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综述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美的二维晶体结构 无法在
非绝对零度稳定存在
1、发现之路
实验物理学家及材料学家与理论物理学家不同, 他们不喜欢被理论所束缚。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罗德尼·鲁夫 (Rodney Rouff,当时在华盛顿大学)曾尝试着将石墨在硅片上摩擦,并深信采 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可获得单层石墨烯,但很可惜他当时并没有对产物的厚度 做进一步的测量。
沃尔特德伊尔在2010年11月17日给诺贝尔奖
美国哥仑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菲利普·金(Philip Kim)也利用石 墨制作了一个“纳米铅笔”,在一个表面上划写,并得到了石墨薄片,层数最 低可达10层。
可以说,他们离石墨烯的发现仅一步之遥,诺贝尔奖的史册有极大可能会因他 们的进一步工作而改写。命运之神最终没有眷顾他们,而是指向了大洋彼岸 的英国曼彻斯特wk.baidu.com学的两位俄裔科学家。
1、发现之路
“二维结构”从想象到现实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形成的单原子层二维晶体,其厚 度为0.335nm,碳原子规整的排列于蜂窝状点阵结构单元之中。电子显微 镜下观测的石墨烯片,其碳原子间距仅0.142nm。
1、发现之路
Mather of all graphitic forms
C60
1、发现之路
诺沃肖罗夫、盖姆教授的 First paper about graphene
1、发现之路
撕胶带法
Graphene films. (A) Photograph of a multilayer graphene flake with thickness ~3 nm on top of an oxidized Si wafer. (B) AFM image of 2 m by 2 m area of this flake near its edge (C) AFM image of single-layer grapheme. (D)SEM image of one of our experimental devices prepared from FLG. (E)Schematic view of the device in (D).
Carbon Graphite nanotube
石墨烯可看作是其他维数碳质材料的基本构建模块,它可以被包成
零维的富勒烯,卷成一维的碳纳米管或堆叠成三维的石墨。
A.K. Geim & K.S. Novoselov, The rise of graphene, Nat. Mater. 6, 183-191 (2007).
早在1934年,朗道(L.D. Landau)和佩尔 斯(R. E. Peierls)就指出准二维晶体材料 由于其自身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在常温 常压下会迅速分解。
1966年,大卫·莫明(David Mermin)和 赫伯特·瓦格纳(Herbert Wagner)提出 Mermin-Wagner理论,指出表面起伏会 破坏二维晶体的长程有序。
石墨烯介绍
目录
1、发现之路 2、特性简介 3、制备方法 4、表征方法 5、应用前景
1、发现之路
在过去的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从零维的 富勒烯,一维的碳纳米管,到二维的石墨 烯不断被发现,新型碳材料不断吸引着世 界的目光。
1、发现之路
富勒烯在发现之前已经有很多科学家预测到球形 碳结构的存在,但是富勒烯却和很多科学家擦肩 而过。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科学家在模拟星际 尘埃的实验中意外发现了完美对称的球形分子— C60。
1、发现之路
对于碳纳米管的发现者,科学界一直存在 着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NEC公司发明 的电镜的协助之下,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了 一维碳纳米管的“风采”。
1、发现之路
“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发现可以说是“意外之美”,然 而“石墨烯”的发现却很曲折。
科学家经过热力学计算得出二维碳晶体热力学不稳定,无 法稳定存在,但是科学家却从未放弃对其探索的努力。
1、发现之路
“胶带成就诺贝尔奖”
2010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0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 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1、发现之路
2004年,两位科学家通过使用胶带反复剥离石墨的方法在绝缘基底上获得 了单层或少层的石墨烯并研究其电学性能,发现其具有特殊的电子特性以及优 异的电学、力学、热学和光学性能,从而掀起了石墨烯应用研究的热潮。
1、发现之路
盖姆在2010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回顾了 石墨烯的发展史,认可了前人对薄层石墨的 早期研究工作。其中有部分工作早在20世纪 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2004年更早一篇关于石墨烯表征的论文
其实,同盖姆和诺沃肖罗夫工作更接近的是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沃尔特德伊尔(Walt de Heer)关于SiC外延生长石墨烯的研究。
1984年,谢米诺夫(G. W. Semenoff)得出与波函数方程类似的狄拉克(Dirac)方程。 1987年,穆拉斯(S. Mouras)才首次使用“graphene”这个名称来指代单层石墨片(石 墨烯)。
1、发现之路
在进行理论计算时,石墨烯一直是石墨以及后来出现的碳纳米管 的基本结构单元。但传统理论认为,石墨烯也只能是一个理论上 的结构,不会实际存在。
直至2004年,Geim教授带领其课题组运用机械剥离法成 功制备石墨烯,推翻了“完美二维晶体结构无法在非绝对 零度下稳定存在”的这一论断。
1、发现之路
“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发现可以说是“意外之美”,然而“ 石墨烯”的发现却很曲折。从理论上对石墨烯的预言到实验上 的成功制备,经历了近60年的时间。
1947年,菲利普华莱士(Philip Wallace)就开始研究石墨烯的电子结构。 1956年,麦克鲁(J. W. McClure)推导了相应的波函数方程。 1960年,林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诺贝尔化学奖、和平奖双料得主)曾质疑过石 墨烯的导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