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恶阻病(妊娠剧吐)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推荐下载】解析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研究近况

【推荐下载】解析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研究近况

解析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研究近况解析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研究近况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是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1],也称为子病、病儿、阻病,主要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其属于西医的妊娠剧吐范畴,常发生在妊娠早期至妊娠16周之间,发病率为0.3%~1%[2],表现为以恶心呕吐频繁为重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西医常采用静脉大量补液,补充维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明显。

中医治疗有副作用小,疗效较好的优点,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经验方治疗 赵姝[3]采用自拟安胎降逆汤(党参、炙黄芪、续断各15g,炒白术12g,砂仁(打碎后下)、紫苏子、黄芩、陈皮各6g,紫苏梗、旋覆花(包煎)各10g,山药20g)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92%。

谢兆丰[4]用自拟安胃止呕汤(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藿香10g,砂仁3g(后下),炙甘草6g,鲜生姜5片,大枣10枚)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苏凯毅[5]自拟干姜党参半夏汤[(脾气虚弱者可用人参)15g,干姜10g,法半夏15g,黄芪15g,续断10g,炒白术15g,砂仁10g(打碎后下),陈皮10g,紫苏梗10g]治疗本病49例,总有效率为95.91%。

刘云鹏[6]用清燥救肺汤加减(南沙参15g,北沙参15g,甘草6g,黑芝麻20g,生石膏30g,阿胶9g,麦冬9g,炙枇杷叶9g,桑叶9g,竹茹9g,川贝母9g,黄芩9g,杏仁9g)治疗妊娠恶阻疗效尚可。

李莉[7]采用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10g,竹茹10g,砂仁6g,苏梗10g,半夏10g,茯苓15g,沙参10g,白芍15g,芦根10g,生姜5g)治疗本病22例全部治愈。

刘春泥等[8]用苏叶黄芩汤加减(苏叶10g,黄芩10g,竹茹10g,砂仁6g,南沙参30g,白术10g,茯苓10g,山药20g)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90%。

解析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研究近况,严宇仙[9]采用何氏祖传定呕饮(决明、桑叶、黄芩、焦白术、砂仁(带壳)、苏梗、陈皮、绿梅花、当归、杭白芍为主)治愈虚阳上逆或胃火冲逆之妊娠恶阻患者72例。

妊娠剧吐中医诊治

妊娠剧吐中医诊治

妊娠剧吐中医诊治摘要】妊娠剧吐是在妊娠早期,出现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发病率约O.35%~0.47%。

严重呕吐者可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损伤肝肾功能。

中医学亦称之为“恶阻”、“子病”、“病儿”、“阻病”。

【关键词】妊娠剧吐诊断中医治疗临床资料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其中,初孕者67例,经孕者29例。

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36岁。

孕6~8周的59例,孕9~10周的24例,孕11~12周的13例。

尿化验尿酮体(+)17例,(++)42例,(+++)27例,(++++)10例。

肾功有改变61例。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识妊娠剧吐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临床常见的原因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并可继发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

(1)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受孕后,血聚子宫以养胎,子宫内实,冲脉之气较盛。

冲脉起于胞宫,隶于阳明,冲气循经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反随冲气上逆而发为恶阻。

若脾虚痰饮内停者,痰饮亦随之上泛而呕恶。

(2)肝胃不和: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热,孕后血聚养胎,肝血益虚,肝火愈旺,火性炎上,上逆犯胃,胃失和降,遂致恶阻。

呕则伤气,吐则伤阴,呕吐日久,浆水不入,气阴两虚。

胃阴伤不能下润大肠,便秘益甚,腑气不通,加重呕吐;肾阴伤则肝气急,肝气急,则呕吐愈甚,如此因果相干,出现阴亏气耗之恶阻重症。

诊断(1)病史:有停经史、早孕反应。

(2)临床表现:恶心呕吐频繁,头晕、厌食,甚则恶闻臭气,食入即吐,不食亦吐。

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消瘦,更甚者可见血压下降,体温升高,脉搏加快,黄疸,嗜睡或昏迷。

(3)检查:妇科检查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子宫变软;尿妊娠试验阳性。

根据尿酮体、体温、脉搏、血压、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的检测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可判断病情的轻重。

鉴别诊断(1)葡萄胎:孕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偶有水泡状胎块排出,可伴有恶心呕吐,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不符,多数较停经月份大,质软,血HCG水平明显升高,B超显示宫腔内呈落雪状或蜂窝状图像,而无妊娠囊、胎芽、胎体及胎心搏动征。

妊娠剧吐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妊娠剧吐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妊娠剧吐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妊娠剧吐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中药辨证分型治疗、基本方加减治疗、敷脐疗法、穴位注射、压耳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结果:中医药治疗妊娠剧吐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妊娠剧吐中医药疗效妊娠剧吐又称妊娠恶阻,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妊娠后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为主症,严重者可引起失水和代谢障碍,甚至肝肾功能损害。

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WERNICK脑病、电解质紊乱引起心律失常,乃至死亡[1]。

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妊娠剧吐的研究进展。

病因病机妊娠剧吐中医称为妊娠恶阻,其发病主要为胎气不和所致,怀孕后月经停闭,阴气下聚以养胎,血分不足而气分常有余,冲脉之气盛,素体胃气虚弱或脾虚生痰,气机失调,冲气上逆犯胃,胃气失和,逆气上冲,发为恶阻。

中医药治疗主要治疗原则为“平冲降逆,和胃止呕”,并根据其寒、热、虚、实而分治之。

辨证论治:李改平等[2]分3型论治本病:①脾胃虚寒型:治宜健脾和胃,散寒逐饮,降逆止呕。

方用生姜泻心汤加减,药用姜半夏、生姜、砂仁、厚朴、白术、茯苓、干姜、炙甘草、党参、大枣;②痰湿壅遏型:治宜健脾化湿,理气和中,降逆止呕。

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藿香、紫苏梗、茯苓、姜半夏、白术、党参、甘草、陈皮、厚朴、桔梗、生姜、大枣;③肝火犯胃型:治宜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用苏叶黄连汤合小半夏汤加减,药用姜半夏、竹茹、黄芩、川黄连、苏叶、生甘草、酸枣仁、柴胡、生姜。

共治疗26例,治愈15例,显效8例,好转1例,无效2例。

夏鸿分4型治疗本病[3]:①肝胃不和型:治宜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用自拟定呕饮,药用煅石决明、炒白芍、瓜蒌、桑叶、姜竹茹、陈皮、枇杷叶、砂仁、黄芩;②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藿香、砂仁、太子参、半夏、云苓、白术、炙枇杷叶、生姜、大枣;③痰湿内阻型:治宜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妊娠恶阻中医临床路径精编

妊娠恶阻中医临床路径精编

妊娠恶阻中医临床路径精编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妊娠剧吐的门诊患者。

一、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二、(一)适用对象三、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妊娠恶阻(TCD编码:)西医诊断:妊娠剧吐(ICD编码:O21.000/O21.001/O21.1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马宝璋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医妇科学》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谢幸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第八版进行诊断。

2、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中医诊疗方案》。

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临床常见证候: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湿阻滞、气阴两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妊娠恶阻(妊娠剧吐)。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妊娠恶阻(妊娠剧吐);2.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五项、甲状腺功能;(2)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做者);??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产科B超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和胃,止吐安胎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砂仁、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等)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2)肝胃不和型治法:抑肝和胃,降逆止呕方药:苏叶黄连汤加减(苏叶、黄连、陈皮、竹茹、砂仁、白术、茯苓、白芍、砂仁等)中成药:左金丸(3)痰湿阻滞型治法:化痰除湿,和胃止呕方药:苍附导痰汤加减(苍术、香附、半夏、陈皮、茯苓、神曲等)中成药:二陈丸(4)气阴两虚型治法:益气养阴,和胃止呕方药: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麦冬、五味子、人参、玄参、生地等)中成药:生脉饮2、耳针疗法:将中药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脾、胃、肝)上,用拇、食指指腹相对按压1-3分钟,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天按压2-3次。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妊娠恶阻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妊娠恶阻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妊娠恶阻(修订)(草案)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妊娠恶阻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妊娠恶阻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妊娠恶阻 morning sickness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期间,反复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受阻,甚则食入即吐。

该病又称“妊娠呕吐”、“阻病”、“子病”、“病儿”等。

大多出现在妊娠早期,也有极少数持续至妊娠晚期。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病史 (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C) [1,2,3,4,5]有停经史及早期妊娠反应,多发生在妊娠3个月内。

3.1.2 症状 (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 [6,7,8,9]妊娠期间(多从妊娠早期开始)频繁呕吐,或食入即吐,甚至呕吐苦水或挟血丝,厌食,头晕 ,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严重者可出现血压降低,体温升高,脉搏增快,黄疸,少尿,嗜睡和昏迷等危象。

3.1.3 体征 (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C) [10,11]妇科检查 为妊娠子宫。

3.1.4 辅助检查3.1.4.1 血液检查 (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 [1,2,7,12,13,14,15,16]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血液浓缩;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可判断有无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肝肾功能化验以确定有无肝肾受损。

3.1.4.2 尿液检查 (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 [1,7,12,13,15,17,18]记24小时尿量,以调整输液量。

同时查尿酮体、尿比重、尿蛋白及管型尿。

尿酮体呈阳性。

3.1.4.3 心电图检查 (证据分级Ⅲ:/推荐级别:D) [19,20]病情严重者,可有低血钾的表现。

3.1.4.4 盆腔超声检查(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 [1,2,7,12,13,15,17,18,21]提示宫内妊娠,排除其他病变。

3.2 鉴别诊断3.2.1 葡萄胎(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C) [1,2,17]患者恶心呕吐严重,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根据B型超声及血β-HCG可明确诊断。

妊娠重度恶心呕吐,中医分型辨治和验方

妊娠重度恶心呕吐,中医分型辨治和验方

妊娠重度恶心呕吐,中医分型辨治和验方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成为“妊娠恶阻”。

亦称为“子病”、“病儿”、“阻病”。

多因脾胃虚弱或肝胃不和导致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若呕吐日久,浆水不入,伤及气阴,可继发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

妊娠早期的轻度恶心择食、晨起恶心呕吐等为早孕反应,不作病论。

妊娠恶阻为病状,大约占人群中1%。

病因病机主要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可由素性肝旺,或肝热气逆,受孕后血聚胞宫养胎,冲脉气盛,冲脉附肝,冲脉之气上逆,冲气夹肝火上犯逆胃,致使胃失和降所致;也可由素体脾胃虚弱,孕后经血不泻,冲脉气盛,冲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致。

这两种未及时治疗,可发展到气阴两虚型。

恶阻的原因主要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过多,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降低,饮食消化吸收减缓而引起反射性呕吐。

精神紧张,情绪抑郁,对妊娠恐惧以及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的人尤易发生恶阻。

临床表现1.中医分型(1)脾胃虚弱型妊娠早期呕恶不食,脘腹胀满,全身乏力,头晕思睡,口淡或呕吐清涎,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2)肝胃不和型妊娠初期,呕吐苦水或酸水,胸满胁痛,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精神抑郁,舌淡红苔黄,脉弦滑。

(3)气阴两虚型恶心呕吐日久,出现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发热口渴,尿少便结,唇舌干燥,呕吐带血水样物,舌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数无力。

2.西医分类(1)轻度呕吐呕吐反复发作,尤其在进食后,尿酮体阴性。

(2)中度呕吐呕吐频作,不进食亦吐,吐出物为沫状黏液,或含有胆汁和血液,全身出现轻度脱水症状,可有口渴、皮肤口唇干燥、眼球凹陷,小便量少而比重增加,血红蛋白指数升高,体温略高,脉数、血压降低,体重减轻,血糖下降,尿酮体阳性。

(3)重度呕吐体温升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精神疲乏,嗜睡,甚至昏迷、抽搐、黄疽、少尿或无尿,肝肾功能受损表现。

辨证施治1.中药治疗(1)脾胃虚弱型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或小半夏加茯苓汤。

中医在妊娠恶阻治疗中的应用实践

中医在妊娠恶阻治疗中的应用实践

中医在妊娠恶阻治疗中的应用实践妊娠恶阻是孕妇在妊娠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对于妊娠恶阻治疗有着独特的效果。

治疗该病应强调辨证施治为主,结合调护和现代医学治疗,发挥中医整体优势。

标签:妊娠恶阻;临床;中医治疗;妊娠后,孕妇出现恶心、呕吐不食、恶闻食气,甚至出现饮食即吐,中医称为恶阻。

传统中医认为,恶阻主要是由于妇女因受孕而月经闭止、冲脉之气上逆,因而胃失和降所致。

如果孕妇平常就胃气虚弱、情志郁怒或肝热气逆则更易恶阻且症状会更为强烈。

呕吐过频或持续过久可能会导致孕妇或胎儿营养不良、酸碱失衡甚至导致胎儿发育畸形。

中医在恶阻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

1.恶阻临床症状表现恶阻症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中医将之分为三种类型:1.1脾胃虚弱型:表现为孕妇呕吐不食或呕吐清涎,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精疲嗜睡,舌淡苔白。

可食莲子粥、山药陈皮粥等补脾健胃、和胃降逆之品,避免食用油腻、厚味、坚硬的食物。

亦可服用人参健脾丸、香砂六君子丸、参芩白术丸等以健脾和胃。

1.2肝胃不和型:表现为孕妇呕吐酸苦水,胸满胁痛,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舌苔黄腻。

宜清淡饮食,可吃萝卜、芹菜、瘦肉等。

亦可服逍遥丸以抑肝和胃。

1.3痰滞中脘型:表现为孕妇呕吐胸闷,头晕而重,呕吐粘稠痰涎,白带多,身困,苔厚腻。

宜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少食生冷瓜果,忌肥甘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痰。

亦可服二陈丸。

1.4阴虚胃热型:表现为孕妇口干而呕,心胸烦热,尿短黄,或发热,呕出物带血,舌赤少苔。

可食用石斛、玉竹、瘦肉汤等滋养肾阴的食物。

亦可服玉泉丸。

2.中医治疗2.1针灸疗法采用常规取穴双侧内关、足三里,脾胃不和型可加太冲穴,在手法上肝胃不和者宜平补平泻,脾胃虚弱和气阴两虚者则应用补法,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日施治1-2次,每5天为1个疗程;或取双内关、足三里和公孙穴,采用1.5寸毫针直刺内关0.8寸,2.0寸毫针直刺足三里1.5寸,1.0寸毫针直刺公孙穴0.5寸,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30s,同侧公孙、足三里接电针用连续波,每次留针30min,疗程为1周;或采用梅花针循经叩打患者头颈部,双侧颞部,耳廓部位,每次叩打15-20min,每天2次,4天1个疗程,疗程1个月。

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研究近况

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研究近况

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研究近况标签:妊娠恶阻;中西医治疗;综述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是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1],也称为“子病”、“病儿”、“阻病”,主要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其属于西医的妊娠剧吐范畴,常发生在妊娠早期至妊娠16周之间,发病率为0.3%~1%[2],表现为以恶心呕吐频繁为重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西医常采用静脉大量补液,补充维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明显。

中医治疗有副作用小,疗效较好的优点,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经验方治疗赵姝[3]采用自拟安胎降逆汤(党参、炙黄芪、续断各15g,炒白术12g,砂仁(打碎后下)、紫苏子、黄芩、陈皮各6g,紫苏梗、旋覆花(包煎)各10g,山药20g)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92%。

谢兆丰[4]用自拟安胃止呕汤(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藿香10g,砂仁3g(后下),炙甘草6g,鲜生姜5片,大枣10枚)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苏凯毅[5]自拟干姜党参半夏汤[(脾气虚弱者可用人参)15g,干姜10g,法半夏15g,黄芪15g,续断10g,炒白术15g,砂仁10g(打碎后下),陈皮10g,紫苏梗10g]治疗本病49例,总有效率为95.91%。

刘云鹏[6]用清燥救肺汤加减(南沙参15g,北沙参15g,甘草6g,黑芝麻20g,生石膏30g,阿胶9g,麦冬9g,炙枇杷叶9g,桑叶9g,竹茹9g,川贝母9g,黄芩9g,杏仁9g)治疗妊娠恶阻疗效尚可。

李莉[7]采用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10g,竹茹10g,砂仁6g,苏梗10g,半夏10g,茯苓15g,沙参10g,白芍15g,芦根10g,生姜5g)治疗本病22例全部治愈。

刘春泥等[8]用苏叶黄芩汤加减(苏叶10g,黄芩10g,竹茹10g,砂仁6g,南沙参30g,白术10g,茯苓10g,山药20g)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90%。

严宇仙[9]采用何氏祖传定呕饮(决明、桑叶、黄芩、焦白术、砂仁(带壳)、苏梗、陈皮、绿梅花、当归、杭白芍为主)治愈虚阳上逆或胃火冲逆之妊娠恶阻患者72例。

恶阻的辨证施护

恶阻的辨证施护

恶阻的辨证施护标签:惡阻;辨证施护恶阻又称妊娠呕吐,为孕早期常见病。

轻者可不予治疗,病情重者中西医结合对症处理。

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收住58例恶阻病人,在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8例病人中,初次妊娠56例,第二次妊娠2例。

年龄23~35岁,平均29岁。

孕6周~16周,平均11周。

大学文化10例,高中及中专35例,初中12例,小学1例。

妊娠剧吐合并酮症酸中毒1例。

尿酮体阳性(++~++++)。

1.2方法1.2.1中医辨证施治口服中药煎剂、穴位按压及辨证施护给予药膳。

电解质紊乱者可配合西医对症治疗。

1.2.1.1脾胃虚弱型30例主症:妊娠初期,呕吐不食,或吐清水,清涎,头昏体倦,舌淡,苔白,脉缓滑。

护理原则: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护理措施如下。

①服药护理: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汤剂宜温服,少量频进,并在服药之时加姜汁数滴,以和胃止呕,服药后宜静卧。

②饮食护理:调理脾胃,首先要加强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补脾和胃饮食和药物,可用人参、白术、陈皮水煎代茶饮,以健脾降逆,平时可以砂仁数粒咀嚼,以和胃宽中止呕。

可用药膳:砂仁鲫鱼汤。

砂仁9 g、鲜鲫鱼1尾(约150 g)、生姜10 g、葱白3茎、食盐少许、胡椒10粒,先将砂仁装入洗净去内脏之鲫鱼腹内,再将鱼置于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再入姜、葱、胡椒、盐,文火炖烂,趁热饮汤食鱼,忌贪食、饱食以防重伤脾胃,少食多餐,服药与进食宜分时进行。

1.2.1.2 肝胃不和型25例主症: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满胁痛,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舌淡苔微黄,脉弦滑。

护理原则: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护理措施如下。

①服药护理:方用苏叶黄连汤加制半夏、陈皮、竹茹、乌梅。

服药时用竹筷沾黄酱少许于舌尖,后服药缓慢咽下,服药后静卧。

②饮食护理:调理肝胃,主要安定情绪。

可用菊花、竹茹、黄芩水煎代茶饮,以清热、理气、和胃。

2019年妊娠恶阻诊疗方案

2019年妊娠恶阻诊疗方案

妊娠恶阻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一、定义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

二、诊断依据及诊断标准1有停经史,早孕反应,多发生在孕3个月内。

2呕吐发作频繁,甚至食入即吐,伴精神萎靡,明显消瘦,全身皮肤和黏膜干燥,眼球凹陷,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体温升高,黄疸,嗜睡和昏迷。

3妇科检查为妊娠子宫。

4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尿酮体阳性,可进一步测定血红细胞测定,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血中钾、钠、氯等电解质,肌酐及胆红素测定,计24小时尿量等。

三、症候分型1 胃虚型妊娠早期,恶心呕吐,甚至食入即吐,脘腹胀闷,不思饮食,头晕体倦,怠惰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2肝热型妊娠早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满闷,嗳气叹息,头晕目眩,口苦咽干,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数。

3痰滞型妊娠早期,呕吐痰涎,胸膈满闷,不思饮食,口中淡腻,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4气阴两亏妊娠剧吐,甚至吐苦黄水或兼血水,频频发作,以致精神萎靡,嗜睡消瘦,双目无神,眼眶下陷,肌肤干皱失泽,低热口干,尿少便艰,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滑数无力。

四、入院指证恶阻严重,食入即吐,甚或呕吐苦水,并夹血丝者,肝功能异常,尿酮体阳性等。

五、治疗方案(一)一般治疗1注意饮食调理,宜食易消化,营养丰富之品,少食多餐,忌食辛辣生冷。

2保持良好的精神情绪,消除恐惧焦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保持良好的环境,避免不良声、光、气味的刺激。

(二)辨证论治1胃虚型治法治则:健胃和中,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人参5g 白术5g 茯苓5g 甘草3 g木香5g 砂仁5g 陈皮3g 半夏5g生姜6g 大枣10g2肝热型治法治则: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加味温胆汤陈皮3g 制半夏3g 茯苓3g 甘草3g炒枳实3g 竹茹5g 黄芩3g 黄连2.5g麦冬6g 芦根3g 生姜6g3痰滞型治法治则:化痰除湿,降逆止呕。

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一、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呕吐(ICD编码:BNP.050)西医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ICD编码:K56.701)(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病证可诊为“呕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病史:阵发性腹绞痛或哭闹、反复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或解稀烂水样便。

(2)症状:腹胀或伴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和气过水声;(3)辅助检查:腹平片中显示扩张肠管及气液面;(二)证候诊断1.伤食证2.脾虚证3. 湿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危重症及完全性肠梗阻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感染性疾病筛查。

(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糖、血淀粉酶、凝血功能。

(4)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

(5)立位腹平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沉,血清铁,动脉血气分析;腹部彩超、阑尾彩超,钡灌肠或结肠镜,胃肠动力检查,全腹CT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中医妇科常见病:妊娠呕吐(恶阻)辨证论治。

中医妇科常见病:妊娠呕吐(恶阻)辨证论治。

中医妇科常见病:妊娠呕吐(恶阻)辨证论治。

本病是以妊娠期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甚至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妊娠疾病,反应严重,不断恶心、频繁呕吐、不能进食。

以致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称为妊娠剧吐。

恶阻之名首载于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妊娠恶阻候》。

又名妊娠呕吐。

《胎产心法》所云:“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

从汉代起张仲景就在《金匮要略》中对“妊娠呕吐不止”者确立了温胃散寒化痰的治法,施以半夏干姜人参丸。

隋代巢元方首载恶阻病名,并且更为详细地描述了其主要特征,“恶阻病者,心中愦闷,头眩,四肢烦疼,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果实,多睡少起,世云恶食,又云恶字是也”。

此后历代医家对此病多有阐述,指出了肝脾胃功能失调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确立了施治原则,积累了丰富的行之有效的方剂。

【病因病机】本病的形成多因素体脾胃虚弱,或素性肝旺,或恚怒伤肝,加之孕后经血不泻,冲气较盛,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其病性属标本俱虚,或本虚标实证。

恶阻是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类证鉴别】1.妊娠合并胃瘅:有胃病史,反复上腹部饱满疼痛,无规律性,饭后上腹部不适,常有嗳气、呕吐。

2.妊娠合并肝热病:有肝区疼痛,低热畏寒,肝脏肿大,尿三胆阳性。

3.妊娠合并肠结、肠痹: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初为胃内容物,随病情发展可呕出胆汁、肠内容物。

4.葡萄胎:除早孕反应外,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迅速增大,而无胎动,检查时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不相符合,B超检查可发现为完全性葡萄胎或部分性葡萄胎图像,尿血hcG测定为强阳性。

【辩证施治】恶阻的主证是恶心呕吐,恶闻食气,所以辨证应注意观察了解呕吐物的性状,包括色、质、气味,结合舌脉及伴见症状辨寒热虚实。

本病多发生于妊娠初期,但此时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恶心呕吐,食入即吐,若非因于妊娠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者均不属本病范畴。

临证时应与过食肥甘、生冷不洁食物或饮酒过量等因素所致胃肠功能紊乱,胃气上逆,以及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而突然发生恶心呕吐相鉴别、可通过详细问诊审证求因。

恶阻(妊娠剧吐)中医护理方案

恶阻(妊娠剧吐)中医护理方案

恶阻(妊娠剧吐)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侯要点(一)牌胃虚弱证: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甚则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头晕体倦,肮痞腹胀,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二)肝胃不和证:妊娠早期,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腻,烦渴,口干口苦,头胀而晕,胸满胁痛,噯气叹息,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三)气阴两虚证;恶心呕吐日久,出现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发热口渴尿少使结,唇舌干燥,呕吐带血水样物,舌红,苔薄黄或光割,脉细数无力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恶心呕吐1、观察患者呕吐的性质、量、呕吐次数,小便及全身症状2、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作好记录3、保持室内空气淸新,温湿度话宣,避免环境异味刺激,静养为主,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4、情绪稳定,保持心情舒畅5、禁食刺激性食物,如浓茶、酒、咖啡、辣椒等,少吃多餐6、呕吐剧烈时,遵医嘱口服维生素B6等止呕,必要时静脉补充电解质及能量7、遵医嘱穴位VB1注射液100mg注射双侧内关穴8、遵医嘱针灸足三里、内关、中院,上脘,太冲,丰隆等穴。

9、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神门、胃、皮质下10、遵医嘱貼敷疗法:生姜片贴内关穴(二)全身症状1、观察思者有无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血压下降及嗜睡和昏迷等全身症状2、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记录出入量。

3、注意个人卫生,增进患者舒适感4、若病情严重,尿酮体持续阳性,电解质素乱者,需中西医结合治疗5、遵医嘱中药内服:益气养阴生。

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内服中药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肝胃不和证:抑肝和胃,苏叶黄连汤加减3、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二)特色技术1、穴位注射:VB1注射液100mg注射双侧内关穴2、耳穴压豆:取神门、胃、皮质下3、针灸:取足三里、内关、中院,太冲,丰隆等穴4、贴敷治疗:生姜片贴内关穴。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静养为主,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妊娠恶阻中医临床路径

妊娠恶阻中医临床路径

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妊娠剧吐的门诊患者。

一、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妊娠恶阻(T CD编码:)西医诊断:妊娠剧吐(ICD编码:O21.000/O21.001/O21.1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马宝璋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医妇科学》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谢幸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第八版进行诊断。

2、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中医诊疗方案》。

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临床常见证候: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湿阻滞、气阴两虚.(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妊娠恶阻(妊娠剧吐).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妊娠恶阻(妊娠剧吐);2。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五项、甲状腺功能;(2)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做者);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产科B超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和胃,止吐安胎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砂仁、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等)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2)肝胃不和型治法:抑肝和胃,降逆止呕方药:苏叶黄连汤加减(苏叶、黄连、陈皮、竹茹、砂仁、白术、茯苓、白芍、砂仁等)中成药:左金丸(3)痰湿阻滞型治法:化痰除湿,和胃止呕方药:苍附导痰汤加减(苍术、香附、半夏、陈皮、茯苓、神曲等)中成药:二陈丸(4)气阴两虚型治法:益气养阴,和胃止呕方药: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麦冬、五味子、人参、玄参、生地等)中成药:生脉饮2、耳针疗法:将中药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脾、胃、肝)上,用拇、食指指腹相对按压1—3分钟,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天按压2—3次。

中医治疗妊娠剧吐 ppt

中医治疗妊娠剧吐 ppt

13
姜汁炒糯米 功效:补中益气。 配料:糯米250克,生姜汁3匙。 制作:炒锅放在文火上倒入糯米、生姜汁同炒、炒到糯 米爆破,研成粉即成。 用法:每次1汤匙,每日2次,开水调服。5—7次有效。
-
14
谢谢观赏
-
15
-
4
的药效作用。
(一)中药穴位贴敷
3.穴位选定
-
5
-
6
(一)中药穴位贴敷
4.方法:将健脾固元膏挤黄豆大小于穴位贴上,贴至
指点穴位处后,配合穴位按摩,拇、食指循经按压腧 穴,每穴半分钟,4小时后取下敷贴。
5.注意事项:妊娠剧吐的患者,除腹部天枢穴外,其
余穴位均可按揉。
-
7
二、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穴位贴敷 (二).穴位注射 (三).饮食疗法
中医治疗妊娠剧吐
生殖内分泌科 周海燕
-
1
一、概念
妊娠剧吐是发生于妊娠早期至16周之间、以恶心呕吐 频繁为重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见于年轻初孕妇, 停经6周左右出现早孕反应,逐渐加重直至频繁呕吐不 能进食,呕吐物中有胆汁或咖啡样物质。
-
2
二、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穴位贴敷 (二).穴位注射 (三).饮食疗法
(3)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有效期,药液有无沉淀变
质等情况。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
霉素、普鲁卡因等,必须先做皮试,阳性反应者不可
应 用。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使用亦当谨慎。
11
二、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穴位贴敷 (二).穴位注射 (三).饮食疗法
-
12
(三)饮食疗法
生姜乌梅饮
-
8
(二)穴位注射

中医妊娠恶阻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妊娠恶阻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妊娠恶阻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又称“妊娠呕吐”等。

本病是妊娠早期常见的病证之一。

以恶心呕吐,头重眩晕,恶闻食气或厌食,甚则食入即吐为特点。

初始表现为择食、食欲缺乏、轻度恶心等早孕反应,以后症状逐渐加重,直至呕吐频繁,不能进食,或食入即吐,呕吐物多为食物、黏液等,有些可为胆汁或咖啡渣样物。

患者表现为明显消瘦,极度疲乏,脉搏增快,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等失水症。

二、治疗方法1.穴位注射【主穴】双侧内关、足三里。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将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6注射液5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共4ml吸入注射器。

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每个穴位注射药液1ml。

隔日1次。

有严重脱水会电解质紊乱者,予补液或调节电解质紊乱。

2.耳穴压豆【主穴】脾、胃、贲门、大肠、小肠、十二指肠、腹、神门、皮质下、肝。

【操作】患者取坐位,首先右耳局部用75%乙醇棉球擦去皮肤表面油垢,取中药王不留行置于0.5cm×0.5cm的胶布中间,将带药粒的胶布贴在选定的等耳部穴位上,用拇、示指指腹相对按压王不留行(不能揉搓),以耐受为度。

每日按压2~3次,按至全耳发热发红为宜,2天后换贴左耳,交替贴。

3.拔罐疗法【操作】用胶皮罐吸在中脘穴上,进食前使用1次,饭后30分钟拿下,可配合三阴交穴。

每天操作2~3次,7天为1个疗程。

如果没有胶皮罐,可以使用火罐,用闪火法迅速将火罐吸在中脘穴上,吸拔10分钟即可。

4.艾条灸疗法【操作】自制艾条(藿香50g研细末,两年以上陈艾叶250g揉搓成绒团状,两者混合均匀,用细麻纸或易燃的薄纸卷裹而成),取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公孙(双)点燃艾条对准选定穴位,距皮肤约1寸左右行温和灸,直至所灸穴位的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

5.中药敷脐【药物】丁香粉、半夏粉、生姜汁。

【操作】上药调成稀糊状,再用文火熬成膏状。

妊娠剧吐中医临床

妊娠剧吐中医临床

妊娠剧吐中医临床路径妇科中医临床路径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编码:BFY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肝郁证心肾不交证阴虚火旺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俱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编码: B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 40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妊娠恶阻中医护理

妊娠恶阻中医护理

妊娠恶阻一、概述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以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或食入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又称为“妊娠呕吐”“病儿”“子病”“阻病”等。

妊娠早期若仅见择食、恶心、晨起呕吐等为早孕反应,一般于3个月后可逐渐自行消失,不作病论。

本病常因反复呕吐不能自止,或呕吐进行性加重,易影响孕妇营养状况,而出现消瘦,甚至影响胎儿的发育,应及时治疗。

恶阻的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恶阻候》:“恶阻者,心中愤闷,头眩,四肢烦疼,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

”详细描述了恶阻的症状特点。

《万氏妇人科》曰:“轻者不服药无妨,乃常病也。

重者需药调之,恐伤胎气。

”《妇人大全良方》提出了本病的病因和方药,曰:“妊娠恶阻病……由胃气怯弱,中脘停痰……半夏茯苓丸主之。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妊娠恶阻的病因证治,明确提出:“当以胃弱为主,更审其或因胎气阻逆,或痰饮阻逆,与夫兼热、兼寒,而分治之。

”西医学的“妊娠剧吐”,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本病的常见病因是脾胃虚弱和肝胃不和,素体脾胃虚弱或肝气偏旺,孕后血聚养胎,冲脉之气较盛,其气上逆,胃失和降而致呕恶。

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主要病机是冲气上逆,若病情严重则可发展为气阴两虚证。

病因病机见图3-7。

图3-7 妊娠恶阻病因病机示意图三、常见证型1.脾胃虚弱【临床症状】妊娠早期,口淡厌食,恶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呕吐清涎或食糜,脘腹胀闷,头晕体倦,怠惰思睡。

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辨证分析】脾胃素虚,孕后血聚于下以养胎元,脾胃愈虚,加之冲气偏盛而上逆,胃气失于和降,冲气夹胃气上逆,所以呕吐不食,或食入即吐;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因而脘腹胀闷,口淡厌食,呕吐清涎或食糜;中阳不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头晕体倦,怠惰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为脾胃虚弱之征。

【施护法则】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

恶阻病(妊娠剧吐)中医诊疗方案

恶阻病(妊娠剧吐)中医诊疗方案

恶阻病(妊娠剧吐)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

(1)以早孕期频繁的恶心呕吐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频繁呕吐或食入即吐,甚则呕吐苦水或挟血丝,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严重者可出现血压降低,体温升高,脉搏增快,黄疸,少尿,嗜睡和昏迷等危象。

2.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妊娠剧吐的诊断及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以及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2]中妊娠剧吐拟定。

(1)主要条件:①每日呕吐≥3次;②尿酮体阳性;③体重较妊娠前减轻≥5%。

(2)次要条件:①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比容升高;②血清钾、钠、氯水平降低;③血清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④肝肾功能异常;⑤视神经炎及视网膜出血;⑥出现特殊并发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Wernicke脑病。

同时具备主要条件或兼次要条件1项或多项,即可诊断妊娠剧吐。

(二)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

1.脾胃虚弱证:妊娠期间,恶心呕吐清水、清涎或饮食物,甚或或食入即吐;口淡,脘腹胀满,神疲思睡,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

2.肝胃不和证:妊娠期间,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胀满,嗳气叹息,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

3.气阴两虚证:妊娠期间,呕吐剧烈,甚至呕吐咖啡色或血性分泌物;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发热口渴,唇舌干燥,尿少便秘。

舌红无津、苔薄黄而干或花剥,脉细滑数无力。

二、治疗方法呕吐严重时禁食水,禁食水期间不禁药。

(一)辨证论治1.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1)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制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生姜、大枣等。

浓煎,少量多次呷服。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禁食期间可用生姜片含服,病情好转后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忌辛辣肥腻之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阻病(妊娠剧吐)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妊娠剧吐的住院患者。

一、恶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恶阻病(TCD编码:BFR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妊娠剧吐(ICD-10编码: O21.9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妊娠剧吐的诊断及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以及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中妊娠剧吐拟定。

2.证候诊断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出版)。

妊娠恶阻(妊娠剧吐)临床常见证候:
脾胃虚弱证
肝胃不和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恶阻病(妊娠剧吐)。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恶阻病(妊娠剧吐)。

2.其他原因引起的妊娠期间剧烈呕吐,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未出现危及生命征象,可以继续妊娠者。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重点关注患者的呕吐情况,脾胃虚弱证的患者还应关注口淡,脘腹胀满,神疲思睡,纳差便溏等证候的动态变化;肝胃不和证患者还应关注胸胁胀满,嗳气叹息,心烦口苦等证候的动态变化;气阴两虚证的患者还应关注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发热口渴,唇舌干燥,尿少便秘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酮体、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血型、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孕酮、血HCG、心电图、子宫附件B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2)肝胃不和证: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3)气阴两虚证: 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2.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1)针灸疗法
(2)拔罐
(3)耳穴疗法
3.饮食疗法
4.西药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好转,可基本恢复正常饮食。

2.电解质紊乱纠正。

3.尿酮体转阴。

4.B超提示宫内胚胎存活。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恶心呕吐症状改善不明显,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治疗过程中出现需终止妊娠的情况,退出本路径。

3.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恶阻病(妊娠恶阻)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恶阻病(妊娠剧吐)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
牵头人:史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要完成人:
史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闫清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