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以开放的心态应对版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星:以开放的心态应对版权问题

作者:聂士海 China IP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2011年第11期

知识产权问题,特别是版权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令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备受困扰的难题。如何有效地破解这一难题,则成为本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并创立数字图书馆的超星公司,在这方面作出了艰难而有益的探索。

签约授权之路

从2000年超星数字图书馆建立之初,就已经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但从签约获取授权到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却经历了近10年的探索过程。

“要想获得有效的授权,首先要搞清楚权利人是谁?”超星集团董事长史超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最初我们主要是与机构签约来获得授权,后来逐步认识到真正的权利都在作者手里,于是我们就启动了一项浩大的签约工程。”

“那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可以说,全世界范围内还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授权行动。”事隔多年,史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旧是感慨颇多,“与每一位作者逐一签订授权,是数字图书馆行业最不愿采取的途径,一度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是就单件作品取得作者授权并不困难,但对于建设数字图书馆来说,这样的工作量是非常惊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海量的作者难以寻找,二是与作者个人逐个签约成本巨大。”

“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数量如此之多的作者是十分不易的,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条相对快捷的路径,即寻找作者相对集中的地方。最后我们找到了,那便是高校等学术机构。”史超说。

之所以将目光集中在高校,这也是与超星的发展方向与定位分不开的。一直以来,超星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中文数字图书馆,并将自身的发展方向定位于学术领域。

据史超介绍,超星与作者的签约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并且独创以读书卡换授权、一对一与作者签订协议的超星授权模式,超星已经与35万作者签订授权协议,成为授权作者最多的数字图书馆。业内专家评价说,超星授权模式已经成为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一种重要模式。

“当年超星为35万授权作者付出的直接签约成本(授权人员的工资、差旅费等)花费达到1000万元,间接签约成本达到2亿元(读书卡面值)。为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超星签约队伍一度高达300人,公司的精兵强将都投入进去了”。史超回忆说,“2003年非典时期,吉林唯一的一例患者就是我们派去的签约工作人员。”

而超星以如此之大的决心来推进与每位作者签约的工作,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史超对于版权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史超看来,信息时代的核心是信息资源,而信息资源的核心是版权。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数字出版商必须要付出百倍的精力和成本,获得版权上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不解努力,一座拥有海量内容资源的数字图书馆最终建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超星数字图书馆是互联网条件下传播知识、传播学术一种很好的形式,对社会文化的进步有着积极作用,应当得到尊重和推广。

掌握自主版权

虽然在授权一役中取得了胜利,但在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史超并没有真正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他开始意识到,靠签约取得的权利,终归还是要“受制于人”,并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权利。

史超向本刊记者表示:“如果数字图书馆只是停留在将现有作品数字化的阶段,那发展的空间则会十分受限。随着海量电子图书的推出,尤其是在经历了漫长而艰巨的签约工程之后,超星逐步认识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要想突破发展的瓶颈,就必须创作出自己的优势作品。”

“在近乎惨烈的数字图书行业竞争当中,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做图书我们肯定比不上出版社,做期刊又比不了杂志社。那么我们的优势体现在何处呢?”史超说,“当前国外的图书产业都有自己独立的出版社,而国内则以集成商形式居多,在这样的状况下,超星认识到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内容资源的重要性,并明确把握住这一方向。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努力在围绕高校做‘师’‘资’的数字化建设,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共享传播。这种数字化建设就是为了将这些学术资源有效整合,然后打破因为时间、空间所产生的学习资源共享壁垒。在拥有了海量的学术资源之后,我们还推出了学术搜索引擎——读秀,并构建了数字云图书馆。”

“但这些还不够,还必须要打出自己的品牌项目和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为此,我们从2006年开始推出超星学术视频项目。经过全公司近千名员工6年努力,已拍摄5148位名师的6854门课程、专题,制作视频达8万余集,内容涵盖哲学、历史、文学、法学、艺术、理学、工学、医学、外国语等,建成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学术视频资源库,汇集北大、清华、美国斯坦福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术资源以及各科研领域的学术权威人士,如杨振宁、叶嘉莹、金开诚、李培根等精品课程。其权威性、学术性和前沿性在业界获得了高度评价。”史超说。

据悉,超星学术视频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杨牧之担任主编,各学科领域专家组建的超星学术视频学术委员会,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学科专题。其中部分资源已在超星数字图书馆官方网站上供用户免费使用,有些课程点击率已突破70万次。

对于超星学术视频的这种内容定位,史超认为,将学术资源作为内容产品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因为影视剧一旦过了热映的档期就不值钱了,而学术资源的生命力则是相当长久而且强大的。

开发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学术视频项目的最初设想及形成过程是怎样的?“最初我们还是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的启发,觉得这种音画互动的形式是很好的一种教育传播形式。但是《百家讲坛》多为文史哲类选题,在内容设计上,更加注重内容本身的故事性,其学术性、系统性还不够。我们超星公司将其改善,汇集海量师资,欲将所有名师数字化。可以供各种有学习需求的人来学习。”史超解释说,“在超星资源积累的过程中,得益于多位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曾经有的教授为了求得准确的例证,特别在拍摄前专程去国外进行调研。北大著名学者金开诚教授在生前弥留之际还坚持配合我们录制课程,其治学态度之严谨也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因此我们更不能有负于教授们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在尊重和保护这些知识产权的同时,如何能让这些珍贵的学术视频资源‘源于课堂,高于课堂’,也是我们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

特色学习终端

在打好了坚实的内容基础之后,超星开始向产业链的下游进发,于今年11月正式推出了超星Pad。

“大家都在谈教育改革,我认为通过先进的技术对教育改革来说是一种新思路。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化学习成为一种趋势。互联网的日益火爆大大冲击了教育界。我们依次推出数字图书馆、荟萃海量师资的学术视频,继而推出具有‘一本在手,上百所大学’效应的超星Pad,希望能够掀起教育界的一场学习新革命。”史超介绍说。

近两年,在产业蓬发的大背景下,电子终端阅读器市场亦呈现暴发式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电子阅读器的销量120万台,保有量160万台,如果加上iPad这样的终端,整体销量更是超过1000万台。国内外各大知名厂商均推出了各自的阅读终端产品,特别是国内数字出版公司更是纷纷加入终端市场竞争中来,或是打造自主品牌的终端产品,或者借助硬件厂家的终端加载自己的内容产品。

面临这种竞争环境,超星却毅然加入到格局中来,信心何来?史超表示,超星此前对于行业状况已经做过深入调研,发现目前国内的平板电脑大都属于无特色、无利润、无品牌的“三无”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超星Pad主要依靠的是强大的内容资源,通过终端产品植入海量资源,同时可以为部分行业提供特别订制。我们采取“大学学术视频资源+云服务+硬件终端”的商业运营模式,目前尚未有效仿者,市场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长期积累的资源整合与产品终端结合,从以B2B为主市场向B2C为主市场过渡。

开放面对版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