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提纲详细版
中国近现代通史复习纲要
中国近现代通史复习纲要晚清史(1840-1912)政治: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1.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两大文献《天朝四亩制度》《资政新篇》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
5.戊戌变法(1898)6.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2)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辛亥革命:1911武昌起义,1912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
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工业的兴起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小农经济的“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欧美各国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中国农业生产日趋商品化,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甲午战争后,列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文化: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在西学影响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政治制度(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紧密相连)1.新思潮萌发: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
2.《资政新篇》:改革内政,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兴办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4.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中国近代史提纲
中国近代史提纲一、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1898年)1. 戊戌政变的背景和动因2. 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派的主张和实施3. 百日维新的推进与失败二、义和团运动与庚子拳争(1899-1901年)1. 上海文汇学堂学生起义2. 八国联军入侵与庚子拳争3. 《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三、辛亥革命与共和中国的建立(1911-1912年)1. 武昌起义2. 辛亥革命的推进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3. 中华民国的宣告与袁世凯的接管四、北洋政府与国民党的崛起(1912-1927年)1. 袁世凯复辟与护国战争2. 出生于蒋介石的革命事业3. 北洋政府的衰弱与国民党的兴起4.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内战五、国共内战与解放战争(1927-1949年)1. 南京政府与共产党的对立2. 长征与抗日战争的开展3. 国共内战的爆发与和平解决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毛泽东时代(1949-1976年)1. 社会主义改造与“三反五反”运动2.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3. 文化大革命与四人帮的崛起4. 中美关系的变动与中苏交恶5. “九十条方针”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实施七、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的崛起(1978年至今)1.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四个现代化的建设2.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确立3.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对外经济合作4.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经济政策调整与新时期的中国八、中国对外政策的转变与地区影响(1978年至今)1. "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的回归2. 对台政策的演变与两岸关系的发展3.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洲、非洲的合作4.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定位与地区影响九、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社会问题(1978年至今)1.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2. 城镇化与农民工问题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社会的价值观观念变迁4. 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十、中国近代史的反思与未来展望1.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2. 民主政治与现代中国的发展3. 中国的历史与国家认同的建立以上提纲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主题来组织的,旨在提供一个框架和思路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提纲详细版
2018中国近代史提纲概况1. 三条线索(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⑤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走进近代社会2. 分期: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3. 近代化内容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②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5. 近代化特点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两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④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6. 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7. 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①1840以前特征:走私鸦片后果: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腐败②1840-1895特征: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手段:开放通商口岸,控制中国海关后果: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1895-1931特征: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手段:设厂、开矿、筑路、向中国提供开款后果: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在华政治势力④1931-1945特征: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相结合手段:控制中国工矿业,掠夺中国劳动力,掠夺农产品,控制金融后果:使我国经济遭巨大灾难,破坏民族工业⑤1945-1949特征:美国对总过大肆商品输出后果:给民族工业以毁灭性打击8.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特征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从孙中山辛亥革命开始)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器物——制度——思想)③向西方学习:以欧美为师到以俄为师④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9. 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影响①自然经济:近代占主导地位,但一直在瓦解 1840-1956年底②洋务经济:19C60—90年代③外资经济:1840-1949 新中国成立后,接收外国资本主义企业④民族资本主义:19C60.70年代-1956 新中国成立后对其进行赎买⑤官僚资本主义:1927-1949 新中国成立后对其没收⑥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56影响:①使中国社会社会性质复杂化,双半社会性质②使中国主要矛盾复杂化:地主与农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主要矛盾:民族矛盾——中国与外国)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1840-1949④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10. 近代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制度的探索①早期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无实践②维新变法,康梁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失败③孙中山20C初提出三民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⑤1912《临时约法》提出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的组织原则⑥1912 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筹划国民党组阁限制袁世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后被刺杀⑦1914 袁世凯废《临时约法》立《约法》主张总统制,民国名存实亡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复习提纲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任务:反帝反封建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结果:清政府失败,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2)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
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 、影响: 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要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促进了爱国知识分子的觉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4 、向西方学习:魏源和《海国图志》,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影响: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爆发的背景:①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而蓄意发动。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总述1、中国近代史的分期:以为起点,以1949年新中国成⽴为终点,以为分界线分为和两个时期。
2、社会性质:社会。
它的含义:政治上有主权但是主权不完整,经济上产⽣了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存在着⾃给⾃⾜的封建经济,思想⽅⾯存在封建思想的同时还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
3、新旧民主主义⾰命的⽐较:相同点:A、所处的社会形态相同:都处于;B、⾰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C、性质相同:都属于民主⾰命。
不同点:A、指导思想和奋⽃⽬标不同:旧民主主义⾰命以为指导,以建⽴资本主义制度为⽬标;新民主主义⾰命以为指导,以建⽴⽆产阶级政权为⽬标;B、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命主要是;新民主主义⾰命是;C、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命因为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最终没有完成⾰命任务,新民主主义⾰命充分发动群众最终取得胜利;D、⾰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命的范围;新民主主义⾰命属于世界⽆产阶级⾰命的⼀部分。
⼆、旧民主主义⾰命时期(⼀)列强的侵略与中国⼈民的抗争1、基本知识脉络本单元涉及到了⾃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系列⾏为,这些⾏为使中国2、相关知识要点:⑴《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战争的本质意图的内容是:。
⑵我国近代被迫开放的第⼀批通商⼝岸中同时⼜是我国现代对外开放的第⼀批经济特区之⼀的是。
⑶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领⼟⾯积最⼤的是《》。
⑷《⾟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具的内容是:。
⑸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3、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岸与现代对外开放的不同点:⑴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岸是,现代的对外开放是主动进⾏的。
⑵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岸是对中国主权的破坏,现代的对外开放是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进⾏的。
⑶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岸是为了满⾜列强侵华的需要,对中国的影响是弊⼤于利的,⽽现代的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的民族经济,对中国的影响是利⼤于弊的。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大纲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大纲第一章:鸦片战争
1. 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经过;
2.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3. 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戊戌维新
1. 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2.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与失败原因;
3.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章:辛亥革命
1.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经过;
2.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与意义。
第四章:北洋政府
1. 北洋政府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2. 大总统制度的实行和各项改革;
3. 北洋政府的缺陷和失败。
第五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经过;
2. 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主要内容;
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国共合作与反帝抗日
1. 国共合作的背景和历史进程;
2. 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和中共在抗战中的地位;
3. 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第七章: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
1. 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历史进程;
2. 新中国政府的成立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 新中国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第八章: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1. 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建设和政策方针;
2.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实践和教训;
3.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和政治变革。
总结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和事件,这些事件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事实的记忆和历史事件的联系,同时也要把握历史事件对当今时代的启示和指导。
中国近代通史复习提纲(1)
近代中国通史复习本专题涵盖了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分期界标:“五四”运动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4、中国近代化的沉浮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⒊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⒋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一、时间范围:1840年~1919年,共近80年二、基本线索:列强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
三、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世纪60年代)【阶段特征】一、政治:1.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太平天国运动);二、经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自然经济日益解体;2.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4.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三、思想(新思想的萌发;选修I戊戌变法)1.开始向西方学习; 2.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四、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五、知识点整理(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鸦片战争的原因:直接原因——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发动战争1)英国走私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第一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
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P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I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3、开设银行。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一、旧民主主义革命(8上1、2单元)1、事件顺序: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40--1842)(第1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1856--1860);(第2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破产);(第6课)左宗棠收复新疆(19世纪70年代);(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894--1895);(第4课)戊戌变法(1898年)(第7课)义和团运动(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900--1901);(第5课)辛亥革命(1911--1912);(第8课)新文化运动(1915开始)(第9课)2、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4次侵略战争)(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上第1课。
2页)(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内容;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开端)(2)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8上2课,7页)(英法主谋,美俄帮凶;火烧圆明园;战争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战争前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战争后,太平军抗击洋枪队)(3)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8上第4课,16页)(邓世昌的英勇作战;《马关条约》内容;影响)(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上第5课,20页)(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八国联军烧杀抢掠;《辛丑条约》)注: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签到一系列条约(书8页),其中割地面积最多的《瑷珲条约》4、中国人民的反抗(1)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英勇抗英(8上4)(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8上9)(3)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设立新疆行省(8上12)(4)邓世昌等爱国官兵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作战(8上16)(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8上20)认识:中国近代化探索是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的;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时间顺序:(1)开端:1919年7月,五四爱国运动(8上46)(2)1921年,上海,中国共产党建立(8上48)(3)1924—1927,国共一次合作。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最终版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最终版上篇1、近代中国历史轨迹发生改变的原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㈠自身问题---①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②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社会: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④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但后期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主张严刑峻法。
(二)外部原因---资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入侵(19世纪末20世纪初)2、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政治:半殖民地⏹经济:半封建⏹思想文化:多元化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4、近代两大历史任务极其相互关系1)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两大任务的关系:两者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不能分离。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一、二章1、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怎么看待?①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②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③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④文化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互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对待: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的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因为自然经济的破坏,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商品的市场,而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的市场。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一、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中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3.农民起义的兴起与失败4.思想启蒙与维新运动的兴起5.甲午战争及戊戌变法的重要性二、洋务运动与变法1.洋务派与自强运动的背景2.光绪的目标与成果3.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与影响4.变法失败后的政治动荡与军阀混战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1.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推翻清朝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与宪政运动3.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4.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的局限5.资产阶级对革命的掌控与民主发展的矛盾四、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1.袁世凯的权力控制与帝制复辟2.护国战争与国际影响3.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与国共合作4.冯玉祥、张作霖等军阀的崛起与争斗五、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1.“五四运动”的起因与影响2.背景下的思想解放与文化3.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早期发展4.王明路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5.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支持六、南京国民政府与第二次国共合作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北伐战争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诞生与发展3.长征与红军的战略转移与生存困境4.抗日战争爆发与国共军队的统一抗战七、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中的各个阶段与重要战役2.八路军、新四军与我军的战略部署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4.解放战争的发展与国共内战的形势1.新中国的建立与初期国内经济形势2.社会主义改造与土地3.三大改造与五年计划的实施4.“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5.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与影响九、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开放的背景与目标2.经济体制与外资引进的推进3.国际援助与开放政策的成功4.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冲突问题的处理十、和谐社会与国际地位提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科学发展观2.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治理3.推进经济发展与深化4.参与国际事务与提升国际地位5.未来的挑战与发展方向以上提纲仅为复习中国近代史提供一个参考,具体内容与细节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补充和拓展。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1-24课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侵华战争▲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1840-1949年,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发动国家:英国(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2.根本原因:打开中国的市场3.导火线(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领导人:林则徐;主要事件: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4.主要事件: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签订条约: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发动国家:英法(美俄为帮凶)2.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侵华罪行:(1)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万)(3)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①开始标志:1851 年金田起义②领导人:洪秀全③重要事件: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为推翻清朝,太平军组织北伐和西征;李秀成领导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美国人华尔);在浙江宁波慈溪的战斗中,击毙华尔。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主要事件:(1)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民族英雄);(2)侵占辽东半岛;(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旅顺大屠杀2.签订条约: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1)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上篇近代中国历史轨迹发生改变的原因(内因和外因)(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1.中国集权官僚制的消极影响;2.晚清政治的衰败与晚清政府的贫困化;3.西方列强的侵略;4.中国文化传统的障碍:中央帝国观念、重农抑商传统、重义轻利传统、崇古薄今取向。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相互关系:两大基本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3.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的表现,影响一、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课件版本】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灾难1、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是中国有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使中国白银外流,国库空虚。
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影响了人民生活。
3、严重破坏了社会风尚,破坏了生产力。
4、腐蚀了清朝的统治机构,吏治更加腐败。
【课后答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
华版
一、晚清时期(1840-1911)
1. 鸦片战争(1840-1842)
- 内因和外因
- 结果和影响
2. 中外交往的逐步打开(1842-1894)
-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维新派的出现
3. 戊戌变法(1898)
- 自强运动和变法思潮
- 变法运动的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
- 各种反清起义
- 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民国时期(1912-1949)
1.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1912-1927)- 袁世凯和袁世凯
- 国共合作和双十协定
2. 北伐战争(1926-1928)
- 国共联合抵抗北洋军阀
- 北伐战争的成果
3. 南京国民政府(1928-1937)
- 南京政府的建立
- 南京政府的施政措施
4. 抗日战争(1937-1945)
- 七七事变和全面抗战
- 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三、新中国的建立(1949-现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 人民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造和(1949-1966)- 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 和人民公社
3.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 运动和造反派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影响
4.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 的改革开放政策
- 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挑战
四、总结与展望
1.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 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推动因素
2. 近代史的启示与经验
- 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
-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中外近代史复习提纲
中外近代史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中国近代史一、通史体例(一)整体线索1、1840-1894年前2、近代化3、1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3甲午战争和戊戌、辛亥:4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1、近代化的进程什么叫近代化?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戊戌变法:有利于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五四运动:体现了的初步觉醒(含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大革命:国共共同推动下,激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抗日战争:全民族广泛参与。
抗战胜利,增加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解放战争,民主与和平成为广泛的民心,重庆谈判对民心的争夺,以及内战中的人心向背。
3、思想总结《精编》33页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过程,体现出哪些特点?(1)从内容看:(2)从思想来源看:(3)从对中国人影响范围看:(4)从倡导者看:(5)从对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看:(6)从对旧思想的冲击来看:4、异同点对比(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2)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第二部分世界近代史(一)前工业文明时代(时间:1.思想:神学束缚人性到思想解放意识自由()——信仰自由()——认识独立与权利平等自由() 2.政治:从专制开始走向民主民主制度的演进过程中各国的特点:●雅典:●英国:●美国:●法国:● 19世纪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推动:3.文化:从蒙昧到近代科学产生近代科学产生的标志:意义:(与思想启蒙之间的关系)4.世界市场:从各地孤立发展到全球化进程的开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评价(二)工业文明兴起和发展(时间:)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扩充和完善●英国:●法国:帝制与共和的反复较量:1804 —1815年 ; 1815 —1830年 1830 —1848年 ; 1848 —1852年 1852 —1870年 1870 —1940年●德意志:理论:国际组织:实践:二、专题1、西方民主体制和重要文献和法律(1)政体:(2)法律:法律文件:《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大宪章》《1787宪法》《1791宪法》《1875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拿破仑法典》(2)从近代化角度评价洋务运动(3)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4)三民主义的进步性(5)从各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
一、中国近代史概述
B.近代史的特点: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独立运动、政治革命、社会变革
二、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A.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三、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A.戊戌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B.辛亥革命的发生和推动因素
C.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A.五四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B.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C.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活动
五、北伐战争与国共内战
A.北伐战争的发动和胜利
B.国共内战的转折点和结果
六、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和成就
C.开放的背景和重要举措
七、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开放
A.中美关系的变化和中苏关系的破裂
B.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成果
八、文化大革命与开放后的中国
A.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进展和结束
B.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九、综合评价与展望
A.近代中国历史的成就和困难
B.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以上仅为中国近代史复习的大纲提纲,具体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详细阐述。
中国近代历史纲纲目复习重点(完美版)
中国近代历史纲纲目复习重点(完美版)中国近代历史纲目复重点(完美版)
1. 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
-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四五运动及五四运动
- 四五运动的发生背景和主要诉求
-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 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
-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结果
4. 南京国民政府和抗日战争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特点
- 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影响
5. 中国在解放战争中的领导
- 解放战争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 中国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初期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和原因
- 初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发展
7. 社会主义改造和
- 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 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8. 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目标
-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阶段和影响
9.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 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主要内容
- 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成就
10. 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和发展方向
- 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 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以上为中国近代历史纲目复的完美版,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一、晚清时期(19世纪晚期):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原因、特点、结果
-洋务运动:背景、内容、影响
-义和团运动:背景、原因、结果
二、辛亥革命与孙中山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爆发背景与原因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与军事局势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内涵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行动
三、北洋政府与五四运动
-北洋政府的建立与发展
-五四运动的起因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四、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的背景与意义
-土地革命与农村根据地的建立
-北伐战争的经过与结果
五、中华民国时期(1930年代至1949年):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过程
-重要抗战战役与抗战胜利的原因
-解放战争的爆发与过程
六、中国近代史的意义与启示
-近代史的特点与意义
-近代史对中国的启示与反思
七、相关重要人物的思想与贡献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与骚乱廉使派
-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与黄兴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与胡适
-解放战争时期的朱德与刘少奇
这个提纲仅是简单列举了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复习的
时候可以结合教材和其他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扩展。
在复习过程中,重要
的是掌握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思
想变革的大致过程。
此外,还需要关注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及其思想贡献,从中领悟中国近代史的意义与启示。
中国近代史复习整理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一:侵略与反抗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3、制造大屠杀: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专题⼀、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近代社会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三、不平等条约的⽐较四、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1、时间:1851年-1864年。
开始标志:1851年,⾦⽥起义。
领导⼈:洪秀全。
由盛转衰的标志:天京事变。
2、前期纲领性⽂件:《天朝⽥亩制度》。
后期纲领性⽂件:《资政新篇》。
(⼆)义和团运动1、⼝号:“扶清灭洋”。
2、结果:被中外反动势⼒联合绞杀。
五、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六、民主⾰命的先⾏者——孙中⼭1、创⽴中国第⼀个资产阶级⾰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檀⾹⼭)2、创⽴中国第⼀个资产阶级⾰命政党——同盟会(1905年,⽇本东京)→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民国,平均地权。
3、将同盟会政治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地位:成为孙中⼭领导资产阶级民主⾰命的指导思想。
4、领导⾟亥⾰命。
5、建⽴中华民国(1912.1.1),被尊称为“国⽗”。
公元某某年=1911年+民国某某年6、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件。
第13课五四运动⼀、导⽕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经过:(⼀)开始:1919年5⽉4⽇⼝号: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誓死⼒争,还我青岛;③废除⼆⼗⼀条;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三、结果:胜利。
具体表现为: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四、性质:五四运动是⼀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意义:这次运动中,⼯⼈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的⼒量。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
六、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背景: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中国近代史提纲概况1. 三条线索(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⑤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走进近代社会2. 分期: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3. 近代化内容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②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5. 近代化特点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两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④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6. 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7. 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①1840 以前特征:走私鸦片后果: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腐败②1840-1895特征: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手段:开放通商口岸,控制中国海关后果: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1895-1931特征: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手段:设厂、开矿、筑路、向中国提供开款后果: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在华政治势力④1931-1945特征: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相结合手段:控制中国工矿业,掠夺中国劳动力,掠夺农产品,控制金融后果:使我国经济遭巨大灾难,破坏民族工业⑤1945-1949特征:美国对总过大肆商品输出后果:给民族工业以毁灭性打击8.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特征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从孙中山辛亥革命开始)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器物——制度——思想)③向西方学习:以欧美为师到以俄为师④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9. 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影响①自然经济:近代占主导地位,但一直在瓦解1840-1956 年底②洋务经济:19C60—90 年代③外资经济:1840-1949 新中国成立后,接收外国资本主义企业④民族资本主义:19C60.70 年代-1956 新中国成立后对其进行赎买⑤官僚资本主义:1927-1949 新中国成立后对其没收⑥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56影响:①使中国社会社会性质复杂化,双半社会性质②使中国主要矛盾复杂化:地主与农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主要矛盾:民族矛盾——中国与外国)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1840-1949④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10. 近代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制度的探索①早期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无实践②维新变法,康梁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失败③孙中山20C初提出三民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⑤1912《临时约法》提出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的组织原则⑥1912 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筹划国民党组阁限制袁世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后被刺杀⑦1914 袁世凯废《临时约法》立《约法》主张总统制,民国名存实亡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提纲“从传统到现代”为线索,对1840 年以来中国的历史进行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1840-1860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一、政治:1. 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 )(1)原因:①根本: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在全世界抢占原料和市场②清政府的腐败落后③直接: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提供了借口(2)结果: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国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特权、居住及租借地特权(3)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 )(1)原因:英国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2)结果:1858《天津条约》1860 《北京条约》内容:增开11 口通商;丧失内核航运权(3)影响:丧失了更多的主权领土;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3.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1851-1864 )(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经济结构,部分手工业者破产②鸦片输入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③战费赔款分摊到各省,官吏借机搜刮,吏治腐败④水旱蝗灾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激化⑤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2)文件:①《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 年。
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空想性、革命性、落后性)②《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 年。
它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未能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条件,没有真正实行(空想性、革命性、进步性)(3)失败原因:①根本:农民积极的局限性②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③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4)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5)意义:①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②反映了新时代特点:A、《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B 、反侵略性质二、经济: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及表现: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主要表现为小农经济的“织”与“耕”分离及农产品商品化。
(2)影响: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中国农业生产日趋商品化,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三、思想: 新思潮萌发(开眼看世界)(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扩大③经世致用思想,为其提供思想基础(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抵御外侮,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性质。
(3)人物:林则徐——设译馆,《四洲志》介绍外国先进技术;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4)意义:启迪一些中国人冲破封建牢笼,学习西方,探究救国救民之道,使“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第二阶段1860-1895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启动(领导阶级:地主阶级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一、经济1. 洋务运动(时间:1861——1894 年)(1)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侵略)(2)目的: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3)企业:①官办军用企业: A 1861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B 1865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企业)②民用企业: A 1881 开平煤矿(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B 1872 轮船招商局上海(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4)影响:①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②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先进人才,推动了近代化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④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5)失败原因:①根本:没有触动封建制度②缺少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③外国对中国的阻挠,垄断技术④顽固派的破坏和阻挠2. 民族工业产生(时间:19C70年代)(1)原因:①主要: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提供了劳动力市场②外资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2)地区及企业:沿海沿江地区。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3)影响:冲击自然经济,加速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中国近代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二、政治1. 第二次鸦片战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破坏中国自然经济2.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 年)(1)原因:①根本: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市场原料②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明治维新后,确立了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③为摆脱经济危机,转移民众注意力④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割地: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另加3000 万两“赎辽费”;开口: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设厂: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表明日本公开资本输出。
(3)影响:(中国)①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②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③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④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边练新军⑤双半社会大大加深(日本)①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原料、资本、市场②日本的国际地位提高三、思想文化1、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时间:19C60——90 年代)(1)背景:内忧外患,维护清王朝统治(2)含义:在维护自己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3)代表:奕?、冯桂芬、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4)影响:掀起了洋务运动;冲击了传统观念,保守的观念,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时间:19C70 年代)(1)原因: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西方资产积极思想的传入③洋务运动的弊端使一些人认识到只学技术不够,还应学习西方制度思想,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
(2)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3)评价:①对知识分子把注意力由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立了启蒙作用②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四、社会生活1. 生活方式——西化(1)表现:①服装:西装;②食:西式餐馆;③娱乐:1872《申报》——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2)原因:①西方物质文明的冲击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进步思潮产生(3)影响:物质文化水平提高,改善人民生活,思想观念变化,价值观念变化局限:变化只局限在通商口岸及沿海地区,内地和农村变化不大2. 教育:起步:洋务运动①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科技人才、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②创办近代海军3. 交通运输①1872 上海轮船招商局——标志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②1881 开平——胥各庄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③1909 京张铁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④1918 航空业起步⑤1896 “大清邮政局”成立⑥1920 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⑦1877 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人们生活丰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