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借款费用:是企业因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它包括借款利息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即期汇率:即期汇率也称现汇率,是指某货币目前在现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价格。
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告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
同一控制: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应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简答
1、简述或有资产与或有负债不能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原因。
答:会计准则规定,金额不确定的事项只有未来才知道结果,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确认的条件,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而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存在必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所以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确认的条件,不能再财务报表中确认。
2、货币性资产交换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哪些区别?
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非货币性资产就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其有别于货币性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3、简述企业以存货清偿债务的核算原则。
答:以存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按债务账面价值转销债务,按存货的账面价值结转存货,将债务的账面价值扣除增值税销项税额和存货账面价值后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或资本公积。
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处理:如支付补价,补价作为债务的部分偿还,借记“应付账款”等,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如收到补价,补价作为存货资产的补偿,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贷记“存货”。
4、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答:(一)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指政府为了支持企业而无偿拨付的款项。
为了体现财政拨款的政策引导作用,这类拨款通常具有严格的政策条件,只有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才能申请拨款;同时附有明确的使用条件,政府在批准拨款时就规定了资金的具体用途。
(二)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是指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
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财政贴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财政贴息资金直接支付给受益企业;二是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低于市场利率的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承贷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利率计算和确认利息费用。
(三)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是指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
(四)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属于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的情况主要有无偿划拨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
实务中这种情况已经很少。
需要说明的是,政府补助体现为以上几种形式,但并非所有这些形式的经济支持均属于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应严格按照政府补助的定义来界定。
5、简述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
答: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
它反映的是企业借入资金所付出的劳动和代价。
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开始资本化: (一)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资产支出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二)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三)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6、简述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区别
答: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价值,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价值,也就是说从现在看来是造成“少缴税”,而以后要补上的——这个是“应纳税”的理解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价值,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价值,也就是说从现在看是造成了“多缴税”,而以后可以少缴的——所以叫做“可抵扣”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都可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7、我国对外币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折算是如何规定的?
答: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
产生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
8、简述企业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
答:(一)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企业进行会计估计,总是依赖于一定的基础。
如果其所依赖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则会计估计也应当作出改变。
(二)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企业进行会计估计是就现有的资料对未来所做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有可能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对会计估计重新修订。
9、简述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联系与区别
答: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某一事项究竟是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货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是否已经存在。
如该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已经存在,则属于调整事项;反之,则属于非调整事项。
企业合并时商誉如何确定?
答:合并企业付出的对价-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所占份额(所有者权益的份额)。
其中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净资产-净负债。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没有商誉,因为同一控制下以账面价值计量,没有公允。
非同一控制下才会出现商誉,出现商誉必然是付出对价大于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了。
简述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答: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指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编报的子公司的范围,主要明确哪些子公司应当包括在合并会计报表编报范围之内,哪些子公司应当被排除在合并会计报表编报范围之外。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规定,为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企业都属于合并会计报表的编报范围。
根据该规定,应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具体是指如下企业:
(1)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的被投资企业。
(2)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
在母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没有拥有和控制被投资企业的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的情况下,如果母公司通过其他方法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实施控制时,这些被母公司所能够控制的被投资企业,也应作为子公司,纳入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
计算题
1、甲公司以库存商品换入乙公司的材料。
换出的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5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公允价值60万元;换入材料的账面成本为55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甲公司另支付运费1万元(假设运费不抵扣增值税)。
假设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假设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要求:做出甲、乙公司会计分录。
解:甲公司:借:原材料 46(50-5+1)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60*17%
存货跌价准备 5
贷:库存商品 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60*17%
银行存款(运费) 1
乙公司:借:库存商品 55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60*17%
贷:原材料 5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60*17%
2、A公司从B公司购入原材料50万元(含税),由于财务困难无法归还,2012年12月31日进行债务重组。
经协商,A公司在二年后支付本金40万元,利息按5%计算;同时规定,如果2013年A公司有盈利,从2014年起则按8%计息。
根据2012年末债务重组时甲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判断,2013年A公司很可能实现盈利;2013年末A公司编制的利润表表明已经实现盈利。
假设利息按年支付。
B公司已计提坏账准备5万元。
假设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
要求:分别做出A公司与B公司的账务处理。
解:①A公司(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A公司重组债务的公允价值为40万元,对于或有应付金额,符合确认负债的条件,应在重组日确认为负债。
借:应付账款 50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40(公允价值.现值)
预计负债——债务重组(40×3% ) 1.2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8.8
2008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40×5%) 2
贷:银行存款 2
2009年12月31日,还清债务
借: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40
财务费用 2
预计负债——债务重组 1.2
贷:银行存款43.2
②B公司(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40
坏账准备 5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5
贷:应收账款 50
2008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2
贷:财务费用 2
2009年12月31日,收回欠款
借:银行存款(40+2+1.2) 43.2
贷:应收账款40
财务费用3.2
3、2006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20000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为5年,无残值。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009年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从2009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
假定各年税前会计利润均为50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编制各年所得税会计分录。
解:(1)该项设备计提折旧后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表1)。
(4)各年的会计分录如下:
①2006年:
借:所得税费用 16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5000 ②2007年:
借:所得税费用 165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32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6320 ③2008年:
借:所得税费用 165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264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5264
④2009年:
借:所得税费用 75864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4832
递延所得税资产 1032
⑤2010年:
借:所得税费用 7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4724
递延所得税资产 276
⑥2011年:
借:所得税费用 7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4724
递延所得税资产 276
4、2011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土地转让款1000万元,取得10年的土地使用权;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当日,甲公司将其出租给乙公司,每年租金收入200万元,将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2011年12月31日,该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为1080万元。
2012年1月1日,甲公司将该投资性房地产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假设按照税法规定,土地使用权按受益年限摊销。
所得税率为25%;甲公司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公积金。
要求:按照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解:(1)计算累计影响数
累计影响数计算表(单位:万元)
项目变更会计政策
前确认的收益变更会计政策
后确认的收益
税前差异(利润
总额)
所得税影响(所
得税费用)
税后差异(净利
润)
2011年100 280 180 45 135
小计100 280 180 45 135
2011年按照成本模式计算的收益=租金收入200-土地使用权摊销100=100(万元)2011年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算的收益=租金收入200+公允价值变动80=280(万元)2011年末按公允价值模式的资产账面价值为108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900万元(1000-100),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8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45万元(180×25%)。
(2)2012年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①调整累计影响数
借:投资性房地产 108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1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1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5
递延所得税负债 45
②由于净利润的增加调增的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5
贷:盈余公积(135×10%) 13.5
(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利润表(部分项目)
项目上年数
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
营业成本-100。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0。
利润总额(略)280 (略)减:所得税费用45
净利润135
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
资产年初数负债和所
有者权益年初数
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
递延所得
税负债
(略)45 (略)
投资性房
地产
(略)180 (略)盈余公积(略)13.5 (略)
未分配利
润
(略)121.5 (略)
5、东保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供销合同,合同规定东保公司在2011年3月供应给乙公司一批物资,由于东保公司未能按照合同发货,致使乙公司发生重大经济损失。
2011年11月,乙公司通过法律程序要求东保公司赔偿经济损失200万元,该诉讼案在12月31日尚未判决,东保公司已确认预计负债100万元。
2012年2月8日,经法院一审判决,东保公司需要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140万元,东保公司不再上诉,并且赔偿款已经支付。
假定2012年2月15日完成了2011年所得税汇算清缴。
按照税法规定,上述诉讼所确认的损失在实际发生时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要求:编制东保公司和乙公司有关的会计分录,并指出会计报表项目调整数。
解:东保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确认应支付的赔款
借:预计负债 100
贷:其他应付款 1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
贷:其他应付款 40
支付赔款(该事项属于2011年度事项,可以做账,不允许调整会计报表)
借:其他应付款 140
贷:银行存款 140
②调整所得税费用(原预计负债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x33%=33 100x25%=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3 25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40x33%=46.2 140x25%=3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6.2 35
③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33-46.2 = 26.8 40+25-35 = 3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6.8 30
④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26.8x10%=2.68 30x10%=3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68 3
①2012年2月8日,记录应收的赔款
借:其他应收款 14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40
借:银行存款 140
贷:其他应收款 140
②调整所得税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40x33%=46.2 140x25%=3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6.2 35
(注:所得税汇算清缴后--调整本年的应交所得税)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40-46.2=93.8 140-35=10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3.8 105
④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3.8x10%=9.38 105x10%=10.5
贷:盈余公积 9.38 10.5
6、丁公司与A公司属于不同的企业集团,两者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
2013年12月31日,丁公司发行100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l元)作为对价取得A公司的全部股权,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4000
要求:(1)假设该合并为吸收合并,对丁公司进行账务处理。
(2)假设该合并为控股合并,对丁公司进行账务处理。
解:(1)本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吸收合并时,丁公司账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 1000
固定资产 3300
商誉 200(4000-3800)
贷:长期应付款 500
股本 l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00(4000-1000)
(2)本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控股合并时,丁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 4000
贷:股本 1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00
7、母公司2010、2011、2012年 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0000、50000、10000元,全部为内部应收账款,按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
8、2000年末,甲将成本20万元的产品以25万元价格给乙作固定资产,乙对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0,按年限平均法折旧。
要求:请分别按提前一年报废,正常报废,超期两年报废,做出各年合并报表时的抵消分录。
解:(1)2000年:
借:营业收入 25
贷:营业成本 20
固定资产—原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