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某市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决策部署,扎实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使全市经济基本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一、主要做法
我们借全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专题报告会暨示范区域试点动员会在XX召开的契机,以制定方案、狠抓项目、优化环境为重点,全力推进领带服装、机械电机、电器厨具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工作。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去年下半年,我市就开始着手制订全市三大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方案,通过近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和科学论证,于今年先后出台了实施方案。三个方案分别从三大产业特点入手,根据各产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找准各自切入点,合理制定转型升级方案。
一是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针对领带服装产业“上下游”受制于人、产业链过短、企业利润空间不大的情况,引导规模企业整合资源,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和产品区间,同时重点支持真丝染色、面料后整理和花形设计等共性技术攻关,以现代科技成果和品牌营销理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机械电机产业装备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向市场终端产品延伸,努力做大做强。针对电器厨具产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缺少自主品牌的现状,重点从设计研发、打响品牌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快发展。
二是从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出发。注重转型升级方案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高度确立转型升级的方向,结合三大主导产业长远发展规划,推进传统块状产业向现代集群产业转变。如领带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作,我们就跳出原有的产业范畴,积极向真丝产业和服装服饰产业进军,提出了打造“全球真丝产品之都”的发展目标。再如机械电机和电器厨具产业,我们在“全国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和“中国厨具之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科技含量,把目标定位在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市场高端产品开发上,努力提升产业水平。三是从转型升级方案的可行性出发。主动征询产业类企业的意愿,科学分析市场
形势和发展动态,把转型升级的方向和企业的发展方向统一起来,努力做到“企业因产业转型而做大,产业因企业发展而升级”,使企业自动、自愿、自发地参与转型升级工作。同时,不断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培育与扶持,为转型升级和产业更新换代打好基础。
(二)重抓项目建设。
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用具体项目来推动转型升级工作。
一是摸排项目,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推进转型升级。为加快我市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作,我们在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三年双百亿建设计划”的同时,还分别在三大主导产业中摸排了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包括企业技改、平台建设、产业延伸、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目前,正在抓的转型升级重点项目为45只(领带服装产业13只、机械电机产业21只、电器厨具产业10只),计划总投资59.48亿元。其中,技术改造类项目11只,总投资41.01亿元;技术研发类项目11只,计划投资1.85亿元;平台建设项目9只,计划投资16.61亿元。同时,在新组建招商服务局的基础上,围绕我市产业规划导向,建立和完善项目引进协调机制,引进了雅戈尔等一批与我市产业关联度高,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带动作用的优势大项目。
二是加强保障,努力突破项目建设瓶颈制约。统筹全市资源向三大主导产业中的优势转型升级项目倾斜。积极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局部修编工作,加快土地供给进度,坚决依法有序处理征地难、拆迁难等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发展空间,当年新增出让土地1300多亩;实施全市范围的金融创新,大力引进异地金融机构,推进全市银企对接,保障产业资金需求,全市金融系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6%。同时,努力争取发行企业债券,为重点项目的推进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是狠抓落实,全力推进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根据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各自的特性,明确由三个部门分别牵头,将重点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单位。每个项目都落实了一位联系领导,对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项目推进时间表,项目进展情况、投资额完成情况等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建立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强化竞赛考核、绩效审计等制度,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管,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三)积极创新平台。
在扎实推进项目的同时,我们积极创新各种平台,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创新科技平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今年财政对科技的投入预计将达到6500多万元,比去年增长30%左右。切实加快省级综合型科技企业孵化器XX科创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中科院、香港理工大学、中电集团21所、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协作,引进多家大院名校来嵊设立技术转移中心。
二是创新承载平台。紧紧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实施经济开发区扩容提升,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扩大城南新区规划建设管理范围,实施城南建管委与三江街道一体化管理,使开发区和城南新区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三是创新市场平台。积极筹建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嵊新办事处,不断加快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等市场平台建设。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启动“XX集群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利用信息网络拓展市场。加强企业参展参会工作,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赴XX开展“越乡文化周”活动,培育国内第二大机电展会——中国XX机电展,不断打响产业品牌。
四是创新金融平台。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引进和创建5家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发展融资担保主体,建立市企业风险担保基金。创新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实施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推进林权证、宅基地和承包权抵押流转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上市服务体系,用“梯队培育”的方式,推动我市优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四)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协调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了“一名联系领导、一副专业班子、一个产业发展规划、一套产业扶持政策、一个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五个一”办法,加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组织协调。二是强化政策扶持。按照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完善财政引导机制,切实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扶持力度。三是优化企业服务。以建设电子政务为重点,深化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注重挖掘和宣传一批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成功典型,引导广大企业主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