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操作系统的构件和结构
《操作系统结构》课件
操作系统结构
欢迎来到我们的操作系统结构课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软 件之一。
什么是操作系统?
1 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媒介,是一组控制程序。
2 功能
操作系统为用户和其他软件提供了接口,是进行其它任务的基础。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是指系统中各种软件和硬件所 组成的层次结构。
操作系统的安全与保护通常通过访问控制列表、统的重要性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 重要的软件之一,为用户和其 他软件提供了接口。
操系统结构的演变
操作系统的演变从最初的单体 式到现在的微内核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
操作系统广泛用于个人电脑、 服务器、嵌入式系统、移动设 备等各种应用领域。
文件系统管理
文件系统管理器是一种Windows 应用程序,它负责管理计算机上 的文件和文件夹。
操作系统的输入输出系统
1
I/O系统的组成
I/O系统是由控制器、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逻辑处理程序等组成的。
2
I/O系统的工作原理
I/O系统工作分为polling、中断驱动和DMA等方式。
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
进程状态
进程可以分为就绪状态,运 行状态和阻塞状态。
进程管理函数
进程管理函数定义了所有与 进程有关的操作,如创建、 撤销进程;挂起、恢复进程 等。
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组成
文件目录是文件系统中的基本组 织单元,包括目录和文件两种类 型。
文件系统结构
文件系统结构可以分为单层目录 结构、多层目录结构和文件树结 构。
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
1
物理内存管理
ch1-1.4操作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设计概述
③分层式:按模块间的调用顺序,对模块进行 分层,在各层之间只存在单向的依赖关系; ④微内核:人们集模块化结构、层次式结构、 客户/服务器模式和面向对象技术之长,推出的一种 崭新的OS结构。该OS结构已成为现代OS的主要结构。
操作系统设计概述
⑶结构设计的作用 为了实现OS的正确性、可维护性、可适应性、可 移植性等设计目标,必须经过功能设计、算法设计和 结构设计三个阶段。 ★结构设计具有独特的不可被替代的作用; ★模块化结构能较好地保证正确性; ★具有模块化结构的OS,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 适应性”和“可移植性”; ★分层式结构比模块化结构能更好的保证操作系 统设计目标的实现; ★微内核OS结构,又比分层式结构能更好,也更 容易地保证操作系统设计目标的实现;
1.4.1 操作系统的构件和结构
★易扩充和易维护性。在系统中增加、修改或替换 一个层次中的模块或整个层次,只要不改变相应层次 间的接口,就不会影响其他层次,这必将使系统维护 和扩充变得更加容易。 ★系统效率降低。分层结构也存在某些问题,由于 层次结构是分层单向依赖的,必须在每层之间都要建 立层次间的通信机制,特别是当系统较大、所设层次 较多时,OS每执行一个功能,通常要自上而下地穿 越多个层次,这无疑会增加系统的通信开销,从而导 致系统效率的降低。
1.4.1 操作系统的构件和结构
三、分层式OS结构 为了将模块-接口法中“决定顺序”的无 序性变为有序性,引入了有序分层法。 分层法的设计任务是,在裸机系统(又称宿 主系统)A0和目标系统An和之间,铺设若干 个层次A1,A2,A3,…,An-1,使An通过 A1,A2,A3,...层,最终能在A0上运行。
1.4.1 操作系统的构件和结构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操作系统按照层次结 构的原则,从底向上可以被安排为: 用户 作业管理和命令管理 文件管理 设备管理 内存管理 进程和线程的管理 与硬件紧密相关的功能 裸机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PPT教学课件
微内核结构的缺点:
➢ 运行效率低,因为进程之间必须通过内核的通信 机制才能进行通信。
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内核的功能和结构设 计,总体的趋势是:内核应当运行在具有特权的 核心态,常驻内存,尽可能地小,仅确保操作系 统正确、有效运转所必备的功能。
➢ 内核很小,可以被精心分析和设计成准确按意 图执行的软件,称为可信软件。
③ 单内核操作系统有两种基本结构:整体式结构和层次式结 构。
二、整体式结构的操作系统 (1)
(a)整体式结构
操作系统的整体式结构又叫模块组合法,是基于结构化程序设 计的一种软件结构设计方法。早期操作系统(如IBM操作系统) 采用这种结构设计方法。
1.主要设计思想和步骤
把模块作为操作系统的基本单位,按照功能需要而不是根据程 序和数据的特性把整个系统分解为若干模块(还可再分成子模 块),每个模块具有一定独立功能,若干个关联模块协作完成 某个功能。明确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关系,各个模块间可以不 加控制,自由调用;然后,分别设计、编码、调试各个模块。 最后,把所有模块连结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概述(2)
2.操作系统结构设计有三层含义 一是研究操作系统的整体结构,由程序的构成成分组成
操作系统程序的构造过程和方法; 二是研究操作系统程序的局部结构,包括数据结构和控
制结构。 三是操作系统运行时的组织,如系统是组织成进程还是
线程,在系统空间还是用户空间运行等。
•采用不同的构件和构造方法可组成不同结构的操作系统。
Linux仍然使用整体式结构。
(b)层次式结构
•层次式结构是把操作系统划分为内核和若干模块(或进程), 这些模块(或进程)按功能的调用次序排列成若干层次,各层 之间只能是单向依赖或单向调用关系,即低层为高层服务,高 层可以调用低层的功能,反之则不能。这样不但系统结构清晰, 而且不构成循环调用。
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课件
03 内存管理
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内存的分配
操作系统负责将内存空间分配给各个程序,以便它们能够存储数据和代码。分配方式包括静态分配和 动态分配。
内存的回收
当程序完成其任务或不再需要内存时,操作系统负责回收这些内存,以便重新分配给其他程序使用。
内存的交换与覆盖
内存交换
文件锁定
对于共享文件,文件系统提供锁定机制以防止多个用户同时修改造成数据冲突。
文件的备份与恢复
数据备份
01
定期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恢复
02
当数据出现问题时,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保证数据的可用
性。
增量备份与差异备份
03
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备份策略,以减少备份时间和空间占用。
CLI 的优点是高效、灵活,适合于编程和系统管理。缺点是不适合初学者 ,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
图形用户界面
1
图形用户界面(GUI)是一种基于图形的用户界 面,用户通过点击图形元素来与操作系统交互。
2
GUI 使用窗口、图标、菜单和对话框等图形元素 来展示信息和提供操作选项。
3
GUI 的优点是直观、易于使用,适合于普通用户 。缺点是相对于 CLI 来说不够高效。
05 设备管理
设备的分类与识别
设备分类
根据设备类型、功能和用途,将设备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等。
设备识别
通过设备标识符(如设备名称、型号、序列号等)来识别和管理设备。
设备的分配与使用
设备分配
根据系统需求和资源限制,将设备分配 给用户或应用程序使用。
VS
设备使用
提供用户接口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 ),使用户和应用程序能够与设备进行交 互。
操作系统结构
层次结构
所谓的层次结构,就是把操作系统所有的功能模块按照功能调用次序分别排成若干层,各层之间的模块只有 单向调用关系(例如,只允许上层或外层模块调用下层或内层模块)。分层的优点是:
(1)把功能实现的无序性改成有序性,可显著提高设计的准确性。 (2)把模块间的复杂依赖关系改为单向依赖关系,即高层软件依赖于低层软件。 tra于1968年发表的THE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第一次提出了操作系统的分层结构方法。整个THE系统分为6层。
整体式结构
整体式结构也叫简单结构或无结构,在早期设计开发操作系统时,设计者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功能的实现和获 得高的效率上。整个操作系统的功能由一个一个的过程来实现,这些过程之间又可以相互调用,导致操作系统变 为一堆过程的集合,其内部结构复杂又混乱。因此这种操作系统没有结构可言。
这种早期的整体式结构的最大优点就是接口简单直接,系统效率高但是却有很多的缺点:没有可读性,也不 具备可维护性,一旦某一个过程出了问题,凡是与之存在调用关系的过程都要修改,所以给调试和维护人员带来 许多麻烦,有时为了修改系统中的错误还不如重新设计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因此,这种早期的整体式结构已经淘 汰不用了。
操作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的构成结构
目录
01 整体式结构
03 层次结构
02 模块化结构 04 微内核结构
操作系统结构是指操作系统的构成结构。在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系统结构,几乎每一 个操作系统在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根据出现的时间,操作系统结构依次可以分为整体式结构、 模块化结构、层次式结构和微内核结构。
感谢观看
模块化结构
模块化结构是指将整个操作系统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模块之间的通信 只能通过预先定义的接口进行。或者说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仅限于接口参数的传递。
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架构解析
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架构解析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之一,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给用户和应用程序一个友好、高效的运行环境。
它由多个模块和组件组成,构建了一个复杂而高效的软件体系结构。
本文将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架构进行解析,以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一、引言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操作系统是一种中间软件,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管理和控制。
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输入输出设备管理等。
通过这些管理和控制,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高效、安全以及友好的计算机使用环境。
二、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1. 内核(Kernel)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管理和分配计算机的各种资源。
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使得其他软件和硬件能够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内核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核心内核(Core Kernel)和外围内核(Periphery Kernel)。
核心内核管理计算机的主要资源,如CPU、内存和硬盘;外围内核则管理与计算机外部设备(如打印机、鼠标等)的交互。
2. 进程管理进程是指计算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
进程管理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它负责在计算机的CPU上分配不同的进程,以确保每个进程都能得到充分的运行时间。
进程管理包括进程调度、进程同步和进程通信等。
3.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对计算机的内存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
内存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内存分配、内存回收和虚拟内存管理等。
通过有效地管理内存,操作系统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 文件系统管理文件系统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负责对计算机中的文件进行组织和管理。
文件系统管理包括文件存储和检索、文件保护和权限控制、文件共享和备份等。
通过文件系统管理,操作系统可以提供一种统一的文件访问方式,使得用户和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地对文件进行操作。
5. 输入输出设备管理输入输出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
课件:操作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的运行模型(1)
1)非进程内核模型
应用 应用
进程 进程
…
应用 进程 用户态
内核
核心态
操作系统运行模型(2)
2)OS功能在用户进程内执行的模型
应用 进程
内核 函数
应用 进程
内核 函数
…
进程切换 函数
应用 进程
内核 函数
用户态 核心态
操作系统的运行模型(3)
3)OS功能作为独立进程执行的模型
内核和裸机组成的虚拟机具有以下 特性:
1)虚拟机没有中断,
2)虚拟机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 台虚拟处理器,
3)虚拟机为进程或模块提供了 功能较强的指令系统。
机制与策略分离
在策略与机制分离的操作系统 中,解决应用问题均可分成两 部分:“提供及实现确定的功 能(机制),常常将机制作为系 统的可信软件来实现”和“如 何使用这些功能(策略),可在 不可信的环境中定义策略”。
操作系统的构件
• 内核 • 进程 • 线程 • 类程 • 管程
操作系统的内核(1)
1) 什么是内核?
2)内核分类:微内核和单内核。
3)Linux 是 单 内 核 操 作 系 统 , Mach 是 微 内 核 操 作 系 统 , Windows2003是C/S结构操作系 统。
操作系统的内核(2)
Linux单内核结构
应用程序 系统库(函数库)
用户 态
单内 核
系统调用接口
模块
设备 驱动
内核(进程管理、 存储管理、文件 管理、设备管理、 网络管理)
计算机硬件
核心 态
操作系统的内核(3)
微内核结构
用户 进程
操作系统 服务进程
操作系统整体结构【精选】
被调度的进程执行
接收到中断
否
信号吗?
是
转中断处理
通道控制方式的描述过程
从CPU执行的角度来描述通道控制方式 : Channel control procedure:
repeat IR←M[pc] pc←pc+1 execute(IR) if require accessing with I/O Device then Command (I/O operation,Address of I/O device, channel) fi if I/O Done Interupt then Call Interrupt processing control fi until machine halt Interrupt processing control procedure
中断处理过程
关中断 保存被中断现场 分析中断原因 转中断处理子程序 执行中断处理子程序
恢复现场 开中断
返回中断点
用户进程请求设备服务的流程 驱动程序所处地位
用户进程
文件系统
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控制器
设备本身
设备无关软件的功能 (设备文件管理)
对设备程序的统一接口 设备命名 设备保护 提供一个独立于设备的逻辑块(数据块大小) 缓冲 块设备的存储分配 分配和释放独占设备 错误报告
CPU
I/O设备n 启动位
start
I/O控制器n
中断位 控制状态寄存器
数据缓冲寄存器
内存 信号线
中断控制方式的处理过程
设备
接 收 到 CPU 发 来 的 start指令
准备数据并将其置 入缓冲寄存器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结构
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它提供了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操作系统的结构是指操作系统的组织形式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操作系统的结构,包括操作系统的三层结构、微内核结构、分层结构、宏内核结构和虚拟机结构。
概述:操作系统的结构是为了将软件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效地组织起来,以实现对硬件资源的管理和控制。
不同的操作系统结构有不同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种常见的操作系统结构。
正文:1.操作系统的三层结构1.1内核层1.1.1内核层的功能1.1.2内核的类型1.2基本服务层1.2.1基本服务层的功能1.2.2基本服务的实现方式1.3用户界面层1.3.1用户界面层的功能1.3.2用户界面的类型2.微内核结构2.1微内核的核心思想2.2微内核的功能2.3微内核的优缺点2.4微内核的实现方式3.分层结构3.1分层结构的原理3.2分层结构的功能3.3分层结构的优缺点3.4分层结构的实现方式4.宏内核结构4.1宏内核的核心思想4.2宏内核的功能4.3宏内核的优缺点4.4宏内核的实现方式5.虚拟机结构5.1虚拟机的原理5.2虚拟机的功能5.3虚拟机的优缺点5.4虚拟机的实现方式总结:操作系统的结构是为了将软件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效地组织起来,以实现对硬件资源的管理和控制。
不同的操作系统结构有不同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本文详细介绍了操作系统的三层结构、微内核结构、分层结构、宏内核结构和虚拟机结构。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对于未来的操作系统发展,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改进操作系统的结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王爱英版第五讲
分析指令又W叫in解do释ws操指作令系、统 指令译码等。是对当前取得的指令进行分析,指出它要求做什么操作,并 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指令,如果参与操作的数据在存的“操作命令”和“操作数地址”形成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序列,通过CPU、 存储器及输入输出设备的执行,实现每条指令的功能,其中还包括对运算结果的处理以及下一条指令地 址的形成。
1.2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通常把控制器和运算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工业生产中总是采用先进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来制造 处理器,即CPU芯片,又称为微处理器芯片,它是计算机的核心设备。它的性能(主要是工作速度和计算 精度)对计算机的整体性能有全面的影响。
控制器概述
控制器是整W个ind计ow算s操机作系系统统的控制中心,它指挥计算机各部分协调的工作,保证计算机按照预先规定的目标和步骤 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和处理。控制器从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分析每条指令规定的是什么操作以及所需数据的存储 位置等,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向其他部件发出控制信号,统一指挥整个计算机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计算机自动工 作的过程,实际上是自动执行程序的过程,而程序中的每条指令都是由控制器来分析执行的,它计算机实现“程序控 制”的主要设备。
02
控制器的组成
2.1 控制器的功能
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或计算)是通过程序的执行而实现的,程序要预先存放在存储器中,控制 器的作用是控制程序的执行,它必须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取指令
当程序已在存储器中时,首先根据程序入口取出第一条指令,为此要发出指令地址及控制信号,然 后不断取出第2、3、···条指令。
2.1 控制器的功能
计算机不断重复地顺序执行上述3种基本,取指、分析、执行,再取指、再分析、再执 行,·····,如此循环,知道遇到停机指令或外来的干预为止。
操作系统的结构内核外壳和驱动程序
操作系统的结构内核外壳和驱动程序操作系统的结构:内核、外壳和驱动程序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础和核心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给用户和其他应用程序一个可靠和友好的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的结构由内核、外壳和驱动程序组成,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任务。
一、内核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必要的系统调用接口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
内核的主要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以及设备驱动程序管理等。
1. 进程管理:内核负责创建、调度和终止进程,为不同的进程分配资源,确保它们能够有序地运行。
内核中的进程调度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策略来选择下一个要执行的进程,例如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等。
2. 内存管理:内核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的分配和释放,内存的保护和共享,以及虚拟内存的管理等。
内核通过使用页表等机制将虚拟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独立且可扩展的内存地址空间。
3. 文件系统管理:内核负责管理计算机上的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等操作。
内核通过文件系统驱动程序将文件存储在磁盘上,并提供文件系统的接口供用户和应用程序使用。
4. 设备驱动程序管理:内核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设备驱动程序。
它通过设备驱动程序与各种硬件设备进行通信,并提供设备的接口和控制功能。
内核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可以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完成输入输出等操作。
二、外壳外壳是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它提供了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手段。
外壳可以分为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界面两种形式。
1. 命令行界面:命令行界面允许用户通过输入命令来操作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命令来执行各种文件操作、系统设置、进程管理等任务。
命令行界面可以提供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命令行操作知识。
2. 图形界面:图形界面通过图形化的窗口、菜单和按钮等元素来提供用户与操作系统的互动。
操作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管理计算资源、提供用户接口以及协调和控制系统中各个程序的运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操作系统,了解其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结构,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一、单体结构单体结构是最早出现的操作系统结构之一。
它将所有的操作系统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大的程序中,这个程序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系统功能,如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进程调度等。
单体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简单直观,易于开发和理解。
然而,由于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程序中,当系统变得复杂时,单体结构容易导致代码紊乱、难以维护和扩展。
二、层次结构为了解决单体结构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层次结构的操作系统设计思想。
层次结构将操作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提供不同的功能接口,并且每个层次只依赖于更低层次的功能接口。
这样一来,系统变得更加模块化,每个层次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
常见的操作系统层次结构包括内核层、文件系统层、设备驱动层等。
层次结构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性能开销。
三、微内核结构微内核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层次结构,它将操作系统划分为最小的核心和若干个可选的服务进程。
微内核只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如进程管理和内存管理,而其他功能则由服务进程来实现。
这种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内核的规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微内核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加载和卸载服务进程,从而实现系统功能的动态扩展。
四、虚拟机结构虚拟机结构是一种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操作系统结构。
它通过在物理机器上创建多个虚拟机来模拟多个独立的计算环境,每个虚拟机可以运行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
虚拟机结构的优势在于提供了更好的资源隔离和资源管理能力,可以更灵活地配置和管理计算资源。
虚拟机结构广泛用于云计算和服务器虚拟化领域。
五、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结构。
它将操作系统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客户端和服务器。
操作系统整体结构
┇
COCT
┇
CHCT
驱动程序地址
DCT
由进程P来的I/O请求 搜索SDT找到DCT指针 是 查DCT 该设备忙?
A 搜索DCT指针, 找到COCT指针 是 进程P等待控制器
控制器忙吗? 进程P按分配策略 入I/O等待队列 否 否 分配控制器给进程P 搜索COCT找到CHCT指针 是 通道忙? 否 否
磁带尾部 反光片
磁带格式
IRG
记录1
记录2
记录3 800字节
记录4
IRG
块记录格式
磁盘
扇区 磁道
单磁盘片表面的划分
旋转方向 读/写磁头
臂移动方向
移动头磁盘示意图
磁盘设备结构
通道方式的数据传送结构
CPU 内存
总线
字节多路 通道 终端 终端 I/O控制器
选择通道
成组多路 通道 磁带 I/O控制器 磁盘
用户层输入/输出软件
用户层I/O软件包含用于I/O操作的库例程
例如:read(fd,buf,nbytes)是读文件的系统调用,由它调用的库函数read将和用 户程序连接在一起,放在可执行程序中。
Spooling系统
“Simul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on On-Line” Spooling是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处理独占设备的一种方法。
LINUX输入/输出系统概述
Linux输入/输出的过程概述 设备驱动程序基础 Linux的中断处理 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块设备驱动程序
概述
输入/输出请求 出错返回
设备无关软件 标准设备接口(read,write,open,close,…) 设备文件 (在/dev目录下) 设备驱动程序
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课件
用户程序执行时机器所处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禁止使 用特权指令,不能直接取用资源与改机器状态,并且只允 许用户程序访问自己的存储区域。
管态
用户态
操作系统的程序执行
使用全部指令
(包括一组特权指令)
使用全部系统资源
(包括整个存储区域)
用户程序执行 禁止使用特权指令
只允许用户程序访问 自己的存储区域
处理机的状态不断变化, 它有时会处于用户态, 有时会处于管态。
是指在中断的那一时刻能确保程序继续运行的 有关信息。
主要包括——
后继指令所在主存的单元号 程序运行所处的状态 指令执行情况 以及程序执行的中间结果等
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2)保护现场
当中断发生时,必须立即把现场信息保存在主 存中,这一工作称之为保护现场。
(3)恢复现场
程序重新运行之前,把保留的该程序现场信息 从主存中送至相应的指令计数器、通用寄存器 或一些特殊的寄存器中。完成这些工作称为恢 复现场。
UNIX核心
裸机
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UNIX系统核心结构
1. 进程控制子系统
进程同步、进程间 通信、进程调度和 存储管理
2.文件子系统
文件存储空间管理、 文件操作及存取控 制、高速缓冲机制
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Windows操作系统的结构
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三) 处理机的状态
1. 设置处理机状态的目的
辅存储器(辅存、外存):
处理机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如磁盘、磁带、光盘等,用 来存放大量的数据信息。
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时钟
时钟是操作系统运行时必不可少的硬设施,它以固 定的时间间隔产生中断信号,这对于实施进程调度、 计算系统资源的消耗、实时控制等功能是必不可少 的。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架构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架构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成为了计算机的核心外壳,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操作系统通过提供资源管理、任务调度和用户界面等功能,实现了计算机的高效运行。
本文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架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重要的软件系统。
一、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内核(Kernel)、文件系统(File System)、设备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等。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网络等。
内核控制着这些资源的分配和调度,使得多个任务可以同时运行,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和效率。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文件和目录。
文件系统提供了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等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存储和获取数据。
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NTFS、EXT4等。
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硬件设备的软件模块。
不同的硬件设备需要不同的驱动程序来完成与操作系统的交互,使得计算机可以正确地识别、访问和控制这些设备。
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的桥梁,确保了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操作系统的架构操作系统的架构主要有单体内核(Monolithic Kernel)、微内核(Microkernel)和外壳式内核(Exokernel)等。
单体内核是最常见的操作系统架构,它将操作系统的各个组件集成在一个大内核中。
单体内核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运行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内核崩溃,整个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
常见的单体内核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等。
微内核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放在一个最小的内核中,而将其他功能以服务的形式运行在内核外。
微内核的优点是系统稳定性较高,模块之间的隔离性好,但由于涉及到了进程间通信等复杂机制,性能相对较低。
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课件
垃圾回收是一种自动管理内存的技术,通过检测和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来提高 内存使用效率。垃圾回收技术包括标记-清除算法、复制算法和标记-整理算法 等。
04 文件系统
CHAPTER
文件的概念与结构
文件
由操作系统管理的数据集合,以 字节序列的形式存储在存储设备
上。
文件结构
文件的组织形式,常见的文件结构 有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链接文件 。
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中用于控制和管理 硬件设备的软件程序。它们为应用程序提供 了一种抽象的设备接口,以实现与硬件设备 的交互。
设备驱动程序的作用
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作用包括:将硬件设备 的操作转换为操作系统可识别的指令;管理 设备的配置和设置;提供设备的性能和状态 信息;处理设备的请求和中断。
设备的分类与标识
用户程序通过系统调用接口发出请求,操作系统根据 请求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系统调 用接口返回给用户程序。
系统调用的实现方式
系统调用可以通过中断、异常、信号等机制实现。
用户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01
用户接口的类型
用户接口包括命令行接口、图形用户界面等。
02 03
命令行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命令行接口包括一系列的命令和选项,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命令和选项来 请求操作系统提供服务。命令行接口的设计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 命令的易用性。
符。
设备请求与中断处理
要点一
设备请求
当应用程序需要使用硬件设备时,它会向操作系统发送设 备请求。这些请求通常包括对设备的读、写、控制等操作 。
要点二
中断处理
当硬件设备完成一项任务或发生错误时,它会向操作系统 发送中断信号。操作系统接收到中断信号后,会调用相应 的中断处理程序来处理该中断。中断处理程序会根据中断 的类型和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保存现场、通知应 用程序、恢复现场等。
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
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一、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接口和良好的体验。
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是操作系统设计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概述1. 操作系统的任务操作系统主要任务包括: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接口、控制程序执行、保护计算机资源等。
2. 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操作系统由内核和外壳两部分组成。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它直接控制硬件资源;外壳则是用户与内核交互的界面。
3.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操作系统可以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
常见的层次结构包括:硬件层、设备驱动程序层、内核层、服务程序层和应用程序层等。
三、具体内容详解1. 硬件层硬件层是计算机物理设备,包括CPU、内存、IO设备等。
在这一层中,操作系统需要完成对硬件资源进行初始化和管理。
例如:建立中断向量表,初始化存储器等。
2. 设备驱动程序层设备驱动程序层是连接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层次,它负责将硬件设备转换成操作系统可以理解的形式。
在这一层中,操作系统需要完成对设备驱动程序的管理和调度。
3. 内核层内核层是操作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它直接控制硬件资源。
在这一层中,操作系统需要完成对进程、线程、内存、文件等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同时还需要完成对外壳、服务程序等其他组成部分的调用。
4. 服务程序层服务程序层是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部分,例如:文件管理、网络连接等。
在这一层中,操作系统需要完成对服务程序的管理和调度。
5. 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层是用户直接使用的部分,例如:文本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
在这一层中,操作系统需要完成对应用程序的管理和调度。
四、结论通过以上详细介绍可以看出,操作系统基本结构是由多个不同职责和功能的组成部分构成。
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任务,在整个操作系统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了解操作系统基本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并能更好地使用计算机资源。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 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结构设计的含义 ◦ 让学生深刻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构件的概念和含义 ◦ 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内核的结构模型及其优缺点
教学重点
◦ ◦ ◦ ◦ 内核的概念、作用、分类 各种内核的实现方式及优缺点 进程的概念 线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 进程和线程的概念 ◦ 机制与策略分离的含义
类程用于管理私有资源,对类程的调用表示对私有 资源的操作。它仅能被进程及起源于同一进程的其 它类程或管程嵌套调用链所调用。其本身也可以调 用其它类程或管程。类程可以看作子程序概念的扩 充。 采用进程、管程、类程实现的操作系统中,进程执 行过程中若请求使用共享资源,可以调用管程;若 要控制私有资源操作,可以调用类程,这样便于使 用高级语言来书写操作系统。
指令和系统调用组成的新的指令系统。
在策略与机制分离的操作系统 中,解决应用问题均可分成两 部分:“提供及实现确定的功 能(机制),将机制作为系统的 可信软件来实现”和“如何使 用这些功能(策略),可在不可 信的环境中定义策略”。
例子1:调度机制与调度策略的分离 例子2:buffer cache实现机制与buffer cache 替换策略 机制与策略分离的原则: (1)机制由OS实现,策略留给用户完成; (2)机制放在底层,策略放在高层; (3)机制集中在少数模块,策略拟散布在多处。
整体式结构 (1)设计思想和步骤 (2)缺点 和优点 (3)早期(IBM)操作系统使用 层次式结构 (1)设计思路 (2)缺点 和优点 (3)THE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第一次提出操作系 统层次结构设计方法
操作系统的整体式结构又叫模块组合法,是基于结构化程 序设计的一种软件结构设计方法。早期操作系统(如IBM 操作系统)采用这种结构设计方法。 1.主要设计思想和步骤 把模块作为操作系统的基本单位,按照功能需要而不是根 据程序和数据的特性把整个系统分解为若干模块(还可再 分成子模块),每个模块具有一定独立功能,若干个关联 模块协作完成某个功能。明确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关系, 各个模块间可以不加控制,自由调用;然后,分别设计、 编码、调试各个模块。最后,把所有模块连结成一个完整 的系统。
进程是并发程序设计的一个工具,并发程序设计支 撑了多道程序设计。 进程概念使OS结构变得清晰,主要表现在: 1)一个进程到另一个进程的控制转移由进程调度机 构统一管理,不能杂乱无章,随意进行。 2)进程间的信号发送、消息传递和同步互斥由通 信及同步机制完成,进程无法有意或无意破坏其它 进程的数据。每个进程相对独立,相互隔离,提高 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进程结构较好刻画了系统的并发性,动态地描 述出系统的执行过程,具有进程结构的操作系统, 结构清晰、整齐划一,可维护性好。
内核 进程 线程 类程 管程
1)什么是内核? 2)内核分类:微内核和单内核。 3)Linux 是 单 内 核 操 作 系 统 , Mach 是 微 内 核 操 作 系 统 , Windows2003是C/S结构操作系 统。
内核(kernel)是作为可信软件来提供支持进程并 发执行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的一组程序模块. 内核通常驻留在内核空间,运行于核心态,具有 访问硬设备和所有主存空间的权限,是仅有的能 执行特权指令的那部分程序。 在内核的支撑下,机器功能得到扩展、进程运行 环境得到改善,安全性得到保证,系统效率得到 提高。
基本功能: 资源抽象-- 资源分配-- 资源共享---
基本属性: 内核是由中断驱动的。只有当发生中断事件后由硬 件交换程序状态字才引出操作系统的内核进行中断 处理,且在处理完中断事件后内核自行退出。 内核是不可抢占的。在内核执行期间不能插入内核 以外的程序执行。 内核部分程序在屏蔽中断状态下执行。在处理某个 中断时,为避免中断的嵌套可能引起的错误,必须 屏蔽该级中断。在处理某个中断时,为避免中断的 嵌套可能引起的错误,必须屏蔽该级中断。 内核可以使用特权指令
1.4.1 操作系统的构件和结构 1.4.2 操作系统的运行模型 1.4.3 Windows 2003客户/服务器 结构
操作系统设计呈现出以下特征:
◦ 复杂程度高, ◦ 生成周期长, ◦ 正确性难保证 。
操作系统结构设计有三层含义: 一、是研究操作系统整体结构,如功能如何 分块,相互如何交互,及考虑构造它的过程 和方法; 二、是研究操作系统程序局部结构,包括数 据结构和控制结构; 三、是操作系统运行时的组织,如系统是否 组织成进程或线程 ? 在系统空间还是在用户 空间运行?
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内核的功能和结构设计, 总体的趋势是:内核应当运行在具有特权的核心态, 常驻内存,尽可能地小,仅确保操作系统正确、有 效运转所必备的功能。
◦ 内核很小,可以被精心分析和设计成准确按意图执行的软 件,称为可信软件。 ◦ 可信软件是最小化的操作系统功能集,提供支撑平台,操 作系统的其他服务可以由平台上运行的其他服务器进程实 现。 ◦ 这种方法把内核跟其外部的服务程序的开发分离,具有较 好的可伸缩性和灵活性,适合构造分布式系统。 Nhomakorabea
早期,进程是操作系统中资源分配以及系统调度的 基本单位。由于每个进程拥有自己独立的存储空间 和运行环境,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切换开销相 当大,限制了系统中并发执行的进程数目。于是, 多线程(结构)进程(也叫多线程)开始流行。 在一个多线程环境中,进程是系统进行保护和资源 分配的单位,而线程则是进程中一条执行路径,每 个进程中允许有多个线程,线程才是系统进行调度 的独立单位。 在一个进程中包含有多个可并发执行的控制流,而 不是把多个控制流一一分散在多个进程中,这是并 发多线程程序设计与并发多进程程序设计的主要不 同之处。
用户 进程 客户 进程1 客户 进程2
操作系统 服务进程 文件服 进程服 主存服 …… 务器 务器 务器 微内核(消息传递)
用 户 态
计算机硬件
客户通过微内 核发送消息给 文件服务器
核 心 态
一对进程的请求提供一致性接口,不必区别内 核级服务或用户级服务,所有服务均借助消息 传递机制提供; 二可扩充性和易修改性好,增加新服务和替换 老功能,只需增加或替换服务器; 三可移植性好,与特定CPU有关代码均在微内 核中,把系统移植到新平台上所作修改较小; 四提供对分布式系统的有力支撑,当消息从客 户机发送给服务器进程时,不必知道它驻留在 哪台机器上,处理都是发送请求和接收回答。 缺点是运行效率低,因为进程间必须通过内核 的通信机制才能进行通信。
理解进程概念的关键:
◦ 进程是对于进入主存的当前运行程序在处理器上操作的状 态集的一个抽象。 ◦ 进程是有权获得资源分配的独立单元。 ◦ 一个程序,一旦开始运行就成为一个进程。 ◦ 每一个程序从运行到结束,对应一个进程。可中间有可能 对应多个进程。 ◦ 同一个进程在不同阶段,可能对应的不同的程序代码段的 执行。 ◦ 进程和程序是两个概念,本质上不同,而且也没有一一对 应的关系。
可分为微内核和单内核两种类型。 微内核:内核很小,仅具有极少的必须功能,其它 功能都在核外实现。通过微内核提供的消息传递机 制完成其余功能模块间的联系。内核和核外服务程序的
开发是分离的。
单内核:内核具有较多的功能,运行时是一个大的 二进制映像,模块间的联系通过函数或过程调用实 现。
Linux是单内核操作系统,Mach是微内核操作系统。 单内核操作系统有两种基本结构:整体式结构和层次式结构
虚拟机具有的特性
内核和裸机组成的虚拟机具有以下特性:
1) 虚拟机没有中断。进程设计者不再需要
有硬件中断的概念,用户进程执行中无需处理中 断。
2)虚拟机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台虚拟 处理器。 每个进程就好象在各自的私有处理器
上顺序的推进,实现了多个进程的并发执行。
3)虚拟机为进程或模块提供了功能较 强的指令系统。 它们能够使用机器的非特权
操作系统仅将所有应用必需的核心功能放入内核,其他功能 都在内核之外,由处在用户态运行的服务进程实现,通过微 内核提供的消息处理机制完成进程之间的通信。 微内核的实现思想: ◦ 操作系统分为两部分,一是运行在核心态的内核,它提供 系统的基本功能;二是运行在用户态并以客户-服务器方 式运行的进程层。 ◦ 操作系统内核之外的其他部分由相对独立的若干进程来实 现,每一个进程完成一组服务,故称服务器进程。 ◦ 服务器进程和用户进程都运行在用户层 ◦ 用户进程和服务器进程之间采用消息传递机制进行通信, 形成客户——服务器关系。
管程是管理共享资源的程序(一种同步机制),对管 程的调用表示对共享资源的请求与释放。 管程可以被多个进程或管程嵌套调用,但它们只能互 斥地访问管程。管程应包含条件变量,当条件不满足 时,可以通过对条件变量做延迟操作使调用进程等待, 直到另一个进程调用管程过程并执行一个释放操作为 止。 由于管程的引入,使得原来分散在进程中的临界区集 中了起来统一控制和管理。
2.主要优点和缺点 主要优点:结构紧密、组合方便,对不同环境和用户的不 同需求,可以组合不同模块来满足,灵活性大;针对某个 功能可用最有效的算法和任意调用其他模块中的过程来实 现,系统效率较高;设计及编码可齐头并进,加快操作系 统研制过程。 主要缺点:模块独立性差,模块之间牵连甚多,形成复杂 的调用关系,甚至循环调用,造成系统结构不清晰,正确 性难保证,系统功能的增、删、改十分困难。 Linux仍然使用整体式结构。
应用程序 系统库(函数库) 系统调用接口 单 内 核 模块 设备 驱动 内核(进程管理、 存储管理、文件 管理、设备管理、 网络管理)
用户 态
核 心 态
计算机硬件
层次式结构是把操作系统划分为内核和若干模块(或进 程),这些模块(或进程)按功能的调用次序排列成若干 层次,各层之间只能是单向依赖或单向调用关系,即低层 为高层服务,高层可以调用低层的功能,反之则不能。这 样不但系统结构清晰,而且不构成循环调用。 层次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层次结构的优点: ◦ 整体问题局部化,整个系统中的接口比较少; ◦ 系统的正确性可通过各层正确性来保证; ◦ 增加、修改或替换层次不影响其他层次,有利于系统的维 护和扩充。 层次结构的缺点:层次结构是分层单向依赖的,必须要建 立模块(进程)间的通信机制,系统花费在通信上的开销 较大,系统的效率也就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