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看东西方家庭观念之六大差异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看东西方家庭观念
之六大差异
引言: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都是以家庭为主题,是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和交融的代表作。
影片通过发生在“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
李安是出生在台湾根却在大陆的一代台湾人。
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保存最好,又是近代以来跟西方文化最密切的地区之一,必然成为中西文化激荡的前沿。
李安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治家甚有古风、教子极为严格,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逢年过节在家里还要行跪拜礼。
李安就是在这样有浓厚中国氛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家庭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父权家庭的中国典型模式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是原始素材。
李安从中国文化出发,引用“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妥协与认同的策略来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使中西文化都能从文化差异中懂得另一种文化的智慧,弥补自己的不足,解决自身的困难。
本文拟就李安的“家庭三部曲” 中家庭六大观念差异作一研讨。
一、“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东西方交流中来自台北的中国故事《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讲述了中国人的情感和家庭观念,中西之间文化、观念的冲突,还涉及到了中华饮食和同性恋,里面渗透了大量西方文化,他的视角西方人也比较容易接受。
由此可见,李安讲的不是单纯展现从东西文化的视角看待关于性、家庭等问题的差异,而是两种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融合与碰撞,里面有中方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融入西方文化的艰难过程,两种文化互动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一)《推手》:讲述的是从台北来的退休太极拳师朱师傅在美国与儿子和洋媳妇发生的事情。
影片开头几乎没有什么台词对白,完全是靠人物的形体动作和画面构图来表现两种文化的特点:由镜头移动慢慢推出的身穿中式服装和布鞋的老朱在打太极拳、写书法,一头金发的玛莎则坐在电脑前写作;吃饭时,一个吃的是中餐,而另一个吃的则是西餐;老朱因不会正确使用微波炉还闹了点笑话。
两人表面上的客气和淡漠也显示出实际上是难以交流和真正沟通的。
他们的活动往往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或玛莎作为老朱活动的背景,或老朱作为玛莎的背景,
由此既形成了一种对比,让观众领悟两种文化的不同形态,也预示着双方的矛盾冲突将会进一步展开。
(二)《喜宴》:是李安创作的第一个中文剧本,影片直击了在中国许多人不敢提及的同性恋问题。
高伟同是个在美国纽约做房地产生意的台湾人,和美国年轻医生塞蒙同性相恋,却瞒着父母。
伟同在台湾的父亲是一位国民党的退役师长,早年出生于大陆的封建大家庭,有着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的家族观念,他和伟同的母亲一直想着抱孙子,于是三天两头往美国打电话催促儿子快些完婚。
正巧有位上海来的非法移民顾葳葳租住他的房子,她经济拮据,又无绿卡,偷偷到餐馆打工又担心被移民局查处。
西蒙灵机一动提出让伟同与威威假结婚,威威得到绿卡,高家二老得到安慰,伟同和西蒙得到安宁。
他们本来想用一纸证书和几张照片蒙混过关,谁想二老亲来纽约主持婚礼。
喜宴中西合璧,热闹非凡,宾客们摆弄新人的怪招层出不穷,高爸爸高妈妈的心里舒坦了。
一对新人在闹洞房的环节擦枪走火,假戏真做。
谁料,威威竟然有了身孕。
塞蒙识破真相,当着高家二位老人,与伟同、威威用英语争吵起来,弄得大家都十分难堪。
高父因此轻度中风被送进医院,伟同在病房外忍不住向母亲出柜。
高母在震惊之余,只求儿子千万不要将实情告诉父亲,担心他经受不起刺激。
谁都不知道老爷子听得懂英文。
老人默认了塞门,威威决定留下孩子三个人共同承担。
年迈的父母在晦暗的通道里远去,在三位小辈眼含热泪的注目下,戎马半生的老将军在机场安检口高举双手。
(三)《饮食男女》:是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1991)和《喜宴》(1993))中的最后一部。
和前两部一样,李安在这部电影中展现的仍然是中国传统与现代撞击中的台北家庭生活细节。
老朱是做中国传统菜的大厨师,他抚养三个女儿长大,每周做出豪华盛肴要求女儿们回来团聚品尝。
但女儿们却各有心事、视回家吃饭为苦差:大女儿保守规矩,貌似年轻时为情所伤,宣称要陪着孤父养老;实则被发现情伤只是编造,要孝养父亲也只是借口,只是以此回避自己老大无归的尴尬,但又挡不住心中对体育老师的萌动渴望。
小女儿人小鬼大,对她来说路边摊和父亲的豪华佳肴是一样的,她最不受传统道德影响,她和朋友的男友相恋并怀孕,最早离开老家。
老二是篇中与父亲对抗最激烈的人物,她能干独立,甚至以自己买房的方式来离开父亲的笼罩,但她却也是女儿中最有做菜天份的一个,但父亲在厨房的专权使得她以激烈的方式与其对抗并远离。
老朱极力想要维持好家庭,
作出原汁原味的菜肴,让女儿们幸福却没人领情,自己也失去了味觉。
影片以最富有中国特色的饮食和婚姻观作为传统和现代文化激烈冲突的剪影。
大女儿对传统一味遵守、貌似孝顺却没法真正理解父亲,只是在一种类似“自我牺牲”的幻觉中获得快感并逃避自我的怯懦、退缩。
小女儿代表最年轻一代,传统文化道德在他们身上更多地崩溃解体,他们几乎是采取淡漠到无视的态度。
二女儿则是最值得探讨的群体,她童年孺慕传统菜肴,受良好的现代西方式精英文化教育长大,对传统批判最激烈但却是真正能够理解传统的一个。
左支右绌的父亲在女儿们纷纷离家后终于觉悟,他放弃了维持原来标准家庭的理想,也不再自我压抑,去寻找自己真正的快乐。
电影最后的一组镜头最富文化象征意味,远离的二女儿回来接手了老家,还是举行家宴却不再强迫他人出席;离开过着新生活的父亲以按门铃来表示对女儿的尊重。
他们终于能够不再是自我牺牲、强迫无奈地团聚在家里。
而老朱也终于尝到了“菜肴”的滋味。
《饮食男女》这部电影的人物关系设置是很有意思的。
《推手》是父亲与儿媳的冲突,《喜宴》是父亲与儿子的冲突,而《饮食男女》则是父亲与女儿们的冲突,三部影片三种冲突的模式,可见李安在故事结构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是煞费苦心的。
尤其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其深刻性和生动性大大超过了其它两部影片。
在这部影片里,父亲和三个女儿在主题意义上都是主角,而情节的发展也就分解成多条线索,这几条线索分别伸展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而又时不时地交织在一起,构成矛盾段落高潮。
二、“家庭三部曲”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饮食十分讲究,做一顿饭从选料、切法、做法都有很多的讲究,而西方则更看重饮食的营养搭配,有时候为了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会选择最简单的食品填饱肚子。
《推手》中,朱父是一个集武术、医学、书法等传统文化为一体的人物。
他认为食物得按属性进行划分,隐性食物得和显性食物搭配食用,这是中医养生的一种观念。
朱父喜欢吃中餐,常常在厨房里煎炒烹炸一番,而后,朱父抱着一只大碗,里面是米饭和各种各样的配菜,还有肉类,用筷子大口地吃!而儿媳妇只是吃着一盘蔬菜沙拉和一片烤饼干。
朱老始终是钟爱传统的中式餐具,他的儿子也是,用碗和筷子。
影片开头记录了两个吃早餐的过程,虽然两人没有一句对话,但是镜头捕捉了朱父对洋媳妇早餐只吃一点饼干表示很不解。
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同样也用
碗盛食物,用筷子汤匙吃饭;而西方人呢,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
筷子与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
晓生一家坐在餐桌上吃饭,玛莎给他夹意大利面,老朱给他夹红烧肉,他不得不把这些都吃完。
而朱父想夹菜给玛莎的时候,玛莎很本能的拒绝了。
玛莎住院期间,孙子杰米吃惯了妈妈准备的三明治,对爷爷做的中餐,实在无法让他下咽,不只一次问妈妈何时归来。
中国人强调一日之计在于晨,老年人起得早晨练就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区里、公园中都会看到起大早进行锻炼的人们,他们或打太极或打门球或做保健操。
而西方人性格比较随性,他们会选择在早上蒙头大睡缓解疲劳不会特地安排锻炼的时间,有空闲的时候他们就会做一些剧烈的运动来放松自己。
影片《推手》的开头,朱父在自己的房间中打太极拳,一招一式张弛有度,神情淡然镇定,而玛莎却因此无法静下心来写作,选择跑步来缓解压力。
《喜宴》中,高父和伟同一大早起来去外面运动健身,而赛门常常闷在家里睡大觉。
(二)语言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会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我们的母语是中文,而西方很多国家会用英语沟通。
很明显,无论从语法语音等方面上看,两种语言之间都有很大的不同。
《推手》中,正因为朱父讲中文,玛莎讲英语而造成两人无法交流和沟通,在一家人共同吃饭的餐桌上,玛莎和晓生用英文讨论写作计划和他们的家务事,老朱很着急的满脸打探的神色,问他的孙子他妈妈讲了些什么,小孩子不懂得左右周全往往会实话实说,急的晓生赶忙打圆场。
接着老朱用中文和他们探讨玛莎为什么只吃蔬菜,则变成了玛莎在一边干瞪眼。
吃完晚饭,到了“中文时间”朱父会坐在孙子旁边,监督他联系中文字,虽然孙子对这并不感兴趣。
晓生对父亲的针灸功夫深信不移,而洋媳妇玛莎则表现出怀疑的态度。
一次,她觉得人不舒服,朱父伸手想给她搭脉,吓得玛莎从凳子上摔了下来。
《喜宴》里,威威对高父的王体字大加赞赏,一家人在旁边听的有滋有味,而美国人赛门则傻傻的站在一旁,听的糊里糊涂。
《喜宴》开头的一段:赛门用中文给他的病人说了一首佛教的诗:“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但他的美国病人一点也不明白他说什么。
于是他用英语解释:“假如你再不放轻松,你的物理治疗师就宰了你”。
我相信任何一个识字的华人都不会这样来解释这首诗。
赛门知道高父血压高所以买了一个血压计作为见面礼。
在听到伟同
说赛门要送见面礼给他,高父是面带笑容地望着赛门,但当赛门说“高伯父心脏不好,血压高,有了血压计就可以未雨绸缪,他的脸立刻拉了下来,没有表情,显得很不高兴。
(三)中西教育的差异西方人崇尚自由,随性,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当一个孩子摔倒了,家长会怎么做?中国的家长肯定会立马跑上前把孩子抱起来,然后用手打地,责怪是地把孩子摔疼了,并让孩子一起做打地的动作。
久而久之,当孩子遇到挫折,他不会从自己身上分析失败的原因,而是责怪是外界因素所致。
而西方的家长却站在一边让孩子自己站起来,把自己清理干净,并向地道歉因为自己走路的不小心。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过度保护孩子,思想是封建守旧的。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孩子实行“少批评多表扬”的政策。
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
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而中国的家长喜欢取而代之,帮助孩子做事情,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机会。
有些中国家长还秉持着老一辈的想法,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没有好好诱导而是采取体罚来教育孩子。
看到一个案例,一个学生在做完数学试卷后,在试卷的空白地方画了数学的老师的漫画像,并写上“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个大胖子”,中国的教师看着这张试卷,在试卷上打了个大叉并给予零分,而美国的老师评分后并在漫画上画了腹肌并留言“我觉得这样会帅一点”同样的试卷,两种截然相反的处理方法,对孩子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中西教育的差异。
在影片《推手》中,由于家庭的特殊性,杰米不得不生活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之中,不得不接受两种不同的教育,学习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
在杰米的教育上,玛沙是完全开放性的美式教育。
于是,当小杰米画出了一幅充满暴力色彩的漫画时,玛沙会亲吻他并表扬他的创造性。
而在爷爷看来,那些美国动画太过血腥暴力,会教坏小孩子,他更希望在孙子身上看到是中国儒学的文化底蕴,于是他给孙子画画时用的是中国画——水墨。
(四)中西道德观念上的差异。
虽然时代在向前发展,但是中国人的道德观念还深受“儒”“道”家思想的影响,认为百善孝为先,孝是最高也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而西方的道德观念并不以他人为先,有着极强的个人色彩,是以“我”为第
一考虑对象的。
中国人讲求“养儿防老”认为儿子在自己老的时候是照顾自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由于文化的差别,《推手》中玛莎和好友都不能理解朱父的种种行为,似乎和自己的生活格格不入,多次向丈夫提出让父亲搬出去单注的想法,但是晓生毕竟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孝的思想仍然在他的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他认为父亲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拔长大,到老了却要把他“赶”出实在是残忍。
朱师傅在中国学校教太极拳的时候认识了来自台湾的陈太太,晓生夹在父亲和妻子中间,想到了撮合两位老人来解决自己的困境。
在西方社会,老人和子女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子女结婚后就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与子女是分开居住的。
两种观念的冲突极为强烈。
《喜宴》里,伟同既想拥有自我又想尽孝道,身陷无法两全的左右为难,高母恳求威威把伟同的孩子生下来,毕竟他们只有一个儿子。
老人还想着高家的后继香火,但威威却想把孩子打掉,她还年轻,还有自己的大好前程,不愿为了满足他人的要求而委屈自己。
《饮食男女》中,父亲向孩子们坦诚自己将于小自己一轮的邻居结婚时,让女儿们都大跌眼镜,觉得父亲为老不尊。
父女间的关系陷入僵局。
(五)婚姻观念上的差异。
婚姻对于中国人,是人生中的大事,一辈子才有一次,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关系到两个家庭的面子关系等等。
无论从宾客的名单,新人的婚宴、礼服、礼节等都要遵从很多传统的礼仪,每一个步骤都不得马虎,而西方人则相对开放,不会被世俗所累,他们的婚姻更私人,更像两个人之间的某种约定和誓言。
他们甚至觉得办婚礼是一件很可怕又累人的事情,穿着让人不舒服的漂亮礼服,跟远到完全不认识的远房亲戚虚情假意的寒暄着。
倒不如在草地上简单举行一个婚礼,然后用旅游的方式庆祝结婚。
《喜宴》是这三部影片中体现东西方冲突最为明显的。
它不仅涉及到了中国结婚办喜事这一牵扯风俗文化最多的礼仪活动,还涉及美国同性恋的话题,这个话题在当时的台湾来说也是很敏感的。
而在美国,同性恋已经是很普通的事情了,高家父母代表着守旧、好面子的传统道德观念,是受中国文化思想熏陶的一代,而高伟同、赛门、威威则代表着思想前卫、做事简单,受西方环境影响颇深的新一代。
在他们之间,东西方文化,思想的冲突碰撞就显得尤为明显。
高家父母认为婚礼的终身大事不能草率,而伟同夫妇认为形式并不重要,高家父母不同意西方教堂简单草率的做法,对伟同做出的决定非常气愤,幸好有高父部下来为伟同主持婚礼,才平息了
父母的怒气。
还有赛门给高家父母送的礼物,在他看来送最实用的血压计和去皱美容霜是最好的,但在中国的生活习俗里边,送礼要讲究吉利而不是实用。
婚礼宴席结束后赛门的清醒和烂醉如泥的中国宾客形成了鲜明对比。
(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
《饮食男女》中,老大家珍,一直生活在自己编造的感情世界里,惧怕爱情,皈依宗教,过早地承担家庭的重任因而变得性格乖戾。
老二家倩事业有成,现代女性,有着速食主义的爱情观,老三家宁十七八岁,有着理想化的爱情,并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后来未婚先孕。
父亲原本是国厨,起初仍然努力通过星期天晚餐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最后却为老不尊的和女儿的朋友锦荣结婚。
传统平凡的家庭表面下隐藏的是充满了现代叛逆、解放的思想,平静的假象再也无法维持,各人都选择了属于自己的出路。
尤其是父亲的所作所为,如果中国传统上讲这是有反道德的,可从现代角度来解读的话,这也是人性的一种解放。
李安对家庭剧有着明显的偏爱,这大概源于他自己独特的对于家庭的感受,很善于从小处见大,从看似简单的家庭情节剧中挖掘出深刻的精神内涵。
在《饮食男女》这部影片里,李安没有把三个女儿简单地设置老朱的对立面,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将三个女儿的个性都表现出来了。
每个女儿都有自己的问题,她们在内心都有一种逃离家庭建立新家庭的欲望,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桎梏下,人人对性的问题都讳莫如深,但这个家庭却最后喜剧性地毁于这种人人心中都存在的儿女私情。
结语: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这一概念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有着质的不同,东方文化中的家庭观注重传统的家庭伦理,重和谐重道德。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的家庭观则强调个人自由意志的伸张释放。
但是目前的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西方家庭价值观念对于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渗透,中国家庭中出现了家庭伦理观念的西化等问题。
在家庭三部曲中,东方观众可以重新审视西方家庭的价值观给东方的家庭所带来的冲击,而对于西方观众来说,李安则将东方家庭观作为一个参照点默默地修复并平衡着西方观众的家庭价值观念。
李安尊重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并理性的观察分析,他的电影立足于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融合,并存了东方眼光与西方手法,以人文的笔触精准地勾勒出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东西方的家庭与感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