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对生成资源的利用效率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对生成资源的利用率
课堂教学的艺术某种程度上就是利用的艺术。课堂教学中因师生互动而随机生成的资源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提高对生成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我们利用得当,不管是有形的物质,还是无形的信息,都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反之,也可能成为妨碍学生发展的障碍。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呢?例谈三点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课堂中的互动生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各种策略促进课堂中的互动生成,如充分开发教材,使学习材料更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如捕捉挖掘学生生成中有价值的信息等等。例谈教学“9加几”的一个片段:
师:(先拿出9个球,再拿出5个球)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什么?
生1:知道一共有14个球。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2:我是用小圆片摆的。
生3:我是数的。从9开始数5个,数到14。
师:你能再数一次给大家听听吗?
生4:我是先算10+5得15,再用15-1得14。
师:刚才这位同学通过摆小圆片的方法得到14,下面我们就让这位小朋友再来摆一摆,看看是不是等于14。
师: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摆的真好,让我们大家一看就知道9+5得14。他为我们提供了把小圆片移一移,再数一数的方法,让我们按照他的方法也来一起摆一摆,看看哪些小朋友也能像他一样,自己摆出9+5的计算过程?
师: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摆的对不对,然后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刚才我们都想到了一种计算9+5的计算方法:9+5,先把5分成1和4,9和1合成10,10加4得14。
师:哪位小朋友能把自己摆的过程再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9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分成基础上,第一次接触的进位加法。教学策略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操作、思考和交
流,自主地提出9加几的问题,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在掌握算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就能将它迁移到后面将要学习的8加几、7加几……的计算中去。因此,让学生理解“凑十法”,从具体的形象操作上升到语言概括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像上述片段中教师对学生信息的捕捉与放大,不但有追求“互动”的意识,还有促动“生成性”的各种策略。学生互动了也不等于自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如果缺少教师的引领,往往是一种迷失目标的无意识的盲动,而真正有效的互动,说到底还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时刻受到预设目标的关照,时刻受到发展目标的引领。在上述片段中,如果教师这样引领:
师:(先拿出9个球,再拿出5个球)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什么?
生:知道一共有14个球。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数的。从9开始数5个,数到14。
师:你能再数一次给大家听听吗?
生:我是用小圆片摆的。
师:怎么摆的,你能把算的过程摆出来,让其他小朋友一看就知道是几个球吗?生:我是先算10+5得15,再用15-1得14。
师:你的方法也不错。刚才小朋友想到了这样一种方法:先把5分成1和4,9和1合成10,10加4得14。
师:哪位小朋友也来说说刚才是怎么算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着老师说一遍。
在这片段中学生是互动了,但经过互动,学生并没有学会他原来不会的方法,还是原有经验基础上的简单重复,所以这种互动对学生来说,经历了一个互动的过程,与没有经历这一个过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是教师引领的无为而滑入了“学生中心”的泥潭。在强调课堂是互动生成的同时,更要强调在价值引领下通过互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在互动与发展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因为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是一种发展;而互动,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发展的手段与方法,互动不是目的,互动了并不等于学生发展了,学生动起来了,还要看教师如何利用。
二、精当把握学情正确利用生成
课堂教学中,教师希望学生能互动,想方设法促进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
的互动,生成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学生的生成,作为一种资源,并不是都是有用的,也不是学生生成什么,老师必须立刻利用什么。对于生成,我们有时要即刻放大,有时要适当延时,有时要果断搁置,关键是看教师对生成资源的理解和选择。对生成资源的理解和选择,来源于教师对文本价值的精确分析,对学生学情的精当把握。在“9加几”的教学片段中,要学习的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也是比较简洁的方法,学生理解和掌握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就能将它迁移到后面将要学习的8加几、7加几……的计算中。因此,让所有学生理解“凑十法”是本课的重点。而学生在学习“凑十法”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一开始就能运用凑十的思路与方法,而有些学生并不一定能想到,还有一些可能与常规的“凑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时需要教师既要看到会凑十的学生,更要想到不会凑十的学生,要充分利用学生间的这种差异,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地感知,充分地思考,充分地抽象,以达到每个学生都能经历这么一个由具体操作到抽象概括的凑十过程,为此,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具体做好观察、操作、交流。
观察是课堂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的一种活动,观察的效果取决于观察者是否能够关注于被观察的对象。为此,教师应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被观察的对象,提醒学生关注被观察的对象。在教学9加几中,教师有意让用“凑十法”摆的学生再摆一次,明确要求学生观察这个同学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摆,同桌互相检查摆,把观察的过程做实了,保证了所有学生都看到了至少一次这样的摆的过程。如果教师需要的这种摆法,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观察到具体的过程,老师提示后看到的也只是一个摆的结果,所以许多学生其实没有观察到这样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势必影响到学生对这一过程具体操作过程的感知。操作是让学生进行感知的另一种活动,操作分为尝试性操作、验证性操作,其区别是操作过程中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是任务驱动的,只有任务驱动下的目标明确的操作才有比较好的效果,因为操作说到底还是一种内部思维的外在具体化。在教学9加几中,教师让所有学生都像生2那样摆一次,是带有明显任务驱动的一种操作,在学生用“凑十法”再摆一次后,让所有学生实实在在经历了一次具体的摆的操作过程,并让同桌学生互相检查,这样的操作是一种落到实处的操作,是所有学生都能经历的操作,所以就保证了整个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如果只有少数开始用“凑十法”的学生经历了操作过程,而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具体的操作过程,学生就不能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交流是一种具体动作上升到语言概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取决于学