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上《比一比》PPT课件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课件PPT
同样粗的圆柱,绕的绳子的圈数越多,这根绳子就越长。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课堂小结
比长短、高矮有 什么好方法?
在比较多个物体的 轻重时,有哪些需 要注意的地方?
1.把物体一端对齐,再进行比较;或者使两个人站在 同一块地面上,再比较。
2.可以利用天平称一称,也可以用手掂一掂。在比 较多个物体的轻重时,应该注意只有一个最重的, 也只有一个最轻的。
易错提醒
错解分析:
1个菠萝比1个梨重,1个梨又比1个桃重,所以菠萝最重,桃最轻。 在比较多个物体的轻重时,最重的只有1个,最轻的也只有1个。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易错提醒
√
○
○
√
○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学以致用
现在上面两根差不多长,但第 二根拉直后,就比第一根长了。 第三根是最短的。
在长的后面画“√”。
√
你觉得哪根绳长一些,哪根绳短一些? 可以把绳子拉直,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可以比出绳子长短。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探究新知
√
红绳比黄绳长
黄绳比红绳短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探究新知
比高矮
√
你觉得两人谁高一些?还是一样高呢? 要能一眼看出来他俩的高矮,你觉得怎样站着比,比较方便?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探究新知
√
说说哪个比哪个高,哪个比哪个矮, 比高矮一般要怎样比?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探究新知
比轻重
√
如果两边一样重,天平会怎样?如果不一样重,天平又会怎样?
义பைடு நூலகம்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精品教案
课题二比一比单元目标: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单元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单元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比一比(长短高矮)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
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苏教版数学《比一比》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比一比》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数学《比一比》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数学《比一比》说课稿一、说教材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体会,学习比较厚薄,同时依照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能够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查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表达以人为本、以进展为宗旨的素养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看、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觉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方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确信和夸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爱好。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看、分析、比较能四、说教学策略1、说学情依照日常的生活体会,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差不多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周围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
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
基于如此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周围。
3、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比一比-苏教版一、教材背景本次教案是针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比一比”这一章节的内容编写的。
本章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以物品的长度、重量、大小等为基础进行比较大小,并进一步了解数学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使用物品的长度、重量、大小等进行比较大小;2.掌握数学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观察物品的特征,提高观察力;2.运用口算能力,准确比较物品的大小、长度、重量等。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物品的意识,以及对物品的认知能力;2.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向他人请教、询问、合作的习惯和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比较大小的基础概念;2.数字大于小于的符号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1.学生掌握以物品的长度、重量、大小等为基础进行比较大小;2.学生掌握数学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老师的举例,让学生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并介绍要学习的内容。
2.讲授(20分钟)1.让学生观察物品的长度、重量、大小等特征,并让学生自己比较大小;2.教师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并讲解符号的使用方法;3.通过图片、模型等物件让学生感性认识“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并使用符号表达出来。
3.练习(2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拿出书包里的物品进行比较大小,使用数字符号表达出来,并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4.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对比课堂里的多个物品,找出其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的关系,并用符号表示。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两方面进行。
1.学习效果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情况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反馈教师将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比一比”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并能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包括一一对应比较、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
2.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比一比”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并能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3.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一些小物品,如石子、树叶、扣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教学新课: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学会使用“比一比”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比较物体数量方法的理解。
4.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板书内容:(1)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2)一一对应比较(3)直接比较(4)间接比较六、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2. 拓展练习: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一比》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式。
2.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观察和思考,找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和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如卡片、小物品等,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比较大小时,发现和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比较大小的顺序和方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独立地解决一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全套(上)
第1单元 数一数
数一数
SJ 一年级上册
1 课堂探究点
1.数数的方法 2.用圆点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探究点 数数的方法
探究点 用圆点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小试牛刀 一.数一数,照样子涂一涂。
二.数一数,在
里画圆点。
三.看图圈数。
二、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
○
√
○
√
○
√
○
三、你能把下面的图形分一分吗?(把序号填在圆圈里)
①④⑨
②⑤⑦ ③⑥⑧
③④⑦
②⑧⑨
①⑤⑥
归纳总结: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方法:把同一类事物放 在一起,就是分类。可以根据事物的特征(如 颜色、形状)、功能和用途(如衣、食、住、 行)等对事物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标准把物 体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 也就不同。
提升点 熟练掌握分类的方法
3.把卡片分在3个圈里,用线连一连。
略
第四单元 认位置
认位置
SJ 一年级上册
拍手游戏
做法: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 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1 课堂探究点
认左右、前后、上下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探究点 认左右、前后、上下
要发言的请 举右手。
3.连一连。
提升点 2 在具体情境中数多种实物的数量
4.数一数,画“△ ”。
△△△ △△△△△△ △△△△△△△ △△△△△△△△ △△△△△ △△△△△
第2单元 比一比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认识10以内的数PPT教学课件
你会比一比吗?
认识“>”“<”和“=”
小猴有4只, 小兔有4只。
…
4=4 读作4等于4。 等号
和 同样多。
认识“>”“<”和“=”
认识“>”“<”和“=”
比 多。
…
5>3 大于号
读作5大于3。
认识“>”“<”和“=”
认识“>”“<”和“=”
比 少。
…
3<5 小于号
读作3小于5。
认识“>”“<”和“=”
2.
3 >2
3< 4
2= 2
认识“>”“<”和“=”
2.在⚪里填“>”“<”3
4>3
认识“>”“<”和“=”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我们会用=、< 和 >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认识“>”“<”和“=”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我们一起拍拍手
▪ 和老师拍的一样多; ▪ 比老师多拍两下; ▪ 比老师少拍一下。
…… …… ……
比多少
《认识“=” “>”“<”》
和 同样多
女
5人
… … … …
男
4人
﹥ 55 44 读作:5大于4
大于号
读作
4 5 读作:4小于5
﹥
“= > <”的书写
=><
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 两个兄弟来报到。 大口朝前是大于号, 尖尖朝前是小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笑。
认识“>”“<”和“=”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优质课课件.ppt
口令游戏 长 短
宽窄 高矮 轻重 大小 远近
√
√
底是长还是短? 是高还是矮? 是轻还是重?
我们来闯关喽!
比一比
同桌和你谁的铅笔长?
再和老师的比一 比哪枝铅笔最长?
第第第第第关一一三二一关关关关
走哪条路近?近的画“ ”。 第第第第二二二三关关关关
○
√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021年1月14日星期四2021/1/142021/1/142021/1/14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1月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1/142021/1/14January 14,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7:06:44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1/142021/1/142021/1/14Jan-2114-Jan-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1/142021/1/142021/1/14Thursday, January 14,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1/14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脑洞大开——比一比 苏教版 (共18张PPT)
√
○
1、把下面的水果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 ( ③ )( ④ ) ( ① ) ( ② )
2、把下面的正方体木块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 ③ )( ② ) ( ① ) ( ④ )
3、下面三个鱼缸里各放进1条、2条、3条鱼后,3个鱼缸里的 鱼就同样多,原来几号鱼缸里的鱼最多?在括号里画“√”。
例2
比一比三种水果哪个最重,哪个最轻?最重的打“√”, 最轻的打“×”。
例2
比一比三种水果哪个最重,哪个最轻?最重的打“√”,最轻的 打“×”。
√
√
×
√
×
例2
比一比三种水果哪个最重,哪个最轻?最重的打“√”,最轻的 打“×”。
√
×
√
×
1、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
○
3、最重的画“√”,轻的画“○。
感谢您的观看
2017
脑洞大开
——比一比
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 刘敏芳
例1 图中有三个箭头,比一比哪一个箭头最长?
通过数格子发现 ① 和 ② 都占了( 9 )格,③占了 ( 8 )格,因此( ③ )号最短;
①是横着放的, ② 是斜着放的,一眼就能看出 ② 比 ① 长,所以 ② 最长。
1、大猴和小猴跑得一样快,它们谁先吃到桃子呢?在方框里打“√”。 √
√
1-2、请你把小刀按照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一排。 ( ② )号、( ③ )号、( ① )号、( ④ )号。
2-2、最重的画“√”,轻的画“○.
○
√
小猫钓鱼
阳光明媚的星期天,猫妈妈拿着三根同样的鱼竿,带着小白猫和小灰猫一起去河 边钓鱼,两只小猫咪可开心了,每人挑了一根自己喜欢的鱼竿。他们一边钓鱼一边嬉 笑,好久都没有鱼儿上钩,小白猫不开心地说道:“这儿根本钓不到鱼!”猫妈妈在 一旁提醒他说:“你们这么大声地嬉闹,把鱼儿都给吓跑了,怎么能钓到鱼呢?”两 只小猫咪听了妈妈的话,安安静静地专心钓鱼。不一会儿,三根鱼竿上都有鱼儿上钩 了,他们都用力地往上拉鱼竿。聪明的小朋友,你能从图中知道谁的鱼竿最短?谁钓 的鱼儿最重吗? 小朋友,从图中一眼能看出小白猫的鱼竿是最短的,而3只猫钓的 鱼暂时看不见,但你有没有发现小猫用力往上拉鱼竿时,有的鱼竿是平平的,有的鱼 竿是弯弯的,小白猫的钓鱼竿弯的最厉害,说明它钓的鱼最重。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认识大于号小于号PPT模板
目录
Content
01 复 习 巩 固
02 新 课 导 入
03 课 堂 检 测
04 延 伸 拓 展
01 复 习 巩 固
我们一起拍拍手
▪ 和老师拍的一样多; ▪ 比老师多拍两下; ▪ 比老师少拍一下。
…… …… ……
比多少 ( )比( )多 ( )比( )少
02 新 课 导 入
《认识“=” “>”“<”》
▪数数地一一数上数,森玩,摆一林耍一共学。摆有校瞧,几放,每种假一此水只了时果猴?,,子每3它都只种们能水小正吃果猴到在分子一共别在个有进草桃几午子个吗?? 餐呢3种!水果,3个桃子,4个梨,2根香蕉。
和 同样多
每一只猴子都能吃到一根香蕉吗?
比多
每一只猴子都能吃到一个梨吗?
…
男
4人
﹥ 55 44 读作:5大于4
大于号
读作
4 5 读作:4小于5
小于号
﹥
“= > <”的书写
=><
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 两个兄弟来报到。 大口朝前是大于号, 尖尖朝前是小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笑。
﹥﹥
﹥ ﹥ 数学魔方 ﹥
你会做吗?
2 =2
2 <3
5 >4
04 延 伸 拓 展
数一数,比一比
2
1
2> 1
2
5
2<5
5 >2 3 <5 4 >3 5 =5 4 >1
>
>
>
>
>
=
>
=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比一比(共21张)
比长短: 要先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平放在同一个起点上,观 察另一端确定长短。
比高矮: 比较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比轻重: 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不能根 据物体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随堂小练 1.(教材P5 想想做做 第1题)
蓝色的铅笔长
√
√○
当堂检测
1.杯里水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教材P7 想想做做 第5题)
√
○
当堂检测 2. 重的画“√”。(教材P7 想想做做 第6题)
√
√
当堂检测 3.在最长的后面画“○”,最短的后面画“√”。
√
○
当堂检测 4.(易错题)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错解: √
○
当堂检测 4.(易错题)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绿色的铅笔最长
你能和同学比一比铅笔的长短吗?
随堂小练 2. 近的路画“√”。(教材P6 想想做做 第2题)
√
随堂小练 3. 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教材P6 想想做做 第3题)
○
√
随堂小练
4.(教材P6 想想做做 第4题)
哪个人高?高的 画“√”。
最高的画“√”, 最矮的画“○”。
正解: ○
√
反思: 比较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不能根据站的位置的高低来判断。
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 方法,学会了比较多个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轻重。
1.比长短: 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把
物体的一端对齐,再看另
看另一端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