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全套ppt课件

高中化学全套ppt课件
8
4、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放热反应: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9
②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的吸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某些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 C+CO2 C+H2O Ba(OH)2·8H2O+NH4Cl
2H2(g)+O2(g)=2H2O(l),△H1=-Q1kJ/mol H2(g)+1/2O2(g)=H2O(l),△H2=-Q2kJ/mol
Q1﹥Q2
△H1 <△H2
注意:热量比较比数值, △H比较带符号
练:⑴比较Q1<Q2的大小、△H1 >△H2的大小
S(g)+O2(g)==SO2(g) △H1=- Q1 kJ/mol S(s)+O2(g)==SO2(g) △H2=- Q2 kJ/mol
15
1、烧已生知成在二2氧5℃化,碳1和01液kp态a下水,时1放gC8出H148(8辛.4烷0kJ)燃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H=-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H=-5518 kJ·mol-1
恒(等)容过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压强改变 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容器
3
2、焓变
焓:热力学状态函数。
焓变:在一定条件下(恒压)的反应热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①焓变符号:△H ②焓变单位:kJ/mol ③测量条件:恒压下,一般为敞口容器中 ④“+”:吸热,环境对体系做功自身能量增加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件(不含电化学)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件(不含电化学)

[例1]:1molC(s)与1molH2O(g)反应,当生成H2(g)、CO(g) ]:1molC(s)与 O(g)反应 当生成H (g)、 反应, 1mol时 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 的热量, 各1mol时,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 +131.5 kJ/mol (1mol均换成2mol呢?) 5 均换成2mol呢 ______kJ/mol (1mol均换成 为△H= [例2]:拆开lmolH—H键、lmolN-H键、lmolN≡N键分 拆开lmolH— lmolN- lmolN≡N键分 例 拆开 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 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N2完全 反应生成NH __,1mol __ 反应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92KJ/mol ,1mol H2完全 反应生成NH ______。 ______。 反应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6KJ/mol 回顾]: [回顾]: 1.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 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 者密不可分, 以物质为主. 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 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同时遵循________定律 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同时遵循 定律 定律。 和________定律。 定律 2.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 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_____,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 它等于反应前后体系的_____,用 ⊿H 表示 表示,单位 它等于反应前后体系的 焓变 用_____表示 单位 kJ/mol 。 为_______。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复习

不 生成物的量 同 点 反应热 的含义
六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详见教材
七 盖斯定律
1 内容 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 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焓 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焓变相同。 2关。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复习课件
广东实验中学
贺文启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 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或原子团) 的重新组合,即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 形成。 注意:仅有化学键的断裂,不能称为化学反应。
从物质的角度: 有新物质生成 从微粒的角度: 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2) 焓变: 焓变是用于描述反应热的物理量,常用H来表示
H=H生-H反=E断-E成
三、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示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方程式。
2.表示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在25℃、101kPa H2(g) + ½ O2(g) = H2O(l) H=-285.8kJ/mol 表示 298k、101kPa时1mol H2(g)与1/2 mol O2(g)反应生成 1mol液态水,放热285.8kJ
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相 同 能量变化 H 点
反应物的量
燃烧热
放热反应
中和热
H <0 , 单位 kJ/mol 1mol可燃物 不限量 1mol反应物完全 燃烧时放出的热 量;不同的物质 燃烧热不同 可能是1mol也可 以是0.5mol(不限) H2O 1mol 酸碱中和生成 1molH2O时放出的热 量,强酸强碱间的中和 反应中和热大致相同, 均约为57.3kJ/mol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 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 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作业: 课本P6 3-(2,3,5,6)、4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课外查阅我国能源结构和状况。
一、燃烧热 二、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3、注意 kJ/mol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
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
⑶ Δ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 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ΔH < 0; 吸热: ΔH > 0; ⑷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ΔH值也加倍。 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⑹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H2 + I2 == 2HI
只表示物质变化
【例1】 在200℃、101kP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 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 + I2 (g) ==== 2HI(g) ΔH =
101kPa
200℃
-14.9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章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章复习课件
△H=-57.3kJ/mol
中和 反应
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下列几点: ⒈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 、101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⒉需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常用s、 l、g、aq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 ⒊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 数。对于分数一般是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为“1mol” 时的物质相对应。不能随便写分数。
6.已知反应:① 2C(s)+O2(g)=2CO(g) Δ H=-221 kJ/mol ② 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 H=-57.3 kJ/mol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
4.红磷(P)和白磷(P4)均为磷的同素异形体。已知:
P4 ( s ) + 5O2 ( g ) = P4O10 ( s ) △H = -2983.2 kJ/mol P ( s ) + 5/4O2 ( g ) = 1/4P4O10 ( s ) △H = -738.5 kJ/mol
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由此可知,红磷比白磷 或“不稳定”)
⒋△H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以“+”表示吸热,以 “-”表示放热。△H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有关,单 位总是kJ· mol-1 。
四、中和热的测定 五、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⒈盖斯定律的内容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 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也就是说,一个反应可 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 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⒉盖斯定律的应用 进行很慢,或不易直接发生,或产品不纯的化学 反应,很难直接测得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盖斯定律 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 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时,应注意热化学方程 式在同乘(或除)一个数时,△H也要作相应变化; 物质的分子式可以相加减,△H同样也可以相加减。

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前两节课件

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前两节课件

[问]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 溶液,它们的质量应怎样得到?
量出它们的体积,再乘以它们的密度即可。
Q =(V酸ρ酸+V碱ρ碱)· (t2-t1) ② c·
已知 V酸=V碱=50 mL。 c酸=0.50 mol/L c碱=0.55 mol/L。 ρ酸=ρ碱=1 g/cm3 c=4.18 J/(g· ℃) 把以上数据代入式②,得出Q的表示式。 其中热量的单位用kJ。
Q = 0.418(t2-t1)kJ
是中和热吗?

思考:③式表示的是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
[问题]该反应的中和热应怎样表示呢?
ΔH= -
0.418 (t2-t1) 0.025
kJ/mol
1、1.01×105Pa下,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S(s)+O2(g)=SO2(g) △H=- 299.52 kJ/mol
>
<
+236 (3) SiCl4(g)+2H2(g)===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ΔH=————KJ· -1 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 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
观察以下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其与普通的化学方程式 有何不同?
H2(g)+Cl2(g)=2HCl(g) H = -184.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 = -890.3 kJ/mol
⑶.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普通化学方程式不需注明物质的状态.
H2O(g)==H2O(l) △H=-44kJ/mol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7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7张PPT)
栏 目 链 接
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
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 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 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栏 目 链 接
(4)与反应热的关系:
恒压 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________ 焓变 。因此, ________ 我们常用________ ΔH 表示反应热。
(5)焓变(ΔH)的正负与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 0( 填“>”或“<” ) ,即 若为放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________( 填“+”或“-”)。 - > 0( 填“>”或“<” ) ,即 若为吸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 ________(填“+”或“-”)。
(2)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小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 ________ 升高 ,故ΔH________0( > 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 填“<” + 填“+”或“-”)。 或“>”),即ΔH为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应用 思考 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吗?NH4NO3晶 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吗? 提示:放热(吸热)反应是指放出(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而浓H2SO4溶于水是浓溶液的稀释过程,NH4NO3溶于水是
栏 目 链 接
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反应,故浓硫酸溶
于水不是放热反应,NH4NO3晶体溶于水不是吸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吗?为什么?
提示: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

部编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焓变反应热》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焓变反应热》ppt课件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 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能量,这就是放热反 应.反之,为吸热反应.如下图所示:
返回
2.微观角度——从本质上认识 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 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 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时,即新化学 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则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 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返回
点击此图片进入训练全程跟踪
返回
返回
[特别关注] 浓H2SO4、固体NaOH溶于水时有热量放出,但不属
于放热反应,NH4NO3固体溶于水时吸热,但不属于吸热 反应.
返回
返回
考查点一 焓变、反应热
[例1] 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2H2O(l),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焓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 的总焓
B.946 kJ/mol
C.649 kJ/mol
D.896 kJ/mol
返回
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旧键断裂(吸收能量), 生成物分子新键形成(放出能量),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键 能之和减去反应物的键能之和. 设N≡N键的键能为E(N≡N),则有 2 mol×3×391 kJ/mol-1 mol·E(N≡N)-3 mol×436 kJ/mol=92.4 kJ 解得E(N≡N)=946 kJ/mol. 答案:B
上等于 恒压 条件下的焓变),用 ΔH 表示. (2)单位:ΔH的单位常用kJ/mol.
返回
1.焓变和反应热是什么关系? 提示: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其反应热就是焓 变.因此它们的符号均为ΔH,单位也相同.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PT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PT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A、a<c<0 B、b>d>0 C、2a=b< 0 D、2c=d>0
23

第一次作业∶p5Ex3(1)、(2)、(3)、(4)、(5)、(6)、 Ex4(1)、(2)、

作业布置∶
24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观察下列示意图:
HH
4 3 6 k J /m o l Cl Cl
2 4 3 k J /m o l
H
H
+
+
Cl
Cl
H Cl 4 3 1 k J /m o l
H Cl
➢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1、……
2、……
3、……
10
•反应热 焓变
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 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小结∶
生成物的关系,而且表示了反应的热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效应。
•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多少度,多少千帕;
如在常温(250c)、常压(101kpa)下,可不注明温度和
压强的条件;
• 2、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一s,液体一l, 气体一g;
•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 数。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的 反应,当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A、 2CH4 ( g )+4O2 ( g ) = 2CO2 ( g ) + 4H2O ( l ) ΔH = +890 kJ/mol
B、 CH4 +2 O2 = CO2 + H2O C、 CH4 ( g )+2 O2 ( g ) = CO2 ( g ) + 2 H2O ( l )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1复习课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1复习课

【针对训练7】
Mg-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电极A是该电池的正极
B.电极B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电极B经外电路
流向电极A
D.电池工作时的主要反应为
Mg+2H+ ══ Mg2++H2↑
D.充电阳极反应:ZnxV2O5·nH2O-2xe- ══ xZn2++V2O5+nH2O
解析 Zn为活泼金属,放电时发生氧化反应为电源的负极,A正确;放电时,阳
离子(Zn2+)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正确;xZn+V2O5+nH2O ══ ZnxV2O5·nH2O
反应中Zn发生氧化反应,为放电总反应方程式,C错误;充电时阳极(原电池
充电:阳离子→阴极,阴离子→阳极;
总之,阳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阴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针对训练6】
(2022全国乙卷,12)Li-O2电池比能量高,在
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Li-O2
电池(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
生电子(e-)和空穴(h+),驱动阴极反应
的甲醇为2 mol,与其ΔH的值不对应,只有B项正确。
☞考点二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例2 P4S3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相关物质的结构及键能如表所示。
共价键
键能
(kJ·mol-1 )
则反应
3
8
S8(s)+P4(s) ══ P4S3(s)的ΔH为(
C)
A.(a+b-c) kJ·mol-1
B.(c-a-b) kJ·mol-1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1焓变反应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ppt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1焓变反应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ppt
能 量 反应物总能量高
释 放 能 量
生成物总能量低
反应进程
①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
放出能量。
②反应物总能量小于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高





反应物总能量低

反应进程
归纳总结
宏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
①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
归纳总结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所有的燃烧 中和反应 溶液里的置换 吸热反应 一般的化合反应 特殊的分解
电离 强碱与铵盐 一般的分解 特殊的化合
巩固练习
1. 1mol C与1mol H2O(g)反应生成lmol CO(g) 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 反应的反应热为△H= +131.5 kJ/mol。
2. 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92K,J/mol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6KJ/。mol
巩固练习
3. 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B) A.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B.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氯化钠溶于水
二、反应热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 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
热,在恒压条件下又称为焓变。
PS:
1、符号:△H
单位: kJ/mol 或 kJ·mol-1
2、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

2、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 化(以1molH2和1molCl2反应为例)
3、△ H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巩固练习
示例1
示例2
4、 △ H的三种表达式
(1)△ H=吸收的能量—释放的能量
△ H >0 ,反应吸热; △ H <0,反应放热。
(2)△ H=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能量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就会放热, 反之,则吸热 (3)△ 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产物的键能之和
二、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都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叫 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2)符号:用△H表示 (3)单位:常采用kJ/mol或kJmol-1
说明:正确理解反应热单位的含义 △H的单位“kJ/mol或kJmol-1 ”,并不是指每摩尔 具体物质反应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而是指给 定形式的具体反应以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 的量时伴随的能量变化。 计量数不同, △H的值不同
课后练习
1、必修2 p35页习题
2、三维设计 P2 随堂巩固
反应物的键能越小,稳定性约弱,能量就越高,破坏它需要的能量就越小; 生成物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强,能量就越低,释放的能量就越大,故需要 放出能量, △ H为负值;反之, △ H 为正值。
巩固过程中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 变化,即表现为热量的放出或吸收,通常叫做反 应热。用△H 表示,单位kJ/mol 。物理变化中 的能量变化不是反应热。
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5℃、101 kPa时,完全燃烧0.5mol液态有机物,只生成
二氧化碳气体1.5mol和液态水2mol,放出热量1008.9kJ热量。 同温同压下,该有机物的蒸气密度是H2密度的30倍,写出该有 机物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红磷(P)和白磷(P4)均为磷的同素异形体。已知:
8、热化学方程式: S(g)+O2(g)=SO2(g) ΔH=-297.3kJ/mol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D ) A.S(g)+O2(g)=SO2(l) ΔH>297.3KJ/mol B.S(g)+O2(g)=SO2(l) ΔH<297.3KJ/mol C.1mol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和1molO2键能之 和 D.1molSO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S和1molO2键能之 和
反应物浓度增大 有效碰撞 次数增多 单位体积内活 化分子数增加 反应速率加快
3 、 温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温反应速率增大,降温反应速率减小
原因:
温度升高 分子获得更 高的能量 有效碰撞 次数提高 反应速率加快
活化分子 百分数提高
4、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原因:
加入催化剂 活化分子百 分数提高
四、 燃烧热∶25oC、101kPa时,
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 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 位为KJ/mol。如常温常压下,1mol甲烷 完全燃烧放出890.31KJ的热量,就是甲烷 的燃烧热∶
CH4(g)+2O2(g)= CO2(g)+2H2O(l) △H=-890.31KJ/mol
本章知识复习
知识结构
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 燃料的使用 反应热 焓变
1
燃烧热
2
节约能源的意义 能源 开发新能源
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 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热计算 焓变
3
常见的放热反应: ☆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铝热反应
放热过程:
浓硫酸稀释、NaOH固体溶于水、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内容:
其它条件不变,增加反应物浓度加快化学 反应速率。
原因:
反应物浓度增大 有效碰撞 次数增多
单位体积内活 化分子数增加 反应速率加快
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内容:
对于气体反应来说,增大压强相当于增大反 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原因: 增大压强
反应活化能 降低 有效碰撞 次数提高 反应速率加快
结论:向反应体系输入能量,都可以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原因:反应体系内活化分子数或活化 分子百分数提高,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可逆反应
(2)动:动态平衡
√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
注意问题∶
当△H为“-”或△H<O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或△H>O时,为吸热反应。
要知道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三、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述参加反应物质的 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 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多少度,多 少千帕;如在常温(250c)、常压(101kpa) 下,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的条件;
4.已知下列各反应的焓变 Ca(s) + C(s,石墨) + 3/2 O2(g) = CaCO3 (s) △H = -1206.8 kJ/mol Ca(s) + 1/2 O2(g) = CaO(s) △H = -635.1 kJ/mol C(s,石墨) + O2(g) = CO2 (g) △H = -393.5 kJ/mol 试求CaCO3(s) = CaO(s) + CO2(g) 的焓变
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 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 中和热的表示:
H+(aq)+OH-(aq)=H2O (1) △H=-57.3kJ/mol
3.要点:
Ⅰ、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Ⅱ、反应物: (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 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 效应 Ⅲ、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 不在中和热之内 Ⅳ、放出的热量:57.3kJ/mol
2、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 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B
A. 2C2H2(g)+5O2(g)=4CO2(g)+2H2O(l) △H=-4b kJ B. 2C2H2(g)+5O2(g)=4CO2(g)+2H2O(l) △H=-4b kJ/mol
P4 ( s ) + 5O2 ( g ) = P4O10 ( s )
P ( s ) + 5/4O2 ( g ) = 1/4P4O10 ( s )
△H = —2983.2 kJ/mol
△H = —738.5 kJ/mol , 。(填“稳定”或“不稳
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由此可知,红磷比白磷 定”)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 H2(g)+1/2O2(g)=H2O(I); ΔH=-285.8 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C ) A.-438.6 kJ/mol B.-241.8 kJ/mol C.-285.8 kJ/mol D.无法确定
熵判据
化学平衡常数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 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表 示。在体积不变的反应器中,通常用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 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
( L.min )、 mol/(L.s)
数学表达式:
v= △C/△t
注意问题∶
(1)不同物质的速率的比值一定等于化学方 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 表示
2、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s), 液体(l),气体(g);不用↑和↓(因已注明 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 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 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的反应,当 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4、在方程式右端要注明△H为多少“+” 或“一”kJ/mol。 5、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化学式前 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反应逆向 进行时,△H值不变,符号相反。
C. C2H2(g)+5/2O2(g)=2CO2(g)+H2O(g) △H=-4b kJ/mol
D. 2C2H2(g)+5O2(g)=4CO2(g)+2H2O(l) △H=+4b kJ/mol
E. 2C2H2(g)+5O2(g)=4CO2(g)+2H2O(l) △H=-2b kJ/mol
点拨: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可从物质的聚集 状态、△H的正负号、物质的量的大小、单位等主要方 面入手


例 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 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H=( +131.5 )kJ/mol。
例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 热为 ,1mol H2生成NH3的反 -92KJ/mol 应热为 。 -30.6KJ/mol
(4)NH3(aq)+ HCl(aq)=NH4Cl(aq) △H4=-52.3kJ/mol (5)NH4Cl(s)+2H2O(l)= NH4Cl(aq) △H5=? 则第(5)个方程式中的反应热△H是________。
6.芒硝(Na2SO4•10H2O)是重要的化工 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芒硝可调节室 内温度,科学家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之一, 是将装有芒硝的密闭聚乙烯管安装在房 屋的外墙内,当太阳照射时,它能将太 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达到蓄热效果,使 室内保持较低温度;晚上,它能将化学 能转化为热能,使室内保持温度。请结 合方程式解析其原因。
五、能源
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 阳光、风力、流水、潮汐及柴草等等。我国目前使 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
新能源∶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
核能、生物质能、反物质能、可燃冰等。
6、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 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 无关。 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式 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 个化学反应焓变的代数和。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C(固态)与适量H2O(气态) 反应,生 成CO(气态)和H2(气态),吸收131.3kJ的热量
C(s)+H2O(g)=CO(g)+H2(g) △H=+131.3KJ/mol
(2)0.5molCu(固态) 与适量O2(气态) 反应, 生成CuO(固态), 放出78.5 kJ的热量 2Cu(s)+O2(g)=2CuO(s) △H= - 314KJ/mol
一、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
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能量
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
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
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 基础。 二、反应热、焓变 反应热∶化学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也称为“焓变” ,符号用 △H表示,单位常采用 KJ/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