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复杂结构薄煤层无炮综采工艺应用论文

复杂结构薄煤层无炮综采工艺应用论文

复杂结构薄煤层无炮综采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摘要]:随着国家煤矿资源的不断开采,很多煤矿厚及中厚煤层的储量日趋减少,复杂结构煤层和薄煤层开采将成为矿井的主采煤层,本文重点对复杂结构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成套设备技术进行研究试验,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结构煤层开采过程中带来的各类问题。

[关键词]:复杂结构薄煤层无炮综采中图分类号:o231.5 文献标识码:o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12- 0008–01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协庄煤矿于1958年建井,1962年1月投产,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一座大型矿井,是当时山东省内第一大矿,被誉为“鲁煤第一峰”。

原设计能力120万吨,1989年改扩建后达到180万吨。

为开采近50年的老矿井,井田内可采煤层共6层,分为前组煤和后组煤,前组煤为二层、四层和六层煤,后组煤为十一层、十三层和十五层煤。

随着矿井的不断开采,前组煤逐渐减少,后组煤开采逐渐显示其重要性。

协庄煤矿后组煤煤层中分别含有0.3—0.5米的夹矸,并且夹矸硬度很高,不易破碎,因此,含夹矸给开采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机械化采煤条件下,往往使采煤机不能正常进刀,影响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导致工作面围岩应力的变化,对顶板的管理也不利。

而含厚硬夹矸的较薄煤层是工作面正常开采面临的一个难题,夹矸厚且硬,采煤机无法对矸石进行截割,而采用炮采的方法进行回采,效率低,成本高,不利于提高煤炭的回收率。

为了提高这种含厚硬夹矸煤层的开采效率,协庄煤矿进行了多次探索。

目前,新矿集团普遍对这种含厚硬夹矸煤层的开采采用机割与松动爆破相结合的处理方案。

该方法的主要工艺流程就是工作面开切眼后,先进行打眼放炮,将厚硬夹矸进行松动爆破,然后使用采煤机组进行割煤、装煤和运煤。

通过使用“松动爆破+综采”的采煤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煤效率,但效率仍然很低。

该方法最大机割厚度为300mm,松动爆破需要严格控制钻孔的方向、层位及装药量,这些工序要求严格,现场操作不易掌握,而且打眼、装药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了采煤效率的提高。

薄煤层综采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研究

薄煤层综采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研究

4 . 1 . 1 作业 方式 : 采 面采 用 两班 割煤 , 班 检修 制作 业 。 4 . 1 . 2采煤 方法 : 采 煤过 程 中 ,以走 向 长壁 后退 法 为主 ,将采 空 区以全 部跨 落 的方 式进 行处 理 。 4 . 1 . 3 薄 层 采 煤 工 艺 的 基 本 流程 :割 煤一 降 架一移 架一 升架 一移 运输 送 机 。 4 . 1 . 4支架 操 作原 则 : 坚持 “ 从 上 架操 纵 下架 、邻 架操 作” 基本 原则 。 4 . 1 . 5采 煤机组 循环 作 业方 法:每 个作 业 循环 步骤 为每 一次 进 刀移一 次支 架 、推一 次 刮板 输送 机 , 循环 作业都 是 采取单 向割 煤 , 每 一个 班组 有两 个循 环作 业面 。 4 . 1 . 6采 煤进 刀方 式 : 薄 层采 煤 工艺主 要 采取 端头 斜切 进 刀方式 ,而 进 刀的位 置 则 选在机 尾顶 板较 好处 直 接斜切 进 刀 ( 长 度一 般控 制在 3 0 m 左右 ),之 后下 行割 煤 ( 截 深一 般控制 在 0 . 6 0 m 左右 )。 4 . 1 . 7 移 架 方法 : 在 移架 过程 中 ,必 须 按 照 自上 而下移 架 的方 式进 行 ,并遵 循追 机 逐架 前移 的原 则 。 4 . 1 . 8移架 要求 : 一般情 况 下 ,移架 步 距为 0 . 6 m,分 段 依 顺 序 移 架 是 移 架 的 主 要 方 式 ,前 梁 前端 距 煤 壁 的 端 面 距 应 小 于 3 5 0 m m ,在 移 架 过 程 中 ,其 降 架 量 一 般 为 1 0 0 1 4 0 mm,为 避 免 架 间距 离 过 大 ,应 将 架 间的 距离 控制 好 ,移架 之后 ,对 于支 架支 护 顶板要 及 时升 起 ,并随 时将 千斤 顶的 伸长 量 进行调 整 ,从 而使 之与 顶板 保持 平稳 及 紧 密 接触 。值 得注 意的 是 ,要求 采面 煤壁 与支 架 保持 垂直 ,必 要时 必须 对 支架进 行调 整才 能 满足 这一 要求 。 4 . 1 . 9 移 刮 板 输 送 机 :推 移 板 输 输 送 机要 确保 刮板 输 送 机其 弯 曲 段 距 离 至 少 为 1 5 m,其 垂直 弯 曲度应 小 于 3 。 ,滞 后 移 架 应为 1 0~ 1 5 m ,每次 推 移为 0 . 6 0 m。 4 . 2 安 全技 术措 施 在 工 作 面 的 切 眼上 有 两 个 正 断 层 ,为 了能 够顺 利通 过 断层 ,采煤 机组 在 回采之 断 层附 近时 ,采 取 “ 上 盘 留底挑顶 、下盘 留顶 拉 底”方 式推 进 ,在这 个过 程 中需要 严 格控 制 采高 点 ,这 样 才能 保证 采煤 机能 够 顺利通 过 。也 就是 在工 作面 的起 顶地 方需 严格 做 到

特殊地质条件下薄煤层开采技术

特殊地质条件下薄煤层开采技术

e ha c d r c v r ae o e o r e n n e e o e y rt frs u c .
K e w o ds:hi o ls a ; q fr; t rp e e tn n o to ; e h nz d m ii g y r t n c a e m a ui e wa e r v ni g a d c nr l m c a ie n n
座衰 老矿 井 , 井最 高产 量达 到 10万 ta 目前 矿 2 /。
靠 回收 边角 残煤 维 持矿 井 产 量 , 中薄 煤 产 量 占到 其
总 产量 的 4 % , 5 目前 回采 厚 0 8一1 1I 的 4 野 青 . . I T
煤 层 。薄煤 层地 质条 件复 杂 , 断层裂 隙发 育 , 层局 煤 部倾 角 大 , 有薄 煤顶 板为 富含 水层 , 于水平 大巷 所 位 以下 , 四周为 采 空 区 ( 14 5工作 面 ) 如 26 。在 回 收位
m a hi s mo e a a t be f rg oo ia o diin . c ne i r d p a l o e lg c lc n to s The i l me to b v a ur s mprv d u e g o d wo kig c ndto , n mp e n fa o e me s e i o e nd r run r n o iins a d
2 1 年第 6 01 期
中 州煤 炭
总第 l6 8 期
特 殊 地 质 条 件 下 薄 煤 层 开 采 技术
宋 红 江 , 晓 恩 朱
( 中能 源峰 峰 集 团 邯 郸 市 孙 庄 采 矿 有 限 公 司 , 冀 河北 邯 郸 060 ) 5 20

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研究

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研究
摘 要: 综合 机械 化 采煤 就是指 采煤 工作 面的破 煤、 装煤、 运煤、 支护 、 顶板 管理 等基 本 工序全 面实现机 械 化 作 业。煤 矿 的综 合 机械 化 采掘技 术是 增 产增 效推 进煤矿 建设 , 实现煤 矿 高产 、 高效 、 安全 、 洁净 开采 的基 础 。本 文从 实 际 出发 , 首 先是 前 言部 分, 然后 对煤矿 综合 机械 化采 煤主 要设 备状 况进 行 了 阐述 , 最后 对 综合机 械化 采煤 工 艺进行 了分析 。 关键词 : 煤矿 ; 综 合机 械化 ; 采 煤工 艺 ; 薄煤层 中图分 类 号 : T D 1 6 3 + . 1 文 献标 识码 : A 煤炭是我 国重要 的基 础能 源 和重 要原 1 - 5可伸缩带式输 送机 料, 煤 炭工业的发展 支撑 了整个 国 民经济 的 可伸 缩带式 输送 机就是 能够 根据工 作 快速发展 。在矿井 的生产过程 中, 大力发 展 面位 置变化调整 自 身长度 的输送 机。 可伸缩 综 合机械化采掘技 术 , 是增产增效 推进煤 矿 带式 输送 机是 区段运 输巷 中的重 要运输 设 建设 , 实现煤 矿高 产 、 高效 、 安全 、 洁净 开 采 备 。能 随着 工作面 的推进 , 贮 带装置通 过调 的基础 , 随着我 国工 业控制 自动化技术 的发 整带式输送 机 的长度来 减少 因缩 短输送带 , 展, 煤矿机 电 自 动化 在矿上 的应用越来越 广 达 到加快 工作 面推 进速度 和连续 生产 的要 泛 ,综合机 械化 采掘技 术对 建设 现代化 矿 求 。
2 Q
Q : Q 2 ( 王)
Ch i na Ne w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 P r o d uc t s

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技术探讨

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技术探讨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献 标识 码 : A 用 比较广 的机 械化设 备 。螺旋钻 机这 种机 采 中的 自动化 开采 ;在 采煤 过程 中可 以连 械设 备主 要用 在煤 层厚 度 为 0 . 4 m 一 0 . 8 m 的 续 T作 , 利用 时间 的能力较 高 , 作 业时产 生 煤层 开采 中 ,它的 出现使施 工现 场无 人看 的煤 尘较少 ,刨煤 机 的机械 化 内部 结构 简 守这 一 目标得 以实现 ,全 部开采 薄煤 层 的 单 , 维护 容易 。
板 位移 很小 、 控制 较容 易 、 开采薄煤 层 时不 会 造成 大 面积塌 方并且 不会 给周 围 的煤层 带来太 大 的影 响。 第 四点 , 与 煤层厚 度加 大 的煤 矿相 比 , 薄煤层 的产 量较 少 、 抛 洒煤 矿造成 浪 费 的 现象严 重 ,薄煤 层周 围的地 理环 境 多样且 复杂 ,这对 开采 薄煤层 的生产量 造成 较大 影响。 据有 关数 据表 明 , 开 采薄煤 层 的生产 量只有 较厚 煤矿 的 3 3 %左右 。 二 、现 阶段 开采薄 煤层使 用 的机 械化
三 、薄 煤层机 械化 采煤技 术 的发展 趋

变 得 十分 紧张 。 第 三点 , 和煤 层厚 度较 大的煤 矿相 比 , 投 入 到薄煤 层 中的开采 资金 较大 ,然 而开 采薄煤 层并 不是 一点好 处 没有 ,开采 薄煤 层 的主要优 势是 :薄煤 层工 作 的工作 面顶

施工 人员 都能 在巷道 内工 作 ,这 不仅 加强 了施 工人员 工作 时环 境的 安全指 标 ,还可 以 高效 的防止 瓦斯爆 炸事 故与 顶板坍 塌事 故 的产生 。螺旋 钻机 这种机 械化 采煤 技术 的广 泛应 用实现 了资 源 、人 力投 入少 和效 力。 产 量提 高大 的双赢 局 面 , 与传 统 的采煤 技 术相 比 , 螺 旋钻 机采 煤机 技术结 构 简单 、

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杨怀敏(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邯郸市056038)摘要:在峰峰矿区小屯矿4号煤层14459工作面试验中,针对煤层薄、断层多、顶板坚硬且破碎等复杂地质条件,采用大功率采煤机、高强度液压支架,爆破破底方法等,成功实现了平均厚度为1. 1 m薄煤层的综采,取得了工效提高16. 2t/工、成本降低5. 8元/t、安全事故减少75%、产煤量增加1倍的较好经济技术指标,为峰峰矿区的薄煤层开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综合机械化;峰峰矿区随着我国煤炭产量和需求量日趋增大,老矿区的厚煤层资源储量日渐贫乏,企业开始重视以前不愿或不能开采或者几乎无经济效益的薄煤层开采。

为了提高薄煤层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许多煤矿开展了薄煤层综采技术研究。

由于薄煤层空间条件的限制,综采技术研究的重点确定为“三机”研制和回采工艺方法研究[1~3],研制的成套薄煤层综采设备,在山东枣庄实验成功后[4, 5],在邢台等许多矿区获得推广应用[6, 7],各矿井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参数优化[5, 8]。

峰峰矿区针对顶底板坚硬、断层多、构造多等复杂地质条件,以小屯矿14459工作面为试点,对薄煤层综采技术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矿区其它矿井薄煤层综采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1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小屯井田以断裂形成的地垒穹隆为其主要构造形式,地层产状由穹隆核部向四周倾斜,倾角在8°~18°之间,局部构造复杂破碎地区,其倾角增至30°~35°;断层均属正断层,走向大多为NNE方向,倾向不一,多呈平行排列或互相交叉。

试验的工作面为条带开采,工作面长度44 m,推进长度为620 m,煤层厚度为0. 833~1. 4 m,平均厚度为1. 1 m,储量4万;t直接顶为野青石灰岩,结构致密,含少量方解石脉,厚度为1. 0~1. 6 m,受采动影响时,会产生塑性弯曲而下沉冒落;直接底板为深灰色的细粒砂岩,致密坚硬,厚度为 4. 6 m;在工作面两巷掘进过程中共揭露大小断层18条,落差介于0. 4~3. 2 m之间。

薄煤层开采技术探讨

薄煤层开采技术探讨

薄煤层开采技术探讨薄煤层开采是指煤层厚度小于1.3米的煤层,其开采难度大,对采煤机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有较高的危险性。

本文主要从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现状薄煤层开采技术是目前煤矿开采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中国煤矿生产中,涉及薄煤层的矿井越来越多,因此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矿井安全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薄煤层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采煤、综放开采和柔性化采煤等方面。

机械化采煤是通过采煤机进行开采,适用于厚度在0.8米左右的薄煤层;综放开采是在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情况下进行开采,往往需要进行支护和加固;柔性化采煤是针对薄煤层的特殊地质条件,采用特殊的采煤机和采煤工艺进行开采。

虽然薄煤层开采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薄煤层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顶板和底板破坏,给采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采用的采煤机在适应薄煤层开采方面还有不足,如对于0.3米以下的超薄煤层开采技术探索不足。

薄煤层开采技术相对成熟,但在提高采场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待提高。

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脱节,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践结合。

针对薄煤层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薄煤层地质条件的研究,提高对采场围岩稳定性的认识,探索科学合理的支护和加固技术。

加大对采煤机的研发力度,提高其适应薄煤层开采的性能,尤其是针对超薄煤层开采技术进行深入探索。

推动薄煤层开采技术与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提高采场效率和降低成本。

加强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实践探索,发挥煤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薄煤层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

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与技术论文

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与技术论文

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与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煤矿资源不断被利用,采煤技术通过实践和研究也在不断进步,综合机械化采煤法作为一种高效高产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工艺和影响采煤具体因素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笔者多年的采煤经验,提出几点使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工艺分析与研究1 引言综合机械化采煤法,简称“综采”,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采煤方法,它在破煤、采煤、装煤、运煤、采空区处理、支护、回采运输等煤矿开采的各个环节使机械化程度达到最大化,将人的劳力转化为机械操作,大大提高了煤矿开采工作的效率[1]。

然而,综合机械化采煤法也并非完美无缺,要使综采技术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对设计和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为严苛。

本文将从剖析综采技术本身出发,对影响综采施工的因素和开采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2 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工艺研究在煤矿开采的各个环节中,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采用各种机械化设备完成煤矿作业,其中所使用到的主要装备包括以下几种:> 采煤机,负责完成破煤采煤的作业。

我国大多数煤矿采用双滚筒式采煤机,前滚筒采顶煤,后滚筒采底煤,其工作原理与普通采煤方法是用的采煤机类似[2]。

> 输送机,应用于运煤和回采巷道运输环节。

工作面输送机采用可弯曲的刮板输送机,它的铺面长运载能力突出,还可为液压支架提供支点。

运输巷道中采用可伸缩式输送机,可根据工作面的推进实时调节输送机长度,以此加快生产效率。

> 转载机,负责衔接工作面输送机和巷道输送机。

它通过巷道底板升高作用,将刮板输送机运出的煤转载到巷道输送机上,并且通过推进装置的作用随工作面移动。

> 液压支架,贯穿于开采的整个过程,利用高压液体动力完成设备的支撑保护、推移输送机、采空区处理等作业。

> 移动变电站,应用于整个采煤工程,为工作面采煤机、输送机等设备提供动力电源,并且可以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移动。

关于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探讨

关于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探讨

关于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采煤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人员提出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即通过机械的力量来提高采煤的效率。

目前,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地应用。

本文主要针对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以及普通设备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探讨,并总结了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形势。

[关键词]:综合机械化综合采煤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图分类号:td421.8 文献标识码:td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427-01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采煤技术,它不仅提高了我国采煤的效率,同时也代表我国采煤技术的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我国,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历史仅有几十年,还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有效利用,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加大创新力度,以促进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提高煤炭质量,全面满足我国国家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煤炭需求。

一、影响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有效应用的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研究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以及相关设备,到目前为止,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

但是,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容易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提高重视。

(1)地质条件: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多是应用于地下矿井煤炭资源的开采,因此煤矿的地质条件对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逆断层地质、断层面倾角小或者支架限高低等条件下,综合采煤机械化设备则不易发挥作用,影响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效率;(2)顶底板:煤层顶底板的高度与稳定性对综合采煤机械化设备的安全、稳定使用有直接的联系,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较强的情况下,则综合采煤机械化设备的稳固程度也将得到提高,这对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煤层顶底板岩石的构造也影响综合采煤机械化设备的有效通过,岩性坚固度较高的顶底板,则不宜开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需要提前进行处理,才能提高综合采煤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效率;(3)瓦斯处理速度:我国很多煤矿事故都是由于瓦斯处理不当引起的。

大倾角双坡度条件下薄煤层综机开采技术

大倾角双坡度条件下薄煤层综机开采技术

浅析大倾角双坡度条件下薄煤层综机开采技术[摘要]浅析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地质构造情况、三机配套适应的问题、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下滑解决方法,以及采煤方法与煤机行走和导向装置损坏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综采面;薄煤层;大倾角;双坡度;采煤方法中图分类号:b8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1 引言在淮北矿区,由于煤矿井田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层又多,多为褶曲构造发育,且薄煤层矿井总储量的比例也较大。

加上顶板比较破碎,矿压又大等自然因素影响,给正常的煤炭回采造成了很大难度。

另外,又由于工作面煤层倾角较大,并且有双坡度。

若上炮采、普采,其生产效率也比较低,有无安全保障。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与现状,矿上集中一些采区进行了工作面的多种技术运用的尝试性综采,最终取得了成功,并在其它工作面进行推广应用,效果较好。

在此,就某工作面在薄煤层、大倾角、双坡度条件下上综采,其现场技术管理作简要分析介绍。

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

某综采工作面可采走向长度450m,由于受地质构造断层影响,工作面也不等长,其面长为 85~145m,采高为1.3m,煤层倾角为33°~35°,俯采角为22 °。

该采区可采储量20万t以上,瓦斯绝对涌出量为40m3/ min以上。

综采工作面三机的选择配套。

采煤机使用 mg132/310-bw,液压架使用by200-06/15掩护式支架,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使用sgw-15c (整铸式)。

下巷设备:转载机为sgw 40t×2桥式转载1台,sj -80胶带输送机1台sgw40t×2刮板输送机1台。

2 三机配套适应的问题在三机选择配套的过程中,除了对接后能够满足正常开采、运输之外,还应注重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放滑问题。

就安全运行相关问题,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1)改造工作面刮板输送机sgw-150c电缆槽,并加宽刮板输送机电缆槽与中部槽宽度,使电缆槽靠近底板位置,降低电缆槽高度,使之更加适应薄煤层条件下的综机开采。

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采技术研究

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采技术研究

Z HANG Y ,I in z o g L e -u i J a - n , IW n h a J h
( e u e a dE v om n l nier gA a e y C i 【 e o nn Rs r s n ni n et gnei cdm hn "耶 fMii o c r aE n a g& Tcnl y B i g 108 , ia eh o g , ei 0 0 3 C n ) o j n h
dsiui f 11i mi t hgj s bi e ru h h e o f I C n m r a s ua o n iea pesr o sra ir t no 80 n o Sie es t l hdt o g em t do F u e cl i linadm nrl rsue bev— tb o n e ’ i ie a s h t h A i m t
tn i .T e ma i sai n a fg o n r s u e i h l .T e r s h f h t d h w ta h h e it b t n r e sbe,b tt e o h n f tt sl w o r u d p e s r s od e o h e u so e su y s o h tt et r e d s u i sa ef a i l t i r o u h i t st e b s .T l c a a tr i f e la n h d a l s p ot h w t a e p e s r n t e t o t fw r i g f e i o r a f s i h e t i h r ce it s o h o d i y r u i u p r s o h t h r su e i h w is o o k n c slwe h n r e sc t c t p a t

薄煤层开采应用综合机械化探讨与实践

薄煤层开采应用综合机械化探讨与实践

薄煤层开采应用综合机械化探讨与实践杨俊海(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黑龙江七台河154600)工程技术腧鞫本文就七台河矿区某煤矿薄壤层开采进行综采升级改造的可待巨进行论证,分析了综采升级改造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然后,对本改连进行了评价。

侈§键词综采;回采工艺;薄煤层采煤工艺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能力。

因此,要尽量的选用先进的采煤工艺,可实现矿井高产高效的目的。

目前先进的采煤工艺是综合胡械化采煤,简称为“综采“,综采之所以先进是因为破、装、运、支、处等五个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减少了中间人力参与的环节,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机胡械化采煤发展较快,但综采受地质条件限制,特别是在以开采薄煤层为主的矿井中应用不是很普遍。

七台河矿区某煤矿,经过多年的改造和机械化提升,高挡普采产量达到60%左右,随着近几年地质和资源条件的不断变化。

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如不加以改造,提高机械化程度,年产量只能维持在80万吨左右,而且需加大投入^力物力,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增大。

根据国家增效减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针政策,针对煤矿的现状,对赋存条件好,且具有储量的二水平三采区进行综采升级改造。

1综采升级改造的可行性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制约采用综采回采工艺的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而煤矿二水平三采区的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完全可以满足上综采的要求。

煤矿二水平三采区,开采6&72、75、79层四层煤。

左部以F6断层为界,右部以F11断层为界,浅部一1O O m标高,深部至一B O O m 标高(上、下山)。

目前已开采至一320m标高。

68、75两层煤较薄,不能布置综采。

可布置综采的为72、79两层煤。

这两个煤层的勘探程度为精查,储量级别为高级储量。

探程度高,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单斜构造)等为72、79层匕综采提供了条件。

72煤层:煤层倾角220一250,煤层厚度1.4—1.6米,中间夹矸在0.6~0B米左右,顶板为灰色粉砂岩,较平整,底板为灰色粉砂岩。

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技术科学利用的机理透析

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技术科学利用的机理透析

套薄煤层综采技术采煤工艺成熟的科学合理的开采技术经
环境赋存薄煤层 的 自然条件受到制约状况下 ,总是认 为机械 验 ,综合解 决了综采工艺应用在薄煤层回采中技术上遇到 的 化装各投入大 , 要求设备性能高, 适应性强 , 使用 效能低, 从根 难 点和制约机械化作用效能的发挥 , 且效益显著 。
采煤机割煤强度大, 煤层开采范 围现行技术上 的短板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就 能 架 和支 架升 降范围需要一定 的距离尺度 。
S t =0 . 8 S-S , m
+。・ ・
4结 论
基于 B P神经 网络 的电量预测得到 的结果误差的绝对值 利用 网络模 型预测后得 到的结果,再通过 反归一化 函数 最 大 值 为 0 . 0 5 3 2 7 ,最 小值 为 0 . 0 0 5 1 9 5 ,平 均绝 对误 差 为

个 隐含层 的网络以任意精度 进行逼近 。因此,本文选择根 需进行改建的建筑提供参 数依据 。
据 实际情况考虑采用一个隐含 层,而隐含层 神经元数 选用 的 个数 目前也 没有 比较 成熟的理 论,通用 的隐含层神经无数 的 参考文献:
确定经验公式有: i = √ + a
[ 1 】 叶世伟. 神经 网络原理【 M】 . 北 京: 机械 工业 出 版社, 2 0 0 4 . 其 中: i 为隐含层 神经元的个数 , m为输入神经元 的个数 , [ 2 】 高隽. 人 工神经网络原理及仿真 实例 【 M】 . 北京: 机械工业
月平均 温度 作为训练输入, 输 出层为 1 个神经元 ,即 2 0 1 2 年 [ 5 】 毛李 帆, 姚建 刚, 金永顺, 等. 中长期 电力组合预测模型 的理
论研 究[ J ]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0 1 0 , 3 0 ( 1 6 ) .

极薄煤层机械化采煤工艺的应用分析

极薄煤层机械化采煤工艺的应用分析

() 2 工序 说 明 。① 上 下 缺 口: 下 缺 口既 是 机 上 窝, 又是 煤壁 侧 的安 全 出 口, 采用 爆 破 方 法 落 煤 , 人
工攉 煤 。规 格 : 工作 面 方 向 2~ 沿推进 方 向 1 沿 4 m,

2i。② 落煤 : 用 MG 0 / 3 - WD 型交 流 电牵 n 采 1020B
2 采 煤 方 法 及 回 采 工 艺 流 程
2 1 采 煤 方 法 .
MG 0 / 3 WD采 煤 机 回采 研 究 和 试 验 , 得 到 10 2 0B 并 成 功应 用 。MG 0 / 3 .WD采 煤 机 是采 用 多 电 机 1 0 2 0B 驱 动 、 向布置 , 横 以开 采极 薄 煤层 的无 链 非机 载交 流 电牵 引滚筒 采煤 机 , 国 内首 次 采 用 先 进 非 机 载 交 在 流 变频 技术 , 过改 变牵 引 电机 的供 电频 率与 电压 , 通
较 大 的影 响 。
均 出现效果 差 、 电事 故多 、 率低 等 问题 。冀 中能 机 效
源峰 峰集 团孙 庄矿 1 0 a来 , 煤 ( 青 、 薄 野 山青 ) 作 工 面一 直 采 用 炮 采 工 艺 。 为 实 现 机 械 自动 化 采 煤 ,
20 0 9年 在 孙 庄 采 矿 公 司 14 5 西 工 作 面 进 行 了 26
输 送 机运煤 。⑤支 护 : 用 单体 液压 支柱 配 木 柱 帽 采 支护 , 人工 操作 3~ 4排 控 制顶 板 。⑥ 移 溜 : 采 煤 随 机 移 动工作 面 输送 机 , 长度 不 超 过 2 。⑦ 回柱 放 0I n
顶 : 用人 工或 配合 回柱机 放顶 。 采
3 综 采试 验 中 出现 的 问题 及 解 决 方 法

复杂地质条件薄煤层综采工艺应用探析

复杂地质条件薄煤层综采工艺应用探析
2 O 1 3 年3 2 期
科技 一向导
◇ 能 源科技◇
复杂地质条件薄煤层综采工艺应用探析
张 怀 印 ( 冀中能源股份有 限公司葛泉矿 河北
邢台
0 5 4 0 0 0 )
【 摘 要】 我国煤层地质赋存条件相对复杂, 煤炭资源分布区域广阔。 国内大多 数煤矿集团经过 多年开采, 不少矿井中的厚煤层 已濒临枯竭, 因 而视线逐渐转向了薄煤层的开采。 发展薄煤层开采工艺对于合理开发与利用煤炭 资源, 延长矿井开采周期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笔者结合 自身 多年的薄煤层开采经验 , 针对 目前薄煤层开采 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 , 并就此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薄煤层综采工艺进行 了总结, 详见下文。 【 关键词 】 地质条件 ; 薄煤层 ; 综采工艺 ; 应用
P T 一 8 0 0 型带式输送机在溜子道运煤 : 工作面采用 Z Y 2 0 0 0 / 0 7 / 1 4 断层等地质构造对薄煤 层开采工作面的布置造成极大的困难 4 . 薄煤 台 S 上、 下两个 安全 出口采用 单体液压 层采煤 工作 面的机 械化投入 比例高、 所获经济效益不如厚煤层开采 型掩护式液压支架给予及 时支护, 金属铰接顶梁配合支护 破底处理 .当工作面 的煤层厚度较小 薄煤层综采工作 的设 备投 资不会低 于中厚煤层 的综采 可见, 积极探 支柱+ 时. 开采 的推进过程 中需进行 相应 的破底. 由的有效途径 采用人工爆破进行破 底 : 装煤方式 : 由于采煤机 的装煤效果差, 回采流 2 . 复 杂 地质 条 件 薄 煤 层 综 采 工艺
无法提高 薄煤层 的煤层厚度多小 于 1 . 3 m, 且煤层硬度系数多为 3 - 4 . 采煤人员进入工作面或在 内作业 、 设备 的移动均较 困难 . 而 回采通道 综合开掘设备无法投入 , 煤层的厚度 、 角度 、 褶 曲、 断层 目前 . 我 国的薄煤层开采 以长壁 采煤法最为 常见, 由于薄煤层 的 多为半煤岩巷 , 我们考虑到本矿 区工作面可能 开采厚度< 1 . 3 m . 与 中厚 层与厚煤层相 比. 薄煤层 的综采 仍面临 以下问 等地质构造也对采煤的方法影 响极大 工作面根据断层倾 斜方向采 题: ( 1 )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采高低, 设备移动 困难 当薄煤层开采工作 受 穹隆地质结构与倾斜方 向断层的影响, 考虑到实际 的开拓水平 与工作面 的排水 现状, 决定采 取 面的最小采高< 1 . O m时, 开采人员要想出人工作面就存有一定的 困难 , 取条带 布置 . 最后确定倾斜 长壁仰斜法 为采煤法, 采用 大 更不用论及在狭小工作 面内进行作业 的难度 了. 另外 . 薄煤层 的开采 倾斜长壁仰斜 开采技术 . 一次采全高 , 采高控制在 1 . 0 - 1 . 4 米内, 一 般情况下 为 空间与尺寸会使采煤机械 与液压支架受到 限制 ’ 设计难度较大 。由于 采 高回采工艺 . . 1 米目 。 施工环境 的限制 . 液压支 架立柱不得不进行 双伸缩或三伸 缩, 无疑增 1 落煤使用 M G 2 0 0 / 4 5 6 一 WD型薄煤层 双滚筒电牵引采煤 机, 自工 加 了生产成本。( 2 ) 掘进速率低 , 工作面接替紧张。随着采煤 工艺的发 区其它矿井的薄煤层综采提供了参考依据 。

综合机械化开采在薄煤层中的应用

综合机械化开采在薄煤层中的应用
L h n se g W ANG J n y , S I u -h n , C u - i ONG S i b h - o
1 国 内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发展情况
目前 ,世界上先进 的采煤工艺是综合机械化采 煤 ,简称为 “ 综采” 。综采在 回采过程 中的破煤 、 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等五大生产环节全 部 实现 了机械 化作 业 ,综采 的突 出特点 是使 用 自移
m,经筛选 ,决定选择 Z 30 / 8 1 液压支架作 Y 00 0 / 8 为支护材料 ,支架最高升到 1 .m,最低可降到 0 8 . 8
m,正好适用于 3煤层。由于煤层较薄 ,需选用大
河 北 煤 炭
功率低机身采煤机 ,高强度截齿。经过调研 , 决定 选用 型号 为 MG 6 3 0一WD 的双 滚筒 电牵 引 N10/ 7 H 式采煤机 ,高强度截齿 ,一次截深为 0 。工作 .m 5 面刮板输 送机 使用 S Z一60/2 G 3 2 0中全封底 式结 构 中双链刮板运输机运煤。由于煤层较薄 , 刮板输送 机 机 头 无 法搭 接 转 载机 ,故 使 用 S W 一4 T刮板 G 0 输送机代替转载机搭接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作为运输 巷 运煤设 备 。
同样 也摆在 面前 。
产水平和工作面效率 ,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 ,必 须采用 综合机 械化开 采 ,扩 大综 采 的应用 范 围 ,提 高综采的经济效益 ,实现煤矿生产的高产高效 。
3 设备选型
传统的中厚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采用 自移式液 压支架支护, “ 三机配套 ”开采 ,即采煤机 、刮板 输送机 、转载机配套使用。薄煤层 由于煤层较薄 , 需选用合适 的综采设备来装备工作面。 3煤层平均煤厚 1 . m,最低 0 2 .m,最高 1 9 . 6

较薄煤层综采装备技术研究与探索

较薄煤层综采装备技术研究与探索

【 摘 要】 以兖州煤业股份公 司东滩煤矿 4 0 综采工作面 为例 , 介绍 了较薄煤层 ( 3 3 T 简要 厚约 1 m) , 大功率综合机械化采煤 开采 工艺 方 4 法及装 备配套方面的成功经验 , 为矿井高产高效发展提供 有益的探 索 , 具有一定的借 鉴性。 【 关键词】 大功率 ; ; 装备 采煤工艺
0 前言
兖州煤业股份公 司东滩煤矿是一座特大 型现代 化矿 井 . 生产格局 0 2 MP 。 .57 a 为“ 一综放一综采 ” 两个工作 面 , 年产 7 0 4 万吨 。 近年来 . 矿井受采场地 轨顺 超前 支护距 离为 5 m.采用 Z 2 0 01/2 5 中置式超 0 T 2 0 /7 型 组 3 质条件 的影响 , 临 面l开采较薄煤层 的局面 。 为保持矿井稳产高产 . 较薄 前 支护液 压支架 支护顶板 , 支架高度 10m 一20 m.支护强度为 70 m 30r a 煤层工作 面年产量必须达到 10 吨以上 . 万 8 为此在认真 总结现状的基 012 a ( 图 1 图 2 . MP 。 见 9 、 ) 础上 , 备选 型配套方面 立足国产装 备 , 设 大力发 展大功率综合 机械化 采煤成 套装备技术 , 通过在 4 0 综采 工作 面有 效组织 实施 . 得 2 采煤工艺 3 3 T。 取 良好的效果 , 为矿井高产高效发展探索 出了一条新路子 。 21 采煤方法与工艺 . 1 4 F0 3_13综采工作面基本概 况 采用走 向长壁顶板垮落一次采全高采煤法 , 普通综 采回采工艺。 割煤 方式为双 向割煤, 一次割两刀。 头 自开 缺 口斜切进 刀。 切 往返 端 斜 11 地 质 情 况 . 进刀长度不小 于 3 m. 0 截深 07 m .5 4 o 综采工作 面位于 矿井 四采 区 . 高为… 8 6 6 走 向 3 3 T。 标 50 5m. 工艺流程 : 割煤一移架一推溜 长度 1 1. 倾斜长 度 2 5 m 可采储量 4 . 万 吨 工作 面回采 山 18 m、 3 4. 、 5 21 22 工艺说 明 . 西组 3 F 煤层 , 质构造受 c -- 地 4向斜影 响 . 两翼煤层波状起伏 . 产状变 双滚筒采煤机割煤 。 高 1  ̄ . 割煤深度为 0 5 。 采 . 0 m. 4 1 . m 7 化较大 , 断层 、 裂隙较为发育。煤层厚度 0 5 1 0 平均 1 7 工作 . . m, 7 5 . m: 3 采煤机 向上 ( ) 下 割透端头煤壁 , 同时 自下( 向上 ( ) 上) 下 推移刮板 面中南部局部发育有 3F 煤层 , _ : 厚度为 0 1 0 极不稳定。  ̄. m。 5 煤层普 氏 运输机 。 并在 煤机后将刮板运输机推 出不少 于 1m 的弯 曲段 . 5 将煤机 硬度 系数 f2 3 煤层倾 角 0  ̄ O , -~ , o l。平均 4 。地层综合柱状见表 1 。 。 两个滚筒上下调 换位置 , 向下 ( 进刀 , 上) 通过弯 曲段使 得煤机达到 正 表 1 4 0 3 3工作面综合柱状 常截割深度 ( 0 5 ) . 即 . m 后 按要求推移运输机至平直状态 。 7

东欢坨矿特殊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采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东欢坨矿特殊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采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东欢坨矿特殊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采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东欢坨矿特殊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采技术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煤炭资源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其开采已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矿区面临的问题倍受关注,如资源稀缺、质量下降、煤层变薄等,对传统的采煤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东欢坨矿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所处的地质条件较为特殊,主要煤层厚度较薄,且存在较大的倾角、节理和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研究如何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对薄煤层进行综合采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东欢坨矿特殊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采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煤层地质特征分析:通过采集煤层样本进行室内实验,测定煤层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其厚度、倾角、节理、断层等地质特征,为后续综采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综采设备研究:针对东欢坨矿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薄煤层,研究其综采设备的配套方案,如何选用适合的采煤机和输送设备,提高采掘效率和安全性。

3.采煤方法研究:根据东欢坨矿煤层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的采煤方法,探讨其适用性和优缺点,提出适用于该矿区的薄煤层综采技术方案。

4.试验验证:选取试验采区,在矿山内部进行实地试验,对比研究不同的采煤方法对采煤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影响,验证研究结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1.煤层地质特征分析研究报告2.综采设备建议配套方案3.针对东欢坨矿的薄煤层综采技术研究报告4.试验结果报告本研究的应用价值主要是为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为矿区薄煤层的开采提供可行性方案,为提高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和资源利用率做出贡献。

同时,本研究对于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薄煤层综采技术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牛积战崔晓浩

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牛积战崔晓浩

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牛积战崔晓浩发布时间:2023-08-04T07:17:39.78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10期作者:牛积战崔晓浩[导读] 煤炭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发展,是以煤炭的高效生产、高产、集中生产为目标,但为了达到矿井的高产、效率,还需要通过增加综采作业面的生产能力,使作业面的生产实现有生产能力、有效率,从而实现了一矿一面及两侧的高度集中生产,同时提高了作业面的出煤点,增强了采面综合机械化采掘设备及矿井生产体系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作业面对作业设备的占用费用。

中国平煤神马股份二矿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要:煤炭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发展,是以煤炭的高效生产、高产、集中生产为目标,但为了达到矿井的高产、效率,还需要通过增加综采作业面的生产能力,使作业面的生产实现有生产能力、有效率,从而实现了一矿一面及两侧的高度集中生产,同时提高了作业面的出煤点,增强了采面综合机械化采掘设备及矿井生产体系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作业面对作业设备的占用费用。

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进行了重点分析;从提高自动化水平、关键元件可靠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今后的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引言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是煤矿开采的基础,从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顶板管理等几个环节,实现煤矿的高产、高效集中化,是煤矿井下采矿的发展方向。

为建立高产效率矿山体系,使我国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得以很大程度的提升,通过全面发展机械化采掘工艺技术,引进全采高技术,优化综合机械化采掘工作面设计,进行综合集中生产能力,建立和健全质量保障制度,引进竞争择优制度,以及通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及提升,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矿山达到高产效率的主要技术方法。

1 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1.1 资源开采率较低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是目前我国煤炭工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
摘要:介绍西矿业公司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开采综合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总结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后薄煤层工业性试验情况,并分析了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情况,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薄煤层综采技术研究
1 工作面地质条件
综采面为1013中工作面,位于11水平10石门西翼,地面标高+31m,工作面标高-774~-816m。

该工作面上覆9煤层1191中,1191中下,1193中已回采,下部12煤层1023上,1023下,1123中,1123中下,1123下也已回采,该区域无其它采掘工程。

下伏12煤层已全部回采,对11煤层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11煤层走向变化较大,煤层厚度0.5~2.0m,平均1.25m,煤层倾角12~230,平均190,原生沉积11煤层有底凸或底凹现象。

受12煤层采后影响,11煤层赋存条件遭到破坏,煤厚发生变化或煤层弯曲变形,属煤层赋存不稳定薄煤层,并有两条火成岩侵入,在岩墙侵入附近煤层有焦化现象。

综采工作面走向长825~890m,平均870m,倾斜长度95-100m,平均倾斜长98m。

该工作面位于林西井田杜军庄背斜构造块内,地质构造复杂,受下伏12煤层采动影响,断层较多。

经过掘进确认,共见断层27条,最大落差为2.2 m,均为正断层。

本区域断层一般延展性较差,受断层影响,煤层有拉薄或断失。

因此,从总体上看,该面的地质条
件属于较复杂型。

11水平10石门11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厚度为1.5~2.4m,黑色块状,贝壳状断口,划痕灰白色;基本顶为细粒砂岩,厚度为1.7~7.38m,深灰色,层状,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白色划痕。

11煤层直接顶抗压强度73mpa,为三类稳定顶板,其跨落步距19~25m。

老顶为ⅱ级,周期来压明显。

老顶周期来压步距为25~30m。

直接底板为粉砂质泥岩,厚度0.2m左右,灰黑色块状含大量植物根化石,划痕灰白色。

老底为细粒砂岩,厚度0.75m。

由于受12煤层已回采影响,对11煤层顶底板赋存的完整性有一定破坏。

因此,其属性也会有所变化。

2 1013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
2.1 工作面主要配套设备综采支架:zy4000/08/18d型,65架;采煤机:mg180/420-bwd型,1部;采面输送机:sgz630/264型,1部;乳化液泵:brw400/31.5智能型,2泵1箱;桥式转载机:
sgb620/40型,1部;sdj-800皮带运输机,3部。

2.2 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①支架型号:zy4000/08/
18d。

其中,电液控部分由北京提供。

架型: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高度:800~1800 mm,中心距:1500mm;宽度,1410~1580mm,初撑力:3090kn,工作阻力:4000kn,支护强度:0.48~0.61mpa (f=2),底板比压:1.96~2.13mpa,采高:1.2~1.5m,适应倾角:25°(>20°加防倒防滑装置),泵站压力:31.5 mpa,操纵方式:电液控操作,支架质量11.5t。

该工作面煤层平均煤厚为1.25m,
随采随冒,采高达到1.5m。

通过支护强度验算,该架型能够满足支护强度以及底板比压要求。

②采煤机型号:mg180/420-bwd,适应采高:0.8~1.8m;适应倾角:≤35°,硬度系数:f=4;机面高度:682mm,过煤高度:323mm,最小卧底量:150mm(使用1.0m滚筒),截深:0.63m,总装机功率2×180+2×30
=420kw,整机总重量为24t。

③输送机型号为sgz630/264。

3 生产工艺优化
3.1 优化过断层的方法 1013中下工作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掘进共揭露21条大小不等断层。

其中,f11断层落差达到3m。

试验开采时,就遇到过45m全岩段的难题。

为快速有效通过全岩段,制定了详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流程,明确了施工顺序和步骤以及每一步的安全注意事项。

对全岩段以及煤层变薄处,采用挑顶、起底打眼爆破逐步抬高输送机的措施,每循环必须保证支架的顶梁抬起前头,并抬高输送机达到规定要求。

由于措施得力,2012年1~3月顺利通过了工作面45m全岩段,试采工作顺利完成。

3.2 优化过断层爆破施工方法采用两个循环一次爆破方式处理断层全岩段,一次打眼深度确定为1.4m,炮眼五花布置,装药量为0.3kg,炮后及时拉超前架支护顶板。

该种爆破方式保证了每班正常割煤达到2个循环。

为保护支架立柱爆破前将pvc板吊挂在支架顶梁下,并在板上做有空气卸压孔,降低爆破冲击能,防止因爆破飞矸击伤支架立柱,起到了保护设施设备的作用。

同时,由于pvc 防护板质量轻,易于移动吊挂,有效加快了放炮速度,缩短了因地
质构造影响对工作面生产的影响。

3.3 薄煤层双滚筒采煤机过煤高度优化设计 mg240/
300-wb采煤机原设计过煤高度为21cm,机组上滚筒所割的煤不能经机身下由输送机及时运走,造成输送机与支架之间浮煤过多,人工清理费时费力,制约了移架工序的正常进行,采出率降低,严重制约了工作面生产。

根据实际情况,矿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攻关,大胆改造创新,选取合理的高度对机组滑靴进行加高改造,并另行加高制作机组行走轮,使采煤机过煤高度增加到35cm,满足采煤设备运转要求,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3.4 防尘系统优化,改善工作环境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由于反转挡煤板需要较大高度等原因而一般不设挡煤板,极易造成煤尘飞扬。

南冶煤矿采用液压支架架间光电喷雾系统,避免了因操作空间小人员不易操作造成不开架间喷雾现象,省时省力,有效保证了架间喷雾效果。

在加强机组内外喷雾以及架间喷雾的基础上,在机组中部加设一排外喷,在供水管路上增设管道泵保证水压,在回风巷架设捕尘纱网,在各转载机机头安设捕尘网罩,避免了在粉尘产生的主要环节煤尘二度飞扬,有效防止了巷道积尘的产生,喷雾降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安全生产。

3.5 电缆、防尘水管拖拉系统优化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由于受采高限制,电缆、水管槽较小而且高度不大,原设计方案采用拖拉夹集中随采煤机一同移动,出现拖拉夹脱槽现象,要4~5人随机整理,严重制约了采煤机运行速度。

因此,推翻了原设计方案,
将防尘管路以及不移动电缆用u形卡子固定在电缆槽外侧,在防尘管路上每15m设一三通以便于插接机组防尘管,采煤机只拖拉移动的电缆以及20m的防尘管,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加快了采煤机运行速度。

4 工业性试验情况
1013中下工作面试验表明,使用轻型综采支架重点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顶板支护困难、底板比较松软、支柱钻底严重、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达到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工作面单产、降低材料消耗、提高经济与安全效益的目的。

改变了以往薄煤层开采采用人海战术、装备水平低、安全程度低、职工劳动强度大、经济及社会效益低下的现状,提高了以薄煤层为主采煤层矿井的装备水平,促进了矿井向安全本质型转变,提高了矿井的核心竞争力。

5 结论
1013中下工作面是1.2m采高的薄煤层综采技术首次应用。

在1013中下工作面的试验成功,证明轻型综采能够较好地适应薄煤层开采,提高了矿井产量,杜绝了轻伤以上的人身事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德玉.薄煤层开采存在的问题与机械化采煤技术[j].价值工程,2011(09).
[2]段力权.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及技术分析[j].价值工程,2010(36).
[3]吴再生,吴修宇.极薄煤层采煤工作面开采系统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27).
作者简介:
刘志强(1982-),男,河北唐山人,助理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煤工程,本科学历,现在唐山开滦林西矿业有限公司掘进二区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