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歌册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歌册》教案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蒋健
一、教学内容
了解潮汕歌册起源、特点、题材、艺术价值、主要曲目、现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潮汕歌册起源、特点、题材、艺术价值、主要曲目、现状;知道只有发展多样性的文化,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明确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所坚持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当代潮汕歌册起源、特点、题材、艺术价值、主要曲目、现状的素描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探究活动不同观点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潮汕歌册起源、特点、题材、艺术价值、主要曲目、现状的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潮汕歌册起源、特点、题材、艺术价值、主要曲目、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正确潮汕歌册起源、艺术价值
(2)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潮汕歌册艺术价值、主要曲目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潮汕歌册天顶一粒星天下开书斋
(二)教学部分
一、潮汕歌册的起源(一)
潮州歌册是广东省潮汕地区(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丰顺县)传统民间说唱文学的一种,由唐代以来的潮州弹词演变而成。
潮州歌册是广东省潮州俗文学中最流行的传统说唱文学,它是从弹词演变而来的。
中国弹词分南北两大流派:国语弹词和方言弹词。
大鼓弹词为北派弹词,也称国语弹词。
江浙秦淮流域、广州珠江流域、潮州韩江流域、福建闽江流域的说唱文学,谓之南派弹词,也称方言弹词。
江浙、广州、福建弹词,只是撷取故事中动人的片断经文人润饰而为歌妓弹唱的小曲;潮州歌册之所以成为千家万户,一代代妇女百唱不厌的缘由,则是它以恢宏完整的故事内容,浓重的场景渲染和扣人心弦的人物心里活动刻画,给歌者或听者留下恋恋之情,听一卷潮歌如同观赏一出大戏,潮州歌册对潮州妇女的精神熏陶和文化教育的普及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著名文史学家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今日所见国语弹词,其年代很少在乾隆以前。
"这只说国语弹词的历史。
至于潮州歌册这一方言弹词因被封建社会视为"书正歌邪字无曲"而未载入史册,从旧版歌册看均是咸丰至同治年间的刻本,这可作为探究潮歌产生年代的线索。
旧潮州歌册刻印商皆集中于潮州府,刻录发行最多的当推潮城李万刊号及第二代子族的李万利老店、万利春记、万利生记,还有王生记、陈财利堂、吴瑞文堂、王友芝堂都创店于清末,汕头升平路的名利轩创店于民国之后,这家刻印商在重整旧歌册的同时注入民主革命的新思潮,如:讴歌民主思想的《新中华》,赞颂辛亥革命人物故事的《许友若》以及《澎湃歌》等,大力传播民主思想。
可以这样说,清咸丰以前潮州歌册已在民间以口头哼唱,迨至咸丰年间才刊刻印行,达到极盛时期而广为传播。
二、潮汕歌册的特点
潮州歌册具有三大特色:其一、通俗性。
语言浅白平易夹杂方言掌句,口语化,音韵悠扬和谐琅琅上口,虽以七言、五言为套格,情节紧张时有多变节奏以增强表达和感染力。
其二、地方化。
根据外地题材编写的歌册也泛溢潮俗文化的特色。
如:以浙江题材编写的《小红袍》名歌,在编写徐鸾英姑嫂元宵赏灯的场景:"也有英歌十几班,也有锣鼓闹呛呛,也有皮猴共吊戏,也有白字共乱弹"。
好像徐鸾英姑嫂赏灯不在杭州而是在潮州。
语言、细节、风物渗进潮俗特色,让歌者感到亲切。
其三、内容广博,包罗万象,情节曲折、生动,融中国小说、戏曲、弹词于一炉。
如:《龙井渡头》的故事情节很强烈,但作者不一味发展故事,而是有主有次展示细节。
在表现林绍这个穷秀才原配余氏重钱忘义改嫁他人,和林绍衣锦荣归忍辱求全两个情节中波澜起伏。
潮州歌册既有"戏笔造歌劝善良"又有"悲欢离合的鉴赏"、"扬善征恶的箴言",才一代又一代使歌者醉心。
潮州歌册基本上是七字句,每节四句一韵,换节时可连韵,也可换韵,潮剧《苏六娘》戏外事戏文以押平声韵为主。
朗唱时每节末句拉长声音,略作间歇而增强节奏感。
七字句是基本形式,但夹在叙事中间的一些书信、奏疏、诏令、传话、对话等,则灵活采用多种句式:三三七、三三四、三三五、四四四四、五五五五、六六六六、七四七四等为一节。
部分歌册歌文中间夹有少量说白,简要说明事因,交代事项,转述过程等,使故事连贯,眉目清楚。
三、潮汕歌册的题材
潮州歌册的题材可归纳为四大类:其一、根据历史演义小说改编。
如:《隋唐演义》、《十八寡妇征西》;其二、历史知名公案。
如:《大红袍》、《小红袍》、《七尸八命》;其三、才子佳人故事。
如:《临江楼》、《吴瑞明》、《西厢记》;其四、根据地方故事民间传说编写。
如:《苏六娘》、《龙井渡头》、《金花牧羊》。
中老年妇女演唱潮州歌册的作者多数出自落魄秀才、闲散文人、潮剧艺人或记账先生之手。
据刻印商号家族记述:抗战前潮城柯逸士秀才写过《曹翠娥》,他还是辛亥革命故事《许友若》的作者;潮安浮洋潮剧艺人洪舜曾编写《龙图骑竹马全歌》;潮城瑞文堂记账先生余芝伯编过《甘露寺选婿》、《桃花扇》;揭阳京岗失业艺人孙耀存自编自唱,手拉椰胡,穿街窜户换取一升半升米渡生,这是方言弹词演化为走唱文学的刍型。
旧社会在重男轻女的现实中,即或处于高第门庭的女子很多也难于接受文化教育,她们都感到精神饥渴,同寅姐妹、妯娌之间常常围坐一起纳凉或互访,或边绣花边舂米边纺纱而念念不忘歌文,从听歌册到学会唱歌册中获得文化滋润,不仅学到文字,还懂得历史知识并从私奔、自由择偶的歌册中得到妇女追求解放的启迪。
因而她们嗜歌册如命,潮州歌册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
她们被潮州歌册故事吸引:听到忠臣被害就咒骂奸,听到公子落难得救就宽心舒气,听到情郎与小姐相会就眉飞色舞。
潮州歌册牵动着潮汕妇女情
感的激发
四、艺术价值
潮州歌册是逐渐从弹词演变而来的。
如原潮州瑞文堂出版的潮州歌册《隋唐演义》,其全名叫做《隋唐演义古调弹词》。
潮州歌册是从弹词演变出来后,吸取当地的民间艺术营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表现力和艺术性,成为潮州民间文学和民俗活动独特的样式。
五、主要曲目
《苏六娘》、《英台仔》、《张古董》、《吴忠恕》、《方大人》、《过番客》等;二是家喻户晓的地方乡贤故事,如《刘龙图》、《方大人》、《翁万达》等;三是根据历史演义、小说、弹词改编,如《隋唐演义》、《下南唐》、《十八寡妇征西》、《包公出世》、《东汉刘秀》、《仁贵东征》、《正德皇帝游江南》、《过番歌》、《陈三五娘》等。
潮州歌册的主题思想,以宣扬爱国主义、歌颂清官、反对传统礼教束缚为其主流。
六、潮汕歌册的现状
潮州歌册深受文艺界珍视,1982年12月《木鱼书·潮州歌册叙录》问世,其间有介绍潮州歌册的现实价值;1983年8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有潮州歌册条;著名文史学家赵景深主编的《古代曲艺选集》中辑篡潮州歌册《吴忠恕》、《宋帝昺走国》部分精采段落并对潮州歌册加以评介;潮人俗文学家薛汕在北京整理编纂了《潮州歌册选》约四十万字,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潮州歌册不再是偏居一偶的闲花、野花,它以俗中有雅的魅力登上中国文坛的大雅之堂。
它是中国说唱文学南方弹词的一朵奇葩。
七、中学生应如何学习和传承潮汕歌册?(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