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中)

合集下载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押题卷(四)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押题卷(四)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押题卷(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村的布局会形成多种空间结构。

下图为四类城、镇、村空间结构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四类城、镇、村的空间结构中,城镇化发展最协调的是()A.“凸”字型结构B.“工”字型结构C.“纺锤”型结构D.“金字塔”型结构2.图示“工”字型结构中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A.城镇化的速度降低B.区域发展差距扩大C.农村地区用地紧张D.乡镇内部环境恶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疆地区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下图是1960—2018年天山中部博斯腾湖(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的水位年际变化,在延续了阶段②气候变化趋势下,阶段③④的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

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各阶段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阶段①——上游植被改善,湖泊水消耗量增加B.阶段②——冰川萎缩,高山冰雪融水量持续增加C.阶段③——灌溉用水量减少,入湖径流量增加D.阶段④——入湖泥沙淤积,湖盆变浅,水位上升4.若气温持续升高,对博斯腾湖所在地区的影响及其与博斯腾湖水量的相关性分别是()A.农业引水量增多正相关B.降水增加负相关C.高山冰雪融水持续增加正相关D.蒸发加剧负相关5.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天山林线下降B.绿洲面积萎缩C.沙尘天气减少D.植物蒸散量增大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2所示区域(Q处山顶有冰川)进行了热力环流探究活动。

图2示意图1中M地的风力发电机构造,其尾舵能随风调向,以使风力发电机的受风面正对风吹来的方向。

在某晴朗的夜晚,某同学发现M地风力发电机的尾舵指向正常,但桨叶转动速度较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通过该同学的发现,可以判断当日来自该区域外的风为()A.较强的偏北风B.较弱的偏南风C.较强的偏西风D.较弱的偏东风7.若Q处冰川面积扩大,湖泊周围人口数量增加且图示区域不受外界风干扰,则与原状况相比M地风力发电机桨叶的运转速度()A.白天减小,夜晚增大B.白天增大,夜晚减小C.白天和夜晚均增大D.白天和夜晚均减小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岩石圈的两个基本构造单元。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广东省是中国南部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也较高。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东省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从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差异水平,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广东省的城镇化程度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一方面,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是广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城镇化水平较高。

北部地区诸如梅州、河源、清远等地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地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均衡所导致的。

在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而北部地区则受制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广东省城镇化差异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户籍制度限制所引发的城乡差异。

广东省的户籍制度一直是一个社会矛盾的焦点,户籍制度不断放松,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

城市居民享受着更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更多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

这种城乡差异导致了城市人口更倾向于在城市定居,而农村人口更倾向于留在农村,造成了城乡人口结构的不均衡,也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差异水平。

广东省城镇化差异水平在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也表现得较为明显。

一方面,广东省城市的就业机会更多,吸引了大量农民工等外来人口涌入。

但这些外来人口面临着社会保障、住房等问题,使得城市中的就业群体也存在着较大的社会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城市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在教育和医疗资源方面的差距,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差异水平。

为了解决广东省城镇化差异水平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力度,改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减缓城乡差距。

毕业论文-“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毕业论文-“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摘要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普遍而又独特的现象。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提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中村也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形成。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因此,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在综述国内外对城中村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郊区城市化理论、二元结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分析城中村形成的原因,针对广州市城中村的类型、改造现状等情况,探讨广州市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改造的必要性,并由此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思路和对策。

为了避免新的城中村现象出现的恶性循环,本文最后对此进行了再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二元管理结构;城中村改造;问题;对策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COUNTERMEASURES OF “URBAN-VILLAGES”RECONSTRUCTION ----TAKING GUANGZHOU AS ANEXAMPLEABSTRACTVillages existing in China's urbanization is the universal and unique phenomenon.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urban size increasing dramatically speed, villages with urban development also forms gradually. City village reconstruction is a city of modernization way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work.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ization midtown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problem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aking Guangzhou as the study area in this review, the research of villages, on the basis of suburban urbanization theory, using dual structure theo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villages in Guangzhou city, the type, the transformation situation villages such as Guangzhou villages,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 and the necessity of reform,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ity village reconstruction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avoid new villages phenomenon to appear vicious circle, this paper finally discusses this and think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Key words:dual management structure; “urban-villages”reconstruction; question;countermeasure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1.3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4)2 我国城中村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 (5)2.1 我国城中村现象概况 (5)2.2 城中村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 (7)2.3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8)3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0)3.1 广州市城中村现状简介 (10)3.2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3 广州市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1)4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思路及对策 (13)4.1 城中村改造的最终方案必须是以各方利益的平衡为前提 (13)4.2 政府在改造中应承担更多成本并发挥主导作用 (13)4.3 必须首先化解较为突出的城中村利益导向机制异化问题 (13)4.4 改造不宜大规模进行,而应有步骤、分阶段推进 (14)4.5 合理运筹可“生财”的土地资本,实现多方共赢 (14)5 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再思考 (16)5.1 尽早介入城中村管理 (16)5.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6)5.3 提高村民的技能素质 (16)5.4 保留民俗文化 (17)6 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1 绪论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快速扩张,对土地的需求更加迫切。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地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卷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城市区域空间的演进始终伴随着集聚与扩散的过程。

基于大城市地域圈层聚散规律,可将城市圈的发展演化分为四个阶段。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市主城区为核心,并包括周边的8个地级市,研究表明:目前武汉城市圈正从阶段Ⅰ向阶段Ⅱ过渡。

据此回答1~2题。

1.城市圈四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A.阶段Ⅰ城市圈内部差距缩小B.阶段Ⅱ核心圈层辐射功能减弱C.阶段Ⅲ外围圈层吸引力最强D.阶段Ⅳ生产要素城际流动活跃2.为提升武汉城市圈整体竞争力,其核心圈层当前应该()①发展现代金融贸易业②培育城市圈次级增长极③加快建设特色化新城④向区外疏散低端制造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青稞喜光,生长周期短。

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3500m以上,这里是四川最大的青稞生产区,建有国家青稞良种繁育基地。

2019年,该州建立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以青稞产业为核心,结合川藏特色文化,形成“订单式种植+收购+加工+休闲观光”一体化发展模式,提高了青稞产业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据此回答3~4题。

3.甘孜州青稞种植业的生产现状是()A.光热充足,香稞品质高B.生长速度快,全年可种C.耕种面积大、科技育种D.单产最高,商品率极低4.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模式能提高青稞产业附加值,主要得益上()A.三大产业融合B.加工技术先进C.青稞品质优良D.地域文化独特2023年11月,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该工程始建于西汉,充分利用江淮地区的丘岗型湿地,串荡(洼地)成渠,连塘为蓄。

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七月底上五荡接堰灌田,八月初一至次年三月底下十荡引蓄灌田,凸显了灌蓄分片、各有定期的用水智慧。

据此完成5~6题。

5.七门堰选址在图示位置的优势是()①因势利导控制水流②谷口地段修建方便施工③增加杭埠河的流量④利于减少上游河床淤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当该灌区正值雨季时,则()A.上五荡仅有灌溉功能B.下十荡以蓄洪功能为主C.上五荡地区多地形雨D.下十荡农田未种植作物人口回流是指前往发达地区的务工人员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地的现象。

浅析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

浅析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21, 11(4), 418-423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mmhttps:///10.12677/mm.2021.114054浅析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许越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浙江杭州收稿日期:2021年3月29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21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8日摘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由来已久。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住空间分异状况日益加剧,不同收入社会地位的人开始不断分离、各自聚集,原来混居的人们开始分别属于不同地段的住宅区域内。

造成居住空间分异的因素是多重的。

文章从该现象的形成因素、表现形式、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总结,以期为正确应对居住空间分异现象提供思路。

关键词居住空间分异,社会阶层,城市规划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Residential SpaceYue XuSchool of Tourism and Urban Rural Planning,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Received: Mar. 29th, 2021; accepted: Apr. 21st, 2021; published: Apr. 28th, 2021AbstractThe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 residential space has a long histor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iving spa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People with different income and social status begin to separate and gather separately. The original mixed people begin to belong to different residential areas.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esidential space are multi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factors, manifestation and influenc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makes a summary on this basis, in许越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correctly dealing with the phenomenon of residential space differentia-tion.KeywordsResidential Space Differentiation, Social Class, Urban Planning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背景分析居住空间是城市物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考前点题卷一

2023年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考前点题卷一

2023年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但集聚的要素(江南博哥)中不包含()。

A.空间B.建筑C.人D.信息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单选题]2.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规划思考,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是()。

A.协调城市与乡村的关系B.合理地架构城市空间C.土地资源的配置D.促进区域与城市的共同发展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规划思考,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土地资源配置,目的是控制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可能产生的消极外部效应(特别是环境影响,所以城市规划将在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可持续发展也引起了各国规划师的广泛关注,C选项符合题意。

[单选题]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优势区位应优先开发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对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要有利于城市空间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

[单选题]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采掘业B.物流仓储业C.建筑业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和克拉克将经济活动分为三种部类,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部类称为第二产业。

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称为第三产业。

物流仓储业是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因此不属于第二产业。

[单选题]5.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城市性质与规模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性质。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基础集训知识点一乡村、城镇的空间结构(2023届广东部分学校开学,1—2)我国特大城市常见的空间结构分别有单中心结构模式、带状结构模式、放射结构模式、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

读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基本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单中心结构模式可通过三种增长模式分化发展B.带状结构模式通过轴向增长演化为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C.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只能直接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D.放射结构模式可通过填充增长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答案D2.近年来,全国多数沿江、河、湖、海的特大城市提出并实施了跨江、跨河、跨湖、跨海发展战术,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模式扩张最可能出现()A.跳跃增长B.填充增长C.轴向增长D.差别不大答案A(2022辽宁二模,1—3)上庄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城西41余里处,黄山东麓,已有1 000余年历史。

上庄村居民历来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

村内巷深曲折,石板道蜿蜒,古民居错落有致。

村内各功能分区明显,建筑集中分布在各功能分区中间。

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

下图为上庄村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推测影响上庄村功能区和建筑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光照③交通④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4.上庄村古民居的建筑特点是()A.白墙黑瓦B.厚墙高院C.单坡屋顶D.干栏巢居答案A5.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历史底蕴B.增加公共设施C.开发房地产D.促进旅游发展答案D(2022广东,13—14,6分)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23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

2023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

下图示意2023—2023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

285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格局以及影响因素变得越来越引人关注。

本文以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中国新型城镇化呈现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阶段性特征,并受到政策、经济周期、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影响因素,面板数据,空间计量经济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his paper takes the panel data of China's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s the basis and uses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s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is influenced by policy, economic cycle,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other factors.Keywords:China'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spatial pattern, influencing factors, panel data, spatial econometrics引言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2024年广东省公需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考试答案

2024年广东省公需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考试答案

2024年广东省公需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考试答案1、 [单选题] 党的二十大集中提出了您的答案: CA、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B、现代化新道路C、中国式现代化D、中国特色的现代化2、 [单选题] “政策试验”发轫于中国共产党在()中的方法探索与经验积累。

您的答案:AA、土地改革实践B、解放战争C、改革开放D、新农村建设3、 [单选题] “政策试点”在实践操作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稳定的程序和自成系统的做法,这包括()个阶段。

您的答案:CA、3B、4C、2D、54、 [单选题] 广东省级城乡融合试点工作开始于哪一年?()您的答案:BA、2019B、2020C、2021D、20235、 [单选题] 城乡产业融合试点,要求农业发展要超越传统农业格局,走()。

您的答案: AA、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道路B、工业化道路C、商业化道路D、现代化农业道路6、 [单选题] “百千万工程”的目标是:()。

您的答案:BA、实现城乡融合发展B、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C、缩小城乡差距D、实现乡村振兴7、 [单选题] 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

您的答案:DA、助力高质量发展B、满足人民新期待C、实现广东新目标D、以上都是8、 [单选题] 一般来说,城镇化率达到多少水平后步入稳定阶段:()。

您的答案:CA、50%B、60%C、70%D、80%9、 [单选题] 当前我省“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效是:()。

您的答案:DA、相互促进、相互成就B、势在必行、顺势而为C、机制初成、成效初显D、以上都是10、[单选题]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涵义,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您的答案:DA、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

B、延长产业链,实现向产业上下游跨界发展。

C、提升价值链,以精深加工和精细化管理,提高附加值。

D、企业获得主要收益,农户获取固定工资或出租收益。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返校联考高三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返校联考高三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返校联考高三地理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986年以来,越南开始学习和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首都河内、胡志明市等沿海港口城市外贸经济发展较快。

图1为越南人口分布图,图2为越南地形图。

完成1、2题。

1. 越南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河流分布②经济水平③气候特征④地形地势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 近年来,越南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主要方向为①从西向东②从南向北③从农村到城市④从大城市到小城市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右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近30年来人口数量、城市化率及三次产业构成变化情况。

完成3、 4题。

3. 据图可推知A. 曲线①代表人口数量B. 第二产业产值变化较小C. 曲线②代表城市化率D. 今后城市化速度将放缓4. 该省级行政区为A. 浙江B. 河南C. 辽宁D. 新疆某镇位于我国中部某平原上,镇内原居民点分布零散,后经规划实行集中搬迁,如下图。

完成5、 6题。

5. 规划建设新民居时,可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用RS获取镇域内等高线地形图B. 用BDS 实时监测新居民点的建设C. 用GPS进行数据空间查询与完善D. 用GIS 对多种地理数据叠加分析6. 居民集中搬迁以后,有利于A. 增加粮食单产B.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C. 扩大绿化面积D. 提升城镇化的水平专家选取我国华北某两块邻近耕地,对两种秸秆还田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

3年后与实验前相比,10-15cm 深度土壤的各项平均指标变化如下表所示,其中正值为增加。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地理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地理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半期考试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第I卷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答案的代号涂黑。

中国正在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迁移已逐渐成为人口迁移流动的重要组成。

下图为1995-2020年我国各省份老年人口净迁移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我国老年人口迁移整体方向是()①向东②向南③向西④向北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995-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迁移规模()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持续减小D.持续增大3.广东省是我国老年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A.医疗保障完善B.自然环境优美C.基础设施完善D.家庭代际互助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

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

完成下面4-5小题。

4.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地貌B.环境保护C.开发成本D.防灾安全5.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树木年轮变化可以反映当地气候的变化。

河西走廊地处干旱、半干旱区,通过采集该地祁连圆柏的树轮数据,并结合历史时期游牧战争资料,发现两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变化与游牧民族战争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完成6-7小题。

6.祁连圆柏树轮变化突出反映该地()A.气温变化B.降水变化C.土壤变化D.光照变化7.游牧民族战争的发生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影响()A.农牧业产出B.生产力水平C.人口数量D.交通条件我国粮食增产存在区域差异,下表为“我国部分省份2000年、2010年和2023年粮食产量(单位:万吨)统计表”。

完成下面8-9小题。

粮食产区黑龙江省河南省江苏省福建省2000年粮食产量(万吨)2545410231068542010年粮食产量(万吨)5013543732356612023年粮食产量(万吨)7788662437975118.影响黑龙江省与河南省粮食增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耕作制度B.土地资源C.水资源D.技术条件9.近20年南方部分省份粮食产量增长趋势较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①耕地面积减少②自然灾害频发③农业结构调整④季节撂荒出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23年6月,南京首个沉井式停车场正式运营,该项目采用向地下“挖隧道”的方式来修建停车库,车库深68米共25层,可停200辆车。

—中国城镇化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中国城镇化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中国城镇化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一、本文概述《中国城镇化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一文旨在深入探究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时空分异现象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城镇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地理、经济、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城镇化在时空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本文旨在揭示这些差异性的具体表现,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回顾了城镇化概念的发展历程,界定了城镇化时空分异的内涵,并阐述了研究中国城镇化时空分异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接着,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城镇化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差异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城镇化时空分异的多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人口流动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城镇化进程产生了影响,共同塑造了中国城镇化时空分异的格局。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优化城镇化布局,提高城镇化质量,缩小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差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文章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可能的突破点。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城镇化时空分异现象的理解,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也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中国城镇化的时空分异特征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在时空上呈现出显著的分异特征。

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的城镇化经历了从缓慢发展到快速推进再到当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一过程中,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异。

早期,城镇化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而后逐渐向内陆和中小城市扩展。

这种时序上的分异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的变化,也揭示了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

在空间维度上,中国城镇化的分异特征同样显著。

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真题+答案解析

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真题+答案解析

2022年广东省高考试地理真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

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图1)。

据此完成1—2题。

图1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A.职能一致性B.区域均衡性C.空间封闭性D.等级差异性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

图2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

据此完成3—4题。

图23.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4.在第Ⅰ段河床,纵剖面Ⅰ→Ⅰ→Ⅰ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

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

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Ⅰ对流雨多发Ⅰ谷风环流较强Ⅰ植被蒸腾较弱Ⅰ地面蒸发旺盛A.ⅠⅠB.ⅠⅠC.ⅠⅠD.ⅠⅠ6.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

城市空间分异

城市空间分异

城市空间分异城市空间分异一、城市空间分异的动因两个概念:1.城市社会空间城市社会空间可以看做是城市社会的物质表现形式,是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是城市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在城市物质空间上的表现,即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变化赋予城市物质空间以社会意义。

它通常有泛指和特指两重含义。

①城市社会空间泛指城市里面一切人类所感知或体验的空间。

②城市社会空间特指城市里面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宗族种族乃至行为心理的社会群体所占有的空间,如唐人街、贫民窟、富人区等。

2.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过程实质上是城市社会经济关系分化推动物质环境分化的过程,是指原本同一体中的个体由于不断增长的社会经济属性的差异产生新的社会距离,从而从原本群体中不断分开或异化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一种不断分化和相对集中的演化过程。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动因:城市社会空间三个因素:1.经济社会地位由于人们教育水平、职业、收入等存在差异,不同的人具有差异化的社会身份,进而以经济组织和社会结构为基础,产生经济社会地位。

2.种族不同群体由于人种、宗教、国家和文化等特征而形成的种族差异,如非洲人等,这些种族群体在空间上的聚集从而形成了族裔社区。

3.城市生活方式具有相同或相似生活方式的人们常聚集在一起,由此形成了如老龄化社区、蚁族社区等城市社会空间。

二、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模型同心圆伯吉斯在研究芝加哥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特点后,提出了由五个同心圆带组成的城市格局。

他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地域分异的物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性离心。

在五种力综合作用下,城市地域产生了地带分异,便产生了自内向外的同心圆状地带推移。

他认为社会经济状况随与城市中心的距离而变化,并根据生态原则设计了表示城市增长和功能分带的模式。

他认为在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形成了不同质量的居住带,依次向外为:①市中心为商业中心区;②过渡带;③工人住宅带;④良好住宅带;⑤通勤带。

我国省域城镇化质量与数量偏差的空间分异及整合对策

我国省域城镇化质量与数量偏差的空间分异及整合对策
国家 的比较判断我国城市化速度是否过快及土地城市化 与人 口城市化的关 系协调 问题[ 们 卜。 。从人 口城市化 、 经
本文以全 国 3 1 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 , 数据 来源于《 中 国统计 年鉴 2 0 1 1 》 及2 0 1 1 年各 省份 的统计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一o 5 一o 9 [ 基 金项 目] 本 文 系 2 0 1 2年 度 湖 北 省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 2 0 1 2 I j 0 9 2 ) 、 2 0 1 2年 度 全 国 党 校 系 统 重 点 调 研 课 题 ( 2 0 1 2 —3 — 4 7 ) 、 2 o 1 2 —2 0 1 3年 全 国 行 政 学 院科 研 合 作 课 题 ( 1 3 HZ KT 1 9 4 ) 的 阶段 性 成 果 。
策依据 。

城镇化的经济 、 社会 、 生态 效应等方面构建综合 指标体 系 l 2 [ 7 1 ” 1 l l 1 。 _ 1 。 ; 从城镇系统对经济生产要 素的
吸引力 、 城镇 网络张力和省域经济发展差异程度方 面构 建 n ; 从 城 市 现 代 化 和 城 乡 一 体 化 两 个 层 面 构
差 异 化 的整 合 对 策 , 旨在 通 过 弥补 短 板 、 明确 各 自数 量 与质 量 的侧 重 方 向来 协 调 城 镇 化 质 量 与 数 量 的 同 步 协 调 发 展 。 [ 关键 词] 城 镇 化 ; 城镇化质量 ; 空 间差 异 ; 协 调
[ 中图分类号] F 2 9 1 I l [ 文献标识码] A
2 0 1 3年 1 1月
甘 肃 理 沦 学 刊
Ga n s u Th e or y Re s e a r c h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8章)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8章)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的生产活动,属于一种生存经济。
另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受制于自然因素,是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气候、环境、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于生
产条件改进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2、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1.乡村土地市场
乡村土地市场是指在乡村地域范围内的土地流通中发生的所有经济关
(1)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人口城市化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集
聚,推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2)产业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支撑。为满足人口城市化带来的多样化产品
需求,需要发展更高效的城市产业,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产
业承载力。
(3)地域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实现途径。这主要是指城市边缘地区,如城
3.共享劳动力储备的驱动机制
在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的情况下,不成功的企业将解聘劳动力,而成功
的企业将会扩大雇用劳动力。这意味着,产业和人口聚集所推动的城市化过
程,为失败或倒闭的企业的劳动力向正迅速发展的企业转移创造了条件。
第一节 城市、城市化与城市体系
4.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驱动机制
现实世界中,劳动力技能水平与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之间并非总是匹配
的,如果出现这种劳动力资源的不匹配现象,那么企业要支付很高的培训成
本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因此,产业和人口聚集所推动的城市化过程,
可以实现劳动力与企业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匹配,进而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5.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地理上的相互接近使得人们相互交换知识和技术变得更加容易,这是
结果,最终使这两个城市的就业人口和效用水平恢复到初始状态。
这种情况可以用效用曲线来解释。小城市的效用曲线具有正斜率,这

2024年新高考版地理专题八城镇与乡村习题部分

2024年新高考版地理专题八城镇与乡村习题部分

12.最可能位于居住区的站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2018海南单科,4—5,6分)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 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 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2010~2020年中心城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
人口变化/万人
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30.25 -72.8 129. 12 116.88
215.42 300.9 468.46 596.73
6.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答案 C
(2022湖北恩施州监测一,13—15)我国传统民居在建造时通常会考虑通 风、采光、避暑、御寒等基本生活要求。下图甲、乙分别示意我国 南、北方传统四合院空间布局。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与乙地相比,甲地四合院内建筑物间距小,说明该四合院空间布局时充 分考虑的是 ( ) A.采光 B.遮阴 C.通风 D.御寒
1.1990年以来,伦敦市建筑高度的变化反映了该市 ( ) A.生态环境改善 B.城市用地紧张 C.城市等级提升 D.逆城市化明显
答案 B
2.下列功能区中,应对建筑高度进行限制的是 ( ) A.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 D.历史文化区
答案 D
(2022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一,7—8)下图为近百年来扬州市居住—工业 空间关联强度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