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应激
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全部力量,迅速而及时地做出决定,采取有效地措施应付紧急情况,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第六章 情感和意志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情感的概念,明确情感的作用,了解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情感与情绪的种类,掌握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情感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中学青少年的情感。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意志的概念,明确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了解意志的作用、意志过程的心理结构以及意志的品质,掌握中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引起激情的原因很多。
首先,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可以引起激情,例如,重大成功后的喜悦,惨遭失败后的沮丧绝望,亲人突然去世引起的极度悲伤,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恐惧等等。
其次,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兴奋和抑制也容易引起激情。例如,如某种痛苦忍耐已久,抑制过度,一旦爆发出来,就会成为十分强烈的,难以控制的激情。
道德标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道德也就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集团或民族,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不同的人们对这些标准和规范又有着不同的理解,于是就会产生不同的道德需要,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道德感。
我国人民的道德感就其内容来讲是非常丰富的,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对工作和事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事之间的友谊感,同情感,以及正义感、是非感,善恶感和人道主义情感等。
3美感: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美与丑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标准是美感产生的关键,客观事物中凡是符合个人审美标准的东西,就能引起美感体验,审美时个体的心情是自由的,愉快的、轻松的。
美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事物的外表形式对美感具有很大的影响,但美感也同样依赖于事物的内容,美感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事物的内容的美赋予事物丰富的内涵。因此,内在美是外在美的源泉。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诱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惊厥等。激情具有冲动性,发生时强度很大,它使人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现。例如,狂喜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盛怒时横眉竖目,握拳顿足,暴跳如雷。激情发生的时间很短暂,一旦离开引起激情的具体情境,会很快冷静下来,或转化为心境。
激情对人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激情常能调动人的身心的巨大的潜力,成为激励人做不出的事情来。
例如,运动员满怀激情在运动志上勇敢拼搏为国争光,战士以高昂的爱国激情冲锋陷阵,诗人以满腔创作激情写出激动人心的诗篇。
而消极的激情则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遏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以致惊慌失措,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动和动作,甚至铸成千古之恨。当然,消极的激情也并非不可控制,事实证明,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并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它。
四 情绪、情感的分类
一) 情绪的分类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四种情绪状态。
1 心境
定义:心境是一种子微弱,平静而持久地情绪状态,也叫心情。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如: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人际关系、激情和余波、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因素
二)情感的外部表现
在某种情感状态下,人的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姿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之为表情,即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可分为三个方面:
1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指由面部肌肉,腺体和面色的变化所表示的情绪状态。它以眉、眼、嘴及颜面肌肉的变化为主。如
2 身段表情。身段表情是由身体的姿态和动作的变化所表示的情绪状态。头、手、脚是身段表情的主要不得动作部位。
道德感在人的情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人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感。
3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人们在探索趔时产生求知欲,了解认识未知事物时有兴趣和好奇心;在解决疑难问题时出现迟疑惊讶和焦躁,,问题解决后产生强烈的喜悦和愉慰;在坚持自己看法时有了强烈的热情,由于违背了事实而感到羞愧,人们对谬误和偏见的蔑视,憎恶,对科学趔的坚信和热爱,这些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
3 言语表情 言语表情是由言的音调,音色、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所表示的情绪状态。
人类的表情具有先天性和社会性。表情的先天性是说人类的表情是先天的,其有程序化的模式和生物适应性,是在斗争适应环境的结果。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提出:人和动物的表情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根源。人的表情是由动物表情演化而来的。表情的社会性是说人的表情是在社会环境中草药逐渐表现和形成的,是后天获得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是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受一定的社会变化,风俗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复杂的表情系统。所以作为基本情绪的几种表情,一般是全人类的,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中成长的人又具有不尽相同的表情方式,显示出表情的个别差异性。在社会环境中的人们还逐渐学会场根据需要来控制自己的表情,以协调人际关系。
二)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它往往随着情境地的改变和需要满足而减弱或消失。而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2)情绪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如高兴时笑逐颜色开,手舞足蹈;愤怒时咬牙切齿,暴跳如雷。情绪一旦产生往往难以控制,而情感则比较内隐、含蓄,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始终处于意识支配的范围内。如深厚的爱,对真理的追求,对事业的思虑,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父母对子女的痛爱等,往往深埋在心底,不轻易外露,而主要表现在行动中。
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人对客观事物来取什么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产生情感的主观原因。如果某一事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满足的需要,人对其产生肯定的态度,就会有肯定性质的体验,如果某事物不能满足或违背人的需要,人对其产生否定的态度,则会有否定性质的体验。由于客观事物非常复杂,人的需要丰富多彩。构成了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复杂而矛盾的关系系统,一种事物虽然能满足某方面的需要,但却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的需要,甚至和其它方面的需要相抵触,因此有的事物会引起人的复杂的甚至矛盾的情感体验:如啼笑皆非,悲喜交加,又爱又恨,百感交集等。
(1)情绪是情感的处在表现,情感离不开情绪。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
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与爱的情感就是在不断受到爱抚关怀的过程中,愉快的情绪体验持久而稳定下来,从而逐渐培养起来的。
一般来说,把同生物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感情反应称为情绪,把受社会规范制约称为情感,在标示感情反映的形式方面采用情绪,标示感情的内容时采用情感。因此无论是情绪和情感,乃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在不同场合使用情绪和情感,是同一过程同一现象所侧重的不同方面。
二) 情感影响认识过程
人的情感不仅以认识的基础,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认识过程。一般来说,积极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它能够推动促进人们以顽强的毅力去认识事物,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阻力,它会阻碍人们认识活动的积极性的发挥,降低认识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三、. 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有着很大影响。积极乐观的心境能使人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有益于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会使人消极颓废,降低工作效率,有抑于健康。但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掌握自己的心境,做心境的主人,使心境经常稳定在乐观主义基础上,经常保持愉悦舒畅的状态。
2 激情
人的认识活动越深入,求知欲越强烈追求真理的兴趣越浓厚,理智感也就越深厚。
理智感又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社会进步,稳定,繁荣,人们积极广泛地探求真理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理智感就能得到激发和培育。
理智感对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和探求真理的活动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好奇心、以及对获取知识乐越的体验,是推动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心理条件。
二、.情绪、情感与认知过程
一)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有赖于人对该事物的认识,评价,人只有在认识过程中才能判断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情感体验。“有所知,才有所感。”而且,人的情感又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产生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越深厚。学生对我们祖国力我们中华民族的知识了解的越多,理解得越深刻,爱国主义情感也就越深切。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了认识是情感的基础的道理。
应激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境以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
应激状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状态,应激引起的身心紧张有利于主体调动身心各个部分力量去解决当前的紧急问题。它使人思路清晰,急中生智,判断精确大胆,动作机敏准确,能够化险为夷,渡过难关。
另一种是消极的状态,应激所造成的高度紧张情绪阻碍认知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意识的自学性降低,知觉、狭隘,注意的分配,转移出现困难,思维迟钝,混乱,分析判断力减退,惊慌失措,行为刻板,紊乱,不能准确地处理事件,或作出事与愿违的行为,甚至机体活动受阻,机能推敲发生临时休克。
第一节 情感
一、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即人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觉。情感不同于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感则是对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认识过程通过形象和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是通过方观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们对事物所抱的态度,主观都能体验到,体验是情感的特征。没有主观的体验,人就不知道自己是否产生了情感。
(3)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一般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往往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婴儿饥渴或身体不舒适时就会有笑的情绪体验,吃过奶会作出“笑”的情绪体验。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的进展,会产生对父母,对祖国爱的情感,并形成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的主观心理体验,在具体人身上它们互相依存密切联系。
一) 情感的生理变化
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这些变化不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之一。
1 呼吸系统:呼吸的频率、深浅、快慢、是否均匀等都会发生变化。
2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3、消化系统的变化
4、内外分泌腺体的变化
应激的积极状态是可以训练的。通过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意志的果断性,增强动作机敏灵活性,加强技能的精巧熟练性,提高在意外情境下迅速决策的能力,这样遇到新异情况,就能镇定自若,当机立断,摆脱困难,转危为安。
二)情感的分类
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不把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和美感。
1 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言语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将常握的社会道德标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当人们用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言图、言论、行为时,认为符合道德需要,就会产生肯定性的情感,如果认为不符合道德需要,就会产生否定性的情感。例如,对别人的大公无私的行为感到满意,产生敬佩之情,对别人的损人利已行为产生愤怒蔑视的情感。自己尽到了社会责任感到心情舒畅,心安理得;未尽到责任感到内疚惭愧,痛苦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