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地质灾害学习教材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自然灾害概述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自然灾害概述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的人畜伤亡
及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相同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使
点 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强
3.崩塌与滑坡的区别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堆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 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 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 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数 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分布:世界主要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 (4)特点:不仅发生范围 广 、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 大 。 (5)危害:地震灾害会造成各类建筑物 倒塌和损坏 ,交通、通信中断和其 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甚至会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 漏、 放射性污染 和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思维导图
任务一 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明确 地震的成因和危害
必备知识•落实
1.自然灾害
具有广泛性和联系性
(1)概念:主要由 自然界 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 生命财产 与生
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条件
①要有 自然界异常变化
作为诱因;
②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 客体 。
[2024浙江杭州高一部分学校联考]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
息,2023年9月8日凌晨摩洛哥(位于北非)发生了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此次地震已造成2 9பைடு நூலகம்0多人遇难,5 500多人受伤。据此完成第3~4题。
3.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B )

《地质灾害》PPT课件

《地质灾害》PPT课件
条件,或者增加了灾害发生的触发机制,增加了滑坡发生的可
能和强度)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都是滑坡多发区。
2021
读图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11.河流R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12.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 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 灾害最可能为
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哈尔滨
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பைடு நூலகம்动性断裂带的
分布一致。
乌鲁木齐
沈阳
北京
拉萨
5.0-5.9 6.0-6.9 7.0-7.9 8.0 以上
兰州 西安
成都
武汉
昆明
广州
上海 台北
2021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地区: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 —— (3)西南地区: 青藏高原和它边缘 的四川、云南两省 西部; (4)西北地区: 新疆,甘肃和宁夏
202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 (31°N,103.4°E)发 生8.0级地震,除了造成四川省严重受灾,甘肃、陕西、重庆、 云南、山西、贵州、湖北七个省市也不同程度受灾。
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的类型。对抗震救灾 的不利影响。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面塌陷; 阻断交通,增加救援难度。
45研究性学习2000年4月9日晚8时左右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藏布河扎木弄沟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历时约10分钟滑程约8km高差约3330m截断了易贡藏布河河床高程2190m形成长约2500m宽约2500m的滑坡堆积体其面积约5km2最厚达100m平均厚60m体积约2830108m3

《地质灾害》自然灾害PPT课件【完美版课件】共36页

《地质灾害》自然灾害PPT课件【完美版课件】共36页
地质灾害》自然灾害PPT课件【完美 版课件】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精品课件地质灾害》PPT课件

《精品课件地质灾害》PPT课件
《精品课件地质灾害》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地质灾害

地震


火山喷发


滑坡

泥石流
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5.7级地 震,此次地震还波及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的一些地方。截止 27日16时,地震共造成16人死亡、800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万间 房屋倒塌。
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
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火山分类
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喷 发过的火山。 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 喷发的火山。
火山的利与弊?
滑坡、泥石流在成因上有什么共性?
健全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的防灾意识;
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 预防措施: 实施护坡工程
恢复地表植被
1、 2004-12-26 当地时间8 点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8.9级 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 巨大的人员伤亡.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____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__ __的 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海啸 是由海底__ _ _、___ _或风暴引起的巨浪。此次地震诱发海啸,体现 了自然灾害之间的______性。

地震来了该怎么办?
“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
地震发生前有啥预兆?
1.小震报大震。如小震频繁,地壳变形等。 2.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变色、变味,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 3.动物反应异常。如牛羊马不进圈,家禽不吃食等。 4.出现地光和地声。若地面出现蓝光或白光,震级会很大;

地震与地质灾害PPT教学课件

地震与地质灾害PPT教学课件
小震活动不断,但无大震发生的现象也 很多。另外小震活动不明显,发生大震的例 子也常出现。所以,以小震活动作为大震前 兆,不具有普遍意义。
2、地下水异常
河北邢台区隆尧县马兰大队有三口水
井,一口在村南,一口在村东,一口在村 东北。1966年3月村南那口井突然向外喷砂, 村东那口井井水突然冒气泡、翻油花,而 村东北那口井井水突然变苦,这三口井这 么闹腾一阵之后,邢台发生了大地震。
中国活断裂
建水区域地质构造
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就是对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 级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早在中国东汉时期,张衡就发 明了地动仪,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但由 于地球内部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此缺乏有效监测手 段和预报模型,时至今日,人类鲜有对地震发生做出过 科学预报。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 人类地震预报的水平:中长期预报可达到75%左右的准 确率;短临预报只有20%左右的准确率。
圈养动物可作定点定时观察,并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 、水温、气压环境变化等。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采取早、 午、晚各观察一次或随时观察,并做详细记录。对于野生 动物可作定时观察,早、午、晚定时各一次,记录所见到 的各种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天气状况。 观察结果要做到定时上报汇总,及时作出时--空分布图, 进行综合分析。
我国的地震预报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世界 上首次成功预报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发生在中国辽宁 海城的里氏7.3级地震。
地震宏观前兆
地震前兆是地震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的各类异常现象 。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两大类。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 觉察,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地光、地声等。后者不能被 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地磁 场、重力场、地温、地应力的异常等。每次在震前都有前兆异常现 象。明清之际,地震较多的隆德县,流传着一篇《震兆六端》,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地质灾害PPT课件

地质灾害PPT课件
A
(1)A、B、C、D四地中,
破坏最严重的是___B____,因为
_烈__度__最__大。 (2)A、B、C、D四地测得的 震级大小有何特点?为什么?
震级相等。因为一次地震只 有一个震级
9度
CD
10度
B
11度
(3)AB沿线的地质构造是 _断_层_____。
根据等值线的判断原则:凸低值高,AB一线的烈度比两侧 大,故这里的地质构造为断层。
.
25
亚欧板块

非 洲 板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注意板块的名称和类. 型
26
亚欧板块

非 洲 板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
27
亚欧板块

非 洲 板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
28
7、地震的分布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 环太平洋地震带
震 级
表示地震释 放能量大小
的等级

地震释放能 量
只有一个 震级
烈 度
地面受到的 影响或破坏
程度

震级、震源、 震中距、地面
建筑物质量
有多个 烈度
.
15
地震的类型和机制
构造地震(构造运动)、
按成因分: 火山地震(火山活动)、
人工诱发地震(人类活动)。
浅源地震(70千米以内)
按震源深度: 中源地震(70~300 千米以内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
22

2.1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ppt课件(共33张PPT) 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修五

2.1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ppt课件(共33张PPT) 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修五

根据震源深度划分: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
(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全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汶川大地
震的震源深度只有10千米。
震级与烈度
地震震级: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 能量的多少来划分。 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构)筑物受地震破 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大灾大难 大爱无疆
地震给我们带了惨痛 的灾难,当我们的朋友 在失去了家园房屋, 甚至是家人和生命时, 地震也给我们的心灵 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其实地震并不是很可 怕,可怕的是 我们对 其所一无所知。让我 们来了解地震吧,带 着对逝去者的悲伤, 带着对生命的守望和 对灾区的祝福,祝愿 他们走日走出地震的 阴影,开始美好的新生活。
5、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 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 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 球状、柱状、弥漫状等,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 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我国海城、龙陵、唐山、 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


一、认识地震 二、地震的危害 三、地震的前兆
四、地震中的自救
一、认识地震
1、地震的分类 2、地震的结构 3、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 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此类地震发生 的次数最多,破坏最大,占世界地震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 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多在火山活动, 占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 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 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 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地质灾害》自然灾害PPT课件

《地质灾害》自然灾害PPT课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相同点
滑坡
泥石流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 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④破坏力极 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强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该地区成为我 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具体如下所示:
《地质灾害》自然灾害 PPT课件
第二节 地质灾害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运用资 料,说明 地震、滑 坡和泥石 流成灾的 原因。
(综合思
维) 2.结合实 例,说明 地震、滑 坡和泥石 流分布及 危害。
(综合思
台湾“9·21”大地震,是 20 世纪末期台湾最大的地震, 发生时间为 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时 47 分,震中 在日月潭西偏南方 9.2 千米处,规模高达里氏 7.3 级。震源深度 8 千米。全岛均感受到严重摇晃。共 持续 102 秒,死亡人数 2 000 多人,伤者 6 534 人,有 40 845 栋房屋全倒、41 373 栋半倒。地震给人类造 成的危害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滑坡和泥石流 问题探究 海外网XXXX年4月22日电 当地时间21日凌晨,哥伦比亚西南 部考卡地区发生山体滑坡。哥伦比亚有关部门表示,灾害目前已经 造成至少17人死亡,5人受伤,多人失踪,另有多座房屋被毁。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什么样的地区易发生滑坡? 提示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 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3)我国地震: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主要分布于台湾、
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高考自然地理 复习系列课件》
20《地震与地质灾害》
导言:
知识改变命运;
地震知识 可能…………
拯救你的
生命
地震基础 知识
地震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简介 宏观异常现象 防震避震知识
基本概念简介:
地球内部构造 地震的定义 地震成因假说 常用地震术语 全球地震带分布 中国地震分布
地震分类(按成因) 地震综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报
地震分类
1.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的地壳震动,称为 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 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 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 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 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3.陷落地震 由于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或由于地下采矿形成的巨大空洞, 造成地层崩塌陷落而引发的地震,称为陷落地裂。这类地震约占地 震总数的3%左右,震级也都比较小。它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 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的形式向四方八面传播,就形成了地震。它就象刮风、
下雨、雷电、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
种自然现象。
地震成因
地震的成因,现在比较流行的有三种假说:一是 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 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 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 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 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 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 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 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 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中国活断裂
建水区域地质构造
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就是对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 级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早在中国东汉时期,张衡就发 明了地动仪,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但由 于地球内部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此缺乏有效监测手 段和预报模型,时至今日,人类鲜有对地震发生做出过 科学预报。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 人类地震预报的水平:中长期预报可达到75%左右的准 确率;短临预报只有20%左右的准确率。 我国的地震预报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世界 上首次成功预报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发生在中国辽宁 海城的里氏7.3级地震。
1、地震震级 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 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 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震 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 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 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地震之兆约有六端:一、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浑如墨,泥渣上浮,势 必地震。二、池沼之水,风吹成谷荇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 。三、海面遇风,波浪高涌,奔腾萍淘,此常情。若风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 忽然绕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四、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无异日 中,势必地震。五、天晴日暖,碧空晴静,忽见黑云如缕,蜿如长蛇横亘空际, 久而不散,势必地震。六、时值盛暑,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冰雪冷 气袭人,肌之为栗,势必地震。”
地震术语示意图
地震基本术语
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 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 地扩散一样。 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 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 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 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 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震宏观前兆
地震前兆是地震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的各类异常现象 。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两大类。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 觉察,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地光、地声等。后者不能被 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地磁 场、重力场、地温、地应力的异常等。每次在震前都有前兆异常现 象。明清之际,地震较多的隆德县,流传着一篇《震兆六端》的文 章:
地震三要素
发震时间: 发生地震时的时间。 发震地点: 也就是震中的位置(经度、纬度) 震级:
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全球地震带分布
按震中的地理位置将全球地震活动划分为3个 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 地震带。
中国地震分布
天山地震带 南北地震带 华北地震带
华南地震带 西藏察隅带 台湾地震带
地球构造
地球具有层状构造,从 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平均 厚度33Km)、地幔(上地 幔和下地幔)、地核(外核 和内核)。
地震的定义
地震(又称地动)是指地球表层(地壳)的快速振动,当 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 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
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
地震分类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
称为诱发地震。并非所有的水库蓄水后都会发生水
库地震,只有当库区存在活动断裂、岩性刚硬等条
件,才有诱发的可能性。 (如:广东新丰江水库M6.1级)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 称为人工地震。
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 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地震基本术语
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亦称微观震中)。震中及 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 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 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 震;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 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 的距离是震源深度。我们把地震 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 震;6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 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 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