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

————————————————————————————————作者:————————————————————————————————日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核论文

论文题目: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小组组长: 魏观义学号: 1

论文小组成员:曹刚学号: 1

洪刚ﻩ学号:1

郭路江学号:1

王飞文学号: 1

赖玮桦学号: 1

院别、班级: 10数(4)

指导教师:欧阳瑞珍

2012-5-2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方针。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局面,顺利实现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自我和谐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每个特征之间都彼此连接,彼此依存,它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民主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它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条件。没有诚信,就不会有友爱;没有友爱,人际关系就会紧张;没有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所以它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

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因为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了各尽其能的舞台,极大地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活力。在这方面,我们党从制度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一是尊重劳动,即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三是尊重创造,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四是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即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各个阶层和群体也必然表达他们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对于这些利益诉求,我们党充分尊重,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会成员做到和谐相处,各得其所是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和谐相处是各得其所的结果。“和谐相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要求。其基本特征是以各种关系的和谐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从外延来讲,和谐相处主要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人和人的和谐相处,人和组织的和谐相处,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而人和人的和谐相处,又主要包括党和人民的和谐相处、干部和群众的和谐相处、党员干部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代际之间的和

谐相处等。这里,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根本,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关键,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基础。从内涵来讲,和谐相处是指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即人们之间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而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是核心。和而不同即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并通过协商共识,使多样性之间达到协调、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即社会各阶层、群体和成员之间能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

三、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状

(1)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的成绩

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最早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来,到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趋于成熟,它作为执政党的五种能力之一提出来,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容,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建设和谐社会既是党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希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体的明确的社会形态,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既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个美丽的标签。它的具体定义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2)现阶段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现阶段的社会主义虽然取得不少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既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个美丽的标签。它的具体定义就是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