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合集下载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一杜甫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

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的那个动乱时代的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千汇万状”的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有人认为像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就创作方法上说,恐怕不是某一流派所能够概括的。

诚然,杜甫自己在论诗时就说过:“窃攀屈宋宜方驾”,又说过:“别裁伪体亲风雅。

”(《戏为六绝句》)在赞美陈子昂时也说自己“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陈拾遗故宅》)可见杜甫对于我国古典诗歌中代表现实主义传统的《风》、《雅》和代表浪漫主义传统的屈原、宋玉,都曾经给以很高的评价。

同时,我们在杜甫少数的作品中,也看到他们具有浪漫主义的某些因素——或者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或者具有它的表现手法。

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唐代强盛时期知识分子奋发向上、藐视一切的精神;如《房兵曹胡马》中的“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以及《高都护骢马行》中的“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等处,作者都以托物咏怀的手法,表现了驰驱沙场、建立功业的英雄壮志。

这也就是他在《前出塞九首》中所明白地说了出来的“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的那种精神;在《饮中八仙歌》中,他通过对八个放纵不羁的酒徒的描写,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藐视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要求个性解放和返于自然的精神;在《洗兵马》中,他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在《蚕谷行》中,他又说:“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在《昼梦》中,他更说:“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在这些地方,他是幻想着在没有消灭阶级之前能够消灭战争和剥削制度,出现“男谷女丝行复歌”的和平劳动的社会;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本着儒家“己饥己溺”的精神,激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理想。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是我国唐朝现实主义诗歌派的代表。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残酷的揭示。

在诗歌创作中,他坚持以社会写实为主,抒发个人情感为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杜甫生活在唐朝时期,这是一个盛世转瞬即逝的时代。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人民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

杜甫的诗歌创作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

他的诗歌作品中,揭示了当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的生活。

杜甫的诗歌现实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人民疾苦:杜甫始终关注人民的疾苦,这是他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

他的诗歌作品中,揭示了统治阶级专横骄奢,人民倍受其苦的现象。

2.揭示社会矛盾:杜甫的诗歌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3.爱国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作品中,流露出他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

他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表示忧虑。

4.人物形象塑造:杜甫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
活画面。

杜甫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强烈的社会倾向和沉郁顿挫的风格,被誉为“诗史”。

他的诗歌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深远的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以下是杜甫诗歌的几个主要艺术特点:
1. 现实主义倾向:杜甫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批判,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困境。

他直面人生的苦难和不公,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呼吁。

2. 境界宏大:杜甫的诗作通常以广阔的背景和宏大的氛围为特点,他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思考。

他将个体的遭遇和世界的命运相结合,使诗歌融入了更深远的意义和共鸣。

3. 自然写实:杜甫的诗作中经常包含对自然界的描写,尤其是山水景色和季节变化。

他以精确而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妙。

4. 情感丰富:杜甫的诗作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

他能够巧妙地运用抒情手法,表达他内心的喜怒哀乐,情感真挚而深沉。

他的诗作既有悲愤的呼号,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讴歌。

5. 体现社会关怀:杜甫的诗作常常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和困境。

他以深刻的洞察力和同情心描绘了那些被生活所边缘化的人们的命运和苦难,表达了对社会道德和公正的追求。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社会关怀的意义。

他的作品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浅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浅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浅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中我们不难发现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传统.他好似盘古,用诗歌为后人开辟了一条通向现实主义的创造道路.一﹑在思想主题方面⑴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人民,也对劳动人民进行了歌颂.《兵车行》中“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写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民的同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希望能够让天下劳苦人民摆脱痛苦,得到幸福.“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加体现诗人对人民的关爱和同情.⑵忠君﹑爱国,但也对统治阶级中的腐败现象给予深刻的揭露和严厉的批判.《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写出天宝以后,唐王朝频繁发动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战争,人民苦不堪言,从而深刻地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石壕吏》中“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说明青壮年已经全部被抓去充军现在已经扩展到老翁了.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揭示统治者的腐败.二、表现手法方面⑴以小见大,从极小的、平凡的事情入手,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从而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从眼前的花﹑鸟这些平凡的小事物入手,感于“国破”的实事,抒发“恨别”,从而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对统治者的批判.《石壕吏》中“有吏夜捉人”、“急应河阳役”、“三男邺城戍”等,描述了官府捉人去当兵的这一细节,通过夜捉人和吏夜归等小事件来反映出安史之乱后得社会现象,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⑵以事抒情,缘事而发,情事相融.也以景抒情,寄情于景,通过客观的事物来抒发主观感情.《兵车行》中“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诗人通过前面对眼前事物的描述,从而缘事而发出了“生女好”的感叹,通过客观从而抒发个人情感.《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所望之景,但从“破”﹑“深”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心痛和悲伤的感情.⑶注意抓典型和细节,通过对典型事件或场景进行概括﹑描写,从而自然地进行联想,揭示出深刻的主题.《石壕吏》中写了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妪从吏夜归等典型地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事件和场景,从一个小家庭的遭际从而联想到当时所有百姓的痛苦遭遇,以此抒发对统治者的憎恨和批判之情.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写诸葛亮壮志难酬就突然去世,这是无数英雄感动﹑伤心.通过这一细节,抒发诗人壮志未伸的悲伤之情.⑷大量运用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法,真实地刻画出当时人民的内心情感和社会现实.《石壕吏》就是诗人以“旁人”的身份来叙述老翁一家人的遭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诗人抒发的对人民的同情和忧国忧民之情.⑸在对事情的叙述中,注重细节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使之经得起推敲,更显出事情本身的真实感和现实性.这一点在《石壕吏》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文中虽未明说老妪是否从吏夜归了,但从后文“独与老翁别”可明确知道老妪已被抓走.诗人为何只与老翁别,而不与他的儿媳妇别呢?原来是因为前文提到的“出入无完裙”,所以不便进屋与之告别.诗中很多行为都可以在文中找到原因,这使诗歌极具逻辑性,也符合常理,从而凸显出诗歌的现实主义色彩.三、语言运用发面⑴语言精练,用语精确,注重炼字.《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中的“垂”和“涌”字用得十分传神,星垂和月涌形成一连串动态的画面,以自然地壮阔与永恒来反衬人生的无奈.用语十分传神﹑精练.⑵诗中多处使用到口语和对话形式,使诗歌更加接近生活﹑反映生活,更具现实主义色彩.《潼关吏》中,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采用对话的形式用朴素的语言对潼关形势进行描述,这让人更容易相信此诗的真实性.⑶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和性格等特征;人物形象生动具体﹑栩栩如生,更具真实性和现实感.《新婚别》中“妾身未分明,何时拜姑娘”﹑“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等语言,它们都是以新娘的口吻来写的.写新娘的伤心﹑无奈﹑抱怨的情感,这都符合新婚妻子的身份和年龄等特征,这样写使得新娘的形象得以全方位地﹑真实地展现.“诗圣”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的那些不朽的诗篇却造就了现实主义伟大的丰碑!注:刘鱼海,我的输入法最近有问题,所以句号和顿号我用的英文版的,你帮忙改一下哈.。

杜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描写了自己及其时代的社会现实、政治局势以及人民的苦难和困惑。

他通过真实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和批判。

本文将探讨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特点以及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一、杜甫作品的实事求是与关注社会现实杜甫的作品非常注重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描绘,他以真实的笔墨将自己所见所闻真实地反映在作品中。

他以客观、真实的态度看待社会问题,并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例如,在他的《丽人行》中,他描绘了宫廷美人的华丽与悲惨,并暗含对宦官专权的批判。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现实中的痛苦和不公,也启迪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二、杜甫作品的政治批判和民生呼声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良知的诗人,杜甫常常通过他的作品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批判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他对朝政腐败和天灾人祸深表关切,如《登高》中他写道:“禄山自可容,膏雨恣其饱。

云谷色呼晓,中野岂忧旱。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愤怒和忧虑,也促使人们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将自己的心声娓娓道来,呼唤着众人的关注与共鸣。

三、杜甫作品中的民族意识与历史关照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困境的关切,他触及了民族危机和国家命运的话题。

他关注历史沧桑,以诗歌记录下历史瞬间,如《战城南》中,他真实地描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通过诗歌,他为后人留下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反思,不仅成为了文化的载体,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与集体认同感。

四、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影响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他对后世的影响。

他的诗歌触动了后来诸多诗人的心灵,启发了他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和探索。

他的真实描写、坦诚批判以及社会关怀成为了后人创作的重要参照,他塑造的现实主义诗风也延续至今。

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社会评论领域,杜甫的影响力都令人瞩目。

综上所述,杜甫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他的作品展现了自己对现实问题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探究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探究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探究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古代诗人智慧的集体结晶,值得我国学习和继承发扬。

尤其是我国唐朝时期,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出现很多著名的诗歌创作人。

当时唐朝有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还有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以社会现实为写作题材,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现实残酷的不满,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出来,使得诗歌中蕴含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值得我国学习和研究。

一、杜甫诗歌创作历史背景分析(一)社会背景杜甫生在我国唐朝时期,他出生的时期正是我国盛世唐朝由盛变为衰的过程,在唐朝安史之乱后,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杜甫也是背井离乡,到处避难。

在这种社会形式下,作者一生的阅历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使得其一生所见所感十分丰富,而杜甫本人又是一个比较容易感伤的诗人。

所以,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诗人杜甫经过精神上的斗争,创作了一系列的现实主义诗歌。

这些诗歌在当时被人们广为传诵,直至今日,人们在次翻读杜甫的诗歌依然能有一种感同深受的感觉。

这就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精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因此,我们研究和学习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必须要全面学习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色,发扬民族文化精髓。

(二)个人经历1.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上开bai元二十三年(年),杜甫回去故乡出席“乡贡”。

开元二十四年(年),杜甫在洛阳出席进士考试,结果落榜。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遗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尼里兖州城楼》,就是省侍父亲于兖州时的作品;除了《画鹰》、《房兵曹胡马》两首,以青年人的热情颂扬了雄鹰和骏马;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杜甫诗歌常见的特点

杜甫诗歌常见的特点

杜甫诗歌常见的特点1.现实主义:杜甫以现实生活为根基,用诗情浸染现实生活。

他的诗美理想是以现实为美的,清新老成,把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蕴含在精练优美而极富表现力的文字形式中,从而创造出唐诗形象鲜明而内蕴丰厚的艺术境界。

比如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2.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批判: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和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

比如他的《兵车行》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

《石壕吏》是通过老妪的一番话,介绍了这一个家庭的遭遇,同时也概括了千万个家庭。

3.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常常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比如他的《登高》一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通过凝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郁和悲凉。

4.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担忧,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比如他的《春望》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爱。

5.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杜甫的诗歌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他常常使用象征、暗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比如他的《春夜喜雨》一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理解与认识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理解与认识

如何理解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一、现实主义精神在杜甫诗歌思想内容上的主要体现1、“穷年忧黎元”,始终关心人民疾苦,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

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

他出身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这一阶级出身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热爱人民的诗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杜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也正说明了这点。

青年时代南游吴越、北游齐赵。

天宝六载,到长安应试,因李林甫作梗,在长安潦倒10年左右。

安史之乱爆发后,途中为叛军所俘。

后脱身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关中大旱,为饥饿所迫,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安家定居。

后入西川节度使严武幕,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大历三年乘舟出三峡,死于湘江舟中。

杜甫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

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动乱年代,仕途坎坷,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人民的疾苦。

其诗结合时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都是揭露统治阶级专横骄奢、人民倍受其苦的不朽诗篇。

还有著名作品“三吏”、“三别”等,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晚年所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主要就在于其诗歌现实主义创作方面的杰出贡献。

从杜甫的生活经历我们不难看出,是杜甫与人民的关系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而关注民生疾苦是他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内核。

杜甫的诗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高度的人民性。

诗人三十五岁后,结束了读书和壮游的生活,深入社会底层,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写作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三史”(《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现实主义诗歌的不朽名篇。

浅析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浅析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新教育知识文库浅析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杨帅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创作的诗歌真实的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动荡局面,充分展现了他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思想。

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能够准确反映社会现实,与他跌宕起伏的个人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

杜甫所处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这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奠定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基础,杜甫的诗歌展现出十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能够从不同方面展现出当时的社会动荡与百姓疾苦。

1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道路杜甫出生在小官僚家庭,五十九年的短暂一生与当时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读书与游历时期。

杜甫35岁处于人生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其文学创作的准备时期;第二阶段:留守长安时期。

杜甫35岁到44岁的时候留守于长安,经历了创作转变,开始创作一些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第三阶段:“陷贼”与为官时期。

这一阶段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达到了高峰;第四阶段:漂泊时期,这一时期杜甫作品呈现多元化风格。

杜甫诗歌的创作以儒家思想为主,但有所创新与突破。

他对当朝皇帝存在着很大的幻想,同时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

杜甫坎坷的一生和爱国主义思想直接影响着其诗歌创作走上了现实主义道路。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是当时社会环境与其个人的性格遭遇一同作用而形成的。

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唐朝从繁荣走向衰弱的社会环境下杜甫亲身感受了统治阶级的黑暗,人民遭受战乱之苦,在这一生活背景下更加激发了杜甫坚毅的人格品质与爱国精神。

2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特点与影响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十分擅长对现实生活进行精炼的艺术概括,这种精炼的艺术概括,部分是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物,经过客观描写将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合到诗句中,以揭露其本质。

如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就将激烈的阶级矛盾集中展现在诗句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让人从诗句中感受到尖锐的阶级矛盾以及底层百姓的悲惨的生活。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盛唐一颗光焰万丈的巨星。

这位一生忧国忧民、恪守儒家传统的诗人,以他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把个体人格化入广阔的社会人生,以他出自至性至灵的呼喊,把对自家命运的自叹自怜、对社会人生的大悲大痛融为一体;从以凝重的诗笔,血泪的歌唱,描绘了盛唐由盛而衰、万方多难的时代社会画卷,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以及自己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熔铸成了一部具有众多社会内容、鲜明时代特色、强烈政治倾向和兼擅众长、沉郁顿挫风格的“诗史”,流芳千古。

其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深远的价值。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来自于他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主要体现在杜甫诗歌为数众多、质量很高的叙事诗上面。

第一,杜甫擅于挑选出具备典型意义的人和事,予以艺术的归纳,刻画众多的人物形象,描绘宽广的社会生活画面。

逾墙而逃亡的老翁,应急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夔州负薪的老处女,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殷勤劝饮的田父,暴虐懦弱的大臣……共同组成一个人物形象画廊。

栩栩如生,刻画淋漓尽致,如此众多的、真实、独特的具备典型意义的形象,就是杜甫诗歌的杰出贡献。

第二,杜甫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自然感人。

就象我现在所从事的新闻宣传工作一样,在新闻稿件中讲述客观事实,让作者的倾向性从作品中流露,而不是在作品中强调作者的主观意识。

例如杜甫诗歌《丽人行》写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新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臣相嗔!”这首诗嘲讽了杨氏兄妹的骄纵酒色,坎坷地充分反映了君主的暴虐和时政的腐败,精在从头到尾,都用精工柔和的笔触,独特富丽的色彩,严肃认真的态度,去描绘场面和情节,使诗人自己的女性主义和感情从场面、情节中流露出来。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杜诗的理想主义及其献身精神表现为典型的现实浪漫主义特征。

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

它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充分表现作家诗人对生活的理想,--对"世外桃园"、"精神的故乡"、"永久性的乌托邦"的向往与追求。

杜诗中的理想主义在其现实浪漫主义特色中极为突出。

诗人的理想主义是同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联系在一起的。

诗人在抒发个人的悲凉凄苦和不幸际遇时;在悲悯描写劳动人民的灾难时;在鞭挞反动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以及憎恶战乱带给人民灾祸时,流露出了诗人的极强的理想主义。

这种理想建立在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之上,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杜甫"下悲小已,上念国家",他的最大理想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

他的理想是参预政治的,是入世的,富于政治意义。

这种理想是在揭露当时统治黑暗罪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兼济天下"的政治报负。

诗人"窃比稷与契"(《咏怀五百字》)、"时危报明主"(《江上》)、"忧国愿年丰"(《吾家》)、"毫发裨社稷"(《客堂》)、"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有环堵"(《寄柏学士林居》)、"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同元使君春陵行》……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一片忠心,以及在此基础上萌发的美好理想愿望。

杜诗中流露出对尧舜社会的极大向往,有对"原始自由共产主义"的一种渴慕。

杜甫如此希望有圣君贤臣来治理国家,有比较清明的政治,更希望停止战争,让人民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杜甫诗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分析

杜甫诗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分析

杜甫诗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分析1. 引言1.1 概述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真实的现实描写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杜甫诗中所体现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并从中挖掘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研究目的;接着,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详细分析杜甫诗歌的社会背景,并剖析其揭示社会阶级矛盾和不公正现象的能力;第三部分将重点探讨杜甫诗中体现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和价值观;第四部分将进一步讨论杜甫诗对当代社会具有的启示和影响;最后,我们在结论中总结整篇文章,并强调杜甫诗中所蕴含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对当代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杜甫诗中所蕴含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的分析,深入理解其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道关怀的表达,引发读者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反思,并激励人们珍惜当下、关注弱势群体并积极行动起来改变世界。

此外,本文还旨在传承杜甫诗中所体现的精神,呼吁构建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索,我们将发现杜甫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意识,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以上为“1. 引言”部分内容,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2. 杜甫诗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分析2.1 杜甫诗歌的社会背景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社会问题丛生的时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封建统治腐败、民众苦不堪言的局面中。

杜甫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社会现实,通过自己的诗作表达了对社会种种弊端和不公平现象的关切。

2.2 揭示社会阶级矛盾和不公正现象杜甫的诗作中揭示了封建统治下存在的明显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公正现象。

他通过描绘农民被剥削、贵族享受特权、官吏贪污腐败等画面,清楚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例如《登高》一诗中:“冯唐易老簪环落,渔舟唱晚鸿雁过”,通过对贫困壮士冯唐命运逆转和被迫离开官场后心境变化的描写,抨击了贵族特权和政治腐败。

浅析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浅析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浅析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之一,读者在读诗时可以获得很深的现实生活体验。

茅屋是当时农民的普遍住房,文中“垣墙见血迹,以及主人耻笑”,描写了政治迫害带来的心理之苦,正是杜甫一种政治下的绝望和苦楚,是他对当时无奈的政治现实的反映,他用简洁深刻的诗句绘制了当时的人的生活,表达了社会痛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完美结合。

此外,杜甫的《春望》也是一首现实主义诗歌,它有足够的力量引起人们对社会改革的真挚渴望,尤其是诗后两句“乱军催起,白马乱飞”,刻画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气氛,倡导社会共同拼搏,推动进步,对富强国家的向往,可谓一首里程碑鳞次栉比的优秀诗篇。

总之,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不仅深刻绘制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鼓舞人们向前迈进。

他的现实主义诗歌深受众多诗人的热捧,其思想和影响已深入雕塑我们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独特文化。

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特点

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特点

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特点好的,以下是为您撰写的一篇说明文:朋友,你可曾在某个静谧的夜晚,翻开一本泛黄的诗集,与杜甫的文字相遇?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想象一下,在唐朝那个繁华与沧桑交织的时代,杜甫就像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行走在大街小巷,用他的笔记录下了世间万象。

杜甫的诗,那真是现实主义的生动写照。

他笔下的人物,可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神仙,而是咱们身边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比如说《石壕吏》里,那被差役半夜抓走的老妇,“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杜甫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妇的无奈和痛苦,难道你不觉得这文字仿佛有魔力一般?再看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自己住的那破茅屋,被秋风刮得七零八落。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这描写得多真实啊!咱们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也常常这般狼狈?可杜甫在自己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怎样的胸怀?这就好比在黑暗中,他自己还在摸索,却想着为所有人点亮一盏明灯。

他的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酸甜苦辣。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强烈的对比,难道不让你为那个时代的不公而愤怒?这可不是简单的文字,这是对社会现实最直接、最犀利的批判。

杜甫不像有些诗人,只知道风花雪月,他关注的是民生疾苦。

他把百姓的苦难,把社会的问题,都写进了诗里。

他的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朋友,你想想,咱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有时候也会觉得命运不公。

而杜甫的诗,不正是给了我们一种安慰和力量吗?他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痛苦和无奈,有人懂,有人愿意为我们发声。

所以说,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就像是一座灯塔,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世界,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与悲凉。

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是对社会、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这样的诗风,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吗?。

【试析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试析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试析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在唐代,诗人李白虽也有《丁都护歌》等一些现实主义的诗作,但他最大的成就和贡献还是在浪漫主义方面,杜甫则真正传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一、自创新题杜甫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没有沿袭乐府古题,而是“缘事而发”或“因事命题”,如《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都是如此,这为后代诗人指出一条通向现实、通向人民生活的创作道路。

这一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诗人的创作。

金开诚的《诗圣杜甫与现实主义诗歌》称:“杜甫的诗歌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很高。

他的诗歌人民性很强,用大量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安史叛军的残暴。

他大胆地抨击朝廷,无情地揭露当时黑暗现实,特别是对那些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

他的诗歌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对当时社会现实最真切的写照。

在他的作品中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追求的目标。

”关于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是非常准确的见解。

二、抒发爱国情怀浓厚的爱国情怀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特色。

青年时代,杜甫就有通过仕途报效国家、造福人民的愿望以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

他的喜怒哀乐更是和国家命运的盛衰相表里,当国家危难时,他对着三春的花鸟会心痛得流泪,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旦大乱初定,消息忽传,他又会狂喜得流泪,归心似箭,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除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外,杜甫还有一些诗反映并歌颂了广大人民的爱国精神,“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这是人民的呼声,时代的呼声,也是诗人自己通过新娘之口发出的爱国号召。

论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

论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

论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内容提要:杜甫是我国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了民众生活的疾苦和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的高尚情怀和仁爱精神。

关键字: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杜甫(公元712-770)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公元755-763),故其诗歌多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状,揭露当时社会的政治黑暗、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仁爱精神和忧患意识。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体现作者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尽管作者自己的屋子破烂不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但杜甫还在心忧天下寒士,担心天下人的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只要天下寒士有房子住了,自己苦一点算什么?“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心系国家,与国家同喜同悲。

公元756年6月,安史叛军攻下唐朝首都长安,公元757年3月,杜甫写下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家山河破碎,致使诗人看到了春草落泪,听到了鸟叫伤心。

这首诗充分放映了诗人热爱国家、思念家人的高尚情怀。

公元756年冬,唐军在陈陶与安史叛军激战,惨败,死人四五万。

诗人满怀悲愤,写下《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 战后,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仿佛天地都在沉痛哀悼死去的战士。

体现了诗人悲痛的心情和对牺牲战士的哀悼。

胡兵奢望用残忍与血腥来征服长安人民,然而适得其反,“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对朝廷寄予的厚望,希望朝廷早日发兵,把叛军赶走。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一杜甫‎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

‎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的‎那个动乱时‎代的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千‎汇万状”的‎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有人认为‎像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就创作方‎法上说,恐‎怕不是某一‎流派所能够‎概括的。

诚‎然,杜甫自‎己在论诗时‎就说过: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

‎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的‎那个动乱时‎代的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千‎汇万状”的‎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有人认为‎像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就创作方‎法上说,恐‎怕不是某一‎流派所能够‎概括的。

诚‎然,杜甫自‎己在论诗时‎就说过》)‎在赞美陈子‎昂时也说自‎己“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陈‎拾遗故宅》‎)可见杜甫‎对于我国古‎典诗歌中代‎表现实主义‎传统的《风‎》、《雅》‎和代表浪漫‎主义传统的‎屈原、宋玉‎,都曾经给‎以很高的评‎价。

同时,‎我们在杜甫‎少数的作品‎中,也看到‎他们具有浪‎漫主义的某‎些因素——‎或者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或者具‎有它的表现‎手法。

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唐代强‎盛时期知识‎分子奋发向‎上、藐视一‎切的精神;‎如《房兵曹‎胡马》中的‎“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杜甫被誉为“诗仙”、“言情之王”,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有着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

一是表达真实人生。

杜甫倾向于表达真实的生活,他的诗歌多以农民和普通百姓描写的人生为主题,从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如“折桂令”中的“折腰船头出江船”,写出“诸父留守去役村”的离别情景;“答韵三百六十行”中描写奔走求职的心态和经历,如“太乙近天都,五湖烟雾空”、“斗转参横陈,一片汗水行”。

杜甫苦苦攀登,在征途中挣扎沉浮,他的诗歌表达了真实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体现了真实心境,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和挣扎。

二是刻画真实的社会景象。

杜甫的诗歌中应有尽有,他写的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姿态,他关注的不仅仅是生活细节,更多的是表达社会景象。

他观察生活,他见见江湖,他触摸贫困,他见证痛苦,他描画它们,都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

比如《游子吟》:“行行重行行,夜夜思重乡”,这集中反映了游子思乡之情,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十分契合,在不确定的生活中,人们总是把家乡思念作为寄托;《定军山》:“笛中闻折柳,巫山不胜愁”,把定军山战役的血腥场景生动而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表现了当时战争的凄美和人民的不幸福境。

还有,杜甫的诗歌中也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他的思想抱负是以理性反对愚昧、以理论反对愚信。

然而,当他看到周遭的压迫和灾难时,他情不自禁,他只能以怨恨、憤恨的渴望来反抗,比如《春望》:“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摧?”他揭示了特权阶级与压迫受民的鲜明对立,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未来的希望;《杂诗二首》中的“不若诸葛之慷慨”反映了他对待时局的深深不满。

总而言之,杜甫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意味,他以其诗歌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心声,表达了真实的社会景象,希望维持当代一切改革,实现特权阶级败坏的改革,建立一个公平及义正词严的社会。

杜甫的诗歌也为现代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期望现代社会有更好的实现。

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点

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点

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点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点紫金电大汉语言文学00级朱玉兰杜甫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现实主义高峰,不仅因为他的作品有广阔题材和深刻的思想,而且还因为他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

从创作方法上看杜甫的最大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

杜甫有他独特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诗多取材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结合,为了真实地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他需要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这就是形成他的诗的这一特色的内在原因。

为了比较便于阐明杜甫诗现实主义的若干特点,我们可以分别地就叙事诗和抒情诗两方面一谈。

杜甫的叙事诗,特别值得我们珍视。

在他以前,文人写的叙事诗是很少的,叙人民的事的就更少。

杜甫的叙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现实主义特色也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充分。

这有以下几点:第一、善于选择典型事物,塑造典型形象。

杜甫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最善于从生活中攫取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事物,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深刻地反映现实。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用两种现象的鲜明对比,形象地概括了阶级对立的现实本质。

“三吏”、“三别”两组诗,最能说明杜甫的概括力。

分别,本来是最令人伤心的事,作为历来文学中经常表现的题材。

但杜甫写战乱中的别,选取了三个典型:一个是“暮婚晨告别”的新婚别,一个是“子孙阵亡尽”的老夫妻的垂老别,最后一个是被战争摧毁了家园、只剩光棍汉的无家别。

这三个事件,三个典型,最深刻地反映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深沉灾难,也说明了杜甫运用现实主义典型方法的高超技巧。

《哀江头》杜甫叙事诗特别出色的一首,它的形象丰富多彩,而形象之间若断若续,似联不联,好像有许多话要说,却又不愿一一说出。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

苏辙关于这首诗说得好:“予爱其词气,若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平地,得诗人之遗法。

如白乐天诗词甚工,然拙于纪事,寸步遗犹恐失之,此所以望老杜之藩垣而不及也。

杜甫现实主义诗作的特点

杜甫现实主义诗作的特点

杜甫现实主义诗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杜甫的诗作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政治、社会、
历史、人生等各个方面。

他通过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揭示了社会矛盾和问题,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2.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杜甫的诗作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和社会
现实的深切关注。

他的语言质朴自然,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通俗易
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3.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杜甫的诗作善于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来展
现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他的诗歌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
感,表达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4.现实主义精神,批判意识:杜甫的诗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他通过
诗歌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他关注人民命运,同情弱者,憎
恶强权,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总的来说,杜甫的现实主义诗作以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为特点,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意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作者:刘颖刘鱼海曾丹丹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2期
摘要: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中我们不难发现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好似盘古,用诗歌为后人开辟了一条通向现实主义的创造道路。

关键词:杜甫现实主义
作者简介:
刘颖,(1989.07—),四川广安人,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刘鱼海,(1990.06—),四川广安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师范)2009级。

曾丹丹,(1989.11—),四川广安人,四川省简阳市雷家九年义务学校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2-0207-01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杜甫的一生非同寻常,悲剧潦倒,基于此才使得杜甫能够出色地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使命,获得了“诗圣”的崇高称号,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也成了一代“诗史”。

笔者试图从他的诗歌中来阐述其多方面的现实主义。

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始于安史之乱的酝酿期,朝中奸臣当道,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并没有消逝,转而投向积极入世的道路,开始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

可以说,杜甫在这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思想主题方面
1、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人民,也对劳动人民进行了歌颂。


杜甫创作的诗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亲民性,这和他后期的生活现实密切有关。

在《兵车行》中“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写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民的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希望能够让天下劳苦人民摆脱痛苦,得到幸福。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加体现诗人对人民的关爱和同情。

2、忠君、爱国,但也对统治阶级中的腐败现象给予深刻的揭露和严厉的批判。


在古代的中国,封建统治者尤为注重其自身统治的稳固,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杜甫对于统治者是十分的效忠,诗歌中虽然对写了很多讽刺的统治者的语句,但是依然对统治者抱有很大的期望,以至于在他的诗歌中写到了“唐尧真有圣,野老复何知”、“天子多恩泽,窃比稷与契”等诗句来盼望统治者采取维护统治的措施。

《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写出天宝年间以后,唐王朝频繁发动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战争,人民苦不堪言,从而深刻地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

《石壕吏》中“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说明青壮年已经全部被抓去充军现在已经扩展到老翁了,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揭示统治者的腐败。

二、在表现手法方面
1、以小见大,从极小的、平凡的事情入手,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从而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从眼前的花、鸟这些平凡的小事物入手,感于“国破”的实事,抒发“恨别”,从而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石壕吏》中“有吏夜捉人”、“急应河阳役” 、“三男邺城戍”等,描述了官府捉人去当兵的这一细节,通过夜捉人和吏夜归等小事件来反映出安史之乱后得社会现象,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

以事抒情,缘事而发,情事相融;也以景抒情,寄情于景,通过客观的事物来抒发主观感情;注意抓典型和细节,通过对典型事件或场景进行概括、描写,从而自然地进行联想,揭示出深刻的主题。

《兵车行》中“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诗人通过前面对眼前事物的描述,从而缘事而发出了“生女好”的感叹,通过客观从而抒发个人情感。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所望之景,但从“破”﹑“深”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心痛和悲伤的感情。

《石壕吏》中写了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妪从吏、夜归等典型地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事件和场景,从一个小家庭的遭际从而联想到当时所有百姓的痛苦遭遇,以此抒发对统治者的憎恨和批判之情。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写诸葛亮壮志难酬就突然去世,这是无数英雄感动、伤心。

通过这一细节,抒发诗人壮志未得的悲伤之情。

3.大量运用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法,真实地刻画出当时人民的内心情感和社会现实;在对事情的叙述中,注重细节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使之经得起推敲,更显出事情本身的真实感和现实性。

《石壕吏》就是诗人以“旁人”的身份来叙述老翁一家人的遭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诗人抒发的对人民的同情和忧国忧民之情。

这一点在《石壕吏》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文中虽未明说老妪是否从吏夜归了,从后文“独与老翁别”可明确知道老妪已被抓走.诗人为何只与老翁别,而不与他的儿媳妇别呢?原来是因
为前文提到的“出入无完裙”,所以不便进屋与之告别。

诗中很多行为都可以在文中找到原因,这使诗歌极具逻辑性,也符合常理,从而凸显出诗歌的现实主义色彩。

三、在语言运用发面
1.语言精练,用语精确,注重炼字;
《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中的“垂”和“涌” 字用得十分传神,星垂和月涌形成一连串动态的画面,以自然地壮阔与永恒来反衬人生的无奈,用语十分传神﹑精练。

2.使用到口语和对话形式,使诗歌更加接近生活、反映生活,更具现实主义色彩;对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和性格等特征;人物形象生动具体、栩栩如生,更具真实性和现实感。

在《潼关吏》中,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采用对话的形式用朴素的语言对潼关形势进行描述,这让人更容易相信此诗的真实性。

《新婚别》中“妾身未分明,何时拜姑娘”、“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等语言,它们都是以新娘的口吻来写的,写新娘的伤心、无奈、抱怨的情感,这都符合新婚妻子的身份和年龄等特征,这样写使得新娘的形象得以全方位地、真实地展现。

四、总结
不论是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还是语言运用上,杜甫的诗歌都超越了他先前同辈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主要归结于他的个人创作理念以及他生活的现实环境铸就了这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所创作的现实主义诗歌作品数量极多,内容表现在强烈的社会政治时事、浓郁的时代气息、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对君主的效忠和沉郁顿挫诗歌风格,不仅奠定杜甫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史上的伟大地位,更是将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成为后世儒家正统诗学的典范。

“诗圣”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的那些不朽的诗篇却造就了现实主义伟大的丰碑!
参考文献:
1.(唐)杜甫著.杜甫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唐)杜甫著.杜甫诗选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
3.朱红娟.浅谈杜甫现实主义诗风[J].文化商业.2010年第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