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地质灾害学习教材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构造
地球具有层状构造,从 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平均 厚度33Km)、地幔(上地 幔和下地幔)、地核(外核 和内核)。
地震的定义
地震(又称地动)是指地球表层(地壳)的快速振动,当 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 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
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
地震三要素
发震时间: 发生地震时的时间。 发震地点: 也就是震中的位置(经度、纬度) 震级:
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全球地震带分布
按震中的地理位置将全球地震活动划分为3个 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 地震带。
中国地震分布
天山地震带 南北地震带 华北地震带
华南地震带 西藏察隅带 台湾地震带
地震分类
1.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的地壳震动,称为 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 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 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 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 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3.陷落地震 由于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或由于地下采矿形成的巨大空洞, 造成地层崩塌陷落而引发的地震,称为陷落地裂。这类地震约占地 震总数的3%左右,震级也都比较小。它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 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1、地震震级 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 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 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震 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 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 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地震分类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
称为诱发地震。并非所有的水库蓄水后都会发生水
库地震,只有当库区存在活动断裂、岩性刚硬等条
件,才有诱发的可能性。 (如:广东新丰江水库M6.1级)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 称为人工地震。
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 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的形式向四方八面传播,就形成了地震。它就象刮风、
下雨、雷电、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
种自然现象。
地震成因
地震的成因,现在比较流行的有三种假说:一是 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 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 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 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 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 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 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 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 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地震宏观前兆
地震前兆是地震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的各类异常现象 。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两大类。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 觉察,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地光、地声等。后者不能被 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地磁 场、重力场、地温、地应力的异常等。每次在震前都有前兆异常现 象。明清之际,地震较多的隆德县,流传着一篇《震兆六端》的文 章:
地震基本术语
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亦称微观震中)。震中及 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 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 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 震;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 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 的距离是震源深度。我们把地震 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 震;6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 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 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
《2010高考自然地理 复习系列课件》
20《地震与地质灾害》
导言:
知识改变命运;
地震知识 可能…………
拯救你的
生命
地震基础 知识
地震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简介 宏观异常现象 防震避震知识
基本概念简介:
地球内部构造 地震的定义 地震成因假说 常用地震术语 全球地震带分布 中国地震分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震分类(按成因) 地震综合预报
中国活断裂
建水区域地质构造
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就是对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 级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早在中国东汉时期,张衡就发 明了地动仪,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但由 于地球内部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此缺乏有效监测手 段和预报模型,时至今日,人类鲜有对地震发生做出过 科学预报。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 人类地震预报的水平:中长期预报可达到75%左右的准 确率;短临预报只有20%左右的准确率。 我国的地震预报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世界 上首次成功预报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发生在中国辽宁 海城的里氏7.3级地震。
地震术语示意图
地震基本术语
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 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 地扩散一样。 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 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 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 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 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震之兆约有六端:一、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浑如墨,泥渣上浮,势 必地震。二、池沼之水,风吹成谷荇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 。三、海面遇风,波浪高涌,奔腾萍淘,此常情。若风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 忽然绕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四、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无异日 中,势必地震。五、天晴日暖,碧空晴静,忽见黑云如缕,蜿如长蛇横亘空际, 久而不散,势必地震。六、时值盛暑,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冰雪冷 气袭人,肌之为栗,势必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