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演播-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艺作品演播,指利用艺术语言表达的各种手段将文艺作品的文字语言变成有声语言,艺术地体现或再现出来,通过广播电视发射传达给受众的创作活动。
2、文艺作品演播备稿的步骤有把握主题、掌握背景、形成基调、划分层次四个步骤,对比其与播音备稿六步的异同。
3、文艺作品演播表达之前,要先调动具体感受,感受是理解和表达之间的桥梁。感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用自己的感受充实、丰富文字语言,为形之于声准备恰切、扎实的依据。
4、文艺作品演播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一、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有一定的艺术功力。二、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应有规范的汉语普通话、较好的声音弹性、较强的语言造型能力。三、具备较强的内心体验和外化体
现能力。
5、把握稿件的节奏是文艺作品演播的重要技巧,节奏必须包含抑扬顿挫:不仅有高低变化,还要有停连、转换的变化;节奏必须包含轻重缓急:不仅有声音的力度,还要有声音的速度,更要有力度、速度的承续、主从、分合与对比;节奏必须包含声音行进、语言流动中的回环往复的特点。这是节奏的核心。
6、文艺作品演播的准备对背景的掌握很重要,它是理解与把握文艺作品的基础,包括(1)、作品的内容背景。(2)、作品的人物背景。(3)、作品的写作背景。(4)、作者创作的心理背景。(5)、作品的播出背景。
7、创作基础中对停连、重音、语气、节奏之间的关系论述对文艺作品演播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四种外部技巧分别的意义作用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都应掌握。
8、感情色彩可分为五类:挚爱和憎恨类、悲哀和喜悦类、惊惧和欲求类、焦急和冷漠类、愤怒和疑惑类。
9、感情色彩是一种体验,是感受的发展,态度的深化。而绝不是简单的反映、生硬的模式,更不是机械的模仿、强制的激化。感情色彩必须是有动于衷的。朗诵不是只有一副好嗓子,说好普通话就能搞好的,它要求我们的声音表达技巧与真挚感情相配合。“情动于衷而形于声”要取得朗诵的好效果,朗诵者必须满怀深厚的感情,爱什么,恨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一定要动心才好。
10、基调是指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播音员的态度。感情色彩有喜、怒、哀、乐之分;态度有肯定、否定、赞扬、批评之别,其中又有分寸火候的差异。
11、文艺作品演播中把握态度分寸时要注意几个方
面的问题:其一,态度分寸必须建立在对作品的深
入理解、具体感受的基础上,为朗读的目的服务。
其二,态度分寸不完全是单一的,往往呈现互相渗透、错综混合的情况。其三,态度分寸,要有心理过程,特别是逻辑思辨过程,如肯定的态度,有时用“对!”有时用“好”等,犹豫的态度有时用“怎麽办”“行不行”等。其四,要注意本意褒贬和反意褒贬的区分。其五,太度分寸与感情色彩水乳交融,紧密相连,再把握态度分寸的同时,就要马上引发感情,努力做到表态抒情浑然一体。
12、配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配音是指未经现场录音所拍摄的画面在荧屏上放映,按照人物口型、动作和片中情节需要,配录人物语言、解说、音响效果和音乐,使之成为声情并茂的艺术成品,这个过程一般统称为配音。狭义配音则特指配录片中人物语言。
13、总结文艺作品演播中外部技巧停连的运用规律根据作品内容和具体语句安排停连,以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为前提。不受逗、句号的限制,从“读”和“听”的双方需要考虑停连。句子越长、内容越
丰富,停顿越多;反之就越少。期间诸多变化,少有捷径。必须同重音、语气、节奏一起共同完成再创作
14、有声语言表达中,如何运用态度感情
15、感受是在朗读中是指通过词句的概念及其运动的刺激,引起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的过程。它包括眼、耳、鼻、舌、身方面的感觉和时间、空间、运动方面的直觉。“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感受。
16、形象感受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觉、时空觉、综合感知等八种形式。
17、朗读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
18、朗读学的任务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二、普及朗读的基本知识。三、加强
朗读的理论指导。四、促进有关学科的研究。
19、停连形式有区分性停连、呼应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判断性停连、转换性停连、生理性停连、回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等十种形式。
20、五类态度分寸分别是:肯定和否定类、严肃和亲切类、祈求和命令类、客观与直露类、坚定和犹豫类。
21、节奏可分为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等六种类型。
22、内心视像是从作品中的文字语言中“看到”描写、叙述的对象,是一种非直观的视觉想象。
23、从文字作品的描写、叙述中“听到”某些声音,叫听觉想像。
24、综合感知是一种全方位的认知,诸种感知觉,视、听、嗅、味、触、时、空、运动等各觉得想象,完全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在作品中总是错杂的、综合的表现出来。它们不但互相联系,而且互相结合。即使是某种单一的刺激,我们也会用其他感知觉给以补充和丰富,使我们对这刺激的反应显得色彩纷呈,生气勃勃。这正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和优点。综合感知有混合交错和融合一体两大类。混合交错使之既有视、听,又有嗅、触等可分的感知,经常用“看到了”、“听到了”这类词语。融合一体是指几种感知同时出现,互相缠裹,不可分割。经常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千头万绪,百感交集”之类的感受。但是,在朗读中我们特别重视融合一体的感知,他不但有利于抓住本质特征,还更有利于引发情感因素。
25、明确目的分为:弄懂词句、弄清结构、弄明主
题、弄通背景、明确目的。
26、实现目的要抓3 个环节,分别是:抓住重点、
加深感受、引发愿望。
27、逻辑感受包括两大范畴:语言本质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词;语言链条要清晰不能模棱两可。语言本质,包括思想感情的目的性、具体性。必须抓准语句、篇章的真正含义。语言链条,包括上下衔接、前后呼应的连贯性、流动性。
语言本质和语言链条是点与线的关系。所谓点,犹如小珠大珠;所谓线,犹如名线、暗线。语言的丰富性,造成了珠子的色彩斑斓,大小参差;语言的完整性,要求着珠子的有机串联。我们必须具体感受到点的特色和线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