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震川高级中学高一地理上册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昆山震川高级中学高一地理上册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昆山震川高级中学高一地理上册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

【知识要点梳理】

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球体,主要成分是和。太阳源源不断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被称为太阳辐射。

2、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资源,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维持着,是促进地球上的、和活动的主要动力。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

的太阳能。

3、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4、太阳能量来源于。

5、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它从里到外分为

、和三层。

6、称为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和

。活动周期大约年。

7

8、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课堂练习】

1.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耀斑爆发产生B.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

C.黑子活动释放D.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2.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A.光球、日冕、色球B.色球、光球、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D.日冕、色球、光球

3.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A .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 .大气中的SO 2增多,导致酸雨的形成

B .使CO 2增多,温室效应明显 D .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中断

4.有关太阳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见光主要来源于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B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厚度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可见光越来越少

C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

D 太阳活动频繁时,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会增强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出的带电粒子流

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

现象据此回答第5题

5

.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6、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报告称:北京时间2006年12月13日10时40分,太阳又

发生一个X3.4级大耀斑,此次耀斑爆发从12月5日延续到19日,多次出现特大磁暴。据

此回答:

(1)耀斑形成于:

A 、太阳内部

B 、光球层

C 、色球层

D 、日冕层

(2)某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 、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太阳活动极小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C 、太阳活动发生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通信

D 、太阳日冕层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高速运动,形成了太阳风

(3)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呼机、移动电话等会失灵; ④地球自然速度加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7、2007年12月1—14日,中国国家天文台观察到太阳表面有一个重要活动区,预计可能

会有通讯干扰事件发生。据此回答:

(1)太阳辐射是:

A 、地球上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B 、地球内部能量的主发来源

C 、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D 、地球上产生极光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关太阳活动的不正确叙述是:

A 、黑子出现在太阳色球层

B 、耀斑是太阳活动激烈的表现形式

C 、太阳活动可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力

D 、太阳活动可对地球电离层产生影响力

二.综合题

8、读太阳黑子的周期图,分析回答:

(1)根据太阳黑子的周期圈判断:

下一次太阳黑子活动大约将于 年达到高峰期,届时,太阳大气层中的

层的 活动也随之加强。

(2)黑子活动增多时,发出的 会扰乱地球上空的 层,影响地球的 通讯 。

(3)太阳活动剧烈时,还将扰乱地球的 ,北美洲受此影响最显著的国家是

这个国家的人们将可看到壮观的 的现象。

(4)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 多项选择)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 成分是 和 。 (2)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

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 反应。在此

反应过程中,太阳 不断减少而转化成了能量。

(3)图中字母A 表示的数值约为 千米,这一距离有利于地球

过程的形成和发展。

(4)由此图可知, 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

的主要动力,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 源泉。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

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于1996年开始。

材料二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_年是第23周太阳活动峰年。

(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

的标志。

(5)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目前,实现空间和地面太阳活动监测的

最佳方式是_______。

【知识能力延伸】

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_______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它们的活动周期大约是_______年。

(2)12测站说明,当太阳黑子增多,年降水量随着_______,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_______相关的关系。而22测站则说明,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着_______相关的关系。

(3)简述36测站中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作者姓名:杨学文:延庆县第五中学 张云霞:延庆县第三中学 课题: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等。 学情分析:延庆五中学生在初中大部分为学校中等生,在进入高中时,属于较差质量的生源。但是,尽管生源质量差,他们的地理科学习基础却相差不大,仍然有希望在地理科的学习中获得较好成绩。这样的学生也有一点非常令人担心的毛病:那就是学习习惯非常不好,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学生们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是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争取让教师自身成为有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在授课的时候,狠抓学生的课堂常规,慢慢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最终,受益于好习惯。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常是将知识化难为易,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与生活和知识有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认为地理有用而提高学习地理科的欲望。在本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例、现象,或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flash等助学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本节教材的知识。 学习目标:1、学生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2、学生通过观察说明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4、学生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5、学生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 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6、学生能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意义 7、学生能联系实际解释时差、季节的形成原因,并了解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等最基本的概念。 8、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并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更加激发了对科学的探索 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是继前两节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学习的内容从宇宙转移到地球,并且主要研究地球这颗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主要讲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及其意义。地球运动部分是很难学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化解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尽量用地球仪演示,或者画立体图,还有就是电脑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想象地球运动的情况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学习了两种基本形式以后,继续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于地球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是地球公转的地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答案正确)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B.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C.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D.星云是由气体和液体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2 A C 3 A C 4 A B C D 5 A C 6 A C 7 A C 8.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 A.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公转轨道,它是一个正圆 B.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月初则较快 C.地球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D.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6天,也就是一个回归年? 9.如果地轴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小,则() A.热带范围扩大B.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 C.温带范围扩大D.北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变? 10.在北半球某地,某人从某地出发,依次向北、东、南、西各行l100千米最后回到()

A .原出发地以北 B .原出发地以东 C .原出发地以西 D .原出发地? 图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 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1 —12题。 11.若AB 弧表示夜弧,则D 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12.若AB 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 另一日期。设B 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13.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向东航行,过日界线于1981年1月2日15时抵达加拿大温哥华(西七区)途经14天2小时,该船在上海启航时间是() A .1980年12月21日4时 B .1980年12月20日4时 C .1981年1月16日17时 D .1980年12月20日10时? 14.某船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后,船上的时间很可能是() A .日期减少一天,钟点有变化 B .日期增加一天,钟点不变 C .日期不变,钟点有变化D.日期不变,钟点也不变?? 15.某校所在地(120°E 、40°N )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16.有关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为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 .为东经120°的地方时 C .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D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 时 17.图2为以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 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A .8时B.9时C .15时D .16时 18.下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四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 化 曲线,四地中可能位于赤道的是() 195月1日2点应是哪幅() 20.当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旗杆的正午影长与旗杆 等长时,阳光直射下列哪条纬线(取北京的地理纬度为北纬40°) ()? A .50°NB .0°C .5°SD .23°26′N 21.图3是雅加达(7°S )在春分、夏至、冬至(北半球节气)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图2 A .①冬至日②春分日③夏至日 B .①夏至日②春分日③冬至日 图1 图2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有关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有关知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因长江水自西向东流,所以长江水对南岸的侵蚀力大于北岸,最终岛屿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北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思路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现象;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黄赤交角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在其影响下产生了四季和五带。 答案:A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思路解析: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到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所以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时间上很近,但不相同。 答案: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不同。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2010广东,11—13)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图1-3-1 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思路解析:AB为夜弧,同一纬线上的ABCD夜长相等,为5小时,昼长相等,为19个小时,日出地方时为2时30分。 答案:B 2.若AB弧表示20XX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思路解析: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开始向东到日界线止,B点为0时,AB弧为3月1日,则BCD弧为3月2日,NA经线为日界线,NB经线为105°W,即西七区为0时,则东七区为3月2日的14时。 答案:C 读图1-3-2,完成3—4题。 图1-3–2 3.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以下两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并能够根据图示判定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二分二至点的位置;(2)全球各地随太阳直

(完整版)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练习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①1个恒星日②1个太阳日③23小时56分4秒④24小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考虑,高纬度发射火箭的条件比低纬度更加有利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3.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他各点都相同

B.1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用了23小时56分4秒 C.北纬40度自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分钟0.25度 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即自东向西 5.8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8月31日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 A、20时56分4秒 B、21时3分56秒 C、21时整 D、21时56分4秒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并于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据此完成6~7题。 6.“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最快 7.在“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8.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10.1-10.7),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9~10题。 9.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D.丁—甲段 10.2014年1月31日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D.丁点 11.下图①②③④四处中,与日历所示之日最接近的( )

--以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运动》为例

基于核心知识分层原则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以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运动》为例 陈庆军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福建厦门 361021) 摘要:高中必修Ⅰ因为自然地理的理科属性和综合性,在知识构建、空间关系、逻辑过程、综合运用等方面对学生都有比较高的要求。高初中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衔接落差,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通过梳理教材和配套图册,依据课标、考纲和近年高考会考试题,理出核心知识,并根据其呈现形式、教学目标水平要求、相关学科配合程度、学生的熟悉程度、技巧层次等制定分层原则,相应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提供优化资源、和诸如如何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先行组织者等学习方法的辅助学习,课堂师生及时互动、主要由教师讲授等教学策略,落实“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努力达成爱学、会学、学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自然地理;核心知识分层原则;教学策略;自主学习 实施新课程以来,高中自然地理(必修一)从体系、结构、内容、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新教育理念。但因高初中地理内容和教法学法的巨大现实落差、数理化生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严重滞后,或有迎合考试评价致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取舍失衡等诸多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叠加,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地理难度不亚于物理、数学,以致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并严重影响后续教学的正常开展。课堂教学方面,满堂灌、赶进度仍是普遍现象,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通过对教材的全面系统梳理,结合高初中课标和高中各阶段性目标如会考高考要求,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和高中各阶段学生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客观实际,以及学生的层次差异和要求,对必修Ⅰ自然地理核心内容依据一定原则进行分层,通过教师引领下的课内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机联系数理化生等学科内容,密切结合乡土时事等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发挥地理图析功能,教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精简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凸显学科的现实意义、价值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师生减负提质。 一、核心知识的界定 本文所述的核心内容是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以及掌握上述知识所必需的相关知识。 本文所述的核心知识的具体内涵为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其外在形式为历年会考、高考等试题涉及的具体考点。 二、核心知识的分层原则 1.根据涉及的关联内容的难度、多寡(即信息强度)分层 2.根据易混程度分层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1.3《地球的自转》 理科第4组 NO.14 高中地理刘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认识和掌握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区分恒星日和太阳日掌握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宇宙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提高自己的地理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太阳自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三、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抽象,重难点较多,且无法直观地感知到地球的运动,必须通过一些地理现象和借助其他天体的视运动来分析推理。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探究能力的要求高,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与联想能力,将静态与动态、时间与空间要素有机结合,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演示法、情境法、图解法、画图法,演示加强学生的认识。这样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设问质疑,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我们的地球为什么不是正球型呢?古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 【总结讲解】“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要辩证的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正确,但对于江西而言却是很不科学的。学完本节内容,同学们便会知道问题的原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13,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2、类比情境,剖析问题 【新课讲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的运动知识,我们知道,地球的运动形式有自转、公转的两种形式。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地球的自转【板书】 一、地球自转的特征 1、地球自转的定义 (让学生自己波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提问】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地轴就是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的有这么一根轴吗?

地球的运动高一地理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太阳 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形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即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周期(提出上中天的概念):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区别: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24小时,即1个太阳日。 由此可见,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真运动周期),而太阳日只是一种视运动的周期。 a.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 据自转周期,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即15°/小时。 b.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弧长(千米/小时)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轨道是一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方向:从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 周期:相对于认为无限远处的一恒星来说,地球绕日转过了360°,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恒星年。相对于太阳公转一周,即太阳直射点的一个回归运动,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

速度:a.角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快 远日点(7月初)较慢 b.线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大 远日点(7月初)较小 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地球运动是这两种成分的叠加。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为23度26分,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所以地轴与黄道平面交角为66度34分。 黄赤交角是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的综合体现,即地球倾斜着身子 围绕太阳公转。 二分二至图与下图之间的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变化关系。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篇一: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公转.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 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 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近日点(一月初):最快;远日点(七月初):最慢 周期: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意义: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正午 太阳高度变化③四季更替和五带. ①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 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②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 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特点: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 经过地心.②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平分赤道.③晨昏线不断 西移,西移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④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⑤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时,为夏至日、冬至日. 6、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 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 时为18时;经度相差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 ,地方时相差4 分钟.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3.理解晨昏线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4.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时差产生的原因。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 ??? ??? 自转围绕的中心:①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② 时针 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③ 时针 方向旋转自转周期????? 以④ 为参照物,1个太阳日,时 间为24小时,转过角度为360°59′以⑤ 为参照物,1个恒星日,时 间为23时56分4秒,转过角度360°自转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 ⑥ 线速度:由⑦ 向⑧ 递减,赤道最大南北两极既无 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的成因? ???? 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夜的界线:⑨________线(圈)。 (3)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 (4)昼夜更替的意义? ???? 温度发生⑩ 变化生物形成? 生物钟 2.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的力。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________于物体水平运动方向。

(3)方向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 (4)影响:河流、大气、洋流等的运动方向。 3.产生地方时 (1)地方时的成因:地球?____________自转,不同经度有不同的时刻。 (2)地方时的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________,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3)时区: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占?______个经度 (4)区时:各时区?____________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称标准时。 (5)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可以看到一条大体沿○ 21__________穿行的折线,它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地球自转 1.下面的四幅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考查点2 昼夜交替周期 2.一艘由旧金山开往上海的轮船,船上的人见到的昼夜交替周期( ) A .是一个太阳日 B .是一个恒星日 C .比一个太阳日长 D .比一个恒星日短 考查点3 地转偏向力 3.下面两幅图是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侵蚀严重的是( ) A .都在北岸 B .都在南岸 C .靠近低纬的河岸 D .靠近高纬的河岸 考查点4 地方时 4.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条纬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B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C .东边的地点地方时晚于西边的地点 D .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4度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此时西半球处于黑夜的地区范围是从________经线向西到________经线之间。 (2)此时地方时是0时的经线是________。 (3)图甲所表示的当天,北京日出的时间是________,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是________。 (4)在图乙中将图甲改画成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方法技巧练 一、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分析 1.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 A .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 、b 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仅从地形因素分析,原因是( ) A .a 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自转时 A. 赤道上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比高纬地区快 B 地球上所有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C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D 在地球南北两极只有角速度,而无线速度 2、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无论从哪里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都呈顺时针方向 ②自转和公转的都是自西向东 ③自转的方向始终不变④自转的方向随季节改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分析,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 拜科努尔(460N) B 库鲁(50N) C 酒泉(460N) D 肯尼迪(280N) 4、同一条经线上 A. 自转线速度相同 B 地方时相同 C 日出时刻相同D自转角速度相同 5、地球自转一周为 A. 24小时 B 3600 C 360059′ D 一个太阳日 6、下列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是 A.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 “生物钟”现象 C 长江右岸较左岸冲刷显著 D 昼夜现象 7、当太阳直射在1200 E经线上,1210 E 的地方时是 A. 12时 B 12时4分 C 11时56分 D 12时15分 8、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路径叫 A. 黄道 B 赤道 C 公转轨道 D 黄道面 9、黄道面和地轴的夹角为 A. 黄赤交角 B 23026′ C 66034′ D 900 10、自北半球夏至到冬至,地球的公转速度 A.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C先变慢再变快 D 先变快再变慢 二、双项选择题: 11、下列各纬线圈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一半的是 A. 热带与温带分界的纬线圈B温带与寒带分界的纬线圈 C 低纬度与中纬度分界的纬线圈 D 南北纬600纬线 1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 A. 地方时相同B自转线速度相同 C 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 D 气温相同 13、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形成的 B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C 随公转有规律地增大或减小 D 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最新

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1 太阳高度的计算,一直是地球运动中重点和难点,考生遇到此类问题时难以作对。我在教学中发现掌握一些公式,有利于快速解题,既减少了思维量,又节省了大量时间。 1.直射点的纬度=1/2×(出现极昼的点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注:出现极昼时:①极点的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②刚出现极昼的点最小的太阳高度=0 2.直射点的纬度+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90° 3.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所求点与直射点在赤道的同侧取“+”号,在赤道的异侧取“-”号) 4.寒带,温带: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正午 太阳高度=2×黄赤交角 热带: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该地的纬度 例1:右图是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某地在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 (1) 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 度

A.23°N B 23°26′N C 23°S D 23°26′S′ (2) 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为: A.90°N B 67°N C.66°34′S D 67°S (3)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为: A.20°N B 70°N C 20°S D 66°34′S (解题思路)根据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得知太阳直射北半球, 该地为北半球;由公式1算出直射纬 度=1/2×(43°+3°)=23°;由 公式2算出: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 90°-23°=67°;由公式3算出: 43°=90°-(所求点的纬度-23°),得所求点的纬度为70°,因此答案为(1)A (2)B (3)B。 例2:图中MC MD分别为旗杆一年正午投影最长和最短时的影长,求该地的纬度: A. 15°37′20″N B . 46°52′N C.50°56′40″N D . 50°56′40″S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该地没有太阳直射 现象,因此该地不会位于热带。据公式4得: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坏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的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自传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古人说:“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可见,古人说的天度,就是日月的运行规律。日有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这也是我们站在大地上亲眼能见的。日月的这些现象明显有其严格的规律性,这样严格的规律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板书】地球的运动 1.方向 【演示】教师拿出教学地球仪,请2-3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2010广东,11—13)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图1-3-1 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2.若AB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读图1-3-2,完成3—4题。

图1-3–2 3.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4.图中b代表的季节出现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最长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海口 D.济南 5.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B.地球成为略扁的球体 C.四季的形成 D.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6.太阳直射的地方()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最长,夜最短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7.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图1-3-3),完成下列问题。 图1-3-3 (1)在图中用字母S标出太阳的位置。

地理高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理高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高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4.了解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 5.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6. 五带的划分.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 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地转偏向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 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教室里坐着,实际上我们每天移动了八万里。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地球在运动、在自转。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新授课程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 (1)讨论问题(展示flash课件:地球的自转) 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 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明确: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 (2)地球的自转示意 阅读图1.15,根据该图,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 ①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 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3)实际应用 ①利用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判定当地纬度。 只有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 (举例)有人在当地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50°,那么,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50°N 。 ②利用北极星附近的北斗星的“斗柄”朝向判定季节。 “斗柄”朝向东、南、西、北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 ③在经纬网地图中判断地球自转方向的方法:A.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B.在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中,既可以根据中心点标注的内容来判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3.理解晨昏线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4.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时差产生的原因。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 ???? 自转围绕的中心:①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② 时针 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③ 时针 方向旋转自转周期??? 以④ 为参照物,1个太阳日,时 间为24小时,转过角度为360°59′ 以⑤ 为参照物,1个恒星日,时 间为23时56分4秒,转过角度360°自转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 ⑥ 线速度:由⑦ 向⑧ 递减,赤道最大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的成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夜的界线:⑨________线(圈)。 (3)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 (4)昼夜更替的意义??? 温度发生⑩ 变化生物形成? 生物钟 2.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的力。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________于物体水平运动方向。 (3)方向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 (4)影响:河流、大气、洋流等的运动方向。 3.产生地方时 (1)地方时的成因:地球?____________自转,不同经度有不同的时刻。 (2)地方时的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________,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3)时区: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占?______个经度 (4)区时:各时区?____________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称标准时。 (5)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可以看到一条大体沿○ 21__________穿行的折线,它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专题练习

复习专题演练2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答案正确)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B.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C.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D.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8.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形成了地转偏向力 10.甲、乙两物体分别在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进行长距离水平运动() A.甲、乙物体都自西向东运动,运动方向都向较低纬度偏 B.甲、乙物体都向北运动,运动方向都向西偏 C.甲、乙物体都自东向西运动,运动方向都向北偏 D.甲、乙物体都向南运动,运动方向都向东偏 11.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恒星日将长于太阳日B.北京的地方时仍早于伦敦的地方时 C.太阳将西升东落 D. 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 12.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交角,目前为23°26′ B.若黄赤交角为0°,那么全球各地昼夜永远等长 C.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D.若黄赤交角为45°,那么地球将不存在寒带 13.当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口市(20°N)正午日影朝南B.这一天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我国这一天昼长夜短D.这一天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 14.下列各纬线圈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一半的是() A.热带与温带分界的纬线圈B.温带与寒带分界的纬线圈 C.低纬度与中纬度分界的纬线圈D.高纬度与中纬度分界的纬线圈 15.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去,河岸受冲刷的情况是() A.南岸受冲刷最强烈B.都很强烈 C.北岸受冲刷最强烈 D. 都不强烈 16.在5月1日到5月10日,这段时间内,位于南纬45°的某地() A. 昼长夜短,且白昼继续变长B.昼长夜短,但白昼不断缩短 C.昼短夜长,且黑夜继续变长 D. 昼短夜长,但黑夜不断缩短 19.①昼夜②昼夜更替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不同经线上有不同的地方时⑤不同纬度上有不同的正午太阳高度⑥不同纬度上的昼夜长短不同⑦物体的水平运动发生偏向⑧四季更替⑨使地球成为旋转椭球体⑩地球表面上的五带。上述地理现象中,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 A.①④⑦⑨B.②⑤⑧⑩C.③⑤⑥⑧D.②④⑦⑨ 2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 A.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公转轨道,它是一个正圆 B.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月初则较快 C.地球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D.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6天,也就是一个回归年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1、3《地球的自转》 理科第4组 NO、14 高中地理刘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认识与掌握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区分恒星日与太阳日掌握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宇宙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就是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提高自己的地理文化素养,培养她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太阳自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三、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抽象,重难点较多,且无法直观地感知到地球的运动,必须通过一些地理现象与借助其她天体的视运动来分析推理。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探究能力的要求高,学生学习起来就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与联想能力,将静态与动态、时间与空间要素有机结合,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演示法、情境法、图解法、画图法,演示加强学生的认识。这样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设问质疑,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我们的地球为什么不就是正球型呢?古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瞧一天河” 【总结讲解】“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要辩证的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正确,但对于江西而言却就是很不科学的。学完本节内容,同学们便会知道问题的原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13,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 2、类比情境,剖析问题 【新课讲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的运动知识,我们知道,地球的运动形式有自转、公转的两种形式。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地球的自转 【板书】 一、地球自转的特征 1、地球自转的定义 (让学生自己波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