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SO2污染及其治理技术

合集下载

国内外SO2污染及其治理技术..

国内外SO2污染及其治理技术..

科技论文写作---国内外SO2污染及其治理技术国内外SO2污染及其治理技术摘要:论述了二氧化硫的来源及造成污染的原因,从燃煤脱硫技术包括燃前脱硫、燃中脱硫和燃后脱硫(烟气脱硫)三个方面说明目前国内外二氧化硫的治理方法与技术。

Abstract :It is discussed the sources and reasons of pollution to Sulfur dioxide , In recent years ,many management had improved to reducing emissions of sulfur dioxide ,including desulfurization before burning ,desulfurization in burning and after.关键词: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方法Key words : Sulfur dioxide ,pollution ,management一、二氧化硫的来源及危害二氧化硫作为大气污染物之一,引起酸雨,土壤酸化等严重环境问题,就国内的二氧化硫污染源来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硫酸厂尾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2)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硫:如铜、铅、锌、钴、镍、金、银等矿物,都含硫化物,在冶炼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3)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约占75%,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且多为高硫煤(w (s)> 2.5%),其贮量约占煤炭总贮量的20%~25%[1]。

在全国煤炭的消费中,占总量84%的煤炭被直接燃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特别是火力发电站及炼焦化工等行业),燃煤二氧化硫排放占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5%以上,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二氧化硫是具有窒息性臭味的气体,它对人类和其它生物均有危害性,二氧化硫进入血液,能破坏酶的活力,损害人的肝脏。

它的主要危害是伤害呼吸道,产生炎症,当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572.5 mg/m3 时,会使人呼吸困难,机体免疫力受到明显抑制; 浓度大于715.6 mg/m3 时,可以导致死亡。

二氧化硫专项整治方案

二氧化硫专项整治方案

一、背景二氧化硫(SO2)作为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特制定本专项整治方案。

二、整治目标1. 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确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2. 提高空气质量,降低二氧化硫浓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3.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整治范围1. 工业企业:钢铁、焦化、水泥、砖瓦窑等行业;2. 燃煤锅炉、工业窑炉;3. 散煤燃烧、散乱污企业及餐饮服务企业;4. 其他涉及二氧化硫排放的领域。

四、整治措施1. 产业结构调整(1)推进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搬迁退出;(2)加快清理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污染企业;(3)限制、淘汰落后产能;(4)整合、提升传统产业集群,实现源头治理。

2. 工业企业深度治理(1)巩固提升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成果;(2)推进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3)强化燃煤电厂原料煤硫份管控;(4)推动淘汰落后治理设施,对采用脱硫除尘一体化、脱硫脱硝一体化等低效治理工艺的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实施改造升级;(5)提升砖瓦行业污染治理水平,尽快完成在线监测设施安装调试联网工作,实现工程减排。

3. 散煤治理(1)加快制定2023年清洁取暖实施方案;(2)进一步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提高集中供热率;(3)扩大禁煤区划定范围,提前谋划,及早动手开展禁煤区散煤治理;(4)严格煤炭源头准入管理。

4. 散乱污企业整治(1)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发现一处,取缔一处;(2)加大三烧禁烧力度,严禁出现违规焚烧现象。

5. 餐饮服务企业治理(1)加强餐饮油烟治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2)督促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确保油烟达标排放。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检查;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整治工作顺利开展;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4. 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5.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持续巩固。

列举so2吸收法废气治理技术

列举so2吸收法废气治理技术

列举so2吸收法废气治理技术
so2(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是油烟、工业煤燃烧、燃煤发电等产生
的废气排放中,最主要的一种污染物。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需要采用有效的so2吸收法废气治理技术。

so2吸收法废气治理技术主要是采用吸收剂将so2从废气中吸收,然后经过一
系列的处理技术,达到排放国家制定的标准。

so2吸收法废气治理技术主要包括:
1)脱硫反应器:脱硫反应器是一种利用脱硫剂将so2脱离废气中的有效方法。

常见的脱硫剂有火山灰、石膏、活性碳等。

反应副产生的水溶液可收集,并活用作新的脱硫剂。

2)吸收塔:吸收塔是一种利用吸收剂吸收so2的有效方法,常用的吸收剂有
碱溶液、碳酸钠溶液、氧化铝粉和活性炭。

靠喷雾、层流等方法使吸收剂与排出的废气进行接触,从而达到完全的吸收功能。

3)脱硫活性炭吸收塔:将生产所得的活性炭固体粒悬浮在流体中,利用活性
炭对so2的吸附作用,将so2从废气中吸收,从而减少排污量。

上述技术实施后,可对各种发电、煤矿厂Job放的废气污染物so2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排放,实现良好的治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国内外二氧化硫污染及其治理技术

国内外二氧化硫污染及其治理技术

国内外二氧化硫污染及其治理技术摘要:SO2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开展,我国的电力工业持续、稳定增长,但我国SO2污染日趋严重。

本文简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来源、危害,对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脱硫技术、工艺及其优缺点做了介绍,并从技术先进性、针对性、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对各种工艺技术进展了评价。

关键字:二氧化硫来源危害污染治理1.二氧化硫来源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式为SO2。

二氧化硫产生主要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来源。

最重要的自然来源是火山喷发, 另一些二氧化硫的自然来源有森林火灾和其他的自然燃烧、生物腐烂和有机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特别是海洋浮游生物和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1]。

二氧化硫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各种工业与制造业的生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等,生产过程中煤和石油的燃烧都会排放出二氧化硫。

2.二氧化硫治理的必要性SO2的污染属于低浓度、长期污染,它的存在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安康、工业生产、建筑物及材料等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SO2对人体安康的影响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与呼吸器官作用,引起或加重呼吸器官的疾病。

SO2往往被飘尘吸附,SO2和飘尘的协同效应使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如果与水混合,再与皮肤接触,便有可能发生冻伤。

与眼睛接触时,会造成红肿和疼痛[2]。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局部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响,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

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

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3]。

SO2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叶面气孔进入植物体,如果其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本体的自解机能就会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使其生长缓慢,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低,严重时会枯死。

论述大气中so2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措施

论述大气中so2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措施

一、大气中SO2的危害二氧化硫(SO2)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其来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燃烧、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

大气中的SO2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SO2的主要危害:1. 对健康的危害:大气中的SO2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高浓度的SO2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SO2还会加剧心脏病、肺部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 对环境的危害:SO2在大气中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导致酸雨的形成。

酸雨对土壤、湖泊、河流及其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影响农作物种植和生态平衡。

3. 对建筑物的危害:SO2会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硫酸气体,对建筑物和文物造成侵蚀。

长期受到硫酸气体侵蚀的建筑物容易出现腐蚀和褪色现象。

二、大气中SO2的治理技术措施针对大气中SO2的危害,各国纷纷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包括加强监测和管控、优化工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等。

1. 加强监测和管控: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物监测网络,及时了解大气中SO2的浓度分布及变化规律。

通过制定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企业的监管和管理,限制污染物排放。

2. 优化工业结构:鼓励和支持高污染产业向低污染产业转移,推动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SO2的排放。

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淘汰和整治力度,逐步削减传统工业的产能。

3. 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2排放。

改善燃煤电厂和工业企业的燃烧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SO2的排放。

4. 治理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开发高效、低成本的SO2治理技术。

例如采用烟气脱硫技术,利用石膏湿法脱硫、石灰-石膏法脱硫、以及先进的干法脱硫技术等,降低排放浓度。

5. 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借鉴和引进先进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共同应对全球大气污染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吸收国际成熟经验,共享我国环保治理成果。

论述大气中so2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措施

论述大气中so2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措施

在当今全球环境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大气污染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中,二氧化硫(SO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重要成员,其危害不容忽视。

本文将深入论述大气中 SO₂的危害,并详细探讨相应的治理技术措施,以期为减少 SO₂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大气中 SO₂的来源SO₂的来源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化石燃料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是 SO₂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燃烧过程中,硫元素会转化为 SO₂释放到大气中。

尤其是在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等燃烧设备中,SO₂的排放量较大。

(二)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如铜、铅、锌等的冶炼,也会产生一定量的SO₂排放。

(三)化工生产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硫酸生产、合成氨生产等,也会伴随 SO₂的产生。

(四)交通运输机动车尾气排放中也含有一定量的 SO₂,但相对于其他来源,其排放量相对较小。

二、SO₂的危害(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SO₂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对人体呼吸道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 SO₂环境中,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加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SO₂还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的输氧功能,导致组织缺氧,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等。

(二)对环境的影响1. 形成酸雨SO₂与大气中的水蒸汽、氧气等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随降水(如雨水、雪、雾等)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酸雨会对土壤、水体、植被等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土壤酸化、肥力下降,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酸雨还会加速建筑物、文物古迹等的腐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影响植物生长SO₂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力,使植物叶片变黄、枯萎,甚至逝去。

长期暴露在 SO₂污染环境中的植物,其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新途径

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新途径

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摘要:二氧化硫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对其的治理是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方面。

本文阐述了二氧化硫的污染现状以及治理二氧化硫烟气的主要方法,为烟气脱硫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二氧化硫污染治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1.国内二氧化硫污染状况国内的二氧化硫污染源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硫酸厂尾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2)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硫;(3)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约占75%,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且多为高硫煤(w(s)>2.5%),其贮量约占煤炭总贮量的20%~25%。

在全国煤炭的消费中,占总量84%的煤炭被直接燃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特别是火力发电站及炼焦化工等行业),燃煤二氧化硫排放占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5%以上,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因此如何控制和治理二氧化硫污染,是国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

2.二氧化硫污染的治理方法要实现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目标,关键是加快国产脱硫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

目前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方法分三种(湿法、干法和半湿半干法),处理技术分为大致分为四类,既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燃烧后烟气脱硫以及煤转化过程中脱硫,其中其中湿法烟气脱硫(FGD)以其良好的性能得到广泛应用[1],被认为是控制二氧化硫污染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2.1湿法脱硫湿法烟气脱硫是指应用液体吸收剂,洗涤含二氧化硫烟气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湿法脱硫工艺应用最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2.1.1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实用业绩最多,运行状况最稳定的脱硫工艺[2],其突出的优点是:①脱硫效率高(有的装置Ca/S=l时,脱硫效率大于90%);②吸收剂利用率高,可大于90%;③设备运转率高(可达90%122上)。

该法已有近三十年的运行经验,石膏副产品可回收利用,亦可抛弃处置。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案例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案例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案例近年来,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各国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研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本文将介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

一、大气污染治理技术1.1 燃煤电厂脱硫技术燃煤电厂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脱硫技术可以减少煤烟中的二氧化硫排放。

最新的研究表明,采用湿法石膏脱硫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硫排放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实现了煤电行业的环保排放。

1.2 移动源排放控制技术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世界各国积极推广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低排放车辆,同时加强尾气净化技术的研发。

最新的进展是采用先进的三元催化转化器和颗粒捕集器,能够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保护空气质量。

二、水污染治理技术2.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污染物的方法。

在最新的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和水体修复中。

利用生物反应器和植物修复等技术,可以高效降解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并将水质恢复到可接受的标准。

2.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特殊膜材料来分离污染物和清洁水的方法。

最新的研究表明,采用纳滤、超滤和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可以高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等污染物,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资源。

三、土壤污染治理技术3.1 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将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物质的方法。

最新的研究发现,采用微波加热热解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处理污染土壤。

这种技术具有能耗低、处理效果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中。

3.2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修复土壤污染的方法。

最新的进展是将转基因植物引入土壤修复中,利用其抗性和吸附能力,可以迅速修复受污染土壤的环境。

四、应用案例4.1 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治理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

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机动车使用、关闭高污染企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SO2污染及其治理技术1. SO2的来源当前我国的空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 主要污染是烟尘和SO2。

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目前共装备工业锅炉约42万吨, 年消费原煤12亿吨。

2000年我国燃煤排放的SO2已达2042万吨, 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7%( 见表1) , 主要来自燃煤发电厂、工业锅炉、生活民用三个方面。

2000 年52.3%的北方城市和37.5%的南方城市SO2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06mg /m3 )。

尤是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城市,SO2污染尤为严重,由于SO2是酸雨的成因物质,目前我国的酸雨污染也十分严重,污染范围不断扩大,降水酸度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至今,已形成四个明显的污染区: 一是西南酸雨区; 二是湘赣浙酸雨区; 三是厦门、福州的东南污染区; 四是以青岛为中心的控治区。

此外,石家庄、太原地区酸雨污染也在日益恶化。

严重的酸雨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使得我国的经济损失严重,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 1999年酸雨污染仅给森林和农作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几百亿元。

因而,SO2的控制刻不容缓。

国家环保局于1998年列出了全国首批SO2控制区及酸雨控制区范围,制定了SO2及酸雨控制目标。

并在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行动中,加大了治理大气污染的投资力度,实施了一系列防治措施。

此时,了解我国SO2污染现状及其成因,对于制定我国SO2污染控制对策,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及工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造成SO2排放量大,局部地区SO2污染严重。

(2)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主要靠内涵扩大再生产,导致盲目无序地发展小火电以及容量小的锅炉投产运行。

(3) 由于不少城市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与建设时,未能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来把能源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切实解决城市能源结构与分配布局,集中供热、供气、热电联产、型煤等一系列问题。

如1991 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仅2.76亿m2 , 热电联产供热中, 生活和采暖用热仅占15%, 而国家规划要求至2000年采暖地区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要达到54 亿m2,集中供热普及率提高到50%[1]。

表1 SO2 来源及占总排放量比例来源占总排放量的比例1.煤炭燃烧87燃煤发电厂24.8工业锅炉32.5工业炉窑7.1铁路机车 2.8生活民用19.82.其他(冶金、化工厂、石油燃烧)13合计100(4) 工业型煤和炉前成型煤技术研究进度缓慢。

用型煤替代原煤燃烧, 可提高锅炉热效率5%, 节煤10%左右,减少SO240% (加固硫剂),但由于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未能被大多数企业采用,尤其是工业型煤普及率低。

(5) 煤种供应不对路,煤炭洗选加工及动力配煤能力差,使高硫、颗粒煤粉直接入炉造成污染。

(6) 脱硫技术没有得到普遍使用(特别是中小污染源基本没有采取脱硫措施) , 脱硫技术开发滞后。

2.除SO2的目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两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2]。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能源结构分析表明,煤炭占我国能源总量的75%以上[3]。

预计到2050年,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会改变。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煤炭的消耗量正在以平均ll%的速率逐年递增,而且传统的燃煤方式,必然会造成我国严重的SO2污染和烟尘污染。

因SO2排放造成了我国40%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危害,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高达l100亿元[4]。

因此,控制燃煤污染、减少SO2排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据统计,1995年全国煤炭产量13.6亿t,煤炭消费量达13.5亿t。

化石燃料燃烧,尤其是原煤的大量直接燃烧,加之燃烧设施基本未配套脱硫脱氮等排气净化装置,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1995年,全国SO2排放量已达2370万t;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40%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将继续增长,而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又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近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因此,结合我国国情,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控制酸雨和SO2污染,不仅是保护环境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七五”以来,我国政府逐步加强酸雨和SO2污染控制的研究,并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及政策措施,逐步使酸雨和SO2污染蔓延的趋势得到遏制。

2.1 SO2排放状况近年来,随着经济和能源消耗快速增长,我国SO2排放呈逐步上升趋势。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及能源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同地区SO2排放存在较大差异。

SO2排放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四川、河北、山西、河南、贵州、江苏等。

2.2 城市SO2污染状况城市SO2污染属局地性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居民生活、采暖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SO2引起的。

SO2大量排放使城市SO2排放十分严重,其中西南高硫煤产区和中西部能源基地及部分北方重工业城市排放量较大,而沿海城市和工业不发达的中小城市较小。

2.3 酸雨污染现状80年代,全国的酸性降水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北方除少数几个城市外,大部分地区降水为中性。

90年代以来,酸雨出现的区域较2& 年代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酸雨区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千米。

10年来年均降水PH值分布基本上维持了近年来形成的格局,即年均PH值小于5.6 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及四川盆地。

华中、华南、西南及华东地区存在酸雨污染严重的中心区域;北方地区只有局部区域出现过酸雨。

从各酸雨区域逐年变化的情况看,80年代以重庆、贵阳为代表的西南地区是我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90年代以来,以长沙、株洲、赣州、南昌等城市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污染水平超过西南酸雨区,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中心区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频率最高达90%以上,已达到“逢雨必酸”的程度;以遵义、宜宾、南充和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西南酸雨区近年来虽有所缓和,但仍维持在较严重的水平;华南酸雨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东部地区,总体格局变化不大。

华东酸雨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小尺度上的污染格局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较华中、西南酸雨区弱。

其分布范围较广泛,覆盖苏中南、皖东、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东沿海酸雨区呈现出以南京—常州、临安—杭州—宁波及福州—厦门3个分中心的空间格局.研究表明,我国酸雨的化学特征是PH值低,硫酸根、铵和钙离子质量浓度远远高于欧美国家,而硝酸根质量浓度则低于欧美,酸性降水中硫酸根的当量比大约为6.5:1,属典型的硫酸型酸雨。

可见,控制SO2排放总量是抑制我国酸雨污染发展的关键所在。

3 国内外对SO2 的治理要实现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目标,关键是加快国产脱硫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

国内外早已对SO2脱硫进行研究,治理SO2烟气的方法有上百种[5]。

目前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方法分三种(湿法、干法和半湿半干法),处理技术分为大致分为四类,既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燃烧后烟气脱硫以及煤转化过程中脱硫,其中其中湿法烟气脱硫(FGD)以其良好的性能得到广泛应用[6],被认为是控制二氧化硫污染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脱硫技术中, 大多数采用的方法仍然是烟气脱硫。

烟气脱硫的方法按吸收剂和脱硫产物含水量的多少可分为两类: ①湿法, 即采用液体吸收剂洗涤以除去SO2; ②干法, 用粉状或粒状吸收剂、吸附剂或催化剂以除去SO2。

按脱硫产物是否回用可分为回收法和抛弃法。

按照吸收SO2后吸收剂的处理方法可分为再生法和非再生法( 抛弃法) 。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外治理SO2的方法:3.1 湿法脱硫湿法烟气脱硫是指应用液体吸收剂,洗涤含二氧化硫烟气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湿法脱硫工艺应用最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3.1.1石灰石( 石灰) —石膏法石灰石—石膏法是利用石灰石—石膏作为吸收剂与烟气中SO2发生反应, 反应机理[7]如反应式:SO2+H2O→H2SO3H 2SO3→H++HSO3-→2H++ SO32-CaCO3→Ca2++CO32-CaO+H2O→Ca(OH)2→Ca2++2OH-Ca2++SO32-→CaSO3CaSO3+2H2O+1/2O2→CaSO4·2增加烟气中SO2与浆液的接触时间、提高浆液的循环量、合理控制浆液的值,有利于烟气的吸收; 从吸收过程来看, 浆液的值对吸收率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控制浆液合适的值非常重要。

根据吸收过程的汽液平衡可知,低温有利于SO2的吸收。

烟气先经热交换器处理后,进入吸收塔,在吸收塔里SO2直接与石灰浆液接触并被吸收去除。

治理后烟气通过除雾器及热交换器处理后经烟囱排放。

吸收产生的反应液部分循环使用,另一部分进行脱水及进一步处理后制成石膏。

工艺流程图如图1该工艺特点[8]: 本法是世界上应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运行可靠的脱硫工艺。

其原理简单; 脱硫率高( 79%) ; 钙硫比低( ≈1.0);吸收剂价廉易得;副产品石膏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能适应大容量机组、高浓度SO2 含量的烟气条件。

但其工艺较复杂,投资和运行费用都很高,占地面积大;当烟气中SO2波动比较大时,石灰石量难以控制,浆液的值很难处于最佳状态,生成的CaSO3和CaSO4容易堵塞管道和设备。

因而适用于大型企业、资金较宽裕的项目。

3.1.2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脱硫方法是利用机械或气流的力量将吸收剂分散成极细小的雾状液滴,雾状液滴与烟气形成比较大的接触表面积,在气液两相之间发生的一种热量交换、质量传递和化学反应的脱硫方法。

一般用的吸收剂是碱液、石灰乳、石灰石浆液等,目前绝大多数装置都使用石灰乳作为吸收剂。

一般情况下,此种方法的脱硫率65%~85%.目前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丹麦、瑞典等国应用较多。

其优点: 脱硫是在气、液、固三相状态下进行,工艺设备简单,生成物为干态的CaSO3、CaSO4,易处理,没有严重的设备腐蚀和堵塞情况,耗水也比较少。

该法脱硫率较高,烟气经喷雾后,温度可高于75℃,不需装设烟气再循环加热设备。

缺点:自动化要求比较高,吸收剂的用量难以控制,吸收效率不是很高.其占地面积仍然较大,运行费用亦不低。

该法适用于各种含硫量煤种,特别适合于已有电站加装脱硫系统的改造。

3.1.3 亚硫酸钠法该法在国外应用甚广, 处理的烟气量可达427m3/s, 烟气中SO2体积百分比以0.15~3.0 为宜, 因此可适用于发电厂、硫酸厂等大型企业。

例如美国新泽西洲奥林公司应用该法脱除硫酸尾气中的SO2,其吸收器处理的尾气量为21m3/s,处理前后尾气中SO2的体积百分比分别为0.6%及小于0.03%,脱除率大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