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具有统一性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第一节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循环(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三大循环简图(3)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思考 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能量传递也是双向的吗?答案 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是双向的,但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1)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2.平衡功能(1)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

思考农民种庄稼获取农产品,主要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答案生产功能。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①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判断1.在自然地理组成要素中,最容易受人类干扰而发生变化的要素是地形。

( ×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 √ )探究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读“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回答问题。

1.将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对应起来。

①生态环境改善②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③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④退耕还林、还草⑤基岩裸露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就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共同组成要素之间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扩散,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表现:主要整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二就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环境各要素关系:环境要素整体性整体表现大气热量、水分主要源自地面,地面性质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

水各种水体之间存有着水分互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有水分的互换,水文就是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综合整体表现。

地形由内、外力共同刻画,受到河流、冰川、波浪、风、地下水等的影响。

植被较暗、热、水、土壤、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处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更替拎,就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促进作用的产物。

自然环境整体性表现:陆地环境的共同组成:1、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1)生物的原产与环境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光照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喜阴植物:原产在背阳、老圃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运用光的垂直衰减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热量原产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从沿海至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构成森林、草原、荒漠等相同植被景观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②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环境: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相同引致个体形态相同:莲: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

骆驼刺:叶子刺化,存有非常繁盛的根系。

地中海气候区植物具有叶子小,叶面上覆盖有蜡质的特点,与夏季炎热干燥有关。

③植物对环境的命令促进作用: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干旱地区找寻水源的命令促进作用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芦苇――水湿环境矮牵牛花――大气中so2污染草原与森林命令旱情、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气候特征“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旗状树冠延展方向代表风向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学指南)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学指南)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三大循环简图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根本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主要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性质指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保持环境稳定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稳定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①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和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自然基础。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 水 土壤
自然地理环境
生物 岩石
地形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组成要素通过大 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 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 互联系的整体。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 成分
土壤与 生物
土壤→生物 生物→土壤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表现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2)平衡功能
①什么是生产功能?
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②植物生长过程是通过作用才能生产有机物? 光合作用
大气循环
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
案例 读P85案例1(以生物为例)
思考:生物循环对大气、水、岩石、土壤、 产 生怎样的影响?
1、改变了大气成分 2、改变了陆地水的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3、改造岩石圈,促使土壤的形成 4、改变地球面貌,形成地理环境
示意
大气 水 岩石 土壤
无机物
化学能 有机物
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举例
地球大气中的CO2保持稳定,大气本身没有减缓或 增加CO2的能力,但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 和海水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就减少了大气 中的CO2。此外,陆地植物大量吸收CO2,使大气中CO2 减缓。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才有这个平 衡功能。
可可西里---藏羚羊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是指自然界中各种要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相互关联的系统。

这涉及到自然界中多个要素和因素之间的协同演化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自然环境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的重要概念:
1.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等,其中生物、土壤、水、空气等要素相互依存,通过能量和物质的流动和转化维持着生态平衡。

2.气候系统:大气、水域、陆地等多个要素共同组成了气候系统。

它们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导致了气候的形成和演化。

太阳辐射、大气循环、海洋流动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3.地球系统:地球的大气、水、陆地和生物圈共同构成了地球系统。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物质循环、能量转移、气候调节等,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4.地形与水系:地形和水系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特征与水的循环、沉淀、蒸发等过程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形态。

5.生物多样性:不同生物种类在自然环境中相互依存,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适应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这些要素在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相互依存的系统。

这种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的理解对于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目标定位] 1.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与表现。

3.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间通过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交换。

3.意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⑦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特点:主要依赖于⑧____________。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2.平衡功能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⑨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变化性: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⑩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1)表现: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______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变化:?__________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______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问题思考】1.说一说:以气候与地貌的相互影响为例,说明气候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探究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体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65-65 页活动思考并回答以下 问题: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 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试以秘鲁渔场的形成为例, 说明这个问题。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环境要素之间的 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请你说说当太平洋 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增高时,将产生哪些连锁反应? 3、厄尔尼诺不仅给秘鲁带来灾难,而且还殃及世 界其他地区,这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还表现为不同区域 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 他区域。你能否列举身边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如在外界干扰下,自然
地理要素会发生变化,并导致其他要素连锁变化,进而 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本节课整体上来说内容枯燥,理论性、实践性都很 强,在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这部分,比较抽象,学 生理解起来困难,需要教师做出简单的解释,并鼓励学 生在查阅资料解决。这节内容从知识结构上来看,各部 分好像有些松懈,但是一条线贯穿始终。就是“自然地 理环境各要素具有整体性”,整体性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这节课的主旨内容。
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 运动来实现的。其中,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 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 和纽带。
读图:图 3-2-7“地表系统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 换”示意图。
三、地球圈层的物质运动 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 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植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 动。 读图:图 3-2-8“光合作用”示意图。 补充阅读课本 68 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上的 生物循环与碳循环。这部分内容简要的概括的地球上碳 循环的基本流程,作为知识的扩充,同学们自己将这个 知识点理解一下,并在看的同时将碳循环同水循环、氧 循环等联系起来想一想,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和 共同特点?这些循环对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有着怎 样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如水循 环、碳循环、氧循环等,往往跨越圈层界限,它们既是 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

世界统一性原理

世界统一性原理

世界统一性原理世界统一性原理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一种统一的规律和原则,这种统一性贯穿于各个领域和层面,包括自然界、社会生活、人类行为等。

这种统一性原理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这种联系和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不分时间和空间,不分地域和种族。

在自然界中,世界统一性原理体现在各种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中。

例如,地球上的生物在进行生长和繁衍的过程中,都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地理环境、食物链等。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统一的生态系统。

同样,在物理学领域,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受到自然界的物理规律的支配,比如万有引力、电磁力、核力等,这些力量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都统一地影响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在社会生活中,世界统一性原理体现在各种社会规律和社会现象中。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又统一的整体,各种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统一的社会网络。

在经济领域,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

在政治领域,世界各国的政治命运也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际政治格局。

在人类行为中,世界统一性原理体现在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

人类是一个复杂而又统一的整体,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也受到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的约束。

在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中,也存在着一种统一的原则,比如爱、善、美等,这些情感和行为都是人类共同的特点,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

总之,世界统一性原理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共同特点,它贯穿于自然界、社会生活、人类行为等各个领域和层面,是世界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我们应该认识和尊重世界统一性原理,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资源、 灾害、整体 生态环境的 变化

4301
◆ ◆ ☉ 大峡谷
R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 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科罗拉多 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对气候 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 对水文: ①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②海水倒灌,水
50°N
阿迪郎达克公园
40°N
30°N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阿迪郎达克公园的鱼体内为什么含有剧 毒的甲基汞? (2)这些危险的甲基汞到底来自哪里?
(3)这些地区的甲基汞是怎样到达鱼体内?
【学习案例】阿迪郎达克公园位于纽约州北部,这里 优美清洁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许多游客,在公园的溪流 垂钓,是人们非常喜欢的活动,而游鱼也是当地餐桌 上的美味。但近年来当地发出警告:千万不要吃来自 阿迪郎达克公园的鱼。
被土壤微生物 转化成甲基汞 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 或随河流带入水体
摘材料:汞通过 微生物可转化成 剧毒的甲基汞。
甲基汞进入水体食物链 进入鱼体内
美国中西部 火电厂浓烟 排放的汞
大气 土壤 生物 水体 阿迪郎达克 公园鱼体内
此过程中,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理要 素——大气、水、生物、土壤相互联系,相 互渗透,相互制约,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迁 移和能量的交换,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
因为这里的鱼体内含有剧毒的甲基汞,而这些甲 基汞正是来自鱼类生存的水体。人们无法理解如此洁 净美丽的公园怎么会有污染? 科学家研究发现,阿迪郎达克公园的汞竟然是从空 气中沉降来的!再进一步发现,这些汞是来自美国中 西部火电厂的滚滚浓烟,汞通过微生物可转化成剧毒 的甲基汞。

1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主讲教师: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统一的 ,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 其他各个要素 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 某一自然地理 要素的变化
其他要素 的改变 整个地理环境 状态的改变
案例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貌、 汉代的黄土高原,草肥水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 美、山青水秀。自唐代以后, 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这种 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森林 统一变化形成的,说明自然地 理各要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发展 植被被大量砍伐,土壤受流 演化具有整体性。 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 表面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 降,植被生长慢,气候变得 干旱,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 沟谷,沟谷不断加深扩大, 最终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案例一: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使用矿 物燃料 砍伐森林 植 被
大气 co2 增 多
气 温 升 高
大 气
气 候 变 暖
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 水
海 平 面 上 升
淹没 沿海 低地 地貌
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 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净化 空气
涵养 水源
浮尘、扬沙天 气增加
水旱灾害增加 沟谷纵横、风 化加速 水土流失加剧
保持水土
补充土壤 有机质
腐殖质减少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森林 面积 锐减
多人 工林 或天 然次 生林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案例四: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地理素养】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原理应用

【地理素养】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原理应用

【地理素养】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其原理应用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其原理应用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光合作用碳平衡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所示:思考探究:在干旱、半干旱绿洲地区,若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响?提示:(1)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下游植被缺水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功能失调的例子。

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

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四、考试方向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考向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和意义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要素在相互作用中形成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地理环境体系。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圈和水圈的相互影响大气圈和水圈是地球上两个最主要的自然圈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

大气圈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影响着水圈水汽的凝结和降水,从而影响了地表的水文循环。

2. 地壳运动和地貌形态的变化地球上的地壳板块在不断运动,地壳运动也带动了地貌形态的变化。

地壳运动还引发了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影响。

3. 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气候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被的分布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形成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

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不同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维持着整个地球生态平衡。

二、地域分异地域分异是指地球上不同区域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各种特征和规律。

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分异由于地球自转、公转等因素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

赤道地区气候炎热湿润,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气候分异会影响到生物的分布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2. 土壤分异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地各有特点。

土壤的养分含量、排水性等特征对植被的生长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貌分异地球上的地貌形态千奇百怪,由于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各具特点。

山地、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各具特色,对当地的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4. 经济发展分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经济条件不同,导致了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具有统一性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具有统一性

生物 在地 理环 境形 成与 演化 中的 作用
?
对大气圈的改造?
对水圈的改造? 对岩石圈的改造? 对地球面貌和地理环境 的改变
说一说 (1)图中有哪几种 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 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 间是如何传递的?
新 生产功能
含义

功 能
举 例 说
平衡功能
含义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 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D
“一山不能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
A 生产功能 B 消费功能 C 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
解析:一定范围山林生态系统中老虎的生长 繁殖都要受到食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老虎 和其他各物种的数量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动态 平衡,各物种在一定时期基本恒定,老虎也 是这样。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具有统一性?
干气旱候
发肥土育力壤差低 风地蚀地貌貌
生少物数(耐植被) 旱植物
热带雨林 的破坏
C DA B
A、冰川融化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 D、气候变化
试以东北森林 变化为例,说明单个 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 整体变化的影响?
东北森林的例子
寒温 带针 叶林
温带 针阔 混交 林
净化
改 空气
善 涵养 生 水源
有 机 物

尘埃 降水、风能
相互制约
岩石
相互渗透”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 地质循环
大气循环
生物循环
正是由于它们的存 在,才把地理环境 各组成成分融合成 自然综合体,构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整体性的含义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 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 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 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 联系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上课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上课用)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1、本景观图反映的 是我国哪个地区的 自然地理环境?
黄土高原地区
2、该地区主要的 地貌特征是怎样 的?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形成该特征的原 因是什么?
植被破坏、水 土流失严重
课堂活动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如何演变来的?
c
森林面积下降,一方
面造成土壤缺乏枯枝落
叶的补给,腐殖质减少,
另一方面使水土流失加
剧,土壤变薄,土壤肥
力下降。
d e
森林面积下降和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 增多,降低了森林滞留降水的功能, 导致降水时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 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汉代的黄土高原,草肥
今天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水美、山青水秀。
水土流失严重。
案例2
(1)阅读资料,你能完成黄土高原水 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的过 程吗?
黄土( 流水 高原 侵蚀)
土壤肥力( 下)降 形成( 沟谷)地貌
人类破坏植被
黄河下游 ( 泥沙沉积)
河道( 淤)高 河流( 改)道
形成了( 泛滥平)原地貌
“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于预测 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 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热带雨林 的破坏
C DA B
A、冰川融化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 D、气候变化
试以东北森林 变化为例,说明单个 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 整体变化的影响?
阅读后请回答: 1、为什么要说该花是“毒草”? 2、该花在其本土国为什么不是“毒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的例子
水文变化 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侵蚀谷,沟壑纵横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水 土 流 失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 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6CO2+6H2O 叶绿素 C6H12O6+6O2 (有机物)
大 气
绿色 植物
自然环境各 要素综合作 用的产物
光照
水圈
藏羚羊的数量变化是如何体现 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的?
环 境
食物、水源丰沛 寒潮少
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
藏 存活率上升 羚 羊 数量增加
A
食物、水源、避风 环处、含盐土壤不足
B
藏 存活率下降 羚 羊 数量锐减
森 林 面 积 锐 减
多人 工林 或天 然次 生林
1、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
A、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使自然地理要素性质保持稳定的 能力
C、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D、某些地理要素的生产能力
2、有关水土流失影响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A、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 B、水土流失会导致地貌的变化 C、水土流失会导致植被的退化
D、水土流失会导致地方气候的变化
3、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 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
A、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
4、大气中的氧主要来自
A、水的分解 B、细菌的分解
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 在地 理环 境形 成与 演化 中的 作用 ?
对大气圈的改造? 对水圈的改造? 对岩石圈的改造? 对地球面貌和地理环境 的改变
说一说
(1)图中有哪几种
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
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
间是如何传递的?
新 功 能
生产功能
含义
平衡功能
含义
请 举 例 说 明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 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 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干旱 气候
牵 一 发 而 动 全 身
河流少 水文 内流河
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风蚀地貌 地貌
热带雨林 的破坏
C
D
A
B
A、冰川融化
C、二氧化碳增加
B、海平面上升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 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 界面,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什么是整体性?
地理环境整体性
地 理 环 境 要 素 包 括 大
生 物
水 无 有 机 机 盐 物

C
D
“一山不能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
A 生产功能 B 消费功能 C 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
解析:一定范围山林生态系统中老虎的生长 繁殖都要受到食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老虎 和其他各物种的数量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动态 平衡,各物种在一定时期基本恒定,老虎也 是这样。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具有统一性? 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 演化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 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环境演化的一个 方面。
D、气候变化
试以东北森林 变化为例,说明单个 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 整体变化的影响?
东北森林的例子
寒温 带针 叶林
温带 针阔 混交 林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净化 空气 涵养 水源
浮尘、扬沙 天气增加
水旱灾害增加 沟谷纵横、风 化加速
保持 水土 补充土 壤有机 质
水土流失加剧 腐殖质减少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水 气
尘埃 降水、风能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 地质循环
大气循环
生物循环
正是由于它们的存 在,才把地理环境 各组成成分融合成 自然综合体,构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整体性的含义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 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 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 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 联系的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