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整合之中国近代史通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
与此同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原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文化
晚清(1840——1912)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1864—1894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政府与外国列强公开勾结起来,中外基本上维持“和局”。
清朝统治集团中分化出洋务派,他们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古老的中国走出了“器物变革”的重要一步。
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
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出现。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内容: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来源:学#科#网]
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
时段划分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
晚清(1840——1912)
1894.7—1895年初,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4月,中日签定《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来源:学#科#网]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901年)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这一时期,列强经济侵略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同时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此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 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1898年,戊戌变法。
内容:政治上,鼓励官民上书 言事,精减机构,裁汰冗员;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奖励发明,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文化教育上,改科举,废八股,设立大中小学堂和专门学堂,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翻译外国书刊;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
意义:爱国救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思想启蒙。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魏源编撰《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时段划分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与社会生活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到西方的影响。“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
表2: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时段划分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
晚清(1840—1912)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4年)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经济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
与此同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原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文化
晚清(1840——1912)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1864—1894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政府与外国列强公开勾结起来,中外基本上维持“和局”。
清朝统治集团中分化出洋务派,他们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古老的中国走出了“器物变革”的重要一步。
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
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出现。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内容: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来源:学#科#网]
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
时段划分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
晚清(1840——1912)
1894.7—1895年初,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4月,中日签定《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来源:学#科#网]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901年)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这一时期,列强经济侵略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同时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此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 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1898年,戊戌变法。
内容:政治上,鼓励官民上书 言事,精减机构,裁汰冗员;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奖励发明,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文化教育上,改科举,废八股,设立大中小学堂和专门学堂,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翻译外国书刊;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
意义:爱国救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思想启蒙。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魏源编撰《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时段划分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与社会生活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到西方的影响。“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
表2: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时段划分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
晚清(1840—1912)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4年)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经济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