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皇帝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

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

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

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

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

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

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

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

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

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

国共两党的联合与斗争,成为此后半个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

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

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

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甚至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实现共和宪政。

共和国的执政者只能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这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

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随即发布文告,宣布“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

不久就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鄂州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地区性资产阶级民主立法,为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制订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范本。

《临时约法》贯彻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宪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临时约法》具有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此得到较为充分的肯定。

因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尽管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破坏了《临时约法》,法制观念仍为民众所接受。

用宪法代替封建专制,这是共和宪政最大的特点。

提出民族平等和中华民族新概念。

辛亥革命是以民族革命为起点的革命,“五族共和”思想和中华民族概念为此后中国的民族平等提供了思想基础。

从民族革命角度说,反满是要反对满族作为统治阶级的特权。

这种统治特权反映在
民族关系上,就是民族不平等。

因此,孙中山曾说,民族主义,是要扫除民族的不平等。

当然,这个民族不平等,也包括后来他所说的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不平等。

取消民族不平等,是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立即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就是“五族共和”的主张。

五族共和是以取消民族不平等为先决条件的,五族共和就是五族平等。

随着五族共和主张的提出,就是中华民族新概念的出现。

中华民族的概念规定了中国境内各民族是一律平等的。

民族平等,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中华民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这个称呼为全国各民族人民所接受。

提倡以人民为本位的公仆精神。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自称人民公仆,从而确认人民为本位。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为感谢各省代表选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在致各省都督电中称“今日代表选举,乃认文为公仆”。

把大总统等同于人民的仆人,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革命精神。

他曾以大总统名义发布通令,要求所有政府官员“皆系为民服务,官规具在,莫不负应尽之责任,而无特别之利益”。

他还说过:“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

”孙中山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廉洁自持,始终保持国民公仆形象。

孙中山曾对来访者言:“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

”“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样。

”这是一种伟大的公仆精神,也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的政治和精神遗产。

辛亥革命的当代启示
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为革命胜利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鉴湖女侠秋瑾被捕,她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体现了她“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的爱国情怀。

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林觉民、方声洞,在参加起义前夕写给妻子和父亲的信,更是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既爱亲人、更爱祖国,为了挽救祖国可以抛妻别子的崇高境界。

武汉革命党人詹大悲在他主持的《大江报》上刊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时评,公开号召“爱国之志士”、“救国之健儿”起来革命。

维系海峡两岸、世界华侨共同的历史记忆。

辛亥革命的历史,还是今天海峡两岸,香港、澳门和所有海外华侨华人共同的历史记忆。

正确阐释辛亥革命历史,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坚持反“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的重要思想基础。

华侨给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人力、财力的巨大支持,香港和澳门是当年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出发地,港澳人民也给予孙中山巨大支持。

现在,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但两岸尚未统一。

海峡两岸同胞及全体中国人都要厉行孙中山振兴中华及中国应该统一的伟愿,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站在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维护共同的政治基础,促进民族团结统一的历史进程。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孙中山在失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职位后,精心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他提出中国应追上世界的发展,中国应该“驾乎欧美之上”,中国应该统一,这些都成为中国人的奋斗目标。

今天,除了台湾与祖国的统一尚待完成,其他各项大体上达到或者超过了孙中山先生当年的预想。

我们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

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和启示是丰富和宝贵的。

但是,辛亥革命终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
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是这一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