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专业班级:汉语言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作者简介:菲茨杰拉德:

司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在美国文坛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及其作品都充分说明,他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是美国20世纪2O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有成功与辉煌的一面,又有苦涩和失意的一面,曾被称为“失败的权威”。他的生命交织着雄心和现实、成功和失败、得意和潦倒、纵情和颓丧、爱情和痛苦、美国文明和欧洲文明的矛盾、东部和西部的冲突、梦想和幻灭……这一切都在他的小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诗人与文学批评家艾略特称这部作品是“自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精妙的构思、细腻的笔触、完美的形式描写了出身贫寒的盖茨比痴心不改地追求因“贫富差距”而未能“终成眷属”的情人,却以失败身亡而告终的悲惨爱情故事,揭示了“美国梦”必定破灭的规律,生动地再现了“爵士时代”残酷、冷漠、自私、无情的社会现实。

美国梦的简介以及和作品的联系:

美国梦始于对美洲大陆的开发,它是对梦想的追求,对未来抱有乐观主义的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梦失去了它的原始意义,一些新的想法出现,它成为人们追求物欲的一个借口。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不惜使用一切卑劣和肮脏的手段,整个社会充满了浮躁和绝望,《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下产生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经历了表面的经济繁荣,其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

经济危机,经济的表面繁荣和商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美国梦遭到扭曲,他们认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只要你拥有了财富,那么你就一定可以得到一切你想要的东西。从一战到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美国的青年盲目狂热地追求着美国梦,最后他们的梦都破灭了,盖茨比也不是个例外。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生动的刻画出了一个普通人“美国梦”的形成到破灭的故事,而菲茨杰拉德自己的一生也是一个破灭的“美国梦”。时至今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仍然追寻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国梦”。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美国,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国度。“美国梦”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荷兰水手踏上新大陆时就开始了。然而,传统的“美国梦”的模式从来都带有很大的虚假性,尤其到了本世纪20年代前期,当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工业迅猛发展,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大亨们获得巨额利润,而战后社会的各种问题重新暴露出来的情况下,一个人靠品性、勤劳和节俭出人头地,发财致富显然只是妄想。实际上,往往是那些狡猾、贪婪、无情、不择手段的人攫取了财富。年轻一代发现在这个时代里“一切神祇统统死光,一切仗都已打完,对人的信念完全动摇”。⑴因此许多生活在二十年代的美国青年既体验到“爵士时代”的繁荣又感到失望、迷惘。“物质上的丰富和精神上的空虚使得年轻一代反对一切的传统观念,纵酒享乐,挥金如土”,⑵体验到美国梦的虚无缥缈,“美国梦”的幻灭。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菲茨杰拉德以主人公盖茨比为代表,深刻揭露了在当时那个年代中“美国梦”的形成与幻灭过程。盖茨比第一次见到黛西之后就深深地爱上了她,然而盖茨比对黛西的这份纯真面对的是浑浊的世界。在那里,金钱成为至高的价值尺度,一切都染上了铜臭味,爱,也不例外。黛西就是金钱的象征,盖茨比想要得到她,实现自己的爱之梦,就必须把自己投入到平庸的金钱现实中,用现实的价值标准来满足对方的要求,得到黛西的唯一方法就是拥有财富,付出金钱。这种爱与所爱的对象,追求爱的理想与追求爱的手段之间的分离、对峙,决定了盖茨比追求爱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择手段的追求金

钱的过程,人类最圣洁的爱,无能为力地屈从于金钱,从而使之商品化、庸俗化、邪恶化。盖茨比的内心是圣洁的,但是他的行为对自己的爱进行了最残酷的自我摧毁。盖茨比短暂的一生,经历了“美国梦”演变的不同阶段,他始终追求着他的“美国梦”。然而,他的美梦最终还是破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对美国历史的嘲弄,正如批评家大卫.费.特拉斯克所言,“盖茨比的故事是不可实现的真实写照”。⑶从表面上看,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只是作者选取的20世纪20年代,即所谓的“爵士时代”的一个画面或插曲,作者只是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作了酣畅淋漓的描绘,但透过现象,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对于20年代表面繁荣的忧心,对于1929年证券市场的暴跌及稍后出现的大萧条的那种隐而不露的超验先觉。同时也象征美国传统信念的沦丧,最后不可避免导致“美国梦”的破灭。

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通过对“爵士时代”的“美国梦”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将全部的理想和希望寄予对财富狂热追求和不择手段攫取,将生活的全部目标放在个人极端享乐主义而置社会道德于不顾,这样的梦想注定要失败,有其走向失败与破灭的必然性。而菲茨杰拉德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这篇小说向人们昭示:“美国梦”给人们带来的只是对财富的狂热追求和不择手段的攫取,如果金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价值取向的话,美国将会变成一个唯利是图、道德沦丧的社会。《了不起的盖茨比》告诉人们,仅有物质财富是远远不够的,精神上的充实才更持久、更高尚。该作品揭露了“美国梦”迷惑性和空虚性,在欣赏这部小说时,应该对当时的美国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在金钱至上,追求虚荣和道德沦丧的社会大背景下,那种对美国社会抱有的美妙幻想注定会破灭,菲茨杰拉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所描述的美国梦,留给后人的除了这部文学史上不朽的诗篇外,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启迪。

四、注释(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

⑴Henry James: “Letter to F.S.Fitzgerald,December 31.1925”in Edmund Wilson Ed,The Crack-Up,New York:New Directions,1945:310.

⑵李习俭:美国梦的破灭[J].外国文学研究。1985(4):123.

⑶David F.Trask:“The end of the American Dream”in the Henery Dan Piper(ed)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esby,Scribner Research Anthologies,1960:213.

五、参考文献

⑴毛信德.美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⑵赵宏伟.“美国梦”的幻灭及其语言学阐释[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⑶毛燕安:《残破的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化解读》,《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⑷熊文:《菲次杰拉德和他的“美国梦想”》,《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⑸肖明文:《盖茨比与他的美国梦——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解读》,《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第3期

⑹Henry James: “Letter to F.S.Fitzgerald,December 31.1925”in Edmund Wilson Ed,The Crack-Up,New York:New Directions,1945

⑺李习俭:美国梦的破灭[J].外国文学研究。1985(4)

⑻David F.Trask:“The end of the American Dream”in the Henery Dan Piper(ed)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esby,Scribner Research Anthologies,1960

⑼巫宁坤等译. 菲茨杰拉德小说选[M ].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1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