题学生不易想到,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也可以直接提出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直接计算后进行比较估算) 设计意图:先扶后放,扶放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思维方式都各有不同,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要营造和谐的研究气氛,让“诸多的不同”充分发挥星星之火的作用,教师就要搭建不同的展示平台,让各种思想碰撞出更耀眼的火花。而教师也是其中的一份子要扮演好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各种较色,本环节中,教师首先作为引导着,率先提出一个问题,把学生“扶”到探索之路上,然后,就是又在以下的活动中,扮演了真诚的合作者,积极地参与者,启发、点播学生完成探索的任

(完整)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练习题

一、下面是“北京—西安”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画线段图,再解答) 2、郑州到西安有多少千米? 3、689-146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再计算。 4、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沿铁路线应经行驶了约700千米,在图中用“☆”标出火车的大致位置。 二、解决问题。

三、小明家的电表各月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1、分别算出小明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量。 2、小明家下半年(7月份至12月份)总的用电量是多少? 3、请你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李叔叔家的水表读数如下。(单位:吨) 1、请问李叔叔家7、8、9、10这四个月中那个月的用水数量最大?

2、李叔叔家5月底的水表读数是99,请问李叔叔家6月份至10月份总的用水量是多少? 五、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晨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0千米,司机记录了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1、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2、五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六、小明每天骑赛车进行锻炼,本周每天骑行的距离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1、本周一晚上回来后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178,请问上周日晚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 2、星期三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3、星期五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

八、下面是部分城市的火车路线示意图和里程表。 九、下面是“北京——上海”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北京到济南有()千米,北京到南京有()千米。

北京到无锡有()千米,无锡到北京有 ()千米。 北京到常州有()千米,常州到北京有 ()千米。 徐州到北京有()千米,苏州到北京有 ()千米。 2、天津到济南有多少千米? 3、蚌埠到南京有多少千米? 4、天津到徐州有多少千米? 5、常州到上海有多少千米? 6、南京到苏州有多少千米? 7、济南到天津有多少千米? 8、南京到天津有多少千米? 9、苏州到济南有多少千米? 10、从天津到徐州与上海到南京哪段铁路长,长多少千米? 11、从常州到徐州与南京到徐州哪段铁路长,长多少千米? 十、爸爸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他这一周每天行驶的里程如下: 1、爸爸这一周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读数是705千米,爸爸星期二晚上回到

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加法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八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 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 24+43 35+47 52+20 32+59 53+28 2、笔算 430+260 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1)提问: 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 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 1 2 2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学设计教案

数学好玩 校园中的测量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用具: 情景图,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1、估测校园周边物体的长、宽、厚的长度。 (1)师:今天你能估计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吗?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沙坑的长 小树的的高

篮球场的宽 (2)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长、宽、高,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教师直接演示。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指示呢? 四、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 教学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 表一》教案教学设计 4里程表(一)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读懂图,会画图,并能根据图意解决问题是本节课教学的三个重点内容。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如下特点: 1.观察对照,将里程表中的信息与路线图中的每段路程对应起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了解里程表中的数据,再到路线图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路段,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看懂路线图,理解每个数据所表示的含义。 2.重视学生对线段图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画线段图。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在原路线图中找一找、画一画,再把路线图抽象成线段图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路线图与线段图的共同点,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线段图的画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火车里程表

学生准备城市地图火车里程表 教学过程 ⊙互动谈话,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有出去旅行的经历吗?出发之前,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我们出发之前,最想知道的就是我们离目的地到底有多远,多长时间才能到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里程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谈话,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解决问题,掌握新知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24页的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请学生独立观察,从表格和路线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提问: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说一说,指一指。 学生观察表格和路线图,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指一指,再到讲台前面利用大屏幕向全班同学汇报。 2.解决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