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一种习惯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是一种习惯积累
每一次我们看到别人那些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展现,其实不是一拍脑门子,或者眼前一亮,一个点子就出来那么简单。在他看似简单的某个决定,或者某个决策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他几十年来的各种知识、技能、观点、心得体会的积累。文/古尔浪洼;微信号:古尔浪洼的方寸江湖(ID:xllx01)01
能力这种东西,说起来容易,衡量起来却很难。它似乎很容易就可以感觉得到,但却很难被捕捉得住。平时,是很难评判一个人的能力的,因为它无迹可寻,无法称量。当问题来袭的时候,它又无处不在,在几乎每个行动细节上都会体现出来。在处理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一个人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动作组合,才能搞得掂,这个时候,在他的每个动作细节上,我们都能衡量出来他的所谓能力大小,我们往往就能衡量出来能力素质来了。关于这一点,最好的验证方式,就是去观察一个人处理未知问题的整个过程,你可以从他的点点滴滴中,体会到能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又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02
我第一次对能力这个东西有真真切切地感受,是在2000年的时候。
其时,我已经工作三年多,经受了相当的洗礼,也已经过了
见什么都惊奇,觉得了不起的土包子期,基本是到了见什么都觉得不过尔尔的自以为时期。记得当时我已经任品质部主任了,管着一大帮比我年龄还大的家伙,整天为他们的争执做判断、调解,并且还要时不时给他们去做培训,这样,难免也就培养了一点眼高于顶的毛病。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大危机爆发了。03
那时候,公司的市场策略调整,正由内销型转向外销型。我们缺乏外单和大生产的技术、管理经验,出口到欧洲的产品,屡被退货,公司也屡遭索赔,日子过得非常痛苦。因为我是品质部的头,几乎所有的部门都指责品质部门做得不好。我顶着从业以来所面临得最大压力,每日都在紧张和恐惧中度过。当然,其它部门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几乎各个部门的头也都天天忙在扑火救火上,可层出不穷的问题,如飞溅的星火,怎么灭也灭不了,似乎随时都会蔓延成一场燎原的大火,大家都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就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公司给我们空降了一位上司,总工,兼代理临时总经理。说空降其实也不对,他是一位行业专家,以前给我们讲过课。但讲课与解决实际问题是两码事。那时候,我们已经听了太多的课,已经对听课这种事很不当回事了。果然,我们这位上司空降之后的表现,似乎也不是那么的耀眼。04
第一个让我们跌眼镜的是,他竟然没有像我们预料的那样,大烧三把火,而是从源头开始梳理,在每日的会议上反复强
调“产品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应该搞前期控制,而不是后期把关。
他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要做稳定一致的产量,稳定一致的质量,必须抓系统管理。”“点点滴滴,做深做细。”他更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培训和教育上。他整理了很多教材,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给管理和技术人员不断上课培训。甚至,他还伏案翻译了一些原材料的使用说明书,发给我们看。他的观点是:我们只有吃透最基础的东西,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和愿望,做出的产品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订单才能源源不断。客户满意了,订单自然就会有了。他还发出了倡议,说:“我们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选定一个目前公司质量上的一个难题,思考、观察、分析,花一周时间重点攻克解决,先解燃眉之急。如果从中发现重大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题,立成项,深入研究,总结,写成论文,这样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也会不断提高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见过
世面”的对这位新总工兼代理总经理的上司很不屑,觉得也不过尔尔,私下颇多抨击和不满。我当然也是其中的符合者之一。05
但变化真的出现了。管理人员们开始逐渐变得不那么忙,不再每天到处“救火”了。技术人员们也不再每天人浮于事,无
所事事,而是天天泡在生产线上,观察,记录数据,有时候在饭堂里,还能听到他们之间的争论和争吵,一打听,原来
不过是为一个数字的对错而已。更神奇的是,还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出口欧洲的产品不再被退货了,甚至那家最难缠的客户,在年底还送了礼品来,把我们评为他们的最佳供应商。几个月后,从无写论文传统的技术、管理部门,哗啦啦,一下子竟然交出了几十篇论文。他一一过目,每篇都给出中肯的意见,指导大家修改和改进。秋天的时候,他邀请行业的另一位老专家,也是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刊物杂志的主编来讲课,并向他推荐了大家的论文。这位教授一看之下,爱不释手,回去时,挑走了近一半的论文。其后不久,这些论文便陆续在刊物上发表了。而此时,他宣布卸任代理临时总经理,专职任他的总工去了。06
这是我职业生涯里第一次经历如此和风细雨化解危机的方法。
在过去,每次有问题要解决的时候,往往都是大刀阔斧,快刀乱麻,火烧眉毛,大动干戈,大家痛的不得了。常常,出现的结果是,问题好像是平息了,但往往公司的元气也伤得差不多了,一场危机结束,各个部门的人员状况往往是走的走,散的散,伤心的伤心,怀恨的怀恨。而这次却完全不同,这是我在这家公司三年来,第一次经历大家都觉得开心,大家都觉得有收获,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经历和解决危机的几个月中,各个部门主要岗位上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没有流动的情况出现,这也几乎是我经历过的类似事件中,一次
小小的奇迹。07
因为经历了这次危机,所以我有机缘跟这位上司有了深入的交流。
后来,在离开原公司之后,我也一直与他保持了联系,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正是因为日后的更多接触,我才能更加理解他当年那种闲庭信步的能力是怎样修炼出来的。例如,他有非常好的记笔记的习惯,他每日将听到和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分门别类整理,记录上去,并定期进行提炼整理,几十年如一日。另外,他也是个超级爱学习的人,除了技术专业方面的,他也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管理书籍。在跟他聊天的时候,几乎我读到的每种新鲜的观点和书籍,他似乎都早有涉猎过,都能讲出一些自己独特的道理和感想来。令我更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德鲁克的著作简直是如数家珍,一听便知,不只是读了一遍。这也就难怪,作为一个技术专家,在代理临时总经理的时候,也有如此上乘的表现。他说,他35岁才开始学英语,短短三年,听坏了上百盘磁带,三台录音机。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他常常找经典范文来反复读,并不断剖析,将要点记下来。为了追踪行业数据,他30年来
一直坚持做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汇总工作。08
我们在日常解决工作的时候,常常会引用“冰山理论”这个概念,大致是说,每个问题的爆发,都是由299个细小和微小的问题累积造成的,也就是说,一个大问题下面,其实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