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等效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等效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等效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江苏省江阴市河塘中学 赵永忠 (214419) 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历、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的局限,对一些物理现象、过程的表述常常词不达意,对物理规律的掌握往往一知半解,造成解答物理问题束手无策,如果我们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技巧,对于正确、快速解答物理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等效法就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所谓等效法是从事物间的等同效果出发来学习和研究物理现象、过程、规律的一种方法,它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它把实际、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理想、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我们初中物理中合力与分力;测量中的化曲为直;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平均速度;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个电阻;等效电路简化复杂电路;电流表、电压表在电路中的处理都采用了等效法来化难为易,变繁为简。

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若能将此法渗透到对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变得简捷,而且对灵活运用知识、促使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本文将谈谈等效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一.作用上的等效:在物理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从不同事物或同类事物的不同物理作用出发来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例1.如下图1的水槽中浮有一只装有铁块的小船,如果把小船中的铁块投到水中,则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分析:要考虑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只要分析水面的变化,而水面的变化可分析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因为水的体积没有变化。但是由于铁块沉入水中后(如图2),船排开水的体积变小而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所以给分析总的排开水体积的变化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把图1等效成图3:铁块被吸在船的底部。那么它和图1情况一样漂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当船不再吸引铁块时,船上浮一些,而铁块沉到水底,且下沉时铁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成为最终情况图2,故把小船中的铁块投到水中时水面下降,压强减小。

例2.某人用5钩,此时弹簧秤保持静止-----------------------------( )

A . 0N ;

B 。10N ;

C 。5N ;

D 。2.5N

分析:此题是一个较基础的问题,由于学生受思维的限制和习惯的影响,不能理解正确的结果,很容

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图4等效成图

5,因为它们弹簧秤的作用效果一样——静止,这样马上可以得出弹簧秤的示数为5N 。

二.过程上的等效:是从同一事物的不同形式的物理过程出发,来研究和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在中学物理中有些问题所涉及的过程较复杂,以致我们严格搞清楚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细节有一定困难,而有的过程又是“动态”不易分析处理,运用等效的观点,往往只要把握住

起始和终了时刻的状态特性,定性地分析过程,将整个过程等效为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从而方便求解。

例3.如图6横截面积为200cm 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一横截面积为50cm 2的圆柱形木块中间用细线系在容器底部的中央,木块的质量为600克高度为20 cm ,细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96牛,此时细线刚好伸直,问如果加入1.2千克的水则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多少?

分析与解答:要考虑增大的压强只要考虑增大的液面高度,而分析液面

高度的变化首先要考虑加入水后细线能否拉断。

原来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故F 浮1=G ∴0.6 Kg ×9.8N/ Kg =1×103 Kg/m 3×9.8 N/ Kg ×V 排1 V 排1=0.6×10-3 m 3=600cm 3

当细线上的拉力为1.96牛时,细线刚好要拉断,

则:F =1.96N F 浮2=F +G =1.96N+0.6×9.8N =7.84N

∴7.84N =1×103 Kg/m 3×9.8 N/ Kg ×V 排2 ∴V 排=800cm 3

∴水面上升(800-600)cm 3/50 cm 2=4cm =0.04m 时细线刚好要拉断

此时加入0.04m ×(200-50)×10-4m 2×103Kg/m 3=0.6Kg <1.2 Kg

∴加入1.2 Kg 水细线要断。

∴水面变化分两个过程:先加入0.6Kg 水,此时细线不断,后加入0.6Kg 水细线已断,而两个过程液面的变化高度计算较为复杂。我们可以把两个过程等效成一个过程:即加入

1.2Kg 水使整个容器的水面上升,因为木块开始是漂浮,最终也是漂浮。这样上升的水面高

度为h =1.2Kg/(1×103 Kg/m 3×200×10-4m 2)=0.06m

∴增加的压强p =1×103 Kg/m 3×9.8 N/ Kg ×0.06m =588Pa

在利用过程上的等效时要注意:不同过程必须在处理解决的问题上要完全一致,情况是等效的,否则会得到错误的结果。例如还是例3的问题,如果不是考虑“加入1.2千克的水则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多少”而是考虑“在缓缓加入1.2千克的水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这时就不能把两个变化的过程等效成1.2Kg 水使整个容器的水面上升的过程,从而错误认为浮力不变,因为两个不同的过程在浮力的变化上是不等效的,浮力的变化应为:细线不断时变大,细线断时变小,细线断后不变。

三.模型上的等效:就是相互替代的效果相同,利用等效法,可以使非理想模型变为理想模型,使复杂、陌生的模型变成简单、熟悉的模型。

初中物理中有很多情况例如:把电流表等效成导线,因为它的电阻很小,而导线又可以等效成一个点,这样分析电路时就比较简单。

例4.如图7,电源电压6伏不变,R 1=10Ω,R 2=20Ω,R 3=30Ω,则电流表A 1,电流表A 2示数分别为多少?

分析与解答:由于电流表相当于导线,所以图7等效于图8,图8中的1、2点与电源

正极直接用导线相连,3、4点与电源负极直接用导线相连,那么1、2点可以看成电源正极,3、4点可以看成电源负极,这样R 1、R 2、R 3都相当于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故R 1、R 2、R 3并联。

这样通过它们的电流也都可确定如图9,从电源正极经过电阻到负极,则A 1的电流为R 2、R 3电流之和,A 2的电流为R 1、R 2的电流之和。

∴I A1=6V/20Ω+6V/30Ω=0.5A I A2=6V/10Ω+6V/20Ω=0.9A

例5.当平行光线经如图10所示的中空玻璃

砖作用后将会( )

A.会聚

B.发散

C.仍为平行光

D.无法判定

分析:我们通常将玻璃透镜放入空气中使用,且知道凸(玻璃)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玻璃)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现在题中要求将空气透镜放入玻璃中使用,对于这个模型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所以无从下手。其实这个元件可以把玻璃砖从中央分割成A,B 两部分,如图11,就是我们熟悉的两个凹透镜组合,故平行光经凹透镜两次发散后将是发散的,选答案B. 四.现象上的等效:在保持物理问题本质不变的前提下,用简单的容易分析的物理现象来等效表示复杂现象。

例6.如图12所示,在长方形水槽中央漂浮着一个木球,底部中央用三角棱支着,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木球在中央时水槽才平衡

B . 当木球移到左侧时,水槽左侧下沉

C . 当木球移到右侧时,水槽左侧下沉

D . 无论木球在水槽中何处,水槽保持平衡

分析:木球漂浮时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木球在左侧时左侧下沉,但是木球漂浮在水面上时的水槽可以等效成如图13,水槽中装有同液面的水。

因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木球漂浮时受的浮力等于木球的重力,因此木球

相当与图13中阴影部分的水,这样正确的答案应为D 。

等效法是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三国时期,七岁的曹冲就知道:

只要使船下沉到同一标记处,用石块来等效大象从而称出大象有多重,这就是等效思维法。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引导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解答物

理习题的过程中运用等效法,使学生明确在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时,需要将复杂的问题通过等效法,提炼,简化,找出问题的本质,学生就会在学习中逐渐尝试用等效法开创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灵活运用知识,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探索物理,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图10A B

图11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经典习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 1.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水的质量是1.2kg,求油的密度。 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3 倍,使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3:2,求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3.小瓶内盛满水后称得质量为210g,若在瓶内先放一个45g 的金属块后,再装满水,称得的质量为251g,求金属块的密度。 4.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1、2,取质量相同的这两种金属做成合金,试证明该合金 的密度为2 1 2(假设混合过程中体积不变)。 1 + 2 5.有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100g,体积为6cm3,请你用两种方法判断它是否由 纯金(不含有其他常见金属)制成的?(金=19.3103kg/m3)

6.设有密度为1和2的两种液体可以充分混合,且 1 = 2 2 ,若取体积分别为V1和V2的 13 这两种液体混合,且V1 = 1V2,并且混合后总体积不变.求证: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31或 4 7.密度为0.8g/cm3的甲液体40cm3和密度为 1.2g/cm3的乙液体20cm3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变为原来的90%,求混合液的密度。 8.如图所示,一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 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 口,求:(1)瓶内石声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9.某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55g,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恰好悬浮于水中(如图21甲所示)。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5cm (如图21 乙所示),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2,已知ρ冰=0.9×103kg/m3,ρ水 =1.0×103kg/m3。 求:(1)冰块中冰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石块的质量是多少克? (3)石块的密度是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乙 甲 图21

最新中考物理专题导航练习109402

2011届中考物理专题导航练习109402

2011年中考物理专题导航讲练系列――电功、电功率 例1.某电热水瓶的铭牌如下表所示。若热水瓶内装满水,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外界大气压 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求: (1)保温时通过电热水瓶的电流是多少? (2)加热时电热水瓶的电阻多大? (3)若瓶内20℃的水加热10min正好烧开,则加热时电热水瓶的热效率是多少? (4)请你尝试画出电热水瓶的内部电路图。 【思路点拨】此类题一般是电学综合题,熟练掌握电学基本公式并知道其适用范围。 解答:(1)由P=UI得I=P1/U=30W/220V=0.14A (2)由P=U 2/R得R=U 2/P2=(220V)2/1200W=40.33Ω (3)瓶内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2×10-3m3=2kg 瓶内水吸热Q=C m ( t - t0 )=4.2×103kg/m3×2kg×(100℃-20℃)=6.72×105J 消耗的电能W=P2t=1200W×10×60s=7.2×105J 热水瓶效率η=Q/W=6.72×105J/(7.2×105J)=93.3% (4)电热水瓶内部电路图:

例2. 图33甲和图33乙是利用热敏电阻来测量温度的原理图.电源电压均为20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Ω.则: (1)图33甲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时,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消耗的功率分别是多少? (2)图33乙中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33丙所示,试求此电路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思路点拨】此类题是动态电路问题,不同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电功率等物理量要发生变化,因此在分析时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 答案:(1)由于电路为串联电路,则 U 总=U R0+U热敏 U R0=IR=IR0=0.3A×30Ω=9V U 热敏=U总-U R0=20V-9V=11V P 热敏=UI=U热敏I=11V×0.3A=3.3W (2)由题意可知R0两端电压最大为U R0max=15V, 看图可知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则热敏电阻阻值最小,即两端电压最小时,电路所测温度最高。 U 总=U R0max+U热敏 U 热敏=U总-U R0max=20V-15V=5V 当R0两端电压最大时,电路中电流I=U/R=U R0max/R0=15V/30Ω=0.5A 图

初中物理 知识点归纳汇总 按章节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 知识点归纳汇总 按章节汇总(人教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 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 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 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 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 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 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1 2 3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 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

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

2013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3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电器的开启与关闭。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2、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3、在有些地区,人们常在小河边洗衣服。如图2所示,人们先把脏衣服浸泡在河水里,然后提出来放在石板上,用木棒捶打,水花四溅……,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衣服被洗净为止。这里,用木棒捶打的主要目的是( ) A.把衣服上的灰尘打碎,以便于洗涤 B.增大木棒与灰尘之间的摩擦,将灰尘带走 C.迫使湿衣服里面的水从衣服纤维之间的缝隙中高速喷出,利用高速水流将灰尘冲洗掉 D.木棒捶打,使衣服突然运动起来,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具有惯性仍然静止,从而使灰尘脱离衣服 4、如图3所示,海北中学有一个跑道为400 m的操场,在操场的主席台和观众席上方一字形排列着A、B、C三个相同的音箱。在一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站在操场中的所有同学都可以听到音箱发出的足够大的声音,但站在某些位置的同学却感觉听不清音箱中播放的内容,在图3的l、2、3三个位置中,位于哪个位置附近的同学应该是“感觉听不清”的? ( ) A.1 B.2 C.3 D.在哪个位置都一样 5、炒菜时如果发生油锅起火现象,下列做法中最不应该的是 ( ) A.加一些冷油,降低温度 B.立刻盖上锅盖 C.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来灭火 D.将蔬菜倒入油锅内

初中物理质量

质量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皮1块,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1只,托盘天平1台、物理天平1台,砝码1盒。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或物理天平和砝码。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二、讲解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 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请学生看课本图7—l“国际千克原器”。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题题(共27个专题)

专题01 声现象 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探究、声音的三特征、噪声的控制及声音具有能量是 中考物理的必考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噪声的控制成为一个热门考点。但 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B.声音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靠的是音调 D.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 ) A .大象的“声音”交流 B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C .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 .蝙蝠的“回声”定位 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4.小华在家修理厨房里的桌子,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 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 严;上述二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___中减弱。 接抽气机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越高 A .发声的音叉 溅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专题02 光学之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区别 光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在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为主,是中考的重点。但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水面“折”枝 C.水中倒影 D.手影 2.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3.如下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__________;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__;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的___________;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是光的_____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 5.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这说明_______。

(完整)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单位: 基本工具:刻度尺 基本工具:停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 运动的快慢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主单位:米/秒(m/s) 公式: t s v=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t s v= 机 械 运 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主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时间的主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 运动的描述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体在振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 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较慢、气体最慢) 声音的传播特点 (1)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播 (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5)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音色 又叫做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 声音的利用 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检查身体、回声定位等 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

2005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试题

注意事项: 1.首先填写所在地区、学校、姓名和考号。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书写。 3.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 4.答卷时间:2005年4月17日(星期日)时量:100分钟。 一、单选题(以下各题所给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小题4分,共20分) l 、某车站,坐在火车里的某乘客从窗口看到有两列火车在沿相反的方向运动,则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 A.三列火车中可能有一列是静止的 B .三列火车可能是沿同一方向运动 C .该乘客乘坐的火车可能在运动 D .三列火车中一定有两列在沿相反方向运动 2、冬天,暖气系统中往往用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利用水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来供暖,其中选用热水而不选用其他液体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比其他液体的密度大 B.水比其他液体的比热容大 C.水比其他液体的价格便宜 D.水比其他液体的流动性大 3、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A.双耳效应 B.电光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仍能看到天上一轮红日,但周围的其它景象应是( ) A.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B .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且星星闪烁 C .一片明亮,无法看见星星 D .一片天蓝色,能看见地球和星星 5、白炽灯的灯丝常制成螺旋状,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尽量减小灯丝的电阻 B .减少灯丝散热,提高灯丝的温度 C .便于灯丝散热,防止灯丝熔断 D .减少灯丝高温时的升华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6.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________ 可能是同种物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6.1质量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 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 学法点拨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测量。而质量的测量的重点。 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 千克是国际单位。国际单位还有吨、克、毫克。实际生活中还用到斤,它不是法定计量单位。注意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天平是精密测量工具。 教学教程 1、质量的概念 教师出示一块冰、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 (1)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归纳: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 ①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 ②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③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4)教师: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 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 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5)比较:一把铁锤和一只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 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只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张课桌和一把教 1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全套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目录 容答案专题训练一力学.................................2 (7) 专题训练二电学专题..............................8 (14) 专题训练三实验.................................15 (19) 专题训练四设计.................................20 (23) 专题训练五研究性试题...........................25 (30) 专题训练六资料阅读题...........................31 (34) 专题训练七开放性试题...........................35 (39) 专题训练八作图题.................................41 (45)

专题训练一力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盘中,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该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 2.自行车车轮的外表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菜刀的刀刃要做得很薄,这是为了_______.3.在百米跑训练中,测得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5 s跑完34 m,即可达到最大速度11 m/s,以后保持这一速度跑完全程,则这名运动员这次百米跑的成绩(时间)是_______s,他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4.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下,其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一定_______零.(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合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_______. 5.木块的密度是0.6 g/cm3,冰块的密度是0.9 g/cm3,若它们的体积相等,都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冰块受到的浮力,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_______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6.下列实物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1)操场上旗杆顶端的小轮属于_______ (2)码头上起重机吊钩上方的铁轮属于_______ (3)家用缝纫机的脚踏板属于_______ 7.将以下做法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知识分别填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物理知识的容) 拦河坝总是下部宽上部窄_______ 用吸管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_______ 自行车的轴承上要经常加油_______ 把斧柄的一端在水泥地面撞击几下,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汽车如果空载和满载时都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空载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满载时的动能,停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该车在山下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把一个空杯子底朝上竖直按入水中,随着杯子没入水中深度的增加,杯中空气的压强_______体积_______.10.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装密度相等的同种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 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p乙(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 11.用50 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200 N的小车沿水平道路在1 min前进60 m,则拉力做 的功为_______J,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 W. 12.某高层楼房中,五楼水龙头出水口的水的压强是2.5×105 Pa,那么比它高12 m 的九楼的出水口的水的压强是_______,比它低12 m的底楼水龙头出水口的压强是_______Pa.(g=10 N/kg)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次响声,这是因为() A.声音有反射现象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中传播的快 C.声音有折射现象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中传播的慢 14.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的电视机,受到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A.电视机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B.电视机受到的重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 C.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支持力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 15.用1 m的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下面几种情况中对管水银柱竖直高度有影响的是() A.玻璃管的粗细B.玻璃管的长短C.实验所在的高度D.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16.如图所示的三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水、硫酸,根据液面高度判断盛硫酸的是() A.甲杯B.乙杯 C.丙杯D.无法判断

2019-2020年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水开后继续用大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 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A .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 .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 .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D .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 ) 2.以下几种发电所用的能源不是来自地球之外的是 A .风力发电 B .火力发电 C.原子能发电 D.水力发电 ( ) 3.设想从某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的轮船来说,下列正确的是 A.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将不变. B.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 C.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 D.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 ( ) 4.一些金属或合金当达到某一温度时,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超导体,请你想想下列哪个事例不是利用超导体的 A.可降低输电损耗 B.研制成磁悬浮列车 C.装配成功率大,高效率的发电设备和电动机 D.制成大功率的电炉子 ( ) 5.有一只圆片型电阻,如图所示,在圆周的1/4处各引出四个电极A 、C 、D ,比较电阻R AB 和R CD 的大小,则有 A .R A B =R CD B. R AB 〉 R CD C .R AB 〈R C D D.无法确定

位置平衡,悬线系住磁铁的位置应该在 A.磁铁的重心处. B.磁铁的某一磁极上. C.磁铁重心的北侧 D.磁铁重心的南侧 ( ) 二、 填空(共20分) 1.扬场机把粮食扬出去的同时,把次粮,石子,草屑和成粮分开。如果以扬场机为准,按离扬场机的距离排序,则这四种东西由近 到远的排列顺序依次是① ② ③ ④ 。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摘要: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评价体系 提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

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水平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由于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作为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不搞一刀切,同时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

(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A. 成都中考时教室里的温度大约为 B. 成都的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 C. 成都三环路全长为350km D. 一名参加成都中考的考生坐在教室里,地球对他的吸引力约500N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15℃-30℃之间,A不符合实际; B、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1×103W,B不符合实际; C、成都三环路全长约为51公里,C不符合实际; D、一名中学生质量约50kg,地球对他的吸引力G=mg=50kg×10N/kg=500N,D符合实际。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 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C. 用温度计测温度 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答案】A 【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 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 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 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 故选A. 3.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

届中考物理专题训练七

届中考物理专题训练七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2009届中考物理专题训练七 开放性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给你一把直尺,一只弹簧测力计,一支温度计和一块秒表,你能用这些测量工具,或单独作用,或组合起来使用,直接和间接测量出哪些物理量(要求至少说出8个被测出的物理量). (1)_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5)_______;(6)_______;(7)_______;(8)_______ 2.如图所示,体积为×10-2 m3的正方体木块,其下表面距水面0.06 m,请你根据所学的力学知识,计算出与木块有关的三个物理量.(g取10 N/kg)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家用电热水器的简化电路图,当闭合闸刀开关后,发现电热水器发热管不发热,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可能,请写出其中的三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题(32分) 4.(6分)请写出测盐水密度的两种方法,每种方法写出需要的器材、实验原理或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5.(12分)一个电磁学实验箱内有如下图所示的器材,请写出利用这些器材可做的三个电磁学实验名称(或目的)及相应器材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中. 实验名称(或实验目的) 选用的器材(填字母代号) 6.(6分)实验桌上有一只盛有热水的茶杯,一张纸,利用这些器材能做哪些物理实验 ? ? 7.(8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变阻器的滑片P在a、b两点(图上未标出)之间滑动时,电压表示数范围是3 V~5 V,电流表的示数范围是~0.6 A,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请你计算出(任意)4个物理量,并把计算过程和结果填入下表. 物理量计算结果 1 2 3 4 ? 三、计算题(40分) 8.(6分)淡水湖面上漂有一块浮冰,如图所示,测得其水上部分的体积为2 m3,试计算出与这块浮冰有关的物理量( =×103 kg/m3 ).

初中物理知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明德中学陈志华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是部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声音能传播信息:老师讲课传播知识、回声定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用声波来检测身体的状况(可以检查出哪里有毛病) 2.声音能传播能量:用超声波震碎结石、用超声波来清洗紧密物件声音还有很多作用,还有著名的多普勒效应,也是声的利用 3、声音可以辩析熟悉的来人现象:和您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哪位在说话。原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绝不会相同。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相同,由于非常熟悉,我们通过辩别音色就能分辩出是哪位在说话。 4、利用声音听长短现象: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听声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满了。原理: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时的发声频率不同,空气柱越长,发出的音调就越低;暖水瓶中水越多,空气柱就越短;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特别是水刚好倒满瞬间,音调会陡然升高。这样,通过听声音的高低,我们就能判断出水已经倒满了。 5、利用声音挑选商品现象:去商店买碗、瓷器时,我们用手或其它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坏。原理:有裂缝的碗、盆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远比正常的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的碗、盆挑选出来。当然,实际还可用辩别音调、观察形态等方法,但主要还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让我们举一些例子。 1、塑料瓶盖上有一些竖纹,增大摩擦。 2、机械手表戴久了要给它上油,减小摩擦。 3、车子陷在泥里,掂上草,使车子出来,增大摩擦。 4、在皮带传动中,拉紧皮带并在皮带上涂“皮带蜡”增大摩擦。 5、在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并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6、车轮上的花纹,增大摩擦。 7、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 8、给二胡的弓上涂松香,增大摩擦。 9、车轮作成圆的,减小摩擦。 10、用滑轮溜冰鞋走路,减小摩擦。 当你在路面行走时,由于鞋底与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静摩擦力),你的脚才不会在地上打滑。相反,当你在雪地、冰面或极光滑的地砖上行走时,由于鞋底与“地面”之间摩擦力太小,一不小心,就会滑到。这一正一反的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我们走路来说,摩擦力是必不可少的。 不仅是在两个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存在摩擦力,而且,在两个互相接触但未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你之所以能够站在斜坡上而不滑下来,是由于你的鞋底与坡有足够大的摩擦力。你之所以能够用钉子把两块木板钉在一起,是由于钉子与木板有足够大的摩擦力。实际上,只要两个物体互相接触,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措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课堂开始活泼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了,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容易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本质, 以下是我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的几点浅薄认识:一、课堂上一味追求“热闹”,有时会造成“低效”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需要的,但如果缺少了课堂教学所应达到的效果,那么不管怎样丰富多彩的形式都与事无补。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教师学生及其情感的人文因素,又有教学目标、过程、教法等科学因素,我们只有抓住关键因素,重视平等的课堂环境的创设,重视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重视教学内容的恰当取舍,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评价,才能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行为的高效,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二、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方面做的还有所欠缺 现如今的课堂教学,老师往往是以启发式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到教师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迅速指向标准答案,这与其说是引

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缺乏思维活动,缺乏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智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的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维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享受,只有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师生、生生课堂“互动”效果不很理想。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 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教学倡导课堂学习应当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焦虑。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用教师热情的、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参与,让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互动教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教学中师生、生生是真的动起来了,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差。 1、互动教学成了形式主义。《标准》要求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有的教师为满足《标准》的要求而设计了师生互动活动,效果却很少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