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内在联系逐渐减弱以至消失的地方。
• 上述范围边界,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圈层之间、各组成 成分之间的联系远比该系统与其外部各圈层、各组成成分的联 系更为紧密,更为独特。
• 这个空间范围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
2. 牛文元在《自然地理新论》提出—— 自然地理面(近地表活动层)
1)有生命物质存在,内部联系紧密
• 对流层顶以上的大气层 缺少水蒸气,强烈的太阳短波辐 射使生命物质难以生存,气团 没有垂直变化,温度 分
布不受地表影响(受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影响极少)
• 对流层的性质则恰好相反,在下垫面(岩石圈和水圈)
的影响下,温度分布不均,气流产生水平和垂直运动,
并伴随水分循环,同时还把大气中所含的固体微粒、细 菌微生物带到对流层。(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联系 紧密)
3. A.N斯特拉勒
美国地理学家A.N斯特拉勒认为自然地理学研究领域 是人类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
范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
代表了讲求实际的研究方向。未划分出明确的界限, 极地、高山、沙漠很少有人类活动或人类足迹未到的地 方,这种直接相关环境的概念不清楚。
4. 陈传康见解
厚度——随研究范围大小和研究问题的性质而有差别。 研究范围越小,厚度小。研究范围越大,厚度大。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重点 讲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了 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框架
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 第四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框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 1、地球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圈层性 2、四大地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3、所有地圈的组合形式具有两种类型:上下成层组合、 相互交织组合 4、地理圈/地理壳——镶嵌于地球的表层,以自己的表面 朝向宇宙空间。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 1、边界的类型: 突变的鲜明边界:如海陆交界 渐变的模糊边界:如大气圈和岩石圈 2、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四类)
• 沉积岩石圈以下由于缺少空气和液态水,因此,排除了 微生物及生命物质存在的可能性(受水圈、大气圈、生 物圈影响极少)。
对流层以下至沉积岩石圈
气
四 圈
液——水 固——微粒
作
生——微生物
用
对流层以上
无水,无生命
岩石圈以下
无空气、无液态水、无生物
2)有沉积岩
在此深度以下无沉积岩,说明Fra bibliotek力(大气圈)影响的消失。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史来看,内力在地表 变化过程中通常起着构成地表大型地貌骨架 的作用,或隆起成为高山高原,或下沉成为 海洋盆地。而外力作用主要是将地表夷平, 使高地削蚀,低地填高,且在此过程中塑造 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外力地貌。
3 、水文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水文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水 与大气相互联系,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中的 水热配置,并对地表形态起着某种塑造作用, 滋养整个地球生物界。各种水文过程成为自 然地理环境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
上限——在地球大气的近地面边界层顶部
自地表向上50~100米的高度。 下限——太阳能量影响地面以下的终止线
一般太阳能对地表影响作用的限度: 陆地部分为地下25~30米深处 海洋中为100深处 上下限的总厚度在75~200米之间内——自然地理面
面——按几何学讲,不具有厚度。“面”是指自然地理 环境中具有一定厚度的空间,但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相比, 面是近地表的一个薄层,其厚度微不足道。
研究整个地球表层 ——行星尺度 研究整个大陆 ——大陆尺度 研究范围较大的区域 ——区域尺度 研究范围较小的区域 ——地方尺度
全球尺度的自然地理环境——伊萨钦科的观点 具体的研究——陈传康的观点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能量组成和要素组成
1、物质组成 四大类物质成分: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 活质有机体 四大基本地圈: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2、能量组成 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球内能、潮汐能 3、要素组成 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土壤
1、气候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大气是自然地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最活跃的要素,在地理环境物质交换与能量 转化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大气层中天 气系统的生成与消亡,发展与运动,是全球 气候的基础。
大气层是使生物免受有害辐射的保护层, 其所含气体还满足植物、动物维持生命的需 要。
2、地貌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基本部分,是 其他自然要素作用的结果,同时又影响其他各 要素的发展。
地貌是内外力作用下的产物,在地貌发育 过程中,两种力量是同时出现,彼此消长,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地球表面长期演化过 程中,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在数量上或强度上 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两者趋于动态平衡。
2、地貌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3)太阳能是主要能源
• 自然地理壳范围内,最重要的能源是太阳能。 • 太阳能在此空间范围内引起了一系列物质循环以及能量转化,
大气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整个水圈和生物圈的物质也都参与 了这种物质循环过程。 • 而沉积岩石圈以下的热力条件却是地热占优势。 • 可见,大气对流层的顶部和陆地5~6km的深度是自然地理环
1)大多数自然地理学者观点——划定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 2) 自然地理面(牛文元《自然地理新论》)——划定在较小的空间 范围 3) A.N斯特拉勒 4)陈传康的见解
1. 大多数自然地理学者观点
将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 —原苏联学者提出的地理壳的边界:
上界——大气圈顶部(极地上空8~10km;赤道上空 16~18km;平均13km)
下界——岩石圈的上部(陆地深5 ~ 6km,海洋下平均 深4km)
• 注意:上下界之间包括: 大气圈的对流层 地壳的沉积岩石圈 水圈 生物界
大多数自然地理学者观点的依据
1)对流层、水圈、陆地表层直接参与太阳辐射引起的 地球表面的物质循环,有生命物质存在,内部联系紧密。
2)有沉积岩。 3)太阳能是主要能源。
• 上述范围边界,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圈层之间、各组成 成分之间的联系远比该系统与其外部各圈层、各组成成分的联 系更为紧密,更为独特。
• 这个空间范围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
2. 牛文元在《自然地理新论》提出—— 自然地理面(近地表活动层)
1)有生命物质存在,内部联系紧密
• 对流层顶以上的大气层 缺少水蒸气,强烈的太阳短波辐 射使生命物质难以生存,气团 没有垂直变化,温度 分
布不受地表影响(受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影响极少)
• 对流层的性质则恰好相反,在下垫面(岩石圈和水圈)
的影响下,温度分布不均,气流产生水平和垂直运动,
并伴随水分循环,同时还把大气中所含的固体微粒、细 菌微生物带到对流层。(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联系 紧密)
3. A.N斯特拉勒
美国地理学家A.N斯特拉勒认为自然地理学研究领域 是人类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
范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
代表了讲求实际的研究方向。未划分出明确的界限, 极地、高山、沙漠很少有人类活动或人类足迹未到的地 方,这种直接相关环境的概念不清楚。
4. 陈传康见解
厚度——随研究范围大小和研究问题的性质而有差别。 研究范围越小,厚度小。研究范围越大,厚度大。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重点 讲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了 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框架
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 第四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框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 1、地球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圈层性 2、四大地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3、所有地圈的组合形式具有两种类型:上下成层组合、 相互交织组合 4、地理圈/地理壳——镶嵌于地球的表层,以自己的表面 朝向宇宙空间。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 1、边界的类型: 突变的鲜明边界:如海陆交界 渐变的模糊边界:如大气圈和岩石圈 2、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四类)
• 沉积岩石圈以下由于缺少空气和液态水,因此,排除了 微生物及生命物质存在的可能性(受水圈、大气圈、生 物圈影响极少)。
对流层以下至沉积岩石圈
气
四 圈
液——水 固——微粒
作
生——微生物
用
对流层以上
无水,无生命
岩石圈以下
无空气、无液态水、无生物
2)有沉积岩
在此深度以下无沉积岩,说明Fra bibliotek力(大气圈)影响的消失。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史来看,内力在地表 变化过程中通常起着构成地表大型地貌骨架 的作用,或隆起成为高山高原,或下沉成为 海洋盆地。而外力作用主要是将地表夷平, 使高地削蚀,低地填高,且在此过程中塑造 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外力地貌。
3 、水文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水文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水 与大气相互联系,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中的 水热配置,并对地表形态起着某种塑造作用, 滋养整个地球生物界。各种水文过程成为自 然地理环境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
上限——在地球大气的近地面边界层顶部
自地表向上50~100米的高度。 下限——太阳能量影响地面以下的终止线
一般太阳能对地表影响作用的限度: 陆地部分为地下25~30米深处 海洋中为100深处 上下限的总厚度在75~200米之间内——自然地理面
面——按几何学讲,不具有厚度。“面”是指自然地理 环境中具有一定厚度的空间,但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相比, 面是近地表的一个薄层,其厚度微不足道。
研究整个地球表层 ——行星尺度 研究整个大陆 ——大陆尺度 研究范围较大的区域 ——区域尺度 研究范围较小的区域 ——地方尺度
全球尺度的自然地理环境——伊萨钦科的观点 具体的研究——陈传康的观点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能量组成和要素组成
1、物质组成 四大类物质成分: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 活质有机体 四大基本地圈: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2、能量组成 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球内能、潮汐能 3、要素组成 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土壤
1、气候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大气是自然地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最活跃的要素,在地理环境物质交换与能量 转化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大气层中天 气系统的生成与消亡,发展与运动,是全球 气候的基础。
大气层是使生物免受有害辐射的保护层, 其所含气体还满足植物、动物维持生命的需 要。
2、地貌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基本部分,是 其他自然要素作用的结果,同时又影响其他各 要素的发展。
地貌是内外力作用下的产物,在地貌发育 过程中,两种力量是同时出现,彼此消长,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地球表面长期演化过 程中,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在数量上或强度上 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两者趋于动态平衡。
2、地貌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3)太阳能是主要能源
• 自然地理壳范围内,最重要的能源是太阳能。 • 太阳能在此空间范围内引起了一系列物质循环以及能量转化,
大气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整个水圈和生物圈的物质也都参与 了这种物质循环过程。 • 而沉积岩石圈以下的热力条件却是地热占优势。 • 可见,大气对流层的顶部和陆地5~6km的深度是自然地理环
1)大多数自然地理学者观点——划定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 2) 自然地理面(牛文元《自然地理新论》)——划定在较小的空间 范围 3) A.N斯特拉勒 4)陈传康的见解
1. 大多数自然地理学者观点
将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 —原苏联学者提出的地理壳的边界:
上界——大气圈顶部(极地上空8~10km;赤道上空 16~18km;平均13km)
下界——岩石圈的上部(陆地深5 ~ 6km,海洋下平均 深4km)
• 注意:上下界之间包括: 大气圈的对流层 地壳的沉积岩石圈 水圈 生物界
大多数自然地理学者观点的依据
1)对流层、水圈、陆地表层直接参与太阳辐射引起的 地球表面的物质循环,有生命物质存在,内部联系紧密。
2)有沉积岩。 3)太阳能是主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