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及防护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漂移最远的板块? 中国东部的组成?
为什么太平洋板块周边地震频发?
• 俯冲 (陆洋)
• 碰撞 (陆陆)
• 平错 (陆陆)
陆壳密度硅镁小于洋壳密度硅铝
板块扩张(深海钻探计划 (DSDP) )
陆洋俯冲
陆陆碰撞
• 地震断层 由于地震作用在地表产生的断层。
什么叫断层?
定义: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
地震灾害及防护
地震
背景知识 地震要素 地震成因 地震分类 次生灾害
地震波(横、纵波)
地球分层
地壳(岩石圈) 地幔(上、下) 地核(外、内)
地震能量的 来源于转移
构造运动
板块运动(全球) 碰撞带=地震带
三要素
震级、烈度
震中、震源、 震源深度、震中距
大陆、大洋板块(密度) 板块的生长与俯冲
断层
弹性回跳 岩浆冲击 相变说
陷落地震
• 定义:易溶岩石在地下水溶蚀后形成空洞, 上部岩石的突然性陷落引起的地震。
注意:烈度也有异常区(远距离软地基长周 期——共振、河边——地基)
震级与烈度对照
震级 = 5 —— 6 ————— 7 — 8
烈度 = V — VII — VIII — IX — XI
加速度= 25 —— 100 ————— 500 — 1000
强震 轻破坏
重破坏 毁灭
地震的成因
• 弹性回跳理论(美国人Read,1910)
层。正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张应力及重力作 用。
• 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
层。逆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 的作用。
• 平移断层:由于岩体受水平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
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
• 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
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 其中时间、 地点、震级亦为表述一次地震 的三要素。
• 中源地震: (70-300km)占地震总数的23.5%
• 深源地震: (300-720km)较少。
我国多为浅源,中、深源主要在喜马拉雅山出现。
震级和烈度
• 震级(magnitude):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 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通过震源释放 弹性波的最大振幅大小来测定。
• 震级是客观测得的;烈度是主观评定的
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 震级M与震源释放能量E的关系: Lg『E』=11.8+1.5『M』
不是比例关系;是对数关系 震级差一级;能量差32倍
例:七级地震相当于近30个两万吨级原子弹 的能量。
• 烈度(intensity):地震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及破 坏程度。
烈度的大小:震级、震中距和震源深度有关。 震级大——烈度大 震中距短——烈度大 震源深度潜——烈度大
• 范围:世界上绝大多数,特别是震级较大 的地震均属于此类。
• 特点: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 广、破坏性大。
火山地震
• 定义: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岩浆及其挥发物 质向上运移,冲破附近的围岩而发生的。
• 特点:发生在火山 喷发的前夕,直接 与喷发过程相伴随, 强度不大、震源浅、 影响范围小。
断裂面发生了显着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 断层。
断层的组成
• 断层面:两侧岩块发生相对位
移的断裂面。
• 断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和倾
角表示的。
•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 上盘和下盘:断层面两侧发生
相对位移的岩块,称为断盘。
• 断距:断层两盘沿断层面相对
移动开的距离。
断层的类型
• 正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
内核(固)
内核呈固态,成分以铁为主,内部压力极大, 温度极高。
• Crust 地壳 Mohole
• Mantle 地幔 Gutenberg
• Core地核
陆壳厚度远大于洋壳
构造运动
• 地震——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组
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地震能量的根源:核聚、裂变——能量释 放——铁液流动(极性形成)——能量转 移与堆积
地震要素
• 震源:能量释放的地方 • 震中:震源的地面投影 •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 震中距:震中到地面台站的距离 •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称
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
地震按震源分类
• 浅源地震: (0-70km)占地震总数的72.5%,其 中大部分为地壳30km以上的——破坏力大。
•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 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 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 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 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防震的 黄金时段
波的特性
1. 纵波的波速高于横波(同一、均匀介质)
2. 同一介质中P=1.73S(判断介质是否均一)
构造地震的发生是由于断层错动所引起 的岩石的突然弹性反跳。所释放的大量应 变能产生地震。
所有的构造地震都能用弹性回跳理论解释么?
• 浅源地震 地壳与岩石圈具有弹性的刚体物质。
• 中、深源地震 高温高压下,岩石塑性强,不能发生断
裂和弹性回跳——用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 解释。
• 岩浆冲击说
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 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 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 冲击说”
构造 火山 陷落 诱发 崩塌、滑坡、喷砂冒水、泥石流、海啸、堰塞湖
波的概念(质点的概念)
•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 波)——来自地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 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 平晃动。
注意: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 的主要原因。
3. 横波不能穿过液体(判断介质的固液分解 线)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壳(0-33km)
• 地幔(33-2885km)
上地幔:
岩石层
软流层(熔融)
下地幔
• 地核
(2885-6371km) 外地核呈液体熔融状态,主要由铁、镍及一些
外核(液态) 轻元素组成,它们可以流动(对流),这层液态 过渡层(固液) 外核为内核的旋转提供了条件。
• 相变说
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 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 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 地震的“相变说”。
地震按成因类型分类
• 构造地震(90%)——最主要的地震类型 • 火山地震(7%) • 陷落地震(3%) • 诱发地震
构造地震
• 定义:由于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