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
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2007 年1月第一版)、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血沉(4)心电图(5)盆腔超声(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免疫学检查等。
蛋白、CA125(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经行腹痛临床路径
经行腹痛(原发性痛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门诊患者。
一、经行腹痛(原发性痛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经行腹痛(TCD编码:BFY1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痛经(ICD-10编码:N94.400)(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63-266) 患者表现为行经前后和经期小腹冷痛坠胀,伴随经血量少色暗有块,形寒肢冷,带下量多色白,或腰部酸痛,肛门坠胀,恶心呕吐,头晕乏力,严重时面色发白出汗,甚至休克等全身不适症状。
1.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制定的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乐杰.妇产科学[M].第7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47)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阵发性小腹疼痛为主, 并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 连续 3 次以上, 以致影响工作和生活, 生殖系统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2. 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
临床常见证候:2.1气滞血瘀型: 经行不畅, 常于经前1-2 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 疼痛较剧, 拒按, 或有胸闷、乳房胀痛、两胁胀痛, 经色紫红而夹有血块, 下血后疼痛缓解, 脉沉涩或弦, 舌质暗或有瘀斑。
2.2寒湿凝滞型:平时多坐卧湿地, 或经期有淋雨涉水史, 或有过食寒凉生饮史。
经行时出现小腹冷痛, 喜暖, 经水排出不畅, 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 得热则缓, 面色青紫,四肢不温,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迟紧。
2.3气血亏虚型: 平时虚弱多病, 行经时小腹疼痛绵绵不休, 腹痛多在经后, 小腹柔软,喜按, 经量少, 质清稀, 伴有腰酸肢倦,面色无华, 头晕心悸, 舌淡, 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经行腹痛(原发性痛经)。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我科于2017年6月开始启动中医临床路试行工作,现将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一、临床路径实施初见成效1.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理念问题。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2)实施临床路径,医护人员除本身工作外还需和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按时完成路径内容,增加了工作量;(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由于医疗费用控制,实施效果无法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
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
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l.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3.不断总结分析变异原因,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4.重视医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流程。
5.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临床经验,制定的一种临床操作方法和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旨在统一诊疗标准,提高诊疗效果,减少误诊、漏诊和过度治疗的可能性,同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中医临床路径已经应用于多个专业,并覆盖了104个病种。
这些病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其中24个专业涉及的一些病种及其中医临床路径。
1. 内科专业:1.1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1.2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1.3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胆囊炎、慢性肝炎等;1.4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外科专业:2.1 外科创伤病:骨折、脱位、切割伤等;2.2 外科感染病:蜂窝组织炎、脓肿等;2.3 外科性肿瘤病: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3. 妇产科专业:3.1 妇科炎症病: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3.2 妇科肿瘤病:卵巢癌、子宫肌瘤等;3.3 孕产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等。
4. 儿科专业:4.1 儿科感染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水痘等;4.2 儿科消化系统病: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等;4.3 儿科呼吸系统病:肺炎、哮喘等。
5. 骨伤科专业:5.1 骨科创伤病:骨折、半月板损伤等;5.2 骨科综合病:骨质疏松、颈椎病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病种,还有一些其他的专业和病种也有相应的中医临床路径。
例如眼科专业的青光眼、白内障等;耳鼻喉科专业的中耳炎、鼻窦炎等;皮肤科专业的湿疹、银屑病等。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收集和整理相关病种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程表现、相关检查指标等;其次,通过专家组讨论,制定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然后,将制定好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于具体患者身上,观察疗效并不断完善;最后,通过实践总结,不断修订和优化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妇科疾病在女性朋友中非常常见,其中以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妇科炎症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的一套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路径,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首先,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强调调理月经的节律,促进气血畅通。
针对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采用调理月经的中药方剂,结合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从而达到调理月经的效果。
其次,对于痛经的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注重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痛经多由肝气郁结、经络不畅、气血瘀滞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结合适当的针灸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痛经症状,调整月经周期。
再者,对于不孕不育的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强调调理脾肾、活血通络。
中医认为不孕不育与脾肾虚弱、气血不足、经络阻塞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采用调理脾肾、活血通络的中药方剂,结合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能够改善身体状况,增加生育机会。
最后,对于妇科炎症的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强调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妇科炎症多由湿热蕴结、气血不畅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结合适当的针灸疗法,能够有效清除炎症病因,促进炎症的消退。
总的来说,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是一套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治疗妇科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妇科 症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临床路径
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门诊路径。
一、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癥瘕病(TCD编码:BF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ICD-10编码:N80.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2001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诊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年第二版)1.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
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瘀结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中医癥瘕病和西医卵巢巧克力样囊肿。
2.患者年龄:25岁~45岁。
3.超声诊断: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直径≤5cm。
4.肿瘤标志物:CA125≤200 U/ml。
5.卵巢巧克力样囊肿术后复发。
6.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
(2)盆腔超声。
(3)CA125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抗子宫内膜抗体、凝血功能测定、盆腔MRI。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西医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2016 年版)(一)适用对象1、符合下述诊断者;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TC騙码:BFR04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 )。
2、能接受住院治疗者(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疾病分期早期先兆流产:妊娠小于12周。
晚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至28周。
3、证候诊断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证肾虚血热证气血虚弱证肾虚血瘀证(三)标准治疗时间为w 28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胎动不安TCD编码:BFR04Q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 )。
2.疾病分期属于早期先兆流产。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4.由生殖系统畸形引起的先兆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五)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血HCG E2、P测定(3)B超检查胚胎情况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妇科检查、白带常规、BV佥查、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TCT宫颈分泌物培养+药敏、空腹血糖、血型抗体、心电图等、TORCH甲状腺功能、乙肝、HIV、肝功能、肾功能、腹部B超。
(七)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足够的营养支持,保持情绪稳定,对于精神紧张者可给予少量镇静剂;2、黄体功能不足者可给予:黄体酮胶囊100mg 2 /日,口服;或黄体酮注射液20mg 1/日,肌注;或地屈孕酮片,首次40mg口服,之后10mg,每8小时一次,以上药物至少持续至症状消失为止;或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素3000U,隔日肌肉注射一次,也可给予维生素E口服辅助治疗;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补肾益气安胎。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目录1.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1)2.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3)3.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5)4.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 (9)5.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统计分析及改进措施 (11)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一、组织管理领导小组1.组成组长:蒋贵林副组长:胡小荣、梁瑞宁成员:付志红、潘兆兰、黄烨、罗娟珍、2.职责(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科室开展工作。
二、实施计划(一)培训1.由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科室依据盆腔炎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1.临床实施(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3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4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医政处,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领导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2.分析评估(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年度性总结报告。
(2)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
在每月医政处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1.领导小组于年底对各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政处。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总结报告。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一、概述。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结合患者个体化特点和病情的发展规律,制定的一套规范化、标准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它是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行为为核心,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全程贯穿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全过程。
二、实施步骤。
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月经史、孕产史、病史、家族史等,全面分析病情。
2. 望闻问切,运用中医四诊方法,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脉象等,倾听患者主诉,了解病情。
3. 辨证施治,根据望闻问切的结果,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4. 调理养护,除了治疗疾病,还要进行调理养护,包括饮食调养、起居调摄、心理疏导等,全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5. 随访观察,治疗结束后,要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实施要点。
1. 个性化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因人而异。
2. 综合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还要结合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3. 康复关怀,治疗结束后,要进行康复关怀,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饮食调理,促进康复。
4. 定期随访,治疗结束后,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四、实施效果。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五、总结。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是一种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行为为核心的诊疗模式,它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是中医妇科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药传统优势的体现。
带下病(附件炎)临床路径
带下病(附件炎)中医临床路径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下病,需要住院中西医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医妇科学》及《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症状:白带增多、绵绵不断、腰痛、神疲等,或见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或脓浊样,有臭气等。
辅助检查:超声、盆腔MRI(必要时)。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带下病(附件炎);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4)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5)凝血功能;(6)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7)心电图;(8)胸部X光片;(9)超声检查;(10)宫颈脱落细胞防癌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肺功能、血气、阴道清洁度检查等(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西医治疗方式。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八)中医辨证论治。
1.中医内治1)脾阳虚型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两足跗肿,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主方:完带汤加减。
方药: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
若脾虚及肾,兼腰痛者,加续断、杜仲、菟丝子;若寒凝腹痛者,加香附、艾叶;若带下日久,滑脱不止者,酌加芡实、龙骨、牡蛎、乌贼骨、金樱子等。
2)肾阳虚型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症瘕(子宫肌瘤)一、组织管理领导小组1.组成:组长:屈兴玲副组长:李秀玲刘洪丽王爱云成员:吴宗真储学贞李婷婷翟春杰2.职责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症瘕(子宫肌瘤)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各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开展工作。
二、实施计划(一)培训1.由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科室依据症瘕子宫肌瘤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1.临床实施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 1 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的2 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医政处,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领导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3.分析评估(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年度性总结报告。
(2)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
在每月医政处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1.领导小组于年底对各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政处。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总结报告。
3.年末向医政处报送汇总表,并对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4.对路径及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妇产科2010年1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一、前言。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是为了规范妇科疾病的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而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
本文档将围绕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展开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目的。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妇科疾病的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医疗服务。
三、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内容。
1. 制定中医妇科临床路径的依据和原则。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的制定应当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业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遵循科学、严谨、规范的原则,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应当包括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全程管理的具体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规范,以及相关的医疗资源配置和管理要求。
3.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和评价。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应当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资源配置,合理安排临床工作流程,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确保临床路径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四、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意义。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妇科疾病的诊疗效率和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临床路径的规范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声誉。
五、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建议。
1. 加强中医妇科临床路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认识和理解。
2. 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临床路径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3. 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指导,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满意度。
六、结语。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痛经(门诊路径)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肖承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有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的特点。
(2)临床表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
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l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
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3)妇科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或/和子宫增大、压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子宫内膜异位症①症状:痛经、不孕。
②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CT 及MRI)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CA125水平轻、中度升高。
③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通用方法。
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
(2)子宫腺肌病①症状:痛经;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②妇科及辅助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影像学检查(盆腔B超)、血清CA125等提示。
(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三)证候诊断1.寒凝血瘀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②形寒肢冷.次症:①经色紫黯有块;②月经量少或错后;③经行呕恶;④经行大便溏泄;⑤带下量多,色白。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脉弦、涩或沉紧。
2.气滞血瘀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次症:①经色黯红有块,或经行不畅;②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③肛门坠胀;④月经先后不定期;⑤经量或多或少。
舌脉: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涩。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的中医在妇产科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优势。
为了规范妇产科中医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工作方案。
本工作方案旨在指导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工作,确保妇产科中医诊疗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担任组长,妇产科主任、中医科主任等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设立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由妇产科护士长、中医师、药师等组成,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三、临床路径制定和更新1. 结合妇产科疾病谱、中医治疗技术和患者需求,制定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
2. 定期组织专家对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临床实践的变化。
四、临床路径实施和管理1. 妇产科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中医临床路径进行诊疗活动,确保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 建立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记录和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中的问题,确保路径的执行。
3. 定期对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持续优化诊疗流程。
五、培训和教育1. 组织妇产科医护人员参加中医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诊疗水平和路径执行能力。
2. 定期举办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研讨会和经验分享会,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质量控制和评价1. 建立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包括诊疗效果、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2.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对不符合路径要求的诊疗行为进行指导和纠正。
3. 定期发布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和质量评价报告,促进持续改进。
七、患者教育和沟通1. 对患者进行中医诊疗理念和临床路径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2. 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确保患者了解诊疗计划和预期目标,积极参与诊疗过程。
八、跨部门协作1. 加强妇产科与中医科、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部门的协作,确保诊疗活动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妇科疾病是指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内的各种疾病,包括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妇科肿瘤等。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制定的一套操作规范和程序。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可以提高妇科疾病的诊疗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质量,对于促进中医妇科临床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诊断环节。
1. 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
在诊断妇科疾病时,首先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包括月经情况、婚育史、病史等。
同时,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月经周期、经血量、经期疼痛、白带情况等,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2. 望、闻、问、切。
在中医诊断中,望、闻、问、切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通过望、闻、问、切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色、舌苔、脉象等情况,从而辅助诊断疾病。
二、治疗环节。
1. 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一般采用中药治疗为主。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以调理女性生殖系统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针灸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生殖系统的功能,对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3. 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艾灸可以温经散寒、活血调经,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三、护理环节。
1. 饮食调理。
在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合理的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女性在月经期间要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冰镇饮料、冰淇淋等,以免伤害子宫,加重病情。
2. 心理护理。
妇科疾病对女性的心理影响较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对疾病进行积极的对抗。
综上所述,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在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都有着详细的规范和程序,对于提高妇科疾病的诊疗效率,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精心整理妇科中医临床路径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1(1)(2)2009年)。
212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2)妇科检查(3)妇科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623(1(2(341231234)时间第1天年月日第2-14天年月日第15-30天年月日第31-45天年月日第45-55天年月日第56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进行患者病情程度评估□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FSH、E2□妇科检查□妇科超声□完成初步诊断□中医辨证□确定治疗方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医师签名:1(1(22007年212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的患者。
正常分娩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正常分娩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头位顺产。
(二)诊断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1.规律性子宫收缩、宫颈扩张伴胎头下降;2.临床检查除外臀位和横位;3.无阴道分娩禁忌症(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适应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分娩前准备(入院前)。
1.血常规、尿常规;2.血型、凝血功能、生化全套;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产科超声,心电图;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治疗方案1.入院第1天(1)药物:必要时缩宫素静滴引产或球囊引产。
(2)护理:产前护理常规、一级护理、饮食、鼻导管吸氧30min bid、胎心监护、产前检查等。
2.正常分娩日为入院第1-2天。
(1)分娩镇痛麻醉方式:必要时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入产房后:持续性胎心监护、持续性鼻导管吸氧至产后2小时、持续性心电监护至产后2小时、持续性血氧饱和度监测至产后2小时。
(2)必要时分娩前人工破膜、导尿、缩宫素静滴加强宫缩,分娩时会阴侧切+缝合或行会阴裂伤缝合。
(3)分娩后用药:缩宫素、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麻醉用药等。
(4)输血:必要时。
3.分娩后住院恢复5-7天。
(1)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如血常规、CRP及产后子宫附件B超等。
(2)分娩后治疗:①分娩后监护:持续性鼻导管吸氧至产后2小时、持续性心电监护至产后2小时、持续性血氧饱和度监测至产后2小时,观察产后出血情况②分娩后用药:促进子宫收缩药物:缩宫素 10u 肌注临时1次,必要时缩宫素静滴维持,卡贝缩宫素0.1g 静推临时1次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0.25mg 肌注临时1次必要时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类(口服或静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临床路径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513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517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520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527
1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
2.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证候评分达到改善及以上。
3.国内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定达到改善及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可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56天实际治疗时间:天
时间
年月日
(第29~42天)
年月日
(第43~55天)
年月日
(第56天)
主要诊疗工作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
(2)体针
(3)灸法
4.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阴虚火旺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卫生出版社,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纳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编码:B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
二、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时,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或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或病情变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
(2)妇科检查
(3)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用抗生素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
(3)尿常规
(4)盆腔超声
(5)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二、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TCD编码:BFY220,ICD-10编码:N95.1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