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合集下载

治疗女性习惯性流产验方

治疗女性习惯性流产验方

治疗女性习惯性流产验方
*导读:治疗女性习惯性流产验方处方:川断,菟丝子,巴
戟天各20克,白及30克,全当归15克。

水煎服,于习惯性流
产斯的前1个月开始服药,日1剂,连服6……
*治疗女性习惯性流产验方
处方:川断,菟丝子,巴戟天各20克,白及30克,全当归15克。

水煎服,于习惯性流产斯的前1个月开始服药,日1剂,连服60天。

以后,每周服2-3剂,到孕7月止。

功效:补肾,安胎,止血,治习惯性流产,肝肾不足者。

习惯性流产中医称“滑胎”。

由于先天不足,复损于肾气,
以致不能荫胎系胎;或素体阴虚,因妊益虚,内热伤胎以致屡孕屡堕。

或脾虚中气亏损,化源匮乏以致不能摄养胎元;经检查,不属于气质性原因并排除男方因素的习惯性流产,则宜补肾健脾,养血固冲调治,同时,还应注意起居,房事情感的调节。

习惯性流产的时候原因大多为:孕妇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发育异常、宫腔粘连、子宫肌瘤、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等。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文档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文档

成安县中医院急诊科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3个病种作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以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员组织,明确职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组长:王韶玲副组长:王艳花成员:赵丽芬赵静叶张丹张燕芬工作职责(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2、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与标准;3、组织人员培训:4、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5、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惊醒评估和分析;6、根据评估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的管理与改进措施:7、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医生职责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2.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除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3、临床路径表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4、对病人的康复进行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目标;5、定期阅读贬义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护士职责:(1)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

治习惯性流产(滑胎)秘方(方9首)

治习惯性流产(滑胎)秘方(方9首)

治习惯性流产(滑胎)秘方(方9首)15.1 固胎汤【来源】刘云鹏,《名医秘方汇萃》【组成】党参、炒白术各30克,炒扁豆9克,淮山药15克,熟地30克,山茱萸、炒杜仲、川续断各9克,桑寄生15克,炒白芍18克,炙甘草3克,枸杞子9克。

【用法】每日1剂,用水浓煎2次,分2~3次温服,连续服用,须超过以往流产天数半月。

【功用】脾肾双补,止痛安胎。

【方解】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源,胎元系于脾肾、肾精足则胎元得固,脾气旺则胎有所载,脾肾功能正常,胎孕自然无恙。

若禀赋不足,或房事太过,劳倦内伤,或情志失调等,则往往导致肾气亏损,不能固胎。

脾气虚弱,不能承载而滑胎。

因此,凡滑胎患者,大都因脾肾双亏而致病。

本方以党参、白术、扁豆、山药、甘草健脾益气、补后天;熟地、山茱萸、杜仲、枸杞子养血益精补先天;川续断、桑寄生补肾安胎,治腹痛;白芍敛阴养血,缓挛急,止腹痛。

本方主药量重是其特点,如重用白术、熟地,乃求其力专也。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若小腹下坠加升麻、柴胡各9克以升阳举陷;小腹掣痛或阵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0克,甘草15克以缓急止痛;小腹胀痛,加枳实9克以理气止痛;胎动下血,加阿胶12克,旱莲草15克,棕榈炭9克以固冲止血;口干咽燥,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克;或选用黄芩9克,麦冬、石斛、玄参各12克以养阴清热安胎;胸闷纳差,加砂仁、陈皮各9克以芳香和胃;呕恶,选加竹茹、陈皮、生姜各9克以和胃止呕;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克,制附子9克以温阳暖胞。

【疗效】刘氏数十年来以此方治滑胎,疗效显著。

临床除胚胎停止发育外,一般都能见效。

甚至滑胎6~8次者,犹能获得正常分娩,且婴儿体格、智力发育良好。

15.2 安胎防漏汤【来源】班秀文,《名医秘方汇萃》【组成】菟丝子20克,覆盆子、川杜仲各10克,杭白芍6克,熟地黄、潞党参各15克,炒白术、棉花根各10克,炙甘草6克。

24个专业105个病种精深中医临床路径(1)

24个专业105个病种精深中医临床路径(1)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二○一一年— 2 —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1)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7)神志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5)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97)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79)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93)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9)外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47)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77)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89)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0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35)眼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41)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57)推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69)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95)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17)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53)妇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61)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91)老年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509)— 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目录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6)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6)— 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的住院患者。

一、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颤病(TCD编码:BNV130)。

习惯性流产-中医难病诊治

习惯性流产-中医难病诊治

习惯性流产-中医难病诊治习惯性流产,是指妇女怀孕连续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产者。

大多在妊娠4~10周出现,其特点是每次流产往往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

习惯性流产,中医称为“滑胎”或“数坠胎”。

“滑胎”首见于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宝》。

古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如《医宗金鉴》曰:“怀胎三、五、七月,无故而自坠,至下次受孕亦复是,数数坠胎,则谓之滑胎。

”《叶天士女科全书》曰:“有屡孕屡坠者,由于气血不充,名曰滑胎。

”这表明古代医家对本病的发生原因及临床证象已有一定的认识。

本病临床症状以阴道流血,少腹坠痛及腰部废痛为主,是妇科较为常见又难治的一种疾病。

本病多因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宫或宫颈发育异常,宫腔粘连及子宫肌瘤等。

近年更发现与染色体异常有密切关系,约占5%左右。

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临床报道较早,50年代就有人用泰山磐石散治疗本病。

60~70年代,有人用黄体酮注射足三里以预防本病的先兆流产。

80年代以来,临床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发现菟丝子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对妊娠起着重要作用;证实寿胎丸加味煎剂的安胎作用,主要是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使其保持安静,加强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并具有雌激素样活性,促进子富生长发育。

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有明显的疗效,且无副作用,总有效率在90%左右。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筛选有效方药,深入研究治疗机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一、病因病机本病多因素体虚弱,肾气不足或阴虚内热引起。

此外与孕后起居不慎,房事不节,情志不调或跌仆损伤等均有密切关系,使冲任二脉受损,胎元失养,致屡孕屡坠。

冲任不固,肾失封藏为其主要病机。

现分述如下:肾气不足肾司生殖,为先天之本,与冲任二脉、胞富关系密切,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肾气亏损则冲任不固,胎元不实,以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致流产。

气血两虚平素气血不足,孕后脾胃虚弱,无以化气生血,气血两虚,以致气不摄胎,血不养胎。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肛肠科 耳鼻喉科 呼吸内科
骨伤科
风湿科
1 肛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3 痔(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4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5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9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0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1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12 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3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14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15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6 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7 胫腓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8 股骨颈骨折(无移位和轻度移位)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9 痿证(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0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1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2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3 孟氏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4 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5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6 骨痹(膝关节僵硬)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7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8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9 痛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30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
心内科 眼科
肾内科 泌尿外科 内分泌科
儿科
肿瘤科Biblioteka 61 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2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3 后循环缺血中医临床路径 64 帕金森病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65 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6 眩晕(周围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67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级慢性稳定期))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 68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9 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 70 血浊(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 71 心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72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3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4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5 石淋(输尿管结石)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 76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77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78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 79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 80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1 小儿股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3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重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5 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 86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87 卵巢癌(癥瘕)中医临床路径 88 食管癌术后(术后病理分期为II期、III期)辅助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9 胃癌(晚期不能手术,或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姑息化疗+中医治疗临床路径 90 原发性肺癌手术+中医药治疗临床路径

妇科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妇科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滑胎指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

习惯性流产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

(二)证候诊断1.肾气虚弱证:屡孕屡堕,腰膝酸软,月经后期或稀发,眩晕耳鸣,夜尿频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滑。

2.肾虚夹瘀证:屡孕屡堕,腰膝酸软,小腹刺痛,月经后期或稀发,经来腹痛明显,合并癥瘕病,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涩。

3.脾肾两虚证:屡孕屡堕,神疲纳少,腰酸畏寒,月经初潮迟或月经后期,小腹下坠,夜尿频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缓无力。

4.气血两虚证:屡孕屡堕,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月经量少或色淡质稀,气短懒言,头晕眼花,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5.阴虚血热证:屡孕屡堕,心烦口干,月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或鲜红,质黏稠,手足心热,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一)孕前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肾气虚弱证治法:补肾益气,调经固冲。

推荐方药:补肾固冲丸加减。

菟丝子、川断、党参、白术、阿胶、杜仲、巴戟天、当归、熟地、鹿角霜、枸杞子、砂仁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

2.肾虚夹瘀证治法:逐瘀荡胞,补肾调冲。

推荐方药:毓麟珠合少腹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熟地、菟丝子、鹿角霜、川椒、蒲黄、五灵脂、赤芍等。

中成药:桂枝茯苓丸等。

3.脾肾两虚证治法:补肾健脾,养血调冲。

推荐方药:温土毓麟汤加味。

巴戟天、覆盆子、淮山药、菟丝子、肉苁蓉、鹿角霜、人参、益智仁、附子、肉桂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滋肾育胎丸等。

4.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固肾调冲。

推荐方药:泰山磐石饮加减。

人参、黄芪、当归、续断、黄芩、白芍、熟地、川芎、砂仁、白术、炙甘草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流产

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流产

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流产为探讨习惯性流产中西医结合新疗法,对我院1992年3月~2002年3月,10年间收治的62例习惯性流产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认为胶艾四物汤加减煎服加黄体酮“关元”穴封闭基础上,再肌肉注射HCG保胎者,保胎率提高到93.75%,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连续流产2次以上流产史且为再次受孕者62例,年龄24~38岁,平均29岁。

流产次数:2次者9例(14.52%),3次者42例(67.74%),4次及以上者11例(17.24%)。

孕周:孕6周左右21例(33.87%);7周左右28例(45.16%);8~9周8例(12.9%);10~12周3例(4.84%),13周以上流产2例(3.23%)。

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B组32例。

A组中黄体功能不健全者18例(60.0%),甲状腺功能偏低者5例(16.67%),其它7例(23.33%)。

B组中黄体功能不健全者19例(59.38%),甲状腺功能偏低者4例(12.5%),子宫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各1例(各占3.13%),其它7例(21.88%)。

1.2 治疗方法:A组从怀孕初开始采取胶艾四物汤加减煎服配黄体酮关元穴封闭。

B组则从月经周期超过平常1~3天,BBT(基础体温)监测不下降,早早孕测试阳性判定怀孕起开始用药,在A组疗法基础上再加HCG肌肉注射保胎,辅以维生素E、维生素B、维生素C。

在受孕45天常规B超了解胚胎发育,排除异位妊娠,孕60~90天可再次复查。

直到100天停测BBT,停用HCG。

此后即按产前系统进行管理。

1.2.1 中医疗法:(1)治则:补气安胎养血固肾。

(2)方剂:胶艾四物汤加减。

(3)组方:当归、川芎、白术、阿胶、地榆、熟地、艾叶、桑寄生、免丝子、炙草各6 g。

(4)用法:煎服。

煎前凉水浸泡20分钟,每副连煎两次药液混合,每日早晚空腹各服一半,连服2~3天。

注意在怀孕5个月以前每月2~3付,孕5个月后隔月2~3付,直至分娩。

妇科临床路径汇总

妇科临床路径汇总

妇科临床路径目录(5)1、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2、卵巢良性肿瘤(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3、宫颈癌(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2009年版)4、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临床路径 (2009年版)5、子宫平滑肌瘤(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临床路径(2009年版)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中药经验方治疗习惯性流产56例

中药经验方治疗习惯性流产56例

中药经验方治疗习惯性流产56例吴晨辉(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中心卫生院,山东莱芜271100)[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20.1027文章编码:1001-8131(2009)06-0081-0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诊断符合5妇产科学6中的诊断标准,并以超声检查为主要依据。

56例患者中,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为30岁;发病时间,妊娠6~10周39例,10周~20周17例;门诊治疗42例,病房治疗14例;病史连续自然流产3次者有48例,自然流产3次以上者有8例。

病因如下:子宫畸形2例,宫颈机能不全5例,不明原因51例。

1.2治疗方法:经验方为川断30g、炒杜仲15g、桑寄生12g、阿胶10g(烊化)、黄芩12g、炒白术15g、砂仁9g、苏梗9g、陈皮9g、香附12g、菟丝子9g、甘草6g。

有出血者加艾叶炭2g;出血停止即停药,不宜久用。

少腹坠胀者加黄芪是、升麻以升阳举陷。

1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基础体温8天仍不下降可服次保胎药,孕4个月后停用。

用此经验方同时可加用维生素E100m g,口服,每日1次,用5日。

叶酸4mg,口服,每日1次。

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

并嘱咐患者用药期间少活动,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1.3疗效判定有效:用药后超声检查胎儿存活并增长,维持妊娠至足月。

无效:难免流产或不全流产。

2治疗结果56例中,保胎成功有53例(妊娠维持至足月),失败3例,保胎成功者分娩后未发现胎儿畸形或发育不良。

有部分跟踪数年,小儿发育正常。

3讨论习惯性流产属中医学胎漏等范畴。

从中医母体方面引起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冲任不固,不能摄气血以载胎养胎,以致胎元不固而发病。

引起冲任不固的原因有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血淤、外伤等。

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主要是肾气不固。

胎儿的生长发育必须依靠肾精的充养,而胞胎亦有赖于肾气的固摄。

若肾精亏虚,胎失所养或肾气不足,无力系胎,就会胎动不安、胎漏。

人工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人工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人工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早期人工流产,行人工流产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症状:停经史。

体征: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辅助检查:超声、妊娠试验(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适应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前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2.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妇科超声,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治疗方案1.药物:米索前列醇片 0.4mg口服或者塞阴(必要时)。

2.中医护理:中药熏洗(泡脚),促进睡眠。

3.手术(1)麻醉方式:静脉麻醉。

(2)手术方式:宫腔镜下电吸人流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等。

(4)输血:必要时。

4.术后恢复(1)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如血常规、HCG等。

(2)术后监护:鼻导管吸氧2小时、心电监护2小时、指脉氧监测2小时。

(3)中成药:活血化瘀:产后逐瘀胶囊/鲜益母草胶囊:2片口服一天三次清热解毒消炎:妇乐片:5片口服一天两次;妇炎舒胶囊:5片口服一天三次(4)中药予活血化瘀,兼清热化湿解毒,拟方:红花6g 当归15g 川芎15g 赤芍15g益母草30g 丹参20g 牡丹皮12g 大血藤20g夏枯草15g 蒲公英15g 枳壳15g 茜草15g红曲6g 桃仁15g当归养血活血,桃仁、丹参、赤芍、红花、川芎、丹皮、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茜草化瘀止血,益母草祛瘀利水,枳壳行气导滞,夏枯草、蒲公英、大血藤清热利湿解毒,全方共用,达活血化瘀,兼清热化湿解毒之效。

滑胎病中医诊疗方案

滑胎病中医诊疗方案

滑胎病中医诊疗方案滑胎是中医学中对流产的称呼,也称为胎漏。

滑胎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胎儿患病或孕妇自身体质虚弱等原因,导致胎儿无法正常发育而发生流产。

滑胎的发生会给孕妇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因此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中医的诊疗。

滑胎的中医诊断主要依据孕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断。

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腰酸背痛、不适感、阴道有少量出血等。

体检时,可以检查孕妇的舌质、舌苔、脉象、腹围等指标,以便确定滑胎的原因和诊断。

中医治疗滑胎的原则是调整气血平衡,增强孕妇的体质,保胎安胎。

下面是中医常用的滑胎诊疗方案:1.调养气血:滑胎多由于气血不足所致,因此中医治疗首要任务是调养气血。

可以采用中药调养,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以补益气血,增强孕妇的体质。

此外,还可以进行针灸调理,如激血逐瘀、开窍安胎等针灸疗法。

2.护胎安胎:滑胎时,孕妇需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同时,家庭成员也应给予充分的关怀和支持,尽量减少家庭纷争和不良情绪对孕妇的影响。

3.密切观察妊娠进展:滑胎时,医生需要密切观察孕妇的妊娠进展情况,及时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和胎心状况。

孕妇需要每天测量体温、记录胎动的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医生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调整治疗方案,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4.动态调整方案:滑胎的治疗可能需要长期进行,因此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如果孕妇出现新的症状或体征,医生会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的进展进行相应的调整。

滑胎的治疗过程中,孕妇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及时向医生汇报治疗效果和身体变化情况。

总之,中医治疗滑胎的关键是调整气血平衡,增强孕妇的体质,保胎安胎。

同时,孕妇需要注意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滑胎的治疗需要全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孕期环境。

最后,希望患有滑胎的孕妇能够早日康复,健康地度过妊娠期。

滑胎中医中药

滑胎中医中药

滑胎中医中药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三次以上者,称为滑胎,又称数堕胎。

西医称之为习惯性流产。

有的报导已把连续自然流产二次者。

也列入本病范围。

滑胎的诊断要点根据病史,凡是堕胎、小产连续发生三次以上,便可诊断本病。

如已发生二次自然流产者,也应按本病检查病因,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防治滑胎。

分清流产发生的孕周。

如属连续中晚期妊娠流产,即小产连续发生,常为宫颈机能不全,必须产科配合处理;如属连续早期妊娠流产,即堕胎连续发生者,则按西医的有关检查,尽量从四大类(遗传、内分泌、生殖器官及免疫)寻找流产的病因。

据报道,滑胎有50%或更多是找不出病因的,这就需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诊断和处理,发挥中医之长处。

滑胎的辨证分析滑胎发生的病因病机基本与胎漏、胎动不安相同。

但由于屡孕屡堕,重伤肾脾冲任,故肾脾两虚,冲任损伤,导致胎元不固尤为重要。

此外,也有气血两虚、阴虚血热以及肾虚血瘀者。

本病辨证仍以辨脏腑、气血虚实为主。

务必结合流产原因的检查结果灵活处理。

治疗滑胎强调预防为主,未孕先调,孕后早治。

滑胎的辨证论治滑胎者,要注意下次孕前的检查和调治,以及孕后早治两个阶段。

孕前检查调治:一般末次流产至下次怀孕的时间以1年为宜。

此时,对夫妇双方进行流产原因的检查,同时预培其损,主要是针对流产的原因及流产后的并发症治疗,大多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补冲任为主。

治疗时可服滋肾育胎丸一段时间,并指导最佳时机受孕。

如流产后出现月经过少、不孕,则按该病治疗。

孕后早治:不论孕后有无出现先兆流产症状,都应积极予以安胎处理。

肾脾两虚型【证见】屡孕屡堕,或流产后久不再孕。

孕后腰酸膝软,或阴道少量出血,色黯淡。

小腹痛坠,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肢体疲乏,纳呆气短,夜尿频多;面色晦黄有面斑,或发白无华,眼眶暗。

舌质淡黯或淡胖,苔白,脉沉细尺弱。

说明:检查流产原因,多有黄体功能不全,或同时会有其他腺体功能异常,如泌乳素过高、甲状腺功能低下、雄激素过多等。

还有子宫发育不良、染色体异常或免疫因素引起流产者,也较多见于此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习惯性流产的门诊患者。

一、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滑胎病(TCD编码为:BFR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习惯性流产(ICD-10编码为:N96 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制定的《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临床常见证候:
肾气虚弱证
肾虚夹瘀证
脾肾两虚证
气血两虚证
阴虚血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制定的《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滑胎病(习惯性流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滑胎病(习惯性流产)的患者;
2.辨证分型为肾气虚弱证、肾虚夹瘀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及阴虚血热证;
3.患者年龄范围23~35周岁;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或维持量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5.合并生殖系统畸形等非药物能治疗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6.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7.染色体异常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生殖内分泌测定;
(3)妇科超声检查;
(4)血TORCH、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检查;
(5)滑胎病原因必需排查项目:夫妻染色体、抗心磷脂抗体、封闭抗体、血型、甲状腺功能,认可既往或外院已排查的项目。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抗生殖抗体八项、ABO血型抗体、血粘度、子宫动脉血流、宫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血清CA125,宫颈TCT,血糖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孕前调理辨证予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滋肾、活血等法。

(1)肾气虚弱证:益气补肾,调经固冲。

(2)肾虚夹瘀证:逐瘀荡胞,补肾调冲。

(3)脾肾两虚证:补肾健脾,养血调冲。

(4)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固肾调冲。

(5)阴虚血热证:滋肾益阴,凉血调冲。

试孕月根据月经周期理论,分四期(月经期、经后期、经中期和经前期);
怀孕后按原证型安胎治疗,有阴道出血症状者进入“胎动不安临床路径”。

2.饮食疗法。

3.贴敷疗法。

4.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正常妊娠,随访至正常分娩。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试孕9月未孕或怀孕后反复阴道多量出血需住院治疗等病情进一步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2.出现合并症不能完成路径,需要特殊处理,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3.出现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滑胎病(习惯性流产)(TCD编码:BFR050,ICD-10编码:N96 01)患者姓名:性别:女年龄:岁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完成路径时间:年月日
[标签:标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