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8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5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1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
[教你读史]
史料二分两层意思。第一句为一层,着眼于消
灭反明势力;第二、三句为一层,体现了朱元璋的“天朝上 国”观念,轻视对外交往、贸易。 [提示] 明廷的残余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 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 自然经济的影响; 统治者(朱元璋) 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史料三
寇与商同是人, 市通则寇转为商, 市禁则商转为寇,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1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商业 和手工业的发展。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_______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概况
商鞅变法 ,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1)__________
(2)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3)历代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实施 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 不 时期 整个封建社会
“海禁”政策 明清时期
同
点
目的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 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 护封建体制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
内容
活动
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重农抑商”政策
探究:(1)依据史料一观点,解释“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原 因。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所谓“帝王们也是经济人”意在强调
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经济 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
[提示] 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史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
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训》记朱 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 15 国, “限 山隔水, 僻在一隅, 得其地不足以供给, 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00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主要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在古代经济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蔬菜等。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制度、税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在古代社会中也起到了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包括纺织业、瓷器业、木器业等。
古代手工业发达,技术熟练,产品品质精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手工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为贸易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
最后是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起步较晚,但在后期逐渐发展壮大。
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商业为中心,城市作为商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积聚了大量商品和商贾。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产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交往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丝绸之路等重要贸易通道的开通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封闭和自给自足为特点。
各地的生产和消费都较为独立,难以实现统一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其次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农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再次是政府的控制和干预。
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广泛控制和干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经济,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提
图 示
(1)农具不断改进。春秋战国出现铁犁,隋唐时期
能 层
化 曲辕犁已相当完善。
级 化
核
心 要
(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垄作法到代田法再到耕
点 史
耙耱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教
料
师
化
(3)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从一年一熟制到一年
备
解
题 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技 能 规
课 资 料 选 粹
要
点 西织室”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它规模大、耗费大、为官
史
教
料 化
府服务;材料三中“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反映的是资本
师 备
解 题 技 能 规
主义萌芽的发展,它出现于民营手工业中,这与市场联系 最为密切。
课 资 料 选 粹
范
化
人教版历史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主 干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的特点
教 师
化
备
解 题 技 能 规
——《苏州府风俗考》
课 资
料
选
粹
范
化
人教版历史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主
干
依据所给材料,判断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古代手工业 训
知
练
识 图
的哪种经营形态?各有何特点?
提 能
示 化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匹妇蚕之”反映的是家庭手
层 级
化
核 心
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材料二中“三服官”“东
层 级
核
材料二 晁错复说上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 化
心 要
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有哪些?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发达的古代农业(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粟、水稻。
2、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火耕)3、商周:少量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4、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5、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后发展成二牛一人,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犁评,标志我国传统歩犁的基本定型,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西域的坎儿井(2)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人力)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农具、技术和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单位)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领域)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目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1、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①商周,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井田制②春秋战国,个体耕作。
2、形成:(1)条件: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使劳动者有可能独立进行生产活动;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劳动者获得一定的土地。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一、宏观上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1.(2017·郴州模拟)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
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
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
“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 A.徽商弃商从政B.徽商追求虚荣C.徽商寻求政治庇护D.政府抑商解析:根据材料“徽州朝奉”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质上反映了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商人希图通过自我加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徽商弃商从政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故A项错误;追求虚荣反映的是一种表面现象,与题干“本质”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徽州朝奉”是一种自我“加封”,不是官府封授,故C项错误。
答案:D二、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变迁1.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重心:黄河流域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在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到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经济重心处于北方的时期:从先秦时期以来到南宋以前。
3.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①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②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③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单元综述:本单元讲述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有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部分组成。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也贴水平和炼钢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四肢也异彩纷呈,被西方称为“丝国”。
3、古代中国商业城市众多,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学法指导: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2、应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以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应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看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道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
重难突破: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变化:(1)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2)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
[误区警示] 均田制并未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均田制是政府把掌握的无主土地或荒地分给农民, 其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统治,并不否定或 改变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社会现实。
2.“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①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 政权统治等问题。 ②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要点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
汉兴, 海内为一, 开关梁, 弛山泽之禁……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 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 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
史料二
( 宋朝 ) 商业革命 …… 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
厉行海禁, 禁止官民私 自下海;不 许片板下海
另一方 面,使中 国逐渐落 后于世界 潮流
[误区警示]
“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 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 国是指清朝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 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或市长,对 分开;按时开市、 九处; 唐长 市场交易进 闭市,闭市后不 安城设东坊的界限 打破, 市分散在城 中; 经营时间限制 被打破,早市、夜 市昼夜相接
市场交易 活动不再 受官府的 直接监管
出现数十座较 大的市镇, 其中 以汉口、佛山、 景德镇及朱仙 镇最著名
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 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史料解读 史料一中“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开”“弛”意 在放松、允许之意,这一政策对汉代商业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 史料二论述了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主要因素, 归纳要点时,注意运用标点符号进行分层归纳概括。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史料三
③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史料四 《尚书· 禹贡》据称是夏朝的古文献,这一先秦文献将当时认识到 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分为九个大的区域即“九州”,该文献根据适合农业与否, ④将各地土壤分为上上至下下九个等级,称以渭河平原为中心的雍州“厥土惟 黄壤,厥田惟上上。”
高三一轮总复习
高三一轮总复习
高 考 三 大 能 力 培 养 学 科 两 大 素 养 讲 练
高 考 主 题 知 识 串 讲
课 时 限 时 训 练
高三一轮总复习
农业经济 手工业经济 商业经济 经济政策 (1)古代中国以农 (1)古代中国商业 (1)古代中国纺织 (1)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历 立国,农耕文明 与农业、手工业的 业、陶瓷业和冶铸 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最基本 长期居于世界先 发展紧密相连,相 业生产长期领先 的经济政策。前期促进了社 进水平,精耕细 辅相成。城市、 世界,产品享誉海 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严重阻 作是我国传统农 “市”和商人等 内外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单 主要表 业经济的一个基 商业元素不断发 (2)在自然经济时 (2)明清时期的“海禁”和 元 现 本特征 展 代,官营、家庭和 “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 概览 (2)小农经济是我 (2)古代商业长期 民营手工业三种 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国古代农业生产 受到“重农抑 经营形态并存,官 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且 的基本模式,是 商”政策的压制, 营手工业占有特 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促进 中国古代文明的 始终作为农耕经 殊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 济的补充而存在 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 主旨 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方面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考历史中,古代中国经济是一个重点考察内容,它不仅关乎历史文化,更涉及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中,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
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形式。
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种植和养殖。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水利工程的创新使得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
早在公元前2200年,我国开始修建渠道、水闸以及翻地等农业水利工程。
通过水利工程的使用,千年古河道灌溉制度的运用,使得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得中国的农业产品出口量及内部供给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在古代中国,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对农业的扶持一直是古代政府的首要任务。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吸引力在于市场需求的旺盛,生产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在秦朝即已形成,因此使得农村经济体制逐渐稳定,以及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逐渐形成。
手工业经济:手工业经济也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制物、制器、制衣等各种行业都逐渐发展起来。
古代的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堪比现代工业,受到精湛的技艺的制作的工艺美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古代的手工业也不同于现代工业,其生产主要基于农村手工作坊,工人在家中制作产品,同时也满足着当地居民的需求。
产品主要根据当地特色进行生产和销售。
在手工业的发展中,商业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生产流通渠道拓宽,生产物品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商贸经济:商贸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商贸经济关注的是产品的交流与分配。
在古代中国,商贸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是古代中国和汉代社会最蓬勃的时期。
贸易早在商周时期便已经开始,与此同时,货币经济的兴起使得贸易活动的范围和种类都得到了扩大。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结果影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 响 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市”的发展 (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 (2)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 (3)唐朝:“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 商业中心。
二、资本主义萌芽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 步。 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 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 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 场手工业阶段。 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 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中西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中外关联] 比较项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地 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里产 生的 西欧出现在许多国家的许 多城市,并深入到农村
产生的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专制制 不 同 点 分布地 区 背景 度空前强化的情况下出现的 中国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市 和少数几个生产部门,没有深入农 村
经济政 中国古代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 策 “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 1.制度因素 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 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三、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 工商食官 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 坊市制度 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 宋代以来被 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 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阻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中期以后实行, 清代前期更加严格限制对外 贸易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大主题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演变。
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
大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商业的发展演变及与之相关的商业政策。
大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思想和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土地制度: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
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经济思想:农本思想、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
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对古代中国“农本”思想的冲击。
4.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二、宏观上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一、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发展状况的原因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同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却茁壮成长,并最终整体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1.中国(1)经济上: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
(2)政治上:受“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物质基础。
小结
封 建 国 家 轻 徭 薄 赋
徭 田 役 赋 兵 人 役 头 税 田 赋
地主
地 租 沦为
新 抑 制 的 (均田、限田) 兼 封 并 建
国 家
激化矛盾
自耕农
佃农
农民起义
新的自耕农
古代中国农业的经济特点: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阻碍技术进步 和生产发展 ——落后性 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二)冶炼业发展历程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 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3)秦朝: 青铜防锈技术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煤炭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畜力
产品主要供自己消 费和交纳赋税 主要是武器等军用 品和供官府贵族消 费的生活用品,产 品大多精美 主要生产民间消费 的产品
工商食官制度
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 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规定和要 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 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这些手工业 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 技艺水平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 “工”,可比之于今天的国企;“商”可比之于 今天的国营公司。所有员工由国家发工资养活; 所有员工创造的价值由国家支配。
农业 古代中国经济 的基本结构
构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手工业 商业 是其发展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 发展 阻 碍 古代中国的经 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
第1课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时空概览知识主线线索一: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四: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影响因素。
素养对接第12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题一田园风情——发达的古代农业必备知识·自主排查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农业起源(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粟的国家。
(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2)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木制的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已经懂得,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4.主要农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5.地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的基础。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天津市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但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纵向线索梳理一、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线索及其特点1、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唐朝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从秦汉到隋唐,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不断发展,后期停滞。
2、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五谷”在商周时期已经种植。
明代引进了玉米和蕃薯。
清代前期种植经济作物已很普遍。
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
唐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普遍的饮料,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这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开始。
元朝时,棉花种植遍及南方,明代已推向江北。
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业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与农业灌溉和运输有关的水利工程:春秋时期芍陂的修筑,连接了淮水和长江流域的运河;战国时期修郑国渠和都江堰;秦朝筑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隋唐时期开凿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的水利超过六朝的总和;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交通运输和商业的发展。
4、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
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视农业,自秦汉至唐朝,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
东晋南朝时,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产量区。
隋唐时江南的土地资源进一步被利用,适于种植高产稻的圩田很普遍,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
明清时连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沙洼地也被利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人民版
一、选择题
1.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
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
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至唐朝时期的均田制。
材料中北魏至隋唐实行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均田制,部分土地在农民死后须还给官府;到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已无田可授,均田制破产;可见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政府控制部分土地,故选C。
无主荒地的出现、人口大量的减少均仅适用于北魏及隋唐等朝代初期的战乱时期,北魏至隋唐统一和稳定后此情况消失,故A、D两项错误;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对均田制起到破坏的作用,故B项错误。
2.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B 解析: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故答案为B。
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其根本原因是( )
A.商人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
B.保证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数是农民出身
D.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
农抑商,此后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根本原因是通过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保证赋税征收的来源,以巩固封建统治,故选B。
A、C 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小农经济尽管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但未反映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故D项错误。
4.《唐会要》记载:“天下诸郡……有田宅产业……先己亲邻买卖。
”这实质上反映了唐代( )
A.注重邻里之间和谐人际关系
B.对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
C.田宅产业只能卖给亲戚邻居
D.坊市限制的规定已有所松动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对于田宅等产业要先在亲邻中买卖,说明买卖范围非常小,人们不敢扩大范围,其原因主要是官府的控制,故选B。
亲邻买卖与人际关系的关系不大,A项错误;材料是讲要先在亲邻中买卖,并未说明只能卖给亲邻,C项错误;唐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D项错误。
5.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答案:A 解析:明清时期,政府仍然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而材料反映的信息是农商并重,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6.蓝鼎元《鹿洲全集》卷三记载:“(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
……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
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A.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
D.导致了民生日困和社会动荡
答案:D 解析:据“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可以分析出,“海禁”导致了民生日困和社会动荡,故选D。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与材料“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不符,B项错误;“推动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与“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不符,C项错误。
7.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
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
”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
”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提供补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家的经济干预消灭了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政府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增加粮食生产,故D项错误。
8.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已瓦解,故A项错误;门阀政治萌芽于东汉末年,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其经济基础就是世族经济,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一直实行,故C项错误;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