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公文的行文规则与表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公文的行文规则
• 1.行文方向 行文方向 • 2.行文方式 行文方式 • 3.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1.行文方向 行文方向
• 指公文运行的方向,包括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指公文运行的方向,包括上行文、下行文、 三种情况。 三种情况。 • (1)上行文 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 上行文 是指下级机关、 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 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 如请示、报告。 如请示、报告。 • (2)下行文 是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 下行文 是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 如指示、决定、通知、批复等。 如指示、决定、通知、批复等。 • (3)平行文 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 平行文 如函、知照性通知、议案等。 文。如函、知照性通知、议案等。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3、恰当选用模糊词语 、
• “模糊词语 模糊词语” 不是指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容易产 不是指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模糊词语 生歧义的词词语。 生歧义的词词语。在公文写作中有时也就不可避免 地要使用模糊语言表示物体的多少 形状, 表示物体的多少、 地要使用模糊语言表示物体的多少、形状,时间的 快慢、长短,空间的大小、宽窄, 快慢、长短,空间的大小、宽窄,程度的深浅高低 年龄的长幼、老少等 但其模糊之中呈现精确。 ,年龄的长幼、老少等,但其模糊之中呈现精确。 例如: 例如: • 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明确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进一步明确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明确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 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教育, 高度重视教育 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 地位。 地位。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2、使用含义明确、范围限定的词语,避免产生歧义 、使用含义明确、范围限定的副词与形容词。 公文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含义不确定的副词与形容词。 • 如“他近来表现基本不好 中的“不好 、“近来 、“基本 的 他近来表现基本不好”中的 不好”、 近来”、 基本”的 他近来表现基本不好 中的 不好 近来 基本 使用使人无法准确理解该人的表现。 使用使人无法准确理解该人的表现。 • 在公文写作中应对一些多义词语加以限定,或者对词语表 在公文写作中应对一些多义词语加以限定, 述概念的本质属性作出补充性揭示和说明,例如: 述概念的本质属性作出补充性揭示和说明,例如: • 民法上所称:“以上 、“以下 、“届满 ,均包括本数;所 民法上所称: 以上 以上”、 以下 以下”、 届满 届满”,均包括本数; 称的“不满 不满”、 以外 以外”, 不包括本数。 称的 不满 、“以外 , 不包括本数。 • 在表达事物范围和程度时, 在表达事物范围和程度时,应注意其符合事物的实际情 “他贪污公款四千元,是一个极其贪婪的人 。 况 他贪污公款四千元,是一个极其贪婪的人”。 • 不能随便使用外来词和时髦新词语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三)正确选用词语
• 1、规范使用书面词语 、 • 首先,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不要使用口语。 首先,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不要使用口语。 – 商量 商洽 生日 诞辰 商量—商洽 生日—诞辰 不几天—不日 不几天 不日 – 私自 擅自 见面 会见 私自—擅自 见面—会见 告诉—宣布 告诉 宣布 – 掂量 研究 掂量—研究 钞票—资金 当面商量—面洽 钞票 资金 当面商量 面洽 – 早已经过 业经 打算 拟 早已经过—业经 打算—拟 打发—委派 打发 委派 • 其次,在公文中不要使用生造的晦涩难懂的词语、 其次,在公文中不要使用生造的晦涩难懂的词语、 不规范的行活、方言和简称。 不规范的行活、方言和简称。
3.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
• 是指各级机关制发公文、处理行文关系必须遵守的 是指各级机关制发公文、 准则。 准则。它是根据发文机关的职责权限及行文单位间 的隶属关系, 的隶属关系,本着有利于实施领导和管理的原则而 确定的。 确定的。 • (1) 上行文的行文规则 上行文的行文规则. • (2)下行文的行文规则 ) • (3)平行文的行文规则 ) • (4)联合行文的行文规则 )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2)下行文的行文规则 )
• ①一般只发直属下级,也可扩大所属各级。 一般只发直属下级,也可扩大所属各级。 • ②本机关的党组不能向下属机关的党组直接行文,更不能向 本机关的党组不能向下属机关的党组直接行文, 下一级行政机关行文。 下一级行政机关行文。 • ③对下属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一个上级机关向其行批复、专 对下属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一个上级机关向其行批复、 门性的决定和通知时,应当根据需要, 门性的决定和通知时,应当根据需要,抄送其另一个上级机 关。 • ④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 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 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 审批事项外, 题、审批事项外,政府各部门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 政府各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 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文。政府各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 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二、公文的语体与表达
• (一)语言要求 • 语言是公文的基本要索,特殊的应用目的使公文的语言具有一系列特 语言是公文的基本要索, 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 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庄重、 点。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 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 庄重 指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 庄重--指语言端庄 格调郑重严肃。 指语言端庄, – 准确 指语言真实确切,无虚假错漏,褒贬得当,语意明确,符合 准确--指语言真实确切 无虚假错漏,褒贬得当,语意明确, 指语言真实确切, 实际。 实际。 – 朴实 指语言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朴实--指语言平直自然 是非清楚,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指语言平直自然, – 精练 指语言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服从行文目的及表现主题的需 精练--指语言简明扼要 精当不繁, 指语言简明扼要, 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 严谨 指语言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模糊 严谨--指语言含义确切 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 指语言含义确切, 含混、语意多歧。 含混、语意多歧。 – 规范--指语句不仅合乎语法及逻辑原则,而且要合乎公务活动的特 规范 指语句不仅合乎语法及逻辑原则, 指语句不仅合乎语法及逻辑原则 殊规范性要求。 殊规范性要求。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4)联合行文的行文规则 )
• 联合行文的基本原则为必须是同级。 联合行文的基本原则为必须是同级。 • 同级政府与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部门与下级 同级政府与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 可以联合行文; 政府之间可以联合行文 • 政府与同级党委、军事机关之间可以联合行文 政府与同级党委、军事机关之间可以联合行文; • 政府部门与同级党委部门、军事机关部门之间可以联合行文 政府部门与同级党委部门、军事机关部门之间可以联合行文; • 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之间, 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之间, 就某些互相有关的业务 经过会商一致后可以联合行文。 互相有关的业务, 就某些互相有关的业务,经过会商一致后可以联合行文。 • 联合行文,既可联合向上行文,也可联合向下行文。联合行 联合行文,既可联合向上行文 也可联合向下行文。 联合向上行文, 文应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 文应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2.行文方式 行文方式
• (1)逐级行文,按组织结构层次逐级上传下达公文。同一系统中的 逐级行文,按组织结构层次逐级上传下达公文。 逐级行文 上行文、下行文都以此为主要的行文方式。 上行文、下行文都以此为主要的行文方式。 • (2)多级行文,将公文同时送给上几级或下几级机关,甚至直达基 多级行文, 多级行文 将公文同时送给上几级或下几级机关, 层与人民群众直接见面。 层与人民群众直接见面。此种方式多用于部分不容许作任何变通 和发挥的下行文。 和发挥的下行文。 • (3)越级行文,指越过自己的直接上一级或直接下一级机关径向其 越级行文, 越级行文 他上级或下级机关行文。如区政府越过市政府直接向省政府行文。 他上级或下级机关行文。如区政府越过市政府直接向省政府行文。 这种方式多用于比较特殊情况下的上行文中。 这种方式多用于比较特殊情况下的上行文中。 • (4)直接行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直接传递公文的方式。 直接行文, 直接行文 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直接传递公文的方式。 • (5)公开行文,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公开向社会 公开行文, 公开行文 通过报纸、电视、 发布公文的方式。 发布公文的方式。凡经批准在报刊等媒体上公开发布的公文应视 为正式公文,与正式公文具有同等效力,各有关单位应认真执行, 为正式公文,与正式公文具有同等效力,各有关单位应认真执行, 发文单位不再行文,只稿由发文单位印制少量文本,以供存档备 发文单位不再行文,只稿由发文单位印制少量文本, 查。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二)表达方式
•比如,在一份事故通报中, 表达方式是文章形式结构的重要因索, 表达方式是文章形式结构的重要因索,是指由表达 比如,在一份事故通报中, 目的所决定的使用语言的手段。 目的所决定的使用语言的手段。 往往以叙述的方式反应事情的原委, 叙述的方式反应事情的原委 往往以叙述的方式反应事情的原委, • 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有五种,即说明、议论、叙述、 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有五种,即说明、议论、叙述、 说明的方式解说事故的性质 解说事故的性质, 以说明的方式解说事故的性质, 描写、抒情。 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意见。 描写、抒情。 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意见。 议论的方式分析原因 以议论的方式 只是对不同的文种来说, 只是对不同的文种来说, • 由于受公文文体特点的制约,在公文写作过程中, 由于受公文文体特点的制约,在公文写作过程中, 往往因其性质与使用的不同, 往往因其性质与使用的不同 议论、叙述三种 说明、 三种。 公文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说明 , 公文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说明、议论、叙述三种。 三种方式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种方式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1)上行文的行文规则 上行文的行文规则
特殊情况一般包括:情况特别紧急 情况特别紧急, • 特殊情况一般包括 情况特别紧急,逐级上报会延误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①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时机,造成损失; 时机,造成损失 • 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问题长期未得到解诀; 不能向上级党政机关交叉行文。 ②不能向上级党政机关交叉行文。 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问题长期未得到解诀 • 报告涉及由更高层次的上级交办并指定超级上报的 ③“报告 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报告” ③“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事项;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 事项 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 , 不 • ④ 检举控告直接上级; 检举控告直接上级 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个人报送 直接上下级之间存在争议且无法自行解决需请有关 请示” 意见” “请示”、“意见”。 方面仲裁的问题。 方面仲裁的问题。 • 须直接询问、答复、联系个别事项 反映或处理不涉 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⑤ 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 但有特殊情况 须直接询问、答复、联系个别事项;反映或处理不涉 的除外。 的除外。 及直接上下级职权范围的个别随机偶发事件或问题等。 及直接上下级职权范围的个别随机偶发事件或问题等。 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3)平行文的行文规则 )
• 一般用函或通知的形式。 一般用函或通知的形式。 • 写法上要语体得当,语气谦和,措辞恰如其分。 写法上要语体得当,语气谦和,措辞恰如其分。 • 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能强加于人,更不可用指示性 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能强加于人, 的口吻。 的口吻。
• 1.行文方向 行文方向 • 2.行文方式 行文方式 • 3.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1.行文方向 行文方向
• 指公文运行的方向,包括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指公文运行的方向,包括上行文、下行文、 三种情况。 三种情况。 • (1)上行文 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 上行文 是指下级机关、 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 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 如请示、报告。 如请示、报告。 • (2)下行文 是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 下行文 是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 如指示、决定、通知、批复等。 如指示、决定、通知、批复等。 • (3)平行文 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 平行文 如函、知照性通知、议案等。 文。如函、知照性通知、议案等。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3、恰当选用模糊词语 、
• “模糊词语 模糊词语” 不是指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容易产 不是指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模糊词语 生歧义的词词语。 生歧义的词词语。在公文写作中有时也就不可避免 地要使用模糊语言表示物体的多少 形状, 表示物体的多少、 地要使用模糊语言表示物体的多少、形状,时间的 快慢、长短,空间的大小、宽窄, 快慢、长短,空间的大小、宽窄,程度的深浅高低 年龄的长幼、老少等 但其模糊之中呈现精确。 ,年龄的长幼、老少等,但其模糊之中呈现精确。 例如: 例如: • 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明确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进一步明确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明确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 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教育, 高度重视教育 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 地位。 地位。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2、使用含义明确、范围限定的词语,避免产生歧义 、使用含义明确、范围限定的副词与形容词。 公文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含义不确定的副词与形容词。 • 如“他近来表现基本不好 中的“不好 、“近来 、“基本 的 他近来表现基本不好”中的 不好”、 近来”、 基本”的 他近来表现基本不好 中的 不好 近来 基本 使用使人无法准确理解该人的表现。 使用使人无法准确理解该人的表现。 • 在公文写作中应对一些多义词语加以限定,或者对词语表 在公文写作中应对一些多义词语加以限定, 述概念的本质属性作出补充性揭示和说明,例如: 述概念的本质属性作出补充性揭示和说明,例如: • 民法上所称:“以上 、“以下 、“届满 ,均包括本数;所 民法上所称: 以上 以上”、 以下 以下”、 届满 届满”,均包括本数; 称的“不满 不满”、 以外 以外”, 不包括本数。 称的 不满 、“以外 , 不包括本数。 • 在表达事物范围和程度时, 在表达事物范围和程度时,应注意其符合事物的实际情 “他贪污公款四千元,是一个极其贪婪的人 。 况 他贪污公款四千元,是一个极其贪婪的人”。 • 不能随便使用外来词和时髦新词语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三)正确选用词语
• 1、规范使用书面词语 、 • 首先,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不要使用口语。 首先,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不要使用口语。 – 商量 商洽 生日 诞辰 商量—商洽 生日—诞辰 不几天—不日 不几天 不日 – 私自 擅自 见面 会见 私自—擅自 见面—会见 告诉—宣布 告诉 宣布 – 掂量 研究 掂量—研究 钞票—资金 当面商量—面洽 钞票 资金 当面商量 面洽 – 早已经过 业经 打算 拟 早已经过—业经 打算—拟 打发—委派 打发 委派 • 其次,在公文中不要使用生造的晦涩难懂的词语、 其次,在公文中不要使用生造的晦涩难懂的词语、 不规范的行活、方言和简称。 不规范的行活、方言和简称。
3.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
• 是指各级机关制发公文、处理行文关系必须遵守的 是指各级机关制发公文、 准则。 准则。它是根据发文机关的职责权限及行文单位间 的隶属关系, 的隶属关系,本着有利于实施领导和管理的原则而 确定的。 确定的。 • (1) 上行文的行文规则 上行文的行文规则. • (2)下行文的行文规则 ) • (3)平行文的行文规则 ) • (4)联合行文的行文规则 )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2)下行文的行文规则 )
• ①一般只发直属下级,也可扩大所属各级。 一般只发直属下级,也可扩大所属各级。 • ②本机关的党组不能向下属机关的党组直接行文,更不能向 本机关的党组不能向下属机关的党组直接行文, 下一级行政机关行文。 下一级行政机关行文。 • ③对下属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一个上级机关向其行批复、专 对下属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一个上级机关向其行批复、 门性的决定和通知时,应当根据需要, 门性的决定和通知时,应当根据需要,抄送其另一个上级机 关。 • ④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 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 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 审批事项外, 题、审批事项外,政府各部门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 政府各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 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文。政府各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 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二、公文的语体与表达
• (一)语言要求 • 语言是公文的基本要索,特殊的应用目的使公文的语言具有一系列特 语言是公文的基本要索, 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 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庄重、 点。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 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 庄重 指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 庄重--指语言端庄 格调郑重严肃。 指语言端庄, – 准确 指语言真实确切,无虚假错漏,褒贬得当,语意明确,符合 准确--指语言真实确切 无虚假错漏,褒贬得当,语意明确, 指语言真实确切, 实际。 实际。 – 朴实 指语言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朴实--指语言平直自然 是非清楚,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指语言平直自然, – 精练 指语言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服从行文目的及表现主题的需 精练--指语言简明扼要 精当不繁, 指语言简明扼要, 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 严谨 指语言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模糊 严谨--指语言含义确切 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 指语言含义确切, 含混、语意多歧。 含混、语意多歧。 – 规范--指语句不仅合乎语法及逻辑原则,而且要合乎公务活动的特 规范 指语句不仅合乎语法及逻辑原则, 指语句不仅合乎语法及逻辑原则 殊规范性要求。 殊规范性要求。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4)联合行文的行文规则 )
• 联合行文的基本原则为必须是同级。 联合行文的基本原则为必须是同级。 • 同级政府与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部门与下级 同级政府与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 可以联合行文; 政府之间可以联合行文 • 政府与同级党委、军事机关之间可以联合行文 政府与同级党委、军事机关之间可以联合行文; • 政府部门与同级党委部门、军事机关部门之间可以联合行文 政府部门与同级党委部门、军事机关部门之间可以联合行文; • 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之间, 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之间, 就某些互相有关的业务 经过会商一致后可以联合行文。 互相有关的业务, 就某些互相有关的业务,经过会商一致后可以联合行文。 • 联合行文,既可联合向上行文,也可联合向下行文。联合行 联合行文,既可联合向上行文 也可联合向下行文。 联合向上行文, 文应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 文应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2.行文方式 行文方式
• (1)逐级行文,按组织结构层次逐级上传下达公文。同一系统中的 逐级行文,按组织结构层次逐级上传下达公文。 逐级行文 上行文、下行文都以此为主要的行文方式。 上行文、下行文都以此为主要的行文方式。 • (2)多级行文,将公文同时送给上几级或下几级机关,甚至直达基 多级行文, 多级行文 将公文同时送给上几级或下几级机关, 层与人民群众直接见面。 层与人民群众直接见面。此种方式多用于部分不容许作任何变通 和发挥的下行文。 和发挥的下行文。 • (3)越级行文,指越过自己的直接上一级或直接下一级机关径向其 越级行文, 越级行文 他上级或下级机关行文。如区政府越过市政府直接向省政府行文。 他上级或下级机关行文。如区政府越过市政府直接向省政府行文。 这种方式多用于比较特殊情况下的上行文中。 这种方式多用于比较特殊情况下的上行文中。 • (4)直接行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直接传递公文的方式。 直接行文, 直接行文 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直接传递公文的方式。 • (5)公开行文,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公开向社会 公开行文, 公开行文 通过报纸、电视、 发布公文的方式。 发布公文的方式。凡经批准在报刊等媒体上公开发布的公文应视 为正式公文,与正式公文具有同等效力,各有关单位应认真执行, 为正式公文,与正式公文具有同等效力,各有关单位应认真执行, 发文单位不再行文,只稿由发文单位印制少量文本,以供存档备 发文单位不再行文,只稿由发文单位印制少量文本, 查。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二)表达方式
•比如,在一份事故通报中, 表达方式是文章形式结构的重要因索, 表达方式是文章形式结构的重要因索,是指由表达 比如,在一份事故通报中, 目的所决定的使用语言的手段。 目的所决定的使用语言的手段。 往往以叙述的方式反应事情的原委, 叙述的方式反应事情的原委 往往以叙述的方式反应事情的原委, • 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有五种,即说明、议论、叙述、 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有五种,即说明、议论、叙述、 说明的方式解说事故的性质 解说事故的性质, 以说明的方式解说事故的性质, 描写、抒情。 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意见。 描写、抒情。 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意见。 议论的方式分析原因 以议论的方式 只是对不同的文种来说, 只是对不同的文种来说, • 由于受公文文体特点的制约,在公文写作过程中, 由于受公文文体特点的制约,在公文写作过程中, 往往因其性质与使用的不同, 往往因其性质与使用的不同 议论、叙述三种 说明、 三种。 公文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说明 , 公文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说明、议论、叙述三种。 三种方式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种方式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1)上行文的行文规则 上行文的行文规则
特殊情况一般包括:情况特别紧急 情况特别紧急, • 特殊情况一般包括 情况特别紧急,逐级上报会延误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①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时机,造成损失; 时机,造成损失 • 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问题长期未得到解诀; 不能向上级党政机关交叉行文。 ②不能向上级党政机关交叉行文。 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问题长期未得到解诀 • 报告涉及由更高层次的上级交办并指定超级上报的 ③“报告 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报告” ③“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事项;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 事项 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 , 不 • ④ 检举控告直接上级; 检举控告直接上级 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个人报送 直接上下级之间存在争议且无法自行解决需请有关 请示” 意见” “请示”、“意见”。 方面仲裁的问题。 方面仲裁的问题。 • 须直接询问、答复、联系个别事项 反映或处理不涉 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⑤ 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 但有特殊情况 须直接询问、答复、联系个别事项;反映或处理不涉 的除外。 的除外。 及直接上下级职权范围的个别随机偶发事件或问题等。 及直接上下级职权范围的个别随机偶发事件或问题等。 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
(3)平行文的行文规则 )
• 一般用函或通知的形式。 一般用函或通知的形式。 • 写法上要语体得当,语气谦和,措辞恰如其分。 写法上要语体得当,语气谦和,措辞恰如其分。 • 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能强加于人,更不可用指示性 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能强加于人, 的口吻。 的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