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辨治老年性痴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药并用辨治老年性痴呆
更新日期:2009-05-24 点击:
曹利民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被列为老年病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手段,因此探讨老年性痴呆的辨治思路和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病因病机
老年性痴呆是以大脑皮质弥漫性萎缩和退行性改变为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智力衰退和行为及人格的改变。典型症状是记忆力、抽象思维、定向力的障碍,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临床上最常见的是Alzheimer’s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和脑血管性痴呆。
本病属祖国医学“痴呆”、“健忘”等范畴。其病位在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汪昂认为:“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王清任也认为:“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本病病因病机为年老脏腑虚衰、阴阳失调,肝肾精血亏损,气血衰少,精津不能上充于脑,以致髓海空虚。而肝郁不遂,气机不畅,痰凝、血瘀则使脑窍受阻,元神失用,产生各种症状。
2 辨证论治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针灸经络理论,结合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将本病大致分为虚实两类:虚证多责之肝、脾、肾三脏。实证为痰盛、血瘀。临证时须分清主次,灵活变通。
2.1 虚证
(1)禀赋不足,髓海失充。《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肾同源。《素问。调经论》曰:“肝藏魂”、“肾藏志”。若老年人禀赋不足,肝肾亏损,精血匮乏,髓海失养,脉络空虚,则痴呆健忘,神志异常,震颤骨痿。
证见痴呆健忘,失眠易怒,多疑善虑,耳鸣耳聋,视物不清,腰脊不举,震颤,瘫痪,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填髓健脑。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肝俞、肾俞、太冲、太溪。手法以补法为主。方用左归丸化裁,药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怀牛膝、人参、菟丝子、白术、当归、紫河车、龟胶、鹿胶等。
(2)脾肾亏损,脑髓失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根。老年人若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均易导致脾肾亏损,阳气衰微。《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脾阳虚则水谷不化,气血生化乏源。肾阳虚则阴精不藏。气血阴精虚损,则脑髓失养,智力衰退,诸窍失聪,情志活动异常。甚则骨痿不起,神明失用。
 

 证见痴呆神疲,沉默失语,两便失禁,痿废不起,耳鸣耳聋,舌质淡胖,苔白,脉沉弱。治宜补肾益脾,健脑生髓。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手法以补法为主,可加艾灸。方用还少丹化裁,药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牛膝、人参、茯苓、茴香、楮实子、石菖蒲、远志、五味子等。
2.2 实证
(1)痰气上扰,清窍不利。朱丹溪说:“痰之为物,在人身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无所不之”。老年人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衰退,三焦失于通调,水湿停聚而成痰。每遇七情内伤,痰气郁结,上扰清窍,则视、听、语言障碍,健忘,情感异常。痰浊流注经络,则肢体活动受限,出现震颤、偏瘫。
证见神志痴呆,表情淡漠,迟钝健忘,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胸闷不饥,口泛痰涎,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理气解郁,化痰利窍。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肝俞、脾俞、丰隆、神门、大陵。手法以泻法为主。方用顺气导痰汤化裁,药用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枳实、木香、香附、石菖蒲、远志、郁金、甘草等。如见烦躁不安,面红目赤,不寐易惊。舌红,苔黄,脉滑数。此系痰气郁而化热,痰热交蒸,上扰清窍所致。治宜清热化痰利窍。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人中、劳宫、大陵、曲池、丰隆。手法以泻法为主。方用黄连温胆汤化裁,药用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石菖蒲、远志、郁金、礞石、甘草等。
(2)气滞血瘀,脑络阻滞。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老年患者心、肝、脾脏器功能衰退,心气不足,运血无力;肝失疏泄,藏血失职;脾失运化,统摄无权,皆可使体内血行不畅,瘀血内停,阻塞脑络。脑海失养,则视、听、嗅、言、记忆功能障碍,情志活动异常。瘀血阻络,则肢体麻木、震颤、痿废不用。
证见神情痴呆,单调刻板,失眠健忘,头痛眩晕,耳聋失语,震颤偏瘫,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窍健脑。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三阴交、膈俞。手法补泻兼施。方用通窍活血汤化裁,药用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黄芪、水蛭、生大黄、麝香、石菖蒲等。
3 病案举例
周某,女,66岁,1997年10月3日初诊。诉1年来经常感头目眩晕,双下肢无力,渐至记忆力减退,言语不利,走路不稳。曾到西安某医院做颅脑CT检查,提示:脑萎缩。住院治疗2月余,效果不甚明显。经人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头目眩晕,言语不流利,远、近记忆力明显减退,计算力较差,双下肢震颤,

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时有小便失禁。舌体胖大,舌质暗红,苔白略腻,脉沉弦。诊断:阿尔茨海默氏病。中医辨证属:脾肾亏损,痰瘀阻络。治以补肾益脾健脑,化痰活血通络。
针刺取穴分两组:(1)百会、四神聪、风池、脾俞、肾俞。(2)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2组穴位交替使用,手法补泻兼施。每日针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药用:仙茅、仙灵脾、益智仁、丹参各15g,补骨脂、肉豆蔻、巴戟天、煨杜仲、法半夏、吴茱萸、石菖蒲各10g,胆南星、五味子各6g,茯苓12g,炙甘草3g。水煎服,1剂/d。针药结合治疗1月后,精神转佳,头脑清醒,纳增,言语较前流利,记忆力稍增强,双下肢较前有力,小便失禁已愈,大便正常。舌体胖大,质暗淡,苔薄白,脉沉。休息1周,针刺守原方治疗,中药上方去半夏、胆南星、益智仁、肉豆蔻、吴茱萸,加太子参18g,山茱萸、炒山药、炒白术、怀牛膝各10g。水煎服。1剂/d。继治1月后,记忆力逐渐恢复,言语流利,双下肢有力,能任胜家务劳动。嘱服人参健脾丸和六味地黄丸调理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