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5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5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5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一.名词解释

P-蛋白(P-protein):亦称韧皮蛋白(phloem-protein),是在细胞质中存在的构成微管结构的蛋白质,可以利用ATP的能量,推动微管的收缩,从而推动物质的长距离运输。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连接两个相邻细胞的胞质通道,行使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分子的胞质运输能力。

韧皮部装载(phloemloading):指光合产物从韧皮部周围的叶肉细胞装到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韧皮部卸出(phloemunloading):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

输出(export):糖分和其他溶质从源运走的过程。

运输速率(velocity):单位时间内物质运输的距离,用m/h或m/s表示。

集流运输速率(masstransferrate):单位截面积筛分子在单位时间内运输物质的量,常用g/(m2?h)或g/(mm2?s)表示。

有机物质装载(organicmatterloading):指同化物从筛管周围的叶肉细胞装载到筛管中的过程。

有机物质卸出(organicmatterunloading):指同化物从筛管卸出到库细胞的过程。

共质体(symplast):无数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连成一体,构成共质体。

质外体(apoplast):质体是一个连续的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

质外体途径(apoplastpathway):糖从某些点进入质外体到达韧皮部的过程。

共质体途径(symplastpathway):糖从共质体经胞间连丝到达韧皮部的过程。

运输糖(translocatedsugar):由光合作用形成的磷酸丙糖进一步形成的糖,如蔗糖和水苏糖。

代谢源(metabolicsource):指产生和供应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代谢库(metabolicsink):指贮藏与消耗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配置(allocation):指源叶中新形成同化物转化为贮藏利用和运输用。

分配(partitioning):是指形成的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

生长中心(growthcenter):指生长旺盛、代谢强的部位,如茎生长点。

压力流动学说(pressureflowtheory):其基本论点是有机物在筛管中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其动力是由于输导系统两端的压力势差引起的。

细胞质泵动学说(cytoplasmicpumpingtheory):该学说认为,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贯筛管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反复地、有节奏地收缩与舒张,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随之流动。

收缩蛋白学说(contractileproteintheory):该学说认为,筛管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接的网状结构,微纤丝由收缩蛋白的收缩丝组成。收缩蛋白分解ATP,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收缩与舒张进行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

协同转移(symport):指质子促进糖穿过膜进入韧皮细胞的过程,即在同化物的装载过程中,质子与糖一同进入韧皮部细胞。

转移细胞(transfercells):在共质体与质外体的交替运输过程中,起吸收和转运物质的某些特化薄壁细胞。这种细胞的细胞壁与质膜向内延伸,形成许多皱褶,扩大了物质转移的表面,有利于物质在细胞间的转移。

库-源单位(source-sinkunit):源的同化产物主要供给相应的库。相应的源与库以及二者之间的输导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源-库单位。

供应能力(supplyability):指源内有机物质能否输出以及输出多少的能力。

竞争能力(competeability):指库中能否输入同化物以及输入多少的能力。

运输能力(transportability):指有机物质输出和输入部分之间的网络分布、畅通程度及距离远近。

溢泌现象(overflowphenomenon):韧皮部筛管被刺穿后,从伤口处有汁液流出。

库容量(sinkvolume):是指库的总质量(一般是干重)。

库活力(sinkactivity):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干重吸收同化物的速率。

库强度(sinkstrength):库容量和库活力的乘积。

二.简答题

1.同化物运输溶质的种类。

研究方法:蚜虫吻刺法,蚜虫以其吻刺插入叶或茎的筛管细胞吸取汁液;当蚜虫吸取汁液时,用二氧化碳麻醉蚜虫后,以激光将蚜虫吻刺于下唇处切断,切口不断流出筛管汁液,可收集汁液供分析。

溶质种类:还原糖(葡糖糖、果糖、甘露糖),非还原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氮化物(硝酸盐、含氮有机物如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可溶性蛋白(蛋白激酶),矿质元素(K+、Mg2+、Cl-)、

激素(除乙烯外的四大激素)。

2.韧皮部装载步骤。

①白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形成的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运到细胞质基质接着转变为蔗糖;晚上,叶绿体内的淀粉可能以葡萄糖状态离开叶绿体,后来转变为蔗糖。

②叶肉细胞的蔗糖运到叶片细脉的筛分子附近,这种运输常常只有两三个细胞的距离。

③糖分运输到筛分子和伴胞,即筛分子装载。

3.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是如何装载到韧皮部筛管分子的?并说明其过程为主动运输过程?

有机物韧皮部装载存在两条途径: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质外体途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蔗糖释放到质外体,然后蔗糖分子进入筛分子-伴胞复合体。质外体的蔗糖进入筛分子-伴胞复合体是通过蔗糖-质子同向运输的,即在筛分子-伴胞复合体膜中的ATP酶,不断地将H+泵到质外体;因此,质外体的H浓度比共质体高,形成质子梯度,作为推动力,蔗糖和质子沿着质子梯度经过蔗糖-质子同向运输器一起进入筛分子-伴胞复合体。所以,该途径也是主动运输途径,而且该途径只能运输蔗糖。

共质体途径:共质体通过胞间连丝把细胞(包括筛分子-伴胞复合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这个连续的整体到达韧皮部筛管分子。该途径不仅能运输蔗糖,还可以运输棉子糖和水苏糖。

4.多聚体-陷阱模型解释糖分运输有选择性和逆浓度梯度积累的现象。

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运到维管束鞘细胞,经过众多的胞间连丝,进入居间细胞,居间细胞内的运输蔗糖分别与1或2分子半乳糖结合成棉子糖或水苏糖,这两者糖分子大,不能扩散回维管束鞘细胞,只能运输到筛分子。

5.同化物的韧皮部卸出途径。

共质体途径卸出:同化物通过胞间连丝沿浓度梯度从筛分子-伴胞复合体释放到库细胞。主要是通过扩散和集流的方式进行。

质外体途径卸出:筛分子-伴胞复合体与库细胞之间的某些位置不存在胞间连丝,同化物从筛分子-伴胞复合体通过扩散被动的或在运输载体主动的运输至质外体,再由质外体进入库细胞。

6.何为压力流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不足之处?

压力流动学说又叫集流学说,其要点是同化物在筛分子-伴胞(SE-CC)复合体内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于在源库两端之间SE-CC复合体内渗透作用所产生的压力势差引起的。在源端(叶片),光合产物被不断地装载到SE-CC复合体中,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从邻近的木质部吸水膨胀,压力势升高,推动物质向库端流动;在库端,同化物不断地从SE-CC复合体卸出到库中去,浓度降低,水势升高,水分则流向邻近的木质部,从而引起库端压力势下降,于是在源库两端便产生了压力势差,推动物质由源到库源源不断地流动。

其实验依据是:①溢泌现象表明,筛管内有正压力的存在;②在接近源、库的两端存在着糖的浓度梯度,这种梯度的大小与运输相一致;③生长素实验表明生长素的运输能够随着筛管内集流流动。

其不足之处是:①无法解释筛管中有机物质的双向运输问题;②物质在筛管进行集流运动,其运动速度很快,需要的压力差并非筛管两端的蔗糖浓度差所能给出的。

7.述说收缩蛋白学说与细胞质泵动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收缩蛋白学说认为,筛管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接的网状结构,微纤丝由收缩蛋白的收缩丝组成。收缩蛋白分解ATP,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收缩与舒张进行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

②细胞质泵动学说认为,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贯筛管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丝反复地、有节奏地收缩与舒张,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随之流动。

③这两个学说共同的特点是,认为有机物质的运输需要能量供应,同时解决了筛管中有机物质的双向运输问题。

8.植物激素如何调节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植物激素对有机物质的运输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除ETH以外,其他几种激素都有促进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IAA有吸引有机物质向它所在的器官积累的功能。关于植物激素促进有机物运输的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

①激素与质膜上的受体结合,产生去极化作用,降低膜势;

②植物激素改变膜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膜透性;

③植物激素促进RNA与蛋白质的合成,合成某些与同化物运输有关的酶。

9.何谓源-库单位?为什么在有机物质的分配问题上会出现源-库单位的现象?

源的同化产物主要供给相应的库。相应的源与库以及二者之间的输导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源-库单位。源-库单位的形成首先符合器官的同伸规律(相应部位的根、茎、叶、蘖在生长时间上的同步性);其次还与维管束的走向、距离远近有关,它决定了有机物质分配的特点。

10.有机物质的分配与产量的关系如何?

作物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而经济系数与同化物的分配有关。在一定的营养生长的基础上,应该促使光合产物尽可能地分配到产品器官上,提高经济系数,否则,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并不一定高。

11.为什么“树怕剥皮”?

因为根系需要地上部供应有机营养,而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质正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树剥皮后,韧皮部被破坏,影响了有机物质的运输,时间一长就会影响根系的生长,进而影响地上部的生长。

12.试述环境因素对有机物质运输的影响?

①温度:糖的运输速率以20~30℃最快,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运输速率下降。

②光照:光照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功能叶白天的输出率高于夜间。

③水分:水分亏缺胁迫使水势降低,光合作用降低,叶片中可运态蔗糖的浓度降低,影响输出速率。

④矿物质:如氮、磷、钾、硼等都会对有机物质的运输产生影响。氮多,营养生长过旺,不利于物质向产品器官输出;氮少则会引起叶片的早衰,C/N值适中对运输有利。磷可以促进光合,促进可运态蔗糖浓度的提高,促进ATP的合成,所以可以促进物质的运输。钾能促进库内蔗糖向淀粉的转化,维持库源两端的压力差,有利于物质的运输。硼与糖结合成复合物,有利于透过质膜,从而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13.试述作物产量形成的库-源关系。

作物产量形成的库-源关系有三种类型:①源限制型;②库限制型;③源库协调型。源与库共同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要高产不仅需要有大的源与大的库,还要源与库的协调统一。同时,库大会促进源,源大会促进库;库小会抑制源,源小会抑制库。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适当地增源或增库以及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都会达到增产的效果。

14.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分配的规律如何?

有机物质的分配受供应能力、竞争能力及运输能力的影响。

①供应能力:供应能力是指源的同化物能否输出以及输出的多少。当源的同化物产生较少,本身生长又需要时,基本不输出;只有同化物形成超过自身需要时;才能输出。且生产越多,外运潜

力越大。源似乎有一种“推力”,把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的多余部分向外“推出”。

②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是指库对同化物的吸引和“争调”的能力。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的部位,对养分竞争的能力强,得到的同化物多。

③运输能力:源与库之间的输导系统的联系、畅通程度和距离远近有关。源、库之间联系直接、畅通,且距离又近,则库得到的同化物就多。

在这三个因素中,竞争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15.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和分配的特点?

①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②就近供应,同向运输;

③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

④同化物与营养元素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16.糖浓度和能量供应状况如何调节有机物质的运输?

叶片中蔗糖的浓度对输出速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叶片内蔗糖浓度高,在短期内可促进同化物从功能叶输出的速率,但从长远看,叶片内高浓度的蔗糖则会抑制光合作用。

同化物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的作用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直接动力,二是通过提高膜的透性而起作用。在ATP合成受抑制的情况下,会对同化物运输产生抑制作用。

17.叶片同化物的配置方向。

①代谢利用,新形成的同化物立即通过代谢配置给叶本身需要;

②合成暂时贮藏化合物;

③从叶输出到植株其他部分。

18.胞间连丝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它在植物体内有什么功能?

结构特点:胞间连丝的外围由质膜包围着;胞间连丝的中央是连丝微管,它是由光滑内质网特化而成,连丝微管的中心有中心柱;胞间连丝质膜的内侧与连丝微管的外侧连接着球状蛋白;胞间连丝的直径20-40nm。

功能:胞间连丝是连接两个相邻植物细胞的胞质通道;可进行物质交换;可进行信息传递。

19.如何了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分配的“库”与“源”的关系?

①源是制造同化物的器官,库是接受同化物的部位,源库共存于同一植物体。

②源是库的供应者,而库对源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③同时认为源强有利于库强潜势的发挥,而库强则有利源强的维持。

④库大会促进源,源大会促进库;库小会抑制源,源小会抑制库。

⑤总之,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20.木本植物怕剥皮而不怕空心,这是什么道理?

木本植物含木质部在内,韧皮部在外,木质部自下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自上向下输送有机物,一般韧皮部都较薄,剥皮后韧皮部被破坏,影响了有机物质的运输,根系需要地上部供应有机营养,时间一长就会影响根系的生长,?空心却还会有部分木质部保留?,不会对树造成太大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0及答案教学内容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0及答案

1、乙烯的三重反应2、光周期3、细胞全能性 4、生物自由基5、光化学烟雾 1、植物吸水有三种方式:____,____和____,其中____是主要方式,细胞是否吸水决定于____。 2、植物发生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____,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 3、叶绿体色素按其功能分为____色素和____色素。 4、光合磷酸化有两种类型:_____和______。 5、水分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两种:____和____。 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致可分为三大过程:⑴_____,它的任务是____;⑵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⑶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 7、土壤水分稍多时,植物的根/冠比______,水分不足时根/冠比_____。植物较大整枝修剪后将暂时抑制______生长而促进______生长。 8、呼吸作用中的氧化酶_________酶对温度不敏_________酶对温度却很敏感,对氧的亲和力强,而______酶和______酶对氧的亲和力较弱。 9、作物感病后,代谢过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概括起来 ⑴_________,⑵__________ , ⑶_________。1、影响气孔扩散速度的内因是()。 A、气孔面积B、气孔周长C、气孔间距D、气孔密度

2、五大类植物激素中最早发现的是(),促雌花是(),防衰保绿的是(),催熟的(),催休眠的是()。 A、ABAB、IAAC、细胞分裂素D、GAE、乙烯 3、植物筛管中运输的主要物质是()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 4、促进需光种子萌发的光是(),抑制生长的光(),影响形态建成的光是()。 A、兰紫光B、红光C、远红光D、绿光 5、抗寒性较强的植物,其膜组分中较多()。 A、蛋白质B、ABAC、不饱和脂肪酸D、饱和脂肪酸 四、是非题:(对用“+”,错用“-”,答错倒扣1分,但不欠分,10分)。()1、乙烯利促进黄瓜多开雌花是通过IAA和ABA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2、光合作用和光呼吸需光,暗反应和暗呼吸不需光,所以光合作用白天光反应晚上暗反应,呼吸作用则白天进行光呼吸晚间进行暗呼吸的节律变化。 ()3、种子萌发时,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但干物质减少,因此种子萌发过程不能称为生长。 ()4、细胞分裂素防止衰老是在转录水平上起作用的。 ()5、在栽培作物中,若植物矮小,叶小而黄,分枝多,这是缺氮的象征。 五、问答题(每题10分,30分)

最新植物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植物水分生理 一、名词解释(写出下列名词的英文并解释) 自由水free water:不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其特点是参与代谢,能作溶剂,易结冰。所以,当自由水比率增加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植物代谢旺盛,但是抗逆性减弱。 束缚水bound water: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其特点是不参与代谢,不能作溶剂,不易结冰。所以,当束缚水比率高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植物代谢活动减弱,但是抗逆性增加。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植物生命活动与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称为生理需水 生态需水:水分作为生态因子,创造作物高产栽培所必需的体外环境所消耗的水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势是指在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V)溶液(含溶质的水)的自由能(μw)与一摩尔体积(V)纯水的自由能(μ0w)的差值(Δμw)。 Ψw=(μw /V w) -(μ0w/V w) =(μw-μ0w)/V w=Δμw/V w 植物细胞的水势是由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来组成的。 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它取决于细胞内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总和。和溶液所能产生的最大渗透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由于细胞膨压的存在而提高的水势。一般为正值;特殊情况下,压力势会等于零或负值。如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剧烈蒸腾时,细胞的压力势会呈负值。 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细胞内胶体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细胞壁物质等)对水分吸附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为负值。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具有明显的衬质势,已形成液泡的细胞的衬质势很小(-0.01MPa左右)可以略而不计。 扩散作用diffusion:任何物质分子都有从某一浓度较高的区域向其邻近的浓度较低的区域迁移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渗透作用osmosis:指溶剂分子(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是指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如动物膀胱、蚕豆种皮、透析袋等。理想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它的分子通过。 吸胀作用Imbibition: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只与成分有关: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脂类。豆科植物种子吸胀现象非常显著。未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如风干种子、分生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 代谢性吸水Metabolic absorption of water :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通过质膜而进入细胞的过程——代谢性吸水。 质壁分离Plasmolysis:高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失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Deplasmolysis:低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吸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重新接触的现象。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1、植物细胞与土壤溶液水势得组成有何异同点? (1)共同点:土壤溶液与植物细胞水势得组分均由溶质势、衬质势与压力势组成. (2)不同点: ①土壤中构成溶质势得成分主要就是无机离子,而细胞中构成溶质势得成分除无机离子外,还有有机溶质; ②土壤衬质势主要就是由土壤胶体对水分得吸附所引起得,而细胞衬质势则主要就是由细胞中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胶体物质对水分得吸附而所引起得; ③土壤溶液就是个开放体系中,土壤得压力势易受外界压力得影响,而细胞就是个封闭体系,细胞得压力势主要受细胞壁结构与松驰情况得影响。 2、一个细胞放在纯水中其水势及体积如何变化? 水势升高,体积变大。 3、植物体内水分存在得形式及其与植物代谢强弱、抗逆性有何关系? 束缚水,自由水. 植物体内自由水与束缚水得比例越高,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植物体内自由水与束缚水得比例越低,代谢越弱,抗逆性越强。 4、试述气孔运动得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淀粉-糖转化学说,无机离子吸收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 凡能影响光合作用与叶子水分状况得各种因素:光照(主要因素)、温度、二氧化碳(影响显著)、叶片含水量。 5、哪些因素影响植物吸水与蒸腾作用? 外界得气温,植物得呼吸作用强弱。根毛得表面积,叶得面积,,大气湿度,土壤溶液得渗透压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植物吸水与蒸腾作用. 6、试述水分进出植物体得途径及动力. 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 上端原动力-蒸腾拉力。下端原动力-根压。中间原动力-水分子间得内聚力及导管壁附着力。 7、如何区别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 主动吸水不需要消耗能量,被动吸水需要消耗能量. 二、8、人工培养法有哪些类型?用人工培养植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水培法、砂培法、气培法。 药品纯度、培养液PH值、浓度、通气、光照、温度。 9、如何确定植物必需得矿质元素?植物必须得矿质元素有哪些生理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本科考试必备)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一、名词解释 1.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2.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3.渗透作用: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4.水势(ψw):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符号:ψw。 5.渗透势(ψπ):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符号 ψπ。用负值表示。亦称溶质势(ψs)。 6.压力势(ψp):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一般为正值。符号ψp。初始质壁分离时,ψp 为0,剧烈蒸腾时,ψp会呈负值。 7.衬质势(ψm):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符号ψm 。 8.吸涨作用: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9.代谢性吸水: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 10.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1.根压: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2.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主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3.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g/dm2·h) 14.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l公斤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克)。 15.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量(克),又称为需水量。它是蒸腾比率的倒致。 16.内聚力学说:又称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即以水分的内聚力解释水分沿导管上升原因的学说。 二、填空题 1.植物细胞吸水有、和三种方式。渗透性吸水吸涨吸水代谢性吸水 2.植物散失水分的方式有和。蒸腾作用吐水 3.植物细胞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有和。自由水束缚水 4.植物细胞原生质的胶体状态有两种,即和。凝胶溶胶 5.一个典型的细胞的水势等于;具有液泡的细胞的水势等于; 形成液泡后,细胞主要靠吸水;干种子细胞的水势等于。 ψπ + ψp + ψm;渗透性ψp + ψm;吸涨作用ψm 6.植物根系吸水方式有:和。主动吸水被动吸水 7.根系吸收水的动力有两种:和。根压蒸腾拉力 8.证明根压存在的证据有和。吐水伤流

最新植物生理学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2015年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8分) 1、海芋植物的佛焰花序比一般植物的呼吸放出的热量比一般植物高,是因 为存在抗氧呼吸的缘故。 2、与植物耐旱性有重要相关性的氨基酸是,它能增强细胞 的。 3、植物叶绿体的丙酮提取液透射光下呈,反射光下 呈。 4、根据种子的吸水量,可将种子的萌发分为吸胀吸水阶段、停止吸水阶段,重 新吸水阶段。 5、GA和ABA生物合成的前体是甲瓦龙酸,在短光照下形成ABA。 6、膜脂的组成与膜脂的抗冷性有关,不饱和程度,固化温度 高,不利发生膜变相,植物的抗冷性越小。 7、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用来培养的植物体部分叫外植 体。 8、保卫细胞质的膜上存在着 H+ATP 酶,在光照下,将H+分泌到保卫细胞外, 使保卫细胞 HP升高,驱动 H+ 进入保卫细胞,导致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9、跨膜信号传导主要是通过和完成。 10、土壤缺氮时,根冠比高,水分过多时,根冠比低。 11、具有远红光和红光逆转效应的是,它的生色团与叶绿体 的 结构相似。 12、成熟的水果变甜,是因为淀粉转化成糖,未成熟的水果有涩味是因为 含有单宁。 13、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全能性,用来培养的植物的部分叫外 植体。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20分) 略!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 1、次级共运转(次级主动运输):以质子动力作为驱动力的跨膜离子运转,使质 膜两边的渗透能增加,该渗透能是离子或者中性分子跨膜转运的动力。 2、细胞信号传导: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 子反应。 3、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4、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 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5、交叉适应: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之后,能提高对另一逆境的抵抗能力,对不 同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 6、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光合速率 不再继续增加是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的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 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 8、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反之。 9、单盐毒害:植物培养在单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作用. 10、水孔蛋白: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功能的内 在蛋白。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计42分) 1、生物膜结构成分与抗寒性有何关系。 生物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镶嵌而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对低温敏感,其结构成分与抗寒性密切相关。低温下,质膜会发生相变,质膜相变温度随脂肪酸链的加长而增加,随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所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越耐低温。在缓慢降温时,由于膜脂的固化使得膜结构紧缩,降低了膜对水和溶质的透性;温度突然降低时,由于膜脂的不对称性,膜体紧缩不均而出现断裂,造成膜是破损渗漏,透性加大,胞内溶质外流。生物膜对结冰更为敏感,发生冻害时膜的结构被破坏,与膜结合的酶游离而失去活性。此外,低温也会使膜蛋白质大分子解体为亚基,并在分子间形成二硫键,产生不可逆的凝聚变性,使膜受到伤害。经抗寒锻炼后,由于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多,膜变相的温度降低,膜透性稳定,从而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同时,细胞内的NADPH/NADP的比值增高,ATP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0及答案

1、乙烯的三重反应2、光周期3、细胞全能性 4、生物自由基5、光化学烟雾 1、植物吸水有三种方式:____,____和____,其中____是主要方式,细胞是否吸水决定于____。 2、植物发生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____,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 3、叶绿体色素按其功能分为____色素和____色素。 4、光合磷酸化有两种类型:_____和______。 5、水分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两种:____和____。 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致可分为三大过程:⑴_____,它的任务是____;⑵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⑶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 7、土壤水分稍多时,植物的根/冠比______,水分不足时根/冠比_____。植物较大整枝修剪后将暂时抑制______生长而促进______生长。 8、呼吸作用中的氧化酶_________酶对温度不敏_________酶对温度却很敏感,对氧的亲和力强,而______酶和______酶对氧的亲和力较弱。 9、作物感病后,代谢过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概括起来 ⑴_________,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 1、影响气孔扩散速度的内因是()。 A、气孔面积B、气孔周长C、气孔间距D、气孔密度 2、五大类植物激素中最早发现的是(),促雌花是(),防衰保绿的是(),催熟的(),催休眠的是()。 A、ABAB、IAAC、细胞分裂素D、GAE、乙烯 3、植物筛管中运输的主要物质是()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 4、促进需光种子萌发的光是(),抑制生长的光(),影响形态建成的光是()。 A、兰紫光B、红光C、远红光D、绿光 5、抗寒性较强的植物,其膜组分中较多()。 A、蛋白质B、ABAC、不饱和脂肪酸D、饱和脂肪酸 四、是非题:(对用“+”,错用“-”,答错倒扣1分,但不欠分,10分)。 ()1、乙烯利促进黄瓜多开雌花是通过IAA和ABA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2、光合作用和光呼吸需光,暗反应和暗呼吸不需光,所以光合作用白天光反应晚上暗反应,呼吸作用则白天进行光呼吸晚间进行暗呼吸的节律变化。 ()3、种子萌发时,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但干物质减少,因此种子萌发过程不能称为生长。 ()4、细胞分裂素防止衰老是在转录水平上起作用的。 ()5、在栽培作物中,若植物矮小,叶小而黄,分枝多,这是缺氮的象征。 五、问答题(每题10分,30分) 1、试述植物光敏素的特点及其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 2、水稻是短日植物,把原产在东北的水稻品种引种到福建南部可以开花结实吗?如果把原产在福建南部水稻品种引种到东北,是否有稻谷收获,为什么? 3、植物越冬前,生理生化上作了哪些适应准备?但有的植物为什么会受冻致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完整版)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及信号的传导 (一)名词解释 源(source) 即代谢源,是产生或提供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功能叶、萌发种子的子叶或胚乳。 库(sink) 即代谢库,是指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根、茎、果实、种子等。 共质体运输(symplastic transport) 物质在共质体中的运输称为共质体运输。 质外体运输(apoplastic transport) 物质在质外体中的运输称为质外体运输。 P蛋白(P-protein)即韧皮蛋白,位于筛管的内壁,当韧皮部组织受到损伤时,P-蛋白在筛孔周围累积并形成凝胶,堵塞筛孔以维持其他部位筛管的正压力,同时减少韧皮部内运输的同化物的外流。 转移细胞(transfer cells)在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过程中起转运过渡作用的特化细胞。它的细胞壁及质膜内突生长,形成许多折叠片层,扩大了质膜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溶质内外转运的面积,能有效地促进囊泡的吞并,加速物质的分泌或吸收。 比集转运速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 SMTR) 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积上所运转的干物质的数量。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 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体或质外体胞间运输,进入筛管的过程。 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 同化物从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空种皮技术(empty seed coat technique,empty-ovule technique) 切除部分豆荚壳和远种脐端的半粒种子,并去除另半粒种子的胚性组织,制成空种皮杯。短时间内,空种皮杯内韧皮部汁液的收集量与种子实际生长量相仿,此法适用于研究豆科植物的同化物运输。 源库单位(source-sink unit) 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合称为源-库单位。 源强和库强源强(source strength)是指源器官同化物形成和输出的能力;库强 (sink strength) 是指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内外的信号,通过细胞的转导系统转换,引起细胞生理反应的过程。 化学信号 (chemical signals) 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传递到作用部位引起生理反应的化学物质。 物理信号(physical signal) 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的能够起传递信息作用的电信号和水力学信号等物理性因子。 G蛋白(G protein) 全称为GTP结合调节蛋白(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此类蛋白由于其生理活性有赖于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以及具有GTP水解酶的活性而得名。在受体接受胞间信号分子到产生胞内信号分子之间往往要进行信号转换,通常认为是通过G蛋白偶联起来,故G蛋白又称为偶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能被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因子。第二信使亦称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的次级信号。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并简述其主要功能或作用 SE-CC 筛管分子-伴胞(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 复合体,筛管通常与伴胞配对,组成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源库端的SE-CC是同化物装载和卸出的埸所,茎和叶柄等处中的筛管是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通道。 SMTR 比集转运速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 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积上所运转的干物质的量。用其来衡量同化物运输快慢与数量。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C02补偿点 2. 植物细胞全能性3、氧化磷酸化 4、源-库单位 5. 乙烯的三重反应6、P680; 7、PEP;8、RQ 9、逆境蛋白 10、冻害与冷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RUBP羧化酶具有______ 和______ 的特性。 2.赤霉素和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前体都是甲瓦龙酸,它在长日照下形成______ ,而在短日照下形成______ 。 3.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在______ 中合成。 4.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而使根系呼吸困难,造成植物体内缺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__,感受春化作用的部位是______ 。 6.促进器官衰老、脱落的植物激素是_____ 和______ 。 7.光合作用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______ ,电子最终受体是______ 。 8.根系两种吸水动力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 。 9.光敏素最基本的光反应特性是照射______ 光有效,______ 光即可消除这种效果。 10、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______ 传递体和______ 传递体。 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长日照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______ 植物多在春夏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______ 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果胶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葡萄糖; B、果糖 C、蔗糖; D、半乳糖醛酸; 2、C4途径中CO2受体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天冬氨酸; D、二磷酸核酮糖; 3、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一般认为是( )。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乙醇酸 D.甘氨酸 4、下列波长范围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的光是()。 A、100~300nm; B、500~1000nm; C、300~500nm; D、1000~2000nm; 5、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含量 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天冬氨酸; C、精氨酸; D、丙氨酸 6、促进叶片气孔关闭的植物激素是()。 A、IAA; B、GA; C、CTK; D、ABA; 7、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根或芽取决于培养基中下列哪 两种激素的比例()。 A、CTK/ABA B、IAA/GA C、CTK/IAA D、IAA/ABA 8、叶绿体色素中,属于作用中心色素的是( )。

植物与植物生理学各章习题

植物与植物生理学练习题 绪论 填空: 1. 低等植物包括、和。 2. 高等植物分为四个门,分别是、、 、。 3.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和。问答题: 1.植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2.植物在自然界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名词解释:原生质体质壁分离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组织 填空: 1. 细胞分裂方式分为、和。 2. 按分生组织的所处部位可将其分为、 和。 3. 按成熟组织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和。 问答题: 1.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有哪些? 2. 植物的疏导组织主要有哪些,分别疏导什么养分?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器官 名词解释:器官不定根顶端优势分蘖年轮变态 填空: 1. 植物的器官可分为和。 2. 根尖从顶端起可分为、、、和4个部分。 3. 绝大多数作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厘米的土壤表层内。 4. 菌根可分为、和三种。

5. 请指出下图中根系的种类,A 为 、B 为 。 6. 按芽的生理活动状态,可将芽分为 和 。 7. 请指出下图两种植物的叶片的叶脉类型A 为 ;B 为 。 8. 请指出下图中几种植物的复叶,依小叶排列的不同状态,A 为 ;B 为 ;C 为 。 9. 植物叶片的叶序有 、 、 、 和簇生4种基本类型。 问答题: 1. 根的变态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 叶片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A B

3.试举例在日常生活中去掉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 第三章植物的生殖器官 名词解释:四强雄蕊花粉败育传粉真果聚合果子叶出土幼苗填空: 1. 被子植物的花通常是由花柄、、、、和组成的。 2. 植物花的传粉方式有和两种。 3. 植物的花序可分为和两种。 4. 根据植物花中有无雄蕊群和雌蕊群,可将花分为、 和三种。 5. 植物的种子通常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6. 请指出下图中桃的果实,它的果实类型应为肉果类的。请在图上标出 A、中果皮; B、种子。 问答题: 1.花的功能有哪些? 2.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的区别是什么? 3.植物的果实肉质果包括那些类型,并各自举一例? 第四章植物的分类 名词解释:种亚种同物异名 填空: 1. 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和。 2. 高等植物分为四个门,分别是、、 、。 3. 低等植物主要包括、和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一. 名词解释 P-蛋白(P-protein):亦称韧皮蛋白(phloem-protein),是在细胞质中存在的构成微管结构的蛋白质,可以利用ATP的能量,推动微管的收缩,从而推动物质的长距离运输。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连接两个相邻细胞的胞质通道,行使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分子的胞质运输能力。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指光合产物从韧皮部周围的叶肉细胞装到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 输出(export):糖分和其他溶质从源运走的过程。 运输速率(velocity):单位时间内物质运输的距离,用m/h或m/s表示。 集流运输速率(mass transfer rate):单位截面积筛分子在单位时间内运输物质的量,常用g/(m2?h)或g/(mm2?s)表示。 有机物质装载(organic matter loading):指同化物从筛管周围的叶肉细胞装载到筛管中的过程。 有机物质卸出(organic matter unloading):指同化物从筛管卸出到库细胞的过程。 共质体(symplast):无数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连成一体,构成共质体。 质外体(apoplast):质体是一个连续的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 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糖从某些点进入质外体到达韧皮部的过程。 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糖从共质体经胞间连丝到达韧皮部的过程。 运输糖(translocated sugar):由光合作用形成的磷酸丙糖进一步形成的糖,如蔗糖和水苏糖。 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指产生和供应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代谢库(metabolic sink):指贮藏与消耗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配置(allocation):指源叶中新形成同化物转化为贮藏利用和运输用。 分配(partitioning):是指形成的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 生长中心(growth center):指生长旺盛、代谢强的部位,如茎生长点。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一、练习题目 (一)填空 1.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短距离运输的途径是______ 、_____ 、_______。 2.植物体内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______。 3.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最好形式是______。此外,蔷薇科果树的运输物质还有_______。 4.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质是______,含量最高的无机离子是______。 5.证明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途径是韧皮部筛管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____。 6.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方向有______ 、______、______。 7.有机物质总的分配方向是______ 。 8.有机物质被动运输的学说是_____,提出者是______。 9.H.Devries认为,有机物质运输的动力可能是______。 10.载体参与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的过程,其依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 11.说明有机物质主动运输的学说有______ 、______ 、______ 。 12.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产量提高受制于______ ;当库大于源时,产量提高受制于______ ;增源增库均能增产的类型是______。 13.植物体内物质的分配是按______进行的。 14.水稻、小麦抽穗后,剪去部分叶片,穗部增重______;剪去穗后,叶片光合产物输出______,光合速率明显______。 15.源叶内无机磷含量高时,促进光合初产物从____到_____ 的输出,促进细胞内______的合成。 16.同化物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韧皮部筛管。 17.在甜菜块根中,K+/Na+比例调节淀粉与蔗糖的变化。当比值高时,有利于_______的积累;当比值低时,有利于_____的增加。 18.营养生长期,供N过多时,植物体内______增多,而_________减少,因而容易引起植株徒长。 19.叶片内的蔗糖分为两种状态:______、______。 20.刺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1.伴细胞与筛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连,伴细胞的作用是为筛细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2.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3.昼夜温差对同化物分配产生明显影响,凡是______,同化物向籽粒分配明显降低。 24.蔗糖在源端装载靠载体完成,有两种模型是:______、______。 25.源一库单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6.C/N比值高时为______代谢,C/N比值低时为______代谢。 27.除蔗糖外,还可作为有机物质运输的糖类尚有______、______ 、______。 28.____细胞的发现,支持了M?nch的压力流动学说。 29.在筛管汁液中存在的内源激素是______。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1.植物细胞和土壤溶液水势的组成有何异同点? (1)共同点:土壤溶液和植物细胞水势的组分均由溶质势、衬质势和压力势组成。 (2)不同点: ①土壤中构成溶质势的成分主要是无机离子,而细胞中构成溶质势的成分除无机离子外,还有有机溶质; ②土壤衬质势主要是由土壤胶体对水分的吸附所引起的,而细胞衬质势则主要是由细胞中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胶体物质对水分的吸附而所引起的; ③土壤溶液是个开放体系中,土壤的压力势易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而细胞是个封闭体系,细胞的压力势主要受细胞壁结构和松驰情况的影响。 2.一个细胞放在纯水中其水势及体积如何变化? 水势升高,体积变大。 3.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形式及其与植物代谢强弱、抗逆性有何关系? 束缚水,自由水。 植物体内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例越高,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植物体内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例越低,代谢越弱,抗逆性越强。 4.试述气孔运动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淀粉-糖转化学说,无机离子吸收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 凡能影响光合作用和叶子水分状况的各种因素:光照(主要因素)、温度、二氧化碳(影响显著)、叶片含水量。 5.哪些因素影响植物吸水和蒸腾作用? 外界的气温,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弱。根毛的表面积,叶的面积,,大气湿度,土壤溶液的渗透压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植物吸水和蒸腾作用。 6.试述水分进出植物体的途径及动力。 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 上端原动力—蒸腾拉力。下端原动力-根压。中间原动力-水分子间的内聚力及导管壁附着力。 7.如何区别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 主动吸水不需要消耗能量,被动吸水需要消耗能量。 二、8.人工培养法有哪些类型?用人工培养植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水培法、砂培法、气培法。 药品纯度、培养液PH值、浓度、通气、光照、温度。 9.如何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有哪些生理作用?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20分) 1. 渗透势:由于溶质作用使细胞水势降低的值。 2 呼吸商:植物在一定时间放出的CO2与吸收O2的比值。 3 荧光现象:叶绿素吸收的光能从第一单线态以红光的形式散失,回到基态的现象。 4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以下,使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的光强。 5 代库:是能够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6 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与激素功能类似,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活性物质。 7 生长:由于细胞分裂和扩大引起的植物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 8 光周期现象: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 9 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10自由水:在植物体不被吸附,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二、填空(每空0.5分,20分) 1、缺水时,根冠比(上升);N肥施用过多,根冠比(下降);温度降低,根冠比(上升)。 2、肉质果实成熟时,甜味增加是因为(淀粉)水解为(糖)。 3、种子萌发可分为(吸胀)、(萌动)和(发芽)三个阶段。 4、光敏色素由(生色团)和(蛋白团或脱辅基蛋白)两部分组成,其两种存在形式是( Pr )和( Pfr )。 5、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6、植物细胞吸水有两种方式,即(渗透吸水)和(吸胀吸水)。 7、光电子传递的最初电子供体是( H2O ),最终电子受体是( NADP+ )。 8、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 9、种子成熟时,累积磷的化合物主要是(植酸或非丁)。 三.选择(每题1分,10分)

1、植物生病时,PPP途径在呼吸代途径中所占的比例( A )。 A、上升; B、下降; C、维持一定水平 2、对短日植物大豆来说,北种南引,要引 ( B )。 A、早熟品种; B、晚熟品种; C、中熟品种 3、一般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是(C)。 A、10℃; B、35℃; C.25℃ 4、属于代源的器官是(C)。 A、幼叶; B.果实; C、成熟叶 5、产于的哈密瓜比种植于的甜,主要是由于(B)。 A、光周期差异; B、温周期差异; C、土质差异 6、交替氧化酶途径的P/O比值为( A)。 A、1; B、2; C、3 7、IAA在植物体运输方式是( C )。 A、只有极性运输; B、只有非极性运输; C、既有极性运输又有非极性运输 8、( B )实验表明,韧皮部部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A、环割; B、蚜虫吻针; C、伤流 9、树木的冬季休眠是由( C )引起的。 A、低温; B、缺水; C、短日照 10、用红光间断暗期,对短日植物的影响是( B )。 A、促进开花; B、抑制开花; C、无影响 四、判断正误(每题1分,10分) 1. 对同一植株而言,叶片总是代源,花、果实总是代库。(×) 2. 乙烯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物质是ACC。(√) 3. 对大多数植物来说,短日照是休眠诱导因子,而休眠的解除需要经历冬季的低温。(√) 4. 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一定比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长。(×) 5. 对植物开花来说,临界暗期比临界日长更为重要。(√) 6. 当细胞质壁刚刚分离时,细胞的水势等于压力势。(× ) 7. 缺氮时,植物幼叶首先变黄;缺硫时,植物老叶叶脉失绿。(×)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Transportation and partition of organic compound in plant 有机物运输对植物来说,正如血液循环对动物那样重要。有机物运输是决定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的一个重人因素。从较高的生物产量变成较高的经济产量,其中就存在一个有机物运输问题,即同化产物的分配问题。 第一节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度和溶质种类 Section 1 Transportation of assimilate in plant 一、运输途径pathway of transportion 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 长距离运输是发生于器官间的运输,其距离从几厘米到几百厘米不等,主要是由韧皮部phloem担任的。 短距离运输中的胞间运输物质与长距离运输途中被运输的物质可能要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 1、短距离运输Transport systems in short distance. (1)细胞内运输:扩算,原生质环流,Pi-转运器 (2)胞间运输:apoplast and symplast (Apoplast指除原生质体以外如由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导管)组成一体的体系;Symplast指由胞间连丝及原生质膜本身把植物各细胞原生质连成一体的体系)。 正常态的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有固定的结构(图)。胞间连丝的被膜是质膜,因此,胞间连丝在相邻细胞间架起了胞浆和内质网的联系。在质膜的内层和压紧内质网膜的外层埋有直径约为3nm的球形蛋白,两者之间又由另一种丝状蛋白相联系,这样胞间连丝中的胞质环道就被分隔成8-11个微通道,微通道的直径约为2~3nm,可以通行800D-1000D的小分子物质,也就是说胞间连丝的典型排阻限为800D-1000Da。(病毒的直径为1000D) 许多植物病毒侵入叶片细胞后,可诱发胞间连丝进入开放状态,胞间连丝的排阻限增大道10KD以上,这是由于病毒的运动蛋白与胞间连丝结合所引起的。有时胞间连丝由于内部结构解体也可扩大成为开放状态,容许细胞核跨壁现象(“核穿壁”)现象发生。此外,胞间连丝在适当时期还可进入封闭状态,被粘液等临时封闭或永久堵塞。看来,胞间连丝的正常、开放和关闭三种状态可能调控着植物体内物质转移和信息传递,并由此协调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胞间连丝功能:传递物质、信息等。 在相邻细胞之间运输速率,共质体>质外体。因为它不需要跨双层膜运输。阻力减少,如质膜电阻0.31Ω/m2,液胞膜0.1Ω/m2。而胞间连上仅0.05/Ωm2,比原生质膜少60倍。(3)Alternate transport between apoplast and symplast共质体和质外体的交替运输Transfer cell(转运细胞/传递细胞)分布在输导组织未端及花果器官等同化物装入或卸出部位的一些特化细胞。特点是胞壁和质膜内凹,使表面积增大。此外胞质浓厚,细胞器发达,代谢

第六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Ⅱ 习题 一、名词解释 转运细胞代谢库同化物的装卸出胞现象 P- 蛋白源 - 库单位运输速度 代谢源压力流动学说比集运量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SE-CC SMT SMTR 三、填空题 1. 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而细胞内的运输主要是通过()和()。 2. 植物胞间运输包括()、(),器官间的长距离运输通过()。 3. 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的形式运输,此外还有()糖、()糖和()糖等。 4. 筛管汁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含量最多的无机离子是()。 5. 用()法和()法可以证明,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筛管。 6.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有()和()两种。 7. ()在()年提出了关于韧皮部运输机理的压力流动学说。 8. 有机物总的分配方向是由()到()。 9. 植物体内同化物分配的特点是()、()、()、()()。 10. 载体参与和调节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过程,其依据是();();()。 11. 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库大于源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

12. 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外界条件有()、()、()和()。 13. 无机磷含量对同化物的运转有调节作用,当无机磷含量较高时,P i 与叶绿体内的()进行交换有利于光合产物从()运转到(),促进细胞内()的合成。 14.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氮肥施用过多,体内()含量增多,()含量减少,不利于同化物在茎秆中积累。 15. 近年来发现,细胞内 K + /Na + 比调节淀粉 / 蔗糖的比值, K + /Na + 比高时,有利于()的积累, K + /Na + 比低时,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的转化。 16. 伴细胞与筛管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伴细胞的作用是为筛管细胞(),(),()和()。 17. 有机物质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从()→()→()(韧皮部筛管)。 18. 研究表明()、()和() 3 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19. 叶内蔗糖可分为()和()两种状态。 20. 近年研究发现,山梨醇是()植物有机物质运输的一种形式。 四、选择题 1. 在筛管内被运输的有机物质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 1 )葡萄糖( 2 )蔗糖( 3 )苹果酸( 4 )磷酸丙糖 2. P - 蛋白存在于() ( 1 )导管( 2 )管胞( 3 )筛管( 4 )伴胞 3. 哪种细胞主要分布在导管和筛管的两端,它们的功能是将溶质输出或输入导管与筛管。其突出的特点是质膜内陷或折叠以增加其表面积。() ( 1 )通道细胞( 2 )转运细胞( 3 )保卫细胞( 4 )靶细胞 4. 哪种实验表明,韧皮部筛管具有正压力,这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 1 )环割( 2 )蚜虫吻针( 3 )伤流( 4 )蒸腾 5. 水稻叶片叶绿体中输出的糖类主要是:()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解析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1、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一方面要求 ,另一方面要尽量。 根系发达,使之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减少蒸腾,避免失水过多导致萎蔫。 2、水分沿着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下端动力就是 ,上端动力就是。由于的存在,保证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这一学说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 根压,工蒸腾拉力,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内聚力学说(或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3、植物调节蒸腾的方式有、、与。气孔关闭,初干、暂时萎蔫。 4、气孔在叶面所占的面积一般为 ,但气孔蒸腾失去了植物体内的大量水分,这就是因为气孔蒸腾符合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内容就是。 1%以下;小孔扩散;水分经过小孔扩散的速率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而不与小孔面积成正比。 5、依据K+泵学说,从能量的角度考察,气孔张开就是一个过程;其H+/K+泵的开启需要提供能量来源。主动(或耗能);光合磷酸化 6、水在植物体内整个运输递径中,一部分就是通过或的长距离运输;另一部分就是在细胞间的短距离径向运输,包括水分由根毛到根部导管要经过 ,及由叶脉到气室要经过。管胞、导管、内皮层、叶肉细胞 7、一般认为,植物细胞吸水时起到半透膜作用的就是: 、、与三个部分。细胞质膜、细胞质(中质)、液泡膜 8、某种植物每制造1克于物质需要消耗水分500克,其蒸腾系数为 ,蒸腾效率为。500g H2O/Gdw , 2gKg H2O 9、设有甲、乙二相邻的植物活细胞,甲细胞的4s =-10巴,4p=+6巴;乙细胞的4s=-9巴,4p=+6巴,水分应从细胞流向细胞,因为甲细胞的水势就是 ,乙细胞的水势就是。乙、甲、-4巴,-3巴 10、在一个含有水分的体系中,水参与化学反应的本领或者转移的方向与限度也可以用系统中水的化学势来反映。√ 11、有一充分饱与的细胞,将其放入此细胞液浓度低50倍的溶液中,则体积不变。× 12、1md/L蔗糖溶液与1md/LnaCL溶液的渗透势就是相同的。× 13、氢键的存在就是水的比热与气化热都高的重要因素。√ 14、已液溶化的植物活细胞,因其原生质体被水分所饱与,所以衬质势的变化所占比例很小。√ 15、植物被动吸水的动力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而与相邻细胞间的水势梯度无关。× 16、等渗溶液就就是摩尔浓度相同的溶液。× 17、植物的水势低于空气的水势,所以水分才能蒸发到空气中。× 18、植物细胞的水势永远就是负值,而植物细胞的压力势却永远就是正值。× 19、一个细胞放入某浓度的溶液中时,若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则细腻水势不变。× 20、吐水就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下。B A、蒸腾拉力引起的 B、根系生理活动的结果 C、土壤水分太多的缘故 D、空气中水分太多的缘故 20、影响气孔蒸腾速率的主要因素就是 A 。 A、气孔周长 B、气孔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