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风险.ppt
合集下载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ppt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5097c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1.png)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 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配备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 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防震减灾的措施
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体系
建立地震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地震活动,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加强建筑抗震设计: 提高建筑物抗震性 能,减少地震灾害 损失
开展防震减灾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防 震减灾意识和自救 互救能力
员伤亡
维护社会稳定
防震减灾可以减少灾害损失, 降低社会风险
防震减灾可以提高社会应对 灾害的能力,增强社会稳定
性
防震减灾是保障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防震减灾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预警系统, 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提高应急能力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公 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推进防震减灾的法制建设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建立和完善防震减灾应急管 理体系
制定和完善防震减灾法律法 规
加强防震减灾科技研发和应 用,提高防震减灾科技水平
强化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防震减 灾意识
建立志愿者队伍, 参与防震减灾工 作
鼓励企业参与, 提供资金和技术 支持
制定应急预案:确 保地震发生后能够 迅速、有序地开展 救援和灾后重建工 作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
建立地震监测网络:覆盖全国,实时监测地震活动 提高地震预警技术: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差异,提前预警 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地震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确保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置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
![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f2cf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8.png)
加强房屋各部分的连接和 支撑,确保房屋在地震作 用下不发生散架和倒塌。
城市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增设抗震支撑
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增设 抗震支撑,提高建筑物的 整体稳定性。
加固结构构件
采用加大截面、粘贴钢板 、碳纤维加固等方法,对 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提高构件的抗震能力。
加强隔震减震措施
采用隔震支座、阻尼器等 隔震减震措施,减小地震 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救治过程中,要及时将伤员转运送医。用担架等物品将伤员 转运至安全地点,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05
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
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地震烈度与设防等级
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确 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
。
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 用功能,将建筑物划分为 甲、乙、丙、丁四类,分 别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措
地震成因
地震的主要成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塌陷和人为因素等。其中,地 壳板块运动是地震最主要的成因,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和板块相互作用, 导致地壳应力不断积累,最终引发地震。
地震分类与特点
地震分类
根据震源深度、震级大小和地震序列等特点,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 和人工地震等。
预警信息发布途径
广播、电视
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公众发布地 震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紧急避震 措施。
手机短信、APP推送
通过手机短信、APP推送等方式向用 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确保信息覆盖 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03
地震应急避险措施
家庭防震准备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联系方式 、集结地点和逃生路线。
地震活动规律
地震活动具有时间上的不均匀性、空间上的集中性和强度上的差异性等特点。通 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某些地区的地震活动存在周期性、迁移
城市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增设抗震支撑
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增设 抗震支撑,提高建筑物的 整体稳定性。
加固结构构件
采用加大截面、粘贴钢板 、碳纤维加固等方法,对 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提高构件的抗震能力。
加强隔震减震措施
采用隔震支座、阻尼器等 隔震减震措施,减小地震 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救治过程中,要及时将伤员转运送医。用担架等物品将伤员 转运至安全地点,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05
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
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地震烈度与设防等级
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确 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
。
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 用功能,将建筑物划分为 甲、乙、丙、丁四类,分 别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措
地震成因
地震的主要成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塌陷和人为因素等。其中,地 壳板块运动是地震最主要的成因,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和板块相互作用, 导致地壳应力不断积累,最终引发地震。
地震分类与特点
地震分类
根据震源深度、震级大小和地震序列等特点,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 和人工地震等。
预警信息发布途径
广播、电视
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公众发布地 震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紧急避震 措施。
手机短信、APP推送
通过手机短信、APP推送等方式向用 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确保信息覆盖 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03
地震应急避险措施
家庭防震准备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联系方式 、集结地点和逃生路线。
地震活动规律
地震活动具有时间上的不均匀性、空间上的集中性和强度上的差异性等特点。通 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某些地区的地震活动存在周期性、迁移
地震安全教育知识普及PPT课件
![地震安全教育知识普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6d05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7.png)
关于城市
地震安全教育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 表现形式。
地震安全教育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 表现形式。
地震安全教育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 表现形式。
关于山区
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 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 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
关于海上
地震安全
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 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 安全教育。
地震安全
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 教育地震安全教育。
地震安全
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 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 安全教育。
Part 2 地震征兆
通过物理现象 通过观察水位
感谢聆听
地震
安全知识教育普及
目 录
01 地震的危害 02 如何预防地震 03 地震征兆 04 如何自救
Part 1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成因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年约有 500万次。一般情况下,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才会有感觉。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 年约有500万次。一般情况下,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才会有感觉。
震前,地下水的水位往往会发生异常变化,有时甚至会喷出地面。有 时还会发生水质的变化,如变味、变色、出气泡等。
Part 3
如何预防地震
防震安全ppt课件
![防震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a71f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d.png)
学习和演练
了解正确的地震应对方法
学习正确的地震应对方法,包括室内、室外、行驶中的避 震技巧和方法。
定期进行地震疏散演练
定期进行地震疏散演练,提高家庭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加强消防和急救技能的学习
学习消防知识和急救技能,能够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有 效的救援措施。
防震安全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17
目录
• 引言 • 地震的危害 • 防震安全知识 • 避震技巧 • 结语
引言
01
地震的危害
01
建筑物损毁
地震可能导致房屋、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制定
应急预案,了解并熟悉居住地的地震风险,制定家庭应急预案,包括紧
急联络、避难所选择、疏散路线等。
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应尽快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如路边、街角等,以减少地震带来的伤 害。
结语
05
提高防震安全意识
了解地震的危害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桥梁和道路等基础设施都可能受到破坏,同时还会引发次生灾害 ,如火灾、泥石流等。此外,地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供水、供电系统的故障
地震可能对供水、供电系统造成损坏,导致供水、供电中断。
公共设施的破坏
地震可能对一些公共设施造成破坏,如通讯、广播电视等,影响正 常生活。
次生灾害
01
02
03
火灾
地震可能引发火灾,导致 更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泥石流
在山区等地,地震可能导 致泥石流,严重威胁生命 和财产安全。
其他自然灾害
进行房屋加固改造
对于老旧房屋或可能存在结构问题的房屋,可以进行加固改造以增 强其抗震能力。
综合实践:地震抗灾应急知识 课件(共19张PPT).ppt
![综合实践:地震抗灾应急知识 课件(共19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1996e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0.png)
全球地震统计情况
8级以上每年1--2次 7级每年10--20次
6级每年100--200次 5级每年1000--2000次
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中国陕西华县 的8.0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前者确 凿一些,广大灾民病死、饿死,数百 里山乡断了人烟,估计死亡83万余人。
室内避震
就地就近,保护自己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 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 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
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 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
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室外避震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 过街桥、立交桥; • 高烟囱、水塔下 •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被救机会。如
果周围有被埋压的人试着与其对话,互相鼓励
第四部分
制作家庭应急包
制作家庭应急包
物品清单:
1、防灾求救类,3000赫兹防灾应急高频哨、10 米反光逃生绳绳; 2、防灾照明类,3-4小时特制蜡烛、防风防水双 头火柴、便携型多功能应急手电; 3、防灾防护类,防尘口罩、防滑手套、防灾应急 雨衣、地震日本专用压缩毛巾手套; 4、防灾生活类,保温应急毯、保温帐篷、超薄保 温睡袋、多功能折叠铲中号、15L折叠水桶、多功 能工具斧头、多功能钳; 5、防灾急救类,急救包空包、创可贴、创可贴、 纱布绷带、绷带、棉球、金属镊子、剪刀、无纺布 胶带、酒精消毒片、棉签。
遇到火灾时:
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 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 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 风而进。
地震防范知识主题班会PPT课件
![地震防范知识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067d2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c.png)
地震预防宣传教育
地震预防宣传
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宣传海报,向公众传播地震预防知识,提高社会的地震防范意识。
地震应急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学校和社区地震应急知识培训,让大家了解地震前兆和应对措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地震应急演练
开展多样化的地震应急演练,让公众熟悉逃生路线和避难场所,掌握正确的避险方法。
地震预防科普
常备不懈
地震预防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确保安全。
地震保险的作用
风险保障
地震保险能够为灾后重建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减轻损失对个人和家庭的负担。
经济支持
在地震发生后,地震保险赔付金能够帮助人们恢复生活,重建家园。
社会稳定
地震保险的推广有助于增强公众的抗震能力,提高社会的整体抗灾水平。
在建筑物内的应对措施1保源自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保持头脑清晰
2
迅速寻找安全区域
远离窗户、大型家具和照明设备
3
躲避在坚固物体下
如桌子下或柱子旁,保护头部
4
远离电梯和楼梯
它们容易受损,可能会阻碍逃生
5
保持通讯畅通
随时关注政府和医疗救援信息
遇到地震时,建筑物内的应对措施包括保持冷静、迅速寻找安全区域、躲避在坚固物体下、远离电梯和楼梯,并保持通讯畅通。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确保人员安全。
地震响应机制和协调配合
快速响应
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快速组织救援和灾后重建。
跨部门协作
政府各部门需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应急救援的合力。
信息共享
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各方实时掌握情况,做出正确决策。
社会动员
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抢险救援及灾后重建中,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地震预防宣传
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宣传海报,向公众传播地震预防知识,提高社会的地震防范意识。
地震应急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学校和社区地震应急知识培训,让大家了解地震前兆和应对措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地震应急演练
开展多样化的地震应急演练,让公众熟悉逃生路线和避难场所,掌握正确的避险方法。
地震预防科普
常备不懈
地震预防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确保安全。
地震保险的作用
风险保障
地震保险能够为灾后重建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减轻损失对个人和家庭的负担。
经济支持
在地震发生后,地震保险赔付金能够帮助人们恢复生活,重建家园。
社会稳定
地震保险的推广有助于增强公众的抗震能力,提高社会的整体抗灾水平。
在建筑物内的应对措施1保源自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保持头脑清晰
2
迅速寻找安全区域
远离窗户、大型家具和照明设备
3
躲避在坚固物体下
如桌子下或柱子旁,保护头部
4
远离电梯和楼梯
它们容易受损,可能会阻碍逃生
5
保持通讯畅通
随时关注政府和医疗救援信息
遇到地震时,建筑物内的应对措施包括保持冷静、迅速寻找安全区域、躲避在坚固物体下、远离电梯和楼梯,并保持通讯畅通。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确保人员安全。
地震响应机制和协调配合
快速响应
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快速组织救援和灾后重建。
跨部门协作
政府各部门需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应急救援的合力。
信息共享
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各方实时掌握情况,做出正确决策。
社会动员
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抢险救援及灾后重建中,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地震安全防护安全教育PPT
![地震安全防护安全教育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39abb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9.png)
倒塌的学校 一所学校的宿舍支离破碎 等待医治的人
5
01 发生过的大地震
地震中的儿童01
地震中的儿童02
地震中的儿童03
6
PART 02
地震发生前兆
The Great Earthquakes in Recent Years
02 地震发生前兆
01
动物异常
• 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躁不安,饮食减少; • 一些猪羊不吃食,烦躁不安,乱跑乱窜; • 狗狂叫不止; • 鸡不进窝,惊啼不止; • 鸭不下水; • 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 • 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 • 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 • 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 • 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 • 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地底或山谷传来的 隆隆声
地震云
地震前指南针乱动
是在地震发生时,受震动波及之区 域上空所出现的光,地震过程中的 地光现象非常突出。
地声地震发生时,一小部分地震波 能量传入空气变成声波而形成的声 音。
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 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 橘红色等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 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
住平房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 到室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 及化学、煤气等工业设施;来不及跑时可以低于承重物的 姿势躲在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 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等容易形 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 电梯,更不能跳楼。
02 03
地下水异常
完整防灾减灾ppt课件
![完整防灾减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a75c4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e.png)
PART 04
防灾减灾自救知识
Add your content.Add your text content.Add your content.Add your content.Add your text content.Add your text content.Add your text content.
防灾减灾自救知识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预防为主,就是要把地震事件发生之后一时
的、被动的、消极的救灾活动,转变为地震事件发生之前长期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社会参与的防御行为。
而地震事件发生之前长期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社会参与的 防御行为的养成则是依靠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这就需要大量的、深入的、持久的、广泛的防震减灾的宣传和 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我们说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 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
防灾减灾日设立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 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 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 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 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全国防灾减灾日幼儿园防震知识科普与演练PPT课件全
![全国防灾减灾日幼儿园防震知识科普与演练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1f6bf9a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f.png)
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如何预防?
• 安全用火用电,不乱拉乱接电线 • 不在楼梯间、阳台堆放杂物,堵塞疏散通道 • 及时清理厨房抽油烟机、灶台上的油渍
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公共场所
1. 拨打119报警,按疏散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 2. 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本地将有暴雨发 生,或者已经出现明显 降雨,且降雨将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在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 雨 量 已 达 50 毫 米 以 上 , 且降雨将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在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 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 且降雨将持续。
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暴 雨 篇
• 关注当地天气预报,留意最新预报预警信息。暴雨中 行人尽快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中暂时避雨。
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由低至高分为四个等级,洪水蓝色预警( 小 洪水)、洪水黄色预警(中洪水)、洪水橙色预 警(大洪水)、洪水红色预警(特大洪水)。
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时刻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不要靠近马路边行走,避免掉入缺失井盖的各类排水井中。 经过积水区域时,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必须绕行并及时报告相 关部门。 户外时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并马上报告电力部门。
• 万一被埋别紧张。 • 一不哭喊二不慌, • 先防身体少受伤。 • 找水找食找地方, • 保存体力等救伤。
防震减灾小儿歌
➢ 在车上
• 乘车发现要地震,座椅扶手要抓紧。 • 车速放慢路边停,以免翻车伤了人。
➢ 在户外
• 户外避震较方便,远离建筑高压线。 • 避开路灯电线杆,夜晚不忘带手电。 • 大街之上有震情,开阔场所就地蹲。 • 注意高空有坠物,防止楼倒自保护。
如何预防?
• 安全用火用电,不乱拉乱接电线 • 不在楼梯间、阳台堆放杂物,堵塞疏散通道 • 及时清理厨房抽油烟机、灶台上的油渍
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公共场所
1. 拨打119报警,按疏散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 2. 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本地将有暴雨发 生,或者已经出现明显 降雨,且降雨将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在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 雨 量 已 达 50 毫 米 以 上 , 且降雨将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在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 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 且降雨将持续。
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暴 雨 篇
• 关注当地天气预报,留意最新预报预警信息。暴雨中 行人尽快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中暂时避雨。
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由低至高分为四个等级,洪水蓝色预警( 小 洪水)、洪水黄色预警(中洪水)、洪水橙色预 警(大洪水)、洪水红色预警(特大洪水)。
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时刻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不要靠近马路边行走,避免掉入缺失井盖的各类排水井中。 经过积水区域时,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必须绕行并及时报告相 关部门。 户外时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并马上报告电力部门。
• 万一被埋别紧张。 • 一不哭喊二不慌, • 先防身体少受伤。 • 找水找食找地方, • 保存体力等救伤。
防震减灾小儿歌
➢ 在车上
• 乘车发现要地震,座椅扶手要抓紧。 • 车速放慢路边停,以免翻车伤了人。
➢ 在户外
• 户外避震较方便,远离建筑高压线。 • 避开路灯电线杆,夜晚不忘带手电。 • 大街之上有震情,开阔场所就地蹲。 • 注意高空有坠物,防止楼倒自保护。
512防震减灾ppt课件
![512防震减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d004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9.png)
加强监督管理
政策与法规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07
CATALOGUE
防震减灾教育与培训
防震减灾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通过教育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
培养应急避险能力 教育公众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技能,降低地震灾害中的人 员伤亡。
04
CATALOGUE
地震预警与预报技术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及建设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
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波,利用电磁 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特性, 在地震波到达破坏地区前发出预
警信息。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包括地震监测网络、数据传输与 处理中心、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
部分的建设。
关键技术与挑战
提高监测精度和预警时效性,降 低误报率和漏报率。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防震减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 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02
CATALOGUE
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构造地震
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 破裂引起的地震,称 为结构性地震。
火山地震
由火山作用,如岩浆 活动、气体爆炸等引 起的地震。
塌陷地震
火山岩浆喷出后,地 下岩浆房空虚、塌陷 而引起的地震。
地震预报应用
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防震减灾措施。
综合应用与效果评估
结合地震预警和预报技术,开展综合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应对地震 灾害的能力。
05
CATALOGUE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1 2 3
历史地震资料分析法 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研究,分析地震活动的时 空分布规律,评估未来地震灾害的风险。
政策与法规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07
CATALOGUE
防震减灾教育与培训
防震减灾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通过教育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
培养应急避险能力 教育公众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技能,降低地震灾害中的人 员伤亡。
04
CATALOGUE
地震预警与预报技术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及建设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
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波,利用电磁 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特性, 在地震波到达破坏地区前发出预
警信息。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包括地震监测网络、数据传输与 处理中心、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
部分的建设。
关键技术与挑战
提高监测精度和预警时效性,降 低误报率和漏报率。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防震减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 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02
CATALOGUE
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构造地震
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 破裂引起的地震,称 为结构性地震。
火山地震
由火山作用,如岩浆 活动、气体爆炸等引 起的地震。
塌陷地震
火山岩浆喷出后,地 下岩浆房空虚、塌陷 而引起的地震。
地震预报应用
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防震减灾措施。
综合应用与效果评估
结合地震预警和预报技术,开展综合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应对地震 灾害的能力。
05
CATALOGUE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1 2 3
历史地震资料分析法 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研究,分析地震活动的时 空分布规律,评估未来地震灾害的风险。
防地震安全教育PPT课件
![防地震安全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211d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d.png)
定期开展防震安全检查,及时 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学生防震知识普及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地震知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应急 避险技能。
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网络等渠道,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防震意 识。
组织学生参加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意 识。
切断电源和火源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和火源,防止次生 灾害的发生。
组织疏散
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员工有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区域,确保 员工生命安全。
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指导
01
灾后评估
在地震发生后,对工作场所进行灾后评估,了解受损情况和恢复生产的
可行性。
02
恢复生产
根据灾后评估结果,制定恢复生产计划,组织员工清理废墟、修复设备
社会组织参与地震救援和重建工作支持
救援力量建设
社会组织应积极组建地震救援队伍,开展救援技能培训和演练,提 高救援能力。
物资筹措和运输
在地震发生后,社会组织应迅速筹措和运输救援物资,保障受灾群 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灾后重建支持
社会组织可参与灾后重建工作,为受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人力等 方面的支持,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学校定期举行防震演练
根据地震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全 校师生进行防震演练。
演练前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明 确演练目的、时间、地点、参与
人员和物资准备等。
演练过程中,注重指挥协调、信 息传递、应急处置等环节的演练 ,提高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师生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能力培养
教育师生掌握紧急疏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专家学者应深入研究地震现象,探索地震发生的机理和规律,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ppt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5224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8.png)
参与国际救援行动和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救援行 动:派遣救援队 伍,提供物资和 技术支持
合作项目:与国 际组织合作,共 同开展防震减灾 研究、培训和宣 传
国际交流:与各 国专家学者交流 经验,分享研究 成果
国际会议:参加 国际防震减灾会 议,了解最新动 态和趋势
为国际社会提供防震减灾的支持与帮助
提供技术支持:分享防震减灾的技术和经验
保障灾后恢复重建质量与安全
加强监管,确保施工质量和 安全
提高灾后重建工程的抗震性 能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安全 规范
加强灾后重建工程的环保和 可持续发展
05
防震减灾的国际合作与 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联合国减灾办公室(UNISDR):全球防灾减灾的主要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世界银行(World Bank):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 国际红十字会(International Red Cross):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 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促进地震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地震工程水平
灾知识
开展演练活动: 定期组织地震 应急演练,提 高公众应对地
震的能力
加强建筑抗震 设计:提高建 筑物的抗震性 能,减少地震
造成的损失
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地震预警 系统,及时发 布地震预警信 息,减少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
失
03
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措 施源自立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协调救援工作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流程和责任分工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确保救援物资的充足和及时供应
社会捐赠:鼓励社 会各界捐款捐物, 支持灾后重建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ppt课件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88dc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5.png)
03
地震预警系统 可以减少地震 造成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提高应急响应 能力。
04
地震预警系统 需要广泛的监 测网络和先进 的数据处理技 术,需要政府、 企业和公众的 共同努力。
应急救援体系
1
建
加强应急救援 物资储备,确 保应急救援物
资充足
2
制定应急预案, 定期进行演练, 提高应急救援
等次生灾害
经济损失:地震可能导 致大量财产损失,影响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01
02
03
04
直接破坏:地震引起的 房屋倒塌、道路桥梁断
裂等
人员伤亡:地震可能导 致人员伤亡,影响家庭
和社会稳定
防震减灾措施
2
建筑抗震设计
建筑选址:选择地质条件稳定、远 离地震带的地区
建筑材料:选用抗震性能好的建筑 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能力
4
建立应急救援 信息平台,实 现信息共享和
快速响应
防震减灾教育
3
地震科普宣传
01
地震成因:地壳运动、板块碰撞等
02
地震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
03
地震预警:地震监测、预警系统、预警信号等
04
地震逃生:避震原则、逃生技巧、自救互救等
05
地震救援:救援组织、救援装备、救援方法等
06
地震重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心理辅导等
01
技术交流:各国专家学 者在防震减灾技术领域 进行交流与合作,共享 研究成果
03
02
双边合作:各国政府之 间签订防震减灾合作协 议,共同应对地震灾害
04
援助与支持:国际社会 为受灾国家提供援助和 支持,帮助其恢复重建
地震安全主题班会课件(22张PPT)
![地震安全主题班会课件(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c70b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a.png)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 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 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如何应对地震
避震秘笈:高楼住户别往外跑
什么样的方法能避险
假如地震真的来了,二层以上的住户千万别往外跑,首先应该找个最安全的 角落躲起来。因为破坏性地震从感觉到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只有12秒的时 间,跑出去根本来不及,反而更危险。而且你也不要去关电关水关气等,在分 秒必争的情况下,请相信我们的水电气等部门的应急措施,他们会在第一时 间切断电源关掉水闸气阀等。
街桥上停留。
03
山区自救
避免在山崖下、岩石下、河水旁躲避, 防止滚石、滑坡、涨水等意外情况对人
体造成伤害。
4
如何自救互救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内容完整)
如何自救互救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 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 自救。
01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者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颠动、地 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等。
地光明亮而恐怖 地声强烈而怪异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地震征兆
大震时人们的感受
身体严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动。 突然出现的灾变使人们产生巨大的恐惧 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烟尘,伴有火灾时更是浓烟 滚滚,尘雾弥漫。
例如: 一个6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8级=30个7级=900个6级=27000个5级
汶川的8级地震,相当于投放了900个广岛原子弹
2
如何应对地震
避震秘笈:高楼住户别往外跑
什么样的方法能避险
假如地震真的来了,二层以上的住户千万别往外跑,首先应该找个最安全的 角落躲起来。因为破坏性地震从感觉到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只有12秒的时 间,跑出去根本来不及,反而更危险。而且你也不要去关电关水关气等,在分 秒必争的情况下,请相信我们的水电气等部门的应急措施,他们会在第一时 间切断电源关掉水闸气阀等。
街桥上停留。
03
山区自救
避免在山崖下、岩石下、河水旁躲避, 防止滚石、滑坡、涨水等意外情况对人
体造成伤害。
4
如何自救互救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内容完整)
如何自救互救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 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 自救。
01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者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颠动、地 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等。
地光明亮而恐怖 地声强烈而怪异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地震征兆
大震时人们的感受
身体严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动。 突然出现的灾变使人们产生巨大的恐惧 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烟尘,伴有火灾时更是浓烟 滚滚,尘雾弥漫。
例如: 一个6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8级=30个7级=900个6级=27000个5级
汶川的8级地震,相当于投放了900个广岛原子弹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级应急响应:地震灾害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 Ⅲ级应急响应:地震灾害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 Ⅳ级应急响应:地震灾害造成20人以下死亡。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中国地震灾度等级划分
灾害
人口死亡 E(1~9人)
经济损失
e (107元)
E.e
d
c
(108元) (109元)
b
a
含义:依据对灾害感知较多、较深入人员经验,来对承灾体 的损失水平进行估算。
适用: 评估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形,尤其对缺乏资料的村镇级灾 害
风险评估十分适用。 德尔菲法、问卷法等综合方法。
(四)邻域类比法
含义:为解决资料缺失地区风险损失问题,许多研究者采 取相邻地区类比的方法来进行灾损风险的评估。 操作方法(刘新立、史培军) (1)选定进行类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指标 (2)用多次聚类方法在资料缺失地区周围寻找相似地区。
(1010元) (>1010元)
D(10~99人)
D.d
C(100~999人)
C.c
B(1000~9999人)
B.b
A(>10000人)
A.a
资料来源: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1994)
(一)历史情景类比法
(2)参数评估法:基于损失率的承灾体风险 损失评估科学性强,可给出未来不同灾害 对应强度及发生概率下的损失水平。
(二)物理模型法及实验法
含义:根据对自然灾害事件的灾害动力学过程认识,以物理 学模型及实验手段模拟灾害发生环境及过程,从而找出致灾 因子强度、承灾体脆弱性诸指标之间函数关系模型。
注意: 1、仅农作物干旱损失和洪涝减产损失有进展,耗时费力; 2、只适用小空间尺度灾害风险评估,大的空间不可能。
(三)专家评分法
一、基本方法 (一)历史情景类比法 (附加)物理模型法即实验法 (三)专家评分法 (四)邻域类比法
(一)历史情景类比法
适用性:统计资料具有连续性、完备性的区 域。具体有:
(1)灾损拟合法
A概念:一种依据已经发生灾害的致险强度、承灾 体脆弱性和损失率,来寻找承灾体损失率与灾害 强度、脆弱性诸指标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分级统计方法: 此外还有等比分级、等差分级和按嵌套平均
值分级。
目前: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已部分具备这样 数据分级功能。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地震灾害损失分级标准:
Ⅰ级响应:地震灾害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 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
风险度评估涉及的评估指标十分复杂,每一评估要素有 众多因子,一般应当进行定量化标识和归一化处理。
根据各因子之间及它们与评价目标相关性,理顺不同因 子 组合方式与层次,确定标度指标和作用权重。
采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聚类综合评价法、灰色聚类评价法、 物元模型、W值法等。
另外,由于参数评估涉及灾害评估数据多具有空间属 性,因此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
注意:通常样本30个以上
B 通常有概率分布统计、直方图及核扩散理论三种形式
(一)历史情景类比法
1.概率分布不能处理样本不多、系统过于复 杂
2.直方图统计过于粗糙和不稳定 3.核扩散理论在函数和系数选取处于理论研
究阶段,难以投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灾损拟合法步骤
第一步 借助概率统计等方法得到每一种评估单元的灾害强M度-频 率P关系,并据此计算不同强度灾害的出现频率P.
第八章 地震灾害风险 损失评估
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 主讲教师:于汐
第七章 地震灾害风险 损失评估
• 主讲内容
• 概述 • 地震灾害损失及其分类 • 地震灾害损失分析概念、分类及模型 • 地震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 地震经济损失估计累积损失方法 • 地震经济损失分析步骤 • 地震经济损失风险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六步 把各评估单元在同一灾害概率下的承灾体风险损失进行比 较,划分出一定的等级.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分级:根据一定的方法或标准把风险指标 值所组成的数据集划分成不同的子集,借 以凸现数据指标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 分级原则:
科学性原则:改善分级间隔的规则性 适用性原则:具体应用需要进行 美观性原则:色彩平衡、易于理解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分级统计方法: 4)自然断点法:任何统计数列都 存在一些自然转
折点、特征点,而这些点选择及相应的数值分级 可以基于使每个范围内所有数据值与其平均值之 差原则来找,常见有频率直方图、坡度曲线图、 累积频率直方图法等。
优点:每一级别数据个数接近一致,较好制图效果 缺点:数据差异过大情形不适用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分级统计方法: 1)等间距分级:
间距 D X max X min
n
优点:简明实用,均匀变化 缺点:数据差异过大情形不适用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分级统计方法: 2)分位数分级:也是一种等值分级法。指标
值按照大小排列,划分相等的分段,处于 分段点的值是分位数。
A难度:获取评估单位承灾体损失率、物理暴露量 及配套能力资料困难;不同承灾体损失敏感性与 损失率之间对应关系难以获取。
B 基本操作步骤: 风险度(D)=致灾因子危险性(H)*脆弱性(V) 风险度(D) =危险性(H)*暴露性(Ve)*损失敏感性
(Vs)*应对灾害能力(Vd)
(一)历史情景类比法
(2)参数评估法
优点:每一级别数据个数接近一致,较好制图效果 缺点:数据差异过大情形不适用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分级统计方法:
3)标准差分级:反映数据间离散程度的一个 参数
( Xi X )2
n
分界点为:
X ; X 2 ; X 3 ;...
特点:适用于风险度数值分布具有正态分布规律, 是一种不等值分级方法
第附加步 统计每次历史灾害发生时各承灾体的物理暴露量E、灾害 敏感性V及灾害恢复力R.
第三步 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历次灾害承灾体损失和损失率D.
第四步 根据数理统计模型处理数据,拟合D与M、P承灾体暴露Ve、 承灾体敏感性Vs及区域抗灾能力Vd五维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五步 根据历史资料及拟合出的函数关系,计算在既定物理暴露 量和灾害发生概率P下的承灾体损失率,并把承灾体物理暴露量与 计算出的损失率相乘,所得出的数值即为承灾体在未来的可能损失 L.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中国地震灾度等级划分
灾害
人口死亡 E(1~9人)
经济损失
e (107元)
E.e
d
c
(108元) (109元)
b
a
含义:依据对灾害感知较多、较深入人员经验,来对承灾体 的损失水平进行估算。
适用: 评估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形,尤其对缺乏资料的村镇级灾 害
风险评估十分适用。 德尔菲法、问卷法等综合方法。
(四)邻域类比法
含义:为解决资料缺失地区风险损失问题,许多研究者采 取相邻地区类比的方法来进行灾损风险的评估。 操作方法(刘新立、史培军) (1)选定进行类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指标 (2)用多次聚类方法在资料缺失地区周围寻找相似地区。
(1010元) (>1010元)
D(10~99人)
D.d
C(100~999人)
C.c
B(1000~9999人)
B.b
A(>10000人)
A.a
资料来源: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1994)
(一)历史情景类比法
(2)参数评估法:基于损失率的承灾体风险 损失评估科学性强,可给出未来不同灾害 对应强度及发生概率下的损失水平。
(二)物理模型法及实验法
含义:根据对自然灾害事件的灾害动力学过程认识,以物理 学模型及实验手段模拟灾害发生环境及过程,从而找出致灾 因子强度、承灾体脆弱性诸指标之间函数关系模型。
注意: 1、仅农作物干旱损失和洪涝减产损失有进展,耗时费力; 2、只适用小空间尺度灾害风险评估,大的空间不可能。
(三)专家评分法
一、基本方法 (一)历史情景类比法 (附加)物理模型法即实验法 (三)专家评分法 (四)邻域类比法
(一)历史情景类比法
适用性:统计资料具有连续性、完备性的区 域。具体有:
(1)灾损拟合法
A概念:一种依据已经发生灾害的致险强度、承灾 体脆弱性和损失率,来寻找承灾体损失率与灾害 强度、脆弱性诸指标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分级统计方法: 此外还有等比分级、等差分级和按嵌套平均
值分级。
目前: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已部分具备这样 数据分级功能。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地震灾害损失分级标准:
Ⅰ级响应:地震灾害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 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
风险度评估涉及的评估指标十分复杂,每一评估要素有 众多因子,一般应当进行定量化标识和归一化处理。
根据各因子之间及它们与评价目标相关性,理顺不同因 子 组合方式与层次,确定标度指标和作用权重。
采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聚类综合评价法、灰色聚类评价法、 物元模型、W值法等。
另外,由于参数评估涉及灾害评估数据多具有空间属 性,因此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
注意:通常样本30个以上
B 通常有概率分布统计、直方图及核扩散理论三种形式
(一)历史情景类比法
1.概率分布不能处理样本不多、系统过于复 杂
2.直方图统计过于粗糙和不稳定 3.核扩散理论在函数和系数选取处于理论研
究阶段,难以投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灾损拟合法步骤
第一步 借助概率统计等方法得到每一种评估单元的灾害强M度-频 率P关系,并据此计算不同强度灾害的出现频率P.
第八章 地震灾害风险 损失评估
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 主讲教师:于汐
第七章 地震灾害风险 损失评估
• 主讲内容
• 概述 • 地震灾害损失及其分类 • 地震灾害损失分析概念、分类及模型 • 地震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 地震经济损失估计累积损失方法 • 地震经济损失分析步骤 • 地震经济损失风险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六步 把各评估单元在同一灾害概率下的承灾体风险损失进行比 较,划分出一定的等级.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分级:根据一定的方法或标准把风险指标 值所组成的数据集划分成不同的子集,借 以凸现数据指标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 分级原则:
科学性原则:改善分级间隔的规则性 适用性原则:具体应用需要进行 美观性原则:色彩平衡、易于理解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分级统计方法: 4)自然断点法:任何统计数列都 存在一些自然转
折点、特征点,而这些点选择及相应的数值分级 可以基于使每个范围内所有数据值与其平均值之 差原则来找,常见有频率直方图、坡度曲线图、 累积频率直方图法等。
优点:每一级别数据个数接近一致,较好制图效果 缺点:数据差异过大情形不适用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分级统计方法: 1)等间距分级:
间距 D X max X min
n
优点:简明实用,均匀变化 缺点:数据差异过大情形不适用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分级统计方法: 2)分位数分级:也是一种等值分级法。指标
值按照大小排列,划分相等的分段,处于 分段点的值是分位数。
A难度:获取评估单位承灾体损失率、物理暴露量 及配套能力资料困难;不同承灾体损失敏感性与 损失率之间对应关系难以获取。
B 基本操作步骤: 风险度(D)=致灾因子危险性(H)*脆弱性(V) 风险度(D) =危险性(H)*暴露性(Ve)*损失敏感性
(Vs)*应对灾害能力(Vd)
(一)历史情景类比法
(2)参数评估法
优点:每一级别数据个数接近一致,较好制图效果 缺点:数据差异过大情形不适用
(附加)灾损评估指标的分级方法
• 分级统计方法:
3)标准差分级:反映数据间离散程度的一个 参数
( Xi X )2
n
分界点为:
X ; X 2 ; X 3 ;...
特点:适用于风险度数值分布具有正态分布规律, 是一种不等值分级方法
第附加步 统计每次历史灾害发生时各承灾体的物理暴露量E、灾害 敏感性V及灾害恢复力R.
第三步 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历次灾害承灾体损失和损失率D.
第四步 根据数理统计模型处理数据,拟合D与M、P承灾体暴露Ve、 承灾体敏感性Vs及区域抗灾能力Vd五维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五步 根据历史资料及拟合出的函数关系,计算在既定物理暴露 量和灾害发生概率P下的承灾体损失率,并把承灾体物理暴露量与 计算出的损失率相乘,所得出的数值即为承灾体在未来的可能损失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