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点穴疗法在临床应用-张桂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點穴療法

國際中醫中藥總會點穴療法研究主任張桂鴻

課程編號:CME-PP0014-05024

目錄

一.點穴療法沿革及其發展

二.什麼是點穴療法

三.點穴與經絡的關係

四.點穴與臟腑的關係

五.點穴對氣血的作用

六.現代醫學對穴位作用的一些研究七.點穴療法的適應症及禁忌症

八.李林點穴療法及在臨床應用

一.點穴療法沿革及其發展

點穴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很多手法是從中國武術演變而來,武功點穴在中國流傳約兩千年之久,至今在民間仍有很大的影響。

點穴療法是一種古老的防治疾病的方法,它與針灸、按摩同出一脈。

遠在100多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爲了生存,在同大自然的各種不利因素作鬥爭的過程中,懂得了使用原始的勞動工具進行生産,獲取食物,對抗各種自然災害,防禦外來的侵襲。在實踐中,人們逐漸發現在體表點、按、扣、打能使疼痛減輕或消失。夏代則有了治病的石針與骨針。隨著醫療經驗的積累,人們便把某些特殊的“按之快然,驅病迅捷”的部位稱爲“穴”。遠在戰國初期已形成穴道“穴”的概念。於是通過對“穴”進行點、按等來進行疾病治療的方法也就日益發展,逐步發展為點穴療法。

在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以及其後的《皇帝八十一難經》,晉代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等著作中,對腧穴有著詳細的研究與記載,對其穴名、別名、位置,何經脈所發,何經所會,都作了全面地論述。這不僅奠定了針灸學的基礎,且使傷科學中穴道損傷,點穴療法的發展有了理論依據。

明代嘉靖年間異遠真人所著《跌打妙方》以經絡氣血傳輸為理論基礎,創立了“血頭行走穴道”論,認爲人體氣血運行有一頭,按時按穴晝夜不停地在運行。異遠真人認爲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穴位損傷,則出現不同的症狀,故在治法中提出了“按穴論治”的治傷方法。

江考卿著《江氏傷科方書》首次將人體穴道分爲致命穴道與不致命穴道。認爲人身有108穴,其中36個穴道可致命,72個穴道不致命,這一認識將前人的按穴道損傷論治向前推進了一步,使跌打點穴有明確的穴道區分。

據記載《明史》上《少林拳術秘訣》雲,蓋以三豐,綽號張邋遢,為明技擊術之泰斗,……晚年發明七十二穴點按術,手法有兩指點、研點、拍點、掌段點、膝蓋撞點、手拐點等,這些點穴法盛行於明代。在實踐中人們發現點穴不僅能治傷而且能療傷,於是便有點穴療傷的出現。到了清代,點穴療法有了更廣泛的應用。雖然沒有專著問世,但很多書中都涉到了這方面的知識。如熊應雄的《小兒推拿·廣意》中說“指湧泉治療壅上……”,三裏,揉之治麻木頑痹。《幼科推拿秘笈》揉湧泉,久揉亦能治眼病……,左揉止吐,右揉止瀉。所有這些點穴療法都是極大豐富和發展。

建國以後,廣大醫務工作者對這一古老的醫療方法進行了更深一步的挖掘和研究。

—1950年,北京成立了“刺激神經療法研究所”,並以點穴的方法作爲診斷依據,提出了肢體諸條刺激綫的理論,臨床療效明顯;

—1963年,香港出版了《點穴療法》一書,集許多傷科方藥,以穴配者;

—香港人薩般若編輯了《跌打點穴殘傷治療法》,廣泛收集了流傳於民間的武術界治傷驗方;

—1965年以來,山東賈立惠氏總結繼承點穴治病的經驗,應用點穴療法治療

一些疑難病症,取得明顯療效。並將他們的臨床經驗加以系統整理,於1977

年著成《點穴療法》一書。

—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王肇普等學習並應用點穴療法治療各種疾病,取得滿意效果,從1983年起,設立科研課題,選擇常見病種——大腦

創傷後遺症患者,從臨床療效及實驗兩方面進行研究工作,以肯定臨床療法

與點穴療法療效機理。

—1985年,通過了賈立惠等醫師共同完成的課題,為陳舊性大腦及頭椎不完全損傷後遺症伴有肢體功能障礙患者點穴治療之臨床研究。

綜上所述,點穴療法經過數年來的發展,尤其是通過近代一些醫務人員的努力,使其臨床診斷及治療等方法日臻完善,理論研究亦步入正軌。

點穴具有獨特的醫療作用,目前已引起國際醫務界的重視,許多國家都已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古老的點穴療法必將以更新的面貌展現在人類的面前,爲人類的醫療保健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二.什麽是點穴療法

點穴療法,又叫指針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是醫者根據不同病種和病情在受朮者體表適當的穴位或特定刺激綫上,用手靈活運用點、按、掐、拍、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通過經絡的作用,使體內的氣血運行暢通,促使已經發生障礙的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方法。如《黃帝內經·素問·擧痛論》中說“按之則氣散,故按之痛止。”因這種方法,主要是在人體穴位上用手指點、按、叩、彈,所以叫作“點穴療法”。點穴療法的優點是:操作簡便,安全有效,不需藥物和特殊設備,在任何場合均可施朮治療,而且適應症比較廣,它可用來治人,還可以自我治療、保健,歷來深受人們歡迎。

三.點穴與臟腑的關係

經絡系統是祖國醫學認識人體,治療疾病的獨特理論。《靈樞·海倫》中說:“經脈者內屬於藏服,外絡於肢節。”《素問·調經論》載有“五臟之道皆出於紀遂,以行氣血。”《霛書·本藏》亦說“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説明經絡是衛氣營血的運行通路,它內聯臟腑,外絡節節,網絡全身,溝通表裏上下,使人體成爲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人體通過經絡的經氣運行,一方面輸送氣血津液,一方面相互協調平衡,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故經絡通暢,則氣血調和,營縈衛禦,臟腑協調,肢體強健。反之,若經絡阻塞,則氣滯血瘀,營枯衛弱,臟腑失調,軀體羸弱。正如《靈樞經別》所說:“夫十二經脈

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經絡是衛氣營血在人體運行的通路,而經穴則是衛氣營血,運行通路中顯示的交合點,亦稱經絡點。

如大椎穴,為手三陽、足三陽及督脈之會,當人體某一部分的筋、骨、肌肉、血脈以及臟腑發生病變,功能失調時,通過在其相關的經絡綫和穴位上,恰當地運用點、揉、按、壓等點穴手法,使“氣”與“力”的作用沿著相關的經絡路綫深透到患者體內,以激發經氣,使氣至病所產生感應,而調節內在不平衡,達到協調一致。

現代醫學認爲,經氣實際是一種資訊載體,在經脈中形成資訊流,可通過經和絡與全身組織結構,溝通信息。點穴療法正是根據經氣的運行規律及其資訊流的表現而進行診斷,和穴信的調整治療,因此,點穴療法亦稱資訊療法。

四.點穴對臟腑的關係

人體以五臟為中心,以氣、血、精、津液為物質基礎,通過經絡使臟與臟、臟與腑、腑與腑密切聯系,外連五官九竅、四肢百骸,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臟腑相合,配以五行,起著相互依存、相互生克、相互制約、相互維持其生理平衡的作用。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筋為脈之使,筋動則脈動急,筋靜則脈緩;骨為髓之舍,骨堅則髓實,骨軟則髓虛;臟為腑之表,腑壯則臟盛,腑弱則臟衰。它們互為表裏陰陽,經脈相互連貫,氣血運行其中,成為一個整體。其中起主導作用的為五臟六腑。人體不論哪一部分發生病變,均與臟腑的生克制約有關。根據祖國醫學“有諸內,必形諸外”的理論,五臟六腑發生病變,可以通過軀體的外部反映出來。如《素問‧臟氣法時論》說: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等等。五臟如此,六腑亦然。如《靈樞·脹論篇》說:“胃脹者,腹滿,胃脘痛,……”;“大腸脹者,腸鳴而痛濯濯,……”等。由此可見,一旦臟腑有病,必然於軀體外部的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程度的証候表現。因此,點穴療法施術於體表,運用具體而恰當的手法,消除這些証候,實際上也就對臟腑起到調整和治療作用。另一方面,以經絡學說的理論來分析,點穴對臟腑的影響是通過經絡、氣血而起作用的。經絡遍佈全身,內通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按照經絡分佈的關系,以經脈統屬臟腑,可見臟腑與經穴之間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因而,在人的體表進行點穴時,手法的刺激作用通過經絡、氣血影響內臟及其它部位,直接調節著五臟六腑的有餘或不足,使相互間後克制化恢復平衡狀態,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使人體這一有機的整體繼續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有人報道,通過近代生理學的研究,人們認識到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資訊(各臟器的固有頻率及生物電等)當臟器發生病變時,有關的生物資訊就會發生變化,而臟器生物資訊的改變,可影響整個系統乃至全身的機能平衡。通過各種刺激或各種能量傳遞的形式作用於體表的特定部位,產生一定的生物資訊,通過資訊傳遞系統輸入到有關臟器,對失常的生物資訊加以調整,從而對病變臟器起到調節作用。是傳統點穴療法的現代科學理論依據之一。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