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提高劳动力素质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提高劳动力素质
摘要:加快转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会直接引社会职业在数量、种类、结构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相应地要求通教育培训等方
式加快提高劳动力素质。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力素质;职业教育;继续教育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产业结构是产业经济质的规定性,意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历史进程中所面临的永恒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我国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
一。这充分说明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分工细化而产生了许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所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一般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在每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或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不一样的。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新时期,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成为客观要求。
首先,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增长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包括产品或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它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在内的变化。正如经注学家赫立克和金德尔伯格(Herrick B,Kindleberger,1983)所说,“经济增长特指更多的产出,经济发展不仅指更多的产出,还指和以前相比产出的种类有所不同以及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
其次,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低级产业结构,靠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和资源消耗来实现的,这也使得资源和环境成为我国经济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要构建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就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三,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走新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传统工业化的特征是大量消耗资源,包括能源、原材料自然资源以及有形资本的消耗等,造人口失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
业化道路,与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的方向相统一。
第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然要求。现代服务业在相当程度上把工业中研发、设计、服务等内容包容在内,成为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进程中,将会直接引起社会职业在数量、种类、结构、要求等方面的变化,从而相应地要求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需要按照“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的原则确定鼓励类产业指导目录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也与党的“十七大”要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
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是内在相统一的。
产业经济理论指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着不同的主导产业(见表1)。而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数量和质量都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影响。能否为新的或发展扩大中的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劳动力,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重要条件。一是在劳动力供给数量过分充裕时,政府受“充分就业”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而将支持劳动集约型产业的发展放在较为重要的地位;反之,在劳动力供给数量相对紧缺时,政府除了采取鼓励劳动力流入和输出资本的政策外,就是支持资金集约和技术集约型产业的发展,试图以产业结构的升级来解决劳动力要素供给的不足。二是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同样也影响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劳动力在产业间的移动不仅要有量的保证,而且要有质的保证,即教育和训练的水平、掌握高度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有较高质量的劳动力供给,就能发展技术集约程度较高的产业。20世纪末至今的两大潮流为我国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其一是我国大学的大规模扩展,提供了大量的收入水平要求较低的高技术劳动力,其二是跨公司日益把研发中心设立在我国,技术外溢逐步加速。
不过,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仍不容乐观。据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报告No.3》,从人才队伍、人才投入、人才产出和人才环境四个要素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和印度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中国位居第四,仅排在俄罗斯和印度之前,属于第三层次,远低于排在第一位的美国(见图2)。因此,要加快发展我国经济,就需要加大培养和提高满足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劳动力素质。
三、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
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劳动者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劳动技能。这是因为,一方面,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而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将淘汰一些原有的工作岗位,同时创造出新的职业岗位,劳动者需要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工作岗位的变化。据统计自l989年到现在,美国
已有36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了,一些行业甚至永远消失了,比如传呼机行业无情的被手机行业取代。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对人们的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尚不清楚个电脑为何物,那时许多工作也无需电脑操作技能,而
今天人们却在工作中一刻也离不开电脑了。
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要切实采取措施培育适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一是要夯实高等教育在培育人才中的基础作用。据统计,自1999年我国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起,至200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2500万人,毛入学率为22%。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今后要按照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的要求,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培养适应人才需求结构。二是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结构中培育人才的重要性。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基本实现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这既是我国教育结构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也是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必然反映。三是要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在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中的作用。继续教育通过改进受训者的知识、技能、态度,从而达到开发受训者的潜能,提高组织效能的目的。它既是对以前所接受的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克服知识老化的弊端,同时又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补充、扩展、深化更新知识为主,注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理解力,不断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力,不断修正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劳动力素质以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注释:
①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07-10-15)。
②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6.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J].(国发[2005]40号).
[2] 李悦.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孙福全.产业经构调整微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 林善炜,周松峰.环境友好型产业[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5] 张帆等.产业经济学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6] 杨公朴.产业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