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运用以浙江为例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结构研究——以浙江地板产业为例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结构研究——以浙江地板产业为例
量结构 上进行 调整 ] 。对社 会 和企 业参 与 人 才培 养 的作 用 进行 分 析 ,徐 坚 成 ( 2 0 1 0 ) 提 出 ,社 会 和 企
业参与人才培养 ,企业 自行建立培训基地 J 。吕宏芳 ( 2 0 1 1 )认为 ,从 内涵上说 ,产业的结构规模决
定人 才 的结 构规模 j ,人 才 的技能 专业水 平是产业 能 否转型 升级 的最重要 的基 础 。 崔风军 ( 2 0 1 2 ) 提 出 ,尽 管产业 结构 转 型受 到 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但是 具 有 高 素质 且 数 量 充 足 的人
出,人才结构调整可以加速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罗文标 ( 2 0 0 3 )提 出,构建新 的人才结构 ,使人才 发挥其 规模效 益和结 构效 益 ,并 对人 才 队伍 与产业 结构调 整 的联 系进 行 分析 。赵砚 雯 ( 2 0 o 5 )提 出 , 要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就必须把构建 、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放在战略地位并对综合经营战略与人才专业 背景单 一 的矛 盾进行 分析 J 。赵 美 田 ( 2 0 0 5 ) 提 出 ,加 强 现有 人 员 的继 续教 育 与相 关 培 训 ,从 人 员存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5—0 3
基金项 目:2 0 1 2年浙江省人力 资源和劳动保障厅课题研究成果 ,项 目编号 :R 2 0 1 2 B 0 4 5 。 作者简介 :赵益华 ( 1 9 7 7一) ,男 ,江苏淮安人 ,湖州职业技术学 院讲师 。
第 4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赵益华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结构研究—— 以浙江地板产业为例


文献综 述
人才 结构是 产业结 构转 化 的重 要基 础 ,决 定 了产 业 结构 转 化 的速度 ,也 决定 了产 业 结 构 的转 化 方 向。配第 一克拉 克定理 阐述 了经 济发展 中就业人 口在 三次 产业 中的分 布结构 的变化 规律 ,产业 结构 与人 才 结构 有一种 “ 推 动力一拉 力 ” 规律 ,合理 的产业 结 构可 以拉 动人 才 结构 的调 整 。赵 光辉 ( 2 0 0 8 ) 提

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摘要] 本文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浙江省1978-2007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总量以及人均GDP、人口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虽然浙江的产业结构变迁符合结构演变规律,但目前浙江的结构转换滞后于总量增长。

虽然目前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且超过其份额,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将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下降,且人口的增长将加速这一进程。

因此不能盲目扩大第二产业,应着力提高其产业竞争力。

第三产业无论是产值比例还是就业比例均随着人均GDP及人口的增加而提高,且具有最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应大力发展,同时还应处理好三农问题。

[关键词] 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一、引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打破原有的均衡,促进资源的重新配置与有效利用,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转换。

合理的产业结构将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将阻碍经济的有序发展。

3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国中长期发展过程中一切重大问题的解决均依靠结构性矛盾的缓解。

以钱纳里和库兹涅茨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认为经济发展依赖于结构转换,“把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进程理解为经济结构全面转变的一个组成部分最恰当不过”。

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对产业结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刘伟(1995)通过发达国家经济的初期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相比较,证明工业化未完成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工业制造业。

刘伟、李绍荣(2002)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

刘治(2006)、江小涓(2006)等也纷纷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由于不同的省市具有不同的特点,其资源配置方式也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不少学者以某一省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但大多以某一模型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每一模型总有其优缺点,单独使用一个模型进行分析其说服力不强。

大学生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联度研究与对策分析——以浙江为例

大学生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联度研究与对策分析——以浙江为例

育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 成效 明显 , 尤其是地方本科 院校发展迅 猛 , 目前 有 7 7所 高校 , 中大 学 建 制 的 其 1 所 , 通本科学 校 1 , 1 普 9所 普通 高等专 科学校 4 所, 高职 院校 4 3所 , “ 8 从 9 5工程 ” 的浙 江 大 学 到地 方 院校 , 有研 究 生 3 1 582人 , 日制 本专 科 在 校 生 全 8 .2万在 校生 ,0 9届毕 业 生 数 2 . 32 20 3 3万 , 年 有 每 在外就 读 的浙 江 籍 大 学 生 5~6万 , 要 有 7 % 以 需 0 上的地方产业提供高端岗位 , 能满足以上毕业生 高校大量人才 , 方 并使德 国的高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 具有 最强 的竞争 力 。美 国强劲 的经济 实力带来 巨大 的就业需 求 。但 目前 , 业结 构 失 衡 导致 的高 校 就 产 大学 生就业 市场 也 同样 宽广 , 因 主 业 需求错 位 , 业结 构与经 济增 长 的非 同步性 , 就 出现 的人 力资 源需求 , 在 美 了高素质 人才 资源 的 浪 费和 产 业 转 型升 级 的缓 慢 , 也是产 业结 构调 整迅 速 , 人才培 养 目标 上 , 国高 如何 对接 高校人 才优 势推进 产业转 型升 级成 为 当务 校定位 在 国际产业 分工 中产业 链里 面最有 价值 的六 尤其 是将 行 业转 型 升 级 的形 势 和 不 同职 业 之 急 。本 文就 “ 府 、 政 高校 、 企业 、 业 ” 动 , 产 、 行 联 “ 个部分 , 学 、 、 ” 体 推 进 , 高 校 人 才 升级 与 产 业 转 型 对 知识 与能力 的要 求 对 接 于 高校 人 才 优势 而 展 开 , 研 用 立 使 升级同步, 使高端产业促高端就业成为可能, 在充分 使 人才 始终处 于 供 不应 求 的状 态 。以 制造 业 为例 , 挖掘 高校人力 资源 服务 于区域 经济 建设 的问题 上进 发 达 国家高级 技术 人员 的需求来 自毕业 生 的 比例 高 达 4 % 以上 , 0 确保 了产业结 构设 置 与经 济增 长 的 同 行有益 的探索 , 为浙 江产业 转 型升级 提供借 鉴 。 步性 , 这也 是我 国近 几 年 用 以判 断 产业 结 构 与就 业 大学 生就业 与产 业转型 升级 的 内在 关联 性 结构 是否 同步 的最 好 参 照 物 』 。浙 江 地 方 产 业 提 1大 学 生就 业 与产 业 转 型升 级 的 同步性 , . 是经 供 的岗位是 高校 毕业 生 就 业 的首 选 , 业 结 构调 整 产 济社会 健康 发展 的客 观要求 升级 , 创造 了大学 生就业 的有 效需求 ; 业结构 的波 产 人 才 优 势是 产业 升 级 的潜 动 力 , 而高 教 是社 会 动终究 回归 到就业 结 构 的 调 整上 , 校 毕 业生 应 具 高

沿海中小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探究——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

沿海中小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探究——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
况。
比 例

对于一个 区域而言 ,产业结构 的调整一般 是指 该地 区 的经济结构优化过程 , 它包括两个层 面的内容 :其一是指产 业 结 构 的优 化 ,即 一 、二 、三 产 业 的 比 例 关 系在 统 计 意 义 上 的改善 。 这是从量 的指标加 以考察 的结果 。 二是指该地区 其 主导产业 的演变 过程 中所 引起 的产业 间经济联 系与联系 方 式不断发生变化的趋势 。 这是从质 的方面衡量产业 结构从低 级 形 态 向高 级 形 态 变 迁 的 过 程 。 在众多对产业结 构研 究有着 巨大贡献 的经济学家 中, c・ 拉克、库兹涅茨 、威廉 ・ 克 配第和克拉克尤其值得一提 。 c・ 克拉克建立起 了完整、系 统的理论框架 。他在 《 经济 发 展条件》一书中指 出一个基本规律:劳动人 口从农业 向制造 业、进而从制造业 向商业及服务业移动,这就是著名 的克拉 克法 则。库兹涅茨 《 国民收入及其构成 》一书中阐述 了国民 收入 与产业 结构问的重要联 系。 他通过对大量历史经济资料 的研 究得 出重 要结论: 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部 门结构将趋于 下降;政府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 比重趋于上升 , 个人消 费 比 重趋 于 下 降 。 他将 产 业 结 构 重 新 划 分 为 “ 业 部 门 ” 农 、 “ 工业 部门”和 “ 服务部 门” ,并使用 了产 业的相对 国民收 入这一概念来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 。 配第一 克拉克定律说 明, 随全社会人均 国民收入水平 的提 高, 就业人 口首先 由第一产 业转移 ;当人均 国民收入水平有 了进一步提 高时, 就业 人 口 便大量 向第三产业转移 。 这些理论 是我们分 析产业 结构所 必 须遵循 的基本框架 。 对舟山市三次产业结构的考察 1 .舟 山市三次产业 结构 总体情况 如图 1所示 ,舟 山市第三产业 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 直 高于一、 二产业 , 产业结构从量上始终表现为 “ 三二一 ” 的 比例 结 构 。在 长 三 角 1 地 级 以上 城 市 中 ,属 于 一 种 较 6个 为优 化 的 结 构 类 型 。2 0 年 以 后 , 第 一 产 业 比重 一 直 呈 下 00 降趋势 ,第二产业 比重 则逐步上 升,到 2 0 0 7年 已经接近第 三产业 。 这表 明, 以修造船业为主 的临港工业发展速度加 快, 对地区经济增长 的贡献开始 凸显 。 目前舟 山市 的 1. 4 . 4 . 1 0: 37: 53经济 发展 的过程 , 由 是 较低层次的主导产业 向较高层次 的主导产业转变 的过程 , 其 本质是主导主要是指 , 产业更替过程 中的产业 结构 关系的调 整。 这种主导产业 的更替 ,必然 引发产业 升级 中产业 关系的 调整。产业联系 ( 数据来源:4 0 8舟 山市统计年鉴 》1 : 20 —7 国民经济主要 比例关系 )

地理区位、产业集聚与创新——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

地理区位、产业集聚与创新——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
2 年 9 0 第期 - 2
s d熏麓2毫 。R 。 恶 h i T 。 。 m 。
di1.9 9 ji n 10 7 9 .0 2 0 . 1 o:0 3 6 /.s .0 0— 6 52 1.9 0 2 s
地理 区位 、产业 集聚 与创新—— 以浙江 省温 省 科 技 信 息研 究 院 ,浙 江杭 州 3 00 ; 1 1 10 6 2 .中共海 宁市委 党校 ,浙江海宁 34 0 ) 14 0
摘 要 :通过 对温州地 区省级 高新技 术企业研 发 中心的地理 区位、产 业集聚 及创新 的相 关分析 ,并 以此为基础 建 立一个基于经济地理分析的计量模型 ,研究结论 如下 :第一 ,产 业的地理 集 中和产业 集聚是一 个动 态过 程 ,某 地 区的 区位竞争优 势促 成 了产业的地理集 中和产 业集 聚,反 过 来,产 业 的地 理 集中和产 业集聚 又巩 固和 增强 了这个地 区的竞争优势 ;第二 ,产业的地理集 中与产业 集聚呈现 出较 强的正相 关性 ,它们可 能强化创 新 ,但 创
・—。 -_・ 。 --- -— —
T k nh ui Z ei gPoic sa xm l aeWezo hj n rvnea nE a pe n a
WU Qy X A e i , IOFi e
( . hj n cd f c neadT cnlg r tn 1Z ei gA aemyo i c n ehooyI f mao ,H nzo 0 6 hn ; a Se no i a ghu3 00 ,C ia 1 2 P r col f an gC m t eo eC P ann 14 0 hn ) . a ySho o ii o mie fh C ,hiig34 0 ,C ia t H n t t

正确认识和塑造新生代企业家——以浙江为例

正确认识和塑造新生代企业家——以浙江为例

企 业六大转型 : 产品转型 、 品牌转 型 、 技术转 型 、 营销转 型 、 管 的公司 。这对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是 _ 卜 分何利的。
识, 抓住 市场机遇 , 进入新兴产业 , 或将传统 产业与新兴产 业 部拥有高学历和海外留学经历 , 他们缉建 r 强大的研芨队伍 , 相结 合。如海 归博士丁列明创办了以 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 通过 自主创新 , 研发的相 关产 品拥有金
用更为科学化的管理方式 , 力图产生新的竞争优势 , 成为行 业 多数新 生代企业家执掌 的公 司 , 不管 是 业的研 芨( 技术 ) 人
的领先者 。I Z  ̄ I : I , 方太集团由“ 创二代” 茅忠群接班后 , 完成 了
理型和文化 转型 。 “ 自主创业 ” 型 的新 生代企业家进行创 业

最卡 刀, 企业产 品或服务往往是单一 的 , 在发 展过程 中, 企 推进企业创新发展
浙江老一代企业 家具有 白干性 、 敢 为性的企业家精神 禾 u 转轨过程 中 , 成 为制 度创新 、 市场创新 与绀 织创新的先行者 。
另一方 面他们创新意识更 强烈 , 创 新 优 势 更 明 显 。 创 新 主 耍
业加_ 人 了新产品研发 , 产品和服务趋向多元化 , 具有更高的附
新生代企业家执掌的企业 占9 家。 会全 盘接受原企业 的发 展模式和经营 范围 , 而是 更加注重客
在我 国由计划经济 向 市场 经济 加值 。分析表明 , 在经营范围变 化很大 的 l 0 家上市公司中 , 由 对外部 资源 的整合创新能 力 ,
方向选择 时 , 更不会选择传统产 业 , 而是凭借 自身的技术和 矢 l 】
员数增长还是高 学历员工数增长 , 都快于老一 代 业家执掌 “ 自主创业” 型的新生代企业家 创业时更注重选择 新兴 产业, 并加强创新管理。比如 , 聚光科技创始人姚纳 新禾 【 ] 王健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的地方政府效用分析——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医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例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的地方政府效用分析——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医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例
目前 , 江 的医化行 业作 为 生产 特色 原料 药及 中 间 椒
可以追溯到 2 世纪 5 0 O年代 , 以海正药业前身海门 化工厂成立为标志;0 8 7 — 0年代 是缓慢发展期 , 九 洲 、 翔 、 港 等 少 数 企 业 成 立 于 这 个 时 期 ; 到 海 东 而
1 0
体 的产 业集 聚群 在 全 球 医化 产 业 链 中具 有 明 显 的

药基地。这些医化企业集 聚在椒江 口南岸直 至海
边约 5平 方公 里 的外 沙 、 头 、 山 区块 的 医化 园 岩 三 区内 , 成 了以海 正 、 翔 、 港 、 形 海 东 九洲 这 4家 为核
心龙头企业 ,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配套 , 协作关系 明显 的医化产 业集 群 。
( ) 业 现 状。 经 多 年 的发 展 和 产 业 整 治 , 二 产 椒 江现有 医化 企 业 3 3家 , 占地 面 积 26 总 60多 亩 ,
业 集群 的发展 和升 级 。研 究剖析 椒 江 医化 产 业集群 的 转型 升级 之路 , 于如 何 正 确 定位 地 方 政府 在 产 业 对
集群转型升级 中的行为和作 用,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实践意义。
[ 键词 ]产 业 集群 ; 关 转型 升级 ; 方政 府 地
[ 作者简介]陈玲玲 , 中共 台州市委 党校副教授 , 浙江 台州 380 100 [ 中图分类号 ]D 3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22 (02 0 0 1 0 62— 78 2 1 )7— 00— 5
解 的一 大 课 题 。2 0 0 9年 浙 江 省 政 府 适 时 出 台 了
度 达到 10多 家 。从 全 行 业 情 况 看 ,90年 椒 6 19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与对策——以浙江为例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与对策——以浙江为例

密集要素 的培 育 、 竞争优势的 发挥 跃升到产业 链高端 , 靠领 依 先的技术 以及 对终端市场 的控 制把其他 国家 的企业纳入 自己 主导 的国际分工体 系中。因此发展 中国家应勇于和善于进行产 业 升级 , 加快发展产业 链两端 的生 产性 服务业 , 力向产业 链 努 的高端延伸。 近年 来 , 江生产 陛服 务业步入快 速发展阶段 , 别是金 浙 特 融、 物流等行 业突飞猛进 。生产陛服 务业的增长速度和运行效 率均高于第三产业整体水平 。2 0- 2 0 , 0 4 0 6年 生产 幽 殴 务业生
二 、 有产 业 结构 向 现代 产 业 体 系 转 型 升级 的 路径 选 择 现
视角来看 , 产业体 系的特点是 第三 产业特别 是现代服 务业 现代
占较 大比例 , 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高。 构建浙江现代产业体 系 ,必 须将现代 产业体 系的内涵 、 理 念贯彻到 产业发展 中 , 遵循产业 发展 的规 律和 路径 , 实现原 有 产业向 以现 代服 务业 特别是 生产性 服务业 和高 新技术 行业 主 导的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的现代产业体 系转型升级 。浙江现代 产 业体 系应包括三个特征 。
而现代产业体系则要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 制造业和服务 代 制造业 的价值 链 , 价值链 的两端 附加值和 盈利 率高 , 中端的
附 加值和 盈利率 低 , 着时 间的演进 弧 线不断上 翘 , 随 两端越 高
而中间越低 。“ 微笑曲线 ” 理论继续深化 , 形成所谓“ 产业微笑曲
线” 。事实表明 , 处于产业链低端 的国家或企业有可能随着知识
层级承接 ( 上海 ) 产业辐射 , 层级 ( 第二 浙江各市 县 ) 的产业扩散
转移, 第三 层级 ( 安徽 、 中西部地 区 ) 参加的产业 分工协作 , 第四 层级是 建立泛长三 角区域 产业 一体 化的政 策协调机制 。

基于产业结构的高职专业结构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基于产业结构的高职专业结构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基于产业结构的高职专业结构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以浙
江省为例
徐旦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22(43)17
【摘要】专业结构必须契合产业结构并根据产业结构发展予以动态调整。

通过2016年、2021年浙江省高职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契合度现状分析发现,浙江省专业大类布点响应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契合度变高,整体结构趋于优化,专业布点契合区域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但也存在低成本专业大类和热门专业大类重复,专业特色和专业聚集度减弱的现象。

为此,政府部门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基于产业链完善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外部供给;高职院校要激发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内部动力,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总页数】6页(P29-34)
【作者】徐旦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产业结构调整与中高职一体化视阈下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优化--以浙江省为例
2.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3.产业结构
调整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4.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5.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契合度研究——以唐山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部县级主导产业的优化——以浙江嵊州产业为例

东部县级主导产业的优化——以浙江嵊州产业为例

县级主导产业在科 研方 面的意识 不强 , 究开发投入 占销 研 售收入偏低 , 难以形成明显的核心竞争力( 表 2 。 见 ) 一般来讲国
际竞争性公司的研究发 用占销 售收入 的 5 ‰
3 县级 主 导 产 业脆 弱性 较 大 、
嵊 州市由于工业 结构 的特 点 : 州主导轻 工业 占比达 6%, 嵊 8
通 用 设 备 制 造 业
22 26 7 1 78
79 54
1 31 5
1 9
00 % .4 45 % .5
02 % .5

县 级 主导 产 业 结构 的特 点
1 产 业 层 次不 高 、
县级 主导产 业基本上处 于国际分工 的低端 , 主要 产业以低 水平加 工业 为主 , 多低层 次出 口产 品主要 集中在传统 出 口市 众
1 O 3

12 —
导产业的竞争力。
【 关键词 】 主 导产业 脆弱性 融合性 优 化 主导产业 结构优化 从 国家 层面 ,地 区层 面 的研究 的比较 多 ,但 是以县级为单位进行产 业结构优化 系统 研究还不 多 , 县 级产 业结 构的调整 和优化 表现 出与 国家和 地区层面 不 同的特 点和侧 重 , 国家层面讲 主要是一二三 产业之间合理 配置及内 从 部 的优化 , 但是像浙江 嵊州市这样在长 三角处于 制造业县级 中 心城 市地 位 ,产业结构 的优化 虽然大体也要 符合这个原理 , 但 更主要体现 为制造业产业之 间以及内部 的整合 和升级 , 因为一 方面县级产业结构规划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县级也要从 全球 化 。县级 政府 只有紧 紧把 握产 业全球化 发 展和演进 的脉 搏 ,并大 力推 进当地产业全球化 及全球化发展 中的结构优化 , 才能 在走 向经 济全球化 的过程 中和 区域一体 化过程 中实现 自

产业集群的演进规律探析——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

产业集群的演进规律探析——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
小生意 , 早在 6 o年代 , 绍兴农村 从事 副业 的人就很多 了。 到了改
罗、 绸三大类 ; 齐贤产品主要为缎类 , 素缎 、 有 玄色缎 、 藏青缎等 。 12 9 4年 , 人造 丝传 人中国 , 齐贤镇 瑞云祥绸厂率 先使 用 , 织仿 丝 花缎 , 投放市场称 “ 摩登 花缎 ”, 以假乱真 , 益颇 丰。 效 各厂 、 各机
象 , 的关联 、 内在 交流 、 合作与竞争 才是产业集群 的本质 。 ‘


产 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发展演进过程 中的一种地缘现象 ,是特
定 的资源禀赋 、 文化基因 、 制度安排 以及 人力 资本 等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有序运行的必然产物。 ( ) 一 自然 禀赋
集聚创造了十分便利 的资源性条件 。
维普资讯
■■■l
关注政府 ・O E N E T G V RM N
产 业集群 响 演 进 规 律 搞 析
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
文/ 刘孟 达
产业集群是指 由众多 自主独立企业 ,在某一特定领域 内和


位优势 , 如靠近大学和科研 机构 , 本地能够提供产品生产初期所
成区域性分工 , 中嵊县 、 其 诸暨 、 昌以生产 蚕丝为 主 , 新 山阴 、 会
稽 以丝织 、 印染为主 , 并且成为 当地 经济发展 中的支柱产 业 。 清 末, 丝绸纺织业 主要集 中在山阴华舍 、 贤一带 , 齐 已形成 了颇具 规模的丝绸 染织集 聚地 , “ 有 日出华舍万丈绸”之誉 。 民国初期 , 华 舍 、 贤两地 开始采用 日本产 铁制拉机 。 齐 华舍 丝绸织品有 纺 、
销往全 国各地并 由香港转销东南亚 国家。

从人才的转型升级到产业转型升级——以浙江海宁皮革产业为例

从人才的转型升级到产业转型升级——以浙江海宁皮革产业为例
型升级方 向可以借鉴 “ 笑曲线”来加 以 微 描绘 : 曲线低端 的生产加工附加价值最低, 沿着曲线向上移动 , 附加值提高 , 上游的研 发 、设计和下游的营销 、品牌 附加值最高 ( 2 。目前 皮革 产 业 的研 发 、设 计 、品牌 图 ) 和 营 销等 环 节 进入 壁 垒 高 、 利润 丰厚 , 基 但 本上被意大利等发达 国家所控制 ,而海宁 的皮 革 产 业仍 被 锁 定在 进 入 壁 垒 低 、 利 润 潘 松 挺 浙 江 理 工 大 学 3 0 1 2 0 7 低、 竞争激烈的生产环节 。 未来随着海宁皮 革产业的不断成 熟,在激励 的竞争环境中 皮革产业的转 型升级就是一个从微笑曲线 的 低 端 向 微 笑 曲线 高 端 转 移 的 过 程 ,是 一 基 金 项 目:本研 究受 浙 江省 哲 学社 会科 学规 划 项 目 ( 目批 准 号 0 C L 1 Y X 资助 。 项 9 G 0 B ) 5 个 以粗放 型 的 生产 加工 为 主 向研 发 、 生 产 标 ” 。 和 设计 齐 头 并 进 的 过程 。 【 章摘 要 】 文 2 0 下 半 年 以 来 , 国 际金 融 危 机 08 在 的外部 冲击下 ,我 国经济 发展 中的结构 二 经 济危 机下海宁皮革产业 的转 型 三 、海宁皮革产业转型升级 的人才 瓶 颈 性 、素质 性 矛盾 进 一 步 凸显 ,而 人 才的 升 级 发端于 2 0 年 的全球金融危机对 世界 08 南京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院 长 刘 志 彪 认 为 , 转 型 与升 级 E益 成 为转 变发展 方 式 、推 1 动 经济 转 型 升 级 的 关键 要 素 。本 文 以海 经济产生 了极大的负面 冲击 ,中国也面临 人才集聚所产生的竞争 、交流、融合和创 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 的挑 战。随着经济危 新, 应该是产业升级 的最重要 的氛围。 而海 宁皮革产业集群 为例 ,讨论 了在经济危 机 环境 T 如何 通 过 人 才的 转 型 升 级 来推 机 的进一步深化 ,国际皮革产业市场萎缩 宁皮革产业 目前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企业 明显 ,海宁皮革产业 2 0 年开始出现市场 吸 引和 留住 优 秀 的研 发 和设 计 人 才 难 度 较 08 动 产 业 的转 型升 级 ,以 产 业稳 定 可 实现 萎缩 、 利润 同比下滑和亏损 的现象 , 皮革服 大 ,技术 创 新和 设 计 能力 不够 , 成 为 了产 这 持 续 的发 展 ,本 文 的 结 论 和建 议 对 我 国 装 出 口同 比 下 降 7 1 %,皮 沙发 同 比下 降 业 转 型 升 级 主要 的瓶 颈 。 .2 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中的人 才战略具有一 1 .0 5 1%,毛皮 裘 革 下 降 了 5 .5 66 %。海 宁 皮 1 海宁皮革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挑战 定指 导 意 义。 革 产 业 面 临 “ 水行 舟 ”的 不利 局 面 , 业 逆 产 制 约海 宁皮革 产 业转型 升级 的第 一 的转 型升 级 问题 进 一 步 凸 显 。 “ 板 ”应 该 是 人 才 ,一 方面 人 才 是决 定 产 短 【 关键词】 海 宁皮 革 产 业 的 兴起 以及 块 状 集 聚 经 业 转 型升 级 的 “ 一生 产 力 ” 第 ,另 一 方面 人 人 才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 海 宁 皮革 济的பைடு நூலகம்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出口导向战略 才短缺一直是海宁的 “ 痛处” ,其 中尤 以高 的结果 经过 三 十 年来 粗放 式增 长 以后 ,中 层次技术创新人才、 海 宁皮革 的产业 现状 设计人才、 熟练技术工 海 宁是 观潮 圣 地 ,也 是 全 国 的皮 革 之 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各种矛盾 凸显, 本身面 人和 国际商务人才等的缺 口为大 。海宁 目 都 。2 0 年 海 宁皮 革 工 业企 业 2 6 ,从 临着 向 “ 08 02家 培育 自主创 新 能力 , 建设 创 新型 国 前 的皮 革 产 业 以 国 际市 场 作 为主 导 产 品 市 业 人 员 约 7 38 , 年 实现 现 价工 业 产值 家” 34 人 全 、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的转变。而 20 场 ,多年 来 过分 依 赖 OE 生 产 模 式 ,使 得 08 M 176 亿元 , 7 .2 产品销售收入 12 8 7 . 亿元, 皮 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提前释放 了中国经 海 宁 的 皮 革企 业仍 处 于 国 际垂 直 分 工 的底 革工业经济总量列全国同行业首位。2 0 济中各种矛盾 。 08 这种背景下 , 高度依赖外贸 端 ,研 究开 发 、营 销 和 品牌 等 主 要 增值 环 年 销 售 收入 5 0万 元 以上 规模 企 业 有 1 4 0 的海 宁 皮革 产业 面 临着 一 系 列发 展 的 困境 , 节 为 发达 国 家 的公 司 所 掌 控 。海 宁 自身 一 3 家 ,实 现 现价 工 业产 值 170 亿 元 , 占全 简单 的生产 加工为 主 的块状集 聚经 济 向高 附 直没 有 形 成 自己过 硬 的研 发 、 计 、 销 团 5 .2 设 营 市 产值 2 .5 17 %,实 现 销 售 收入 15 9 亿 加值 的创新 性产业 集群 转型升 级有 着时 代 的 队 , 要 以生 产 型 员工 团 队为主 , 且学 历 4 .7 主 而 元 ,占全市销售收入的 2 .3 13%。全市年产 必 然性 ( 图 1。 见 ) 层次较低 , 企业 引入高层次人才非常 困难 。 皮革服装 2 1 万件 ( ) 鞣制革皮产量折 83 套 , 海宁皮革 向现代创新性 的产业集群转 据卡森集 团的副总介绍 ,像卡森这样亚洲 合牛皮为 16 20万张,皮革沙发 50万套。 3 海宁皮革以产业集群为基础 , 形成了以 专业市场为龙头 , 以皮革服装、制革 、沙 发套和成品沙发等一大批知名皮革企业为 骨干 , 以及箱 包 皮 具 、 革 化工 、 革 辅料 、 皮 皮 五 金 配 件 等 企 业 为 主体 的 完整 产 业链 , 皮 革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十分突出。海宁已荣 获“ 中国皮革之都” “ 、 中国皮革皮衣之 乡” 、 “ 浙江皮革商标品牌基地”等荣誉称号。以 海宁 中国皮革城为龙头的皮革市场先后荣 获 “ 全国文明市场” 浙江 省重点市场 ” 、“ 、 “ 江省 五 星 级文 明规 范 市 场 ” 国家 浙 ,“ AA AA级旅游景 区” 等荣誉称号 。目前 , 海 宁 已成为全 国重要 的皮革生产制造 、销售 基地 和 中国皮革 产 业名 副其 实 的 “ 向 风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
杭州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其产业结构十分复杂,包括汽车、
煤炭、化工、电子信息、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本文就杭州市的产业结构进
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汽车、煤炭、化工、电子信息和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一、杭州市产业结构的现状
1、汽车产业
杭州市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杭州市汽车产业已成为全国汽车产业
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

杭州市拥有许多知名汽车企业,如奔驰、奥迪、大
众等,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2、煤炭产业
杭州市煤炭产业以煤炭开采、煤制油、引进港口和勘探开发为主,是
浙江省煤炭产业的重要基地。

杭州市目前的煤炭产业以水泥煤为主,拥有
9家大型水泥煤矿、8家大型加工企业,年产量达到50多万吨,占全省的40%以上,是一个发展规模庞大的产业。

3、化工产业
杭州市化工产业以精细化工为主,包括苯醇、乙二醇、复酯、聚氨酯
等精细化工产品,其产业占比较高,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市场份额。

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

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

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主要受社会消费、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原有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这几个因素的影响。

这些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多方力量整合后可影响和决定着区域产业结构的现状和演进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凭借其体制优势和地缘优势,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经济强省。

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优化,推动了浙江经济的发展。

但最近几年来,长三角中浙江以外的发达地区后发优势凸现,浙江省的经济优势减弱,究其根底,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都是由于如今,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银根紧缩、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加剧、环境污染成本提高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出现造成的,说明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浙江经济增长的“瓶颈”。

因此,需要正确认识浙江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也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的存在,而产业结构则是结构性问题研究的基础。

产业结构高度的不同,规定并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1]。

过去浙江省产业结构存在许多弊端,诸如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升级缓慢等,这些都已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浙江尽管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资源瓶颈约束,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线[2]。

而合理的产业结构应具备如下特点: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技术先进适用;内部协调;应变能力强;经济效益高。

浙江省应该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举措,把推进资源要素集约利用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

大力提升农业;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努力促进服务业;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区域资源配置能力与产业结构演进——以浙江省为例

区域资源配置能力与产业结构演进——以浙江省为例

于资源要素是流动 的 ,因此 资源整合能
力 也 是 一 个 动 态 的过 程 。 且 , 不 同 地 并 在
市场经济发展起来 以后 ,大多数 资
源就通 过市场这 只 “ 无形 的手 ”进行 配 置 ,各 种资源得 以在市场 中通过价格机 制 自由流动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决定要
变化 ,三次产业结构 由 17 的 3 .: 9 8年 81
G V R M N 关注政府 ■—l O E N E T・
区域资源配置能力与产业结构演进
以浙江省为例
文/ 张春营
总结前人 的研究 有助于梳理 我们 对
20 。 0 6) 众所 周知 , 资源本身并 不会 创造 价值 ,它们必须 被放置于一个 具体的生
( 庄晋财 , 0 ) 从 而产生整体 聚合 能 2 4 , 0
有 不平 衡性 ,这样就为某一 地区利用其
他 优势如区位优势 、制度环 境等吸引更 多的资源要素提供 了可 能。更多资源的 流入会 导致资源的投入需求 和产 品的市
2 ・1 ∞晤 2 经济论坛 2 3
资源配 置能力是指资源在配 置过程 中所具 有的要素集聚能力 ,其 能力 由资 源 的重要性与稀缺 程度决定 ( 允生 , 傅
■——l
关注政府・O E N E T G V R M N
等( 盖文启 ,0 2) 产 业 的集 聚有利 于 20 。 企业间的合作 、 竞争 与创 新 , 高产 业竞 提 争力 , 提升 区域竞争力 。 因此 , 产业集 聚 能力成为资源配置 中的最重要 的组 成部
分。
场需求 的双向需求 ,形 成了本区域相对 于周边地 区的势能差 ,实现了对区域内 外各 种生产要素 的吸引 ( 陈健 、 国祥 , 何

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困境——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例

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困境——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例

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困境研究———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例梅路,徐英(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4)[摘要]2011年下半年,浙江省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爆发危机,很多企业主逃逸。

表面现象是资金链断裂,但真正的问题是制造业本身结构性矛盾突出。

其关键因素是创新能力不足、主导产业不清,导致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足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低。

浙江省中小型制造企业应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转型阵痛”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进程。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高度化;结构合理化[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4-23[作者简介]梅路(1986-),江苏南京人,上海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小企业转型。

[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5-0003-02第2012年第5期(总第398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5,2012Total No.398一、导言作为国内GDP 数一数二的经济大省,过去的30年,制造业是浙江省启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引擎。

然而,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环境保护、由产品质量和安全引发的对品质的要求提高等原因使浙江制造企业喘不过气来。

来自新华网2011年4月24日的消息,一季度浙江全省生产总值达4602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1.8%,增幅回落2.8%。

受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全省出口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4%。

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成本明显上升,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比2010年同期下降13.9%和15.6%。

作为这组数据的印证,全省各地不断冒出“跑路潮”事件。

至2011年10月末,浙江省发生企业主逃逸事件已达228起。

尽管,制造业生存境遇不佳是全国普遍问题,但对于浙江这样一个GDP 增幅长期保持前列、尤以制度创新为先导的省份来说,这场危机却来得异常汹涌。

促进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GOVERNMENT·关注政府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浙江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水平将影响到整个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全局。

浙江省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长三角产业分工中寻求合理的产业定位,与上海和江苏协同发展,发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合力。

一、浙江、上海和江苏三次产业结构比较近年来,上海、江苏和浙江第一产业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但浙江与上海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结构差异。

上海出现了二、三产业交替上升的状况,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1998年后已经经历了三次交替。

2006年上海三次产业之比为0.9:48.5:50.6,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高出2.1个百分点,呈“三、二、一”结构,表现为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

浙江的产业结构与江苏有比较大的相似之处,浙江与江苏两省基本上处于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的阶段,而且第二产业明显占主导地位。

从整体水平上来说,长三角地区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但是内部结构发展有所差别。

上海第三产业,特别是以金融、科技信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占有优势,在工业的发展上倾向于装备工业和重化工业的高加工化、高技术化工业,技术水平上优势比较明显。

江苏和浙江的发展水平比较接近,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浙江的第三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而制造业上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传统的工业行业如纺织、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业占有很大的优势。

而江苏产业结构中最明显的特点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高速发展,特别是其高加工化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对传统工业也有进行深度加工化的趋势。

江苏的金属制品业和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优势明显。

从狭义上长三角各地区来看,长三角地区经济普遍比较发达,但是区域内部层次性差异性也很明显。

城市产业发展存在三个梯度,上海为第一梯度,苏州、无锡、杭州、宁波次之,其他的居于第三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1年1月20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运用——以浙江为例姜塍林(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重庆,400067)摘 要: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及挑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大程度的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又快又好的发展。

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当前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提高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

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在产业结构协调化基础上推进高度化以巩固发展我国经济。

因此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关键词: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1—0202—02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以达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它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它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

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 ,1623—1687)最先研究了产业结构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 ,1905—1989)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1901—1985)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配第、克拉克、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随着人均GDP 的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首先上升,当人均GDP 达到一定水平时,随着非工业化阶段的来临,又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产业结构之所以以这样的规律演进,是因为不同产业的生产效率不同,而逐利的本质驱使资本不断地从效率低的产业向效率高的产业流动,从而不断地从总体上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进而促成了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社会需求的变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的变化,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等等。

产业结构的演变首先是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的结果。

一方面,专业化和分工一起,决定产业结构演变的自然进程。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可分解成为由各个人执行的各个基本操作单位。

一旦不同的基本操作能由不同的人来执行,分工就出现了。

在分工条件下,人们将有关的技术运用于某一基本操作过程,逐步掌握并能熟练执行这一基本操作,从而实现专业化。

有分工就有与之相应的专业化。

专业化与分工一起,使得某一产品的生产由某一企业来完成,使同类产品的生产由某一行业和部门来完成,也使得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单一性和多样性。

于是,由专业化与分工决定的生产要素在各个企业、行业和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就在单一性产品和多样性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还同技术进步相联系。

首先,技术进步可以改变某一部门或产业的生产技术体系,使该部门或产业同其他部门或产业的技术关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或产业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其次,技术进步通常表现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的发明和利用,这就必然要把社会生产活动引向新领域,从而扩大了分工的范围,促使专业化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导致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出现,引起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再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使劳动力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这种转移必然伴随物质生产资料的转移,引起其它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而打破原有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形成新的产业结构。

最后,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人均产出水平和收入,从而打破了原有的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分工、专业化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会在产业宽度、产业深度、产业形态、产业融合、产业投入产出比例等方面朝着深度、广度和规模经济的方向优化升级。

三、以浙江产业机构调整为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省委对浙江产业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战略抉择,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只有建立三次产业不断优化和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以科技依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浙江经济发展的脊梁。

要挺直脊梁就要不断增强浙江工业的产业层级和竞争力。

主要是以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重点在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提升产业集群、培育大企业和提高中小企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实现由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改变。

目前,浙江主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浙江海洋资源丰富,临海面积辽阔,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应充分依托港口资源发展现代大工业,改变工业结构偏轻偏小的不足。

要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加强宁波、温州、台州、嘉兴、舟山这5个沿海城市临港产业布局的协调互动,努力使临港工业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形成优势。

在产业选择上,主要是加快发展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突出发展石化中下游项目,延伸发展石化产业链,把浙江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石化基地。

统筹规划船舶工业发展,推动船舶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重点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1年1月203船舶企业联合建设船舶工业基地,加快建设港航强省。

大力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环保设备、高铁和轨道交通设备、精密测试仪器等基础装备,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建立起具有先进装备制造业特征、产业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装备制造体系。

加快发展汽车产业,形成以轿车工业为龙头,汽车和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协调发展的格局。

发展高技术产业,运用先进的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同时培育高技术产业,以提高浙江工业的科技水平。

主要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重点发展软件、微电子、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

加快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力争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海洋生物等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积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做强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培育浙江的跨国公司;一方面是加快引进,要重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尤其是要把中央大型企业引到浙江来。

中央大型企业52个中有10多个进入了世界500强,如中石化排在17位,中石化、中石油等一年有上万亿销售,电信企业实力也很强,我们招商引资要盯住这些中央大企业集团,积极争取他们到浙江来投资。

然后,引导鼓励以大企业为龙头,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行业协会、质量标准和品牌营销网络等,把广大中小企业链接起来,提升整体企业的发展水平。

(二)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方向和重点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浙江制造业比较发达,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一是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

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支持组建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团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稳步发展农村金融业,加强金融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

加快发展基金融资、债券融资以及企业上市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

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的综合能力,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金融改革的先行区、金融发展的繁荣区、金融生态的优质区、金融运行的安全区。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和航空物流,加快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建设,积极培育第四方物流,推进大通关建设和物流信息化,提升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

三是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

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信息技术设施,积极推进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加快发展网络出版、动漫游戏、数字影视等行业,提升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四是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和节能减排等服务业。

五是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

加大优秀企业和机构的培育和引进力度,推动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三)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方向和重点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优化升级的基础,没有现代农业就难以建立现代的工业和服务业。

浙江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重点是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农业增长由追求数量的增加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提高转变;农业投入由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农业效益由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综合效益转变;农业功能由食品保障、原料供给的单一生产功能向农民就业、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元功能转变。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化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做强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经过多年来的结构调整,浙江农业产业就种植面积而言已基本趋向稳定,重点要转向产业内部的升级转型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